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寻人启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寻人启事范文1
性别:女
别名:春姑娘
职位:四季的头头儿
特点:来时大地上充满生机,天气暖和。回去时天气炎热。
性格:调皮,淘气,喜欢来无影,去无踪。
常游玩的地方:
(1)。花坪。这是春最喜欢来的地方了!她来得时候都会带些颜料,淘气地将花儿们画的五颜六色,再将颜料调成翠绿色,为干枯的草儿们上色。不一会儿,颜料干了,远远望去,就像一块美丽的大地毯。
(2)。田地。春可喜欢在这玩游戏啦!她喜欢抚摸着有点儿干枯的田地,让她们种上各种各样的农作物,麦子、稻子、玉米、茄子……还有顺序地分配好。
寻人启事范文2
房交会上打出奇怪广告
这天上午10点左右,在房交会现场大厅嘈杂的人流中,一名老年妇女举着一块醒目的广告牌,上面只有四个红色大字:寻人启示。
“在这里面找人?是哪个开发商打的啥子广告哟,搞不懂!”老人怪异的举动引起不少人的议论。
“我不是找人,我也不买房子。我只是想提醒买房子的人,买房不但要买环境,更应该买有邻里和谐文化的住房!”看见旁人疑惑的目光,老人立即解释起来。她称,她希望通过自己这种简单的行为艺术,给购买房子的市民一个心灵“启示”。
在人来人往中,但凡有市民驻足打探,老人都要停下脚步细心向人解释自己的想法。
“老人在呼唤亲情,呼唤友情……”老人的“行为艺术”很快被好事者上传到某知名网站,网友对“张三姐寻人”(老人排行老三)的行为展开讨论,迅速在网络上走红。数千网友纷纷发表感悟,在老年化越来越严重、都市钢筋混凝土建筑越来越林立的时代,“张三姐”呼唤出了很多老年人群的心声。
“不可能哟,我只不过是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听说自己成了网络红人,老人显得有点不好意思。
质朴行为艺术呼唤心声
张世琼为何要在房交会上上演“行为艺术”?在记者的一再请求下,老人答应记者当面采访。
下午5时,记者如约来到渝中区南区路的一个居民楼里与张世琼面对面。
老人告诉记者,去房交会现场做这件事,“纯属我自己触景生情的一点想法!”老人今年59岁,14年前丈夫去世。儿子有工作,平时很少在家,她绝大部分时间是和自己养的一条狗“花花”度过。
“你知道你对门的邻居姓甚名谁?有他们的电话吗?”老人有些伤感地称,去年6月初的一天,儿子不在家,她上厕所时扭了腰,从厕所到卧室不到5米的距离,她折腾了近半个小时。“花花”不停地围着她转,也无能为力。一个多小时后,亲人们才接到电话将她送到骨科医院。“如果当时有邻居在场该多好呀。”老人称,渴望有好的邻里环境,有好的邻里文化,成为她最美的向往。
于是,当老人通过新闻了解到要开房交会后,立即决定要去现场呼唤邻里友情,更希望房产企业能够多打造邻里文化,营造和谐的邻里环境。老人透露,虽然其儿子当初有些反对,但了解到她的真实想法后,也同意她这种举动。
网友热议:“寻人启事”是一次对心灵的洗礼
网友小鱼儿在网上的留言中写道:“张三姐的行为艺术不寻人而寻邻里亲情,这让我们年轻人需要反思自己对待亲朋好友的方式。‘寻人启示’让我们心灵触动的同时,也是对都市人的一场心灵的洗礼。”
还有很多人对张三姐房交会举牌“寻人”发表了看法:
寻人启事范文3
红领巾的寻人启事
一天,我到楼下的花园散心。慢慢地,我来到了花园的一角,在那公示栏上贴满了大大小小的广告,忽然,在那些广告中,我发现了一张脏兮兮的小纸条。纸条上方用粗黑体写了四个醒目的大字:寻人启事。我疑惑的读出了纸条上的内容——
主要人物;一条需要主人呵护的红领巾。
主要内容:我是一条曾经光彩夺目、迎风招展的红领巾,我曾被3个好心的小主人拾过,可最后都被他们抛弃了。我的第一个主人,是个胖嘟嘟的小男孩。一天,他忘记带红领巾了,就早校门口的小卖部买下了我。他把我这条帅气的红领巾系在了脖子上,风风光光的走进了校门。我想:我这一次终于找到了好归宿。我正高兴着,可好景不长,厄运即将来临。我的小主人在一次学校大扫除中被分配了擦瓷片的工作,糟了!他忘了带抹布。老师向他走了过来,他的脸涨得通红,手心冒着虚汗,在裤子两边抓来抓去。突然,他摸到了我,于是他灵机一动,说:“老师,我保证完成任务!”就这样,我被主人扔进了脏兮兮的水桶里,我原以为他会把我洗干净。没想到,他觉得我太脏了,把我丢在了垃圾堆里。我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是自我安慰:总会有好心人把我解救吧!真的,一位善良好心的小女孩把我带进了她的家。这个主人把我洗干净晾在阳台上,我想:我的好日子就要到来了,我将要打出一片蓝天。可能是风看我不顺眼,把我刮到了空荡荡的小巷子里,经历一难的我开始灰心了,几滴眼泪在眼眶打转,眼泪似乎是在心里流,变成酸的、苦的。在我的心动摇时,又一个小男孩拾到了我,他每天把我戴在脖子上。有一次考试,他感冒了,鼻涕不停地流,他左一缩右一缩,大家都在认真地答题,他又不好把喷嚏打出来。糟了,鼻涕流了出来,他抓到了我,往脸上一抹,干净了,可我却湿漉漉的了,他又抛弃了我。雨落了下来,眼前,是迷茫的一片,雨线飘落在我的头上,脸上,也打在我的心上,那样冷,那样沉,那样痛。我好想大哭一场。可心却不让我这样,只是在雨中默默地流泪,流着心中的眼泪,无声无息。这又一次打击,如同在我原来受伤的心灵上又扎了一刀。我原来可是五星红旗的一角啊,今天竟然沦落如此地步。所以,请小主人来收养我这条可怜的红领巾吧!
我读不下去了,喉咙里像卡着一根鱼骨头似的,哽住了。顿时,我觉得心里像熬过一副中药,翻滚着一股不可名状的苦味。觉得身体僵直了、麻木了……
寻人启事范文4
7年前,一位身陷囹圄的父亲,为了满足幼年儿子的“妈妈梦”,从此开始坚持不仅自己写信慰藉儿子,还动员狱友仿照妻子的笔迹和口气给儿子写信,并苦苦向高墙外的热心人求助为儿子寻找母亲,用父亲如山一般的泣血真情温暖着儿子受伤的心灵,使隐形匿迹7载的母亲感动不已,终于勇敢地站到了丈夫和儿子面前……
“救”夫被骗,
妻子无奈走天涯
1985年7月,于景裕从吉林省白山市浑江铁路中学毕业。其后,他在为人打零工的过程中结识了当地姑娘张小丽,并确立了恋爱关系。两人结婚后,不久生下了儿子于洋洋。每天,于景裕看着娇妻虎子,心里充溢着人生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做生意的劲头就更足了,他想更多地挣钱,为儿子攒足将来出国留学的一应费用。
1993年,于景裕告别妻儿来到省城长春做汽车生意。他为人诚实,肯于钻研生意,把买卖做得异常红火。正在他为儿子的未来而奋斗的时候,不幸开始光顾他远在白山的老家。先是他的哥哥做生意赔钱,之后哥哥又因为做生意铤而走险走向犯罪道路,不久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家里一时陷入债主逼门的窘境。为了先缓解家中的困难,于景裕竟也不惜步哥哥的后尘,非法占用了73万元的汽车汇票。1995年5月,于景裕因涉嫌诈骗罪,被长春警方予以逮捕。
丈夫长春被逮捕,急坏了家中的妻子张小丽。一个熟人找到她,说可以用12万元打通关节,把于景裕从公安局弄出来。病急乱投医的张小丽竟轻信了他的话,千方百计筹借了12万交给了这个人。当于景裕被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的消息传来,张小丽才知道被人骗了,但家里已陷入人财两空、倾家荡产的境地。
儿媳被人骗去巨款,于家父母埋怨儿媳不小心,更加揪心儿子在监狱里的处境……于景裕60多岁的老母亲从此一病不起,不久就悲愁地离开了人世。于景裕的父亲也在儿子入狱和老年丧妻的双重打击下病倒。
丈夫入狱,家庭又被搞成这个样子,张小丽心乱如麻、度日如年。晚上睡梦里一会儿是丈夫在监狱里痛苦挣扎的样子,一会儿又是亲友上门要债的情景。梦中醒来,她就痛哭一场。那种被骗后的懊晦、沮丧的心情使她万念俱灰,罪犯妻子的名声,更让她无地自容。她甚至想到了死,可是一想到年幼的孩子、狱中的丈夫,她又难以下定决心。这时,她想逃离这个让她透不过气来的环境。
身无分文的张小丽哭着卖掉了结婚时的全部金银首饰,满心愧疚、忐忑不安地来到长春铁北监狱。
“景裕,都是我没用。本来是想救你出去,我对不起你,更对不起死去的婆婆,也对不起咱们的儿子啊……”刚站到一年多未见的丈夫面前,张小丽就涕泪横流,掩面痛哭。
听到家里遭此变故,于景裕心如刀绞,不由得抱着妻子放声大哭……
分手时,于景裕紧紧地抓住妻子的手:“小丽,只要人在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我们会东山再起的!”
但张小丽清楚地知道,这些话只不过是丈夫在安慰自己,一个无期徒刑的犯人,何时才能走出监狱?张小丽流着眼泪在接见窗口为丈夫存下了500元钱,随后回到了白山市的家。当天就把手里最后的2000元钱放在了家里,眼含泪水亲吻了一下睡梦中的儿子小洋洋,给公公留下了一张纸条,头也不敢回就离开了生活7年的家和这个伤心之地……
编织谎言,
好父亲良心不泯
身在狱中的于景裕得知妻子离家出走的消息后,刹那间就觉得天像塌了一般,他怎么也想不通――如此恩爱的妻子怎么会绝然而别。
当晚,痛苦不堪的于景裕蒙上被子暗自哭池妻子啊,一切都是因为我犯下的错误。可是,你这样离家出走,我们的儿子又由谁来照料啊?儿子只听你的话。你走了,又有谁能走进他的内心呢?他突然强烈地思念起远方的儿子来,同时也担,心妻子现在的种种境遇。这一夜,他未曾合眼。
第二天,他来到为犯人专门开设的亲情热线电话间。一听到里面传来儿子那稚嫩的童音,于景裕的泪水凄然而落。
“爸爸,我是洋洋,你在哪里,为什么不回家?妈妈也不在家了,是爷爷看着我……我想你,爸爸!……爸爸,我也想妈妈!昨天晚上我还梦到了你和妈妈。爸爸,大人们说妈妈不回来了,是真的吗?……”
于景裕强压抑住自己的伤感,颤抖的双手几乎快拿不住话筒:“爸爸也想你啊。别人是逗你玩的。妈妈出去为你将来上学挣钱去了。”
放下电话,于景裕再也忍不住地哭了:“儿子啊,是爸爸对不起你啊!”
一连几天,冷静下来的于景裕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一言不发,心事重重。几天过去了,他整个人瘦了一圈。他天天都在想――小小年纪的儿子,先失父爱,又失母爱,他如何承受这种没有爸妈的生活?孩子如果跟着坏孩子学坏了,重蹈自己的覆辙,自己可就是这个社会和家庭真正的罪人了啊!
几个日日夜夜的苦思冥想,一个特殊的“计划”在他的脑海里形成了:我要以妻子张小丽的口气定期向儿子写信,和儿子交流、倾诉。让儿子时时刻刻地感受到母亲的存在,
从1996年10月5日,于景裕开始给儿子写第一封“妈妈来信”:
从此之后,于景裕每个月都要给儿子写去一封“妈妈来信”。为了不引起儿子和亲属的怀疑,细心的他找来一位爱好文学的狱友,请他专门学习、模仿妻子的笔迹,再把他写好的“妈妈来信”工工整整地抄好,托管教带到狱外发出。
那段时间,于景裕变得愿意看报纸、杂志,特别注意学习、揣摸那些女性化的语言。那段时间,他心里挂念儿子和妻子,连看到“洋”、“丽”的字样,心里都会翻腾一会儿。而这种学习,使他写起“妈妈来信”词汇丰富,字里行间也充溢着女性的温柔和爱意。
与此同时,于景裕开始向自己能想起来的亲友一遍遍地写信,恳求他们为他保守这个秘密。
几年中,因为刑满出狱、监区调动等原因,热心为于景裕“抄”信的狱友换了一个又一个,7年间竟换了5个人。他们都为于景裕的殷殷父爱而感动不已,有的还主动为他提供“妈妈来信”的内容,细心模仿张小丽的笔迹,帮助于景裕抄写“妈妈来信”。
洋洋也倍加珍惜“妈妈来信”。每接到一封信,他都如获至宝。一遍遍地读。对于渐渐长大的洋洋来说,这就是一次次最舒畅最惬意的享受,就是一次次最充实最满足的快乐。这一封封饱蘸“母爱”的远方来信,是他童年时代最贴心的精神“伙伴”。
7年中,于景裕按月给儿子写去“妈妈来信”,孩子保存了满满一纸箱,他天真地说:“等妈妈回来那天,我会把它们订成一本书!”
苦苦寻妻,
身在囹圄亦飞鸿
儿子在“妈妈来信”的“陪伴”和“教诲”下,身心健康地成长着。在学校期间,他还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受到了学校各种各样的奖励,
随着儿子一天天地长大,于景裕越来越感到一种压力:儿子大了,这样的“妈妈来信”还能坚持多久?总有一天,他会发现这些“妈妈来信”原来竟是个天大的“谎言”。
其实,于景裕一直也未放弃对爱妻的寻找。每逢元旦、春节和妻子生日等日子,他就给岳父母打去电话问候,并打探妻子的音讯。但他们也不知道女儿的去向,他每次都是大失所望。
无奈之下,他又转而把希望寄托在报纸、杂志上。他特别愿意看报纸中缝和杂志刊尾刊登的那些“寻人启事”、求职启事,希望能从中找到妻子的行踪。
1998年3月10日晚上,他读报纸时,突然发现一则征寻车祸丧生女尸主的启事。他惊异地发现上面的照片与妻子张小丽特别相像。他焦虑不已,内心完全被恐惧感所占据,躺在床上,他越想那张照片越像妻子。不等天大亮,他就跑去找管教,请他帮助查问一下。
当天下午传来消息:那具女尸已找到家属,死者姓王,他悬着的一颗心总算落了下来。
从那天起,他力口快了寻妻的步伐。他写信给亲属、朋友,请他们代自己寻找妻子。
多少个夜晚,梦见妻子向他慢慢地跑过来,身后跟着他们可爱的儿子,他激动得泣不成声……每次从梦中惊醒,谛听着室内其他狱友睡觉发出的打鼾声,他都会突然泪流满面。他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给儿子写信和寻妻上。时间一长,监狱干警、狱友们都知道于景裕的事了,都很感动,几乎天天有人跑来为他出主意想办法。
亲朋好友也被于景裕对妻子的诚心所感动,监狱外面也涌动起了帮他寻妻的热流,监狱内外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寻妻网络,但张小丽就像是从人间消失了,无影无踪。
为了早日出狱,于景裕一直积极地接受改造。在狱中的8年时间里,他先后得到两次减刑共3年8个月。
一天,他看到报上关于大连一个旅游景点的报道,他脑袋里突然划过一道闪电:妻子曾多次说神往大连,她会不会去了那里呢?
想到这里,他提起笔来就开始给大连的多家媒体写信求助,希望他们帮助自己找到出走多年的妻子。《大连晚报》编辑部的负责人被这位吉林犯人的多次请求所感动,免费刊登了这则寻人启事
张小丽当天就看到了这则寻人启事。其实,当年张小丽正是出走到了大连。在那里,她也历尽了苦难和辛酸。刚开始,人生地不熟的她,只好选择本钱小见效快的小本生意。7年里,每天一大早,她就要起床跑到批发市场背回一兜子日用品,再赶回租住地附近的街头上摆小摊。她想慢慢地挣钱,债不还清,自己哪有脸面回家啊!可是这种小本生意,什么时候才能还清那笔冤枉债啊?每天晚上,筋疲力尽地躺在床上,她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可爱的儿子,每次她都哭泣不止。
那天,她激动地把这则启事看了好几遍,禁不住地泪流满面这么多年,丈夫还在苦苦寻找自己!但一想到回家,无钱还债,就要面对于家亲属和邻居的压力,她恐惧了,最终只好把报纸收起来,含泪打消了回家的念头。
铁窗内外,
真情邀得人相聚
7年过去了,没有任何关于妻子的信息,于景裕也几乎绝望了。监区一个曾在机关工作过的狱友,听说了于景裕的事情后,就跑来帮他出主意,能不能再找找家乡的妇联组织帮帮忙。狱友还主动提出可以写信为于景裕找到白山市妇联主席王秀梅。于景裕喜出望外,赶紧和狱友一起给王主席写了一封求助信:
王主席被这位素昧平生的狱中父亲的责任心和爱心感动了。第二天,她就来到于家了解孩子的近况,又多次跑到柳家探询张小丽近况。开始,柳家人都直摇头。王主席并没有灰心放弃,经常来柳家唠家常,讲于景裕的狱中改造成绩,读于景裕写给儿子的一封封“妈妈来信”……终于感动了柳家的一个人――张小丽的弟弟。原来,当年张小丽离家出走后,把自己的落脚地点只告诉了弟弟一个人,并叮嘱他连父母都不要透露。
于景裕终于放下了一直悬了7年的心。他喜极而泣,马上提笔给妻子张小丽写了7来的第一封信:
“孩子今年都13岁了,我再也无法把7年的‘妈妈来信’谎言编造下去了。回来吧,孩子不能再过没有妈妈的日子了……”
接到丈夫布满泪痕的信,张小丽忍不住哭出了声。她觉得过去所有的误解和斥责,在丈夫和孩子对自己的思念与盼望面前都变得苍白和乏力。她再也坐不住了,马上给丈夫发去一封特快专递……
2003年7月11日,张小丽从大连赶来长春探望于景裕。夫妻乍一见面,都愣了一下;7年的岁月在两个人的脸上留下了沧桑和坎坷的印迹。突然,两人猛地紧紧拥抱在一起放声痛哭……
张小丽告诉丈夫:“我愿意把孩子接到大连,让孩子永远在我的身边!”
于景裕更是泣不成声,他一句话也说不出话来,只是双手紧紧拉着妻子的手……
“7年了,孩子还能不能一下子接受我这个妈妈?”
于景裕给妻子出主意:“可以先以你朋友的身份和儿子通电话,让他在心理上逐渐消除对妈妈的距离感。”
这天上午,张小丽一回到大连就给儿子打去电话:
“孩子,我是你妈妈的朋友啊,你现在好吗?”
于洋洋一听是妈妈的朋友,眼泪就唰地滑落下来:“我妈妈好吗?阿姨,请你转告我妈妈,我想她,天天都在想她!我爸爸不在家里,我想她回来给我开家长会啊!”
儿子这些话,让张小丽既伤感不已也激动万分,她捂住话筒,不敢放声哭泣,努力控制着自己。她压低自己的哽咽声音,眼里的泪水却无声地“哗哗”坠落。
……两个小时过去了,张小丽和儿子交谈着,心里越来越觉得无辜的儿子这些年来经受了不少的生活苦难,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孩子。想到这里,她坚定了自己的想法让孩子到大连来,哪十白只是见上一面。
洋洋想要多听到关于妈妈信息,就与“阿姨”约定晚上再在网上见面。张小丽说:
“我不会打字,怎么办啊?”
洋洋急切地说:“你可以用语音聊天啊,我想知道妈妈现在最详细的情况,求求你了,帮帮我。”
晚上,按照约定时间,从未上过网的张小丽跑到网吧。张小丽看到,儿子早就等在网络上了,他在电脑上打字的速度非常快捷,甚至可以与她的语音聊天同步。看到儿子的成长进步,她几乎是一边流着眼泪一边与儿子聊天。聊着聊着,激动中的张小丽一下子说走了嘴,她问到了洋洋爷爷的病情……母子连心的心理感应,加上张小丽对家中事物的熟悉程度,使洋洋马上觉察到与自己聊天的就是妈妈。于洋洋激动地在电脑上打下了一行字:“你不是妈妈的朋友,你是我妈妈。我爱你,妈妈!我想你,妈妈!”
不会打字的张小丽看着儿子传过来的这行字,手捧耳麦泪水悄然流了下来……
2003年7月25日上午8时40分,大连火车站,一列从北方晚点驶来的列车停靠在站台上,第一次出远门的于洋洋急不可耐地第一个跳下了火车。他笨拙却十分急切地拖着一大包行李,到处张望着找寻穿白色棚艮的妈妈。只要迎面走来白衣女子,他就问:“你是不是接洋洋的?”站台上人影渐稀,他还没找到妈妈的身影。突然前面迎面跑过来一个穿白色衣服的中年妇女,一副急切找人的样子。于洋洋赶紧拖起行李跑过去,远远地就喊
“我是洋洋!”
寻人启事范文5
关键词:荀子 荀学 性恶论 修身
荀子名况,又称荀卿或孙卿,战国后期赵国人,是我国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子的哲学思想深刻而丰富,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内容主要包括天道观、人性论与认识论三个部分,三者具有内在的紧密联系。先秦儒家提倡“天人合一”的天道观念,认为天是人类社会的主宰,强调人要适应天道,顺天的意志而行。荀子借用道家自然之天的思想,将自然之天与人类社会做出区别,明确“天人之分”;同时批判道家消极避世的人生态度,提出人定胜天,制天命而用的主张。正由于此,我们将荀子视为一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在认识论方面,荀子认为人类具有认识世界的能力,并且世界也是可以被认识的。“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 (《解弊》)荀子将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步骤,由浅到深依次分为:闻、见、知、行,并认为在实践中的应用是认识的最终步骤与终极目标。在认识过程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解除认识的片面性以避免错误的认识,即“解弊”。为达到“解蔽”目的,荀子提出“兼陈万物而中县衡”以及“虚壹而静”的主张,即虚心地认识事物,经过对比加以鉴别,不能因为已有的知识影响对新事物的认识。由于认识论与教育教学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教育学者通常对荀子的认识论思想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对“闻见知行”的教育步骤与“虚壹而静、兼陈中衡”的教学原则有着十分详细的论述。但是,教育的对象与终极目标都是人,人性论直指教育的本质,直接决定了教育的起点与目标,因此研究荀子的人性论相对天人观、认识论更有助于我们认识荀子的教育思想。
一 、“性伪之分”
人性是先秦各派学者争论的核心,很多学派、学者对人性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比较著名的有孟子的“性善论”、墨子的“素丝说”以及告子的“性无善恶论”。荀子通过总结前人的人性论思想,提出了具有唯物主义色彩的“性恶论”。荀子首先从“性伪”对立的角度定义人性:“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性恶》)从广义上说,“性”与“伪”都是指人的属性、能力,但是以能否需要后天学习而获得为标准,“性”、“伪”有着明确的区别。“性”是人类生物性的、与生俱来的、每个人都具备的本能、本质;“伪”是需要通过后天教育、实践才能够获得的能力,以及社会实践的成果,具有深刻的社会学涵义。
“性”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层次,最基本的是指人的生存需要,如衣食住行的物质需要,“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其次指人生理功能,包括“目可以见,耳可以听”的感官功能、七情六欲的情感表达;第三层是指人对物质生活与享受的追求与占有的欲望,如“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的享受欲望、“好利而欲得”的物质追求欲望,“富而不愿财,贵而不愿执,苟有之中者,必不及於外”(以上皆出自《性恶》)的占有欲。
相对“性”而言,“伪”的本质是在生活、实践、教育过程中能够掌握的后天的能力、方法、知识以及社会实践的成果,即所谓“夫感而不能然,必且待事而后然者,谓之生于伪。”(《性恶》)广义上说,人类所特有的社会性的生产生活活动,都属于“伪”的范畴。例如礼义的创作,陶器、木器等工具的制造,都是人们通过社会劳动与生活创造出来的,仅仅凭借人的生物之“性”是不可能完成的:“凡礼义者,是生于圣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故陶人埏埴而为器,然则器生于工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故工人斫木而成器,然则器生于工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性恶》)狭义上说,荀子的“伪”主要指圣人创造出的“伪”,即礼义、法度。虽然说圣人、工匠都具有先天的“性”以及后天的“伪”,但是由于圣人的“伪”的社会价值与重要性使得圣人与众不同:“故圣人之所以同于众,其不异于众者,性也;所以异而过众者,伪也。”(《性恶》)
寻人启事范文6
“机器人橙色臂下降复位,蓝色臂上升到极限!”10月25日上午,天气晴好。位于漳州境内的500千伏漳泉I回线路48号铁塔上,厦门超高压局的3名线路人员正对机器人进行运行前的再次试验。这是福建首次在运行中的500千伏线路上采用机器人进行试验性巡检,并且通过运行开创了国内首个机器人能够自主跨越障碍的先例。
当日,机器人需要从该条线路的48号塔行进至47号塔。在440米档距的行进过程中,机器人两只带滑轮的长“手臂”以橙、蓝两色区别,分别担任跨越转移和主力运行的作用,以稳定的速度沿着地线爬行。据现场负责人厦门超高压局安监部主任谢春雷介绍,巡检机器人系统由巡检机器人和地面移动基站组成。机器人能够在输电线路上沿地线行走以及自主跨越障碍,并用所配置的摄像机全程记录输电设备的运行情况,同时将检测到的数据和图像通过无线传输系统发送到地面基站,以便地面人员及时准确地掌握输电线路的运行状态,发现线路设施的损伤、缺陷等故障情况。
通过现场试验,机器人能够用带着滑轮的“手臂”在输电线路上行走自如,遇到障碍物时能自动调整“手臂”翻越:任一臂移线,单臂带动机体旋转180度越过障碍后,另一臂落线:或前臂移线,后臂带动机体行进至障碍,前后臂轮流跨越。当日,机器人顺利通过了一基直线塔的双悬垂绝缘子和防震锤、一基耐张塔以及修复导线的压接管等多个障碍,平均爬线速度能达到每小时1―2.5公里。
与以往的人工巡线相比,巡线机器人的应用,不仅可以减轻工人“千里巡线”的劳动强度,降低超高压输电的运行维护成本,还可以提高巡检作业的质量和科学管理水平,对于增强电力生产自动化综合能力,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以厦门超高压局管辖的闽西南超高压电网为例:超高压线路约998千米,途经高山大岭的达90%以上。如果利用直升飞机巡线,仅巡一个全程就需耗费近200余万元,并易受恶劣天气条件的限制;若采用人工巡线,按两人一组,每组巡视3千米计算,一年的巡视费用约300万元;而采用巡线机器人巡视,3人一组操作设备,平均每天巡视10千米,每年可节省约100余万元。本次机器人在带电的500千伏线路上进行的试验性巡视,为将来大面积推广使用机器人巡线积累了实战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