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病句修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病句修改范文1
所谓病句,是指那些语言表达有毛病的句子,即
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规则,或违反了客观事理的句子。前者是就语法方面而言的,后者则是就逻辑方面而言的。现阶段同学们需要掌握的常见病句类型有以下几种。
一、语序不当
如:学校通过并讨论了《中学生文明乘车规定》。(“通过”与“讨论”语序颠倒,应先“讨论”后“通过”。)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如: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改善。(“水平”不能“改善”,可把“改善”改为“提高”。)
2.动宾搭配不当。如:一部分同学端正了学习目的。(“目的”不能说“端正”,可改为“端正了学习态度”。)
3.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如:他受到了人民的亲切欢迎。(“亲切”与“欢迎”不搭配,可改为“热烈欢迎”。)
4.主语宾语搭配不当。如:秋天的香山是个旅游的好季节。(“香山”与“季节”不搭配,可把“秋天的香山”改成“香山的秋天”。)
三、成分残缺
1.缺主语。如:听了校长的报告,使我受到极大的鼓舞。(把“使”去掉,让“我”成为主语。)
2.缺宾语。如:他出生在农民家庭里,从小就养成爱劳动。(在结尾处加“的好习惯”。)
3.成分赘余。如:他终于忍俊不禁,“扑哧”笑出了声。(“忍俊不禁”就是“忍不住笑”的意思,与“笑出了声”重复,应删掉其中一个。)
四、滥用否定
如:我们不能否认长江不是向东流的。(应为双重否定,去掉“长江”后的“不”。)
五、用词不当
如: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贬词误用,可把“处心积虑”改为“呕心沥血”。)
六、误用关联词
如:只要你说实话,我们才能帮助你。(关联词使用不当,应把“只要”改为“只有”或把“才”改成“就”。)
七、分类不当
如:这个商店出售文具、饮料、水果和橘子。(“橘子”属于水果,不能与“水果”并列,应把和“橘子”去掉。)
八、前后不照应
如:一个人是否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前半句包含两个方面,“是否具备能力”,而后半句则只包含一个方面,去掉“是否”或在“做好”前加“能否”。)
【知识积累】
一、修改病句的原则
把握句意,修改得要少,改动得要巧,尽可能保持原句的意思。务求改得妥帖,避免以错改错。答题时,同学们要把握六个字:找准、改对、答好。
二、具体步骤和方法
1.检查句子毛病,可以先读一读句子,凭借语感和语法修辞知识发现问题。语句不通顺,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语法错误,二是违背事理,三是修辞不当。
2.修改病句要注意灵活选择方法,修改时或加词语,或减成分,或换词语,或调整语序,但必须注意改动的要尽量少。
3.改后复读校对。句子改好后要认真地再读,保证改好的句子既符合原意又简洁通顺,如有问题再作进一步调整,切忌改出新的语病。
【实战演练】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膳食营养搭配是否合理,是身体健康的基本保证。
B.通过举办2011年陕西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使全世界的目光又都聚焦到了飞速发展中的中国。
C.全班同学都去参加阳光体育活动了,只有我没去。
D.只要一个人能真心为他人着想,大家就会喜欢他。
2.对下面画横线的病句,修改不当的一项是( )
我深深体会到:①要学好功课,能否认真听课是关键。②上课时只有集中注意力,就能把握重点,攻克难点。③以前,有时老师讲到什么地方都不知道,我上课常搞小动作,思想开小差。④身在课堂,心在操场,可能学不好功课。
A.①句删去“能否”。
B.②句“就”改为“才”。
C.③“思想开小差”与“搞小动作”对调。
D.④句“可能”改为“必定”。
3.修改下列病句,每句只改一处。
(1)在建设三峡大坝的过程中,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2)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
4.对下面的病句提出修改意见。
(1)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2)有关部门严肃处理了某些不法商贩擅自哄抬食盐价格。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世博园里,众多国家的场馆宛如一张张国家名片,彰显着各自的特色。
B.为了防止此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
C.在“大运会”的筹备会上,各相关部门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D.小李看到老张正和他的老战友谈得热火朝天。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左右,掌故颇为熟悉了。
B.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病句修改范文2
一、缩句法
缩句,就是缩写句子,即找出句子的主干。使学生对句子的内容一目了然。有些的修饰语和限制语多了,学生会感到模糊。此时,利用缩句法,就可以清楚地看出语病。
例:北戴河的夏天是一个避暑的好地方。
一些学生看到这个题,找不出病因,更不知怎样修改。为了让学生找出病因,我就先叫学生缩句。于是,学生缩写为:春天是好地方。学生看着已缩写的句子,大吃一惊,都说:夏天怎么会是地方呢?通过缩句,学生把疑点找出了来了。我又加以引导:“夏天不是地方,那应是什么?什么才是地方呢”学生们经过一番讨论得出:北戴河是地方,夏天才是季节。学生找出病因后,修改为两种不同的句子:
1.夏天的北戴河是一个避暑的好地方。
2.北戴河的夏天是一个避暑的好季节。
二、换位法
一些病句,有些学生根本搞不清楚错在什么地方,更谈不上修改。我们指导学生修改病句,若遇到抽象的句子时,可以运用换位法。即把抽象的句子换成学生最易分析的句子。使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例:《林海》的作者是老舍先生写的。
当学生遇到这个问题时,就会觉得:到底是讲还是讲“作者”。学生模棱两可。为了使学生弄清楚。我选择了身边的事物,换了一个很具体的句子:这张桌子的主人是小红同学坐的。学生一看都笑了。一些学生提出了疑问:“怎么?主人会是小红坐的?”“难道小红坐了主人吗”一些学生还说:“如果,这张桌子的主人刚好是小红的话,那么小红不就是自己坐自己了吗”看着同学们天真的样子,我又加以引导:既然,桌子的主人不是拿来坐的,那又如何说得通呢?学生们纷纷回答:
1.这张桌子的主人是小红同学。
2.这张桌子是小红同学坐的。
病句修改范文3
一、倍数使用不当造成的病句
病点:减少(缩小、降低、下降)×倍
【病句示例】三个企业抓技术革新,今年比去年产量翻了一番,成本却下降了一倍。
【修改】“下降了一倍”则成本为零,这怎么可能?
【迷途指津】减少、缩小、降低、下降不能成倍,后面只能跟分数或实际数量。
二、平均分使用不当造成的病句
病点:平均分(成绩)都……
【病句示例】这次物理考试,全班平均分都达到了85分以上。
【修改】应删去“都”“以上”。
【迷途指津】一门学科、一次考试,一个班的平均分只能有一个,后面不能跟“都”。
三、时速、单位价格(数)使用不当造成的病句
病点:时速每小时…… 时速……/小时
【病句示例】1.这种新型车每小时时速是220公里。2.他以350公里/小时的时速驶向终点,车子简直就要飞起来。3.这种电子元件每件的单位价格是15元。4.这种型号的电冰箱的单位价格是每台3288元。5.参观展览的人数很多,日均每天将近1500人。6.这里有我国南方重要的货物中转码头,年货物吞吐量达到每年5000万吨。
【修改】第一句应删去“每小时”,第二句应删去“/小时”,或把“时速”改为“速度”,第三句应删去“每件的”或“的单位价格是”,第四句应删去“每台”或“的单位价格是”,第五句应删去“日均”或“每天”,第六句应删去“每年”或“年”。
【迷途指津】“时速”即每小时行驶距离,与“每小时”或“/小时”一起出现就显得重复累赘。同理,“单位价格”就是指每一件东西的价格,“日均”指每天的平均数、“年均”指每年的平均数,也要注意避免重复赘余。“件”、“台”、“日”、“年”都属于单位。
四、“最多……以下”、“至少……以上”与数字连用不当造成的病句
病点:最多……以下 至少……以上
【病句示例】1.他的年龄不大,最多五十岁以下。2.这个单位职工福利好,收入高,每月工资至少一千八百元以上。
【修改】第一句应删去“以下”或去掉“最多”而代之以“在”。第二句应删去“以上”或“至少”。
【迷途指津】“最多”和“至少”只能跟上下极限点,不能跟一个范围。
五、“囊括……中的……”与数字连用不当造成的病句
病点:囊括……中的……
【病句示例】由胡佳、彭勃、田亮、吴敏霞、郭晶晶等优秀运动员组成的中国跳水队,在这次雅典奥运会上,囊括八枚金牌中的五枚,充分显示了跳水强国的实力。
【修改】将“囊括”改为“获得”。
【迷途指津】“囊括”即全部包罗在内,“八枚”中获得“五枚”,虽然不少,但也不能称“囊括”。
六、“大约(超过、将近)……左右(上下、多)”与数字连用不当造成的病句
病点:大约(超过、将近)……左右(上下、多)
【病句示例】1.潘杰写了一封超过三千字以上的检举信。2.老赵大约七十岁上下,可身板很硬朗。
【修改】第一句删“超过”或“以上”,第二句删“大约”或“上下”。
【迷途指津】“大约”、“超过”、“将近”后面跟整数来表示约数,再跟约数只会造成表意不明。
七、 “几(×)个……的……”因歧义造成的病句
病点:几(×)个……的……
【病句示例】三个学校的领导都到教育局汇报工作。
【修改】可用“所”或“位”;此外,调整结构也是一种消除歧义的方法,可改为“学校的三个领导都到教育局汇报工作”。
【迷途指津】“几(×)个……的……”这种表述是否存在语病,关键要看“几(×)个”修饰的对象是否存在不同的理解,这一短语的结构是否有不同的理解。
八、 “一边有(是)……”因歧义造成的病句
病点:一边有(是)……
【病句示例】树下坐着一位老人,一边有一个孩子。
【修改】将“一边”改为“其中一边”或“每一边”。
【迷途指津】“一边有(是)……”,这种表述是否存在语病,关键要看“一边”是否存在歧义。
九、 “三季度”因歧义造成的病句
病点:三季度
【病句示例】海尔集团已经提前完成了三季度的生产任务。
【修改】将“三”改为“第三”或“三个”。
【迷途指津】“三季度”,这种表述是否存在语病,关键要看“三”等数词是否存在基数与序数不明而造成歧义的问题。
十、集合性名词或短语与数字连用不当造成的病句
病点:二十多个岁月 几家新闻界的记者 三个莘莘学子
【修改】将“岁月”改为“年头”,将“界”改为“单位”,将“莘莘学子”改为“学生”
【迷途指津】像“岁月”、“新闻界”、“莘莘学子”这样的集合性名词或短语不能用“个”、“家”等单位。
十一、不可数名词或名词短语用数量修饰造成的病句
病点:20万朵花粉
【修改】20万朵花的花粉
【迷途指津】不可数名词或名词短语不能用数量词修饰。
十二、数字演算错误造成的病句
【病句示例】1.原单位价格1000元,现降低到360元,降低了三分之二多。2.该市去年旅游收入300万,今年达到450万,增加了百分之一百五十。3.该村1985年人均收入366元,1995年达到798元,翻了两番多。
病句修改范文4
关键词:初中语文 病句 辨析 修改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技能,先将《课标》要求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常见几种病句的辨析与修改方法归纳如下,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同仁批评赐教。
一、辨析常见病句的类型
病句的辨析就是对病句进行识别与分析,弄清病因,以便修改。
(一)语序不当
1、定语位置不当。例如:过去我国的粮油的生产总不能自给。(“粮油的生产”应为“生产的粮油”)
2、状语位置不当。例如:应该发挥广大党员干部的充分的作用。(应将“充分”调至“发挥”前作状语,它不应修饰“作用”作定语,并且去掉一个“的”字。)
3、对应关系的词语排列不当。例如:对调整工资、发放奖金、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等问题,文章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对应成分排列不当,“理论”应对应“深刻的说明”、“政策”应对应“详细的规定”。这类错误,主要是作者粗心造成的,只要注意一点,就可避免。)
4、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当。例如: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仅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也比沿海的高。(在这个句子中,两个分句陈述对象不同,因此“不仅”要放在“这些产品质量”前才正确。)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例如:豆大的雨点和乌云一起从半空中倾泻下来。( “乌云”不能“倾泻”。)
2、述宾搭配不当。例如: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与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加快”不能与“规模”相搭配。)
3、述语和补语搭配不当。例如: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整整齐齐。(“打扫”的结果只能是“干干净净”,只有“收拾”才会“整整齐齐”。)
4、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例如:他永远忘不了爸爸慈祥的笑脸和歌声。(“慈祥”不能修饰“歌声”)
5、“一面”与“两面”搭配失当。例如: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主语“文艺作品评议的好坏”是“两面”,后面的“用了”、“用得”是“一面”,前后照应不周延,显然属于“一面”与“两面”搭配失当。)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1、主语残缺。例如:在大家的帮助下,使他的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下”为介宾短语,只能充当句子的前置状语,本句缺主语。)
2、谓语残缺。例如: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句子缺乏谓语,可在“吃”前面加上“过着”。)
3、宾语残缺。例如: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要从小养成勤俭节约、不浪费。(动词谓语“养成”后缺宾语,因为“勤俭节约、不浪费”不能充当宾语,应在其后加上“的习惯”。)
4、定语残缺。例如:这次战斗的檄文,在当时起着何等作用。[7](“起何等作用”语义不明,联系语境来看,应在“作用”前面加上定语“重要”。)
5、缺少状语。例如:学校根据实现四化的要求,培养德才兼备,有新的科学技术的人才,放在首要地位加以考虑。[8](从全句的内容来看,“培养……人才”应是“放在首要地位加以考虑”的状语,但由于缺乏“把”字,而使它失去了作状语的资格。)
6、关联词语残缺。例如:冲突双方在民族仇恨的驱使下,虽然经过国际社会的多次调解,紧张的局势不但没有得到缓和,反而愈演愈烈。(“紧张的局势”前缺少关联词语“但”或“但是”。)
造成句子成分残缺或赘余,主要是由于造句时的草率与疏漏,一时没能掌握或没能自觉运用语法知识对字句进行认真的推敲。只要我们在写作时,落笔前打好腹稿,落笔时仔细推敲,定稿时反复检查修改,就可避免这种错误。
(四)结构混乱
一个句子,不能既想表达这种意思,又想表达那种意思,否则就在会出现杂糅;
1、举棋不定。例如:这种慷慨悲歌的壮举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应在“……的壮举还是自信心不够”和“……的壮举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里选用一个。)
2、藕断丝连。例如:我们向政府部门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我们向政府部门提意见”和“向政府部门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凑在一起,语意杂糅,应删去“我们”。)
3、中途易辙。例如: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以后,中国革命就在同志领导下大大改变了样子。(“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就怎样?作者没有接下去讲,却用“中国革命”另起一句,从而出现杂糅。)
4、反客为主。例如: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反包围,歼灭了无数匪军。(“被游击队包围”的主语是“匪军”,但“歼灭了无数匪军”的主语是“游击队”,作者把它一气呵成,不作交待,应该把末一分句改作“被歼灭了大部分”,这样“歼灭”是接着“被游击队包围”下来的,语意连贯。)
5、结构含混。例如:真人真事的创作方法,近几年来曾经提倡过,而且产生了许多写真人真事的作品。(“产生”可以算无主句,也可以拿“创作方法”作主语,作者的意思也许是第一种,那么上半句应改作“近几年来曾倡导真人真事的创作方法”。)
(五)表意不清
1、指代不明。例如:有人主张反对,有人接受,他同意这种主张。(句中的“这种主张”是反对,还是接受,指代不明。)
2、有歧义。例如: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句中的“前”语义不定,既可以理解为“以前”,又可以理解为“前往”,造成歧义。)
(六)不合逻辑
1、自相矛盾。例如:他是多少个列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是“殉难者”,为何又“幸免”,前后矛盾。)
2、范围不清。例如:市教委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己选购,不得统一配备。(句中的“生活用品”包括了“床上用品”,这样把大类与小类相并列,不合逻辑。)
3、强加因果。例如: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上根本还是旧的那套。(句中“来自北方”就是“思想陈旧”的原因?且“北方”到底相对什么而言?不好理解。)
4、主客倒置。例如:这本杂志对我很熟悉。(句中的主体应为“我”。客体为“杂志”,而作者却把话说反了,不合事理。)
要判断句子是否符合逻辑,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有丰富的生产生活知识,还要有敏锐的思维能力,懂得必要的逻辑学知识。
二、认真修改病句
修改病句可按以下步骤和方法有条不紊地进行:
(一)读
即读懂原句,揣摩作者本来想说的意思,然后找准病因,辨清病句的类型。
(二)划
即用笔(最好是铅笔)在病句上划出需要修改的部位,以使针对病因,进行分析、修改。
(三)改
即采用“删、增、换、移”等方法,使病名结构完整,表意准确,符合语法规范和语言规律等。
1、“删”。即删去多余的或错误的词语,使句子简明。
例如:他大约五十岁左右。(删去“大约”或“左右”)
2、“增”。即补上句子的残缺成分,使句子结构完整,表意清楚。
例如:过去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在“吃不饱”前增添“过着”
3、“换”。即替换有错误的词语,使句子用词恰当。
例如:例如果你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是要懊恼的。改“懊恼”为“懊悔”
4、“移”。即挪前移后,调整词语的位置,使语序正确,表意明析。
例如:今天想来,她(蔡老师)对我的爱好文学和接近文学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爱好文学”与“接近文学”互换
人们用语言进行交流,病句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掌握辨析、修改病句的方法、技巧,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绂、白荃主编《汉语基础》
[2]王先海、陈文国主编《高考满分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病句修改范文5
1.秋天到了,铺满了厚厚的落叶。
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条弯弯曲曲的小路笔直地伸向密林深处。
___________________
3.“六一”节的那天,他加入了少先队员。
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课铃响了,校园里马上顿时安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
5.听完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宁静。
___________________
6.香山的秋天是令人向往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
7.我的脑海中浮现了两年多前刚刚发生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
8.姐姐最爱看舞蹈和音乐。
___________________
9.老师有时经常教育我们爱惜粮食。
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第二十八届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顽强拼搏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每天早上去公园锻炼身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接到“三好学生”奖状,高兴极了。
_________________
13.小朋友都应该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_________________
14.晶晶从小养成了讲卫生。
___________
15.艰难的向高峰攀登。
_________
16.我们学校的诗歌朗诵比赛。
____________
17.树上结满了许许多多数不清的果子。
________________
18.我的老师布置的所有一切作业都做完了。
_________________
19.我把教室打扫的整整齐齐。
___________
20.我们要做到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______________
21.宽敞的草原一望无边。
__________
22.联欢会上,大家表演了一个个精彩的节目。
__________________
23.迎面走来了一位须发花白的老奶奶。
________________
24.乌云和大雨一起从天空中倾泻下来。
________________
25.天夜里吹来稻花香一阵。
___________
26.中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_____________
27.爸爸讲的许多雷锋动人的故事。
_____________
病句修改范文6
一、病句类型及分析
常见的病句类型分为:成份残缺、用词不当、搭配不当、自相矛盾、分类不妥、关联词用错等。
对于病句的结构辨析,步骤有四:
1. 找出句子的主干。即先找出句子的主、谓、宾语,看是否有残缺,是否搭配恰当。
2. 理出句子的枝叶。在句子中,定、状、补语与主、谓、宾语相比较,就像树的枝叶,如果句子的主干没有差错,就应检查定、状、补语是否能恰当地修饰中心语。
3. 体味句子的语意。在进行句子主干和枝叶检查工作的同时,可以体味句子的意思和表达习惯,看语意是否有问题。语序是否合理,句式是否杂糅,前后是否矛盾等等。
4. 弄清句子的关系。检查复句主要看复句的关系,看关联词语是否合理,辨别分析时,不但要看关联词语,还要看句子的内容。
二、病句的修改
修改病句,首先要明确句子的病因,才能对症下药。修改时既要改正句子的错误,又要充分体现句子的原意,而且还要尽量保留原句的基本结构和词语。修改时可采用增(成分残缺的)、删(多余的)、换(用词不妥当)、简(修改使其简要)、调(不搭配、不照应的)等方法,根据不同的语病,采取恰当的方法。其具体方法大致可归为以下几种:
1.补充法
多用于成份残缺的病句,如:这次期中考试,得了第一名。(这就要补主语,改为:这次期中考试,我得了第一名。)
2.替换法
将感到有问题的地方从句子里面取出来,用其他词语进行替换,看是不是合适。
例如: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改善。(主谓搭配不当,应将"改善"改为"提高");又如:要搞好食品安全监督,监督人员必须要有熟练的业务知识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应把“熟练”取出来,改为“丰富”,句子也就通顺了)。
3.类比法
发现某些句子或句子里的一部分同语感相冲突,而又无法断定有什么毛病时可以造出几个结构相似的句子或短语进行类比,容易发现语病。
例如:同学们搞好校园清洁卫生是为了净化学习环境为目的。(这里“为了净化学习环境为目的”明显不妥,我们可以造出一些结构类似的语句:“我们学习是为了考取理想的学校为目的”。从这个相似的语段中可以看出,“为”和“为目的”不能同时使用,应当要么就是“为了……”,要么就说成“以……为目的”。所以此句犯了两种格式混用的毛病)。又如:这本书的作者是我写的。(就可以类似的造出相同结构的语段:“这支笔的所有人是我用的”,所以不难看出,这句话实际上是把关于同一意思的两种说法“这本书的作者是我”和“这本书是我写的”混在一起了)。
4.缩句法
就是运用对复杂单句成分分析的方法,保留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谓、宾),去掉句子的次要成分(定、状、补等),来检查句子的正确与否。
例如:白衣天使奋战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他们动人的事迹和牺牲精神在广大人民心中传诵。(这个句子比较长,一时难以判断是错在哪里,我们如果采取缩句的方法就容易判断了,我们可将它缩成“天使奋战在一线,事迹和精神在传诵。”我们很容易看出这是“精神”的“传诵”搭配不当的错误)。又如: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我们可以缩成“钱不够养活人的生活”。这就很容易看出钱“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4.相关词语的检查法
此法主要用于检查复句内部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否存在问题。
例如:不管是上大学深造,还是在工作岗位上自学,也有可能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这里错用了关联词语“也”,造成分句之间的关系表达不清,应把“也”改为“都”)。又如:尽管你的赠礼多么微薄,但在农民心上却像千斤重的砝码。(这里的关联词“尽管”用错了。“尽管”和“虽然”相当,表示转折关系,它后面跟的词语不能没有选择性,和它相应的指示代词应是“那么”、“这么”等。据此,把“尽管”改成“不管”,删去“但”,“却”改为“都”就对了)。
5. 语感法
用自己的语感检查语病的办法,人们在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实践中,形成了对用词规则、造句规则、调整语句可以增强表达效果的规则、标点使用规则等的感性认识。这就是语感。一个句子有毛病,会造成与我们的语感不一致,使我们的感情不顺畅,如果拿病句同语感一对照,就能发现毛病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