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竹排画中游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小竹排画中游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小竹排画中游范文1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第一个游乐项目——小小竹排画中游。要穿救生衣的消息传来,当同学们争先恐后你推我洗的去抢救生衣时。在角落找到一件救生衣,使我我喜出望外。

终于到我了,上竹排时,竹排摇摇晃晃,我很怕自己会变成“落汤鸡”。于是,我小心翼翼的上了竹排,用尽全身气力滑动船桨,竹排慢慢向前移动,我们激动地大叫:“耶!我们出发喽!”

时间过得真快,不一会儿,工作人员抓住竹排把,我们拉回了岸边。

上岸后,我们又去玩了田中罩鱼、打水漂……不过最有趣的就要属动物园了。

小小竹排画中游范文2

在火车上睡了一晚,把腰都弄疼了,不过我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桂林。

随着导游上了车,我们来到了桂林第一站——象鼻山。进入象鼻山景区,我为眼前的景色所惊叹:蓝天、青山、碧水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象鼻山,又名象山,位于桃花江和漓江汇流处,其形因酷似象鼻饮水而得名。它是桂林山水的代表,桂林城市的标志。象山的东端有个洞,叫水月洞,因洞影映在水面好似一轮明月浮在水面上。正在我被这一切深深吸引时,妈妈让我去照相,我迫不及待地跑了过去,抬头一看,天啊!真的太像了!栩栩如生的“象”正用它那健壮的“鼻子”吸着水!cool!我赶紧让爸爸给我拍照留念。不一会儿,我又看见其它小朋友在玩水,似箭一样飞奔过去,把鞋一脱,就下了水。“真舒服!”我说:“这石头滑滑的,而且形状各异!”我又为这石头兴奋,而又为水这么清澈所感叹。水娃娃拍着我的脚仿佛在唱:“泉水叮咚响,环绕小脚丫。欢声笑语呀,快快乐——乐!”我和着这欢快的声音,用小脚丫溅起小水花,唱呀!跳呀!尽情地玩乐。

第二天

真是天公作美!今天又是大睛天!激动的心情掩盖了旅途和疲劳。一想到今天能玩世界最长索道,我就一蹦三尺高。

排了好长时间,终于到我了,有一位叔叔向我走来,教我怎么操作索道车,当我把速度加到最快时,就像坐着待别列车。“太爽了!”我大喊,车子穿行在绿林高山中,我的喊声很快隔在这山山水水间。眼看离站口只有十几米远了,我赶紧减慢了速度,慢慢欣赏这绿水青山。看!这座山像骆驼,这座似盘蛇……时间过得真快!一会儿就到站了,我念念不舍地下了车。

第三天

今天晚上,我们就要坐火车离开这美丽的城市,离开这山山水水的怀抱了,念念不舍的我,怀着复杂的心情来到了最后一站——竹排漂流。坐在竹排上,我想起了《桂林山水》中描绘的画面:“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小小竹排漂,心系竹排上,我把不舍的心情融入暖暖微风中。竹排是由六七根竹管捆绑而成的。水不时地抚摸着竹排和我们的脚丫。每当竹排从高处顺水滑下时,随着竹排地振动,我们大声地尖叫,心情无比畅快。我还买了一支水枪,准备随时“应战”。“哗哗哗”“谁?谁攻击我?”我喊着,回头一看,哈!原来是你呀!我迅速拿起水枪,准备回击。刚“装”好了“子弹”,“敌方”又向我军“进攻”。“看我的!”我拿起“武器”,奋力反抗。“击中目标!”我高兴地大叫,没想到“敌方”的“大炮”攻击,我还没回过神,就被淋成了“落汤鸡”。就这样,你一攻,我一击双方都“两败俱伤”。碰巧到了岸,妈妈见我浑身湿透了,无可奈何的对我说:“唉!叫你别玩水你偏要玩,怎么样?都打湿了,你这样会感冒的!”我想:“感冒了也不怕!再说,以俺这“好”体魄会感冒吗?”

小小竹排画中游范文3

【关键词】枯燥;识字教学;活力

长期以来,识字教学忽视了教学本身的人文因素,脱离了学生个体,过分注重识字技能的传授,一味强调识字的工具性作用。因此,识字教学常常与单调、枯燥联系在一起,被视为纯技能性的训练,单调地读,重复地写,机械地识记,学生不堪重负,结果是高耗低效。《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给识字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语文教材,一个重要的课程目标就是让学生多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提前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如何利用教材的优势,尽可能地挖掘孩子的最大潜能,让识字变得轻松,愉悦,让识字教学充满活力,让阅读提前实现,是每一位课改教师所面临的新课题,也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一、开发资源,生活化地识字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小学生识字,并不是从零开始的。研究表明,6岁以前的儿童就已知一千多个与汉字相应的事物。如果教师能善于调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生活体验、知识经验,使识字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地结合起来,就能唤起学生大脑皮层中沉睡的信息,产生亲切感,提高识字效率。如:学习《操场上》一课,结合认识“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等字词,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认识一些体育器械,增识一些汉字。又如,学习《自选商场》一课,结合认识食品,日用品、文具用品,引导学生到自选商场看一看,收集一些商品包装袋,认认上面的字。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生活为学生的识字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可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阅读、寻找。如:学生在上学路上可以从路牌、店名中看到;到商店购物可以从商标,包装盒上找到;外出游玩可以从名胜古迹、亭子石刻上见到;家庭休闲时可以从电视、广告中听到;以及从报刊、杂志上读到……。这对学生来说,是多么的新鲜,多么的惊喜。这些字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新语境,促进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学生在愉快的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巩固了所学的字,认识的不再是一个个枯燥的符号,而是充满生命力的活生生的字。同时,让学生采用各种方式来展示自己找到的识字资源,如将认识的各类商标纸、报纸中的字剪下贴在“识字乐园”中,每天开展课前“2分钟识字擂台赛”,让学生在自我的成就和彼此的激励中增加识字的乐趣,增强识字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去识字,变识字为快乐。

二、寻找规律,创造性地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让学生去挖掘识字的方法和规律,培养识字的能力,体验识字的乐趣,从而乐于识字,进而主动识字。

汉字是最古老、最富有生命力的文字,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识记汉字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例:

1.在教学认识同类偏旁的生字,如“早、星、晨、春、阳、晚”,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它们的秘密,发现它们的共同点,知道这些字都是与太阳“日”有关联的,揭示构字的规律,举一反三,在学习中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2.在教学象形字,如火、山、耳、木等字,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图与字、物与字结合,知道这种模拟事物的样子造出来的字就是象形字,让学生在学习和比较中掌握象形字的识记规律,由形到字,由字到形,形象识记,引导学生学会识字。

3.对于会意字的教学,教师可帮助学生揭示一些会意字的构字特点,编一些琅琅上口的儿歌,如“不正歪,日光晃,三口品,日月明”,从中了解会意字的构字规律,自己学会学习同类别的字。

4.对于形近、音近的字,可组织学生进行比较,区分、辨别,抓住异同点,巧记,活记。如“日和目”,“木和禾”,“他、她、它”,在比较中达到深层认识和巩固。

5.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进行识字教学,如摘苹果、走迷宫、找朋友、配配对等,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里进行有趣、有效的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老师结合具体的字,自然渗透学法,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大胆地运用这些方法,学生的识字能力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同时也感受到创造的快乐。

三、轻松愉快,情趣化地识字

教育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一年级学生更是喜欢游戏。因此,老师应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寓教于乐,变枯燥为生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

1.在教学时,开展“我与生字交朋友”:(1)叫朋友“名字”。学生用两种自己喜欢的符号在文中画出会学、会认的生字,通读课文时,强调别叫错朋友的“名字”(读音)。这样能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因此他们读起书来、认起字来特别用心。(2)记朋友“相貌”。认错人是件很不好意思的事。既然与生字交朋友了,当然要记住这些朋友的“相貌”(字形),于是,学生就会想方设法识记生字字形。一个个抽象的书面符号在学生面前活起来,一一进入学生的知识仓库,学生对这些生字产生了感情,像老朋友一样待它们,不仅记得住,而且书写正确。(3)看朋友“做事”。一个个生字孤立地看,只不过是一个个抽象的书面符号,而一旦融入课文这个“大家庭”,就充满生命和活力。其作用也就显现出来了。看朋友“做事”就是让学生看看生字在“家”中的作用,即表达了什么意思。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自觉地运用联系上下文、同桌讨论等方法去挖掘生字的含义。“我与生字交朋友,既富有情趣性,又融识字、情感教育、人文熏陶、思维发展、语言表达于一炉,一举多得,省时高效。

2.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鼓励学生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进行自主性识字。如识“影”字,有学生自编顺口溜识记:“红日高高挂,照在北京城,投下三撇儿,那是它的影。”识“熊”字,学生自编故事帮助识记:“一只能干的小黑熊,迈着4条小短腿,向我走来与我玩。”有时,让学生自编字谜,识“亮”的字谜是这样的: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一点一横勾,几字在下方。另外,做“送生字回家”,“给生字找朋友”等识字游戏,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在平等、愉悦的情感状态中学习,是其乐无穷的。

四、解除束缚,开放性地识字

1.结合课文内容积累词汇识字

《小小竹排画中游》课后“我会读”中出现的并不全是课文里的词语,还有一些与本课字词相关的词。这也就提醒教师在教学时,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积累一些相关的词语。如《影子》,“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影子常常陪着我,它是我的好朋友。”通过两句话的学习理解,引出“形影不离”。又如《小小竹排画中游》,通过“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引出“鱼米之乡”、“风景如画”。这样既促进了对课文的理解,又随意中积累了词汇,也认识了生字。

小小竹排画中游范文4

在唱中笑。哪个孩子不喜欢唱歌呢?一到唱歌的时候,他们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我就把一些优美的课文,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上熟悉的旋律来唱一唱,或者唱唱与课文有关的歌曲,从中进一步达到对课文理解的延伸。如:《小小竹排画中游》讲的是江南优美的风光,老师可以伴着美丽的风景,加上“小燕子”这首歌的旋律唱一唱,学生一听也想唱,学起课文就格外用心。久而久之,他们就会主动的去理解课文,去“创编歌曲”,带着对课文的理解去唱。《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的情感是不好用语言来表述的,我就让孩子们用歌声来表达,他们有的用《我爱北京天安门》的曲调唱,有的用《国旗国旗真美丽》的曲调唱,然后再来读课文就津津有味了。有了唱的基础,上了高年级,孩子们把古诗用京剧的唱腔、黄梅戏的唱腔等各种不同风格的唱腔唱出来,既降低了学生学习古诗的难度,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在画中笑。孩子是最称职的画家,因为他们喜欢画。在讲古诗《画》的时候,我让学生自己画这幅画,从中加深了对《画》的理解,自然之中也记住了这幅画的内容。《比尾巴》一棵中的小动物,本身就是他们喜欢的对象,课文还没讲,有好多孩子已背的滚瓜乱熟了,我就让孩子们画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然后给大家介绍一下,重点说说尾巴的特点,从中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创编出了“小鱼的尾巴像扇子”、“小马的尾巴像辫子”等诸如此类颇具想象力的句子。有了低年级教学的基础,在教学《詹天佑》这课时,理解詹天佑在开凿居庸关隧道和八达岭隧道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很容易地就画出来示意图。

在演中笑。孩子喜欢表演,他们的思维是很形象的。在讲《四季》时,我请孩子们戴上小鸟、荷叶、谷穗、雪人的头饰来表演课文,我说“他们只有把课文记住了,而且读得有感情了才能表演呀。”结果他们几分钟的时间就把课文读好了,而且即兴演出了一场精彩的舞台剧。还有好多同学创编了许多精彩的语句,如:迎春花黄黄,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雪花飘飘,他对大地说:“我是冬天。”《菜园里》这一课,我让孩子们分别扮演蔬菜,他们不仅把蔬菜的样子形象表现出来,而且很快记住了各种蔬菜的名称。

在玩中笑。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对孩子来说,游戏是学习,游戏是劳动,游戏是重要的教育形式。”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内容创超游戏,可以用游戏来激发孩子的兴趣。游戏对于识字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例如运用“吃水果”、“排火车”、“开商店”等游戏来巩固学生平时积累的生字,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识字的兴趣。

在谈中笑。这是每个教师首先应做到的一点,是以上几点能否实施成功的关键,是与学生建立良好的重要手段,他能打破师生之间的屏障,为师生共同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试想,一个整天板着脸,没有笑容的老师能与学生一起唱、一起玩、一起演吗?即使能,我想也不会有笑声吧!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笑声,让我们的孩子在欢乐中学习吧!

小小竹排画中游范文5

关键词:教学;个性态度;交流情感

一、教学中带入感情,正确引领学生的学习

语文中的学习动机是指学习者学习语文的愿望和推动力。一年级的小学生初入教学,一切都会觉得很新鲜,有趣,有学习的动力。但是只有教师正确的进行引领,才能使之更快的投入到正确的学习轨道。一年级小学生初学是觉得语文课程好玩、丰富,等学的时间久了、深了,就会觉得枯燥,难懂。因此,教师要正确的抓住学生的兴趣,使之热爱学习语文。在语文的学习中突破传统的教学,带入情感教育。下面就谈谈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1)教课中要运用情感教学。语文课堂情感教育交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加入情感,刺激学生感官,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一年级学生初入学习拼音的时候,一定要运用情感教育,点播学生学习。可以利用道具,比如a、o、e等单词的时候等带领学生制作模具,还可以要学生进行对拼音的模仿,要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下进行学习,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教室中要有情感,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前下足功夫,根据要学习的课程来布置教师,先从感官上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再展开教学。这样使学生被动的状态转变为主动的状态,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3)根据学生需求,激发感情。感情是需要激发才会出来的,不是平白无故的就能带动出来,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教师根据所学课文内容,准备题材,比如准备一些音乐、图画或者一段有感情的朗读来带动学生。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激发起学生感情,要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实现有效教学。

二、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教学

学生的心理特征可简单的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外向的学生性格开朗、大方、活泼好动,并积极、勇于回答问题,善于交际,因此能很好的跟上教师的脚步,能够做到不懂就问,不会就学,不怕出错,不怕被“笑话”。内向的学生文静、害羞,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善于交际。

外向型学生由于太好动,可能不会静下来思考问题,处理问题方式就会比较凌乱;内向型学生国语沉静,不善于表达,口语水平就不善于提高。因此。根据不同学生要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带入不同的感情进行教学,使不同性格学生都能扬长避短,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这样的教学,就十分考验教师的综合素质、整体能力,就需要教师不断的完善自身。

三、课堂交流品味情感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实现“师生交流,生生交流”,首先,要巧妙的进行课程的导入,使学生对语文课程上的问题感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自己的看法,要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表扬。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大多文字优美,清高丰富,,通过教学交流,会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如:

(1)在学习《小小竹排画中游》课文时,老师可以讲述相关的故事来记性引导,然后要学生认真看图,理解图意。通过看图学习短文,让学生知道祖国江南十分美丽、富饶,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师进行提问:

①谁知道什么是小竹排,它有什么用处?(板书:小竹排)

②小竹排上坐着谁,竹排上还有什么?(祖孙二人,他们正在谈着什么,孙子手中抱着一只鸡,身后有一箩筐的米)

③什么叫顺水流?(顺着水流的方向往前行)

调动起来学生来积极回答问题。

(2)学习课文《花木兰》,。课文是一个剧本,讲的是一位个性爽朗、性情善良的女孩花木兰在外敌大举进犯边关,国家正紧急征兵的时候,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边关冲锋陷阵,立下了赫赫战功,并晋升为将军的故事,赞美了花木兰忠孝两全的崇高精神。

课文是一个短小的多幕剧本,共三幕。

第一幕,讲花木兰在外敌大举进犯边关,国家正紧急征兵的时候,决定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可以看出花木兰是一位个性爽朗、性情善良的好女孩,她孝敬父母,为父母着想,身为花家的女儿,在父母开明的教诲下,一直很期待自己能为花家带来荣耀,在年迈的父亲竟也被征召上战场的紧急时刻,她挺身而出替父从军。

第二幕,讲在从军路上花木兰与去参军的李大哥、张大哥、刘大哥不期而遇的情景。在这一幕里,重点讲述了花木兰用具体事实说明“谁说女子不如男”的道理,帮助刘大哥认识“当男子太亏了”的错误思想。

第三幕,讲花木兰凯旋而归,与家人团聚的情景。她在战场上英勇杀敌,战功卓著,巾帼不让须眉,忠孝两全。

在学习时正确的引导学生,切入感情教学,使学生理解当时花木兰所处的境地,多做的事情的伟大性,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要学生画出自己对课文中花木兰的认识,用具体的图画形式表现出来,增加教课的色彩,与学生进行交流,品味情感。

情感的教学,就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日积月累,就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情感的感化。

参考文献:

小小竹排画中游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运用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学的手段也变得更加现代化、多样化,其中语文多媒体教学具有显而易见的魅力。它作为一种先进的辅助教学手段,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能把许多枯燥抽象的文章内容,以色彩斑斓的画面和逼真的音响效果,展示在学生面前,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索精神和学习欲望,提高了课堂质量和效率,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乏味,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借助多媒体进行小学课堂的教学实践和观摩课的经历,简单地谈谈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1.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正因为有一条鲜明的对象、画面、知觉、表象的清澈的小溪不断地流进儿童的心田,所以儿童的记忆才那么敏锐和牢固。”乌申斯基也曾说过“儿童是通过感官来学习的”。儿童最初感觉是集中在形象思维上的,通过创设和谐生动逼真的情景,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要灵活应用多媒体,为学生创造环境,让学生在愉快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教学《小小竹排画中游》时,我就抓住了一年级学生注重事物的表象,想象力丰富的特征,用美丽、生动的景色吸引他们的眼球,激发想象力,从而调动他们的思维。我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地欣赏了江南的风光,让学生自己发现江南的美。并简单地介绍了美丽的江南水乡的概念,引出竹排,接着利用直观的竹排图片,让学生理解这个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这样就为学生创设一个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使他们走入情境学习,便于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帮助记忆,使他们在游历美景的同时获得知识,产生对祖国的热爱,对自然的崇尚,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把这节课上成学生、我、儿歌间交换思想和想象力的过程。

2.运用多媒体教学充分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传统课堂教学由于受时空的限制和评价标准的制约,学生的思维往往局限于课本或教师的教学思维框架之中,难以发展、突破。而网络资源因其具有适时性、共享性、无限性等特点,可以为学生提供广阔无限的空间。学习者不受时空限制,还可弥补传统教学中仅来源于教师和教材的局限。例如在教学《三峡之秋》时,我先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说说三峡的山、水各是怎样的。课文的语言文字比较深奥,学生交流时虽能模仿课文对山奇、水急、进行描述,但理解得不够深刻,只停留在表象。这时播放一段游船经过三峡时的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味一下,他们就很容易理解重点词语,理解山奇、水急、船险之间的因果关系及了解长江三峡的雄伟气势和美丽的风光,感受三峡之秋的神韵。多媒体的动静结合、声色兼备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了教师难以讲明,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的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运用多媒体有助于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

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歌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些诗歌语言精练,意境优美,寓意深远。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古诗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古诗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想象能力,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如学习《锄禾》这课,在导入新课时,我选用一组动画:大颗的汗珠从头上滚落下来,滴入稻田里。此景引情,激发学生思考,产生情感共鸣。

4.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要为教学服务

我们在看到多媒体教学手段众多优点的同时,还应客观地看到它的弊端。在我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切身体会到了多媒体对于语文阅读教学不利的一面,如限制了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我们尽可以利用多媒休教学来营造气氛,引导想象,唤起情感,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这种虚拟的想象代替文字的意境。文字的想象远远大于屏幕。仅仅借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思考力、联想力、想象力是一种限制。还有,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的更多的是一些形象思维的东西,使学生的视听感官得到刺激。但过分依赖或不科学的利用多媒体,会使学生产生思维惰性,不利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好课件不一定是漂亮课件,而要看这个课件是否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的学习和有助于学生突破重难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