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一数课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一数课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一数课件

数一数课件范文1

关键词:以生为本;激发兴趣;自主探究;体验感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8-179-01

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变革,数学教学倡导“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倡导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着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的转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课堂学习建构数学模型的主渠道。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失导、追求形式的东西太多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三维目标割裂,不明确,教学内容单薄,结构松散,零敲碎打,教材的整体性不能充分体现。

2、教学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设计,忽视了学生课堂的生成,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

3、一味依赖课件,鼠标代替了教师的示范、讲解,忽视了师生交流。忽略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与学习。

4、刻意追求表面的热闹,弱化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忽视了数学思考,偏离了数学本质。

究其原因,主要有一下几点

1、主体性缺失: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依然压抑学生的自主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整体缺失,学生主体间交流活动缺失,教师教学激情的缺失。

2、创造性缺失:受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以分数为核心的课堂教学依然存在,课堂教学缺乏应有的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僵死、教条的课堂教学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

3、情感性的缺失:因家庭状况或教师关系的原因,学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厌学情况,学习动力不足,目标不明确,不珍惜时间和不会利用时间。

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这就需要系统的研究教学的有效性原理,形成有效性教学策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性学习,最终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教学中,情境已成为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一座桥梁,在数学的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师要注意在设计课堂教学情境时,注重生动有趣的同时,更要紧扣教学内容,关注情境与知识的连接点,实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使情境为学生知识的获取、思维的发展提供良性土壤。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片断: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考考老师:伸出左手,从大拇指开始依次按顺序1、2、3、4、5然后又从大拇指开始接着依次数6、7、8、9、10……让学生由慢到快数一数。请学生报一个数,老师很快地说出是哪个手指,并由学生数数验证。

(2)适时引入:想不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来的?等你们学会了今天的知识,就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来的了。

【反思: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用学生考老师的形式引入新课,这样做,既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新知的欲望。】

刘松老师在执教《起跑线》一课时问题信手拈来,让人回味无穷。

师:请来两位同学。

(一男生、一女生)

师:男生请往后退,再后退。

(女生距老师大约3米远,而男生几乎已经到了舞台的最边上)

师:请准好了,老师现在发令,看谁先跑到老师跟前

老师话音未落,男生就不干了,“不行,不公平我们两人的起点不一样……”

“是呀”,其他同学也嚷道。

师:而在有些比赛场地,起点不同才公平。这种场地你见过吗?

二、发现问题,探究体验

新课标最大特点就是不仅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提出了要求,而且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提出了目标要求,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努力让学生去感受、去经历,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和感知中才可以获得更为扎实的知识。

三、体验成功,品尝乐趣

数一数课件范文2

1999年教育部下发《高等学校(交响音乐赏析)教学指导纲要(试行)》,标志着我国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已完成了发动与试点阶段。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教育部令13号),推动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促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健康发展。2006年教育部特制订了公共艺术《课程方案》,可以说从此进入了走向规范化地进行教学管理和科学地进行课程建设的新阶段。

新阶段的主要矛盾已不是各高校有或没有艺术教育的问题,而是艺术教育的质量问题,完善艺术课程体系将是高校艺术教育工作新的焦点。对普通高等学校与艺术教育的课程体系教学中“三个层次”的探讨,不仅涉及一般课程体系所共有的先修或后续、基础与拓展等共性问题,更关系到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定位问题。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应明确定位在普及上,同时使特长生有发展的空间。基于这个认识,清华大学和山东大学的做法是为大一学生开设一个学年或一个学期的艺术必修课或限制性选修课。这就保证了大学生能在低年级就普遍地接受必要的艺术基础教育。清华大学等院校还为各年级学生开设各种门类的任意性选修课,使学生的艺术视野、艺术思维与艺术技能进一步拓展。清华大学、兰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为特长生开设艺术辅修专业,使本校艺术课程形成完整的层次体系,更是走到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课程建设的前列。这就是“三个层次”的模式。

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中艺术门类在课程体系中的布局是否合理,存在着需求与条件、目标与现实的矛盾。是回避矛盾还是解决矛盾,对各高等学校艺术教育部门是个考验。大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求知欲强,而且越来越表现出个性化发展的倾向。如何满足大学生对不同门类艺术的学习欲望关系到教学资源是否具备。对于教学规模较小的院校,这方面的矛盾更加突出。有的院校采取了积极的措施,一方面要求从事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师尽量做到一专多能,并为他们拓展教学范围提供学习进修和教学观摩的条件。另一方面在教学场地的建设上向多功能的方向发展。在高校艺术教育工作中的“院校合作,资源共享”是一个更积极更有效的解决办法。比如北京服装学院附近的几所高等学校,实行艺术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后艺术课程由艺术师资与设施相对集中的北京服装学院承担。不仅充分利用了教学资源,也保证了教学质量。国内规模较大的综合院校则倾向于在本校内形成合理的、门类相对齐全的课程体系。南京大学按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等七大艺术门类设置,已经做到了艺术门类相对齐全。利用计算机教学课件通过校园网络,让大学生以自学为主接受艺术教育,使高校艺术教育课程体系中艺术门类布局向更宽广的方向发展。在众多艺术门类中,音乐、美术、舞蹈仍是最基础的,必修课程的需求是合乎情理的。还有一种形式被国内许多院校所认同,这就是在解决基础必修课的同时,有规划地开设系列的艺术讲座。由于考虑了课程体系,除了反映动态的专题讲座外,“约题讲座”成为这个艺术讲座的重要部分。这些讲座满足了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深受学生欢迎,发挥了支撑艺术教学课程体系的作用。艺术课程体系中的授课类型问题是清华大学开展艺术教学课程体系的教学实践与研究的一个课题,在已经形成了基本框架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把教学按授课类型分为理论型欣赏课、实践型技巧课、合作型排练课。这就是“三个类型”的模式。尽管各校侧重点不同,但这种探索说明高等学校艺术课程体系的组建已深入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把课程划分成类型是使课程体系结构更加科学合理,这对我们河南各高校在构筑各自的艺术课程体系时具有参照意义。

参加过2000年和2003年河南省普通高校艺术教育检查评估工作的许多同志,在巡回检查中都深感到这样的情况比较普遍。河南省各高校的艺术教育社团与第二课堂活动比课堂教学更活跃些,课程教学中开设了艺术任选课的院校比开设艺术必修课的院校要多,艺术教学的研究课题中针对专门课程的比较多,针对建设完整课程体系的极少,这是值得深思的现象。如不及时扭转,会导致方向性的失误。各高校工作深度上存在着差异,重要的尺度还是艺术课程建设问题,这项工作能够健康发展,才能推动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尽早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推动素质教育,结合实际情况,抓住这个良好时机,使我们普通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有个新飞跃。

数一数课件范文3

Internet的迅速发展将整个世界经济带入了一个从未有过的高速增长期,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电子商务的概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电子商务正飞速兴起,电子商务大潮正在全球范围内急速改变传统的商业模式。在线购物、B2B、B2C已经成为大家谈论的焦点。在未来的20年,电子商务的膨胀将形成指数型上升曲线。

电子商务系统提供了一种商家与客户进行交流的新方式,但电子商务带来的冲击是革命性的,对传统企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求企业管理者以全新的思维来看待未来的客户、未来的竞争对手、未来的技术工具,仅仅把现有的商业流程实现数据处理自动化并不意味着可以在"新经济"时代取得成功。电子商务要求的是与之相匹配的管理思维的更新和革命。这对已经建立起一定规模的传统企业来说并非易事。

传统企业管理的着眼点往往在后台,ERP系统帮助他们实现了这种内部商业流程的自动化,提高了生产效率。而对于前台,往往重视的不够,面对诸如:那种产品最受欢迎、原因是什么、有多少回头客、那些客户是最赚钱的客户、售后服务有哪些问题等,大部分企业还只能依靠经验来推测。

现在网络上的竞争仅在鼠标的一点之间,如何才能在电子商务竞争中取胜?能够提供客户资源及相关数据分析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CRM)就成为焦点。作为专门管理企业前台的客户关系管理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收集、分析和利用各种客户信息的系统,帮助企业充分利用其客户管理资源,也为企业在电子商务时代从容自如地面对客户提供了科学手段和方法。

大量的调查和行业分析家都明确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建立和维持客户关系是取得竞争优势的唯一且最重要的基础,这是网络化经济和电子商务对传统商业模式变革的直接结果。

2、客户关系管理的概念及特征

2.1、什么是客户关系管理(CRM)?

尽管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CRM)目前还没有十分统一的定义,顾名思义,CRM指的是企业与其客户的交流方式,它实施于企业的市场营销、销售、服务与技术支持等与客户有关的领域。

客户关系管理(CRM)首先是一种管理理念,起源于西方的市场营销理论,产生和发展在美国。其核心思想是将企业的客户(包括最终客户、分销商和合作伙伴)作为最重要的企业资源,通过完善的客户服务和深入的客户分析来满足客户的需求,保证实现客户的终生价值。

客户关系管理(CRM)又是一种旨在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新型管理机制,它实施于企业的市场营销、销售、服务与技术支持等与客户相关的领域,要求企业从"以产品为中心"的模式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模式转移,也就是说,企业关注的焦点应从内部运作转移到客户关系上来。

客户关系管理(CRM)也是一种管理软件和技术,它将最佳的商业实践与数据挖掘、数据仓库、一对一营销、销售自动化以及其它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为企业的销售、客户服务和决策支持等领域提供了一个业务自动化的解决方案,使企业有了一个基于电子商务的面对客户的前沿,从而顺利实现由传统企业模式到以电子商务为基础的现代企业模式的转化。

CRM的目标是一方面通过提供更快速和周到的优质服务吸引和保持更多的客户;另一方面通过对业务流程的全面管理减低企业的成本。设计完善的CRM解决方案可以帮助企业在拓展新收入来源的同时,改进与现有客户的交流方式。据国际CRM论坛统计,国际上成功的CRM实施,能给相应的企业每年带来6%的市场份额增长;提高9~10%的基本服务收费;并超过服务水平低的企业2倍的发展速度。

2.2、为什么要实施CRM解决方案?

今天,许多企业中的销售、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支持部门都是作为独立的实体来工作的。由于部门界限的存在,这些不同的业务功能往往很难以协调一致的方式将注意力集中在客户身上。例如,如果一名销售人员盲目地打电话给客户并推销某产品,而他根本不知道客户正在为几个尚未解决的服务问题而恼火,那情况会怎样呢?但通过提供一个各业务部门共享的客户通讯和交流平台,情况就大不一样了,CRM解决方案将使这类问题不复存在。

2.3、CRM的特征

①一对一营销

"一对一营销"就是企业根据客户的特殊需求来相应调整自己的经营行为。"一对一营销"要求企业与每一个客户建立一种学习型关系。所谓学习型关系是指,企业每一次与客户的交往都使企业对该客户增长一份了解,客户不断地提出需求,而企业按此需求不断地改善产品和服务,从而使企业不断提高令该客户满意的能力。

亚马逊网上书店()就是利用遍及全球的Internet同时采用先进的CRM系统软件来进行"一对一营销"的。面对数以万计的客户,亚马逊网上书店具有"惊人的记忆力"和"高度的智力",从而与客户建立了广泛的"一对一"的学习型关系,这使得该书店的客户保有率高达65%。

②高度集成的交流渠道

CRM将多种与客户交流的渠道,如面对面、电话接洽、E-mail、Fax或信函以及Web访问协调为一体,这样,企业就可以按客户的喜好使用适当的渠道与之进行交流。但无论通过哪种渠道,客户与企业的交流都必须是无缝的、连贯的,而且是有效率的。

③统一共享的信息资源

CRM解决方案的全部数据应集中存储和管理,不同部门接触客户后的经验要能立即给其它部门分享,这样,当前的客户信息就可以实时地供所有面对客户的雇员使用,才不致产生客户由电话中询问A方案,但客户上网时企业却建议B方案。集中式的客户信息库还能保证在不同的业务部门和不同的应用软件功能模块之间的数据的连贯性。

④商业智能化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面对浩如烟海的客户及企业营销、销售和服务信息,如果没有一个具有高度商业智能的数据分析和处理系统是不可想象的。CRM将最佳的商业实践与数据挖掘、数据仓库、一对一营销、销售自动化以及其它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充分挖掘客户的商业行为个性和规律,来不断寻找和拓展客户的赢利点和赢利空间;另一方面,智能化的数据分析和处理本身也是企业向客户"学习"的一种高效过程。随著CRM软件的成熟,将来的CRM软件不再只是帮助商业流程的自动化,而是能帮助管理者做决策的分析工具。

⑤对基于Web的功能的支持

Web在企业内部和外部交流及交易方面日益广泛的使用,使得Web功能成为CRM解决方案中的关键因素。Web不仅对于电子商务渠道是不可缺少的,它在基础架构方面也是十分重要的。而CRM应用软件的用户,包括客户和雇员,都能随时随地访问企业的应用程序。这种访问应当通过通常不需要太多培训就能轻松使用的标准Web浏览器来实现CRM使企业可以通过Web直接与客户进行销售和服务,企业还可利用Web的电子商务优势来进行自助服务、自助销售、潜在客户开发、时间登记、合同续订、服务请求以及电话反馈等。所有这些都在时间和空间上极大地扩展了传统的营销、销售和服务渠道,使企业能够面向全球提供每周7天、每天24小时(7X24)的访问,从而达到企业收益机遇的最大化。

CRM的以上特征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支持、高度融合的一个整体,共同组成了CRM的强大功能。

3、CRM的实施与数据挖掘技术

3.1、CRM解决方案的组成

CRM作为企业管理系统软件,通常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网络化销售管理系统(SalesDistributorManagement,SDM)"

该模块以市场和销售业务为主导,对销售的流程进行了详细的管理,是销售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和销售业务员销售自动化的重要工具,实现了销售过程中对客户的集中管理和协同管理,销售管理人员可以随时对销售情况进行分析,具体功能包括客户接待管理、报价单处理、销售合同管理、回款单处理、综合查询功能、综合统计功能。目标是提高销售的有效性。

"客户服务管理系统(CustomerServiceManagement,CSM)"

该模块主要对企业的售后服务进行管理,加快售后服务的响应速度,提高客户满意度,对服务人员进行考核,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

客户服务系统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呼叫中心环境,通常通过呼叫中心环境布署并且实现基于电话、Web的自助服务。它们使企业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效率来满足其客户的独特需求。由于在多数情况下,客户忠实度和是否能从该客户身上赢利取决于企业能否提供优质的服务,因此,客户服务和支持对许多企业就变得十分关键。

"企业决策信息系统(ExecutiveInformationSystem,EIS)"

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业务操作流程的自动化,企业内产生了数以几十或上百GB计的大量业务数据。这些数据和由此产生的信息是企业的财富,它如实的记录着企业运作的本质状况,但是面对如此海量的数据,迫使人们不断寻找新的工具,来对企业的运营规律进行探索,为商业决策提供有价值的知识,使企业获得利润。能满足企业这一迫切需求的强有力的工具就是数据挖掘。

3.2、何谓数据挖掘?

确切地说,数据挖掘(DataMining),又称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KnowledgeDiscoveryinDatabase,KDD),是指从大型数据库或数据仓库中提取隐含的、未知的、非平凡的及有潜在应用价值的信息或模式,它是数据库研究中的一个很有应用价值的新领域,融合了数据库、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统计学等多个领域的理论和技术。

从CRM软件所搜集的数据是最能帮助企业了解客户的,所谓的"一对一行"销也是注重在了解客户的需求,以便投其所好,以促成交易。数据是死的,但是如果能运用一些数学或统计模式,发现数据中存在的关系和规则,根据现有的数据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那么就可成为管理者的决策参考。

数据挖掘工具能够对将来的趋势和行为进行预测,从而很好地支持人们的决策,比如,经过对公司整个数据库系统的分析,数据挖掘工具可以回答诸如"哪个客户对我们公司的邮件推销活动最有可能作出反应,为什么"等类似的问题。有些数据挖掘工具还能够解决一些很消耗人工时间的传统问题,因为它们能够快速地浏览整个数据库,找出一些专家们不易察觉的极有用的信息。因此可以说CRM的成功在于成功的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及知识发现。

3.3、数据挖掘在CRM中的应用

比较典型的数据挖掘方法有关联分析、序列模式分析、分类分析、聚类分析等。它们可以应用到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决策分析和管理的各个不同领域和阶段。

①关联分析

关联分析,即利用关联规则进行数据挖掘。关联分析的目的是挖掘隐藏在数据间的相互关系,它能发现数据库中形如"90%的顾客在一次购买活动中购买商品A的同时购买商品B"之类的知识。

②序列模式分析

序列模式分析和关联分析相似,但侧重点在于分析数据间的前后序列关系。它能发现数据库中形如"在某一段时间内,顾客购买商品A,接着购买商品B,而后购买商品C,即序列ABC出现的频度较高"之类的知识,序列模式分析描述的问题是:在给定交易序列数据库中,每个序列是按照交易时间排列的一组交易集,挖掘序列函数作用在这个交易序列数据库上,返回该数据库中出现的高频序列。在进行序列模式分析时,同样也需要由用户输入最小置信度C和最小支持度S。

③分类分析

设有一个数据库和一组具有不同特征的类别(标记),该数据库中的每一个记录都赋予一个类别的标记,这样的数据库称为示例数据库或训练集。分类分析就是通过分析示例数据库中的数据,为每个类别做出准确的描述或建立分析模型或挖掘出分类规则,然后用这个分类规则对其它数据库中的记录进行分类。

④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输入的是一组未分类记录,并且这些记录应分成几类事先也不知道,通过分析数据库中的记录数据,根据一定的分类规则,合理地划分记录集合,确定每个记录所在类别。它所采用的分类规则是由聚类分析工具决定的。采用不同的聚类方法,对于相同的记录集合可能有不同的划分结果。

应用数据挖掘技术,较为理想的起点就是从一个数据仓库开始,这个数据仓库里面应保存着所有客户的合同信息,并且还应有相应的市场竞争对手的相关数据。数据挖掘可以直接跟踪数据和并辅助用户快速作出商业决策,并且用户还可以在更新数据的时候不断发现更好的行为模式,并将其运用于未来的决策当中。

4、CRM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4.1、CRM的发展现状

CRM管理理念及其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自1997年开始,全球的CRM市场一直处于爆炸性的快速增长之中。国内CRM起步较晚,但却依然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其显著的价值提升能力已经得到业界的认同,即将进入发展的蓬勃期并将形成新的追踪热潮。

根据一份最近的研究报告显示,在受调查的企业中有2/3以上期望在未来的五年内改变其客户关系的管理模式,而有3/4以上的企业计划集成"面对客户"的信息管理系统及其组织的其它部分。

4.2、前景

数一数课件范文4

[论文摘要]中国艺术学科的成长,需要有自己的核心艺术理念支持。探寻中国本土艺术理论,一是要充分认识到当下是中国艺术文化成长再次自觉的关键时期二是要认真促进中国本土艺术理论的累积三是要研究明确探寻中国本土艺术理论建设的策略。

一、中国艺术文化成长的再次自觉

“中国艺术文化成长再次自觉”,是基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而言的。比如在中国美术界,当时开展了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理性解析,从而为中国美术文化的新创造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如果说中国艺术文化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有了全新的变迁成长,主要是得力于l978年中国首次自觉地寻求变革而至。那么,从2oo9年开始应该有再一次促进新成长的自觉意识和实在行为。这是人类历史和现实环境给予中国艺术文化的良机与使命。从中国当下在全球的态势来看,是具有新的持续飞翔的语境和条件。…中国及中国艺术文化学人当下是需要时刻明白自己已经具有了独立、健康、跨越发展的空间与条件,关键是需要在促进中国本土艺术文化成长的认识论与方法论上,要不断自觉、不断提升、不断拓进。

首先,中国艺术文化本来就有自我之根脉。中国艺术文化的根脉是当下中国艺术文化成长再次自觉的重要认识论基础。这一点是不可忽视和缺失的。今天中国艺术文化新的自觉和新的发展之缘由与自信底气,就来源干中国艺术自己本来的根脉。不论讲中国艺术文化的伟大复兴也好,还是说诉求创建中国艺术学派也好,都是由于中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文化之根。

从原理上看,思想是有历史属性的。当下我们审视、形成和确立探寻中国本土艺术理论是当务之急的思想,也是有厚重的历史内涵与缘由的。中国艺术文化同中国其他文化一样具有悠久而厚重的历史与传统。不仅中国美术文化传统、中国的音乐艺术文化传统、舞蹈艺术文化传统、戏曲艺术文化传统等艺术形态是悠久而博大精深的,就是在20世纪才兴起的中国电影艺术、中国电视艺术,也有了自己民族特性的传统内涵。为什么有学者在反思回顾论及中国画在2o世纪8o年代后出现的一些历史事项后讲:“有趣的是,‘末13论’提出之后,中国画却进入历史最好发展期。‘笔墨等于零’说提出之后,当代中国画家们反而空前的看重了‘笔墨’,黄宾虹和他的笔墨论大行其道,使许多画家更深入的思考中国画的本质精神和文化特性等问题,有利于中国画的发展。这是要感谢‘末日论’和‘等于零’提出者的”。l2正是因为中国画有它自身深厚的传统内容,所以国画家们才不会盲从于一人之论而失去自我。总之,在者力探寻中国本土艺术理论之时,要守候中国艺术文化的本来之根脉。

其次,“西来东失”的走出。如果从中国近现代的艺术观念、艺术术语、艺术创造方法、艺术评价标准等视点看,中国艺术在非常长的时间里呈现出了“西来东失”局面。但是,当下是到了走出这种非常态局面的历史时期了。因此,走出“西来东失”的时刻也是促进中国艺术文化成长再次自觉的重要语境因素。换句话说:走出“西来东失”的标志,就是中国本土艺术理论的赫然建构与矗立。

所谓“西来东失”,是指中国本土文化随着西方等外来文化侵蚀而衰微的社会现象。由于西学东来的声势强大,致使中国本土艺术文化遭到了时在的哲学人士、政治人物、艺术从业人员等多类人物的抨击或改良,故而整个20世纪的中国艺术文化都处于“向左走”、“向右走”的非主体性定位之行为的局面。但是,在当下,随着中国社会整体进步和认识水平与实力的增强,那种唯他者是从的社会语境已经过去了。中国到了要向他者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艺术思想、艺术文明的时期。因此,中国艺术文化成长的再次自觉是必要的、是必须的,构建中国本土艺术理论成为了当务之急。只有构建好了中国本土艺术理论,有了厚实的中国艺术文化宝藏,才有向他者推荐自己的资格、自信和实货。

再则,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30年之改革开放的积淀基础。当下中国艺术文化成长再次自觉的不可忽视的认识论基础之一的是l978年至2008年这3O年问中国社会所取得的非凡成就。纵观中国艺术文化在改革开放三十年里,无论是艺术观念、艺术价值取向、艺术体制、艺术学术、艺术学科、艺术形态、艺术创作、艺术批评、艺术市场、艺术教育、艺术组织、艺术审查、艺术传播、艺术交流、艺术消费、艺术生态、艺术变迁,还是在艺术人才、艺术从业队伍、艺术文化产业、艺术受众、艺术语境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迁提升、积淀起了丰厚的财富。没有这些已有的艺术文化基础,是很难去规划和设定与促进中国艺术文化的再次自觉提升与腾飞的。所以,对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里中国艺术的历程与得失,应该有全面、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才能望在高妙地构建中国本土艺术理论及其系统学说。

为什么需要中国艺术文化的再次自觉?为什么探寻中国本土艺术理论是当务之急?这都是因为中国艺术文化在当下新生长的迫切需要。中国艺术当下的中国处境是:中国整体的发展要求中国艺术文化应该有经典性的反映与成就。所以,中国艺术当下的变迁成长,应该有与昔日之不同的取向与面貌。只有这样,一方面才能让非传统的中国艺术匹配不断崛起和强大起来的中国整体社会。另一方面,才能让非传统中国艺术文化成为强大中国构成的重要内容元素。那么,当下与未来的中国艺术与昔之艺术如何的不同?如何的变迁成长?如何的成就满足?这些都需要中国本土艺术理论做出回答。可见,中国艺术文化生长新起点的需求,是中国艺术文化再次自觉的促成因素之一。总之,中国艺术的未来是应该在中国自主的艺术价值立场、艺术价值诉求、艺术价值取向、艺术观念支持下的卓越变迂成长成就。

二、促进中国本土艺术理论的累积

中华民族的确是一个历史悠久而伟大的民族。不仅历史久远而丰厚,而且是绵延成长从未间断过。历史除了有些巧合以外,应该还有些自身发展的规律。中华民族在公元前2l世纪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二第一个国家夏。从此,中国进人了灿烂的文明时期。而当下的中国是在公元21世纪开初便创获了新的伟大复兴的生存语境。这个历史的巧合或历史的必然,内在逻辑地注定r中国是到了应该充分自觉认知本土文化、提升本土文化、再创本土文化新辉煌的最佳时刻。在中国本土艺术文化的视野里,我们ti土看到,在悠k的中华艺术历史长河中,在原始时期,我仃】先人的艺术思维认知能力就得到_『很好地形成、生长和发展。比如在“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神话中,是已经充分揭示出了中华民族的艺术想象思维、形象思维和艺术创造外化能力。随着中华民族先民智慧的累积,即便是在先秦时期,我国在艺术认识论、艺术创造方法论、艺术作品集成、艺术理论定格、艺术历史累积、艺术功能社会化、艺术核心价值确立等方面都有了卓尔不群的伟业建树。从“画论”视点看,在战国时期就已露中国绘画理论的端倪。著名美术学者俞剑华曾讲:“中国画论自战国时代,((韩非子》鬼魅易、犬马难之言,已开画论之端。”l3从造物设计视点看,无论是实践上的创造、作品集成,还是理论著述,都是成就斐然。商代的青铜器、甲骨文、铭文字造型、篆书形态,战国时考工记著述等等都是中华艺术文明的经典、自豪与再创中国本土艺术文明的重要学理逻辑和基础。事实上,中国本土艺术文明不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中华文明的证明。仅从美术与设计艺术两个视点来看,仰韶文化中的舞蹈纹盆、河姆渡文化中的双凤朝阳牙雕、商代殷墟玉凤》、岩画、红山文化中的玉猪龙)和陶塑女神像))、良渚文化中的((玉璧与兽面纹玉琮等实在创造物,就是中国整体文明不可缺失的铁证。因此,在当下我们应该大力促进中国本土艺术理论的创建与累积。

在20世纪中国艺术界至少有两个自卑,一个是对中国民间艺术的自卑,另一个是对中华本土艺术的自卑。对中国民间艺术的自卑表现在:认为民间艺术是粗俗之物故不能登大雅之堂。将民间艺术的价值看低而瞧不起。殊不知民间艺术却是艺术之根。瞧不起民间艺术的不良心理反应和认识,揭示了一些人对中国草根艺术文明的可贵价值认识不足。就在当下,那种对中国草根艺术形式认识不到位的观念仍然存在而被人批评。“至少在央视春晚上,流行歌手归为音乐舞蹈类,而二人转,小品归为语言类。二人转其实就是一种说唱艺术,与美国的Rap、Hip—hop都属于一种根源性、底层的音乐。但是,美国人可以把这一贫穷黑人社区的音乐文化发展成为全球文化潮流,中国人却始终只把二人转看成为一种舞台表演或北方曲艺。”l4实践证明,对中国民间艺术文化的自卑将导致对中华文化整体认识的自卑心理与认识的产生。一些人对中国本土艺术的自卑反应在:认为中国的艺术不如西方的艺术科学和高级,故而,一味地要用外来艺术改造中国本土艺术。比如:被著名国画家潘天寿(18971971)在l957年称之为“无祖宗的世界主义者”的江丰(19l0一l982),在195O年秋天,于杭州的一次国画改革会议上说:“中国画,不能反映现实,不能作大画,必然淘汰。将来定有世界性的绘画出来。油画能反映现实,能作大画,是有世界性的。I】在此认识基础上,他将时名为“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的“中国画系取消”。不过,“这种排斥其他画种的说法和做法引起一些国画家的不满。”l6I对中国自身艺术文化的自卑的结果,是导致中国本土艺术走向虚弱化。这种不良的民族艺术认识论和具体的误导性艺术民族创造实践方法论,无疑是不利于中国本土艺术文化的创造和成长。在当下的语境促进和构建中国本土艺术的重要认识与行为,就是要让中国本土已有的经典艺术文化继续发挥光芒与应有作用。

中国本土艺术文化是丰厚的。仅从中国本土艺术理论看,艺术认识论的“行己之道”、吐故纳新、生生不息、写意、情理、形神、哲理、意象、立象尽意等观念、艺术价值论的“文以载道”、艺术辩证法的虚实论、“不似之似乃为似之”、艺术变迁论的“笔墨当随时代”、艺术方法论的“无法而法,乃为至法”、“大人达士,不拘于一家”、“搜尽奇峰打草稿”、艺术评价论的“气韵生动”和“意境”学说、“品级论”,以及绘画艺术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造物在我”、“大象无形”、音乐艺术的“大音希声”、舞蹈艺术的“舞,动其容也”、园林艺术的“纳千顷之,收四时之烂漫”等众多艺术学理,都是应该不断闪亮的重要的中国本土艺术思想。只有在不断深入研究梳理和经典编码中国已有本土艺术思想之集大成的基础上,才能更加充分和完善构建当下与未来的中国本土艺术理论。因此,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抛弃中国已有的经典艺术思想。

中国本土艺术理论从先秦至今,应该说是在不断创生增厚的。当下的历史任务是更需要中国艺术学人认真对待和重视运用自己民族的艺术学术、艺术思想的时候了。著名美术理论家水天中对著名画家吴冠中的艺术思想与创造行为的评价结论是值得重视的。他说“如果以教科书的标准去衡量吴冠中的文章,会找出许多论证欠充分、推理不严密的地方,许多批评吴冠中文章的人就是这样做的。但如果看文章对突破美术习规的定势,拓展美术家思路的作用,在20世纪后期的中国美术理论领域中,吴冠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在世纪之交的中国美术界,吴冠中的艺术作品与艺术观点仍然是频频引发争论的话题。因为他继续向秩序挑战,因而这正是一种价值,一种分量。因为它越过人们难以摆脱的二元对立定势,让我们看到中国绘画和其他事物一样,也有着多样发展的可能性。”"其实,中国许多艺术学人在突破艺术习规、拓展艺术边界、丰厚中国本土艺术思想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当下与未来的中国人应该认识和明白这一点。及时认识到和肯定中国艺术人自有独到的艺术智慧和艺术创造力与艺术成就,是促进中国本土艺术理论累积的当务之急。

三、明确探寻中国本土艺术理论的策略

探寻构建中国本土艺术理论及其体系,不是一蹴而就和随意就能完成的事情。它需要精心设计和制定确实可行的战略。因此,能够明确认识到研究制定建设中国本土艺术理论策略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是当务之急。

首先,确立大气的思想认识之策。此之大气,意即宏大开阔的思维、视野与气势。以大气的思想认识论来指导构建中国本土艺术理论,是力求避免自卑、低俗、小气、狭隘等思想意识、思维与行为。

数一数课件范文5

论文关键词:观课议课,听课评课,课堂教学

 

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需要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常见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对其他老师的课进行学习,二是对自己的课进行反思。一般来说,对自己的课进行反思也离不开学习其他老师的课。也就是说,对于课堂教学,教师需要学习其他老师好的方法,而这就需要通过“观课议课”来进行。

“观课议课”是参与者共同收集课堂信息、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研修活动。“观课”强调收集课堂信息,观察师生们的语言、行动和精神状态,把握课堂的情境,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议课”是围绕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其过程是展开对话、促进反思的过程,它鼓励教师主动暴露问题以获得帮助.求得发展。“观课议课”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课议课”之前要确定研究主题

我认为“观课议课”的准备,是要确定这次课堂教学研究的主题,围绕主题进行研究和反思,以获得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听课评课,这是它的教研目标。什么是主题呢?问题即主题。比如必修一的第一章,课题:§1.1集合,其教学难点是运用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一个很好的主题是:用什么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更容易理解这两种表示方法、掌握集合的概念。

二、坐到学生身边去

走进教室观课,你坐在什么地方?很多老师选择不和学生一起坐,而我认为应坐到学生中间。还是以§1.1集合为例,有一次我去观课,当老师让同学举出一些集合的例子和不能够成集合的例子时,他们有很多回答, 其中一个同学回答“所有个子高的男人”是一个集合, 另一个同学已经理解集合的概念,就对其进行了纠正。 想一想,不坐在学生身边,我们怎么能够了解学生的这些理解,怎么了解学生的学习?

三、“观课议课”过程中积极地思考

思考的内容应该至少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观察时,必须思考做课教师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和教育追求、思考做课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思考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老师的教学行为之间有什么联系杂志网。二是需要思考假如我来执教,我该怎么处理?这种思考使观课者置身其中,可以使自己关于教学改进的意见建立在可以操作的基础上,更好地对自己以后的教学产生帮助。

四、发挥教学想象力

我们很多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不相信学生,包办太多,做了很多本应该由学生做的事,其实对于高中生来说,老师应相信学生,大胆地让他们主动地做。而如果教师不敢放手,学生不但得不到锻炼,还养成了依赖的习惯,结果是教师感觉累,学生的发展也受到了限制。教师有了想象力,才能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合理发挥教学想象力,用想象力去发现和创造新的教学方式方法。

五、成为做课教师的助教

“观课议课”是观课与做课者之间的互助行为。我们进入教室的目的,不是简单地评价和讨论做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而是参与其中,帮助和促进做课教师的教学。这样,观课教师就要当好做课教师的助教听课评课,一边观察教学,另一边支持教学,做教学活动的支持者和促进者,成为做课教师欢迎和喜爱的战友。比如,在做课老师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有的同学可能不会很快投入,这时,观课教师就可以就近指导学生,每个观课教师帮助五六位同学,一节课做下来,四五位观课教师就可以帮助二三十位同学。 当然,这样的参与必须把握时机,注意适度参与,防止喧宾夺主,使做课教师难堪。

最后,“观课议课”强调防止和克服两种心态:一是把做课的老师看成表演的“戏子”,观课教师成了苛刻严厉的观众;另外一种是做课教师成了台上做指示的领导,而听课教师成了台下接受训示的群众。将独立而平等的关系运用于观课议课,既要克服消极接受批判的心态,又要防止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非合作态度。

数一数课件范文6

学科服务在国外高校中嵌入用户环境参与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的骄人成果,促使国内一些高校也开始研究适应自身状况的学科服务,使学科服务如火如荼地在高校中开展起来,并为学科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与优势。在2011年新修订后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艺术学科已从一级学科提升为独立的艺术学门类,而设计学也已从二级学科设计艺术学提升为一级学科。根据2012年9月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设计学学科下设有艺术设计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公共艺术、工艺美术、数字媒体艺术、艺术与科技(特设)9个专业,这些专业都具有创新的特质,都是依靠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来创造事物或改变事物,以达到对某种需求的满足。从理论上来理解,根据《设计艺术教育大事典》里对“设计学”的解释:“又称‘设计科学’,是以人类设计行为的全过程和它所涉及的主观和客观因素为对象的,涉及哲学、美学、艺术学、心理学、工程学、管理学、经济学、方法学等诸多学科的边缘学科”,从这里可以看出它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它的“根本任务是研究和把握科学而正确的设计规律,以保证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目标得以完美实现”。因此,设计学是一门涵盖面广,强调理论属性与实践的结合,融合多种学术智慧,集创新、研究与教育为一体的新兴学科。近年来,“创新型”一词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设计作为一种改变外部世界、优化生存环境的创新行为,其存在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而以“设计”作为主要教学方向的设计学,作为重点学科之一,作为中国的设计学学科,我们需要有更高的理想,在充分挖掘自身绚丽多彩的文化和民族特色、创造性地发挥自身优势的状态下,力求将“深入人心”的“中国制造”最终打造成令人瞩目的“中国设计”,以立足于世界设计之林。因此,从专业特殊性角度来说,在体现和提升专业自身价值方面,有着极其迫切的需求。为此,学科服务工作应紧紧围绕设计学学科特点及用户需求,从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分析,全面满足和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

2基于设计学学科建设的学科服务

在艺术院校中开展的学科服务,首先应建立在学科特质基础上展开,同时应与用户群体产生互动,拉近距离,使图书馆成为用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次,培养学识丰满、能力颇强的学科馆员进行专业服务,并合理资源配置,使资源利用最大化;最后,“创新”体现在学科服务的各个方面,要打造具有特色的品牌效应。

2.1根据学科特质开展互动与合作

设计学是一门具有创新特质的新兴学科。从专业知识角度而言,除了掌握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设计原理、设计思想、设计方法等)外,还需要及时了解本专业最新的发展动态,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捕捉能力,因此,具有时效性、及时性、新颖性等特点。从创新思维角度而言,需要具备感性意识(灵感)与理性意识(合理性)———在吸收前人已有成果(理念、思想、形式等)外,还需要在作品中将自己由感性意识发展而来的想法以理性的方式展现出来,创造性地制造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事物,具有感性与理性相交融的态势。从教学成果角度而言,设计学学科作品多以实践方式以最直观的形式呈现于大众面前,如图片方式、模型方式。大多设计专业在进行作品设计时,资料的查找多以直观的图片形式来进行搜集,而图片信息的搜集类型不拘泥于某一方向、某一类型,具有多向性,是横向发展的;同时,作品最终也多以图片形式或按比例制作模型的形式来展现,具有呈现方式的特殊性。学科服务可以根据学科特点来提供帮助与服务。它促进了用户与图书馆之间的互动合作,改变了图书馆以往那种“你问我答”的被动关系,要求图书馆服务从用户群体需求出发,设身处地地为用户考虑,并积极嵌入用户的各种环境中,成为用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又能让用户以主人翁的姿态加入到图书馆的建设中,形成两者互动合作、共同促进学科发展的状态。“互动理念对于学科服务具有积极的启迪,将学科馆员与院系读者的沟通定义为双向循环信息流,是学科服务深化发展的必然”。此外,互动与合作可以促使学科服务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拉近彼此距离,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能够深入彼此环境之中,更好地促进学科服务的建设与发展。对于学生群体来说,设计学学科专业的学习,一方面是知识的传授,另一方面是技能的培训,两者缺一不可。因此,学科服务应从学生最根本的需要出发。从知识传授角度而言,应秉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理念,通过与教师合作,共同商讨课程教学计划、课程组织,将信息素养内容嵌入教学之中,通过实际任务(如研究报告、论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化被动为主动,使其学会检索的方式,借以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此外,图书馆也可通过定期开设有关论文方法信息资料查询与书写格式的讲座等,以及可以提升信息素养的培训课程,采用丰富多样的手段(如自制视频,制作网络课件等),有针对性、目的性地满足用户需求,为培养可持续性学习人才推波助澜。从技能培训角度而言,学生需要对设计技能操作方面(如手绘、3DMAX、Photoshop等)进行大量的了解和练习,例如环艺设计专业课程———室内设计,通过教师课堂理论讲解,最终的作品将以手绘或电脑制图方式来表现。对于设计类专业的电脑制图,仅仅依靠学校课堂教授的电脑操作知识是远不能制作出令人满意的作品,还需要学生课外对设计类专业网站(如火星时代)进行浏览揣摩学习,以补充对电脑制图的建模、材质、灯光、渲染等多方面知识的熟知。借此,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工作可以通过与专业教师的沟通,了解他们经常关注的专业网站、论坛、bbs等,并在图书馆网页上设置有效链接,方便师生随时进入专业网站查阅、下载资料和学习专业技能。另外,针对设计学学科的专业课题讨论与知识点答疑等,可以通过图书馆的牵头和管理,利用互联网平台,在图书馆网站中开设设计学学科博客、论坛等,以这些方式将与专业教师、教授沟通交流提出的一些专业性强且学生关注度高的主题出来,吸引学生注意,参与互动,并聘请相关专业教师或教授担任博主为学生答疑授业解惑,方便学生继续学习。设计类专业的特点是不断在实战中积累经验,对此,图书馆可以根据专业网站信息及时一些与专业相关的竞赛信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借此增强学生理论知识理解能力和实践技能操作能力,多渠道提供帮助与服务。对于教师群体来说,学科服务方面内容主要在于科研项目与教学。针对科研项目,学科馆员应积极加入,通过对科研项目的发展态势研究,提供资源与信息分析特长优势,将信息从复杂的环境中提炼出来,并根据信息的价值、特点等进行重组、关联,创造出新的、有用的知识,加大在搜索有利用价值信息的专业性、细节性、准确度,提高有效率,配合教师科研需求,形成强强联手,制造出放大效能的效果,进一步推动科研发展与学科服务水平提升。针对教学,学科服务可以以嵌入的方式,进行两者合作,从课程教学计划、课程组织等方面进行信息素养内容的设计,有机地将信息素养与专业课程结合起来,更好地促进课程发展、知识传递。另外,还应加强与外校的互动合作,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避免因学科资源的重复建设而造成资源浪费。如此一来,形成多方互动,提高图书馆渗透能力,提升学科服务品质,通过互动增加图书馆的需求程度,加深图书馆的融入程度。

2.2学科馆员素质升级与资源合理配置

学科馆员素质与资源合理配置是学科服务工作开展的两个重要因素。学科馆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科服务的水平和质量;而学科服务是图书馆面向院系开展的一种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对学科馆员素质有较高的要求,是开展服务工作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一般来说,学科馆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为“:具备敏锐的信息意识;有较强的信息组织、整理能力;具有丰富的文献学、信息学基础知识;有深厚的某学科知识底蕴”。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在精英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对于学科馆员的要求,除了具有某一学科专业背景及通晓图书馆相关知识(信息检索等),以及具有图书馆信息搜寻、资料整合与分析研究等方面的丰富经验外,还要具备较好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因此,在为学科服务的道路上,学科馆员的素质升级是必不可少的。由于是艺术院校的设计学学科专业,因此对学科馆员的要求也有一定的特殊性,既要有相应的设计专业知识,又要具备图书馆相关知识和工作经验。为了能够更好地为设计学学科开展学科服务工作,图书馆应增设学科馆员岗位,充分利用艺术院校的自身优势,尽量吸引本校设计类专业人才进入图书馆工作;同时,图书馆还应开设一些学科服务知识相关的培训课程,对有专业背景、有积极态度和对学科服务工作感兴趣的馆员进行培训,将其纳入学科馆员培养范围,学习后参与并接受院系的学科服务工作试用、考核,根据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服务工作内容。此外,还可以利用设计专业学科背景馆员的活跃思维和专业特长,创造性地开展学科服务工作,如针对咨询频率高的热点问题,利用多媒体软件,从艺术审美角度设计制作有关信息素养方面的视频,到网上,供用户参考学习等。合理的资源配置可以使资源利用最大化。从组织管理上来说,首先要顺应时代变化,及时调整战略目标,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图书馆根据自身情况及外界环境状况,积极应对,合理配置馆藏图书资源采购经费,顺应时代变化,适时调整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的资金采购比例,为其由传统图书馆转型为现代图书馆奠定了基础。作为艺术院校的设计学学科服务,从领导面至大众馆员都应意识到学科服务的重要性,关注图书馆服务需求方向的变化,并根据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如设计学科对图片电子化的需求。其次要责权明确,只有制定了相关明确的工作职责和制度,赋予相关人员一定的权力,服务工作才能更好地开展。如研究型大学康奈尔大学在馆藏建设方面,学科馆员拥有一定的资源采购经费,负责自己学科建设所需图书的购买,确保资金落到“实处”。第三,要根据实际情况,量入为出。为了能使学科馆员发挥最大作用,应根据学院实际情况与学科馆员素养状况,合理配置学科馆员。

2.3打造具有创新意识的特色品牌服务

创新服务意识是学科服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产物,它的出现使得学科服务向着更高层次发展。如上海交通大学为学科服务创新性地推出了IC2的服务模式,即图书馆主动创新服务机制,根据读者个性化需要,营建支持主题学术交流和创造的环境,以“学科服务”为主线开展工作,并提倡与读者的互动与交流,鼓励读者参与,支持协同研究,启迪创新思维,提供更具亲和力和人性化的服务。艺术院校设计学学科服务应结合自身的发展目标,打造符合其性格特征的品牌效应,突出自身服务特色。作为艺术院校的图书馆,阅读环境的氛围是促发创意思维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也是学科服务提升、打造特色的一个重要环节。图书馆阅读环境的改造,一方面可以增强用户在功能性方面的需求,如研讨空间、多媒体空间、学习空间等;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艺术审美气息,营造艺术设计氛围,形成自身特色,激发创意灵感。在图书借阅与特色数据库建立方面,为了解决因图书价格昂贵、经费所限、无法购买复本等原因造成的图书不能外借的矛盾,学科服务工作可以通过建立本馆资源数据库、利用随书光盘及购买商家数据库,以及与盟校资源共享等多种方式,开展数字图形图像服务,使借阅昂贵画册存在的矛盾得以解决(这里针对书籍版权问题,可以根据资金状况通过买断电子版权的方式来解决),同时通过这种方式形成自己的特色数据库,参考和利用网络搜索技术,使在图库里搜寻所需图片变得方便快捷。此外,在特色数据库中,还可以将历年的学生优秀创作作品以电子数据的形式进行存储保留,以供参考和欣赏,借此展示学校的艺术人才培养实力。进一步来说,也方便学院领导对教学目标发展状况的审视,把握方向。在科研发展方面,可以通过与出版社、出版商的合作,为教师提供在线出版物服务,既满足了教师的科研发表需求,又可以作为电子资源,丰富本馆资源数据库,提供一条新的学科服务路径。在教学方面,从教师角度出发,学科服务可以搜罗国家精品课程网中与设计学学科相关的精品课程,在图书馆网站设置链接,给新进教师从教学思想、课程设计、教态等以多方面的帮助和指导;从学生角度出发,除了学习设计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对与设计专业相关的材料与性能等方面知识进行了解。哈佛大学建立材料图书馆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将建筑材料信息视作与图书资料同等重要的信息资源,为此专门设立了材料图书馆(MaterialLibrary),便于师生在设计中随时查阅。材料图书馆除了配合各类建筑材料课来展示学生材料研究与设计的作业之外,还系统展示各种常用建筑材料,尤其是新材料。材料图书馆成为各种材料的研究及展示平台,也成为联系建筑教育和建筑材料技术发展的纽带。针对设计学学科专业特点,我们有必要建立材料图书馆,将这些材料作为资源的一种,配合教学,以方便师生在设计时随时查阅,也可以促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材料、研究材料和利用材料。当然,经费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方面,图书馆可以借由教师在科研实践项目中合作的材料商这个资源,来支持和建设材料图书馆。此外,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将图书馆学科服务通过APP微信平台,传送图书馆最新动态、活动消息以及新书传递资讯;与本校学报合作,开辟图书馆专栏,传递图书馆新动向;利用学科馆员与院系的沟通,加强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宣传效果,利用多方位、多渠道方式推广图书馆学科服务,增强图书馆影响力,真正做到急用户所急、满足用户所需。通过服务创新意识来满足用户多方面的需求,打造符合设计学学科用户“口味”,创设具有设计学学科特色的品牌效应。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