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能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煤能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煤能源

中煤能源范文1

该系统主要包括三台转弯输送机、一条直线下运带式输送机及1号带式输送机输送机,实现了将包装好的尿素运至码垛机。运行顺序是袋装尿素从包装机出来之后经过1#A转弯及进入1#带式输送机然后经过1#B转弯带式输送机到1#C直线下运带式输送机再经过1#D转弯带式输送机运至1#码垛机。为了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上位机使用两台,其中一台作为备用。

关键词:皮带集控;皮带输送机;PLC

中图分类号: TH222文献标识码: A

1概述

1.1生产系统的基本组成

中煤鄂尔多斯能源化工有限公司一期共有九条生产线,因为九个生产线大同小异,本设计就以一条生产线为基础设计,该系统将袋装尿素从包装机出来之后经过1#A转弯机及进入1#带式输送机然后经过1#B转弯带式输送机到1#C直线下运带式输送机再经过1#D转弯带式输送机运至1#码垛机。

该皮带输送系统主要由转弯机、带式输送机、直线下运带式输送机、码垛机等组成。图1-1是系统布置示意图。

图1-1系统布置示意图

系统设备情况如表1-1所示:

序号 设备名 代号 备注

1 1#A转弯机 V5801A

2 1#带式输送机 V5801

3 1#B转弯机 V5801B

4 1#C转弯机 V5801C

5 1#D转弯机 V5801D

6 1#码垛机 MDJ1

表1-1系统设备

1.2带式输送机的相关介绍

1.2.1带式输送机的型号

中煤鄂尔多斯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尿素库房工程所选用的皮带输送机为江阴市特种运输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DTⅡ带式输送机。

DTⅡ带式输送机是一般用途的带式输送机,用于冶金、煤炭、水电、化工、建材、交通运输等部门。它有支带头部、传动滚筒、改向滚筒、上托辊、下托辊、导料槽和拉紧装置和一条环形封闭的输送带组成,具体示意图如图1-2所示。

图1-2带式输送机结构示意图

1.2.2带式输送机相应保护

1)跑偏传感器

胶带输送机在运行过程中胶带脱离输送机的中心线而偏向一侧,造成跑偏现象。

输送带跑偏造成的危害主要有以下方面:胶带边缘与机架相互摩擦,使胶带边缘过早损坏;撒料,托辊容易被卡,影响文明生产;在机头,机尾处叠胶带,减少胶带有效运输宽带和损坏胶带;顶胶带跑偏严重时,上翘的空胶带会折叠损坏,跑偏再严重时,顶胶带可能脱离上托辊架而掉到地上,造成输送机运转中的严重机械事故和人身事故。

2)速度传感器

皮带输送机打滑的主要原因是胶带与滚筒的摩擦力不够,不能实现摩擦传动,出现打滑现象。在带式输送机工作过程中,当某种原因使得传动滚筒的速度与输送带速度不同步时,产生打滑现象。

打滑现象造成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损伤托辊支架,造成托辊横飞,导致胶带机变形,基础松动;下滑堆积后的胶带可能出现纵向撕裂,脚面严重撕裂损伤;打滑会使滚筒表面温度急剧升高,引起输送带着火。

本设计中打滑速度开关它直接安装在从动滚筒或大直径的托棍下,检测皮带的速度状态。当输入的两个速度信号不同步时,回路继电器闭合,发出打滑信号传至PLC,发出停车信号。

3)拉绳开关

拉绳开关安装于皮带输送机的两侧的机架上,用钢丝绳沿着输送机两侧把开关连接起来。当输送带设备发生紧急事故时,在现场沿线任意处拉动钢丝绳,钢丝绳牵动驱动臂旋转,通过传动轴带动扭力弹簧使精密凸轮发生位移,驱动微动开关切断控制线路,使得输送机停止运行。

1.3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

1.3.1设计方案遵循的基本原则

集控系统应无条件满足生产系统工艺流程的要求;应具有极高的可靠性;控制系统能是整个地面生产运行可靠、操作灵活、维护简单;控制系统能是整个系统实现自动化生产;在运行可靠灵活的前提下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制造工业;尽可能减少现场安装工作量;最大限度地减少设备及工程投资。

1.3.2设计方案包括的主要内容

1)系统设两种控制方式:集中自动和就地控制,集中自动方式由集控室发出流程启、停车命令,现场相关设备按预定流程进行顺序的启停;就地控制是在就地对各个设备进行无或有闭锁启停,一般在设备检修试车时使用。

2)启动设备时V5801D、V5801C、V5801B同时启动,V5801B开启5S后启动V5801,V5801开启5S后启动V5801A。

3)按工艺流程启动设备时,采用逆料流启动设备,而停车是顺料流停车。

4)每个设备的选择开关在远程状态时,相应流程和设备将不能就地启动。

5)系统按工艺流程运行时,一旦有设备故障报警,该设备及逆料流设备急停。

2控制系统的相关分析

2.1PLC概述及原理

PLC即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新型工业控制装置。在1987年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ical Committee)颁布的PLC标准草案中对PLC做了如下定义:

“PLC是一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它采用可以编制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计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能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PLC及其有关的设备都应该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展其功能的原则而设计。”

2.2 ABB AC500的介绍

主要组成部分有导轨(RACK)、电源模块(PS)、中央处理单元CPU模块、接口模块(IM)、信号模块(SM)、功能模块(FM)等。

3控制系统的设计

3.1整体控制系统的设计

本系统采用PLC控制,使用两台控制计算机来监控系统的运行,另外配置操作台,以及适当数量的就地按钮盒,皮带保护传感器。

图3-1整体系统结构设计图

3.2 硬件设计需注意事项

3.2.1站点控制柜说明

本系统中,低压配电柜在尿素包装楼400V配电室,PLC柜在尿素包装楼二楼中控室,操作台和工控机在尿素包装楼二楼中控室。

3.2.2硬件接线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电源模块用来给CPU模块供电,其他模块以及传感器开关,由一个24V的开关电源来供电。

2)一般网络插头(总线终端器)都配有终端电阻,这是为了避免信号的反射而配置的。在网络的两端的位置,要将网络插头的终端电阻开关打到ON的位置,而其他网络插头的终端电阻开关都要打到OFF的位置。

3.3 PLC编程

3.3.1地址分配

1)首先根据硬件设计原理,对地址进行分配,下面是地址分配表。

DI524

DI524-1

DC523

3.3.2梯形图设计

单机梯形图

1系列联动起车

参考文献

[1] 岳文鑫.煤矿电工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

[2] 李品.胶带输送机常见故障与分析[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8.

[3] 汪志峰 赵文兵.工控组态软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4] 佟梭澄.矿山供电[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8.

中煤能源范文2

能源,尤其是石油,一度被看作是中美两国未来冲突的潜在根源,但随着美国“能源独立”和发达国家能源需求的减弱,这种冲突的可能性正在变得越来越小。

十几年前,美国盛行“中国能源”。当时美国朝野认为,中国的石油需求必将成为世界所有石油消费大国所面临的严重问题。2005年《经济学人》杂志认为中美之间能源竞争的地缘轮廓已经开始形成了。美国学者还提出,中国能源需求和全球能源战略日益强大,除战争外唯一的方法就是由美国公司或其它敌对国家掌控中国的石油供应。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李侃如更认为,能源将会加深两国的竞争、误判和损害对方利益的借口。

然而,笔者本月在华盛顿访问时,能源地缘冲突已经无人提及,如何向中国出口煤炭和油气是美国关注的热点。著名学者克莱尔在新书The Race for What’s Left中推崇中美能源合作,认为美国页岩气革命的蝴蝶效应减少了双方能源冲突的可能性,中国能源消费占世界20.3%,石油消费占世界10.6%。中国和美国是世界第一、第二能源和石油消费大国。美国页岩气革命提高了美国能源独立性,减少了美国能源进口,增加了中国能源国际进口空间,有利于减少中美资源竞争。

能源生产日趋均匀化

基于能源资源不均匀分布造成的大国冲突是产生能源功利主义的重要原因。原来的能源生产体系资源生产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然而能源消费却集中在发达国家。世界能源主要集中于海湾、中亚、西西伯利亚、北非、南北美等地区。这些地区容易成为美国和其他国家资源竞争、甚至冲突的导火索,而与能源运输相关的霍尔姆斯海峡、马六甲海峡也是海权和陆权争霸的交汇点。

当前全球能源生产重心逐步向美洲大陆转移。美国石油产量可能于2020年前超越俄罗斯和沙特,而成能源霸主,2035年美国页岩油日产量可望达到200万桶至300万桶。全球能源生产格局变化的因素是科学进步和国际高油价的驱使,加拿大“油砂”(oil sand)、美国“页岩气”(shale gas)、巴西“盐下油”(pre-salt oil))已经实现群体产量崛起。传统天然气生产大国俄罗斯、卡塔尔等受到页岩气生产的影响,对全球能源的影响正在下降。

从全球能源远景来看,特别是从应对气候变化而带来的能源创新挑战来看,清洁能源在中国、美国、欧洲等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将会逐步提高,并且提高的速度应该会超过其它能源。

能源独立致冲突减少

国际能源署《2012世界能源展望》报告预测,美国正在进行一种能源革命,这次革命会在这个十年之内使它代替沙特阿拉伯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生产国,2020年将成为天然气净出口国。根据IEA的数据,2015年美国石油产量将会达到1000万桶/天,2020年将会上升至1110万桶/天,到2035年,美国能够满足其本国所需要的能源。到2030年左右,美国日进口石油约为300万桶,远远小于中国的1000万桶和印度的500万桶。

此外,美国也会不断减少对中东的石油依赖,目前已经下降到14%左右,美国石油会不断地从西半球进口,特别是加拿大,它供应了美国30%的石油。而中国印度等新兴石油消费大国的主要方向仍是中东地区。因此美国和其他发展中大国陷入石油冲突的可能性正在降低。

由于石油蕴藏区域和主要消费区域分布不相同,导致世界上绝大部分的石油供给必须通过陆上或海上运输前往各主要消费国家,其中以海上油轮运输为最主要的石油运输方式。每天大约有接近2亿吨原油经由油轮运往世界各区域,其中约一半左右的原油会在中东地区被装载到油轮上运往东亚、美国和欧洲。

其中,运往日本、中国或是美国西岸的油轮必须经由马六甲海峡和新加坡海峡前往目的地,每天约有2000万桶的石油途经此处前往东亚国家或是美国西岸。而运往欧洲和美国东岸的石油则是经由苏伊士运河或是非洲的好望角。就马六甲海峡每日运输量和通行的船只数来看,每天大约有数十艘油轮和超大型油轮经过此区域。然而这个区域海上通道的安全性正逐渐上升。

根据国际海事局的统计,东南亚在马六甲海峡与新加坡海峡的海盗活动持续呈下降态势,在2000年世界上发生的海盗攻击事件共有469件,2003年有445件,到了2004年则降到329件,到了2006年为210次,2009年之后下降为50次以内,发生在东南亚地区的海盗案件,也从2004年的94件,降到2006年的50件,2008年和2009年仅为2次。

中美合作大于冲突

随着全球能源生产轴心向北美转移,美国未来成为最大的能源生产国,而中国则是最大的消费国,就抢夺油气资源而言,由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需求已经下降,因此中美实际上不是竞争者关系,中美两国在能源领域的互补也是显而易见。

2012年,奥巴马和罗姆尼总统大选辩论的主题之一是能源,奥巴马反复提出美国正在转变成为全球资源强国(resource power),并且应随之调整美国的能源安全理念和战略。奥巴马第一个任期内,美国原油生产达到14年以来的高峰,净进口量则处于20年以来的最低点,而且还成为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

目前中国煤炭进口依存度已经达到14.6%。能源资源领域的消费大国和进口大国,对于能源特别是油气领域的合作具有共同的需求和基础,完全可以,特别是在亚太地区,中美两个大国之间可以避免在地缘政治竞争关系向敌对方向发展,并在能源、经贸等各方面携手合作,促进全球能源市场规则稳定,促进能源市场成熟发展。

美国在天然气、核能、煤炭、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具有全球的技术和资源优势,中国在这些领域方面对美国的依存度逐渐上升,因此中美两国能源合作几率远远大于冲突的几率。

中煤能源范文3

近年来,苹果、通用汽车等美国企业可再生能源采购量逐年走高,给市场发出了积极的信号。2009年,美国新建的可再生大型地面电站的产出基本全部卖给了电力公司,自2010年以来,企业采购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势头增强,到2015年,企业可再生能源采购占到了当年新增装机容量的40%,其中,企业直购风电比重更高达当年新增风电总量的56%。

2014年的Power Forward 2.0报告称,60%的财富100强企业以及43%的财富500强企业都制定了可持续发展目标,其中部分企业还承诺未来实现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拿谷歌为例,该公司披露其2015年消耗的电力约为5.7太瓦时,这相当于同一年旧金山整座城市的用电量。

2010年,谷歌首次进入可再生能源采购市场,与爱荷华州一个装机量114兆瓦的风力发电厂签订长期购电协议,购买了这一风电场的所有电力。2016年12月,谷歌宣布通过购买风电和太阳能电力,将于2017年实现全球业务100%使用可再生能源。

目前,谷歌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企业买家,截至2016年底,累计签订的风能和太阳能电力装机容量达到了2600兆瓦,这约相当于2015年浙江省风能和太阳能的累计装机总量。 买方需求+政策刺激

美国企业可再生能源采购市场的迅速发展与美国社会重视环保的大环境相关。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企业社会责任,并通过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来减少企业碳排放。企业在重视环境效益的同时也在追求经济效益,可再生能源的价格随着可再生发电设备成本的大幅下降而越来越具有竞争优势,从而让企业作出采购决策时更加偏好可再生能源。

Lazard 2016年平准化发电成本LCOE10.0报告显示,即使不考虑政府补贴,在美国地面电站规模的太阳能光伏和风能的发电成本普遍低于天然气和火电发电成本。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2016年6月份的一份报告称,2009年以来,风力发电设备价格下降了约30%-40%,而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价格下降高达80%。该报告还预计到2025年,陆地风力发电成本较2015年水平将降低26%,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甚至可能降低59%。

在美国实现这些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离不开一个大前提,那就是美国拥有充足的可再生能源优质资源。美国陆地风能资源非常丰富。AWS Truepower公司披露的数据显示,美国中部地区有近20个州年平均风速均可达到6.5米/秒以上。美国风能协会(AWEA)上个月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美国风能历史装机总量已达82200兆瓦,成为占比最大的可再生能源。

其次,相对成熟的市场监管机制以及政府激励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美国企业可再生能源购买的快速发展。美国各州电力市场规则各不相同,超过半数的地区,诸如加州、纽约州、得克萨斯州等,批发市场及零售市场已经有不同程度的去管制,独立发电商和售电公司可以参与市场竞争,这为企业直购可再生能源电力创造了便利条件。只有少数诸如科罗拉多州、内华达州等地区,电力市场尚未放开管制,电力公司从发电、输配电到售电垂直一体化运营,从而导致企业用户无法直接与电厂签订购电协议直购可再生能源。

从政府政策来看,税收优惠是刺激可再生能源采购的手段之一。美国联邦政府早前推出投资税收抵扣(Investment Tax Credit, ITC)和生产税收抵扣(Production Tax Credit, PTC),刺激企业投资风电和太阳能光伏电力开发项目。

随着风电和太阳能光伏电力的价格优势日益凸显,美国联邦政府于2015年底宣布将两项税收抵扣延期,但抵扣力度均逐年大幅减少。市场也预期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资成本将继续下降,而且下降速度可能会快于政府税收优惠政策退出市场的速度。

这也意味着,即便没有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可再生能源的平均平准化电力成本也将会持续降低,^而在电力市场上也更具竞争力。 便捷的采购环境

从制定可再生能源购买的目标,到筛选项目,再到签约合同完成交易,美国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各自面临不同的挑战。但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企业面临的挑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虽有不同,但是通过购买可再生能源来节能减排的目标都不同程度地得以实现。

拿微软为例,全球员工高达12万人的微软公司认识到企业内部支持可再生能源电力购买是实施这一目标的关键。因此,微软可持续发展部门在公司内部积极推广碳中和理念,不断输送信息强调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益处,赢得了各业务部门及高管层的理解和支持,这为微软顺利签订可再生能源购买合同奠定了坚实基础。

另外,为顺利推进可再生能源采购交易,微软组建了专门的能源团队,招募了一批在能源行业有多年从业经验的专业人员来负责交易。

得益于内部团队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认可、能源团队的执行力以及外部合作伙伴的协助,2013年至2014年两年间,微软与伊利诺伊州和得克萨斯州的两家场外(off-site)风电开发项目签约购买了共285兆瓦装机的风电供其数据中心使用,这两家风电场的发电能力可以满足近12.5万个美国家庭的用电需求。

其中,第一笔可再生能源采购合同是在六个月左右成功签约,第二笔交易开展的更为顺利,仅在六周内就完成了。

微软的案例属于美国企业在本土完成可再生能源采购,而通用汽车则实现了在本土市场以外的购买。2015年2月,通用汽车与墨西哥Enel绿色能源项目签订了15年风电购电协议,购买该项目的34兆瓦风电。通过这个风电协议购买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可以直接抵消该企业在墨西哥境内各地工厂的本地电力消费。

之所以选择在墨西哥购买风电,部分原因是因为通用汽车计划拓展在墨西哥的生产规模,有长期稳定的电力需求。另外,墨西哥市场监管较为灵活,允许企业购买场外(off-side)可再生能源电力。通过直接与可再生电厂签订购电合同,公司不仅在业内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声誉,也节约了数千万美元的运营成本。

雅虎则通过直接跟风电场签署“虚拟购电协议”实现了金融对冲,从而控制电力市场价格波动对其运营带来的影响。2015年11月,雅虎与位于堪萨斯州中西部的亚历山大风电场签署为期15年的虚拟购电协议,从该风电场购买23兆瓦的风能。

由于美国天然气的发电机组在总装机中占比较大,受天然气价格的影响,美国电价有很大的波动性。这次交易显著降低了雅虎接下来15年的电力采购成本波动风险。从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资人的角度来看,也降低了他们的投资风险,确保该项投资有长期稳定的收入。而且,签署长期合同使得可再生能源开发商更容易获得融资。可谓皆大欢喜。 可靠的中介服务

在@个蓬勃发展的大企业采购可再生能源市场中,购电企业依然面临很多挑战。对于企业买家来讲,尤其是首次进入这一市场的企业买家,在交易达成前,将面临经济性分析、财务法律以及团队能力建设方面的挑战。

由于缺乏电力行业从业经验,企业很难预测批发市场电价的未来走势。同时,可再生能源采购合同比较复杂,在签约的过程中企业将遇到财务和法律方面的专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并顺利完成交易,企业还需斟酌是否成立专门的能源团队负责可再生能源采购事宜,以及是否需要外部合作伙伴的帮助。

对于希望在美国市场以外地区采购可再生能源的跨国企业买家来讲,企业长期处在一个缺乏详细市场信息的状态而找不到可以签约的项目。而且,很多其他国家的可再生能源市场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致使有购买目标的跨国企业很难展开实际行动。

针对企业遇到的困难,企业可再生能源中心(Business Renewables Center, BRC)于2015年在美国成立。该中心通过搭建网上交易平台,企业买家需求和可再生能源开发项目信息,为买卖双方牵线搭桥。同时交易中心还为企业买家提供交易指导和培训,定期组织论坛或会议,将可再生能源发电商、企业、中间商、财务和法律顾问公司汇聚一堂,提供机会让各方分享经验,全面了解市场信息,提升各参与方之间的合作机会与信息透明度。

截至目前,该中心已有193家会员企业。2015年美国公布的全年可再生能源电力交易总量达到了3240兆瓦,其中95%的交易中有BRC会员企业参与。

回望美国企业可再生能源采购的历史,这一当初被视为极其复杂的交易,在今天因为拥有众多企业买家的成功经验而变得清晰可循。

中煤能源范文4

雾霾压城之下,中国的能源产业正面临史无前例的转型压力。

自2013年初《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将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降至65%以下起,国家关于调整能源结构的产业政策密集出台,鼓励光伏入户、发展可再生能源、鼓励新能源汽车、重启核电建设等等消息让人目不暇给。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更是在年初报告,称如果中国采用合适的政策和措施来扶持和引导可再生能源产业,到2040年,中国就有望告别燃煤发电。

今年6月,更是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要立足国内多元供应保安全,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着力发展非煤能源,形成煤、油、气、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同步加强能源输配网络和储备设施建设;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

需求催生产业机会

有关数据显示,自2010年起,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能源消费第一大国。到2013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28.52亿吨油当量,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22%,近10年增长率保持在8.6%的水平,远高于美国、欧盟、俄罗斯联邦和日本各国增速水平。最主要的特点在于,我国煤炭产量全球第一,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2012 年煤炭消费占比68.5%,石油消费占比17.7%,天然气消费占比4.7%,核能和水电占比分别为0.8%和7.1%,可再生能源占比1.2%。2013 年煤炭石油天然气占比分别为65.7%、18.9%和5.6%。

“语出惊人”的WWF报告最核心的观点,就是中国应采取一系列提高能效的措施――向服务经济转型、限制高耗能产业、为家电和工业设备颁布严格的节能标准。这些“组合拳”将使2050年全国用电量比按照现有增速测算的基准值降低49%。这个愿景能不能实现?我们还是先从近期着眼来看。据招商证券有关研究报告统计,《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等文件中,对未来中国能源产业的发展设立了三个约束条件:

能源消费总量控制:2015 年实施能源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双控制,能源消费总量40 亿吨标煤;

单位GDP 能耗:2015 年单位GDP 能耗比2010 年下降16%;

单位GDP 二氧化碳排放:2015 年单位GDP 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2020 年,单位GDP 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 年下降40%-45%。

这些约束条件意味着,天然气占能源消费的比重将从2010 年的4.4%提高至2015 年和2020 年的7.5%和10.3%;非化石能源占比将从2010 年的8.6%提高至2015 年和2020 年的11.4%和15%;而煤炭消费占比从2010 年的68%下降至2015 年的62.5%,到2020 年下降至56.1%。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这一测算结果,2015 年煤炭消费量25 亿吨标煤,2020 年煤炭消费26.3 亿吨标煤,2014-2020 年煤炭消费复合增速仅为1%;而2015 年天然气消费量3 亿吨标煤,2020 年天然气消费量4.8 亿吨标煤,2014-2020年天然气消费复合增速为13%,一升一降,暗藏产业机会。

政府之手奖惩并举

在大气污染治理“国十条”的硬约束下,各地燃煤锅炉、燃煤电厂的“煤改气”项目纷纷上马,尤以京津冀地区程度火热。

以北京为例,当地发改委于2013年11月的名为《关于切实落实气源和供气合同确保“煤改气”有序实施的紧急通知》的文件中指出,北京计划到2016年,基本完成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燃煤设施清洁能源改造。为达成上述目标,北京市政府更提出在2017年前全面关停包括国华热电厂、石景山热电厂、高井燃煤热电厂等在内的燃煤电厂,同时建设完成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大燃气热电中心。

毋庸置疑,以气代煤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这不仅利于加快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步伐,更因是治理雾霾的良策而被各地寄予厚望。然而在能源经济研究院专家胡森林看来,当前我国天然气严重供不应求,如此大举推进“煤改气”项目并非乐观。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经济研究所项目主任史越瑶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也建议,各地政府及相关企业应该对“煤改气”进行科学规划,适度推进以气代煤项目产业的发展。

胡森林指出,为推进煤改气,各地政府不一而同的制定了相关配套政策,既有正面的积极鼓励,又不乏严苛的惩罚举措。由广发证券提供的资料显示,各地结合项目完成时间、锅炉等方面制定了不同的补贴标准或奖励政策,以湖南省长沙市为例,于今年11月前完成燃煤锅炉改造要求的单位可以获得每蒸吨5万元的补助,而于2015年11月前完成的单位则会获得每蒸吨3万元的补助。

“一些地方还制定了针对气价方面的补贴以及税收的优惠等一系列补助政策。”在史越瑶看来,尽管各地补贴力度落实的情况不尽相同,但对企业来说至少能够补贴“煤改气”项目中改造部分的成本。

当然,对于整改不力的企业,政府出台的惩罚措施更不可小觑。就拿浙江省绍兴市为例,绍兴市政府明文规定对于因自身原因导致改造工程未能完成的企业,将实施停产整治,水务、电力部分更加协同配合对企业实施停止服务举措,直至企业完成改造工程等。史越瑶告诉记者,“其实政府部门对一些未落实整改企业的惩罚措施较为有限,主要考虑惩罚强制执行背后可能会带来消极影响。”

正是这种奖惩政策结合施行的方式,使各地政府及相关企业对于“煤改气”项目工程的践行力度日益增加。但史越瑶仍强调,“一旦奖励等政策制定,就要求落实到位,以免由‘煤改气’带来的高额运营成本,削弱了企业参与改造的积极性。”

“气荒”难题制约发展

当前,各地相关企业已经陆续开始实行煤改气计划,然而,剑指清洁生产的“煤改气”工程推行起来却困难重重。胡森林总结道,“‘煤改气’工程之所以在我国并未取得像欧美国家那样的效果,主要受限于我国当前的能源结构以及资金技术配置等方面的重重拦阻。"

“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只能以煤炭为主。国家能源局提出,要在2014年,将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从65.9%降至65%。“不难看出,举全国之力才能使煤炭的消费占比下降0.9个百分点,足见能源结构转变之难。”史越瑶说。

另外,国家发改委针对“煤改气”于去年连发紧急通知,要求“煤改气”项目不能一哄而上,没有落实气源的项目不予批准,未经审批的项目不得开工建设,各地要对改造项目今后几年天然气的供需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在胡森林看来,这些通知侧面反映出我国“煤改气”面临着“气荒”难题。

尽管2014年5月,中俄历经10年谈判之后终于签下了那份价值4000亿美元的天然气进出口贸易协议,我国更期望借此缓解当前“气荒”,但胡森林却对此并不看好,“从能源结构来看,短时间内我国以煤为主的现实根本无法改变。”

其次,天然气供应无法满足众多企业的生产需求也是个问题。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达到1678亿立方米,加上进口气量,全年供需缺口上升至220亿立方米,而2014年的天然气表观消费量更将增至1860亿立方米。胡森林分析认为,如果全国各地继续推进“煤改气”,可能进一步加剧天然气的供需缺口。

史越瑶还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天然气的清洁优势加之政府的鼓励政策,使得下游需求呈高速增长,并有赶超国内产量的势头,“市场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甚至给需求企业的正常生产带来影响。

此外,“煤改气”工程不仅给参与改造的企业带来初期改造设备方面的经济负担,更会由于燃气价格远远高于煤炭,使得后期使用上的新增成本尤为惊人。“对于企业而言,没有政府配套补贴方面的财政支持,推行效果难免大打折扣。”胡森林强调说。

从目前看来,已经投放市场的众多“煤改气”项目,在为持续恶劣的雾霾不断埋单的同时,正逐渐加大我国自身的天然气整体消费量,这在某种程度上反倒加剧了“气荒”。一边雾霾肆虐,另一边“气荒”加剧,使得众多“煤改气”工程的推进陷入捉襟见肘的尴尬境地。

立足现有资源条件

根据国土资源部2014年1月8日的最新资料显示,我国天然气地质资源储量为60万亿立方米,但年开采量从2000年的270亿立方米发展到2013年的1176亿立方米,年均增长率只有约11%,预计2017年天然气产量只有约1785亿立方米。以2013年为例,我国天然气供气缺口为220亿立方米,更有机构预测称,到2017年,我国天然气缺口将达到890亿立方米。

尽管存在以上困难,但史越瑶认为,对于设备商而言,锅炉改造涉及的相关设施是直接预见的新增利润增长点。

其次,对于行业内外的企业来说,若能把握好“煤改气”带来的机遇,仍能拥有分食这个“蛋糕”的机会。尤其对于各地的燃气公司而言,“煤改气”会直接带来客户的定量新增。“如此,无论是新增用户的接管费,还是后期燃气的使用费用,都会是企业未来十分可观的收入来源。”

天然气行业又可细分为常规天然气和非常规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致密砂岩气等),在常规天然气方面,我国除陆上“四大气区”仍有相当大的开发潜力外,海上资源如南海、东海、珠江口和琼东南盆地都值得期待。尤其是广阔的南海深水区,经初步探测显示,极有可能沉睡着巨大的天然气储量有待开发。在非常规天然气方面,我国页岩气资源与美国相当,约为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的2倍。此外还有大量可开采的煤层气和致密砂岩气等。北京石油交易所分析师于鹏向《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介绍称,我国正在开发无水压裂技术,这将对我国在新疆等缺水地区开采非常规天然气产生重要影响。

2014年4月1日,由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办法》正式开始实施,该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国家鼓励、支持各类资本参与投资建设纳入统一规划的天然气基础设施。此外,有关规划预计我国煤层气年产量将达到300亿立方米,到2020年,煤层气和页岩气的产能更将达到500亿立方米和600亿立方米,这将有力弥补相应缺口。

国家从提出“煤改气”项目,到制定相关规定以鼓励项目工程有效实施,初衷是治理雾霾,发展清洁能源,促进能源结构调整,然而“煤改气”带来的副作用也在举国上下大力推进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逐渐显现。在胡森林看来,对于整个天然气行业而言,“煤改气”带来爆发式增长的需求,也是当前市场对天然气需求急剧增加的一个缩影。然而,他建议,“面对中国自身现状,要在用好天然气以前,把煤炭的文章做好,才能进一步开展‘煤改气’工作。”

7月中旬,国家能源局对外了《关于规范煤制油、煤制天然气产业科学有序发展的通知》,在该《通知》中对产业准入要求、项目审批程序等内容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内容提到“ 年产超过20亿立方米的煤制天然气项目和年产超过100万吨的煤制油项目报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禁止建设年产20亿立方米及以下规模的煤制天然气项目和年产100万吨及以下规模的煤制油项目”,对煤制气和煤制油项目产业规模设置门槛,将进一步推动新型煤化工的工业化进程。

中煤能源范文5

【关键词】能源消费结构 GDP 能源效率

一、前言

能源是维持人类生存、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促进技术进步的重要物质战略资源,它的生产消费情况是衡量世界经济情况的重要“晴雨表”之一,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

2011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能源消费国,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高居首位。本文通过比较三个国家不同的能源消费结构,以此反映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问题,为推动经济结构进一步转型提出建议。

二、中美德三国能源消费对比

2010到2012美国、德国能源消费量逐年递减,美国从98减少到95;德国稳中有减,约下降了0.55单位;中国增幅明显,2010年消耗量是94.922单位,截至2012年上升到了110.604单位。三年中,中国GDP依然保持了飞速增长,在2010年59305亿美元的基础上增加38.7%,达到82295亿美元;美国略有上升,增速8%,从149644亿美元增加到161632亿美元;德国经济情况有起有伏,在2011年增加到37521亿美元,之后一年又回落到35332亿美元。上述三个国民经济总量分别占据了全球的一、二、四名,然而按照消耗的能源效率计算差异十分明显。

中国单位GDP消耗的能源甚至高过美德两国总和,在2010年是160057单位标准能源每亿美元,2011年下降明显减至141563单位,截至到2012为134400单位。总体来说,在国家号召节能减排后效果明显,高能耗高增长的发展模式得到了一定程度2的遏制。美国作为能源消费第二大国,在三年中分别是65499单位,62806单位,58811单位,经济发展模式效率较高。德国对能源的利用最为健康,是中国单位消耗量的1/4,美国的2/3左右。

选取四类主要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炭、可再生电力(水电、核电)。从三个国家能源消费结构来看,美国各种传统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炭消费量分布均匀,而中国的三大传统能源以高污染的煤炭占据主要地位,远远高于其他两类能源消费量。德国能源消费结构最为合理,各类型能源占比平衡,总量不到美国的1/8。

2012年中国煤炭消费量依然占据高居第一位,占了整个能源消费量的71%。石油消费量占据19%,天然气,可再生电力消费量基本一致,均为5%左右。美国石油消费量34.5单位,是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占据国内消费总量的39%,得益于“页岩气革命”,美国天然气消费量实现了自给并出口,占据能源消费量的30%,大约是中国的五倍,并还在不断上升中。煤炭和可再生电力分别占据了20%和11%。德国能源消费总量仅有13单位,约占中国的1/8,而经济总量却有中国的40%,能源利用效率相当高。

三、当前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

由于煤炭消费占据的绝对主导地位,我国不得不竭力开采煤炭,这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煤炭开采造成了我国土地资源严重浪费和破坏,我国每年因煤炭开采形成的塌陷土地面积在1.5~2 万hm2,其中耕地占30%。同时,煤炭开采给带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问题,煤炭开采已经污染到地下水资源,而开采中排放的废污水使多数河流水源均受到影响。煤炭的炼制、燃烧也会产生大量污染气体,是空气质量不佳的主要推手之一,近年来各地PM2.5超标就是明证。环境部T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燃煤过程中烟尘排放量占70%,二氧化硫排放量占90%,氮氧化物占67%,二氧化碳占70%”。

相对于传统能源,可再生能源产业生产成本过高,没有动力人们促使大力使用,技术研发投入高,回报不确定。理论上说,中国拥有广阔的新能源消费潜力,但过高的进入门槛和较小的实际市场容量严重阻碍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水力发电成本是煤电的1.2 倍,生物能源和风力发电成本是煤电的1.7 倍,光伏发电实际使用成本是煤电的11~18 倍,实际使用价值过低。由此,过高的成本阻碍了市场需求量,过低的需求又不能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成熟,形成恶性循环,影响其产业化步伐。

通常来说,一个国家的能源消费结构具有很大的使用惯性,结构一形成,就同整个社会的生产、生活乃至国家政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3同时习惯的改变必然滞后于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研究的认识。回顾30 多年的中国能源,人们早就认识到节能、优化能源构成是能源发展的根本战略,特别是近10 余年已成为国策, 但在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甚至可以说某些问题( 如总量过快上升、环境污染)反而更加突出了。现实告诉我们,许多规划、预测过于理想,指标偏高。能源发展有其客观规律和进程,有其发展的阶段属性,我们只能创造条件去促进它,而很难超越其历史的程序性、阶段性。

四、结论

能源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头号引擎,能源消费量同GDP密切相关,一般来说能源消费越多,GDP增长越快,总量越大。但是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单纯的经济指标GDP并不能完全地反映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能和经济质量对应起来。和美国、德国两个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仍然是以传统化石能源占据主导地位,给国家、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这种以高能耗、高污染为代价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要努力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IT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等具有高附加值的行业。在降低了环境污染的同时对能源依赖程度也减轻,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能源安全。中国在能源消费结构优化、能源效率提高和重视程度等方面与美国、德国存在巨大的差距,需要对相关能源管理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落实,大力倡导、推广节能减排,借鉴两个发达国家的经验,引进先进技术。

参考文献:

[1]董会平.中国能源结构的调整及优化[J].陇东学院学报,2011,(22).

中煤能源范文6

托马斯·萨金特:1800年美国建国初期,非常贫困,但美国人善于创新,涌现出汽车等很多发明,带动经济蓬勃发展,虽然中间出现一些波动,但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与美国相似,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经济一直往上走,比美国发展还快。这个过程中,中美有很多共通之处,就是经济持续上升到一定阶段会有回落或趋缓,所以8%的增长率,我不确定中国还能维持多久。

你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经济改革的意义是什么?

托马斯·萨金特:我觉得市场经济的一些基本原则在任何地方都适用,三中全会改革方向也是如此。市场经济要遵循两个原则:市场原则和供求关系原则。比如在一个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的需求其实就是企业生产某种产品或服务的动力和激励。企业生产这些产品或服务,就是要满足市场需求,或者进行资源分配。

和平年代,事实证明市场调节作用是最好的资源分配方式,但短期来看,还是会触及或伤害到某些人的利益,但总体方向是前进的。 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性预期学派代表托马斯·萨金特日前访华,在受访时,他表示最关心中美两国经济增长轨迹的相同之处,以及中国未来的改革发展。他认为,美国曾经是一个贫穷的国家,但“进口”了很多高学历人才,并且愿意在改革中试错和修正,它在经济变革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与处理方式可以为中国提供很多借鉴。

目前人民币已晋升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货币,未来中美货币政策会对国际货币产生什么影响?

托马斯·萨金特:一百多年前英镑是国际通用货币,当时英国收支平衡,整个社会风险网小一些,英国有足够的税收来覆盖各方面支出,也有足够的钱偿还国家负债,它的资产总量也很多,与目前的中国类似。如果英国能一直保持这种收支平衡,那么英镑至今也是全球流通的主流货币,结果英国先后经历两次世界大战,消耗掉了过多的资产,使其元气大伤,债台高筑,最重要的是英国当时没有出台财政政策来保持它的国际货币地位。

为什么美元在二战后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第一的主流货币?因为战争对美国相对影响较小,人员损失不大,确保了美国国内的收支平衡。至于未来国际货币走向,有人说美元时代已经结束了,未来将是欧元时代,但是这个情况没有发生。

这一走向,未来更多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及公民期待。各国政府都会采取很多措施,但是政府让公众决定使用哪种货币,说到底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商贸企业,它们未来如果愿意使用另一种货币,那么美元时代就终结了。

提到货币,你怎样看互联网金融时代虚拟货币比特币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