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药学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药学研究

药学研究范文1

FGF和VEGF在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何有娣,黎燕

生存蛋白的研究进展 阎少羽,蔡兵,崔承彬

应激与衰老及相关神经系统疾患的研究进展 李云峰,罗质璞

GABAA受体的亚型以及药理学作用 崔浩

非生物胺系统抗抑郁药的开发前景 杜冠华

胃动素受体的研究进展 王志刚,刘凤林,秦新裕

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 盛春泉,季海涛,张万年

抗病毒药物研究新领域:病毒感染基因组学 斌,高玮,王升启

肥胖症的药物治疗 杨蕾,郭利

纳米悬浮液作为颗粒性药物制剂在治疗中的应用及未来展望 王坚成,张强

微透析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药物转运体研究中的应用 李莉,陈小平

抗肿瘤药苯达莫司汀

诺华公司在全球申报Glivec

一种新型心脏毒性低的细胞毒抗肿瘤药PNU-159548

沙利度胺治疗多种癌症

Aeterna公司的Neovastat可以延长生命

结肠癌对西昔单抗的反应

治疗高钙血症药唑仑膦酸

蛋白质芯片将使新药开发更快、更便宜

1999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准则的新建议

抗高血压药药理应用的分析模型

抗高血压药物快速调节持久改善血压

伊布利特与胺碘酮合用治疗房颤或房扑

蒜素和依那普利对果糖诱导的大鼠高胰岛素、高血脂、高血压的作用

普伐他汀降低老年人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辛伐他汀与colesevelam合用治疗高胆固醇血症

抗帕金森病药多巴胺前体依替左旋多巴

Lilly公司的度洛西汀Ⅲ期临床试验数据

孟鲁司特治疗枯草热表现良好

17-烯丙氨基-17-去甲氧基格尔德霉素在CD2F1小鼠中的血浆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

抗肿瘤药卡培他滨的临床药代动力学

阿罗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

蛋白质分子伴侣和以其为靶的药物作用机制 郝美荣,杨铭

蛋白酶体抑制剂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李丽琴,郑晓军,陈乐贵,沈杏生

最佳反义药物的选择 王晓博,王升启

神经类固醇对学习记忆与应激性情绪反应的调控作用 杨红菊,赵楠,罗质璞

δ阿片受体信号转导的研究进展 谢燕,余争平

生物技术革命:药师面临的挑战 董冰,彭奕,陈盛新

大鼠体内快速药代动力学方法筛选潜在化合物 于波涛,刘文胜,蒋学华

2000年国外药物研制的进展 李元敏

受体介导的靶向基因载体的研究进展 靳雪源,王富生

肝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 王黎,侯新朴

聚乳酸、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微球的制备及影响其质量因素的研究进展 李岩,孙殿甲,毕殿洲

干粉末吸入给药系统 李凤前,胡晋红,朱全刚

反义治疗给药途径 高春生,郭天行,陈小平

疫苗输送系统的研究进展 晏四平,全东琴

生物分析的液相色谱方法认证 余自成,陈红专

紫杉烷类新剂型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 张学农,张强

粘膜粘附纳米粒在肽类药物给药中的应用 王玉丽,崔光华

壳聚糖纳米粒的研究进展 徐连敏,陈改清

纳米粒技术在转运药物通过血脑屏障中的应用 陈军,吴正红

流化床包衣制备微囊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史宁,崔光华

包封和释放过程中稳定蛋白质结构的研究进展 黄力,崔浩

基于细胞功能的超高通量筛选在化学基因组学药物发现中的应用 陈苏红,王华,王升启

受体-效应分子偶联中新的决定因素:膜微区中的运输和区室化 邵宁生,张明

帕金森病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陈小朋,袁守军

心肌电生理异质性与药物相关性长QT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李泱,,陆再英

治疗HIV感染的一种探索--间断疗法 魏文锋

抗真菌药联合应用的研究进展 陈宏,温海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难溶性药物的研究进展 刘玉明,吴玉田

功能基因筛选方法的研究进展 殷红,杜冠华

肿瘤坏死因子α与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邱飞,王礼琛

药物发现与p53基因 逄键涛,彭涛,刁天喜

化疗止吐药的研究进展 何舒,刘绍唐

靶向RNA:非药靶标研究的新机遇 张首国,王林

内源性阿片样肽--内吗啡肽的研究进展 富歆,王彦青,吴根诚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4受体的研究进展 张勇,李元

树状大分子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唐亚娟,叶玲

新型抗病毒药物西多福韦和阿德福韦的药代动力学 谢庆元,孟志云,窦桂芳

对抗滥用药物的疫苗研究概况 李元敏

2003年风湿病的治疗药物 黄世杰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免疫原性及保护效应 乔虹

白蛋白微球的制备、改性和应用的研究进展 王恺,马光辉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在治疗高胆固醇血症中的作用 李元敏

新药β2-受体激动剂班布特罗的研究进展 周成华,张洪泉

2002年呼吸系统药物研究进展 李元敏

新药发现阶段类药性评选 恽榴红

选择性非甾体类抗炎药戊地昔布 彭涛,王林

蛋白激酶在阿片受体脱敏中的作用 崔孟珣,宫泽辉

寡核苷酸配基在临床诊断和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王成龙,刘洪臣,邵宁生,王会信

疫苗佐剂的研究进展 李杨

目前和未来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药物治疗 黄世杰

肾近端小管细胞系在药物肾毒性评价中的应用 闫长会,吴纯启,廖明阳

蛋白质组学在药物毒理中的应用 王全军,廖明阳

药学研究范文2

[关键词] 苣荬菜;生药学研究;总黄酮含量

[中图分类号]R2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1)13-0037-04

苣荬菜是菊科植物苦苣菜属苣荚菜(sonchus arvensis L,)全草,具有凉血利湿、消肿排脓、化瘀解毒之功效,常用于急性咽炎、急性痢疾、阑尾炎、肠炎、产后淤血、痔疮肿痛等症,民问也作野菜食用。因此,苣荚菜在药用和保健方面均有使用价值。苣荬菜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但其与苦荚菜(Ixefis polycephala Cass,)、全叶苦苣菜(sonchus transcaspicus Nevski)、南苦苣菜(sonchus lingia-nus Shih)、长裂苦苣菜(sonchus brachyotus DC.)等植物形态近似,临床用药时易混淆。因此本课题对其进行生药学的研究,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同时,为更深入认识、研究和利用苣荚菜资源提供参考。

苣荚菜资源分布广泛、丰富易得,但是目前对苣荚菜生药学的研究较少。通过其生药学研究,为对苣卖菜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资源应用等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进一步开发其药用及营养价值。

1、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

菊科植物苦苣菜属苣荚菜(sonchu8 arvensis L)全草,采于云浮市新兴县水源山。经高级实验师田素英老师鉴定为菊科植物苦苣菜属苣荬菜(sonchus arvensis L);槲皮素对照品(UNO,UNO-000337);番红(天津市永大化学试剂开发中心,20070405);固绿(国药集团化学有限公司。20070308);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仪器

套式恒温器(TC-15,南宁市新华医疗器械厂);电子天平(广州仪通兴仪器仪表有限公司);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ll02,上海天美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双频数控超声波清洗器(KQ3200VDB,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数显鼓风干燥箱(GZX-9246MBE,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摇摆式高速中药粉碎机(DFY-400,温岭市林机械有限公司);暗箱式紫外分析仪(zF-20D,上海顾村电光仪器厂);显微成像系统(BK-DM320,奥特光学;320v摄像头);循环式多用真空泵(sHB-Ⅲ,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

2、方法与结果

2.1 药材性状

苣荬菜干燥叶灰绿色,卷缩或皱缩,质脆,叶片边缘可见小锐齿;茎外皮灰黄色或灰绿色,具纵纹,质韧,不易折断,断面类白色,多中空;主根多弯曲,表皮棕褐色或棕黄色,被须根,具纵纹,质硬,不易折断,皮部黄白色,木部类白色,断面具放射状纹理。

2.2 显微特征

2.2.1 根横切面木栓层细胞2-4列,皮层较宽,薄壁细胞较大,类圆形或方形,排列不甚紧密,可见乳汁管成群分布,内含乳汁结晶。韧皮部有较多乳汁管群放射状分布,常与木质部相对。形成层可见,但不甚明显。木质部导管单个或数个成群,放射状排列,木射线细胞3-6列(见图1、2)。

2.2.2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一列,类方形,排列整齐。厚角组织细胞2-4列,类圆形,径向排列整齐。皮层薄壁细胞类圆形,排列不甚紧密。茎横切面可见多个维管束,维管束外韧型。韧皮部可见纤维束,乳汁管沿韧皮部外侧成群或散在分布。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可见导管、木纤维、木薄壁细胞。髓部细胞类圆形,多中空(见图3、4)。

2.2.3 叶横切面叶为两面叶,上下表皮可见气孔分布。上表皮细胞一列,细胞大小相间排列。下表皮细胞一列,类圆形,细胞大小较为均一,排列整齐,主脉下方表皮细胞可见缢缩现象。主脉维管束3枚,外韧型,构造与茎大致相同,韧皮部外层细胞可见乳汁结晶。主脉下方厚角组织明显,细胞2-4列(见图5、6)。散布于粉末中。导管多为螺纹,有少数网纹导管和梯纹导管。粉末中可见厚角组织碎片,纤维多成束存在。木射线细胞较长,细胞壁增厚。非腺毛淡黄棕色,呈丁字形,偶见鞋底形腺毛存在于粉末中,由4个细胞组成,呈淡黄绿色(见图7)。

2.3 理化鉴别

2.3.1 黄酮类定性鉴别

盐酸镁粉反应:取试管2支,分别向其中加入1mL上述样品溶液,一支加入少量镁粉,另一支不加镁粉,再分别向2支试管中滴加浓盐酸数滴,溶液显红色。

三氯化铝纸片反应:于滤纸片上滴加1滴上述提取液,再滴加1滴1%三氯化铝,使两液滴有重叠区域,置256nm紫外灯下观察,重叠区域显蓝绿色荧光,荧光加强。

浓硫酸反应: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1mL上述样品溶液,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1-2滴浓硫酸,提取液颜色从淡黄色转为紫黑色。

薄层鉴别:精密称取槲皮素对照品10.06mg置于50mL容量瓶中,以70%乙醇定容至刻度,备用。取样品粗粉5g,索氏回流至浸出液无色,粉末用50mL 70%乙醇超声提取20分钟,2次,过滤,浓缩至适量,95%乙醇溶解,备用。用甲苯一乙酸乙酯一甲酸(5:4:1)展开,待溶剂前沿线离薄层顶端2em时取出,晾干后用碘蒸气熏显色,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对应的位置上,显相同棕黄色斑点(见图8)。

2.3.2 香豆素类定性鉴别取样品粗粉5g,索氏回流至浸出液无色,粉末用50mL 70%乙醇超声提取20分钟,2次,过滤,浓缩至适量,95%乙醇溶解。取上述溶液2mL,加1%氢氧化钠颜色加深,加入2%盐酸溶液颜色褪去,加入5%氢氧化钠颜色加深,可能存在内酯环。在滤纸片上滴1滴上述溶液和1滴5%氢氧化钠甲醇溶液,使两滴溶液有重叠部分,于紫外灯(365nm)下观察,不重叠部分呈蓝色,液滴重叠部分呈黄绿色。说明样品中含有香豆素类化合物。

2.3.3 槲皮素的含量测定

2.3.3.1 制备供试品溶液称取苣荚菜粉末10.2g,置索氏回流装置中,用氯仿:石油醚(1:1)回流至浸出液无色,取出,保留药材粉末,将粉末放置于100mL锥形瓶中,向锥形瓶中加入70%乙醇50mL,超声提取2次,每次30rain,过滤,合并滤液,滤液置旋转蒸发器中浓缩至适量,定容至50mL备用。

2.3.3.2 制备对照品溶液

准确称取槲皮素标准品10.06mg于50mL容量瓶中,并以70%乙醇溶液定容至刻度,作为对照品溶液备用。

2.3.3.3 紫外光谱吸收曲线的绘制及测定波长的确定精

密量取槲皮素对照液0.20mL于10mL容量瓶中,以70%乙醇溶液定容至刻度。以70%乙醇溶液为参比液,在200―500nm范围内扫描,得到其吸收光谱,最大吸收波长入=256nm(见图9)。

2.3.3.4 标准曲线绘制分别准确量取0.2mL、0.4mL、0.6mL、0.8mL、1.0mL、1.2mL的槲皮素对照液,注入10mL容量瓶中,以70%乙醇溶液定容至刻度,以70%乙醇溶液为参比液在其最大吸收波长下分别测定其吸光度值并且给出A值,记录浓度和吸光度值。得回归方程为:y=33.614x+0.055,(r=0.9994),其中y为吸光度,x为浓度(mg/mL)。表明槲皮素标准品溶液在0.0039~0.0276mg/mL与吸光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2.3.3.5 稳定性实验精密量取0.4mL“2.3.3.2”对照液置于10mL容量瓶中,按“2.3.3.4”项法测定10min、20min、40rain、60rain、80min、120min的吸光度值,RSD为1.15%(n=6)。表明槲皮素对照品在120min内基本稳定。

2.3.3.6 精密度实验精密量取O,4mL“2.3.3.2”对照液0.2mL于10mL容量瓶中,按“2.3.3.4”项法测定吸光度值,连续测定6次,RSD为0.271%,仪器精密度可信。

2.3.3.7 供试品槲皮素含量测定从供试品溶液中精密量取0.4mL储备液置10mL容量瓶中,按“2.3.3.4”项法测定吸光度值,计算槲皮素含量。三批苣荬菜样品的槲皮素含量分别为0.0744mg/g、0.0783mg/g、0.0773mg/g,平均为0.0767m昏/g。

2.3.3.8 回收率实验配制3个不同浓度、已知含量的样品,每个浓度各3份(共9份),按样品制备方法制备样品,分别准确加入对照品适量,按“2.3.3.4”项法测定吸光度值,平均回收率为103.21%,RSD为0.75%(n=9,见表1)。

3、讨论

3.1 苣荬菜主要特征上部叶短剑形,叶中下部不规则浅裂。中下部叶长椭圆形或倒披针形,基部下延左右呈耳状或呈楔形,叶片边缘可见小锐齿,全草均有乳汁管分布。叶主脉维管束3个,均为外韧型。叶上表皮细胞大小差别较大,常大小相间排列。下表皮副卫细胞壁波浪形相对上表皮而言较为明显。鉴别特征明显。

药学研究范文3

关键词 野烟 生药学 研究

前言

野烟始载于《滇南本草》,别名大将军(玉溪、新平)、小烟草、气死名医草、野莴笋、红麻波罗(峨山)、红雪柳(保山)、破天菜、毒人参、蒙白苣[1][2][3][4],为半边莲科山梗菜属植物西南山梗菜Lobelia se-quinii Lévl.et Vant的全草。分布于云南全省各地及贵州、四川等省,生于旷野或山间湿地[1][3]。药材资源丰富,是一味在云南民间及布依族、彝族群众中常用的草药。野烟味辛、苦,性寒,有大毒,具有消炎止痛、解毒、杀虫止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热毒疮痈、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等[1][2][3][4]。

野烟的民间药用功效确切,是一味具有开发价值的民族药,但目前药学界对野烟的研究尚属空白,笔者对野烟进行了系统的生药学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野烟提供了参考依据。

1 实验材料、仪器与试剂

1.1 实验材料

野烟药材,采集于云南罗平,标本存于云南省药物研究所标本室,经云南省药物研究所的戚育芳老师鉴定,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分类室陶德定老师复核,为半边莲科植物西南山梗菜Lobelia sequinii Lévl.et Vant.

1.2仪器与试剂

生物组织自动脱水机TS-12H+、生物组织冷冻包埋机BM-Ⅵ、生物组织切片机QP―Ⅲ、生物显微镜Nikon Eclipse E400、数码显微照象机NikonDXM1200.

试验所用试剂都为分析纯试剂。

2 方法与结果

2.1 原植物形态

半灌木状草本,高1―2.5(-5)m,茎多分枝,无毛,含乳汁。叶纸质,单叶互生,下部长圆形,中部以上披针形,具长柄,边缘有重锯齿或锯齿,两面无毛。总状花序顶生,花较密,偏向花序轴一侧;花萼联合,无毛,裂片披针状条形,全缘;花冠紫红色,蓝紫色或淡蓝色,长2.5―3cm,5裂近二唇形,上唇裂片,下唇裂片披针形;雄蕊联合成筒,下方2花药先端生笔状髯毛。子房下位,蒴果长圆形。花果期8-10月[1][2]。

2.2 药材性状

根粗壮,具多数白色细须根,表面棕黄色,有细皱纹。茎直立,扁圆柱形,黄绿色,有纵皱。单叶螺旋状排列生长,多皱缩或破碎,绿褐色,展平后披针形,先端尖,边缘具细锯齿。总状花序生茎顶端,花繁密,偏向一边,淡蓝紫色,子房下位,有时可见小蒴果。气辛、辣,味苦。

2.3 显微特征

2.3.1 根横切 木栓层常残存,由3―5列细胞构成。皮层窄,常有乳管散在或成束分布。韧皮部薄壁细胞为不规则形,常见乳汁管分布。形成层间断成环。木质部导管众多,大小不一,成放射状分布,木射线由2―5列细胞组成,呈放射状排列(图1)。

2.3.2 茎横切 表皮为一列细胞,为不规则形,外被角质。皮层较宽,由5―8层细胞组成,皮层细胞呈不规则形,内含团块状分泌物。韧皮部薄壁细胞略压扁,呈不规则形,在韧皮部不规则的分布有分泌细胞,类圆形或长圆形,细胞较大。形成层成环。木质部由木纤维和导管组成,导管较大,2―4个成群,径向排列。髓部宽广,细胞类圆形,壁稍木化,老茎髓部中空(图2)。

2.3.3 叶中脉横切 上皮细胞一列,细胞不规则形,过中脉处细胞径向延长,其余处切向延长。栅栏组织一列,不明显。维管束外韧形,木质部导管单列呈放射状排列。海绵组织薄壁细胞类圆形,稍压扁。下表皮细胞一列,细胞类圆形,较小(图3)。

2.3.4 叶表面观 上表皮细胞呈不规则形,垂周壁平直,增厚,表面有较粗而密的角质条纹,气孔偶见。下表皮细胞不规则形,垂周壁连珠状增厚,微弯曲,表面有弯曲的角质样线纹,气孔不定式,密集,长圆形,保卫细胞边缘附有角质样物,副卫细胞4个(图4)。

2.3.5 粉末特征 粉末灰绿色,具辛辣气味。花粉粒无色或微黄色,极面观圆球形,赤道轴长25―30μm,具三个萌发孔。乳汁管众多,为有节乳汁管,棕色,直径5―7μm,相互缠绕,乳汁管内充满油滴状物。叶上表皮细胞为多边形,壁平直,可见油滴,表面有较粗而密的角质条纹。叶下表皮细胞不规则形,垂周壁连珠状增厚,微弯曲,表面有弯曲的角质样线纹,气孔不定式,密集,长圆形,保卫细胞边缘附有角质样物,副卫细胞4个。花冠碎片偶见,表皮细胞呈不规则形,表面有弯曲的角质样线纹,可见气孔。种皮厚壁栅状细胞(内种皮外表皮)棕黄色。呈细长柱状,排列紧密,稍弧状弯曲,末端平整或钝圆,壁极厚,孔沟极细而密,胞腔线形,有的不大明显。种皮薄壁栅状细胞(外种皮内表皮)黄棕色,呈长方形,壁稍厚,径向壁波状弯曲。淀粉粒稀少,单粒类球形。非腺毛为单细胞,平直,表面有折皱状突起。纤维成束或散在,呈梭形或长梭形,末端渐尖。木薄壁细胞类长方形,壁增厚,纹孔明显。导管众多,为螺纹导管、网纹导管及具缘纹孔导管,无色,直径10-30μm(图5)。

2.5 理化鉴别

将野烟自然干燥的材料研磨成粉,供下列实验。

2.5.1 重氮化实验(酚性成分):取本品粗粉5g,加入0.5%盐酸乙醇溶液35ml,置水浴中回流10min,趁热过滤,取滤液1ml,加入3%的碳酸钠溶液1ml,置水浴中加热3min,再放人冰水浴中冷却,加入新配置的重氮化试剂2滴,产生红色反应。

2.5.2 碘化铋钾实验(生物碱):取上述滤液15ml,用5%氢氧化铵溶液调节致中性,置水域上蒸干,加入5%硫酸溶液3ml溶解残渣,滤过。取滤液1ml,加入硅乌酸试剂2滴,产生淡黄色沉淀。

2.5.3 碘化汞钾实验(生物

碱):取2.5.2项中的滤液1ml,加入碘化铋钾试剂2滴,产生棕红色沉淀。

2.5.4 硅钨酸实验(生物碱):取

2.5.2项中的滤液1ml,加入碘化汞钾试剂2滴,产生淡黄色沉淀。

2.5.5 茚三酮实验(蛋白质、多肽):取本品10g,加水100ml,室温浸泡过夜,过滤。取滤液1ml,加入0.2%茚三酮溶液2滴,摇匀,置沸水浴中,加热5min,冷却后溶液显淡紫色。

2.5.6 三氯化铁实验(鞣制、酚性成分):取本品粗粉10g,加水100ml,置60℃水浴中加热10min,立即过滤。取滤液1ml,加入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2滴,呈现暗绿色。

2.5.7 碱性酒石酸铜实验(还原糖):取2.5.2项中滤液1ml,加入新配置的碱性酒石酸铜试剂4滴,置沸水浴中5min,产生棕红色沉淀。

2.5.8 甙类实验:取2.5.2项中滤液2ml,加醋酸铅水溶液,产生沉淀,过滤,滤液加碱式醋酸铅水溶液,产生沉淀。

2.5.9 挥发油实验:取本品粗粉2g,加20ml乙醚,温浸半小时后过滤。取滤液1ml,置玻璃皿上,室温挥发,有油状残渣及特异气味,加热,油状物减少。

2.5.10 油脂检查:取上述滤液1ml,置玻璃皿上,室温挥发,将残渣与无水硫酸钠少量直接加热,有刺激性特臭的白色气体产生。

3 小结与讨论

通过对野烟的植物来源、原植物形态特征、药材性状、显微特征的研究,表明野烟药材的性状鉴别特征为:根茎粗壮表面棕黄色,茎直立,扁圆柱形,黄绿色,有纵皱。单叶螺旋状排列生长,绿褐色,展平后披针形,边缘具细锯齿。总状花序生茎顶端,花繁密,偏向一边,淡蓝紫色,有时可见小蒴果,且破碎后有刺鼻的辛辣气。微鉴别特征为:根横切面及粉末中常见的乳汁管及筛管群;叶下表皮细胞表面有弯曲的角质样线纹,气孔不定式;花粉粒为无色或微黄色,圆球形,具三个萌发孔,粉末中可见种皮厚壁栅状细胞及种皮薄壁栅状细胞。野烟中含有生物碱、还原糖、甙类、酚类、氨基酸、挥发油、油脂等多种成分。

本品在云南省南部广泛使用,其资源目前比较丰富,根据民间用法,野烟应该具有较好的抗炎、抗菌及镇痛作用,有必要进一步进行药理研究。野烟所属的半边莲属中,有多种植物可供药用,其中包括重要的中药材半边莲。近年来半边莲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癌症,野烟是否也可以用于癌症治疗尚待探讨。笔者对野烟作过初步的化学成分检测,发现其含有十分丰富的生物碱,其药理作用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献记载本品有大毒,实际使用中多为外用,未发现有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滇南本草》整理组.滇南本草第二卷.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1978:324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第七卷.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619

3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696

4 云南省卫生局.云南中草药.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1971:696

药学研究范文4

关键词:垂叶黄精;显微特征;生药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R28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8-0063-03

垂叶黄精为百合科黄精属植物(Polygonatum curvistylum Hua)的干燥根茎,又名黄精、弯花柱黄精[1]。分布于云南的大理、泸水、剑川、丽江、香格里拉、德钦等地。生于海拔2700~3900m的林下或草地[2]。有补中益气,润心肺,强筋骨之效。用于虚损寒热,肺痨咳血,筋骨软弱,风湿疼痛,风癞癣疾[3]。目前对本品的研究尚处于空白,为了能更好的开发利用该资源,本文对其进行了系统的生药学研究,为扩大黄精属植物的药用资源及对其深入研究提供生药学资料,也为该药的药材标准制定及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实验材料及仪器

1.1 材料 垂叶黄精标本及药材采自云南德钦、香格里拉、大理。标本经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陶德定研究员鉴定为百合科黄精属植物垂叶黄精Polygonatum curvistylum Hua。

1.2 试剂 乙醇(化学纯),冰醋酸,甘油,甲醇,TO型生物透明剂,0.1%固绿,0.5%番红,石蜡,FAA固定液,氨试液,三氯甲烷,丁醇,冰醋酸,中性树胶,双缩脲试剂(Biuret),茚三酮试剂,α-萘酚(Molisch)试剂,碱性酒石酸酮(Fehling)试剂,碱式醋铅试剂,碱性苦味酸(Baljet)试剂,异羟肟酸铁试剂,重氮化试剂,硅钨酸试剂,碘化铋钾,改良碘化铋钾。

1.3 仪器 FA2004N电子分析天平,BM-Ⅵ生物组织冷冻包埋机,CS-Ⅳ型摊片烤片机,QP-Ⅲ生物组织切片机,TS-12H+生物组织自动脱水机,Micr E400 Nikon显微镜,数码显微照相机,GZX-9030 MBE 数显鼓风干燥箱,生物组织摊片烤片机(CS-IV型),生物组织刀刃磨机(MD-II型),ZFⅡ型三用紫外分析仪。

2 原植物鉴别

根状茎圆柱形,常有短分枝,粗2~10 mm,茎高13~50 cm。叶有3~4(~6)枚轮生,纸质,条形、条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先端渐尖,长1.8~7 cm,宽1.5~8 mm,叶面绿色,叶背淡绿色,叶初时上举,花后下垂。花序具1~2朵花,总花梗长1~5 mm,下垂,花梗长3~12 mm;苞片微小,膜质,披针形,长2~3 mm,生于花梗中部或中上部,早落;花被淡紫色,花被裂片及花被筒上部颜色较深,圆筒形,全长4~10 mm,花被裂片长1~2 mm;雄蕊着生于花被筒中上部,花丝极短,长不足1 mm,花药黄色,长约1.5 mm;子房卵形,长约2.5 mm,宽约1.8 mm,花柱和子房近等长。浆果枣红色,球形,直径4~9 mm,具2~8颗种子,种子淡黄褐色,球形,直径约3 mm[2]。

3 性状鉴别

本品呈结节状扁弯柱形,长5~15 cm,直径0.2~1.5 cm,表面黄棕色至黄褐色,有纵皱纹,可见少数须根及须根痕。质坚硬,较柔韧,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颗粒状,有众多淡黄色维管束小点散列。气微,味甘,淡。见图1。

4 显微鉴别

4.1 根茎横切面 表皮细胞1列,细胞类方形,微波状排列;外被角质层。基本薄壁组织中有许多类圆形或椭圆形黏液细胞散在,细胞内含草酸钙针晶束。维管束38~42束,外韧型或双韧型,散列。见图2。

4.2 叶横切面 上表皮细胞1列,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栅栏组织细胞1列,不过中脉,海绵组织细胞排列紧密,有类圆形黏液细胞散在,细胞内含草酸钙针晶束;中脉向下突出,维管束外韧型;下表皮细胞1列,较上表皮细胞小,类圆形或不规则形,排列紧密。见图3。

[KH*3D][JZ][XC20110814.TIF;%85%85]

[HT6][JZ]1.上表皮细胞 2.叶肉组织 3.黏液细胞 4.维管束 5.下表皮细胞

[HT6H][JZ]图3 垂叶黄精叶横切片图

4.3 根茎粉末特征 粉末棕黄色。(1)表皮细胞表面多角形,垂周壁平直并呈连珠状增厚;(2)草酸钙针晶成束或散在,有的存在于黏液细胞中,长50~140 μm;(3)黏液细胞椭圆形或类圆形,细胞内含草酸钙针晶束;(4)导管为环纹或具缘纹孔导管,直径15~40 μm;(5)薄壁细胞长圆形或长方形,壁稍增厚。见图4。

4.4 地上部分粉末 粉末黄绿色。(1)叶上表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垂周壁平直,有的呈连珠状增厚;无气孔。叶下表皮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垂周壁平直,有的呈连珠状增厚;气孔较多,不定式;(2)导管为螺纹导管,直径5~8 μm;(3)草酸钙针晶成束或散在,长50~140 μm;(4)纤维成束,多与导管相连,壁稍厚,纹孔明显。见图5。

5 主要成分

经系统预实验,垂叶黄精根茎中主要含蛋白质、皂苷、多糖、还原糖、黄酮类、蒽醌类、萜类、挥发油以及生物碱等成分,可能含有内酯、香豆素类、甾醇成分。

6 薄层鉴别

取3个不同产地的样品粉末各1 g,加70%乙醇20 mL,加热回流1 h,抽滤,滤液蒸干,残渣加水10 mL使之溶解,加正丁醇振摇提取2次,每次20 mL,合并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吸取上述3种溶液各10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 ℃)-乙酸乙酯-甲酸(5∶3.5:0.8)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的香草醛硫酸试液,在105 ℃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3个不同产地的药材供试液在同一硅胶G板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见图6。

7 讨论

本实验通过对垂叶黄精的植物来源、药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及薄层色谱进行系统的生药学研究得出原植物形态主要特征为叶细狭,在花开后向下俯垂。根茎横切面主要特征为基本薄壁组织散有较多黏液细胞,细胞中含草酸钙针晶束;维管束多为外韧型或双韧型,散列。粉末特征为:表皮细胞类多角形,壁呈连珠状增厚;有众多草酸钙针晶及黏液细胞;导管为环纹。叶横切面中脉向下突出,维管束外韧型。主要含有蛋白质、皂苷、多糖、黄酮、蒽醌、萜类、挥发油以及生物碱等成分。薄层色谱中,三个不同产地药材在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且重现性较好。

本文可为垂叶黄精的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依据,为进一步研究开发该药提供一定的生药学鉴定依据。

参考文献: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77:2042.

[2]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732~734.

药学研究范文5

【摘要】 目的为山刺玫根的鉴别,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山刺玫根来源、性状、显微、理化对其鉴别。结果首次系统阐明了山刺玫根的生药学理论。结论为制定山刺玫根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关键词】 山刺玫根 来源 性状 显微 理化 鉴别

Abstract:ObjectiveTo offer a basi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Radix Rosa Davuricum. MethodsTo distinguish it by its source and property,microscope,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ResultsThe pharmacognosy theory systematically of Radix Rosa Davuricum was assayed for the first time. ConclusionThe method can be used to control the Radix Rosa Davuricum quality.

Key words:Radix Rosa Davuricum; Source; Property; Microscope;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 Identification

山刺玫根为蔷薇科植物山刺玫Rosa davurica Pall . 的根,又称野玫瑰根。产于长白山区各市县,分布我国东北、华北[1],具有止血及广谱抗菌作用。用于治疗经血不止、功能性子宫出血、慢性气管炎、肠炎、细菌性痢疾、胃功能失调、膀胱炎和肾炎等。并见山刺玫根煎剂增强小鼠免疫功能的报道[2]。

经查阅国内外文献可知,过去对山刺玫的研究多集中在对山刺玫果的研究,而有关山刺玫根的研究报道很少,已有报道药理作用、化学成分及制剂工艺方面,未见有关生药学方面的报道。本实验首次对山刺玫根进行了药材性状及显微鉴定,并系统地对化学成分做了预试,结果显示山刺玫根中含有鞣质、三萜皂苷、有机酸、黄酮、氨基酸、蛋白质、还原糖、酚类、蒽醌、生物碱、强心苷类成分,与文献报道[3]相符,为山刺玫根的鉴定及建立药材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

1 材料

1.1 药材来源原料为蔷薇科植物山刺玫Rosa davurica Pall . 的干燥根,于200605采于吉林左家。地上部分经我校药用植物教研室张景龙教授鉴定为蔷薇科植物山刺玫Rosa davurica Pall .。

1.2 仪器与试剂XSZHS7光学显微镜;KTC921EC彩色摄像机(北京杰伟世视音频设备有限公司);LEICA CM 1900冰冻切片机(德国);FZ102型植物粉碎机(河北黄骅市振兴电器仪器厂);硅胶G(160目~200目)(青岛海洋化工厂);苏丹Ⅲ;间苯三酚;浓盐酸;氯化锌碘;石油醚;正丁醇;氯仿;醋酸乙酯;甲醇;乙酸;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95%医用酒精。

2 方法

2.1 横切面制片取新鲜药材不同部位,用冰冻切片机切成3~5 μm的薄片,用间苯三酚-浓盐酸试液、苏丹Ⅲ试液、氯化锌碘试液等进行染色,做成临时制片。

2.2 粉末取药材洗净,烘干,将干燥后的药材木栓层、韧皮部、木质部、髓部分离,分别粉碎过80目筛;另取干燥药材粉碎过80目筛,备用。

3 原植物形态及鉴定

3.1 原植物形态山刺玫为落叶灌木,高1~1.5 m。根粗长且坚硬,暗褐色。枝暗紫色,小枝及叶柄基部常有成对的皮刺,刺弯曲,无毛。羽状复叶,互生,小叶5~7,宽卵圆形或长椭圆形,长1.5~3 cm,宽0.8~1.5 cm,先端急尖或圆钝,基部宽楔形,边缘近中部以上有锐锯齿,上面无毛,下面灰绿色,有白霜、柔毛和腺体;托叶大部分附着于叶柄上,边缘、下面及叶柄均生腺毛。花单生或2~3朵聚生,径约4 cm;花梗有腺毛;萼片5,狭披针形,先端有时散生腺点,宿存;花瓣5,深红色,全缘,有香气;雄蕊多数;雌蕊多数,包在坛状花托里。蔷薇果球形或卵圆形,径1~1.5 cm,红色,内含多数瘦果。花期6~7月,果期8~9月[1]。见图1。

图1 山刺玫原植物图(略)

3.2 性状鉴定山刺玫根呈圆柱形,常弯曲,直径0.5~3 cm。顶端多常有残留的茎基,表面暗褐色,粗糙,具多个细根或细根痕。木栓层易脱落,脱落处呈黄棕色或红棕色,具纵皱纹。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皮部薄,黄棕色,木质部较大,浅黄色或浅棕色,具放射状纹理,髓部淡黄色,气微,味微苦涩。见图2。

图2 山刺玫根性状图(略)

3.3 显微鉴定

3.3.1 横切面木栓层细胞多列,黄棕色。栓内层为数列扁平细胞。韧皮部间隔有木化纤维束聚集,壁甚厚。形成层不甚明显,呈环状。木质部占大部分,由导管、木纤维、木薄壁细胞组成,均木化。导管单个散在或2~3个相聚,导管周围薄壁细胞较少,多为木纤维,壁厚。木射线宽1~10余列,其中部分薄壁细胞壁呈念珠状增厚。髓部较大,部分细胞纹孔较明显。个别侧根韧皮部纤维散在或聚集,中央无髓。

转贴于

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及草酸钙方晶。见图3~5。

图3 主根横切面图(×40)(略)

图4 个别侧根横切面图(×40)(略)

图5 薄壁细胞(×400)(略)

3.3.2 粉末棕黄色。木纤维几乎无色,成束或单个散在,壁厚,胞腔较大,有稀疏圆形纹孔。直径10~20 μm。韧皮纤维黄色,成束或单个散在,壁甚厚,胞腔较小或不明显。直径10~30(~40)。木栓细胞黄棕色、红棕色或无色,表面观呈多角形,壁稍厚。淀粉粒较多,单粒卵圆形、长圆形、类圆形、肾形,直径3~8(~10)μm,脐点点状、条状、星状,位于中心,层纹不明显。复粒由2~6分粒组成。导管多破碎,具缘纹孔导管,直径20~50(~70)μm。草酸钙方晶,直径10~40 μm。木薄壁细胞无色或黄褐色,多为扁平长方形、方形,细胞壁呈念珠状增厚。见图6。

3.4 理化鉴别

3.4.1 预试液的制备

3.4.1.1 水提液将山刺玫根剪碎,称取10 g,加水煎煮2次(2 h,1 h),合并滤液,浓缩至1∶1,备用。

3.4.1.2 醇提液称取该药粗粉20 g,加95%乙醇浸泡过夜,回流提取(2 h×2),过滤,按文献[4]处理方法制备出醇提液,备用。

3.4.1.3 石油醚提取液称取该药粗粉5 g,加50 ml石油醚(沸程60~90℃),放置过夜,超声2 h,过滤,滤液挥干,备用。3.4.2 理化鉴别结果显示,山刺玫根中含有糅质、三萜皂苷、有机酸、黄酮、氨基酸、蛋白质、还原糖、酚类、蒽醌、生物碱、强心苷类成分。

图6 山刺玫根粉末图(略)

4 讨论

由于国内外未见有关山刺玫根的生药学研究报道,因此,我们在做粉末鉴定时首先采取了分部鉴别的方法,以确认各粉末特征的存在部位。最后对全药材进行鉴别。

由于山刺玫根药材坚硬,木化程度非常高,故采用了冰冻切片法对横切面做了临时切片,并采用显微化学反应方法进行染色鉴别,结果显示该方法简单、快速,染色清晰,并可解决滑走切片法中易碎片的问题,对该药材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该药材为双子叶植物根类,一般双子叶植物根类没有髓部,但该植物根有明显的髓部。个别的侧根,木质部分化到中心,不具髓部。

山刺玫在我国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且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本实验对山刺玫根进行了性状及显微鉴定,并对化学成分做了系统的预试,为建立药材的质量评价标准提供了依据。但目前国内外对其根类研究较少,因此,有必要对山刺玫根化学、药理及临床应用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使其丰富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参考文献】

[1] 严仲铠,李万林.中国长白山药用植物彩色图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30.

[2] 白丰沛,李玉环,王景华,等. 野玫瑰根煎剂对小鼠免疫功能增强与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1993,8(增刊):21.

药学研究范文6

1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性的保证对于任何领域而言都十分重要,对于药学专业而言尤其如此。在药学专业,种种药物在性质等方面均存在不同,因此很多药物会对人身造成伤害,这便造成了安全方面的问题,由此可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非常必要。需要注意的是,安全管理主要体现为对人的安全的管理,同时也体现在对设备以及财产安全的管理。首先,要注重对人的安全的管理,要在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的基础上,去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这一问题非常必要。针对具有危险性的药物,一定要做好防范措施,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有关人员能够避免因此而受到伤害,这对于其安全性的保证十分重要。另外,存在一部分药物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诸多危险性的反应,如果对此不加强管理,则很可能会导致实验室的设备器材遭到损坏,这对于药学专业财产安全的保证十分不利,因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去进行解决。对此,做好安全管理工作非常必要,而想要达成上述目的,首先就必须要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要找出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以及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去对其进行弥补,要将上述问题以及补救措施及时记录到安全管理条例当中,这样才能使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同时也才能使实验人员的安全得到保证,使实验室的财产安全得到维护。需要注意的是,所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一定要渗透到实验的每个环节当中,要尽可能的减少其中出现的漏洞,并将其具体应用到实验的每个细节当中,这一点也是必须要做到的。除此之外,加强学生对于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也非常重要,大量的调查显示,当前由于学生实验过程的疏忽而导致的安全事故并不少见,这一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学生对于安全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不足所导致的,而想要解决这一方面的问题,首先就必须要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降低事故的发生率,从而有效的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2做好教学环境的管理工作

实验室教学对于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如果教学环境达不到相应的要求,不仅会影响学生实验的顺利开展,甚至还会导致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影响,这一问题必须得到有关人员的重视,因此,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也是非常必要的。首先,保证教学环境的清洁性是非常必要的,要在实验完成之后,及时的对实验室进行打扫,同时还要将实验器材放回到原位,以保证实验室能够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鉴于药物专业对于环境质量的要求,还必须要做好实验室的消毒,这样才能使实验结果得到保证。

3做好设备管理工作

药学专业实验室的主要功能便在于完成一系列的药学实验,而药学实验的完成则必须要依赖相应的设备,一旦实验过程中的设备出现问题,那么整个实验过程都会受到极其严重的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实验无法正常进行,因此,做好设备的管理工作非常重要。总的来说,想要做好设备的管理工作,首先就必须要对设备进行归类整理,而这一过程的实现则需要从设备的购买过程入手,在购入一批新的设备之后,有关人员必须针对设备的有关信息等进行记录,同时将其以档案的形式进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设备管理水平。专业药学实验对于各种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精细化仪器设备管理,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安全、正常的运转是实验教学顺畅进行的必要保障。实验设备的日常管理包括:做好使用记录,定期检查、维护,及时维修并做维修记录;编写简洁明了的仪器使用说明和安全操作注意事项。对于使用时容易出现不当操作的仪器,在醒目的位置贴出正确操作提示,避免因错误操作造成故障发生。为满足综合性药学实验的需要,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实验中心近年新购进了高速冷冻离心机、真空冷冻干燥机、纳米粒度仪、红外光谱仪、自动旋光仪、显微熔点仪等实验仪器设备。新购进仪器在开箱验收后立即组织培训,对工程师培训过程进行录音录像,并保存培训视频、仪器附件清单、验收单、说明书等全套档案资料。

4做好危险品管理工作

药学专业实验涉及种类繁多的化学药品,其中包含大量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性化学危险品。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对购买、储存、使用和废弃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细致的监管,能有效规避其安全风险。教学实验用试剂均在学校供应平台购买学校指定有资质厂家的产品。实验中心设有配备了排风系统、消防设施和铁质防燃药品柜的专用药品库,并定期检查、记录温湿度,定期排风改善药品库空气质量。实验中对有些有机溶剂需要量很大,为避免大量储存造成的安全隐患,建立了药品库试剂清单并定期更新,随时掌握库存情况,随用随买,也减少了重复购置造成的浪费。实验室内仅放置实验使用量的化学药品,随取随用;危险化学品放入实验室的通风橱内。需低温保存的化学品储存在爆型冰箱中,避免在低温环境下仍具挥发性试剂造成的安全隐患。对于使用易燃、易爆、毒性和有刺激性气味的试剂或生成有毒和有刺激性气味产品的实验,严格要求在通风橱内完成,同时打开实验室排风罩,可降低废气对实验室的污染。

5结语

通过上述文章的论述可以发现,在高校的药学专业,实验室属于教学的一个主要环境,做好实验室管理十分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实验室性能的发挥,想要做好上述工作,必须要从安全管理以及设备管理等诸多角度入手,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只有如此,才能进一步的提高管理水平,从而从根本上达到药物专业对于实验室管理的要求。

作者:游洋 单位:吉林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邵彦坤,陆涛,廖俊.高校药学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的实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1):23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