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阳江论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阳江论坛范文1
论文关键词:哈萨克族 传统养老文化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 新疆
论文摘要:在新疆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养老文化特别是哈萨克族养老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哈萨克族人长期以来形成了敬老爱老、社区互助、邻里帮助、家族保障、牲畜保障和以孝为核心的传统养老文化。但是这种传统养老文化对于新疆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构建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积极引导哈萨克族传统养老文化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构建符合新疆区情的现代养老文化是我们当前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哈萨克族传统养老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一个由习俗、传统、道德、信仰、仪式、礼节、礼貌、惯例、制度、理想与价值观相关联而构成的网络。在这样一个概念中理解养老文化主要是指家庭或社会为老年人提供物质赡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养老资源方面的思想观念、社会伦理、价值取向和制度规范。其中民族养老文化是指由特定的民族或地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礼节、惯例、价值观、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文化因素构成的具有独立特征、结构和功能的文化体系,是代代沿袭、传承下来的针对养老问题的基本的看法、道德规范等文化积淀。笔者认为,所谓哈萨克族传统养老文化是指哈萨克族人长期受草原文化、游牧文化和中原文化的熏陶而产生并代代相传的关于养老观念、养老思想、养老理想、养老习惯和养老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和总称。
哈萨克族文化得以吸收各种古老文化的精华,融东西方文化于一体,形成以家庭养老、家族互助、邻里帮助为主,社区互助为辅的多层次、多渠道的特殊的养老文化。其内容主要包括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三个方面。从内涵上看,哈萨克族传统养老文化既有养老方面的认识,又有关于老年人的伦理思想、价值观、养老传统和养老习俗,主要包括关于家庭、经济和宗教方面的理念。其养老体系主要包括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自我养老等三个方面。哈萨克族传统养老文化具有民族性、继承性、多样性、连续性、独立性及融通性等特点。其中,以孝顺父母和敬老爱老为基础的孝文化是哈萨克族传统养老文化的核心和支柱。如果说西方国家的社会化养老是一种制度安排,那么哈萨克族传统养老文化可以说是哈萨克族人的一种道德观念和行为规则。家庭养老、家族保障和社区互助是这种传统养老文化的必然选择,家庭和谐和代际传递是这种养老文化的直接体现。
二、哈萨克族传统养老文化的基本内容
(一)家庭养老
1.强调自力更生,以孝为核心。家庭养老目前是哈萨克族最主要的养老方式,也是传统的自然经济、封建伦理思想、宗教理念和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结果。家庭养老不仅是一种行为方式,更是一种文化模式。家庭养老的运行,主要靠的不是现实行为,而是源于文化的动力。哈萨克族特殊的人生观、价值观、伦理思想和草原文化对家庭养老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首先,哈萨克族人世世代代生活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中,人烟稀少,交通很不方便,基本上过着自给自足的原始游牧生活。由于生活相对原始、封闭,经济不发达,所以家庭成员之间,阿吾勒之间互补性和依赖性很强,氏族成员之间的关系比较融拾。其次,、哈萨克族人彼此相处很密切,同一阿吾勒、阿塔内的人经常在邻近的地方放牧,对方的脾气、好恶、生活状况,甚至其祖宗三代都了如指掌,虐待老人或对父母不孝者必然遭到周围人的谴责和唾骂。哈萨克族传统养老文化认为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是上下、尊卑的关系,子女有为父母养老送终的义务。哈萨克族人生活环境造就了哈萨克族人深沉、勤劳、坚韧、独立自主和自食其力的性格。哈萨克族老人一般健康长寿,自理能力很强,经常从事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不是干家务,就是照顾小孩或养育后代,满足自己继续付出情感和享受尊敬的需要。哈萨克族家庭非常尊敬老人,家中大事由老人当家做主,这种敬老、爱老的传统对子女的养老行为具有极强的约束力和强制力。
2.“还子”防老。哈萨克族传统家庭是以父亲或丈夫为核心的封建家长制家庭。哈萨克族家庭一般规模较大,平均家庭人口为5. 94人,以两代人为核心的主干家庭居多。多子女的家庭,在儿子长大成婚后即与父母分家,另立门户(多在父母毡房旁边设一新毡房居住),父母身边通常要留下一个最年幼的儿子,作为养老送终的依靠。独生子一般不分家,尽赡养之职。哈萨克族传统家庭中普遍存在“还子”习俗。所谓“还子”是指每对新婚夫妇,要把婚后生的第一个孩子送给亲生父母。祖父母把孙儿当作自己亲生的最小儿女看待并加以宠爱。祖父母和孙儿之间的关系被看作父母与儿女之间的关系。哈萨克族人的还子习俗增加了婴儿的存活率,减轻了年轻父母的生活负担,让孤独老人在孙辈的身上重温自己的童年梦,找到新的生活乐趣,驱散年老所带来的忧郁,真正享受天伦之乐;在抚育过程中,老人与孙辈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还子作为促进代际关系的重要纽带,为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提供了潜在的文化支持和社会基础。
3.知足意识强,老人养老需求不高,家庭养老成本低。在哈萨克族社会中自给自足的畜牧经济和自然经济处于主导地位,商品经济不发达,经商意识不强烈。自然灾害、战争比较频繁,物质资料不丰富,家庭经济收人微薄,养老能力十分有限,自足意识根深蒂固。人们普遍认为,不知足是人最大的耻辱,知足的人是人中豪杰,人只有学会知足,其品行才能完善,不懂得知足就是一切灾难的罪魁祸首。对现状不满,也被视为是一种贪婪的表现。哈萨克族人相信“荣华富贵和人生磨难”是命中注定的,不可改变,也不能怨声载道,只能容忍,满足现状。因此,哈萨克族牧民生活非常朴素,养老保障水平低,老人养老需求非常简单,只求吃饱吃好,心情舒畅,健康长寿,别无他求。
4.土地保障。草场和牲畜不仅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而且是养老的可靠保障,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一般来说哈萨克族家庭都有植树造林和种草的传统。青草和树木不仅是一种防沙固沙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家庭经济和养老的基本收人来源,这为家庭养老和土地保障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和文化支持。
5.祖先崇拜。由于哈萨克族是古代许多氏族、部落融合而成的,所以部落意识与祖先崇拜等观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其祖先崇拜意识远远超出对创世主迎萨甘的崇拜。哈萨克族人认为牢记自己七代祖先的名字,是每个哈萨克人的历史责任,给子女传授前辈的系谱,是哈萨克族父母应尽的义务。景教特别是佛教对哈萨克族养老文化都有深刻的影响,信奉佛教时期古代哈萨克人有这样一个习俗:如果老人去世,那么他的儿子、女儿或兄弟就会做一个与他相似的偶像,加以崇拜。伊斯兰教在9世纪初开始传人新疆,16一17世纪成为哈萨克族官方信仰的宗教。此后,哈萨克族传统养老观念就具有了浓厚的伊斯兰色彩。哈萨克人一般对自己祖先的灵魂和墓地特别崇敬,普遍认为祖先会把生命的力量赐予自己的后代。有些地区的人们在天旱时或灾年时,到祖先坟地求雨,祈求神灵保佑。这种宗教理念有利于孝顺父母、关心老人、尊重老人等养老习惯的产生和发展。
(二)社会互助
1.强调团结,热情好客。哈萨克族人主要生活在天山北部草原,地广人稀,自然环境恶劣,灾害频繁。因此,哈萨克人特别强调团结合作,认为团结是福,没有团结就不能生存。哈萨克族人作为热情好客的民族,把客人看成是真主的恩赐。哈萨克族民间有这样的话:“父母留下的财产一半是客人的”,“只要沿途有哈萨克,那怕你走一年的路,也用不着带一粒粮、一分钱,也不会挨饿”,“好客人来到,羊要下双羔”。哈萨克族人过去常常以登门客人的多少作为衡量一个人或一个家庭受人欢迎、爱戴的尺度。吝音或小气者是最为人们所鄙视的。
2.互助。哈萨克族传统文化特别强调和谐,一贯以帮助别人、热爱公共事业、团结乡亲、遵行礼仪、不侵占他人财务、珍惜友情,不做乡里乡亲所厌恶的事等为每一个哈萨克族人应具备的美好品质。在草原上老人一旦遭受水灾、火灾、风灾、雪灾等自然灾害而生活困难时,部落的人都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尽力给以资助。如某出现拒绝资助的人,则会被全部落的人歧视或侮骂。如果老人欠了债务无力偿还,得了疾病无力医疗,全部落均会协助帮忙,有人出人,有物出物。互相帮助被哈萨克人看作是美德,如果谁拒绝帮助有困难的,那么他就失去了被别人帮助的权利,同时还会被同部落的人看作是破坏礼俗的人。哈萨克族人的互助思想还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伊斯兰教教义普遍认为孝顺父母是子女的天职、虐待父母罪孽深重,人与人之间不应互相仇视、互相伤害,而应当相互同情、相互怜悯、相亲相爱,帮助老人功德无量,人应多多行善,尊老爱幼的人是最高尚的人等等。伊斯兰教教义还规定天课是每个富人的义务,富有者必须把纯收人的一部分拿出来帮助那些老人和穷人。民间关于互助的思想代代相传,这种思想至今在民间影响颇深。哈萨克族人的这种互助思想不仅增强了本民族内部的亲和力,而且也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道义力量、生活照料及物质保障。 (三)精神保障
敬老是新疆各民族的传统习俗,哈萨克族青少年从小就接受过尊老敬老教育。哈萨克族人认为不论你年纪多大,地位多高,如果你不尊重老人,便受到人们的谴责和唾弃而威信扫地。“不论在什么场所见到老人,都要边祝福边握手,吃饭、喝茶、开会、娱乐,都让老年人坐上席,请老年人先吃,然后其他人才能吃喝。进毡房门和行路,都必须请年长者先行。老年人骑马到别人家作客,年轻人必须出迎并扶老人下马,然后牵马、饮马、卸鞍、喂马,老人临行时必须把老人扶上马。晚辈不能当着自家老人的面抽烟,更不能喝酒。如果对老人不尊敬,则会受到人们耻笑和处罚。”对长辈的尊重还表现在:青年人不得直呼长者的名字,妇女不能从长辈面前走过,要从身后绕行;在过节的这一天,要把羊头奉献给老人。在宰杀羊只招待客人进餐时,主人将羊头献给客人。客人要用小刀割下一块面额肉捧献给在席的长者。哈萨克族传统伦理道德规定年轻人必须怜悯老人,对身体虚弱和年老多病的老人应严加关怀和帮助,裹读老人普遍认为是最不可饶恕的罪孽;无论老人有天大的罪过,都不能顶嘴,也不能还手,必须忍耐、礼让。这种尊老美德普遍存在,使老人心情舒畅、能够无忧无虑地安度晚年。
三、哈萨克族传统养老文化对新疆农村养老保障的影响
(一)在新疆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文化因素,坚持家庭养老模式的主导地位
首先,家庭和社会的和谐是哈萨克族家庭养老文化的宗旨,敬老、侍老、助老、娱老是其精髓,是促进家庭幸福,代际和谐,社会稳定的基石。哈萨克族人代际关系相对融洽,家庭成员之间分工明确,家庭既是一个生产单位,又是一个保障主体,也是老年人的精神乐园。如今,北疆牧民总体收人比较低,个人养老能力较差,老人对家庭的依赖正在显著增加,哈萨克族老人在物质上并没有过高的要求,只要吃饱穿暖就行,但精神需求甚高。在现实中,如果忽视精神赡养,只重物质供养,往往适得其反。哈萨克族牧区普遍存在的敬老爱老、祖先崇拜和还子传统为牧区的家庭养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因此,家庭养老的精神养老职能是任何养老模式不能替代的。其次,北疆地区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国家养老方面财政投入不足,牧民参保能力有限,对于经济极不发达的北疆农村地区来说家庭养老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和现实基础,有效减轻了政府和社会的养老负担,弥补了新疆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不完善的缺陷,又为政府的养老行为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比较符合新疆的区情。
(二)坚持弘扬哈萨克族传统养老文化,取长补短
哈萨克族传统养老文化犹如一把双刃剑,影响着新疆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构建。一方面,哈萨克族传统养老文化把个人的养老、尊老行为上升到道德和宗教的层面,对个人养老行为进行约束和监督,从而促进家庭幸福、代际和谐及家庭美德的建设。哈萨克族绿色文化、社会互助、氏族保障、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理念为社会化养老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行善,邻里互助、天课等风俗习惯为社会化养老提供了潜在的资金支持、组织保障,有利于向土地换保障、牲畜换保障等现代养老模式的过渡。哈萨克族人自古以来产生的草场公有制和团结合作、互利、互助传统以及部落、氏族意识向以合作经济为载体的农村养老模式的过渡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和舆论环境。另一方面,哈萨克族居住比较分散,家庭养老意识很强,这种家庭养老文化的强化不利于新疆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普及和发展。哈萨克族人的知足思想始终影响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进取心,最终会导致牧民收人的减少、家庭养老能力的弱化和牧民参保能力的下降。哈萨克族人因受封闭的游牧文化的影响,经常与世隔绝,思想观念比较保守,对社会养老保障认识不足,对于外来文化,新文化特别是现代养老文化产生一种由来已久的敌对心理,少数民族牧民普遍存在“四怕”思想,即怕政策变,怕不兑现,怕钱贬值,怕干部换,尤其害怕国家政策的大起大落,因而投保积极性不高。这种封闭保守思想严重阻碍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顺利普及。因认识方面的误区,部分牧民总是把农村养老保障与乱收费混为一谈,甚至有些年轻人认为父母参加农村养老保障是自己不孝顺和软弱无能的表现,感到屈辱,怕别人说闲话,从而反对父母参加养老保障。哈萨克族人的大家庭、大家族观念严重影响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现代生育文化的普及,导致人口快速增长,牧民收入的急剧下降,牧民自保能力、投保能力的减弱和国家负担的加重,从而妨碍家庭养老模式向社会养老模式的转变。
(三)保证社会主义先进养老文化在新疆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工作中的主导地位,促进传统养老文化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阳江论坛范文2
然而,官方美术系统的活跃性,远远没有民间美术馆大。北京最富活力的展览,不是在官方的中国美术馆,而是在民间的今日美术馆、墙美术馆。在南京、上海、杭州等地,新型的民间美术馆应运而生,它们在努力构建画廊体系之外的美术馆体系。虽然在商业性和学术性之间存在着暧昧的关系,但仍可看出一种发展的潮流和必然:在官方之外,存在着一条由民问资本支撑着的美术馆之路。
帕米尔:民间美术馆的下一个
帕米尔文化艺术研术院,也许是最值得期待的一个。
这个项目得到了包括李陀在内的众多学者的关注,李陀用赞赏的语气夸奖它推动文艺发展的可能性。它最初的设立只是一个简单的资助:为了国际文化的交流,诗人骆英通过其所在的中坤集团赞助了十余次高端的文化对话活动,其中因集中在法国、英国、美国、日本与中国诗人的互动而引人瞩目。
但很快,“诗歌这个框子装不住我们的想法”,现出任帕米尔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的诗歌评论家唐晓渡说:“这跟80年代的很多想法是连在一起的,80年代诗歌界和美术界是相通的,搞活动也是在一起的,到了90年代就以邻为祸、各自为政了,诗歌和商业主义格格不入,但我们还是希望最终能打通这些领域。”
一系列诗歌交流、出版、评奖活动做完后,帕米尔文化艺术研究院的构想呼之欲出。它最大的特点是建立了一个学术委员会,来自不同领域的人构成了一个“跨界”的精英团体,他们包括艺术家(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导演贾樟柯、学者汪晖、音乐家郭文景、小说家莫言和余华,以及对中国当代艺术持续关注的诗人西川、翟永明等。
在这个由诗人发起并掌权的文化艺术研究院中,诗歌似乎要以一种艺术的方式介入“诗画同源”的当代艺术现场,成为新的显耀权贵。
这次诗人们能成吗?
首先要解决的是场地问题。骆英出面了,他在中坤集团开发的大钟寺国际广场项目中,将整个顶层空间全部开辟成美术馆,此外还有剧场做依托,“不仅仅是美术,也包括小剧院和美术馆,小剧院还包括沙龙、论坛。”唐晓渡补充说,“诗歌成为了其中一部分。”
在思路上,唐晓渡的阐述是:“我们一致扣住两个理念来做:民间和高端。我们希望能把美术、戏曲、电影、小说等的思想学术横向打通。”
骆英想得更远,他打算将这个跨界的美术馆模式用连锁的形式在更多城市展开。
帕米尔的现实与不现实
“帕米尔”这个名字源自一片高原。在他们的理解中:“帕米尔”展现了一个高度,代表着文化汇聚之地,因为帕米尔高原是印度文化、中国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教文化汇合的地方。《山海经》中的“春山’指的就是帕米尔高原。
帕米尔文化艺术研究院会不会成为商业与文化合谋的产物?在硬件投入上,帕米尔花的毕竟是企业的钱。“首先从名字上,就没有选择叫中坤。”诗人们解释道。这不是花企业的钱为企业做艺术产业,中坤没有要求任何回报,也不让自己的企业冠名。
帕米尔文化艺术研究院计划在最近3年投入1000万,用于各项艺术项目的课题开展,而总体则有1个亿的资金支撑。欧阳江河、西川出任帕米尔文化艺术研究院的副院长,前者策展过周氏兄弟30年回顾展和何多苓2007新作展,后者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都与美术界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欧阳江河富有激情地说:“实际上我们聚集在一起是一个强强联合,我们要做的就是整合资源,把最好的头脑、最好的感官整合在一起,指向中国和全球的交流。”
目标远大的帕米尔意在做中国当代艺术的新权贵,帕米尔美术馆将在2008年下半年出现在北三环大钟寺国际广场的顶层空间。一个全球雕塑大师邀请展将在那里揭幕,作品以诗歌《小兔子》为灵感而创作,并将永久性收藏。
阳江论坛范文3
2009年6月5日晚上8-10时,我应邀参加了开平市委宣传部、开平市旅游局在城市文化广场举办的《潭江论坛》。本次论坛以“落实科学发展观,迈向旅游强市”为主题,探讨开平旅游发展的思路、体制、方法和前景。跟我一起做嘉宾的还有开平市旅游局局长邝积康、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助理张朝枝和广东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南江。论坛由开平市旅游局副局长周洽强主持。作为论坛嘉宾,我就开平市的旅游目的地营销、景区营销和古镇旅游开发等问题,现场回答了主持人和听众的提问。现将我在论坛上的发言实录如下,以供国内城市旅游管理者作为参考:
主持人:我知道您担任了多个旅游城市的旅游发展顾问,正在协助梅州做营销策划,据了解梅州雁鸣湖景区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景区门票收入比去年同期有翻倍的增长,这对我们开平旅游有什么启示?
郑泽国:主要是一个观念问题。我年初从加拿大一回来,就去了梅州给全市旅游干部上课,给雁鸣湖景区开会,我说金融危机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做大市场。为什么这样讲?因为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许多景区采取了市场收缩的策略,该打的广告不打了,该做的促销不做了,这就让出了一大片市场空间,等着我们去占领。这个时候我们做营销宣传,媒体集中度和市场关注度很高。有的景区本来很优秀,竞争能力也很强,但现在他们为了节省开支,开始裁员减薪,这就会导致人才流失和市场竞争力下降。那么,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越要有逆势扩张、攻城略地的胆识和气魄。梅州雁鸣湖景区这么做了,现在看来效果很好。
主持人:据我所知,郑老师您来我们开平有十多次了,您在营销策划方面具有很丰富的经验,你觉得开平旅游发展前景如何?
郑泽国:我是做市场出身的,如果不看好开平旅游的发展前景,我不可能来十多次。开平旅游未来三五年将会出现成倍增长,这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我们研究一个城市和地区的旅游发展,关键要看资源、区位和旅游环境。一般来讲,城市旅游要获得超常规的发展,必须有独特性、唯一性和排他性的资源。两年前我第一次去梅州,我就说梅州旅游一定能发展起来。为什么呢?因为梅州有客家文化。广东河源和惠州、福建的龙岩、江西的赣州都有客家文化,但梅州是客家文化的代表地区,是正宗嫡传,这就具有唯一性。那么我们开平有没有这种资源呢?到目前为止,“开平碉楼与村落”是广东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在看得见的未来,也许是五年十年,广东很难再有第二个世界文化遗产。那么毫无疑问,开平碉楼作为一个文化资源是有唯一性的。至于文化资源怎样转化成旅游产品,这只是一个技术问题,并不是很困难。
广东省委、省政府现在对旅游很重视,提出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转变。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要将广东从客源地变成旅游目的地。过去二十多年,广东一直是国内最大的旅游客源输出地。广东游客出行意愿最强,消费能力也最强,走到哪里都受欢迎。但是国内游客来广东旅游,主要目的是想看看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广州、深圳和珠海。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广深珠”这条线路已经没有多少市场吸引力。在未来,广东要成为旅游目的地,必须激活粤北、粤西和粤东的旅游资源。粤北是韶关,韶关集广东旅游资源之大成;粤东是以梅州为中心的客家文化,也包括潮汕文化;粤西是开平。开平有世界文化遗产的品牌优势,加上周边的温泉和海滨,能很好地满足北方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游客需求。
旅游目的地要吸引远距离的游客,必须依靠品牌优势。旅游产品是无法试用的。游客在做出旅游消费的购买决定之前,他并不真正了解旅游产品。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认知,主要是一种品牌印象。所以,要让游客来你这个地方旅游,你必须给他一个来的理由。粤西的温泉和海滨资源很丰富,但在北方市场并没有比较优势。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一个北京人如果想去海滨旅游,他实际上是有很多选择的。他可以去北戴河、大连和青岛,也可以去海南三亚,为什么一定要到江门的上下川岛和阳江的闸坡海滩来呢?所以说,粤西要成为全国性的旅游目的地,开平碉楼才是牵动市场的品牌龙头。我们要把开平碉楼跟周边的温泉和海滨串联起来,先用开平的世界文化遗产品牌吸引游客,等到游客来了,再引导他们去温泉和海滨。江门和阳江的温泉和海滨资源品质不错,游客如果真的去了,应该会比较满意。
主持人:旅游目的地营销已经成为一个旅游发展的新课题。郑老师,你是中国著名营销专家,我想请你谈谈开平如何挖掘和利用开平碉楼所蕴含的岭南历史文化、华侨文化,大力打造“文化牌”发展旅游?
郑泽国:旅游目的地营销确实是一个新领域、新课题。在观光旅游时代,游客感兴趣的是景点风光。比如你去爬黄山,看到云山雾海迎客松,就会感到很满足。至于吃住条件差一点,那是可以忍受的。你去泰山看日出,半夜披着军大衣冻得发抖,那也是可以忍受的。所以在观光旅游时代,旅游发展对资源的依赖程度很高。进入休闲度假旅游时代,游客对景区的环境要求提高了,这就需要对旅游产品进行设计。在这种情况之下,旅游发展对资源的依赖程度有所下降。即便是普通资源,也有可能通过精心设计,变成一流的旅游产品。比如梅州雁南飞茶田旅游度假村,就是普通资源做成精品景区的成功范例。从景区营销的角度看,无论观光产品还是休闲度假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来源都是产品驱动力。
但是,旅游目的地营销有所不同。对开平而言,目前最重要的不是马上去做某件事,而是转变观念。旅游目的地意味着游客逗留时间较长,游客满意度来自全程旅游体验,而不仅是某个景点。在未来,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不仅是产品竞争,更是品牌竞争、服务竞争和文化竞争。我们要贴近游客需求,从四个方面转变观念,增强开平旅游的综合竞争力:
1、旅游产品。既要有核心景区,也要有辅助产品,还要有综合配套服务设施,逐步形成涵盖“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的丰富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组合,这样才能拉长旅游消费链,有效延长游客逗留时间,带动旅游相关产业发展。比如,针对游客在景区内的饮食需求,应建立安全而卫生的旅游餐饮中心。针对自驾游客人的行车需求,应完善城市和乡村的旅游交通标识系统,建立自驾游服务中心和应急响应机制,积极采用新的技术手段比如GPS导航和手机电子地图等,为自驾游客人提供应急帮助和行车指南。
2、旅游品牌。既要打造景区品牌,也要打造城市品牌,还要逐步打造一批服务品牌。开平距广州和深圳很近,区位优势明显。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开平的主要客源还是来自珠三角地区。开平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成功与否,关键是看游客满意度。要形成游客对开平旅游的品牌偏好,我们还应仔细研究游客的旅游消费心理,精心设计全程旅游体验的每个细节,并对整个服务流程进行品牌化管理。
3、旅游文化。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表面是产品竞争和品牌竞争,实际是价值链竞争和文化竞争。同样的自然山水,因其所承载的地域文化不同,游客的旅游感受也会不同。开平要建成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旅游目的地,应深度开发开平及其整个五邑地区的华侨文化。我们应该如何定位和认识华侨文化呢?我个人认为,华侨文化是属于广府文化的亚文化范畴。五邑地区是华侨之乡,美国唐人街华侨的通用语言是“四邑话”(台山话),而整个五邑地区无论是开平话还是台山话,本质上都是属于一种粤语次方言。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开平的地域文化跟广府文化之间,应该是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
4、旅游服务。旅游目的地营销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开平跟国内其他旅游城市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在过去,无论观光旅游产品营销,还是休闲度假产品营销,开平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都未能占得先机。但是,如果我们放眼未来,开平在旅游目的地营销方面,完全有可能成为广东旅游的领跑者。开平要成为旅游目的地城市中的领导品牌,从一开始就要有开阔的视野,要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思考未来。以旅游服务为例,我们应该做得与众不同。我们大家要认识到,每一个成功都是独特的,都是无法复制的,旅游目的地营销也是如此。国内旅游业提高服务水平的基本路径,主要是服务标准化,国家旅游局目前大力推动的5A景区评审就是如此。但是,开平如果要建成海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仅有标准化是不够的。我们要有一种独特的服务理念,不断为广大游客提供各种增值服务。我们要像对待到自己家来的客人一样,想方设法给广大游客不断带来意外惊喜。我们要以远远超出游客心理期望的旅游服务,赢得游客对我们的信任和好感。事实上,只要我们真心实意地这样去做,一定能做到创新无极限,创意无极限。
主持人:有部分游客反映我市旅游景点类型单一,可选择性和参与性不高,导致过夜游客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郑泽国:这实际上包含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提高开平景区的市场吸引力,二是如何延长游客在开平的逗留时间。先说第一个问题。开平碉楼申遗成功之后,产生了轰动效应,景区收入翻了近两倍。但是,世界文化遗产本身只是一种资源,而不是旅游产品。从旅游产品的角度看,开平的现有景区是存在很多不足的。开平的世界文化遗产包括四个碉楼村落,分别是三门里、锦江里、马降龙和自力村。这四个村落都属于静态展示型,建筑风格看起来都差不多,对华侨文化的表现也比较简单和粗浅。那么,这就带来一个市场问题:游客在游览了第一个碉楼村落之后,为什么还要去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呢?
所以,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开平现有景区的产品差异化。具体来讲,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在艺术风格上精心包装,体现不同的氛围和品位,比如我们可以把四个村落分别定位为田园碉楼(自力村)、历史碉楼(三门里)、艺术碉楼(锦江里)和生态碉楼(马降龙);二是根据不同细分市场的游客需求,开发不同特色的旅游产品,比如竹器工艺品;三是增加景区表演、参与项目和主题活动。比如在立园景区,我们就可以增加一些广场演艺节目,使景区在不同的节日和季节里面都有丰富的内容;四是深度挖掘当地历史文化,结合每个景区的资源特色,提炼不同的卖点。比如马降龙村背依气势磅礴的百足山,四周翠竹环绕,左右砂山环护,形成开阔平远的视野美感和风水学中“眠弓金水”的大吉格局,我们就可以从风水角度提炼它的独特卖点。
下面说第二个问题。这个问题涉及到开平市旅游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如何才能延长游客在开平的逗留时间?如何才能增加游客在开平的过夜率?关键还是做好旅游目的地建设。在未来,开平市的旅游产业发展将会经历三个阶段:1、观光旅游(资源依赖型)。主要是以申遗成功为契机,依托碉楼和乡村生态资源进行保护为主的景观开发,旅游设施以满足观光旅游的基本需求为出发点;2、体验旅游(产品驱动型)。通过对旅游产品的精心设计,注入乡村休闲和文化体验的元素,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提高游客满意度,形成良好的市场口碑; 3、休闲度假(品牌驱动型)。通过旅游目的地建设,提升城市品牌形象,扩大景区市场规模,构建新的资源价值平台,吸引投资商开发新的休闲度假产品,全面提高开平旅游的综合竞争力。
现场观众:郑老师,赤坎古镇很受游客欢迎,古镇开发的方向在哪里?
郑泽国:赤坎古镇的旅游开发怎么搞,我认真思考了很长时间,还跟邝局长专门去周庄做了考察。我来广东之后,很希望能看到一个体现岭南水乡风情的古镇旅游产品,可惜一直未能如愿。假如你们有决心把赤坎古镇打造成广东最具代表性的岭南水乡古镇,我会感到很高兴。目前来讲,赤坎古镇要发展旅游,重点要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疏浚河道,让水变清。没有清澈之水,一切都无从谈起。周庄古镇的水是非常清澈的。清澈到什么程度?你站在岸边,可以一眼看到水里面的第四级台阶。这方面我们要舍得投入。赤坎古镇的资源价值,就在于它的历史风貌和岭南风情。它在历史上的繁荣兴盛,首先是跟水有关。你看赤坎古镇的地理位置,刚好是在开平碉楼四个古村落的中心点,这不是偶然的巧合。古代是以水路交通为主,水通财通。水变清澈了,才有岭南水乡的韵味,水上和岸上的文章才能做活。
阳江论坛范文4
摘要:研究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基于工作岗位研究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教育与产业中的岗位要求对接,以胜任岗位必须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为引导,设置专业教育内容,实现专业与岗位的无缝对接。本文从人才培养模式等基本概念界定出发,简述了高职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已有成果,介绍了基于工作岗位的财经类人才培养模式内容。
关键词:岗位;财经;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1-0076-02
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高职教育乃至高等教育培养人才中最重要的一环,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方兴未艾,一直是教育部门、教育研究院(所)、各高职院校、各专家及各专业研究的重点内容及方向。
一、关于人才培养模式
在什么是人才培养模式这个问题上,我国众多专家学者已经对其进行了深刻阐述。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培养人才方面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方式”的系统工程。周远清(1998年,首次全国普通高校教学工作会议)曾指出,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可追溯到1983年。当时,文育林[1](1983.7)在研究论文中最早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概念。尔后,首次全国普通高校教学工作会议后,教育部出台了相关文件,发表的研究论文数量急剧增加。在知网中以“人才培养模式”为主题进行检索,可以得到近7万篇成果。
从职业教育领域来看,《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年教高16号文)的出_,掀起了职教界的学习和研究热潮,也打开了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大门,从此有关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也迅速增加。知网检索中,如果将“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为复合检索条件进行检索,则检索结果也有1.7万多篇。
二、需要界定的几组概念
1.关于本文人才培养模式的界定。从笔者看来,人才培养模式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之分。宏观的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称之为职教国家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新加坡的教育工厂,澳大利亚的TAFE等能在世界职教领域成为标杆及示范作用的职教模式。中观的校级人才培养模式,指某学校主推的一类方向性、原则性培养模式,校内各专业在此指导下,结合专业特点再进行二次开发(即特色研究与实践),这种模式可以称之为学校培养理念,如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推行的“校企双主体”模式,该校会计专业则据此开发设计了“以财金类专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校企双主体’的‘二双・一三’人才培养模式”等。
2.关于基于工作岗位的界定。在我国职教领域,众多针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中有相当一部分研究的着力点就是岗位。这些研究多是基于岗位能力、基于工作过程等入手。
3.财经类专业界定。最新的高职(专科)专业目录中设有“63财经商贸类”。本文界定的就是“财经商贸类”专业,简称“财经类”专业。它包括财政税务类、金融类、财务会计类、统计类、经济贸易类、工商管理类、市场营销类、电子商务类、物流类共9个二级专业类别。各二级专业类别下分别设立不同的专业。与其他高职专业相比,财经类专业存在其独特之处。
三、已有的关于高职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成果综述
简单分析已有的高职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成果,可以发现这些成果可以分为:
一是研究综述类。如郭扬、王琴[2](2008,1)分别从培养目标、过程、内容、方法、学制和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索创新性的培养模式之路;张琼、谭素娴[3](2013.12)对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相关研究做了综合性阐述,并以此为基础,对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做更进一步的综述。
二是对模式的设计与阐述类。如陈尚金[4](2014.2)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的简化公式是“目标+过程与方式(教学内容和课程+管理和评估制度+教学方式和方法)”,在“科学定位培养目标、推进课程改革、改革评价制度、创新教学手段”四方面进行了详细研究。
三是各校的具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类。这是最多的一类研究成果。如张莲苓(2011.8)提出的“并行、三步实训、四个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黄佑军(2012.12)用AHP分析影响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毕业生创业的因素并进行了有效的实证分析,提出培养创业型财经类毕业生;陈明(2008.12)提出了独特的“柔性培养模式”;周慧(2011.10)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提出了“专业经营化”的新设想并作为高职财经类专业工学结合的新模式;孙金平(2012.11)提出了基于工作岗位设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四、基于工作岗位的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1.模式内涵。所谓基于工作岗位的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两层内涵:一是直接以行业的职业岗位做为培养目标。职业岗位需要什么人,就培养什么人。二是在设计培养体系的时候,不再按传统的课程体系,而是直接设计岗位课程。每个学生规定至少选择一个岗位进行精修,允许其选修其他岗位,实行“1+n”的岗位学习方案。
2.基于工作岗位的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介绍。笔者所在的阳江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开发设计了“基于工作岗位的1234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工作岗位的1234人才培养模式”,以对接阳江市特色产业“五金刀剪制造业”为“1”;以立德树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目标为“2”;以“课证相融,技能梯升”的课程体系、“两维四象,校企耦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人人参赛,赛训结合”的技能竞赛体系为“3”,以“往来岗位、成本岗位、税务岗位、资金岗位”的培养方向为“4”,形成了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突出特色。
五、基于工作岗位的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实施基于工作岗位的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鉴于该模式涉及到重新选定主修岗位的问题,存在重新分班的问题,实施院校必须要能够秉承创新的意识去克服一些困难,打破现在固定的管理方法。
1.教学管理要灵活。如学生班级管理不能太过于僵硬,在新生入校时,专业分班按自然班级教学与管理;第二学期时,可以重新按岗位选择进行分班。
2.教学资源要充足完善。需要充足的教学场所及完善的实践教学条件来支撑培养体系。这些教学场所及校内实训室要能对学生课余开放。
3.需要建立一支真正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真正核心的技能课程应该交由企业的能工巧匠来解决,校内专任教师一般解决理论上的问题。而且要按国家政策的要求每年切切实实去企业顶岗,而不是为了顶岗而顶岗。
4.实行弹性学分制。鼓励学生在修满本岗位的学分的同时去选修其他岗位的学分,并且在修完多个岗位课程后给予一定的鼓励。允许中途学生创业休学休课,允许学生以证换分。
5.建立完善的专业教学资源库。理论课程、非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等全部建成在线开放课程,鼓励学生去自主学习取得学分,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6.充分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融入培养体系。比如实习管理,鉴于财经类专业的就业特点,在没办法解决大批量集中顶岗实习的情况下,采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去解决顶岗实习的管理问题,如APP结合云平台进行实习管理等。
参考文献:
[1]文育林.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按学科设置专业[J].高等教育研究,1983,(02).
[2]郭扬,王琴.近年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综述[J].职教论坛,2008,(01).
[3]张琼,谭素娴.国内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综述[J].课程教育研究,2013,(36).
[4]陈尚金.创新高职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4).
阳江论坛范文5
我国老龄问题愈益严重,引发各界关注。随着中国老龄产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目前也是国内外养老企业开拓中国养老市场的最佳时机。一批房地产企业正抓紧时机,抢先战略布局。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解决中国老龄人口养老问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配套政策、社会力量等多方参与。 房企布局养老产业
据统计,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已超过2.1亿,而且在今后的40年里,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每年以1000万的速度增加。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增长到106万亿元。
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老龄化有几个特点:
一是规模大。每年以1000万的人口增长,到2033年将突破4亿人;
二是速度快。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本世纪前半叶,全球60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11.8%,我国则上升23.6%;
三是峰值高。2040年到2060年,中国老龄化存在一个凸起的高峰;
四是发展不均衡。2030年,我国农村老年人口比例将突破33%,高于城市12个百分点,少数省市会突破30%,我国老龄化会出现一个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半失能人口出现剧增;
五是人口老龄化的高峰与人口数量高峰相重叠,需要长期保持一个适度低生育水平。
全国老龄办副主任肖才伟认为,近几年,尽管我国老龄产业得到一定发展,但我国老龄产业和国外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老龄产业政策、老年产品研发、老年用品品种和专业化护理等方面,仍存在不小差距。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攀升,我国养老形势日益严峻。这既是重大的社会问题,但也同时带来一定的市场机遇。基于这样的形势,养老产业逐渐成为企业眼中的朝阳产业。以万科、绿城、保利等地产公司为代表的一批企业,已在养老产业展开布局。
保利创新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晓明表示,早在3年前,保利地产就在全国开始战略布局和产业尝试。
目前,保利地产在机构养老方面覆盖半介护、全介护和全龄综合型三种业务模式。已建和拟建养老设施面积达14.18万平方米,总床位张数达2356张。目前,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三亚、阳江等城市有在建项目。 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增长到106万亿元。 养老产业是蓝海?
“第一个试点是北京的西山和熹会。2012年投入运营,截至目前,入住率达93%。从运营现金流平衡和满床率主要指标看,经营业绩已经提前两年达到原有预期。这充分说明市场的发展比我们想象的来得更快。”保利创新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晓明分析。
房地产企业与大型保险机构合作共建养老产业也是近年来的一大趋势。目前,万科、金地、金融街、佳兆业、碧桂园等房企被险资大鳄举牌或入股。《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到,保利地产年内也将联合国内大型保险机构,设立养老产业基金,发起规模30亿元,将成为国内最大规模的专项产业基金。
按照规划,保利地产在机构养老方面,计划至2020年,实际运营机构总数达80个。在社区居家养老方面,预计未来3年内建200个生活馆,实现保利地产40余个城市社区的全面覆盖。此外,还将开发新型养老综合社区,功能配套适老化、生活氛围去老化的全龄、亲情综合社区。从幼年到暮年,满足全家多代日常居住与养老康复需求。在配套上,幼儿园、老年活动中心、医院、养老机构、护理院配套完备。选址在交通便利的城郊结合部或近郊景观较好处,弥补目前市场空白。
李晓明还透露,未来保利地产将加大产业链布局,借助国家部委政策的相关资源,通过并购和战略合作等方式,整合国际一流的养老研究机构、培训机构、医疗机构,培育养老机构健康网上商城和互联网信息服务,形成全产业链布局。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虽然从需求端和政策来看,我国的养老产业前景一片美好,但在实际操作中,究竟有多少老年人能够支付得起庞大的养老费用,政策具体落实、专业人才素质等方面都面临不少难题。
阳江论坛范文6
对品牌系统性研究已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历史,特别近三十年来,对品牌研究愈发深入。随着关系营销逐渐交易营销,并占有主导地位。体验营销时代的到来,促使已有学者开始对品牌关系(brand relationship)、品牌关系质量(brand relation-ship quality)、品牌社区(brand community)、品牌体验(brand experience)进行深入研究。在对品牌关系研究的过程中,提出了品牌个性的概念。本论文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梳理了国内外品牌个性代表性观点,并提出品牌个性理论发展展望。
【关键词】
品牌个性;大五人格;本土化个性
1 品牌个性及其背景
1.1 虽然有学者对品牌个性概念提出不同观点,如在对品牌个性研究初期,很多学者把品牌形象与品牌个性划为相等的两个概念(Birdwell,1968;Freling & Forbes,2005)。随着对品牌个性研究的深入,特别是随着关系营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关系营销逐渐取代了交易营销,越来越多学者对此表示怀疑,品牌个性与品牌形象关系不再模糊,学术界逐渐接受两者之间的区别。随着“大五人格”在心理学、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等学科上的应用,J.Aake把“大五人格”理论应用到品牌个性的研究上,并提出了品牌个性化的概念:品牌个性(brand personality)是指赋予品牌的系列人格化特征。也就是说品牌作为人所具有的人格特质。
1.2 对于品牌关系起源并受到学术界日益重视的背景及原因,卢泰宏等(2003)认为:至少因为以下五方面的背景:(1)体验营销发展迅速;(2)品牌的消费者导向;(3)关系营销取代了交易营销;4)顾客关系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5)品牌个性研究的突破。品牌关系实质上是指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而品牌个性把品牌赋予人格化特征,这就为品牌关系打下了基础。
2 国外研究现状
2.1 从消费者体验角度研究品牌个性
国外主流研究观点以Aaker为代表,Aaker以大五(Big five)人格为理论来源,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品牌个性的五个维度。
Goldberg(1992)提出了人格的大五模式,被认为心理学上的一次革命。大五人格是人格五因素模型的简称,包括:外倾性(extraversion),衡量个体在人际关系中的舒适程度,外向的自信、爱社交,内向的羞涩、安静;随和性(agreeableness),个体顺从他人的倾向,宜人高的合群、热情,反之冷淡、难相处;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衡量个体的可靠程度;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neuroticism),承受压力的能力;开放性(openness),衡量个体的兴趣范围和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
Aaker以该理论为基础,提出品牌个性的真诚(爱家,诚实,真诚,快乐)、刺激(勇敢,精力充沛,幻想,时尚)、能力(值得信赖,负责,可靠,成功)、精致(迷人,炫耀,有魅力,浪漫)、粗犷(结实,强壮,户外,坚固)五大因子。该理论在西方得得广泛应用,并很好解释了品牌之间的个性差异。
2.2 从人口统计、生产者等角度研究品牌个性
Levy(1959)从性别、年龄,及社会阶层角度来定义使用者形象。如普拉达品牌个性则被认为是高傲的,盛气凌人的,普拉达定位于白领高收入女性,在普拉达品牌宣传电影《穿普拉达的女魔头》中,充分体现了这种文化:要么就适应管理风格,要么就被辞退。而德国的HUGO BOSS品牌则体现的是德国人的严谨、准时、做事一丝不苟,因此被很多商务阶层人士作为首选品牌。同时也有学者从如Sirgy(1982)、Pitta(1995),从生产者角度定义品牌个性。
3 国内研究现状
3.1 国内学者对品牌个性的研究大多基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并借鉴J.Aake的经典理论,把品牌个性本土化
黄胜兵和卢泰宏在2003年根据个性心理学个性维度与文化差异的矛盾,进而引申到品牌个性与不同国家文化之间,存在不同维度的假设,指出品牌个性问题实际上是国际市场营销中,全球标准化营销与适应性营销问题在品牌个性理论中的具体体现,它对于识别文化因素对于消费者的品牌认知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基础上提出了品牌“仁、智、勇、乐、雅”五个个性。国内其他学者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如陈可等(2008)在对数码相机研究的过程中,提出品牌个性包括真挚胜任、坚固、精致和刺激。张俊妮、江明华和庞 隽(2005)指出:手机品牌的典型消费者个性与品牌个性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关系。消费者对品牌个性的认知与其典型消费者的个性认知有着相当的一致。品牌个性可以由其典型消费者的个性投射而来。
3.2 郎咸平教授从行业本质角度阐释品牌个性
郎咸平在《本质》中,从行业本质角度出发,提出了品牌金字塔组合层次。处于最底层为产品实物,是指企业生产一件最基本的产品,能满足人最基本的需求。处于中间层次为产品所带来的效果,如运动服能使运动员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而处于最高层次为体现行业实质的品牌个性。行业本质金字塔第一层是最基本的产品实物,第二层为提升效果,第三层体现行业本质的品牌个性。行业本质金字塔之间层层递进,先做好第一层,再进发到第二层,继而再凭借第三层实行差异化。而第三层的品牌个性要要和行业本质相一致。并用耐克Air force联系时尚、安德玛紧身运动服两个案例从正面支持品牌个性和行业本质相一致的重要性,指出代言人个性、口号、广告在塑造品牌个性方面的关键意义。
4 品牌个性展望
4.1 从上述分析可看出,首先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对品牌个性的研究,大多以“大五人格”为主要理论来源,建立品牌个性维度。无论真诚、刺激、能力、精致、粗犷还是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仁、智、勇、乐、雅”均从消费者角度出发,而没有从企业角度、供应商角度、社会等利益相关者角度进行研究。
4.2 其次对品牌个性的研究只考虑现实的现实交易,而没有考虑到在线交易。据淘宝网在2011年的双11的销售额显示:天猫与淘宝的总销售额达到191亿,创造了中国商业史上一个疯狂的记录。随着在线购物的便利性及价格成本等优势,毫无疑问在线交易将成为更多人的选择。而在线交易与现实交易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有必要从在线交易角度研究品牌个性。
4.3 最后随着国内外经济交融程度越来越深入,中外企业合作越来越密切,以企业为载体的品牌不可避免的要进行品牌延伸、品牌联盟。因此如何解决中外品牌个性差异、如何解决品牌个性中的跨文化壁垒、如何使中外品牌个性产生协同作用等,都是品牌个性需要进一步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俊妮,江明华,庞 隽.品牌个性与消费者个性相关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2005
[2]卢泰宏,吴水龙,朱辉煌,何云.品牌理论里程碑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
[3]邹起寿.品牌个性的塑造[D].厦门大学.2002
[4]李攀,宋永高.品牌个性、品牌认知与品牌关系的关系探讨[J] .经济论坛.2012
[5]赵红,张晓丹.基于品牌个性维度的品牌定位诊断方法及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