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二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化学必修二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化学必修二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总结范文1

【关键词】初中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

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初中化学教学显示,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内容降低了某些化学理论的要求,限制了化学计算的类型,明确了某些化学内容的深广度,提出了初中化学教学教学的原则。从课程标准来看,对整个高中化学教学实行分段教学,所有高中生在高中一、二年级都要学完化学必修课内容,并参加国家认可的省级学业水平考试。高二、高三时仅对理科学生根据个人的特长、兴趣、志向学习化学选修课内容。这样,既可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克服偏科现象,又有利于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由于现行教材维系新课程标准体系,仅将化学平衡、电解度溶液、糖类和蛋白质等内容整章、整个知识点地抽出,列为选修课内容,教材体系也未作大的变动。因此,在初中与高中必修课,高中必修课与高中选修课之间存在着一个合理衔接的问题。认真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是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那么,如何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问题呢?

一、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大多数学生

初中阶段按照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对全体初中学生进行公民素质教育,让他们学习、掌握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最基本的化学技能,完成化学的“扫盲”任务。高中化学必修课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普及化学知识,增强文化科学素质,以便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具有多种社会选择能力。而高中化学选修课是化学知识的提高阶段,它仅对部分高二、高三学生而言的。这三个阶段学习的对象、任务不同,因此要搞好三个阶段化学教学之间的衔接,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将升学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基础教育。

多年来,在沉重的升学压力下,化学教学的要求以高考试题的难度为标准,高中三年的教学任务两年完成,第三年的教学成了对付高考的解题训练。结果多数学生在高考这条羊肠小道上被挤下来,他们过着痛苦的伴读生活,毕业时没有走向社会的思想准备和知识能力准备。高一化学老师常在未认真处理好初三与高一化学教学衔接关系的情况下,加快车,赶进度,造成大批学生不适应,化学学习感到困难,成绩低下,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而初三化学教师为对学生升学“负责”,不断拓宽教学内容,加深教学要求,以求学生能适应高中学习。如讲溶解度时引入了结晶水合物的结晶计算;大量练习有关过量法、差量法等计算技巧;从反应物角度补充介绍酸碱盐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和规律。结果造成学生学习的分化,许多学生连最基本的化学知识都掌握不好,既影响了初中化学教学的质量,也影响了高中化学的学习。只有明确中学教育是素质教育、基础教育这个根本性质,面向大多数学生,才能完成提高全民族文化科学素质的任务。

二、教师要钻石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的

初中化学教材自身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许多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基本技能在高中阶段不再复述,而是加深、应用。因此,熟悉教材,明确各个阶段教学目标,是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关键。

初中化学中,元素符号、分子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有关分子式、溶液浓度、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计算,常见化学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氢、氧、碳、酸、碱、盐等知识,以及涉及到的一些化学理论与概念,都是化学的最基础知识,理解掌握这些知识,不仅可以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而且有利于高中进一步学习。因此,初中化学立足于加强双基教学,同样有利于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必修课的衔接。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可按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但不能单纯考虑高中的学习要求,而进行拓宽加深,以免加重学生的负担。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介绍教材中选学的内容和选做的实验,以拓宽知识视野,提高文化科学素质。一些办学条件较差的学校,对于课程标准的常识性介绍或只作介绍不作要求的内容,不能因为不列入中考范围而不教不学,以免造成学生学习上的空白,不仅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学习,也不利于初、高中教学的衔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考虑学生学习的阶段性,又注意知识的系统性,统筹兼顾,相互配合,是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保证,也是做好初、高中两个教学阶段教学衔接不可缺少的一步。

三、教学衔接要讲究方法,注意教学效益

教学衔接的方法应视教材的具体内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而定。

一是集中复习法。高一化学必修课开始时,可集中几个课时复习初中学过的重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基本技能。复习内容最好选择高中化学不再重述的,而对高中进一步学习有迁移作用的知识。复习时,避免旧知识浓缩复述,要善于归纳、总结和提高,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穿插复习法。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中有许多内容和初中化学内容密切相关,教学中应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做到循序渐进,合理衔接。穿插复习旧知识时,应视新知识的灵活性处理。总之,不要让学生感到知识的跳跃和割裂,应该注意引导他们以旧知识去探索新知识,用新知识来补充旧知识,提高教学效益。

高中化学必修二总结范文2

【关键词】高中化学;必修1;导学案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8-0036-02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导学案教学法在“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课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可以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深入理解知识,并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因此,它不仅是课标和教材的重要体现,也是高中化学教师展开日常教学活动的重要媒介。本文仔细比较、分析了几套在“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课程中应用的导学案,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了几条行之有效的优化措施,可以为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提供借鉴。

一、导学案教学法与“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课程概述

在对导学案进行定义之前,需要对学案的定义进行界定。有人认为学案就是案例、学习工具或者方案,其实学案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主体性学习的需求、认知以及思维模式的特点,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而设计的教学指导性材料。导学案教学法主要强调的是对学案的“导学”功能,其定义有多种,但笔者认为所谓导学案,即是在相关的教育理论和理念的指导下,依据新课标和教材内容的要求,结合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或者能力水平,于授课之前,将课程的学习内容、目标和方法等进行相关融合和设计,从而指引学生主动对知识进行汲取和建构,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目前,使用的高中化学教材主要有“人教版”、“苏教版”和“鲁科版”三种。高中化学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必修又分为必修1和必修2,本文主要针对“苏教版”的高中化学必修1课程展开。必修1在高中化学中具有重要的承前启后作用,如果学生将必修1课程学好的话,将会为后续的课程学习奠定非常扎实的基础。因此,在“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课程中引入“导学案教学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中化学必修1导学案的现状

本文通过对当前使用的几套“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的导学案进行了详细地比较和分析,发现它们在导学案的编写中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笔者将这些共性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首先,部分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由于对导学案中的栏目功能不熟悉等问题使得他们在编写的时候出现一定的随意性,甚至出现导学案中栏目名称与内容不符的现象,如下导学案的截图:

可以看出,栏目的名称是交流讨论,学习内容为氯水的实验,如果仔细看,实验内容却属于探究性质,且在实验后没有交流讨论的问题,说明教师对栏目的功能并不明确,以至于内容与名称出现错位的现象。

其次,编写导学案时,对内容的选择不科学,尤其对化学学习方法的引导比较缺乏,甚至其中的体验性学习活动过少都是较普遍的现象。同时,由于不同学校对导学案具体知识点的选择有所差异,也存在着对部分知识点在广度和深度上超过规定要求,以至于出现相应的偏差。

最后,虽然大多数导学案都考虑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但它们对后两者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甚至一些导学案在对知识与技能的设定上明显超出了课程标准与教材的目标要求,不利于实际教学的运用。

三、优化高中化学必修1导学案的编写建议

面对当前高中化学必修1导学案的编写现状,本文建议学校和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

1.加强教师对导学案的选择能力。在导学案的编写工作中,教师要面对诸如教材内容、学习方法和习题等多个方面的选择,而如何进行有效选择使得选择的各方面恰如好处,是每个教师都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也即需加强教师对导学案的选择能力。具体来说,首先,教师要不断的用知识武装自己,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尽量使知识更加形象化,贴近实际生活。在选择导学案内容时,要充分结合当前的课程标准,准确把握学习内容的度,避免过度拔高要求;其次,在学习方法的选择上,由于导学案突出的是一个“导”字,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尽量使得学习方法贯穿于课程的各个环节,比如,在课后环节设置“预习指导”等,从而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最后,在习题的设计上,能注重为考核某些技能技巧而人为设置情境,避免导致习题与学生的体验相差过远的现象。从习题的功能看,应选择知识、方法、能力统一的习题。在习题中融入科学方法,关注学生通过习题的解答形成科学观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充分发挥导学案的“引导”功能。由于导学案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案和习题案,在高中化学必修1课程中,要注重其对学生的引导功能,让学生自主的去学习、实践。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学会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重要的是解决学生“是否想自主学习、是否能自主学习和是否会自动学习”这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自由选择,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考、交流、合作,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进行自我监控,学习活动结束后自我评价,并随时做出相应地调整,给学生提供发现个性和发展个性的机会。学生自主学习化学,还具有学科特色,实验仍然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强调高中化学必修1的教育功能。由于课程标准是学校开展教学的重要依据和标准,同样,导学案的编写也不能离开这个依据而独立存在。在新课程标准中,高中化学必修1课程更加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因此,导学案的编写同样要以此为参考依据,不能偏移过大。编写导学案的过程中,要十分熟悉课程标准中对高中化学必修1课程的要求,通过教学要求归纳出所学的教学目标,再结合不同水平层次学生学习难易程度,进行具体教学活动的设计。导学案的“学习目标”栏目也可用“学习任务”栏目代替,因为学习目标虽然能够目标导学,但学生的关注度还不如对学习任务的关注,学习任务的给出可通过“任务驱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

综上所述,导学案在“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课程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还需要教师在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的基础上,充分结合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特点,对导学案中内容和方法进行仔细选择,从而取得更加有效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郭海霞.高中化学应用“导学案”教学的实践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3.

[2]白静珠.学案导学下高中化学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2.

[3]任俞玲.基于高中化学“三大主题”的学案编制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2.

高中化学必修二总结范文3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策略

创设情境、问题探究是探究的前提条件。只有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才能达到“乐学”的目的。我在实践中一般利用以下策略创设问题情境。

一、通过有趣的社会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生活中的现象存在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只要高中化学教师引导我们的学生细心观察,就会自然而然地创设出问题情境,使学生在问题中学会生活、享受生活、创造生活。例如,在人教版化学(必修)《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一节的教学中,可以这样创设情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我们厨房中的必需品,如何将它们检验出来呢?学生们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跃跃欲试、各抒己见、积极探究,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使学生能在有趣的社会生活中探究化学实验的奥秘。

二、通过实验对比,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教师要根据同一实验主题,尽量创设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同一主题下的不同问题情境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对比、研讨、交流、分析、总结,以致开启学生的思维,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对比、反思,从而形成深入探究的新课题。例如,人教版化学(必修)《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一节时的教学,教师通过演示Na、Mg分别与等量的冷水反应的情况,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与等量冷水的Na和Mg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再仔细分析两者不同之处,容易产生“结构不同决定了其化学性质不同”的问题。

三、利用问题矛盾性,创设问题情境

在化学教学中,化学教师在实验中起到指导、辅助、促进作用,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化学教师要随时捕捉学生的问题分歧处进而创设问题情境。例如:人教版化学(必修)《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节教学中让学生演示,然后通过一洁净的玻璃管向过氧化钠粉末吹气,用脱脂棉小心地包好适量的过氧化钠粉末,结果脱脂棉燃烧起来。此时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提出“为什么会燃烧”的问题,从燃烧的条件去思考又引出三个问题: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是放热还是吸热反应?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产物是否有氧气生成?脱脂棉是否属于可燃物等一系列问题。

四、通过改进教材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在现行的高中化学教材中,有些知识对高中生是很实用的,但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问题或实验的不足之处,所以这就需要高中化学教师在使用时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改进实验,从改进的不同方面创设以供学生探究问题的情境,形成探究习惯,养成探究精神。如在授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时,可以这样创设情境:课本上是常用粉末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烧杯中加热制取氯气,其原理是用强氧化剂将浓盐酸中Cl-氧化,该反应需要加热且生成的氯气不易控制,能否用其他强氧化剂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不需要加热或生成的氯气容易控制或既不需要加热又生成的氯气容易控制,于是同学们从反应试剂、反应装置上开始实验探究。

五、通过层层设疑,创设问题情境

在实验教学中,尽量通过创设能够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层层递进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阶梯式的问题情境中不断产生新的问题、探究新的知识,会有效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究中,感受化学实验无穷的魅力。在教《非金属及其重要氧化物》第二节“成盐元素―卤素”部分,可创设问题情境如:①之所以把这些元素统称为卤素,这说明它们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我们应从哪个角度来研究这种内在的联系呢?”②观察分析卤素在原子结构上有什么规律?(投影屏幕上打出卤素的原子结构及有关数据的表格)让学生带着问题来观察与思考。③卤素应具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呢?④如何才能知道我们的推论是否正确呢?(学生回答:做实验)⑤为什么氟气与水反应的产物与其他几种不一样呢?这样环环相扣,学生思维紧凑,而且发散性较好,使得本来平淡的一节课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当然,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还有许多,但笔者认为以上五点策略是充分阐述高中生学习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方法,只要高中化学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究、不断总结、不断实践,一定会有更大、更好的策略突破,使高中生的化学成绩日益提高。

参考文献:

高中化学必修二总结范文4

关键词:认知发展 教材素材 发现学习法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 ,而教学是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 ,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是化学教学目标之一。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派观点 ,学生的认知发展就是形成一个认识上、态度上、动机上和能力上有意义的、并相互关联 ,结构越来越完善的认知结构。在学科层面上 ,教材知识结构和教学方式、方法对学生形成认知结构具有关键作用。

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化学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有所弱化,联系社会的知识和知识的应用相对较强。而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对培养学生科学方法的要求则没有放松,在认识化学科学的主题下就有“认识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的明确要求。知识是能力和方法的支架,知识的掌握对能力和方法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为此“知识弱化了,怎样培养能力和方法”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作用,是我们高中化学教师值得探讨的问题。

以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例,纵观整个高中化学课程,在选修三,四,五课程中这部分内容没有再深入涉及,但在整个高中化学课程又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往往因为安排不当,对必修二处理重前轻后,对本章的处理过于轻率,匆匆而过,如何用好本章教材,构建学生认知结构,促进学生认知发展,谈谈我的一些教学实践。

一、树立一种思想――绿色化学思想

环境保护是人类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章教材主要使学生了解化学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所发挥重要作用的三个主要领域,即环境情况的监测、三废的治理以及寻找源头治理环境污染的生产工艺(绿色化学)等。利用教材101页“思考与交流”活动,学生查阅资料交流汇报,认识含硫、氮氧化物形成酸雨及其化学控制的原理,分析水华、赤潮等水体污染的成因,联系现阶段环境问题,如雾霾的成因和控制,让学生学有所用。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讨论在化学实验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等等,归纳绿色化学的内涵――5R,即减量,重复使用,回收再生拒用,利用102页“思考与交流”活动让学生通过计算体会绿色化学对化学、化工提出的新挑战,让绿色化学思想贯穿化学体系。

二、做好两个实验――铝热实验和海带中碘的提取

“承前启后”在这两个实验中表现彻底,如学生已经具备的化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如①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及其应用,②金属活动性顺序,③典型非金属元素──卤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化学转化;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蒸馏、萃取;作为高中必修模块结尾的实验,对于学生总结复习,对将要选择的选修模块动手实践都很重要。

三、实践三个归纳――金属的冶炼,海水的资源的利用,化石燃料的利用

1.利用课本89页表4-1常见金属的冶炼原理从熟悉的化学方程入手,减少陌生感再用多媒体展示多种金属矿物及当代矿物开发水平,展示从金属矿石中提炼金属的步骤,让学生身临其境,最后引导学生回顾所学有关金属制备的知识,由具体到一般进行归纳总结,造成表格――金属的活动顺序与金属冶炼的关系、强调几种常用金属冶炼方法。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金属活动性序表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后,越容易被还原,用一般的还原方法就能使金属还原;金属的位置越靠前,越难被还原,最活泼金属只能用最强的还原手段来还原。

2.利用课本92页图4-5海水综和利用联合工业体系作导航图,搜集海水资源开发资料,小组汇报 ,结合化学原理和实验操作相互评价,研讨,强调90页图4-3海水蒸馏原理示意图,复习蒸馏原理及操作;利用91页资料卡片海水提溴体会化学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在化工生产中的具体应用。

3.利用96页图4-6原油的分馏及裂化的产品和用途示意图体会为了提高石油的利用率,应当将石油中的各种成分进行一定程度的分离,学生思考对于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应当如何分离?归纳石油分馏原理,各种石油馏分的用途,比较石油裂化和裂解。

学习是一个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认知结构是指一种反映事物之间稳定联(关)系或者规律的内部认识系统。一是学习过程中就是学习者主动在认知结构方面从就旧到新的过程,包括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环节,即新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二是强调对学科的基本结构的学习。知识是具有层次的结构,可以通过类目及其编码系统表现出来,教师通过提供的编码系统越好,越容易被学生理解和迁移。第三通过主动发现形成认知结构,提倡发现学习法。教学一方面要考虑现有知识结构、教材结构,另一方面要重视人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内在动机;因此,采用发现学习法,特点是关心学习过程胜于关心学习结果,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和发现;从而,挖掘智慧的潜力。教学的实效性是指在教学中,教师通过一定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等方面实现协调发展;也就是说,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态度上从不积极到积极,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认知上从不懂不会到既懂又会。

高中化学必修二总结范文5

关键词: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先行组织者

1.问题的提出

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基础上为全体高中学生开设的课程,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在未来发展,适应社会所需的科学素养,培养和形成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学习相关学科课程和其它化学课程模块提供不可缺少的基础。在必修模块的学习中,大部分学生刚从初中的简易浅显的化学知识中走出来,一时很难适应高中必修模块化学知识的学习。[1]部分学生觉得高中阶段的化学知识繁琐、杂乱无章,难以记忆、难以理解,认为化学难学。出现的这种情况与化学教学中概念的教学和事实性知识较多有关,也与传统的机械灌输的教学模式有很大关系,它使学生头脑里的知识成为孤立概念的堆砌,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容易造成学生学业困难。学生机械记忆知识的十分普遍,主要原因可归于:学生认知结构中缺少能够与新知识建立适当联系的原有观念,或者学生认知结构中虽然有能与新知识相联系的观念,但不清晰,稳定性差,学生分辩不出新旧知识间实质性的区别和联系,而奥苏贝尔提出的“先行组织者”策略对解决这些问题有很大帮助。

2.先行组织者的概念

奥苏贝尔在其有意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先行组织者。他认为只有被学生大脑同化了的东西,才是有意义的学习,即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概念建立合理和实质的联系。因此,要促进新知识的学习,首先要增强学生认知结构中与新知识有关的知识。也就是说,教师讲授新知识之前,应先向学生提供一个与教学内容适当相关的、包容性较广的、概括性较高的引导性材料,然后,学生利用这一材料去同化新学习的知识。这种引导性材料,就是先行组织者,简称组织者。先行组织者分为两类:一类是说明性组织者,用于提供适当的类属者,与新的学习内容产生一种上位关系,如高中化学在分散系的基础上,引出溶液、浊液、胶体的概念,帮助学生建立胶体的概念和有关知识;另一类是比较性组织者,它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类推的材料,它用于新旧知识的整合和辨析,如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可由初中化学中得失氧的观点引申到得失电子的观点、深入到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2]

3.先行组织者在必修模块中的呈现及应用

新的高中化学课程在不断总结创新的基础上,改变了旧高中化学课程中繁、难、偏等不好的倾向,为新时期高中化学教学提供一个标准参考。而先行组织者在高中化学必修模块中的呈现处处可见。

3.1图表式组织者

图表式组织者可以创造出某一独特的形象,令人一目了然,尤其是一些不能用直观感觉观测的客体,如果通过想象的图象加以描述,能秀外惠中.使人心领神会.有时,一个鲜明新颖的图形所表达的内容是文字叙述望尘莫及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设计出某一独特的图示,使学生认知结构中新旧知识相互作用,达到认知结构渐进分化和融会贯通的目的,使学生对知识能够一目了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文字叙述式组织者

文字叙述式组织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出现,科学、准确、简明扼要、突出重点。该组织者通常应用于化学概念的教学中。例如在《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中讲到化学平衡这个概念时,可以给学生呈现化学平衡的四字口诀,即“逆”、“等”、“动”、“定”。“逆”指化学平衡研究的是“可逆反应”,“等”指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动”指化学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定”指“平衡浓度不随时间而变”,有了该四字口诀,学生能够有效的记忆并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并同时能够轻松的记忆住化学平衡的几个重要的特征。

3.3实验式先行组织者

在《化学必修1》中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中开篇就讲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人们对科学规律的发现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反复观察、探究和验证逐步完成的。化学研究主要用的是实验方法,所以,学习化学也离不开实验。掌握实验方法以及完成化学实验所必须的技能,是学好化学的关键。高中化学对于燃烧概念及条件的学习,需要修正或改变学生在初中时掌握的燃烧知识,因此教师若只是讲解,其效果是很差的。此时可通过一系列实验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燃烧的概念,即设计先行组织者:氢气在氯气中的燃烧、铜在氯气中的燃烧、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的燃烧等等。通过引导,学生对已有化学学科认知定势无法包容的新因素的分析,逐步实现新旧知识的同化顺应,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很自然地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燃烧的概念――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性思维。[3]

3.4比较式先行组织者

在高中化学必修部分的教学中,有很多概念是类似的,这时就可以运用比较式先行组织者。对比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的科学方法和手段,尤其是在有机部分的学习中尤为重要。例如在高一必修2中学习了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概念是,教师可以将前面学习的同位素和同素异形体联系起来,给学生呈现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一物质的概念的对比,使学生能清晰明了这五个概念,并能在相关题目中加以应用。

先行组织者是促进学生知识迁移的有效手段,通过在学生已知和未知的知识之间架起桥梁,为学生打开一道通往未知知识的大门,通过教师提供合适的先行组织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提高思维品质等。教师只有正确的使用合适的先行组织者,才呢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有效促进教学,才可以使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 魏建方.先行组织者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实验教学法研究.2008(10)

高中化学必修二总结范文6

一、高中化学个性化作业评价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对学生个体创造性潜能的开发,评价应该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不断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点,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评价活动。因此,在评价中应该采取自评、互评、小组评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开展评价。

(二)发展性原则。在对学生进行化学作业评价时,不能只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们的成长和发展历程,对学生们的进步要进行适当的鼓励和肯定,使得学生能够自觉地去学习和发展,这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作业评价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整体性把握,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且从各方面进行入手,如学生学习习惯、知识结构等,采用发展性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成长、进步和发展。

(三)指导性原则。在化学作业评价中,教师将指导性原则贯穿于整个评价活动过程,特别是在同伴互评和小组评价过程中,通过评价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与创新。在评价过程中,教师既是评价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同时又是参与者和学习者。在指导学生评价时,既要理论联系实际,又要帮助学生提高理解、分析、比较、判断和推理等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高中化学个性化作业评价的形式和内容

(一)巩固型作业评价。巩固型作业就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方法和技能进行再强化的一种教学措施。这种评价作业往往是利用课后作业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强化和完善。例如,对学生化学方程式的强化练习,以及实验仪器的认识和了解等知识。此外,教师在对作业进行设计时,要注意对作业进行分层、适量的布置,还要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自评-自我纠正”,脱离传统的教师批阅教育方式,不仅减轻教师负担,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另一方面,教师在作业评价过程中要注重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强化和重点分析,促进学生的知识更加完备。

(二)纠错型作业评价。针对学生学习中的考试、习题检测、日常练习等多种测试中出现的错题进行纠错改正。纠错作业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易混淆问题、马虎问题等多方面进行强化,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学习成绩。此种作业评价中有一种重要的评价模式“自评-互评”,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在自评或者互评中,学生都需要根据问题作出详细的解答,这种方式对学生提升知识水平有着积极作用。教师也需要注意适当地对学生进行点拨、强化等,促进学生进行深入学习以及对知识的牢固掌握。

(三)总结型作业评价。总结型作业分为两种,一种是在章节或知识板块学习结束后,让学生自我进行章节知识小结、题型分类小结和解答方法小结,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网络的形成。这种作业形式我们主要以学生自我构建知识网络和学习方法为主,采取“小组?D?D班级”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实行层层优选,然后班级展示交流。另一种是在考试后,让学生自我分析考试情况的作业;让学生在拿到评阅的作业和试卷后,认真分析总结错题的原因,探究正确解法,并归类记入“错题记录本”。这种作业我们主要采取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

三、高中化学个性化作业评价策略

(一)综合设计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策略。评价是一项系统工作,因此在高中化学作业评价过程中,必须综合设计学生学业成就,包括对作业评价的目的、功能、目标、内容、方法、测量工具、评价的实施、评价的标准和评价的指标以及评价结果的呈现、分析及其反馈方式等都应予以全面考虑。在实践中,教师从作业的功能出发,综合设计了学生各种化学作业的评价体系,从评价的目的和功能上确立了诊断、选拔、教学和促进管理等功能以及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主体;从评价的内容和目标上,依据课程标准设定的内容和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为终极目标。

(二)依据课程模块选择评价方式策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K构成,每个模块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功用。因此,高中化学作业评价要充分考虑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作业评价的方式方法。对于必修课程模块,必须综合运用多样化评价方法。如,《化学与生活》课程模块的评价还应紧密结合生活实际,重点考查学生对身边化学现象和生活中化学问题的分析能力;《实验化学》课程模块评价重点要放在实验的过程,包括实验设计、过程、操作和实验报告形成等过程;除此以外,还应该包括实验过程中的交流、讨论与合作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三)结合学分管理实行综合性评价策略。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模块实行学分制管理,学生要达到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毕业要求,必须完成规定的必修课程模块和一定的选修课程模块。对化学有兴趣的学生还可以再选学若干化学选修课程模块以发展个性。因此,在评价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在相应课程模块学习中的纸笔测验、学习档案记录和活动表现进行综合评定,并以此作为评定学生是否获得相应课程模块的学分和完成学业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