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新语文老师作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我的新语文老师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我的新语文老师作文

我的新语文老师作文范文1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所以我的心情显得异常兴奋。在上学的路上,我一直在想我的新语文老师是什么样子呢?要是让我说的话,我就要一个幽默、亲切的老师,不知道是不是这样的呢?我好期待呀....

到了教室,我看到家长们在跟一个老师说话。我想,那一定是我的新班主任了。“老师好!”我对那个老师说,她一愣,微笑着摸了摸我的头,这时好像全世界的暖流都集中在了我的身上。因为,我认识的所有人中,只有妈妈经常摸我的头,这一种感觉呀,叫亲切。

我转过头来,细细的打量着她,她穿着红衣服、黑裤子,卷着的头发一直垂到肩上,戴着眼镜,显得挺精神的。一笑,眼角就露出鱼尾纹,让人感到很和蔼。后来我听同学说,她姓傅,使我们的新语文老师。

和这么和蔼的老师过上一个学期,应该是快乐的充实的。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我的新语文老师作文范文2

上次期末,我们全班都考出了好成绩。我们的成功是您的骄傲,不是吗?您为了我们的成绩,为了我们所收获的知识,为了不让我们的爸爸妈妈失望,您想尽一切办法,让我们的成绩提高了许多。老师,我为您喝彩!

那一次,您对我们说:“人要有信心,不能半途而废。因为有智者,事竟成。”一年一度的春季运动会已到来。长跑运动员跑到半路已经精皮力尽了。他想起你的话,向终点冲去,得了第一名,您看了,欣慰的笑了。老师,我为您喝彩!

老师,您是一位园丁,优秀的园丁,你让我们这些花儿,茁壮成长。您还替我们“修枝剪叶,锦上添花”如果没有优秀的园丁,那来美丽的花朵?老师,我为您喝彩!

我的新语文老师作文范文3

我的老师

我的老师叫陈爱民,她的牙齿雪白雪白的像一排水珠。她的头发乌黑乌黑的像一些黑色的水往下冲。她的嘴唇红通通的像鲜血。眼睛亮亮的像一串珠子。有一次陈老师看见我坐坏事,就罚我写十遍。和一个句子抄十遍。我的手抄软了。

星语教育老师点评:

陈老师可真是深受同学们欢迎呀!她那“雪白、雪白像水珠”一样的牙齿给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能详细写写有关她的事件吗?老师很期待哦!

看一(16)班 2010年10月16日

我的新语文老师作文范文4

昨天的一切,都凝聚在这大红烫金字的证书上。用孩子的话说:“这是献给你们的最好礼物。”

是啊,从信手涂鸦,到握笔成文;从牙牙学语,到侃侃健谈;从惟命是听,到倾吐心声……我的头脑里也形成了一片混响的空间――

这,是知识的积累;

这,是环境的影响;

这,是老师的熏陶;

这,是眼界的开阔;

这,是文化的传承。

她,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饱览群书就是她的课余生活;从小,她就在外公的京韵声中成长;每年的寒暑假都是她出游的时机,北京的舅舅家、上海的小姨家、苏州的姑姑家……都成了她的落脚点;写游记、随笔、观后感成了她的习惯。

她文笔的长足进步,还应该感谢她的三位语文老师――

小学语文老师是妈妈,给她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初中语文老师是爸爸和舅爷,给她启开了文学的大门;高中语文老师是盐城中学的刘俊杰先生,给她点拨了行文的风格。

……

就这样,家庭的深爱、亲人的栽培、长辈的呵护、恩师的传导、自身的思索,就像鲜红的血液,在她的血管里汇流。 记得在“天一杯”作文大赛预选时,她写的题目叫《锁》,开篇,她就“锁”在一个“迷”字上,用“一支狼毫笔”打开了外公锁住了几十年的秘密,记下了发生在外公身上的一段真实的故事――

一曲《霸王别姬》,引出了那非常年代无限的酸楚。

在《混响的空间》里,她的“皮黄音韵”,就是外公的“京韵”;她的“八佾唱诗”影印了语文老师的轨迹;她的“荷池吟诗”是在群书中游弋的成果……

她所写的文章都是从血液里喷薄而出,是从心底呼喊而出。正如杂志对她的点评:

信手拈来的引文、自然清新的行文,没有平时深厚的积累是不可能实现的。

王瑶很普通,才刚刚起步;像王瑶这样的学生千千万。

故工之善者,必得于心应于手而不可述之言也。

文,心之声也――

我的新语文老师作文范文5

一、语文老师的语言要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大家要明白语文老师不仅是一位老师,更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既然是文化的传承者,那么老师首先自己必须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必须要大量的阅读文史哲等刊物,要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这样在无形中感染着学生,学生才能佩服并接受老师。例如讲《子路 曾皙 冉有 公西华侍坐》时,我讲了孔子的身世及孔子的家族,学生感觉很有趣。讲《滕王阁序》时讲了相关地理知识。讲《探索与发现》时,我讲了大量的生物学知识等等,课堂内容丰富多彩,富有文化气息。让学生知道老师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当然要达到这一步是需要老师的大量阅读的。

二、课堂语言要幽默

幽默笑话会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所以老师课堂用语要学会幽默,而且要注意能把幽默与教学内容很好的结合起来。例如我给毕业班的学生讲病句时,为了让学生明白掌握病因的重要作用,我这样讲,医生给病人诊断疾病的时候,他们能够从繁杂的疾病现象中确诊你患哪类疾病,主要是由于他们牢记疾病与其表现。同样我们诊断病句也是一样,你只有牢记病因与病象之间的关系,你才能很好的诊断病句。医生如果把病人的感冒症状认为是骨折的症状那就很麻烦了,同样你们要把成分残缺诊断成语序不当,那不也一样麻烦吗?所以我们要牢记病句的病因及病象。这样学生就在幽默之中知道掌握病句病因的重要性,有利于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在平时的考试中作文跑题,但是阅卷老师没有看出来,于是就对审题抱有侥幸心理。我就这样和学生说,作文跑题的同学就像腐败的官吏,虽然纪检部门没有查出来你腐败,但是并不是说你没有腐败,你终有被查出来的那天,那么那天就是你的末日,学生哄堂大笑之余就默认了。幽默的语言可以调节气氛,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甚至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课堂语言要富有激情

语文课上老师要用激情去感染学生。兴之所至,应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声泪俱下,笑得的前仰后合。曾经有个学生这样评价他的新语文老师:“读个将进酒,搞得手舞足蹈前扑后仰,雷死我了,不过,好激情,好喜欢,我的语文肯定要提高啦!”激情的语文老师容易让学生喜欢,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我记得在教《祭十二郎文》时,我给学生做朗读示范时,很动情,读的声泪俱下,以至学生痛哭流涕,之后学生就开始反反复复的动情朗诵。我相信这是语文教学的很高境界。我们学校有一位在学生中影响很大的语文老师,我听他的课时总是感觉很有趣,每节课都很有激情,肢体语言很丰富,兴奋得时候全身都动,而且说话的语调经常变换,该高的时候很高,该低的时候恰到好处,柔和之处有柔情似水的感觉。学生非常喜欢,教学成绩突出。但是教学的激情不是无本之木,激情的流露要基于文本的情感。

四、课堂语言要符合学生知识水平

我的新语文老师作文范文6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生活资源 有效措施

曾看到这样一段话:学生书架上中外名著上的灰尘越积越厚了,学生手中的文笔越写越枯涩,学生心灵之花越来越矫情造作;面对生活的丰富绚丽,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已经越来越功利,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越来越粗糙,学生学习语文的思维越来越呆滞。以往的语文教学总是把思想封闭在四壁合围的教室里,把眼光死盯在篇幅有限的课本上,“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人为地割裂了语文与生活的天然联系。毋庸讳言,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仍然在“高投入低产出”的泥淖里挣扎,造成了语文教育的种种弊端。这样的语文教学现状不是对初中语文教师的沉重一击吗?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应该如何努力呢?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生活是学习的大课堂,语文学习的动机、动力来自于社会生活的需要。“教育把人引入人的生活,引导人在生活中展开为人,展示人的积极的生存状态,展示人的创造性,使人是生活经由创造而得以不断丰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四大支柱》)。现代课程论认为,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意义之源,教育也必须回归生活世界,回归儿童的生活,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的课内外生活是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凡是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活动及所能开发与利用的物质的、精神的材料与素材,都是课程资源。”《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语文教育理应回归和顺应它与生活的联系,向广阔的生活拓展,让语文学习的触角延伸到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做到课内学习与课外生活紧密结合,使语文教学形成一个辐射型的整体网络结构。

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让人更好地生活。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让语文教学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插上生活的翅膀,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时自然地注入生活的内容和时代的活水,不断地用人类最新的文化成果和技术进步的成果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创新语文教学的形式,使语文教学在普及大众终身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创业和创新的能力,让生活之花绽放于语文教学的枝头上。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教材中的生活气息愈来愈浓,教师要善于发现并挖掘其中的生活因子,开展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构建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方式。推行生活资源进入语文教学的有效措施有很多,现就我常用的几种在此分析说明。

一、联系时事,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时事连接着历史与现实,沟通着课堂与社会,它能成为语文课程资源中一道独具魅力的风景线。时事新闻这种最易顺手拈来的生活资源好好利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一,2010年4月15日晚,电视新闻上报道玉树地震,我及时下载地震的有关图片及评论,并在语文课上公布这一消息。特别提到了感人的事例:

地震发生时,一位年轻的妈妈为保护不到一岁的女儿,将女儿死死搂在怀里,用身体挡住垮塌的楼房。当警方挖出她的遗体时,发现她整个身体弓着,两手撑开,好像在死命护着什么。人们发现有一只小手紧紧拽着她――遗体下有个小女婴,还活着的……我把这个事例和画面介绍给同学们后,请他们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而后,又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同学们,也许在我们平凡的生活和忙碌的学习中,我们已太久地忘了感动。但是,在地震来临,同胞受难的那一刻,我们的内心被深深地触动了。拿出你的纸和笔,为你最牵挂的人写一段最诚挚的祈祷和祝福。”诚如我所设想,感人的话语很快在他们笔下流淌。

这节课后,学生自觉地关注玉树,关注身边的让人感动的人和事,还在周末时走上街头,向过路人及家人宣传,号召人们捐款捐物。若是这些语文课堂起了点的催化作用,又何尝不是语文老师的巨大满足。

例二,2010年5月,上海世博会全面开启。我就在“课前五分钟”这个环节中把世博展馆介绍给同学们,并向他们介绍了世博会的意义、作用,然后设置了一个情境:假如你想去世博会当志愿者,你该如何最完美地表达你的想法。学生们纷纷陈述了各自的想法,不仅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萌生了一种豪情壮志。

例三,近日,世界杯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许多学生对世界杯也是热情高涨,经常在课后谈论他们心中最完美的球星,而且常常争论不休,我就因势利导,在课前布置:请你说说你最喜欢的球星。要说出他最漂亮的一次传球或射门,要说出他身上除了球技之外最吸引你的东西。在第二天的交流会上,同学们的发言精彩得让人刮目相待,更可喜的是,连一向内向,不善交流的小徐同学也侃侃而谈,这不能不令人欣慰。

……

语文老师一定要时时关注时事,这可以让语文课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就是那个源头。

二、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悲天悯人的情怀

被选入教材的文章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名篇佳作,但由于作者与读者所处的时空不同,二者之间的文化差异、年龄差异等,导致学生与文本之间总有一种距离。如杨绛的《老王》、郑振铎的《猫》中所表现出来的知识分子的那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学生却始终无法感同身受。语文老师适时地联系生活,拉近文本与生活的距离,确实很有必要。再如现今学生受社会上不良风气影响,物质攀比现象严重,却极少关注父母挣钱的辛苦,加之父母的娇纵,导致学生形成严重的自我中心意识,对他人、对社会缺乏感情,文章笔底缺少悲悯情怀。此时语文老师充分关注学生心理的同时,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文本,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情感引导,尤为重要。

如我在教学《老王》之后,总觉得学生是很被动地在接受知识,而没有真正的情感上的碰撞,怎么办?老王这个形象对学生来说实在太遥远了,必须从学生的视角中去挖掘生活上类似的能引起学生共鸣的东西。于是,我从网上下载了电影《小鞋子》的剧照和片段,并让学生观看一系列生活在苦难中的人们的图片,配以深沉的文字和忧伤的音乐;同时让学生聆听了录音《农民工孩子的心里话》。这些图片文字主人公有些都是他们的同龄人,这大大地触动了孩子的心灵,有的孩子看着、听着、说着,情不自禁地留下了泪。在这样看似与课本内容并不搭界的课堂中,学生学会了以慈悲体恤之心关注人世间的苦难,感同身受地抚慰苦难中的人们,同时也培养了责任意识和感恩意识。

在这之后,学生的“日思录”中经常会关注生活中那些平凡普通,他们会看到一个农民工的微笑,会听到一朵花的哭泣……他们的作文的视角也不再是个人的喃喃自语,而是学会用更宽厚的心胸去体悟生活。

可见,把生活引入文本,让学生与作家平等对话,充分交流,这样“放眼世界,眼光开阔,关注现实,关注社会”的教育目标就不会落空。

三、抓住“流行”,绽放学生写作的热情

流行文化在大众传媒的渲染和现代科技的包装下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和冲击力,它们代表了一种全新的社会价值观念和生活理念,可以说,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时代进步的一种表现,但是这些“文化”良莠不齐,而学生对这些流行文化缺少辨别能力,语文老师有必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引导他们,想办法把学生生活中的优秀的流行元素引入语文课堂,为我所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

引流行元素入课堂的方法很多,如从周杰伦歌曲欣赏导入诗歌鉴赏,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谈观后感,开展精彩短信的交流,进行讨论热门“百家讲坛”的尝试、博客博文的交流,等等。

以短信为例。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短信早已飞入了寻常百信家。过年过节短信祝贺已经成为人们不二的选择。这些短信,要么文采飞扬、情深意切,要么诙谐幽默,风趣活泼。而且学生对此兴趣也很大。于是,我把学生发给我的一些短信打印出来,在课堂上请他们赏析。“主题突出,情真意切,简明得体,结构整齐,短小精悍,构思别致,巧用修辞,文采不凡”,这些平常他们觉得枯燥的东西,现在说来却都是充满了灵动之气。同时,趁热打铁,我让学生自行编写了几条短信,平常嚼着笔头,不知如何下笔的同学,今天也能写得颇有新意。

可见,贴近学生的生活空间,让时尚成为有效的语文课堂资源,能使“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这一课程目标得到很好的落实。

四、重视风俗,领悟语文的人文色彩

从2008年起,清明、端午、中秋等三大传统节日被列入法定节假日。有专家认为,应该借此机会将节日文化引入学校课堂,让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以构建保护民族传统节日、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长效机制,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而实际上,从教十多年来,节日文化一直是语文教学的活教材,以它与学生生活的特殊关系有效地丰富了我的语文课堂。

我所教的是初中一年级学生,其年龄在十四岁左右,正是从感性思维模式到理性思维模式的过渡阶段。根据这一点,我拟了一份教学小计划,具体步骤如下:首先结合具体节日,让学生收集资料(节日来历、传说、诗文等),教师可以帮助;其次进行课堂交流(听、说资料),教师可以进行指导;最后进行延伸写作,活跃思维。这样就既从听、说、读、写四大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又使这一过程不枯燥乏味,从而很好地完成语文知识的教学任务,符合新课改要求。实践证明,这样做是行之有效的。

而且,语文老师还可以把当地的民风民俗引入课堂教学中。舟山市就有一些特有的地方节日,我经常把这些节日在课堂中为我所用。比如:沙雕节,我就要求学生写写宣传口号;观音文化节,让学生们讲讲自己所知道的普陀山的传说故事;海洋美食节,就让学生们向远方的朋友介绍舟山的风光特色,并告诉他下车后如何乘车到达住处……这些既是语文,又是生活,语文中的生活,让语文更显其作用;生活中的语文,让生活更充满美感。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生活永远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语文老师要独具慧眼,寻找生活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享受语文成为师生共同的向往,使语文之树散发独具特色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黄焱熔.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铜仁学院学报,2007.1.

[2]中华人民共和国.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