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粮食的手抄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珍惜粮食的手抄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珍惜粮食的手抄报

珍惜粮食的手抄报范文1

2、不攀比,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

3、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剩菜。

4、看到浪费现象勇敢地起来制止,尽力减少浪费。

5、做节约宣传员,向家人,亲戚,朋友宣传浪费的可怕后果。

6、不偏食,不挑食。

7、到饭店吃饭时,点饭点菜不浪费,若有剩余的要带回家。

8、积极监督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及时制止浪费粮食的现象。

9、吃饭时尽量吃完,不剩饭剩菜,不挑食,不偏食,做到节约粮食。

10、针对珍惜粮食,师生共同展开一堂班队活动课,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

11、共同搜集关于珍惜粮食的口号,诗歌等。制作出手抄报,每班选出几张,参加学校评选。

12、提高珍惜粮食的意识,有条件的利用假期去农村体验农民伯伯的辛劳。

13、制作珍惜粮食的宣传标语,贴在家里的餐厅里或学校食堂。

14、不攀比,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

15、盛饭要适量,吃多少盛多少,把碗里的饭吃干净,做到不随便剩饭剩菜。

16、提倡饮食均衡,不偏食,不挑食,不吃零食。

17、跟随家长到饭店吃饭时,点饭点菜不浪费,若有剩余的要打包带回家。

18、看到浪费现象勇敢地起来制止,尽力减少浪费;积极监督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及时制止浪费粮食的现象。

19、做节约宣传员,向家人,亲戚,朋友宣传浪费粮食的可怕后果。

珍惜粮食的手抄报范文2

一、主题活动,强化训练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根据课标要求,学校开展主题活动,每月一个主题,设计12个相应的训练活动;每个月围绕一种习惯,分低、中、高年段开展不同层次、形式多样的活动,以“小事”为突破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见下表)。

例如,一月份训练的良好习惯是“吃饭”,德育目标是懂得节约。学校根据低中高年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在认知、情感、行为方面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低年级要求懂得节约粮食,让小朋友们参与评比,吃饭能不掉饭粒、不挑食,吃完餐盘里的饭菜,就是“节约小明星”。同时,还为教室开关和饮水机征集节约标语、节约标志,将要求延伸到节约学习用品、水电等方面;老师们还设计了有关节约的歌谣,开展以“节约粮食”为主题的儿童画创作比赛。活动富有童趣,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和积极响应。

中年级则将训练重点放在研究粮食的生长过程上,提出“一粒米,千滴汗,我知道,不浪费”。学生不仅了解了各类粮食的生长过程,还担任义务宣传员和监督员,为低年级小朋友做榜样,如为低年级小朋友盛汤、盛饭,教育低年级小朋友要珍惜粮食以及为什么要珍惜粮食等。学校还将活动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要求学生养成不乱花钱,不攀比吃穿,勤俭节约的习惯。为此,学校开展了名人节俭故事比赛,查找身边的浪费现象,并提出节约活动方案。

高年级在中年级习惯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不仅知道为什么要珍惜粮食,还要懂得一些营养知识,懂得搭配饮食,不偏食、不挑食才能营养均衡。为此,学校组织学生对食堂剩饭剩菜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家中每月用水、用电情况,还开展了“小手拉大手”活动,督促家长、邻里、社区树立资源忧患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自觉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并开展节约型家庭评比。高年级学生发挥自己的知识优势,自觉向低、中年级学生宣讲《维生素C的故事》等,还根据营养图表自主搭配营养水果,开展了水果拼盘比赛,并向妈妈宣讲科学的烹调方式。

二、营造氛围,内化要求

养成教育需要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为此,学校充分挖掘班级、家庭和社区资源,发挥教育合力,帮助学生内化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文明素养。

1.丰富校园环境

学校根据不同主题月的培养习惯内容,从班级文化入手,突出月培养目标,努力做到让班级的每一面墙都能说话,让墙面成为班级文化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月伊始,每个班级就开始布置班级墙面,营造主题氛围。开设的墙面专板中,包括月主题活动展示墙和活动情况记载墙,并赋予其特色名称,如鸿鹄齐飞、骏马齐奔、书香四溢、小荷满塘等。各个班级围绕每月主题,制定学习内容计划,让学生围绕主题各展其才。

2.延伸家庭参与

小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往往根源于家庭的不良教育或家长不良行为的影响,可见,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家长共同参与。

为此,每月在活动开始之前,学校都会给所有家长寄一封公开信,让家长知晓教育主题。同时,根据活动主题设计家庭作业,让家长共同参与。例如,10月份感恩月中,让孩子从记住父母生日做起,体验妈妈生育的辛苦;为爸爸妈妈端水敲背等,培育孩子的感恩之心。活动获得了家长的肯定,更让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3.指导社区实践

德育的养成要同社会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一方面可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个性,增强责任感;另一方面为社会道德文化生态系统的形成与发展作出贡献,让学生体验道德价值的自我实现,达到个体内部道德价值系统与外部道德生态系统的完美统一。在公益活动中,学校组织学生走进敬老院,与孤寡老人亲密接触;走进公园种上一棵爱心树,走进社区进行一场公益演出……学生在活动中,慢慢懂得了要孝敬长辈,保护环境,热心公益,关爱他人。

三、完善评价,体现自主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 倡导采用多主体、开放性的评价。”因此,学校采取自主多样的评价方法,努力完善评价体系,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教育和自我发展。

1.关注儿童发展

主题月活动中,节约章、环保章、艺术章应运而生。孩子们在争章园地里用荣誉激励自己,用标准对照自己的言行,改掉不良习惯,养成文明言行,努力融入学校这个文明大家庭中。例如,张某是家中独子,家长万分宠爱,刚入学时,尚不会自己吃饭,并且挑食,因此在学校经常剩饭菜,回家后就向家长哭诉说学校饭菜不好吃,要家长中午送饭到学校来。月末活动考核时,他看到很多同学获得了鲜红的奖章,竟难为情地哭了。经过负责考核的同学的批评教育,张某知道了自己的缺点,从此吃饭快了,也不挑食了,期末第二次考核时终于也获得了奖章。

2.尊重评价主体

暑期8月,学校少先队开展“学会交往——文明礼仪之星”评比活动。活动通过学生自主申报、手抄报展示并公示、学校电视台风采演讲、观众公开投票的过程,由学生自主评选出礼仪小标兵、服务小明星和微笑小天使。活动中,学生在自主推荐的基础上,公平地自主展示、公平地投票,选举产生自己身边的小榜样,同学们在自我推荐、互相比较、自主评选的过程中,学会了正确地评价自己,并懂得了要多学习他人优点的道理。活动使学生增强了文明意识,促进了良好习惯的养成。

3.彰显评价结果

为了使教育过程更加生动活泼,更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为了使活动的影响更加深远,形成传统,学校根据主题内容设计了12种卡通形象,它们富有个性,名字可爱,形式活泼,内容丰富。根据考核结果,每班评选出一定数量的特色学生,获奖学生都能得到一个卡通形象。如:学会唱歌——百灵鸟;学会求知——小蜜蜂;学会规则——小黑猫警长等等,深受学生喜爱。活动结果在《活动手册》上都有记录并被题写在记载墙上。

珍惜粮食的手抄报范文3

小学品德学科教育是我国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年来受到高度重视,早在2002年,教育部就曾经要求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授课过程中,必须要拿出20%的时间用于开展学生活动和相关的实践教育,并同时指出,社会实践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要有计划性逐步提高其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比例。近几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在思想品德中加入实际活动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相对于传统的书本教育而言,小学思想品德中的社会实践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是建立在书本知识上的,强调与社会接触为主要活动形式,在接触中学习,在接触中成长的教学,它不只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察,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能够改变以往上课老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相反,在实践课上,学生成了课堂的主角,有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而这正是符合小学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的,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学习的积极性自然而然的得到激发。此外,书本知识在实践中得到了更好的转化,按照哲学上普遍承认的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可以推出,要想产生更多认识的需要,实践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步,通过学生的亲手实践,学生平日里学习的知识得到了检验,检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的思考,提出更多问题,从而使得学生在创新方面的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实践活动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应试教育带来的对于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忽视,以往的课堂书本教育通常是分数说了算,一些非智商因素比较高的同学常常因为考试的卷面成绩比较低而认为自己没有前途,逐渐对学习失去信心,从而走上歧途。通过实践教育,学生多元化的潜能得到激发,情商方面优势得到极力的发挥,再也看不到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而为自己的未来担心的忧虑表情。因而,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添加实践性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一、在生活中挖掘教学的源泉

俗话说的好,人类的一切活动源于实践,源于生活。要想获取课外知识,提高小学品德教育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在日常的生活中挖掘教学的源泉是必不可少的。在品德教育中,我们应该以生活为起点,努力的探寻潜藏在其中的知识点,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努力的去探索生活,去发现和感悟生活中的一切,例如道德问题,从而激发学生们强烈的道德感。比如,在上《家乡特产知多少》一课时,开展以调查家乡特产为主题的课外活动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我国,民以食为天,一个地域的风土人情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当地的土特产表现出来。故而,以此内容为主题的活动显得特别有意义,它不仅可以增长同学们的课外知识,激发对我国传统美食的兴趣,同时能够通过一个个美食背后的故事,感受不一样的家乡文化,勾起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探索当地的民间特色文化,也能够使得小学思想品德知识回归到社会实践的轨道上来,我国幅员辽阔,许多地方有自己独有的民间文化,比如过年,北方喜欢吃饺子,挂春联,逛庙会,南方则包汤圆,赏花,放河灯等。通过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探访,不仅能够树立起对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灿烂文化的崇敬之情,它还能够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精神和环保意识。

二、在活动中体验道德的情感

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表明,要想把事情办好,获得知识的真谛,那就必须要将思想,情感付诸于行动。不知道其他老师们有没有这样的体会,每次讲到《珍惜劳动成果》那一课时,我们想方设法的想把爱惜粮食、珍惜资源的概念灌输到学生的脑子中,可每次的效果总是那么的不尽如人意,学生虽然课本上每个字都认识,但就是体会不到其中的那份情感。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因为作者和老师都是成年人,都经历过与之有关的事情,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学生就比如刚出产的一张白纸,要想让其很快的明白其中的道理,显然单靠老师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而放手让他们融入到实践中,体验生活的来之不易可以完完全全的改变这一教学的窘境。例如,可以在农忙的时节,组织学生到户外田地中帮摘苹果,收麦子,再将劳动的过程以周记的形式进行反馈,就可以达到让他们将珍惜成果铭记于心。还可以利用校园中的边边角角,为学生们开垦荒地,种植简易的花苗和菜苗,定期给与学生有关种植花卉方面的技术指导等。

三、在课堂中模拟现实场景

小学思想品德中的实践性不仅存在于课外活动中,同时它还可以在课堂上得到表现。课堂作为活动交流的基本产所,经过精心的涉及,也能够为增强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其中的演讲、辩论、舞台剧都是很好的形式,它不但给了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它更能够赋予学生们在面对观点上发生冲突,思维上受到碰撞时,应该怎样处理的经验,而这能够作为引发剂,像连锁反应一样引出更多的想法和观点。其次,采用譬如成果汇报,以手抄报,电子文档,图片的形式将内容展现在他人面前。再如《公民拥有批评建议权》一课,学生根据自己对不同问题的研究而向人大,政府等部门提出不同的合理化建议。如果他们的建议被人大代表采纳,势必会对其思想品德的学习建立一个高标准、严要求。

珍惜粮食的手抄报范文4

【关键词】小学德育 问题 对策

目前,我国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对策,借以完善小学德育教育体系,推动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一、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1、重理论轻活动的思想犹在

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把德育教育与其他课程教学一样,作为知识来讲述,并要求学生对其知识理论进行记忆和掌握,以掌握知识的程度作为考察、衡量学生的标准,使得学生对于德育的认识和学习只处于理论层面,呈现出空谈,没有实际行动的现象发生,其德育教育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长期以来,德育课堂成为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阵地,一味搬用书本的硬性理论来让学生记忆,忽略了实践活动,即使举办了活动,也将中心放在了活动的意义以及读后感的内容上,使得学生对德育学习失去兴趣。

2、德育内容脱离实际,缺乏针对性和真实性

德育教学内容脱离了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范围,缺乏实际性的、稳定性的知识价值的德育内容。德育教育的目的在于唤起学生的社会道德观念、并将其付之于社会、学习的社会生活中去。然而目前德育教学内容的可操作性欠缺,没有真正的实践性可言,使得德育教育与学生的人格、心理呈现分离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机械的讲述过去的集体主义、舍己利人、牺牲精神等,忽略了学生自身的利益,人格尊严、理解与宽容等内容, 使得学生对道德形成一种片面的认识,即:遇到事情,不想着自己,让着别人,这就是道德。同时当面对现实生活的真实事情时,感觉德育教育的失效性,从而对德育失去学习的信心。

3、在活动教学中,忽略了教育的内化过程以及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开展活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常常觉得小学生年龄较小,不能够实施独立的思考和实践操作,出现一种代替学生实施活动的现象,使得学生在活动中只处于表面层次,不能通过自身体验来了解和认知德育。 再者还出现对于结论,由教师总结得出的现象,省略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探究的环节。忽视了德育教学的内化过程,这样以来就使学生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性和随意性,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二、小学德育有效实施的对策分析

1、优化校园环境,加强德育工作建设

环境因素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那么教师可以运用学生的这个心理特征优化校园、教师环境,加强德育工作建设,实现育人环境建设,以真实的校园文化熏陶学生的人文素养,加强对学生德育教育认知的培养,真正的凸显学校的文化积淀和底蕴,调解学生学习、生活态度,引导学生自主的规范自己的行为,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让他们在德育环境中享受学习的优越性。如:在校园的橱窗开展固定的德育栏目,定期更新内容;在教室内的墙壁和教室外的走廊上粘贴相关的道德内容;食堂内张贴珍惜粮食、文明就餐等标语,草坪上树立友善的提醒标志等等,实现校园环境的优化,创造良好的德育氛围,进而促使学生品行的提高。

2、德育内容的社会性

德育内容以现实社会背景为前提,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习惯,追求实事求是。就目前而言,德育教育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反道德影响,教给学生如何去分析、辨别、 克服负面因素。在此,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认识社会中的负面想象,并承认社会中确实存在的反道德,反对虚假教育、理想教育,以此同时,教师要深入引导学生,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明确指出什么行为是错误的,毕竟那只是少数,激励学生在现实面前要拥有正义感、责任感,运用社会的实际情况来加强培养学生道德方面的辨别能力和选择能力。如:现实社会中存在着许多对地球污染、破坏的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善待地球”的教育活动,以学生身边的环境污染为背景设置手抄报、宣传画等,以社会生活的真实性让学生认识到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恐惧性,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保护和社会责任感。

3、优化德育宣传手段,重视学生自主性的凸显

教师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应摒弃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

拓展教学方式,运用多种手段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的身心发展动向为着眼点,构建适合学生主体能动性发挥的教学活动,教师做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与学生建立友好的伙伴关系,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积极思维和情感体验的内化,实现活动目标。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图书馆、档案馆,让学生自主了解改革开放前后家乡的变化,亲身感受文化的历史悠久,韵味深远,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结语

总之,小学德育工作是任重而远道,需要教师不断的探究、摸索,与时俱进,实施创新教育,从而推动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珍惜粮食的手抄报范文5

近50年来,在雷锋精神的召唤下,一批又一批扬州商校学子奉献爱心、挥洒真情。学校结合专业,依托技能,坚持不懈开展“学雷锋、献爱心”系列活动,涌现出众多先进集体和个人,其中“小红帽”志愿者协会就是远近闻名助人为乐的优秀品牌。

助人为乐、奉献爱心,学习弘扬雷锋“五种精神”

学校每年都围绕“学雷锋、献爱心”这一主题开展志愿者活动,以“小红帽”志愿者协会为主要载体,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切实加强青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为目标,结合专业,依托技能,奉献爱心。

1.学习弘扬雷锋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情怀

学校开辟学雷锋专题网站,利用LED显示屏、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征文比赛、手抄报比赛、雷锋日记读后感、雷锋肖像画比赛等活动形式,教育学生自觉学习弘扬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精神,结合“国庆节”、“五四”青年节、红十字日、助残日等开展活动,发扬雷锋精神,指导学生学习与生活。在汶川地震发生时,学校每位同学都奉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樊荣同学捐出了平时捡饮料瓶攒下的530元钱,刘江等23名同学奉献出自己全年的国家助学金。同学们意识到,国家有难,我们要向雷锋同志一样,尽自己微薄之力,与祖国一同共渡难关。

2.学习弘扬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

近50年来,“小红帽”志愿者奉献爱心,风雨无阻。他们秉承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结合自身专业,依托所学技能,走进社区,走进福利院、走进聋哑康复中心,展示精湛的技艺、提供良好的服务、面带诚挚的微笑、送去贴心的关爱。一个又一个“小红帽”助人为乐,无私奉献;一批又一批志愿者,奉献爱心,造福千家万户。“小红帽”以自身的行动,成为雷锋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践行者。

近50年来“小红帽”志愿者协会收到近100件来自社区、福利院、聋哑学校等社会各界的感谢信、表扬信、锦旗;近60名“小红帽”志愿者获得省市优秀学生、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近50年来,学校涌现出一大批助人为乐、服务社会的优秀志愿者。旅游系“小红帽”志愿者协会,定期走进敬老院,提供理发、修脚、保健等服务项目,扬州晚报、扬州电视台等媒体多次进行报道;志愿者钱诗宇同学主动帮助荷花池社区的一位空巢老人,每周帮助打扫卫生、整理家务,带老人洗澡,帮老人做饭,老人已把钱诗宇当成了亲孙女;志愿者刘桂玲同学多次无偿献血,5年间共献血2000毫升,她还主动请“扬州好人”张德兵做指导老师,利用节假日跟随献血车进行义务宣传,并组织同学加入无偿献血的行列。目前,学校义务献血小分队已有160多名志愿者,扬州市血站多次表扬学校志愿者义务献血的行为。

为民服务、助人为乐不仅仅表现在广大学生志愿者身上,学校教职工更是身先士卒,主动奉献爱心。学校每位校领导主动结对两名特困生,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为他们订牛奶补充营养;耿春霞老师连续10年,每年资助两名贫困生完成学业;有私家车的教师自发组织了“爱心车队”,主动接送顺路的学生上学、放学,还送生病的学生去医院治疗;宿管员周玉华5年如一日,坚守岗位,雨天主动收回学生晾晒的衣被。2011年5月的一天夜晚,一名学生突患阑尾炎,周玉华将学生送进医院进行紧急治疗。学校成立爱心基金,及时资助家境困难学生,确保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学校与中国妇联儿童基金会合作,实施“春雷计划”,学校成为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春蕾计划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学校与江苏省残联长期合作,免费开展残疾人技能培训。

3.学习弘扬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

学校常年组织师生开展立足本职岗位、创先争优活动。每月评选优秀社团指导教师、优秀早读课指导教师、优秀晚自习指导教师等专项优秀个人;每学期评选十佳优秀学生、十佳优秀学生干部、技能之星、道德模范之星;学期末评选“雷锋式”班级、“雷锋式”志愿者、“雷锋式”教职工。通过教育活动的长期开展,全体师生已逐渐形成了学习不止、实践不止、奉献不止的“螺丝钉”精神。

正是由于广大师生充分发扬“螺丝钉”精神,学校各项管理工作井井有条,各项竞赛活动屡创佳绩,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学校美誉度不断提升。

4.学习弘扬雷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创业创优是学校常年开展学雷锋活动的重要主题。历年来,学校每周评选节能减排先进系科、先进班级、先进部门,每月评选勤俭节约先进学生,每学期开展“爱惜粮食、珍惜用水”,“合理使用、变废为宝”主题团日活动,饮料罐已成为学生装饰宿舍的花盆;废报纸变成了美丽的千纸鹤,塑料盒成为适用的肥皂盒。

同时,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创业能力的培植。2005年,学校正式启动校园学生创业活动,经过几年的努力,学生创业一条街已有26家公司入驻,同学们在创意生活园中体验创业的快乐,感受创业的成功,分享创业的喜悦。施人玫瑰,手留余香,创业成功的同学不忘回报学校、回报同学,他们为贫困同学提供勤工助学的岗位,邀请他们一同参与创业活动,解决了部分贫困同学的生活困难。朱盈月、吴虎等同学积累创业经验,毕业后开办了自己的公司。可以说,创业园已成为小老板的孵化器,成为“雷锋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实践舞台。

5.学习弘扬雷锋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

雷锋不仅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实干家,而且是一个勇于探索的创造者。他在学习和工作上永不满足、永不懈怠,体现了一种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历年来,学校师生努力突破陈规、大胆探索,奋勇争先,锐意改革,在省市创新大赛中屡获佳绩;在全国文明风采大赛中书写辉煌;在国家技能竞赛中摘金夺银;在全省创意论坛中保持领先;在省市级“两课”评比中拔得头筹;在信息化大赛中获国家金奖。

拓宽形式、丰富内容,学雷锋活动做到“三个结合”

近50年来,学校不断开拓学雷锋的活动域面,不断拓展学雷锋活动的形式,不断丰富学雷锋活动的内容,形成“三结合”的特色。

1.学习雷锋精神与实现培养目标相结合

学校把雷锋精神作为一种价值取向、一种思想境界、一种行为规范,在实现“职业道德好、职业素养高、专业技能强、就业(升学)创业能力优,且具有一定特长”人才培养目标中,教育引导学生规划职业生涯,推进课堂教学建构素质、社团活动拓展素质、习惯引导规范素质、劳动训练强化素质、社会实践提升素质等“五维”素质教育,建构“基础证书、专业技能证书、素质拓展证书”三维证书体系,通过吃苦耐劳训练、综合才艺训练、沟通能力训练、合作相处能力训练、奉献社会实践训练,强化技能训练,提升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

2.学习雷锋精神与建设校园文化相结合

学校将弘扬雷锋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主题,以雷锋精神陶冶师生情操,以雷锋思想净化师生灵魂,以雷锋人格塑造师生健康人格,引领校园学雷锋活动有声有色、推动雷锋精神薪火相传。学校建立了学雷锋专题网站、开辟了“雷锋园”和雷锋宣传廊,编写了学雷锋校本教材,组织了学雷锋系列活动,形成了知雷锋、讲雷锋、学雷锋、做雷锋的“雷锋行动模式”。

3.学习雷锋精神与打造德育特色相结合

上一篇扫桥爷爷

下一篇教师节祝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