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桥爷爷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扫桥爷爷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扫桥爷爷范文1

自从“四城联创”活动在我县轰轰烈烈的开展以来,我们的芮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条条街道干净整洁,一辆辆机动车停放有序,一户户门店满面春风……

芮城是我家,文明靠大家。作为芮城的一个小市民,我也努力为芮城的美丽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我家的一个储物盒里,放着两捆用皮筋扎着的寸把长的铅笔,打开数了数,竟有四十根,这几乎是我从开始学写字以来用的不能再用的铅笔。记得刚用铅笔写字时,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你要用好每支铅笔。铅笔的原材料是树木,树木每天为我们输送新鲜的氧气,美化着我们的环境。”那时,年龄小,只知道妈妈说得对,我总是把铅笔用的小手抓不住了,才换新铅笔,妈妈又告诉我:“要学会处理这些废旧物品,铅笔中的笔芯还可以再利用。”妈妈说我的行为就是为美化环境做贡献。如今,我长大了,懂事了,也慢慢学会处理各种废旧物品。我觉得我的行为就是为“四城联创”贡献自己的力量。

还记得以前,每每节假日,跟爸爸妈妈去永乐宫、大禹渡等景点游玩,看到地上有垃圾,我会主动捡起,曾经小小的我还被妈妈授予“环保小卫士”的光荣称号呢。一次我刚把捡起的垃圾放进垃圾桶里,就看见一个比我小的孩子将手中的矿泉水瓶放进垃圾桶内,看着小弟弟的表现,我笑了。我觉得只要能美化环境,我会一直做下去,因为弯弯腰,捡起的不仅仅是垃圾,也是文明,更是文明的传递。

前两天,我从新闻联播里看到“扫桥爷爷”窦珍的故事。他从75岁起,自制笤帚坚持义务扫桥11年,儿子为了让他安度晚年把他安置在敬老院里,他却偷偷地从敬老院里跑出来坚持扫桥。“扫桥爷爷”窦珍虽然走了,但他的行为不正是为了让我们祖国的每个角落都干净吗?“扫桥爷爷”的故事深深地感染了我,我立志将这种保护环境的精神传承下去,为“四城联创”绿化芮城,美化地球,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扫桥爷爷范文2

关键词:以读促写 意义 策略

一、以读促写的意义

叶圣陶先生在《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一文中指出:“有些人把阅读和写作看做不甚相干的两回事,而且特别看重写作,总是说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行,好像语文程度就只看写作程度似的。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因此教学就得着眼于:(一)所表现的作者积蓄,(二)作者用什么功夫来表达他的积蓄。这无非要使学生知道,胸中所积蓄要达到如何充实而深美的程度,那才非发表不可;发表又要如何苦心经营,一丝不苟,那才算做到了家。“阅读与写作是一对孪生兄弟”,“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我们在实践中要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应用“以读促写”的做法,让学生明白阅读材料为自己的写作提供了写作的生动范例,学生会带着写作的目的去阅读,从而敏锐地发现文本的妙处,这种阅读是动态的、功利的、主动的,而不再是毫无目的的泛泛的一般领悟,这必然会促进阅读的质量,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写作收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种表述明确地告诉我们,在语文这门课程里,学生要学习的不只是“语言”和“文字”,而是语言文字的“运用”。要学会语言文字的运用,就需要掌握一定数量的字和词这个最基本的工具,包括它们的读音、含义、字形、结构、用法。同时还需要掌握一定数量的由字词构成的言语运用范例,通过范例熟悉语言文字及其“作品”的构成方式,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从而学会根据表达目的、对象和语境的特点获取信息和表达交流的技巧。

二、以读促写的策略

1、例教材之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例如阅读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捕鸟的一段文字――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木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教师在学生反复阅读后讲解:“扫开、支起、撒、系、牵、拉、罩”等一系列动词描写了捕鸟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进行细节描写,有学生就写出了这样的好作文――

爷爷推开羊圈门,羊以为爷爷来添草,便涌向爷爷,爷爷一手牵一只出圈,一手关上圈门,然后在羊的头上抚摸,羊以为爷爷给它挠痒痒,很乖顺地站着,爷爷乘其不备双手抓起轻轻地放倒在地,羊还等爷爷给它舒服,静静地躺着,这时候,爷爷一手从羊的肚皮处手捋起厚厚的羊毛,一手拿起剪刀“嚓嚓”地剪,不到五分钟,羊半个身子上的毛被剪完了,爷爷把羊翻个身,又剪,毛剪完了,爷爷在羊身上用力一拍,羊感觉疼了,这才站起来,爷爷笑呵呵地提起所剪的羊毛,夸耀他的技术――爷爷所剪的羊毛是个整体,你不仔细看的话会认为爷爷在抖动一张整羊皮呢。

2、举教师的下水文为例。教师用自己的“下水文”引领学生习作,这样,老师就成了作家和学生之间的一座桥梁,学生通过老师这座桥去与作家对话,把作家的东西吸收内化,并感悟到老师文章的绝妙之处,产生“跳起来摘苹果”的愿望。例如,有位老师在教细节描写是应用了自己的下水文――

下课铃一响,王小刚不等老师离开教室,就飞奔出门,直冲操场上的单杠。敏捷的他,纵身一跃,抓住横杠,在杠上旋转起来,那形象,真像奔驰的车轮。突然,他停止翻卷,骑在杠上,一只手遮在额头上,眼睛眨巴着,呲牙裂嘴,发出几声尖叫,活脱脱一个美猴王的形象。

――有学生在学习细节描写后,写下了这样的片段――

妈妈打开锁着的柜门,取出一个小红包,走到灯下,一层一层地接开红包,钱呈现在眼前,妈妈的眉头一挑,嘴角一翘,一种欣喜写在脸上。她伸出一根指头在舌头上蘸了唾液,然后用湿指头搓钱,边搓边数,数了十多张,用细线轻轻地一捆,递给我,说:“这是报名用的钱,装在内衣兜里,到学校后就赶紧交给老师。”

扫桥爷爷范文3

从我有记忆起,似乎每年老祖母都是在她的两个儿子――我的爷爷及他的哥哥之间轮流着居住的。她总是拄着爷爷做的那根原木拐杖,坐上爸爸的车,闭上那只仅剩的、能模糊看清事物的左眼,默默的,无言的,度过一个个春与秋。

也不记得是哪年,爷爷奶奶费了许多神捉来了一只用来逮耗子的猫。猫是银白色的,皮毛摸起来软软的,还带着一点柔韧的弹性。尾巴约四指长,环着几圈淡淡的。类似肉黄的“异色”,总是轻轻缓缓地在地上扫上几转,或是微微扬起来,看得人心痒痒的。

可能是因为爷爷奶奶在追捕它时给它造成了太大的“阴影”吧,它对我们一家人的态度总是不冷不热的,即使后来被降服了,也只是会在吃饭的时候露个面罢了。偶尔看见我,也是一下闪到好几米远去,再“噌”地钻入草丛里,隐没不见。

但在极力躲避着面对我们的同时,老祖母,却是它最亲近的人。

在冬天难得有暖阳拂照的日子里,总能看到这样的情景:年老陈旧的沙发上,老祖母微微地斜靠在上面,戴着一顶奶奶不用的,绣着大朵梅花样的线帽,规规矩矩地套住齐耳的银色短发,双眼眯着,口中哼着不知名的、听起来却异常舒服的小调,膝上铺着一条暗蓝色的棉质头巾。而那只猫也缩成绒绒的一团,安静地蜷伏在头巾上,猫眼微闭,耳朵偶尔稍稍地抖动一下,静静地聆听着小调,感受着外祖母一下一下缓慢而悠长的抚摸。

柔柔暖暖的阳光像一层薄雾轻铺在老祖母与猫的身上,这样的情景,美好得像是一幅油画。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老祖母变得更老了,原本还能模糊地说出几句话,现在却再也开不了口了。猫也因经历岁月的洗礼而变成了一只年迈的老猫,原来晶莹的毛发也变成灰蒙蒙的了。大大的猫眼无神且呆滞,蓬松的尾巴也只能慵懒地拖在了地上。同别的年迈的老猫一样,它终日都趴在草地上,有时一动也不动。

但相对的,老祖母与老猫的默契却也更胜从前了。似乎只要有老祖母在的地方,那只老猫也会不声不响地慢慢跟随着。好像沙漠中彼此相依而行的旅伴,她们依靠着,前行着。

一次摔倒的意外,使老祖母卧在床上,再也起不来了。那只老猫,也默默地,无声地蜷曲在床前,就像曾经那样,只是偶尔地,轻轻蹭一下老祖母的手。老祖母,在过了许久之后,才会回以一声悠悠的长叹。

一日,老祖母最终还是支持不住,永远地闭上了双眼。那只老猫,在尾随着我们去过一次坟墓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

直到后来,隔壁的一位大爷说他似乎曾看到过一只灰白的尸体,它安心地蜷成一团,就像,我记忆里的那样。

扫桥爷爷范文4

今天这节课上完,浑身舒泰。原来,不把学生当学生,可以这么轻松。那么,不把学生当学生,当什么?嘿嘿,就当小屁孩嘛。

他们要听故事的

三年级的孩子,上课铃声响了半天,还舍不得放下手上的魔尺。我说:“各位,想听故事吗?”“哗”的一声,全部坐好了。呵呵,故事的魅力胜过玩具呀!看他们表现这么好,我也起了兴致,便给他们讲起了皮皮的故事。“有一天哪,皮皮带著杜米去捡破烂了。杜米问,是不是地上的东西都可以捡呀?皮皮说,当然可以,只要是地板上的东西。恰好这时,杜米看到了地上躺著一个老爷爷,杜米问,那他呢?皮皮说,可以捡的,他也是地板上的东西。‘可是,把老爷爷捡来干什么呢?’‘可以让他提水,做卫生什么的。’”孩子们听了哈哈大笑。这一笑,又有几个孩子控制不住了,唧唧喳喳地说起话来。我目光一扫,一个孩子就紧张地扯著同桌的讲话的家伙:“别说话了。”一边说,一边把他的手从桌底下拾起来,放好。当然,后面还有课,不能老讲,我说:“今天故事就先透露到这里。”孩子们不答应了。我说:“这节课谁的表现好,就赏他故事,否则想都别想:”小家伙们立刻噤声,正襟危坐。

他们要玩游戏的

当然,小家伙们总是不容易控制自己的。上课过程中,总有几个斜著身子,总有几个偷偷嘀咕什么。张飞长坂桥上的大喝,对他们不起作用的。当然,我自有张良计。我说:“现在,四组要比赛,看哪个组的分数最高,全组得印章。”孩子闻言,像小猫一样,瞪起眼,提高了警惕。

“嗯,炳章这个发言,很精彩,加5分。”第一组面露喜色,向他们的英雄致目光礼。

“嗯,嘟嘟没坐好,没认真听,扣2分。”第四组金刚怒目,齐声共讨:“嘟――嘟――”

“嗯,这个问题,有点难度,这个问题悬赏10分。”

哈哈……小家伙们全被我“耍”得团团转了。

结束后,第二组的和第三组的问了:“老师我们两组都是15分,怎么办?”

“这还不好办,各组组长出来,锤子剪刀布嘛!”

他们要听好话的

小楠,这家伙平常不爱说话。我让各组选代表复述课文,第四组都把眼光转向了最强的小亨。嘿,我偏要找不举手的。“小楠,你来!”“不要,不要。”小楠忙不迭地摆著手。“放心。有我给你撑腰怕什么?不会讲,还有最厉害的我呢。”呵呵,这话有作用。这家伙起来了,声音洪亮,表达也清晰,真是出我意料。待他说完,我赶紧走过去,抚了抚他的胸口:“以前有没有像这样说这么久?”

“没有。”看得出他有点得意,故作夸张地喘著气。

“老师,他以前讲话还结巴。”前桌的插嘴了。

我又抚了几下他的胸口,问:“紧张不?”

“嗯,”他点点头,“紧张呀!”

扫桥爷爷范文5

我们大概坐了7个多小时的汽车,终于到了他家的附近,因为车不能再开,所以只能走了。虽然是附近,但还隔着两座山。这时已经天黑了,爬起山路来是又冷又累,因为看不见路,我们一路走过许多户人家,家家都热情地接待我们。他们给我们喝水,我们拒绝了,他们就主动提出借手电筒给我们。我们一路边唱歌边爬山路,干劲十足。过了一座用4根木头搭成的小桥,就是最险的一段山路。非常陡,大概有70度的样子。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我背着一个有我体重3倍的书包,爬的时候不由得往后靠。突然踩到一团泥巴,一不小心,摔了一跤,我生怕自己滚下去,就死死抱住一根竹子,真是有惊无险哪。大概过去了两个小时,我们千心万苦总算爬到了山顶,也就是我的体验对象家——兵兵家。兵兵家很贫穷,爸爸去世了,妈妈改嫁了,家里只有爷爷奶奶带着他艰苦度日。

第二天,兵兵一早就叫我起床,对我说:“咱们去割麦子,快点呀!”等我起来后,奶奶带着我和兵兵还有六乙班的同学,背着两个大箩筐,拿着一把大镰刀去割麦子。到了地里后,我们一人一个大箩筐,来比赛。

开始我们割得很认真,虽然我并不会割,可我认真学,认真割,我们一个个争分夺秒,都希望能早点把麦子割完,回去休息。可麦子割到一半的时候,我觉得很没意思,就带头抢麦子。这里抢,那里抢,好玩极了。过了一会儿,兵兵的姑妈来了,我忙让他姑妈帮忙割,不一会,筐子就满了。我率先割完,找记者姐姐领取了奖品——烤红薯。我并没有独吞,而是和大家一起分享胜利的果实。

到了下午,我们下去去卖小麦。我们过了一座山,来到了收购商的家里。我们把筐子背进了他家。开始,收购商拿出杆秤来称重量,一个筐字一斤,麦子4斤,我们便询问起了单价。麦子是2元钱一斤,8斤麦子是16元钱。这时收购商拿出了钱,我忙拿出胡搅蛮缠的本领,希望收购商能多出一些钱,让我们有更多的钱来给爷爷买药。收购商不愿意,后来,我就说:“这是我第一次劳动的成果,要珍惜,多给一点钱咯。”可收购商死活都不肯多出钱。后来,他看见我们3个小孩态度都那么诚恳,就给了我们20元,我们异常高兴,因为这是我们辛辛苦苦劳动挣来的。回家的路上,我们高兴得有螃蟹就抓,有花就摘,有小溪就游泳。

太阳快下山了,我们急着赶回家给爷爷奶奶作饭吃。一路上,我们到处摘菜准备做给爷爷奶奶吃。一回到家,我们就烧好火,准备做饭。我坐在小板凳上,边烧火边聊天。当火渐渐旺起来时,我们就做饭。首先我们先做蛋炒饭。我们准备好材料:鸡蛋、上一餐的剩饭、味精、盐、油。开始做饭了,先将油倒进锅里,然后再把蛋敲开去煎,由于我们技术太差,连蛋带壳一起放下去煎,(到吃的时候,时不时地吃到蛋壳)。蛋煎到快熟的时候,放一点盐,熟了,就用锅铲戳成一小快的,然后将饭倒入锅中戳碎,多次翻动,再放入味精,拌均匀就可以了。记者姐姐看到我们都忙得满头大汗,就让我们让开她来干。果然,还是大人利落,三两分钟,几个菜就搞好了。吃完饭我们就帮爷爷熬药。这一天,我们真累呀!

扫桥爷爷范文6

漫步于高楼大厦之间,耳畔里唯有汽车的轰鸣,灰蒙蒙的天空不见一丝云彩。曾经的故乡,永远只留存于记忆之中,再也没有……

素瓦白墙

曾经的故乡在烟雨朦胧的江南水乡,破旧的石板路处处布满了青苔,一不留神便会摔倒在地。弯弯曲曲的石板路大多并不宽,一些路段只能两人并行。小路的两旁是故乡特有的小屋,黝黑的瓦片铺成倾斜的屋顶,砖墙被涂成雪白。唯有那爬墙的爬山虎花和绿苔痕给墙壁点缀一番。

看着眼前林立的高楼,再也没有故乡的素瓦白墙。

清水蛙鸣

每逢夏春交至的夜晚,总能听到蛙鸣声此起彼伏。淡淡的星空下,清澈的池塘中无数只准备就绪的歌唱家一展歌喉。阵阵蛙鸣传进耳畔,仿佛是一首动听的催眠曲,安抚着每一个人的耳朵,静静的进入甜蜜的梦乡。这便是故乡最动听的声音。

躺在床上,耳畔里回荡着汽车的轰鸣声,再也听不到故乡的清水蛙鸣。

蓝天白云

最忘不了故乡的天空是雨后的蓝天。连绵几日的阴雨不绝如缕,所有人不得不窝在家里。待到雨过天晴,人们全都从家里出来。雨后的天空蔚蓝如洗,没有一丝杂质,就像美人如玉的肌肤般娇嫩,洁白的云儿同样惹人喜爱,随着风自由地飘向远方,若是运气好,还有彩虹出现。就如同一道梦之桥,连向天边,直至远方。雨后的空气同样舒爽,夹杂着水分和一股芳香,湿润了鼻腔,浸入了心灵。

仰望天空,不见云朵,不见太阳,只有漫天雾霾,再也没有故乡的蓝天白云。

时光飞逝,物是人非,故乡早已不是记忆里的那片净土。故乡的一切一切,再也没有……

万千化身善利民,逆风摇曵转秋波

生命旅途百难丛生:饥饿害体,寒冷袭身,白发欺人,黑暗作崇!人奈何?远古时分,燧人氏一点火出,万难皆退;火之功莫大焉!两位人类学家看到了火对人类发展的实用功能,而数学家托姆看到了抽象的形状之美,灿烂多姿之美。

其实这些都是火的不同侧面的功能,如果固执一端而排斥另一方,便是盲人摸象之论。曰御寒熟食,曰希望照明,曰摇曵美丽,火之功岂能一言蔽之?用火,存火种,生命便巨变质变:从肉体到大脑,由野蛮而文明,自蒙昧而智慧,弃原始而成长为万物之灵、地球主宰。火之美岂止一面?火之功莫大焉!

火的颜色,含赤橙黄绿青蓝紫,美丽不可方物;火的温度,从百度达数千度,力能焚石冶铁、烧山煮海;火的形状,飘若虚,难以捉摸驾驭;凝若实,厚重若君子。火的品格,遇寒而驱,见黑不容,伸缩随意。火的内涵,至大至美哉!动则弥漫于山林,静则藏于火种,匿于灰烬。敲击必发,遇水不灭,火的境界,内圣外王矣!低调而能照耀天下,炽热而不随意发作,护众生,灭鬼魅。自强之君子,怎能不爱火之美、不推崇火之功呢?

人遇不平,则“发火”表达;心有抑郁,则“开火”吐怀;奥运盛事,则“点火”示庆;猎物以归,则“围火”而舞,人类无火,哪来激情?数学无火,怎现形状多变之美?爱火之士,觉其美,视为多姿伴侣,视为护身利器。科学昌明更能让火化为改造世界的巨大力量。五行说:水能克火。当火种化为熊熊烈火时,亦能烧水为汽,于是有了蒸汽机,人类从此具有了超越肉体的力量。

火的灿烂多姿是优美,火的力量是壮美。小小的火种,内藏完美的火性,随需而化,听令而藏,任劳任怨。君子志士,无过于此。不仅古人类学家爱火的功用、数学家爱火的美丽,世人谁能离开火呢?即使曾被火伤害过的人,也不要误解火,火虽无情,却不主动伤人,慎用火、善藏火、不亵玩、怀崇敬,是面对火必须有的态度。

自从一点火光出,天下何人不识君?

尚好家风,代代传承

国有国法,家有家风,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名言,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而风气则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本。任何成功都离不开大量的、细小的量积累,只有量的积累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才会产生质的飞跃,俗话说“罗马建成非一日之功”。家庭教育也是如此,良好的家风可以影响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思想。

爷爷经常对我说:“勤劳俭朴、勤学好问、诚实为人、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奶奶经常告诫我说:“饭要自己吃,地要自己扫,路要自己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爷爷奶奶的教诲,使我从小就懂得了怎样做人的道理。渐渐地,我也养成了勤劳俭朴、勤学好问、诚实为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我一直认为:家风是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的家庭风气;家风是一种无声的教诲、无言的嘱托、无痕的传承,是最基本、最经常、有影响力的正能量教育。

每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爷爷就教育我说:“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跌倒了要自己学会爬起来,不能埋怨自己前面的路途不平坦,只能责怪自己走路不小心”;奶奶说:“只有你自信、自尊、自强,你才能在人生的舞台上永远做自己的主人”。在爷爷奶奶的教育下,我从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就学会扫地,我学会了管好自己,自己洗脸,自己洗澡;有时还帮助爷爷奶奶择菜扫地,我们家有一个好习惯就是自己的碗自己洗。

说到洗碗,还有一个小故事,听妈妈说:“在我和爸爸结婚的头一天,我吃完饭就习惯的把碗放在水池里,这时你爸爸走过来说:‘我们家的习惯是谁的碗谁洗,从今天起你也应该自己洗碗了。’从那时起我就不在把碗放在水池里了。”一直到现在我们家里人都是自己洗自己的碗,包括我也不例外。我认为:家风始终是靠家人的影响和自己的自觉养成的一种好的习惯;我们家的家风还要求我尊老爱幼,不能随便直呼辈份高的人姓名;我们家的家风要求我要做到以礼待人,常言道:礼多人不怪,予人玫瑰,手留余香。我们家的家风可以概括为十二个字:“诚实善良、勤俭持家、勤奋好学”爷爷奶奶就对我说:“做人要诚实善良,不说谎话,诚实善良是做人的第一要素。”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