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感人的爱情故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真实感人的爱情故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真实感人的爱情故事

真实感人的爱情故事范文1

至于幼儿是否能理解和接受,有人曾断言,小孩子除了有语言敏感期、音乐敏感期等等外,还有爱情敏感期呢!这样的说法,还是留给儿童心理专家去辩论吧。我想说的是,只要是真诚、纯洁的情感,孩子自有其理解的方式。基于美满爱情的婚姻,能孕育完美的孩子,也是孩子成长最好的老师。

闲话休提,下面我就来说几个不同寻常的图画书爱情故事吧。

《活了100 万次的猫》

有一只漂亮的虎斑猫,活了100万次,死了100 万次,有100 万个主人曾为他伤心流泪,可他完全无动于衷,直到他终于成为了只属于他自己、且最爱他自己的猫――野猫。可是有一天,他遇见了一只白猫……他呆在了白猫的身边,然后有了一群小野猫。最后,当白猫死去时,他抱着白猫哭了100 万次,然后躺在她的身边,再也没有活过来。原来100 万次无聊的生命,也抵挡不住一次真正的爱情!

《我是谁?我的爱》

“ 我” 是一只古怪的动物,“我”不知道自己是谁,也没人说得清“我”是谁。“我”苦苦地寻觅着答案,但总是迷惘在路途中……可是另一只古怪的动物出现了,“我”不知道它是谁,可是它却说“我喜欢你的毛”。“我”问它,你知道我是谁吗?它却很肯定地说:“你是我的爱!”这也许是最荒谬的答案,可是,还有比这更好的答案吗?

《爱的奇妙滋味》

青蛙弗洛格这几天感觉很不自在,一会儿冷、一会儿热,而且心怦怦直跳。博学的兔子告诉他:他恋爱了。青蛙爱上的是鸭子,可是小猪认为绿色的青蛙和白色的鸭子怎么可能般配?为了证明自己的爱情,青蛙苦练蛙跳,想要打破世界跳高纪录,可不小心摔伤了。这时,是谁来到了青蛙的身边?谁又来照料青蛙的伤痛?当然是鸭子!爱,是最特别的滋味,又是最无法拒绝的礼物。

《小猪的爱情》

一大早,小猪满脸洋溢着爱的喜悦,他手拿着鲜花上路了。一路上,他遇见了优雅的长颈鹿女士、健壮的大象姑娘、美丽的鱼小姐、会不停跳舞的蜜蜂姑娘,还有凶猛的鳄鱼小姐。每次,他鼓足勇气说:“你能做我的女朋友吗?”结果不难猜到。正当他要打退堂鼓之际,一只披着狼皮的猪小姐出现了……还是一个经典童话式的结局,可是充满了顽皮和惊奇。

《鳄鱼爱上长颈鹿》系列(3 册)

真实感人的爱情故事范文2

都市剧也能如此混搭

时尚都市剧一向是市场的常胜题材,尤其是关注社会热点的电视剧,比如关注“老少恋”的《大丈夫》、关注“80后潮妈”的《辣妈正传》、关注“二胎”的《二胎时代》都曾取得很高的收视率,也都引起了很多话题。虽然这类题材很讨巧,真正做起来却并不简单,因为要找到一个能引起全民关注和共鸣的话题并不容易。还未播出,就已经在网上引发热议的《转身遇到你》便是一部关注“双二婚”的都市情感剧。

虽然本剧聚焦“双二婚”这一现实问题,却并不沉重。本剧讲述了不知天高地厚的90后辣妞万欣欣生下儿子后,本以为可以从此过上富太太生活,谁知富二代老公出轨,还没出月子的她选择离家出走。不料遇上离婚男的暖大叔华明,俩人开始了一段浪漫、现实的轻喜剧爱情故事。与其他聚焦70后、80后婚恋题材的情感剧不同,《转身遇见你》首次将90后拉进这一题材里。对于这一立意,制片人叶青说:“随着时代的推进,当下社会大部分人,婚姻观、爱情观、人生观都发生了变化,我们把关注点放在90后女孩身上,因为90后从话题度、关注度和与时代的贴合度都非常高,这让剧本身显得更加真实,贴近生活,最大程度地引起观众的共鸣。”

90后的时尚、个性为本剧增添了轻松的氛围,而“双二婚”则透着对现实的思考。《转身遇见你》把两者混搭起来,既有对都市年轻人婚姻、情感、自我认知的探讨,又轻松喜感十足。兼具爱情喜剧和现实思考的双重气质,便是本剧的最大亮点。

制片人阐述:

叶青:制片人。代表作《倚天屠龙记》(苏有朋版)、《暗香》《神医侠侣》等。

缘起

前几年,名导演、名演员、高成本的“大剧”出了很多,在“一剧两星”之后,“大剧”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一些限制。现在观众们的欣赏水平提高了很多,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做出好剧,首先要把钱用在刀尖上,在制作上下功夫,保证观众的欣赏质量;其次是角度要新颖,能给观众带来新鲜感;还有很重要的一点,现在观众看电视不仅是为了娱乐,还会从剧中寻找和自己的共通点,借剧抒发自己的情绪。

《转身遇到你》中描述的“双二婚”问题是新时展的产物。虽然现实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经历过“双二婚”,但不管是年轻人还是年纪稍大的人,不管男人还是女人,对幸福和爱都有追求。我相信每个人都能从这部剧里找到自己的情感接触点,因为这部剧里有生活化的剧情,有对当代人情感的剖析和理解,这些都是能触动观众内心的重要元素。为观众提供这样一个情感寄托的平台,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演员的惊艳时刻

这本身是个女性题材的剧,所以男演员尤为重要,因为女人会格外关注女主角身边的男人,所以在寻找男一号华明的饰演者时用了很多心思。我很庆幸,虽然花了5个月时间,终于还是等到了爆发力强、处于上升期的于毅来出演这个萌酷大叔。童瑶在参演综艺节目《女神新装》时因为恬静自然的气质,被称为“氧气女神”,而在剧中,她一改女神形象,将变身刁蛮任性的辣妈,非常值得期待。导演常晓阳不仅经验丰富,对镜头的把控能力也得到张艺谋、李少红的认可,是他们的“得力爱将”。他们之间的配合非常自然、轻松、默契,演员生活化的表演也很细腻感人。有一场戏非常精彩,华明的前妻和女儿归来,住进华明公寓。前妻和现女友共处一室,有一段于毅、童瑶、叮宁在现场临时发挥创作的戏,他们用默片的方式来表达三人纠结的情感关系,非常棒!让人忍俊不禁,却又万般无奈。这是好演员才能想出的招儿,非常感谢他们。

真实感人的爱情故事范文3

【关键词】电影;跨文化交际;教学

中图分类号:J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1—146-02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国际文化交流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跨文化交际主要指不同背景的人们进行交流的过程。如何更好的将跨文化交际引入课堂,实现有效教学,这非常值得在外语教学中进行探讨。跨文化交际涵盖面非常广泛,而电影作为西方文化传播的一种媒体,反映西方文化的各个层面,折射出西方的历史文化、伦理道德、社会各种体制等,是我们了解西方文化最形象生动、最全面概括、最简便快捷的途径之一。。作为教学辅助方式,电影正好可以成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文化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里产生的,因此文化的产生必然要依托一定的背景,脱离背景的跨文化教学是苍白无效的。正如人类语言学家马里诺斯基曾认为“语言和环境互相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语言环境对于理解语言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语言只是跨文化交际冰山之一角,语言的学习需要语境,跨文化交际教学,更需要一个文化背景。电影作为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作为新型的视听教学辅助媒介运用于跨文化交际中,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辅助理解文化,搭建交流平台,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章浅析了电影、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含义,以及电影中折射出来的人文价值观、历史文化、教育文化三个方面,探讨了电影在文化交际中的积极作用。

一、电影与跨文化交际的内涵

电影是人类科技发展的产物,是随着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门现代艺术。我国劳动人民在很古以前流传的皮影,可以说是现代电影的先导。现代的电影于十九世纪在法国诞生的,而美国人认为电影是爱迪生发明的,法国人则认为电影是卢米埃尔兄弟的专利。电影的发明本身就是各国人民智慧的结晶。电影按照不同的分类法,可分为悲剧、喜剧、伦理、纪录片、科幻片、动画片等多种类型,同时电影涉及文学戏剧、语言文字、摄影绘画、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电影的主题,即表达给观众的思想内涵,可谓包罗万象,从人性的解放、爱国主义、忠贞的爱情、到感人的师生情缘。由此可见,电影的包容性极强,可以承载各个方面的文化,是跨文化交际的理想辅助材料,同时电影的高科技视听效果,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积极性。

跨文化交际教学的目的就是让中国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特点和精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吸取西方文化的精华,加深对中国博大精深文化的理解,促进文化交流。德国学者米夏埃尔·蓝德曼在《哲学人类学》中说:“自然的人是不存在的,甚至最早的人也是生活在某种文化中。”因此跨文化交流的核心是去了解文化,才能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跨界交流。而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至今还没有一个严格和精准的定义。从广义上说,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的文化就是将广义的文化进行细分,选取的角度不同则分类也是林林总总。简单的从精神财富来说,包括思维方式、信仰习俗、心理状态等内容;物质文化指人类改造或适应自然的能力、过程及其成果,如交通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无论广义的还是狭义的文化,只有学生习得了,并运用于交际,这才是教学目的。为这一教学目标,将电影引入课堂,正是因为前面所述的电影的主题和多种艺术表现形式都是涵盖在文化的范畴里,可以使其作为教学辅助材料,进行有效教学。

二、电影辅助跨文化交际的三个方面

从电影与文化之间的内涵,不难看出两者具有的共通点很多,其中电影与价值观、电影与历史、电影与教育之间都存在着某种文化关系。电影可以通过电影主题、人物设定、曲折情节、特定场景等直接或间接地呈现这些抽象的文化。

(一)电影与价值观

国家民族不同,反映出的社会的意识形态不同,个人价值观亦不同。这会影响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秉持的态度,或支持,或反对,亦或中立。而文化的交流不是将价值观的差异放大,相互对立排斥,而是要通过沟通,消除隔阂,达到相互理解尊重的目的。中国有东方特色的社会意识和表现形式,代表有中庸思想、群体意识、以和为贵等价值观。同样在西方国家,他们也经历着社会发展,时代变迁,社会意识和价值观与中国在很多方面都截然不同。韦森在《文化与制序》一书中曾写道,“西方文化——无论是英美文化,还是直接承传了古希腊和罗马文化精神的欧洲大陆诸国的文化——都可以归结为一种个人主义文化”。个人主义是西方文化演进出来的一种观念,是西方价值观的核心表现。卡尔·波普在《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一书中有过定义,即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相对,与利他主义相对。但是这不同于中国学生通常理解的以自我为中心和完全没有大局观念的自私自利,而表达的是处于组织约束条件下的,在大环境下的自我个性解放,独立的成熟的感情。由于西方价值观受希腊神话影响较大,展现个人主义的电影往往取材希腊故事或希腊英雄,其中以特洛伊战争最为脍炙人口。据统计关于这个主题的电影有六部之多,拍摄较近的是2004年由沃尔夫冈·彼得森导演的《特洛伊》(《Troy》)。电影以庞大的恢弘气势再现了希腊英雄们的骁勇善战,其中男主角布拉德·皮特扮演阿克琉斯,恰如其分表演出的英雄形象,不仅是女学生们津津乐道,同样也是男学生们学习崇拜的偶像。学生们乐于接受的事务,在富有兴趣中的积极自主学习,就会更容易理解西方社会中的个人主义,尊重西方遵循的价值观,逐步增加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电影与历史

历史文化是学生学习中不可或缺的知识组成部分。我国在小学义务教育阶段中就开设有历史课程,足以说明它的重要性。增加西方历史知识,了解历史事件,对外语学习者掌握词汇、使用习语、明确语义背景对促进良好交流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导演在制作电影时,为了让观众对画面有真实感,增加电影的生动可观赏性,大都会力争还原历史场景,而现在的高科技模拟数字技术也是为还原历史而锦上添花。电影中宏伟的故事场景,带有历史印记的衣服服饰,特定的建筑、音乐等等,无不展示出那个时期的历史文化。学生结合影片重温历史课,感受特定历史里的文化,不断加强对知识的认知度,逐步加深对美的感受度。

反映历史的经典影片很多,其中著名的是美国好莱坞电影《乱世佳人》,曾一举获得十二届奥斯卡八项金奖,是电影史上获得巨大成功,至今久演不衰。故事就是发生在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前夕,女主角斯佳丽和男主角白瑞德之间的曲折爱情经历以及描述在战争期间他们的生活种种变化。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这部电影,主题看上去是在描写男女爱情故事,但是影片大量呈现各种历史和战争场面,或许“隐藏着的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方奴隶主文明逐渐走向没落的一曲无尽的挽歌,”一场美国血雨腥风的历史变革。同时,故事题材选取的背景是从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到结束的整个时期,直观生动的电影可以营造真实感,比起呆板的历史书更能触发学生对这场历史战争意义的思考,间接的就达到了教学目标。其次,电影中演员的服装、衣帽、场地布景等,都反应出十九世纪美国的时尚元素,毕竟女主角斯佳丽可以算是当时的时尚先锋。这些都可能较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在战争期间美国人的生活习惯、民族习俗的理解。在电影中,台词语言不仅是语言学习者有机会在真实的语境中感知语言魅力和恰当的使用,也可以感受语言的时代性和历史感。After alltomorrow is another day.这句话单看很普通,但在电影的语境里,它就成为了经典话语,不仅激励了曾经的女主角斯佳丽,若出现在真实的跨文化交际语境中,就可能会让倾听的交际者感到心灵神会的一种鞭策和鼓舞。

(三)电影与教育

教育是体现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民间祭祀的秩序为天地君亲师,尊师重道,可见教师的地位是很崇高的,有时甚至是人为的拔高,这也反映出教师与学生存在的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在西方国家,教育思想根源可能受,如基督圣经影响,可能受思想家影响,如柏拉图,也可能受文化流行趋势影响,如文艺复兴运动,诸如此类,使得西方的教育理念与中国的思想大相径庭。近代西方的教育现状是趋于平等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影响下的中国学生如何去理解这种文化差异,同样电影也有关于这方面的影视题材,如《心灵捕手》、《放牛班的春天》、《死亡诗社》、《音乐之声》等等。其中的经典电影《心灵捕手》讲述的是诺贝尔数学获得者蓝布教授与心理辅导老师尚恩共同努力将一位桀骜不驯又胸怀奇才的年轻人维尔逐步引导到人生正轨的感人故事。这部影片之所以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影片,深受观众喜爱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教师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思想。心里辅导老师尚恩面对如此自以为是又咄咄逼人的学生,没有歧视,没有放弃,也没有摆出师者高高在上的姿态,而以平等的、真诚的、睿智的与学生沟通,深刻的去理解学生内心世界。他们的交流过程逐渐发生变化,两个人由初见时的抵触对立改善为惺惺相惜,身体相互拥抱,心灵也逐渐靠近。这就是尚恩老师把他的学生平等的当朋友来对待,以调整学生的心理为主要,自然的忘却自己的年龄和身份,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沟通理解氛围,最后自然也达到辅导心理的效果。教育思想可能比较抽象,通过这样对影片直观的欣赏和解读,或许可以让学生有具体的一次心灵旅程,从而加深对西方文化差异性的理解,或许能让学生有所触动,还能从中借鉴一些思想。

真实感人的爱情故事范文4

此时,距离贺晨曦被从汶川地震的废墟里救出来已经过去了7个月的时间,郑广明也兑现了他“我们结婚吧”的承诺。虽然新娘的脚伤还没痊愈、虽然地震之后他们的生活很窘迫、虽然他们的日子过得并不浪漫……但这对“地震情侣”还是完美地走到了一起。

2008年5月16日,汶川地震已经过去100多个小时了,通过中央电视台的直播,很多人都看到了这对“地震情侣”的感人故事。人们会对郑广明痴情的守候和呼喊而感动,会对被废墟掩埋104小时而重获新生的贺晨曦而庆幸,更会为这对情侣在地震中的“生死恋”而流泪。

一个经典爱情的诞生

在经过媒体的轮番宣传,关于“地震情侣”的各种细节已经被挖掘出来。首先就是2008年5月16日晚上9点,中央电视台《抗震救灾》的现场直播。

“你还记得咱们一起去过的公园吗?那里的玫瑰花应该开了,等你好了,咱们一起去看花吧!”

“我们结婚吧,你说咱们把婚礼办成什么样的呢?中式还是西式?我觉得西式好,西式的礼服漂亮。你穿婚纱的样子一定很好看。”

“我们服装城里的王大姐刚刚生了个大胖小子,有7斤多重呢,你喜欢儿子还是女儿?”

“你一定要坚持住,千万不要睡着,我会一直在这里等着你。”

……

镜头里只有郑广明一个人的声音,正在看电视的观众一片唏嘘。旁边是一群忙碌于救援的身影,衣衫褴褛的郑广明冲着狭窄的救援通道大声喊叫着,偶尔从倒塌的建筑深处传来一两声虚弱的,都让他欣喜若狂。此时,贺晨曦已经在地震的废墟里躺了100多个小时了。

晚上10点10分左右,贺晨曦终于被成功解救出来了。在担架的旁边,瘦弱的郑广明脱下自己的短袖衬衣盖在贺晨曦身上。在医生给贺晨曦输液时,光着膀子的郑广明担心她会“睡过去”。

“你猜我给你买了什么?大鱼?错!是大鱼把你叼走了。”

“现在有两个饮料管子,一种是可乐,一种是营养快线,你选择哪个呢?”这几句逗乐的话让电视机前无数情侣流流满面。

央视记者李小萌在救援现场流泪了。“两天来,男孩(郑广明)一直在鼓励女孩(贺晨曦),我们看到了一个对爱情和生命充满渴望的女孩,看到了一个始终不放弃她的男朋友……我们为这个生命的奇迹而感动,更为这个爱的力量而感动。”

在中央电视台北京演播室里,白岩松说:“在地震的废墟里,两个人一直在探讨将来选择什么样的婚礼,在我看来,这两天的经历是他们最好的婚礼。”

这是救灾现场的一个奇迹,这又是一个非常浪漫的爱情故事。在随后的日子里,他们的故事被无限放大,无数情侣把他们当成爱情路上的榜样。

《成都商报》记者黄虎在其采访手记里写道:“其实,这样的故事我们以前也经常能看到,经常能听到,只不过是从电视里,是从爱情小说里。当这个故事真切地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并被我们亲眼目睹时,这种爱的力量,如此浪漫的爱情故事,怎能不撞击我们的内心?我坚信,在郑广明和贺晨曦两个人心中,他们此时一定相信爱的力量,因为爱情也确实给他们带来奇迹。而在经历了这场灾难之后,他们两个人一定会一生一世,长相厮守……”

一位网友在网络上留言说:“爱情是什么?爱情就是像他们一样生死不离。这才是爱情原本的成色,也是我们应该寻觅的感动。”

听他们说生死和爱情

一、寻爱

2005年,郑广明跟随老乡从山东威海来到成都,在一个服装批发城卖服装,闲暇的时候,他报了四川师范大学的一个计算机自考班。2006年5月,在一次同学聚会上,郑广明认识了自己的师姐,当时正在四川师范大学读大四的贺晨曦。

“是我先追求她,我给她写了很多情书。”面对记者,郑广明很是有些害羞,说起写的那些情书,他觉得很幼稚。因为那时他只有20岁,而贺晨曦又是他的初恋情人。

“我对她应该是一见钟情吧!”郑广明看着妻子,一脸的甜蜜。“我就是觉得她很好看,我想和她在一起。”

“他长得很精神,不过最初我并不愿意接受他。”贺晨曦牵着丈夫的手,很温柔地说。“当时他20岁,我24岁,我比他大四岁呢。况且,我当时读大四,老家又在绵阳,将来在哪儿工作都不知道。最主要的是,他卖服装,可穿衣服一点品位都没有……”

“后来我写的信都让她退回来了,不过我不气馁。她越退我越写,最开始两天写一封,后来一天写两封。信的内容其实都不用想,把我想念她的真实感受写下来就足够了。”在多次的拒绝后,郑广明越挫越勇,终于,两人的感情在执著和循序渐进中缓慢爬升。

2007年7月,贺晨曦毕业了,她考进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北川支行,成了一名普通的出纳员,而郑广明则依旧在成都卖衣服。空间的距离没有阻断两颗年轻的心,郑广明的信仍旧持续不断地传递着他的爱恋,两个人也经常利用假期看望对方。

“过完五一之后,服装摊的生意有点冷清了,我决定去北川看她。”2008年5月12日,郑广明来到北川。中午,两个人在银行附近吃了一顿麻辣烫。“我送她去上班,然后回到宿舍里玩电脑等她下班。”

“我刚到单位,还没来得及坐下,就感觉地动山摇。我急忙钻到桌子底下,然后就失去知觉了。”回忆起地震当天,贺晨曦还觉得很害怕。在地震中,整个银行大楼全部坍塌。

灰头土脸的郑广明从宿舍的废墟里爬了出来,他转了一圈,也没有找到女友工作的银行。“几乎是一瞬间,这座北川的标志性建筑就成了一堆瓦砾。”

“我打她的手机,没有信号;我喊她的名字,没人答应。我当时都绝望了。”郑广明紧紧攥着妻子的手。“后来我听晨曦的同事说没有看到她进办公室,我才松了一口气。”

“我遇到了拉难民的大车,我想晨曦也许搭车回绵阳了,因为她家在绵阳。”5月14日,郑广明找到了贺晨曦的父母。“老太太一听晨曦工作的单位倒塌了,当时就瘫软在地上。”

5月16日早晨,郑广明跟随救援队又回到了北川。“一见北川,就听说县农业发展银行的大楼有生还者。我几乎用尽了全身的力气跑到银行大楼的废墟边上。”

“晨曦,晨曦……”郑广明恍惚又回到了当时的救援现场,他的表情甚至有些紧张。“当听到她微弱的回答时,我当时就忍不住哭了。”说话间,他的眼泪溢出眼眶……

二、劫后的甜蜜

2008年6月,郑广明向老板提出了辞呈,他要到重庆照顾住院的女友。

“后来,他在四川电视台的救灾晚会上向我求婚,我哭了,病房里的很多病友都哭了。因为那时候我有可能被被截去右脚,而且我的肾功能也严重受损,右手因为长期神经压迫也完全不能动……”

“我说我要娶她,可一到你们媒体嘴里,就变成‘纵使四肢全截,我也要娶她’,你们也太能吓唬人了。”郑广明说,“我当时就相信她会没事的。”

随后的一段日子,郑广明开始跟医生护士学康复训练,帮贺晨曦按摩脚、捏手臂。“他那手劲真大,经常把我捏得直流眼泪。”不过在郑广明的“蹂躏”下,贺晨曦的腿脚慢慢恢复了知觉。

天气好的时候,郑广明喜欢推着贺晨曦出去散心。“我喜欢带她到公园里看花,我喜欢采一朵最美的花插在她的头上……”不过很多时候,这样的散心总是引来围观,很多情侣甚至争相要求合影留念。

2008年9月,看到贺晨曦的身体日渐康复,郑广明带着她回到了威海老家。在此之前,广明的父母已经在电视里看到过他们的故事。“我父母很喜欢她,她表现的也很乖巧,她读过书,是个识大体的女孩子。”

那段时间,郑广明天天推着贺晨曦到海边散步。在得知记者也是威海人时,贺晨曦明显活跃了起来,“我见到你们威海的大海了,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大海,觉得那跟天一样大。我很喜欢大海,我找了一个有大海一样胸怀的男人。”贺晨曦很怀念威海和大海,她说将来还想再过去。

2008年国庆之后,他们从威海回到了四川。10月5日晚饭后,贺晨曦看着郑广明,“我们干脆把证领了吧!”正在洗刷碗筷的郑广明没有任何犹豫,“好啊!”第二天,他们在绵阳领取了结婚证。不久,小两口来到成都,开始了属于两个人的夫妻生活。

三、婚姻生活

“我们没有钱,所以只能和别人合租房子住。房子位于7楼,是个三居室,我们住其中一个房间。”小两口的“家”位于成都沙湾附近。那里的小巷子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小店主们往往很随意地当街拉一条线绳,就把腊肉、香肠挂在上面叫卖。每天早晨和傍晚,贺晨曦就在丈夫的陪伴下,到巷子里散步。“这里的居民对我们很好,散步的时候,他们会主动和我们打招呼。”

贺晨曦的手臂已经完全康复了,但是由于右脚切除了两个脚趾,她不能走太远的路。但是贺晨曦每天都坚持亲自买菜、亲手做饭给丈夫吃。“每天早晨,我们俩一起出门,他去上班,我去市场买菜,晚上做好了等他回来吃,他喜欢吃我做的辣子鸡。”

“她右手的神经还在恢复中,不能拎重物,有时候菜买多了,她经常爬两次楼,把菜分批拎回家。我们住7楼,她上下非常不方便……”郑广明很疼惜妻子。“每天吃完晚饭,我会背她下楼散步,回来之后再给她压压脚,这样更有利她的恢复。”虽然比贺晨曦小四岁,但是在照顾妻子的这段时间里,郑广明明显成熟了许多。

“我希望让妻子过上好日子,我不愿意她跟着我吃苦受累。我刚刚找了一份新工作:黄金投资顾问。”想了想,郑广明又笑着说,“其实就是劝别人把人民币换成金条的生意。”

“这个工作并不很适合他。我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广明能找到个更能发挥自己实力的工作。”贺晨曦温柔地看着丈夫。“我还希望给他生个大胖小子!让我们的家再圆满一些。”

2008年12月,北京电视台《真情耀中华》栏目组找到了小两口。“他们说来北京吧!我们给你们办一场特别的婚礼,于是我们就来了。”郑广明笑着说。

真实感人的爱情故事范文5

    关键词:凯瑟琳;希斯克利夫;人物性格;双重性

    《呼啸山庄》是英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它是一部描写惊心动魄的爱情故事的浪漫主义作品;是作者的神秘主义哲学观的阐释;是对自由的追求和呐喊;是穷人对富人的斗争;是压抑后的爆发。这部小说写的是一出发生在荒野山地上的爱情悲剧,以及座落在这荒野中的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两户人家前前后后近半个世纪的恩怨纠葛,体现了强烈的反抗精神和异教徒精神。

    这部小说是英国女作家艾米丽·勃朗特于1847年出版的她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呼啸山庄》刚问世时极受冷落,更遭到评论家们的漫骂和讽刺,称之为“恐怖的、可怕的、令人作呕的小说”。由于写作上的失败,还有由此所带来的巨大舆论压力,艾米丽死于肺病。作者因为《呼啸山庄》而被戴上非常荣耀的桂冠是在她的作品发表近半个世纪之后,人们充分认识到了作者非凡的创作天才,这部巨着也被公认为英国文坛上独一无二的奇书。初读此书可能会使人感觉到惊讶和恐怖,但经过仔细的推敲,就会发现和其他小说与众不同的独特魅力。《呼啸山庄》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倾向,这种浪漫主义避开现实主义的世俗、呆滞,放纵主观想象,时而兴高采烈,时而意气消沉,沉湎于神秘而强大的激情和狂暴行为。这使这本书完全区别于当时的文学主流。

    凯瑟琳与希斯克厉夫从小就志趣相投,相知相爱。她与希斯克厉夫生死攸关,希斯克厉夫对凯瑟琳的爱则更加执着专一以至疯狂可怕。他们的爱情如浓烟烈火直冲云霄,如狂风暴雨席卷大地。尽管他们的爱情极端狭隘和自私并且带有太多的病态,及其狂热和歇斯底里,然而他们的爱却是超凡脱俗的精神之爱。小说中两个具有双重冲突个性的人物-凯瑟琳和希斯克厉夫正是小说的魅力所在。

    一、凯瑟琳性格的双重性

    凯瑟琳-这部小说的女主人公,她不是维多利亚时期传统意义上的美人。虽然漂亮、苗条,但她叛逆、任性、脾气暴躁而且随心所欲。孩提时的凯瑟琳就野性十足,倔强大胆,身上充满了反叛精神。她最喜欢玩鞭子,喜欢在荒原上自由地嬉戏。要是有谁不如她所愿,她就会不吃不喝折磨自己直至生病。当辛德利让凯瑟琳读《圣经》时,她却将圣书踩在脚下、扔进狗窝。但凯瑟琳也不完全是个反面角色,她有其进步意义。她把男人和女人至于相等的高度,不愿听命于男人,有自己的思想。

    有评论家认为凯瑟琳是整部小说的中心,认为真正的魔鬼般的情人是凯瑟琳而不是希斯克厉夫。凯瑟琳的性格具有双重性。在凯瑟琳决定嫁给林顿之前,她对耐莉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林顿英俊、富有,我会成为方圆数英里最尊贵的女人。”“……我对林顿的爱,就像树林中的树叶。我很清楚,当冬天使树木发生变化时,时光也会使叶子发生变化。”可见,在她的内心,凯瑟琳拥有着与她哥哥(辛德利)一样的贵族优越感,想嫁给一个体面而又富有的绅士过着浪漫的生活。“我这么爱他(希斯克厉夫),并不是因为他长得英俊,而是因为他比我自己更像我自己。不管我们的灵魂是什么做的,他的和我的是完全一样的”;“我在这世上最大的苦恼就是希斯克厉夫的苦恼,我生命中最大的思念就是他。即使其他一切都毁灭了,独有他留下来,我依然还是我。假使其他一切都留下来,独有他毁灭了,那整个宇宙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陌生人,我再不像是它的一部分了”。凯瑟琳接着说到。她是从灵魂深处爱着希斯克厉夫的、是根深蒂固的。事实上,她的婚姻选择是她一生中致命的错误,是对自己人性的背叛。三年后,希斯克厉夫的归来使凯瑟琳欣喜若狂。然而,她与希斯克厉夫之间的情爱是她的合法丈夫所不能容忍的,林顿坚持要凯瑟琳做出选择。她一直到死也没有在希斯克厉夫与林顿之间做出抉择,她也不愿意,因为两个人能够满足其不同层面的爱。凯瑟琳的一系列行为都暗示着她充满了矛盾冲突、倍受折磨的精神世界,她那性格自我分裂的深重的悲剧生涯。事实上,凯瑟琳有两个自我,两个本性。这就是凯瑟琳的悲剧,具有感人肺腑的悲剧魅力,展示出小说无与伦比的丰富内涵。

    二、希斯克历夫性格的双重性

    正如小说开头所描写的荒野之树,它是扭曲变态的,却是最不加修饰、自然生成的。希斯克厉夫的一切都是环境造成的,他就是那荒野之树,努力地生存,抗拒着狂风暴雨,在变成了这样的丑态之后,用丑恶对抗、报复这制造丑恶的严酷环境。而希斯克厉夫这个名字由“长满蔷草的荒原”和“陡崖”组成,由此可见,作者在塑造这个角色的时候,是揉合了很多自己的个人色彩进去的。希斯克厉夫原是利物浦街头的弃儿、私生子,被呼啸山庄庄主老恩肖先生收养。他从小受到周围人们的歧视和虐待,又被小主人亨德利贬为奴仆,不许和凯瑟琳接近、说话,常被饿饭、关押和毒打。在离开呼啸山庄的那个晚上,希斯克厉夫一无所有,除了被一场激情折磨得痛彻心肺,被一场绝望的爱撕裂得身心俱碎。希斯克厉夫回来了!带着财富。他开始疯狂地复仇,复仇才是他全部生活的唯一理由。他利用手段让辛德利倾家荡产,又连踢带踩弄死了他。他甚至把魔掌伸向辛德利的儿子-无辜的小哈里顿,让他变成一个目不识丁、粗俗无知、傻乎乎的庄稼汉;希斯克厉夫对于伊莎蓓拉,这位深爱着他的姑娘毫无爱意,他骗她私奔后又冷落、厌恶她;希斯克厉夫对凯瑟琳的女儿凯茜和自己的儿子小林顿也要折磨毒打,他扬言要把凯茜和小林顿两个人来个活体解剖。他用圈套和暴力强迫凯茜和奄奄待毙的小林顿成婚。希斯克厉夫用两代结亲的骗局把两个家族剥夺得一无所有,又焚毁书籍,企图造成年轻一代的精神荒漠。他不是冲着个人,而是冲着整个世界说出那样可怕的话:“我不懂得怜悯!虫子越是扭动,我越是恨不得挤出它们肠子来。”希斯克厉夫的罪行十恶不赦,但是最终他却得到了大多数读者的原谅,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因为读者深知他不仅是一个报复狂而且是一个痴情的恋人,他对周围一切人的憎恨和报复来自他那受挫折的爱。他曾说:“两个词就可以概括我的未来了:死亡和地狱。失去了她,活着也在地狱里。“凯瑟琳自始至终控制着希斯克厉夫的感情,正如她曾经对希斯克厉夫说:“但愿我能一直揪住你,知道我们两个都死了为止!我可不管你受着什么样的罪”。希斯克厉夫认为,林顿是山庄的窝囊废,他贬低林顿对凯瑟琳的爱:“他八十年的爱抵不上我一天的爱。”不论是活着还是死去,她对希斯克厉夫的影响都是同等重要的。他咒骂她,带着绝望、痛苦的火焰和泪水不肯宽恕她,甚至在她死后十八年,希斯克厉夫掘开凯瑟琳的坟墓去查看她的脸,当看到她安静地躺在坟墓中时,希斯克厉夫深深感到一种安慰。他诅咒她灵魂永无安宁,永远追随他、纠缠他、折磨他,直到他生命终结。

    希斯克厉夫性格的双重性主要体现在他自身所具有的强烈的爱和深切的恨之中,他爱凯瑟琳胜过他自己,却又是一个残暴的人。他长期以来一直渴望在天堂同凯瑟琳重聚,最后带者微笑死去。正是这种爱使他变成了一个怪物!地狱的恶棍,也正是这种爱扭曲了他的一切,使他具有了一种可怕的世界观甚至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死不后悔。由此可见,希斯克厉夫的性格是矛盾的、复杂的,是具有双重性的。

    最后,希刺克厉夫终于离开了人世,他们的灵魂不再孤独,黑夜里在旷野上,山岩底下散步。爱到用恨来维系爱,爱到用怨念来维系思念,爱到用幽灵来维系生命,何其悲凉!

    小说中男女主人公性格的双重性体现了当时英国社会矛盾的激化,社会现实的残酷复杂。人对现实幸福的渴望出于人的本性,然而社会现实使这些被压抑的欲望畸形滋长,其恶果是使人性中那些健康的、积极的因素畸变为病态的、消极的因素。希刺克厉夫正是这样一个被资本主义社会所扭曲的灵魂,他的双重性格完全是当时社会摧残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张同乐,毕铭.《呼啸山庄》—一部具有现代主义意味的小说[J].外国文学研究,1999,(01).

    [2]刘再复.性格组合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

    [3]弗.伍尔芙.论小说与小说家[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4]杨静远.勃朗特姐妹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5]Emily Bronte1947:Wuthering Heights.London:C

真实感人的爱情故事范文6

[关键词] 性别 叙事 张艺谋 电影

电影的诞生宣布了人类娱乐消遣业作为一种独立行业正式产生。“作为一种大众娱乐方式,电影问世一百多年来,它的迅速发展早已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世界的经验积累和传播需要。”[1]美国的丹尼尔・切特罗姆曾就电影的作用发表过意见:“电影的诞生标志着一个关键的文化转折点,它巧妙地将技术、商业性娱乐、艺术和景观融为一体,使自己与传统文化的精英显得格格不入。”[2]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虽然有走向边缘的趋势,但它的作用仍然不可低估,尤其是当电影和电视联姻之后,“打开电视看电影”成为众多老百姓日常娱乐的重要方式。在市场经济冲击下,既要成功地获得主流话语的认同,又占有市场份额是中国电影业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与主旋律电影、艺术电影相比,强调大众趣味的商业电影更显其大众化,占领了90%以上的电影市场。提及商业电影我们不由自主会想起张艺谋。他为中国电影提供了一个艺术与商业维台的成功经验。尽管人们曾从各种各样的角度谈论张艺谋的电影,却很少有人提及他的影片中的女性形象的塑造和女性意识问题一

电影叙事意义上的女性意识包含两个含义,一是指影片编导或影片本文中应蕴涵、具有和体现出女性独立自主、自强自重的精神气质和男女平等、互敬互补的平权意识。二是指影片编导和影片本文不把女性形象作为男性的被动观赏对象,而是力求刻画和呈现女性自我的命运遭遇、价值观念和心理特征的形象塑造意识[3]。以此为参照,笔者认为,张艺谋的一系列电影中,女性意识依然遮蔽在男权话语之中,影片仍然未逃脱“女人被讲述”的传统模式。尽管表面上看,女性形象在张艺谋电影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大红灯笼》中,老爷只剩下了声音:在《我的父亲母亲》中,母亲的回忆使叙事表层以母亲为主,突现母亲的美丽、勇敢、执着和痴情,父亲完全成为母亲的陪衬,成为一个符号和回忆,在《英雄》中每个故事都离不开美丽的女侠飞雪,她那曼妙的身姿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有论者认为他的电影以。女性神话”张扬女性意识,可以挤进女性主义话语的潮流[4],然而,重要的不在于女性占了多大份量,而在于女性究竟是如何出现在电影中。纵观所有张艺谋电影,其中的女性形象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型――“我奶奶”,菊豆,颂莲

以女性及其女望作为向西方世界展示东方风情的载体,一种面向西方的东方主义策略被张艺谋一再使用,成为填平艺术性与商业性、民族性与世界性之间鸿沟的有效手段。《红高粱》是始作俑者,而《大红灯笼高高挂》则是其中最具有典范意义的作品。

《红高粱》中的“我奶奶”出嫁的路上惊心动魄的颠桥风俗、血色高粱地中的激情野合、原始的酿酒方式,《菊豆》中古老的、原始的酿酒方式,《菊豆》中古老的染坊、菊豆与天青之间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幽深、封闭、牢狱般的古宅深院,清冷夜色中暧昧的红灯笼,美丽却怪异的东方美女间无休止的明争暗斗,共同构成了在西方观众眼光中奇观式的东方历史场景。无论是“我奶奶”、菊豆还是颂莲,她们不仅是男性的欲望对象,同时她们本身也是欲望主体。“我奶奶”坐在出嫁的婚轿中向外偷窥轿夫们大汗淋漓的裸背,专注的眼神表达出她的欲望:菊豆因为丈夫的性无能而主动投入了天青的怀抱,影片中菊豆身体的大量暴露虽然示威性地呈现出她的生命力,是一种被压抑的人性的觉醒,但难逃满足男性视觉之嫌,《大红灯笼高高挂》则是其中最为有趣的文本,上至妻、妾,下至使女,无一不是男性的附庸、玩偶、奴隶和工具,她们的生死荣辱,完全取决于所依赖的男性的喜怒哀乐。在该影片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男主人公的视觉缺席:男主人是一个不可见又无处不在的形象。男主人的视觉缺席,便成了欲望主体、欲望视域的发出者的悬置,使所有男性观众(西方和东方)成了共同的窥视者,美丽的妻妾们自然而然地成为一幅供人观赏的风景。于是,“东方式的空间、东方故事、东方佳丽共同成为西方视域中的‘奇观’(spectabIe),同时在‘看’/被看、男性/女人的经典模式中将跻身于西方文化边缘的民族文化呈现为一种自觉的‘女性’角色与姿态。”[5]在这几部影片中,。我奶奶”、菊豆、颂莲不单是男性的幻想式人物,而且被男导演打造成了一个个富于异国情调的取悦者,引诱和激发着西方男性观众本已倦怠疲沓的欣赏趣味。影片以女性的施虐/受虐情境来阐释东方的历史苦难,来迎合西方文化对东方及东方女性的预期,暗示了东方文化在西方文化面前的弱势(女性)地位。

张艺谋不厌其烦地让那些充满的故事在庄稼地里、四合院中、染房内一遍又一遍地重演,而且越来越离奇。在这几部影片中,几位年轻的女性都能觅得一个年轻男子作为,来帮助她们摆脱家长们的控制。张艺谋将这种对力量的展现作为女性的性解放来颂扬,似乎只有用到处释放本能的女性才能表达反封建的意识,这显然是以男性的性别角色去理解女性,为女人下定义,实际上是男性对热衷而鲜亮活泛的女的幻想。男性导演用一种适合男性需求的叙事方式去表达所谓的“女性意识”和“反封建意识”,不由让人想起“此地无银三百两。之类的老话。

2.大地母亲型――招娣

除了大量的型女性之外,张艺谋还塑造了一些传统的贤妻良母角色,《我的父亲母亲》中的招娣便是典型的代表。《我的父亲母亲》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50年代的,表面上看来纯真而美好的爱情故事:城市青年骆长余来到一个小山村教书,美丽纯真的农村姑娘招娣对他产生了无限崇敬的仰慕之情,进而发展到对他的痴恋。影片中的“父亲”虽然缺乏具体的存在,却传达出一种强烈的男权意识强势群体(城市男性)毫不费劲地征服了弱势群体(农村女性)。从精神层面上说,有知识有文化的骆长余是一个精神上的拯救者,没有读过书的招娣则是一个被拯救者,拯救者的权威经由女性的弱而被衬托得益发伟大,因此这里的两性结合实际上是一种交换:一方面提供慈母般的关爱,一方面提供精神上的光辉指引。在男性霸权笼罩下,女性依然是“第二性”(西蒙娜・德・波伏娃语)。

影片中的招娣仿佛是为爱而生的,她的爱情被表现得单纯、热烈并无私。然而我们在这种看似淡雅的爱情中看到的只是一种单向式的对朗朗书声的追逐。而非一种平等的思想交流,“母亲”对“父亲”读书声的迷恋成了爱情的唯一理由。电影大部分时间是招娣在山间、在田野奔跑、追逐的画面,这也是影片 中最美的画面,“父亲”毫无付出的收获和“母亲”向“父亲”的主动奔跑消解了爱情的平等,,招娣的爱还可以说是一种本能的母爱式的无私给予,她的一切都是以。父亲”为主体自身为客体的。在那样一个清冷的冬天,“母亲”除了在路上奔跑,就是在家中做饺子、烙饼给“父亲”吃,与男性的精神富有相比,女性能提供的帮助仅限于物质,食物成了女性给男性提供的最高奖赏。张艺谋在爱情的幌子下将“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模式塑造得温暖而感人。

影片的结尾更是意味深长,当年老的母亲听到儿子像当年的父亲一样教孩子们读书时,儿子和丈夫的身影在她眼中叠现。毫无疑问,儿子成了父亲权力的继承者。母亲的回忆使叙事表层以母亲为主角,而儿子的叙述则显现了男性中心的深层意味。

从以上的符号分析可以看出,《我的父亲母亲》再次使女性成为“被看”,成为男性权力的一种浪漫表达。招娣其实是作为男性社会中的一个理想女性来塑造的,尤其是对于城市男性而言。她有着自然清新靓丽的容貌,温柔多情,对文明十分向往又没有受现代文明的污染,对爱人有着天真的执著,这一切轻易地打动了观众,以此也说明了社会对女性客体化的普遍认同。

3.偏执型――秋菊,魏敏芝

和以往作品中发生在过去、虚构的故事不同,《秋菊打官司》发生在现实社会,以纪录的方式拍摄而成,具有极强的真实感,许多论者认为该片真实地反映了一个贫困山区的当代农村对社会的抗争。而笔者认为,正因为该片采用的是纪实的拍摄手法,因此片中秋菊的形象塑造可以说是对当代农村妇女的一种变相的丑化。首先,秋菊执拗地要“讨个说法”的出发点,与其说是为了维护人的尊严还不如说是因为村长蹋到了她丈夫的“要命处”。她不仅担心丈夫的身体,更担心的是男人从此丧失了生育能力,而自己肚子里怀的不知是男是女。一种“断子绝孙”的恐惧使她产生出无穷的力量,几乎出于生存的本能去挽救自己的命运。而当她终于生了一个儿子后,她如释重负,生存的危机消失了,对村长的仇恨也马上烟消云散,但此时她的官司却赢了。影片中最后的镜头是秋菊的脸部大特写,反映出她慌张、内疚的心理。抱着这种深刻的“传宗接代”的封建思想去“讨个说法”,到底是对男权社会的抗争还是对男权社会的臣服,还值得我们深思。其次,秋菊的造型丑陋不堪,她那走路时不自然的摆动、僵硬的上身、难看的八字步,臃肿且肮脏的棉衣,无不夸张,笔者不由得怀疑当代农村的年青妇女是否真的就是这种惨不忍睹的样子。 《一个都不能少》是张艺谋继《秋菊打官司》之后的又一部写实风格的影片,但《一》一片的纪实比《秋》片更为彻底,其中主人公魏敏芝的性格比起秋菊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魏敏芝除了坚定执行“一个都不能少”的理想之外,对待她所管辖的学生似乎并没有什么爱心,她的语气和态度,处理学生纠纷的方式都十分简单粗暴。尤其是看到她对告状的同学说“我怎么管?”,推搡学生,强迫学生捐款等情节,我总觉得这实在不是一个可爱的女孩形象。她追汽车的情节和后来的章子怡如出一辙,而在电视台门口死磨硬缠不过是秋菊打官司的翻版。她们都是为一个偏执的念头驱动的机器。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两部本应是反映沉重主题的影片都采用了轻喜剧的叙事风格,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戏里戏外的三个男人(男导演、男角色、男观众)带着满心的优越感高高在上地欣赏着女人们的苦苦抗争。

4.道具型――飞雪,如月和小妹

2002年张艺谋新世纪的第一部宏片巨著新作《英雄》轰轰烈烈上映,它讲述的是一个围绕着三男二女而发生的刺秦故事,女主角是两个符号化的人物飞雪、如月,分别由东方美女的代言人――张曼玉和章子怡扮演,东方文化的意蕴,东方人审美的标准,你在她们身上绝对可以找到,这无疑体现了一种借助美女效应的商业预谋。本质上来说这仍是一部“英雄+美女”的电影,其中的女性不但没有改变“绿叶”的身份,更成了导演手中的道具。

影片中的飞雪造型典雅艳丽、飘逸如仙、风情万种。但她的性格矜持冷傲,嫉妒心很强,更突出的是她目光短浅且自私自利,一心只想刺杀秦王为父报仇,只明白“家为天下”,至始至终无法体会残剑心中“天下为家”的雄心壮志。飞雪虽为一个武艺超群的杀手,但与至情至理、胸怀天下的残剑相比,充其量只是一个美丽但“头发长见识短”、不能成就大业、眼里只有“家”的小女人,她的存在不仅是为了满足男性的欲望视线,也是为了衬托残剑的大英雄气概,满足男性的“英雄”情节。

而章子怡扮演的如月,更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道具式人物。如月是一个弱者,在任何一个版本的故事中她都是以哭泣结束的,她还是一个剑奴,始终忠心耿耿地服侍着并一直无私地崇拜着主人残剑,她没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思想,她唯一的人生准则就是“主人说的话,一定有道理”。如月在剧中的存在仅仅是为了构成一个老套的三角恋爱模式,她最精彩的出场是挥舞双刀大战飞雪,两个情敌为残剑而在胡杨林里的那场决斗,打得是那么飘逸、优美,金黄色的树叶与两位美女红色的衣裙搭配出明亮夺目的色彩,让人难以忘怀。但是如果我们删除那段武打,整个故事的剧情和结构竟没有丝毫的损害与不连贯。飞雪和如月的设置纯粹是为了满足男性的虚荣心:一个出身名门、与自己心心相印的红颜知己,一个为自己甘愿舍命的美丽奴隶,构成了两个为自己而狂战的美丽女人。如此看来,飞雪和如月并不是张导眼中的“英雄”,她们只是“英雄”的陪衬,是导演手中用以博取男性观众欢心的道具。

到了2004年的《十面埋伏》,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张艺谋继承着他的男性霸权主义。《十面埋伏》讲述了两个捕快和一个倾国倾城的盲歌伎之间的感情纠葛。剧中由章子怡饰演的小妹在满山遍野的花海中像一只鸟儿一样做飞舞状,与情人用轻功踩踏着花瓣竞相追逐,还多次在花丛中与情人有一番激情戏。而留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她那露了N次的白生生的肩膀,章子怡做到了舍身为戏,无数次地牺牲了她的肩膀让观众欣赏。但也同时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这露肩膀到底代表着什么,导演到底要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暗示?最夺人眼球的那场跳舞击鼓的场景,没有阶级,没有文化启蒙,就是纯粹让观众享受视觉的快乐。片中的四段激情戏更是让观众看得目瞪口呆,不管是与金捕头的那种心甘情愿的缠绵,还是与刘捕头的有些勉强的激情戏中,小妹那自我陶醉的神情令在场的男性观众叹为观止。《十面埋伏》整个就成了小妹一个人的戏,她的一切举动部成为男性眼中的美妙风景,女性被看的地位一步一步地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