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范文1
翻开《好孩子:三分天注定,七分靠养育》,首先就被纪伯伦那句“爱——是孩子的飞翔/也是你最强健沉稳的姿态”拨动心弦。细细品读后发现,这本由台湾著名教育家、实验心理学博士洪兰教授所著、《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担任主编的家教著作,正是为孩子插上翅膀的指南。
“三分天注定”,强调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差异性,正是这种差异为后天发挥教育的功用提供了平台和基础,每个孩子的天性必须得到尊重;“七分在教育”,说明教育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教育可以对孩子的一生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家长把握好这七分,教育就大有作为。
“好孩子不是成绩好,是品性好、品德好。优秀的孩子不只会念书,还要会做事。”
我们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是《好孩子: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教育》,那么在两位老师看来,“好孩子”的定义是什么?
洪兰:我们认为好孩子不是成绩好,是品性好、品德好。优秀的孩子不只会念书,还要会做事。在美国,如果一个孩子很好带,不生病,很活泼,他的爸爸妈妈就会认为这是好孩子。他们绝对不会把一个“坐在家里,妈妈叫你动一下你就动一下”的宝宝视为好孩子。我们认为孩子小时候应该尽可能地去游戏,因为游戏的时候,孩子学习了很多人际关系,而且充分发挥了想象力。
现在各类电子产品层出不穷,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被电视、电脑和手机包围,很多妈妈都为此苦恼。书中专门用了一节的内容讲网游,您认为怎样才能让网游成为天使,而非魔鬼?
洪兰:首先,网游并不是完全不好,因为已经有很多实验证实,玩网游能增强孩子的视觉搜索能力,即在一个很复杂的图片中迅速找到重点的能力。网游玩得好的人,通常能比较快地在一大堆资讯中找出所需的内容。家长与其把网游看成洪水猛兽,不如训练孩子经营他自己的时间。方法是: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开始培养他延迟满足的能力。我们看到美国的孩子在餐馆中一般都不怎么闹人,这是因为第一,父母会带玩具给他;第二,他如果吃完了,就会下桌,找个地方自己坐下来就玩或者干什么。这个是从小训练的,因为美国人一致认为父母亲不是孩子的奴隶,自己不能被孩子拖着团团转。所以就看你怎么去训练,比如孩子要某个东西,你不是马上给他,而是告诉他“我在做事,你等我做完了我才给你”,孩子要尊重父母亲现在在做的事情。所以很多事情你不是马上满足孩子的需求,而是你去让他学会天下事情没有尽如人意,你要等。慢慢地,让孩子学会自律并考虑到他人。
“所谓顺其自然,水到渠成。按照孩子发展的规律,时间到了,他自己就会,不会的时候,你逼他,反而会让他对学习产生恐惧。”
洪老师在书中告诉我们,育儿真经就4个字——顺其自然。请问洪老师,对这4个字该怎么理解?顺其自然和立好规矩是否矛盾?
洪兰:今天,父母最大的问题就是很焦虑,每天问孩子你学到什么,你很焦虑,孩子就会很焦虑。然后你觉得他学到的不是你要的,或者他学得不够,你就会谴责他,孩子就会觉得学习是个恐惧的事情。所谓顺其自然,水到渠成。按照孩子发展的规律,时间到了,他自己就会,不会的时候,你逼他,反而会让他对学习产生恐惧。作为父母,我们真的不应该也没有必要不停地把一些树挖起来看有没有长根,有没有长好,这样做的话,树是一定会死的。
顺其自然与立好规矩完全不矛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顺其自然不是放任自流。很多父母误以为我让孩子自由,放任他,是对他好。错!孩子心中非常需要被别人指导,他非常希望知道父母在乎自己,并乐意接受引导。
“你读一些好的教育类的书,等于结交了很多特别优秀的老师。这是最好的捷径,你找不到比它更好的捷径了。”
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范文2
关键词:爱; 理解; 尊重; 相信; 包容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4-092-001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便没有教育,为人师者,应当爱满天下。”作为一名教师,爱对我们来说,就是对孩子最真挚感情的一种表现,它包含了教师对孩子的热爱、尊重、理解和期待。但是身为幼儿园教师的我们,对孩子的爱总是存在着落差,先入为主的观念根深蒂固,嘴巴上时常提醒着自己要平等对待,但总会事与愿违。
陶行知先生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灵的深处。”我们更应该如此,那么怎样才能切切实实地做到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爱孩子,就要理解每个孩子
借用陶行知先生的话:“我们要懂得儿童。”那么怎样才是真正
的懂孩子、理解孩子呢?首先我们要从自身出发,使自己具备孩子的心灵,用孩子的大脑去思考问题,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事情。很多时候我们常常会因为自己是老师,而不顾孩子们的感受,觉得我怎么教,你就怎么学,怎么做,那样才是最正确的。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忽略课堂上那些不能集中精神听课的小朋友,认为他们就是不认真,不想学。其实事后我偶尔也会想想,他们是不是真的不想学呢?还是我这节课的教育方式他并不喜欢,太枯燥乏味了,又或许这个内容他只要仔细听5分钟就已经学会了,而我们却一定要让他们好好集中精神去听十五分钟、二十分钟、二十五分钟呢。很多时候我们都是站在教师的立场来考虑孩子的事情,试问这样是真正地懂孩子了吗?或许我们可以多试着换位思考一下,以孩子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他们多想些,做得更细致些,那样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
二、爱孩子,就要尊重每个孩子
可能很多人觉得尊重老师是天经地义的事,尊重孩子似乎有点夸张了。但是我们要明白的是: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而爱孩子,就更应该尊重他们。孩子是独一无二的,可能在学校一大群孩子在一起,没什么特别的,但是单个的孩子在父母眼中都是宝贝。作为教师,我们常常会告诉孩子,我们会像妈妈一样爱他们,可总会有差别待遇。然而尊重孩子就要平等对待每个孩子,不可以过分溺爱个别幼儿。我们常常会因为有的孩子长得可爱,又会说话,对其宠爱有加。其实那些内向的、说话较少的孩子,才是我们应该多关注的对象。去年带小班,我们班有个小姑娘,各方面都表现得不错,但就是内向,胆小,有时我们稍微喉咙一响,她就会吓哭,所以我们对她的关注,久而久之就少了起来。她呢,也因为怕我们,很多时候大小便都不敢告诉老师,常常会憋得实在憋不住了,才去解决,也因此大小便在身上的情况很多。我尝试着与她去交流,了解她真正的感受,发现其实她很会讲,也有她可爱的一面,慢慢地跟我熟悉后,她在课上也越来越大胆了,常常都能看到她高举的小手,我也常用赞赏的眼光看着她,在其他小朋友面前表扬的次数也多了起来,现在的她,相对以前,完全是不一样了。所以说做我们这一行的,关注个体差异真的很重要,我们不单单是要关心、爱护他们,我们更要尊重他们,以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的角度来对待他们。
三、爱孩子,就要相信他们
很多时候先入为主的观念真的很不好,我们时常会把每个孩子给框死,觉得这个孩子一般情况下很会闯祸,那个孩子不需要老师的注意也能很好地管理好自己等等。但是这样往往会令我们做出错误的判断,如:前年我带大班时,凡凡是我们班的调皮鬼,总会惹事闯祸;阳阳是我们班表现较好的孩子,一般不用我们操心。就因为这样,当有小朋友来告状说他们两人打架时,我只是很随便地了解了一下情况,就断定是凡凡先做错的事,让他先说对不起,但是他却在那边坚决否认,无奈地我只能用老师的身份去强压让他道歉。事后,他总用一种很无奈地眼神看着我,使我不得不反思,难道自己真的错了,然后再去向别的小朋友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才发现原来我真的错了。这件事,让我明白,并不是坏孩子没有讲真话的时候,我们如果爱他们,就要完完全全地相信他们,给每个人机会是一样的,不可以用传统观念做判断,把他们都断定了。只有做到充分相信每个孩子,才能更好地走近他们身边。
四、爱孩子,就要包容他们的一切
世上没有百分之一百的完人,小朋友就更是了。如果我们爱孩子,那我们就要去包容他们的一切。每个人来到世上,都带着或多或少的缺点。然而我们习惯了以优缺点来看待孩子,所以不是表扬奖励,就是批评惩罚。刚开始带班的时候,可能由于经验的不足,我们往往只会看到好就是好,差就是差。时间长了,有了一点点经验的时候,我们就会感慨为什么我们班不能多几个像某某某一样的好孩子呢。但其实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想想,就像人们常说的:“上帝给你关上了一扇门,他就会给你打开一扇窗。”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可能我们没在这个人身上发现他学习的优点,但如果仔细查找,可能我们能发现其他的优点也不一定。我们知道鼓励教育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很多时候我们也很想这么做,但是我们学不会,所以我们要先学会包容,包容孩子的一切,给他以积极的正面的教育,这样他们才能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爱是什么?爱应该是神圣纯洁的。作为教师,对学生从爱出发,以一颗平等心去对待每个孩子,尊重、理解、信任、包容他们。假如教师是太阳,那么教师的爱便是阳光,让孩子沐浴在这柔和的阳光中,尽情绽放他们的光彩。虽然这是理想化的,虽然我也没有能全都做到,因为有时会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只要我们尽了力,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相信一定可以做得更好,让我们的教育因为爱而更有效。
参考文献:
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范文3
一、五年级学生的生理发展特点及教育
五年级学生出现性成熟现象,尤其是女孩子。这同社会文化传播、营养改良、人文行为观念进步的刺激有直接关系。月经是普通女性都会遇到的生理现象,它是女性生理发育阶段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精神和心理活动的一次重大转变。从调查情况看,在小学五六年级学生中根本不知道生理现象的几乎没有,但是对于初潮来临时怎么处理,却有不少学生表示恐慌,心中无数。说明家长在这方面对孩子缺乏引导,应注意到孩子可能较早地出现的生理现象。此外,男女学生开始变声。一般要经过两三年时间才会稳定。究竟什么时候开始变声,什么时候结束,本人往往感觉不到。男女学生都有变声期,但是男生能比较明显地感觉到,女生几乎不等发现便悄悄地完成了变声期。变声期经常发出一些自己控制不了的怪声调,引起哄笑,这是正常现象。
不少学生有了朦胧的性意识,加上外接社会环境的影响,电脑的普及,学生获取性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广,加上学生好奇心重,记忆接触不健康的信息,以至于耽误学业。家长要注意对学生了解信息的渠道加以监控和引导,当然这不仅仅是家长的责任,作为我们课外辅导行业,在课间休息时也可以适当的给学生讲解一些基本的生理知识。
二、五年级学生能力发展、心理特点及教育策略。
1.五年级学生可以很完整地画完一张画,有些机灵的学生可以按照大人的意图出色地完成一件事。他们的想象力已经接近现实生活。但是五年级学生在这种转变过程中,有时受特殊因素影响过于现实化,缺乏天真活泼、敢想敢干的创造性心理,发现孩子过于务实的表现,家长应鼓励他出去玩耍。
2.五年级学生一般心理特点:
(1)竞争意识增强。五年级学生无论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不甘落后。如果说四年级学生是为了应付老师而做作业,那么,五年级学生则是为了不负于同学而积极学习。动力不一样,比照对象变成了成绩比自己好的同学。这种情况下孩子容易在竞争中伤和气,容易过于疲劳。家长要注意调整孩子作息时间,增加身体锻炼。
(2)敬佩优秀同学。五年级学生非常关心学习成绩,对于学习优秀的同学开始产生敬佩的心理。这个阶段的心理健康培养非常重要,让孩子正确对待成绩和缺点、先进与落后,避免把羡慕变成嫉妒,还要注意不能因为一时的落后就灰心丧气;也不能因为一时的优秀就骄傲自满。
(3)自己组织团体活动。独立能力增强,放学以后几个同学可以自发组织团体活动,并且具有明确的目的和行动方法。带有一些普通社会团体活动特点,而且这些小团伙不轻易解散。表现在课堂上也会有受他朋友影响,互传字条的现象,应注意引导孩子正确认识他人,取长补短,与他人和谐相处,能辨别是非,不讲哥们义气。
(4)不轻信吹捧。五年级学生已经不轻信吹捧的话。对于:“你是一个好孩子,应该……”这样的话,他会马上反驳:“我不是好孩子,所以……”,并且会马上避开。所以,哄骗方法用在五年级学生身上已经无效了。孩子对许多事情有自己的打算和想法,学会了自己安排时间和活动。家长最好不要干涉孩子的正当活动。这是家长和孩子在权利和义务方面互相尊重的体现。
(5)自制力增强。五年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强,对他们学习的指导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
对孩子学习的教育要求是:
①加强预习。新课标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所以不管是几年级的学生都要强调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能紧跟老师的思路。
②加强复习。由于现下社会的竞争压力很大,对人才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尽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也应该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平时多下功夫,才能在考试的时候轻松应对。
③接触自然、社会。学习中会遇到许多自然和社会观察问题,没有实践操作经验,很难准确理解其中的内涵,应利用可能的机会接触自然界的生物和社会中的人和事,增加实践感受。接触社会的另一个好处是培养学习兴趣,保持主动学习的态度,有利于迎接更复杂的挑战。
三、教育策略
1.完整地做一件事。
五年级学生有能力完整地做一件事,家长要鼓励和支持孩子去做。无论做什么,都应该先易后难,彻底完成。如果不做有针对性的训练,孩子会出现类似虎头蛇尾的做事习惯。要把将来成为什么人、应该怎么做、不准做什么这样的概念和想法隐含在行为中,让孩子在独立完成一件事的过程中去体会。
2.开玩笑的引导。
五年级学生嘲弄人的“本事”增长很快。有一句俏皮话开头,后面就会层出不穷。这是学会开玩笑以后形成的一种语言习惯,引导好了,会形成许多幽默体裁的“作品”。五年级学生不仅会开别人的玩笑,而且对事情喜欢用“不正经”的语气描绘一番,自己创作笑话。有时很平常的一件事,到了他们那里则能渲染得天花乱坠。不过,由玩笑引出对他人的嘲弄就不值得提倡。要提醒孩子:不能因为开玩笑而伤害他人的感情。例如身体有缺陷,体胖或着装等。
3.应对偷窃行为
偷窃行为在五年级学生中开始出现。一般人们认为,偷窃行为与个人的贫穷有关,但是在学生中不是这样。从心理上分析,五年级学生有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是重要的心理基础。但同时,善于夸张,敢于冒险的个性也开始显露。除了心理原因之外,现实生活中家长和老师不能有效地引导孩子的好奇心,致使孩子见到什么新奇东西都想据为己有,某些家长纵容孩子贪小便宜,也容易诱发偷窃行为。
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范文4
1.言传身教,说给孩子听,做给孩子看
首先,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为幼儿树立榜样。教师对待孩子需要平等、尊重,不要把自己摆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你想孩子有什么样的行为,自己就要先做出来给孩子看,让孩子学会做。
如,教育幼儿要关心弱者、残疾人,教学活动仅仅借助看图片、录像、教师讲述是不够的,还应该联系有关的残联学校,组织一些参观联谊活动。让孩子确切感受到弱势群体的存在,需要给予更多的关心与爱护。教师要用肢体语言让孩子感受到如何去帮助残疾人,如主动扶有眼障的小朋友坐回位置,微笑着对待每位残疾人,主动握手与他们做朋友等。教师的一言一行,孩子都会看在眼里,渐渐地,孩子也会学着教师的做法,懂得关心弱者,富有同情心。这比单纯的说教更有效。其次,对做好事的孩子及时表扬。孩子的年龄越小,分辨是非的能力越差,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
当孩子做了好事时,要及时肯定,让他知道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对于夸奖的方式,要求教师真正地去观察、倾听和关注,然后把自己看到的和感受到的说出来。如,孩子能把翻倒的小椅子摆正,把正在滴水的水龙头关掉,把掉在地板上的香蕉皮扔到果皮箱,我们就应当用赞赏的口吻描述自己所看到的或所感受到的———“我刚才看到有张小椅子摔倒了,是××小朋友把它扶起来的,小椅子让我替它谢谢××小朋友,她真懂得爱护小椅子,太棒了!”
2.家园合作,形式多样,教育共赢
首先,开展家长沙龙,共同讨论相关话题。良好的家园沟通能够有效地实现家园共育。教师要和家长达成一致的教学目标,让家长了解到家园共育的意义所在,开展家长沙龙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教师播出几个片段视频,提出问题,和家长一起讨论:作为教师、父母,我们怎样才能让孩子会说更会做?与家长一起层层深入地分析问题所在,最后教师再进行小结提升,归纳出几种指导的方法,家园一致做好孩子的榜样,从而达到家园教育的同步。其次,利用网络平台与家长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点滴变化。
家园教育达成一致后,可在班上建立一个班级QQ群,通过网络沟通的方式,了解孩子在家的点滴进步。
教师可定期利用QQ群颁布小任务,如,让孩子做一件帮助他人的事,家长做观察者,把孩子完成任务的过程用相片或文字记录下来,然后发表在QQ群上。用实际的教育行为解除家长的困惑与担忧,同时更全面地了解孩子是否存在言行不一的现象,更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引导。
3.幼儿互教,及时鼓励分享,促进共同发展
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范文5
每年这个时候,幼儿园里的哭闹声便会此起彼伏。家长们最关注的问题就是:孩子能否适应这个环境。而教师最关注的问题则是:怎样才能让孩子尽快适应这个环境。
小宝贝们离开了父母营造的温室,走进了幼儿园这个大家庭。当与父母分手的那一刻,那份不舍,那份依恋,着实让人辛酸不已。所以,今年我用“细心、精心、真心”来对待孩子入园,用欢笑取代哭闹,用和谐取代混乱。
孩子入园前,我便给每个报名的家长出示一份“温馨提示”,言辞恳切,嘱咐家长配合教师的各项工作,做好孩子入园前的家庭准备工作,为孩子入园提供良好的心理准备。
我细心准备,营造家庭式氛围,将活动室的环境布置成温馨、随意、自由的氛围,为孩子们准备好小抽屉,允许他们将带的衣裤、玩具放入自己的抽屉中,成为每个孩子的“秘密天地”。同时,做足孩子入园物质准备工作,如,铺上干净的被褥、准备好口杯和毛巾、提供各类玩具、摆好小椅子等。“家”一样的熟悉感,让孩子暂时忘记分离焦虑,情绪和情感均处于一种和谐、安全的状态中。
孩子入园,我精心安排,恰当把握教育时机,运用“第一印象”策略、转移策略(包括情感转移、言语转移、游戏转移等)、奖励策略等,帮助幼儿克服分离焦虑,尽快适应并喜欢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清晨入园,我们在活动室挂满气球,门口处摆放各种欢迎棒,上面画有不同的卡通形象,播放幼儿熟悉的歌曲,提供熟悉的图书和玩具,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集体教育时,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用各种形象标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
进餐前,和孩子一起边说儿歌边洗手,讲一讲好听的故事,让孩子保持愉快的进餐情绪。
午睡时,播放舒缓的音乐,和孩子一起轻轻地走进寝室,轻轻地躺下,轻轻地入睡,让孩子“无暇”哭闹。
游戏时,让孩子自由发挥,分散注意力,感受同伴游戏的快乐和交往的乐趣,让他们不再想“家”。
此外,我带领孩子们参观幼儿园的集体活动,带他们参观小朋友们上课和游戏;看一看图书室、科技室、社会活动厅、舞蹈房等;喂一喂饲养角的乌龟和金鱼;浇一浇种植园的瓜果蔬菜;玩一玩幼儿园的滑梯和秋千……让孩子感受幼儿园生活的美好,对幼儿园充满期待。
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范文6
一、再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啊
一次活动课上,某老师组织孩子画“我的家”,大多数孩子把自己家的楼房画出来了,并有目的地在楼房墙面上画上了窗子、门槛等,有的还在楼房边画了几棵树,更有的在天空中画了太阳。这本平常,可老师在欣赏孩子的作品时发现有一个孩子画得比较特别:这个孩子画了两座楼房,自己站在两座楼房的中间,抬头看其中的一座楼房。老师百思不得其解,就问孩子为什么要画两座楼房?你家有两座楼房吗?还是座别墅?哪知道孩子怯怯地说:“我家只有一座楼房,我是站在楼下喊爸爸。我爸爸经常到别人家打牌,吃饭时我经常去喊……”这似乎让老师有所感悟,于是她灵机一动,安排了“说一说”的活动环节,让小朋友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画。结果,小朋友画得虽然幼稚但说得却很精彩,整个课堂活动在小朋友“说家”的过程中达到了活动。
做与说都是幼儿活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两个环节,它们在幼儿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和功能,在活动中必须综合运用。上述课例中如果老师仅仅是通过画画的活动让学生欣赏作品,“看看自己的家”,则虽然画画教学的目的达到了,但孩子并没有真正“醒目”“开窍”。此时老师增加的“说一说”环节,由家是什么样子到我为什么这样画,实际上是对幼儿画画过程中思维的深化,是激发幼儿思考的催化剂。若少了这一促思引智的环节,课堂活动效果会大打折扣。因为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它,说出来还包含着孩子对家的描述与感受。
二、再给一次机会:重摸一次可以吗
一次“认识小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某老师为了增强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带着一个鸟笼进了课堂。课前老师把整节课设计为“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画一画”“折一折”“谈一谈”等几个教学环节,整个教学过程设计得非常自然流畅,集娱乐性与教育性于一体,教师试图通过经历、经验与经过来让幼儿在欢快的感知活动中获得情感、灵感、直觉等主体人格特征的元素。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的确非常活跃,但让老师没有想到的是,在“摸一摸”这一环节中,只有少数男生敢用小手指碰一碰鸟的羽毛,大多数学生只是围着鸟笼看看,尽管他们(她们)有着渴望尝试的面部表情,但无论老师怎样鼓励,还是不愿把小手伸出来。于是,老师也就无奈地进入到下一环节。
“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马斯洛)上述课堂活动中,大多数幼儿之所以不敢摸,除了性格方面的特征外,最主要的还是没有满足幼儿的安全需要,尽管有幼儿通过尝试获得了特别体验,但大多数学生并不相信摸鸟的羽毛是一种安全的行为,因此尽管他们也想摸一摸,但终究不敢伸出手。此时老师为引导幼儿获得体验,可以让成功的孩子再来一次。因为重复性的动作能够让人认识到事物发展确定不移的趋势,在幼儿确定摸鸟的羽毛是安全的行为后,他们也会消除顾虑积极投入到同伴的活动中去。可见,课堂中老师鼓励幼儿重复既是一种等待的教学技巧的运用,也是引导幼儿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幼儿有思考、有判断、有理解、有冲动的欲望,而这又是其发展的开始。
三、再换一个角度:把声音调低可以吗
“小舞台”活动开始了。不少胆大的孩子争着想表演,只有兰兰把头垂得低低的,我知道她又在躲避表演。兰兰比较胆小,以前每次叫她唱,她都不愿意,即便唱了,声音也轻得像蚊子叫,我每次都要提醒她声音大点、再大点,好让大家都听到,可每次效果都不好。为了让她得到更多的锻炼,今天我还是故意请了她,但今天我想尝试一下只鼓励而不提要求的方式。一开始她就不愿意站起来,我鼓励她:“你能行的!第一句你会唱吗?”“有一只受伤的小鸟……”她声音低得很快淹没在伴奏声中。此时我灵机一动,把伴奏的声音调低了,低得都快要听不见了,但却听到了兰兰的声音,其他幼儿也都静下来等着她继续唱下去。我说:“你的声音我听到了,都超过伴奏声了呢!”我赞赏地向她竖起大拇指,她得到鼓励,提高了声音:“我把它抱回家,给它治好了伤……”她的表现有了很大的进步,我对其他孩子说:“你们说她唱得好听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好听!”我又说:“我们用掌声表扬兰兰。”掌声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