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国合伙人原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国合伙人原型范文1
他将这种自觉融入环境的能力归结为其命中注定的“外来者”身份。陈可辛的父母是泰国华侨,两人相识于北京念书之时。上世纪50年代,父母离开北京去了香港,陈可辛也出生在那里。小时候在香港,他觉得自己是泰国华侨,跟别人不一样。后来全家搬回泰国,他却更加不自在。再后来,陈可辛赴美求学,又回到香港拍电影,环境始终变来变去。“我一直是outsider(外来者)。作为一个outsider,必须把自己的事做得特别好。去了别人的地盘,就要守规矩。这就是我多年养成的习惯。”
这样的身份认同在陈可辛的电影中多少有所体现,他的电影总是讲着“离开”与“回来”的故事,理想失落同样是不可或缺的主题之一。亲情、友情、爱情,都被他在电影里质疑了个遍。不过由于其对商业元素的看重和对市场口味的自觉,陈可辛仍然被公认为商业片导演,顶多在前面加个定语――“具有人文精神的”。
对此,他自己倒也欣然接受。
《综艺》:《亲爱的》是你继《中国合伙人》之后第二部彻头彻尾的内地现实题材作品,此片运作的时间更是非常短,这是因为你在创作上更自信了吗?
陈可辛:其实我最自信的还是《中国合伙人》,因为完全是我的菜。当然这次也很得心应手,这不是说我比之前更了解故事的背景、环境,而是真实事件的力量太强了,让很多事情都能水到渠成。编剧在这个基础上写了一个优秀的剧本,演员也很受感动。当每个人都融入故事中,就会自动地超水平发挥。大家都发挥得超好,我这个导演简直太容易当了。
《综艺》:你并非是以关注社会现实著称的导演,这个故事的原型素材为什么会打动你?
陈可辛:别说导演,就是作为一个公民,我也不是十分关注社会新闻。微博上天天有人转发这类事件,但我不太喜欢参与进去。这个新闻打动我的是丰富立体的人物和峰回路转的情节。最触动我的一点是:找到孩子还不是结局,而只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这个故事里也没有坏人,我近几年喜欢一些没有绝对是非黑白的题材。我相信这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人、坏人。本来我想拍偷小孩的人,包括他的动机和他的不得已。如果能展现出来,电影一定会更好,但大家都叫我就此打住,因为怕这样会挑战老百姓的大是大非观,影片肯定也会遇到一些问题。电影毕竟是大众媒体,不像文学可以完全以作家为中心。而且我拍的是商业片,不是小众文艺电影,如果我再往下深挖,可能会错误地引导一些比较单纯的观众。你必须承认,电影是要承担一点社会责任的。
《综艺》:但你这次在叙事上还是有所冒险,比如把故事分为了两段,没有遵从情节剧的一贯规律。
陈可辛:这次在故事结构上是有一定冒险,但我在拍摄手法和细节处理上还是顺着观众来的,情感上也不刻意留白,都给了观众抒绪的空间,再加上用了大明星。所谓的商业考量其实就是尊重观众、尊重市场,把这些都做了就行。难道说我五十岁的人,连一点险也不敢冒?一辈子没有几个故事能像这样打动我,让我相信就该这样拍。我从来都不是个任性的导演,这次就给我个机会吧。
《综艺》:《中国合伙人》的结尾展示了一系列企业家的真实照片,而这次《亲爱的》的结尾则记录了演员看纪录片时的反应,以及他们与故事原型见面的场景。你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让影片更贴近现实吗?
陈可辛:那倒不是。很多人批评我在《中国合伙人》结尾放那些照片。其实拍到最后我自己已经跟三位主人公产生了感情,每次我看到三位原型人物在北大拍摄的那张照片都感动到几乎落泪,但如果只放他们三个人的照片,电影就会变得有点像是新东方创始人的传记片。而事实上,我根本没有他们的授权。他们三个关于拍不拍这部电影,内部其实是有不同意见的。我之前多次请俞敏洪来看片,也都被他拒绝了。所以片尾我放上了一大堆企业家的照片。至于《亲爱的》结尾的处理,是因为故事原型和纪录片太打动我了,我很想把最初让我感动的画面放到电影里。我相信观众最后看到故事原型出现时同样会感到很大的震撼。
《综艺》:你一直努力在艺术和商业上保持平衡,每次拍片也都会考量当时的市场状况。但《亲爱的》并非时下的流行,这个题材相当严肃甚至沉重,你觉得它能在目前以年轻人为主流的内地市场上找到观众吗?
陈可辛:每部电影都有它的命。时也,命也。你怎么知道观众不会因为市场上全是喜剧片,所以反而想要有不同的选择?也许现在恰恰是最好的时机,正因为市场上没有一部同类型的影片。如果你喜欢看这类电影,只有这一个选择。而且,这部电影不是只站在父母的角度看小孩,同时也站在孩子的立场看父母。每个人在七八岁的时候大都跟父母关系很亲密。现在的90后对这样的感觉更不陌生,他们一定记得自己小时候跟父母相处的场景,这部影片会唤起他们的回忆。很多人都问我是不是因为自己当了父亲,所以想拍这部电影,其实一点关系都没有,我的心态一直都很年轻。
《综艺》:在《中国合伙人》上映前,为了更符合内地观众的口味,你曾经找了一些普通观众来做小范围试映,但《亲爱的》这次并没有这样做。这是为什么呢?
陈可辛:因为《亲爱的》并不是一部机关算尽的电影。之前试映《中国合伙人》有两个原因:第一,我太喜欢那部电影,拍得太high了,担心自我陶醉太过头;第二,这是香港导演第一次拍彻底的内地题材电影,跟内地编剧合作,全部用内地的演员,我还找了一个内地执行导演在身边把关,随时提醒我哪个场景不对。因此我需要做一些论证。另外,我拍的是60后的电影,我要知道主流的70后、80后观众的反应。所以我还专门分成了三个不同年龄组的观众观看。
此外,《中国合伙人》的故事是日记体,比较散,可以根据观众意见调整顺序。但《亲爱的》不一样,其戏剧结构本身就不为观众所熟悉,你再去问观众意见,不是自找麻烦吗?一辈子难得有一两部自己非常坚定、非常喜欢的作品,不要这么没底气。再说你拍成什么样,观众都会有意见。一填问卷,“我喜欢”三个字太简单,要多写一点就等于去评论了,但他们又不是真正的影评人,写一大堆意见给你,你听还是不听?根据他们的意见剪出来,我怕变成“三不像”。
《综艺》:客观上,是否也是因为之前《中国合伙人》已经证明你的内地化转型很成功了?
陈可辛:也许有一点吧。但其实当时做问卷调查也是我自愿要做的。尽管《武侠》票房失败,我的商业价值有所动摇,但还不至于被投资方要求做这个。我在好莱坞拍片时也做过问卷调查,但那不是在测试电影跟观众的距离,而是投资公司对付导演的工具,好像考试题一样。我不是自愿的,感觉很不好受。当然,发行公司永远都是最保守的,每部电影出来,他们都会有质疑。这部也是,担心题材太严肃,担心悲剧不好卖,但是他们不会强迫我做问卷调查。可能《中国合伙人》之后,他们就会说:导演决定怎样就怎样吧。
守规矩
“我非常了解生存下去的重要性。我从小就是很守规矩的学生。因为是小个子,总是坐在前面。老师眼皮底下,想干坏事是不行的。进入社会后,我也很守规矩。就算我知道某个规矩有问题,那也是后话,我首先会遵守它。老是有影评人说我妥协,其实不是的。我刚进行业时,香港电影产业百分百是商业片天下,我必须服从。我也不觉得这个体系很可恶,只是想保留一点自我的表达。”
不是知识分子
“艺术片我不喜欢,很多符号我看不懂。我看电影其实跟普通观众一样,会被情绪打动,所以我喜欢看文戏、爱情戏或者是让人落泪的戏。艺术片则不应让人哭,需要很冷静地分析人性,引发思考。我的性格就比较偏向商业片。从影以来,我不停地做很多audience friendly(亲近观众)的工作。我的电影从来不会拒人于千里之外,但随着年纪增长,我也会越来越多地思考人生,有自己的小拧巴,不甘于拍一些太直白的东西,有一点向文艺片靠拢,但我还是会用比较通俗的方式去讲述它。记得张曼玉看完《甜蜜蜜》之后跟我说,电影很好看,就是音乐太多太大声了。我说没办法,道不同不相为谋(笑)。”
《甜蜜蜜》并非最爱
“其实没那么好,是内行就知道:它是非常顺从观众意愿的电影,全是好人好事,而且是爱情片,大家都知道他们最终去向何方,中间设置几个障碍而已。这种戏很容易好看,但它是近乎Fomula(公式)的电影,从《日瓦戈医生》《卡萨布兰卡》都能找到痕迹。《甜蜜蜜》是我的技巧和能力达到成熟的代表作,但并不是我拍得最卖力的电影。”
中国合伙人原型范文2
年轻时候,黄晓明曾戏言要成为“第一个在奥斯卡上拿奖的中国男演员”,惹得一阵哄笑。如今再看,又有谁能断言,这样的梦想于他而言,遥不可及?
偌大的影院里,观众陆续进场了。爆米花、可乐以及映前吐槽,依旧是群众最热衷的“暖场三件套”。黑幕时候,关于黄晓明的评论会冷不丁地蹦出来,“二、闹太套、拗口英语”三张贴在黄晓明身上的娱乐标签,还会不时惹来一阵笑声。
对此,黄晓明却坦然,“我挺感谢这些年大家对我的讥讽和嘲笑的。我也不否认,毕竟事实的确如此,好在我还挺自知并努力。”
因为俊朗的外形,常被搁在“花瓶”里的黄晓明,也会不安分。无论是《赵氏孤儿》的刀疤男,《春娇与志明》里的傻兮兮,还是《血滴子》里的胡子拉渣,黄晓明都在努力地给自己的形象“抹黑”。这次《中国合伙人》开拍前演员试镜,陈可辛导演最先想到的是让他来出演帅气海归男孟晓峻,然而他却一口回绝了。“厚厚的近视眼镜,满是尘灰的肥大裤子提到胸口,裤管一边还要时不时地卷上来一些,混在场工中,连导演都认不出来。”说起给自己饰演的成冬青扮丑的经历,黄晓明乐在其中,“我扮丑来争取这个‘又土又二’的角色原因很简单,因为我就是‘土鳖’成冬青,成冬青就是黄晓明,我想为土鳖‘带盐’”。
这次参演《中国合伙人》可以看得出,黄晓明有着“将二进行到底”的决心。在角色塑造的同时,跟过往的自己较劲,“婚宴那场哭戏是自然流露,我已分不清楚自己是成冬青还是黄晓明,这些年的委屈一瞬间爆发了,由着性子去演,眼泪绷不住了。”正是如此,心不设防的观众,在如此真诚、富于感染力的表演面前,惊喜地发现黄晓明的蜕变。在“成冬青”的身上,人们完成了一个从打量“偶像黄晓明”到品味“演员黄晓明”的认识过程。由此他也成了“全民致青春”热潮中的又一标杆式人物。
这个从小有着科学家梦想的男孩,被命运驱使走上了演艺这条道路。当年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凭着一股傻劲,在北京睡地下室,吃着泡面,到处跑场子,遇到困难对家里也是报喜不报忧,有什么苦楚永远都是打碎牙齿自己吞下,扛着走。如今的黄晓明经历得越多越懂得放下,“年轻时候太把自己当回事,所以放不下。这些年经历了太多的非议与困顿,才意识到,自己眼中的自己优点更多,他人眼中的自己不尽完美,却都是自己,坦然接受才能变成更好,所以要放下。”
《芒果画报》对话黄晓明
“我就是一个坚持梦想的土鳖”
芒果画报:你都有过哪些远大的梦想?
黄晓明:最远大的理想是做个一个科学家,那时候很小,觉得这是最伟大的事。现在就想做一个好演员,一个纯粹的,让观众认可的演员。
芒果画报:《中国合伙人》堪称叫好又叫座的一部双赢影片,你觉得它之所以取得成功的原因,可以归结于哪几点?
黄晓明:首先它贴近现实。土鳖这个形象其实在当下的中国,还有很多人,所以容易引起共鸣。其次是我们共有的一种挫折感,谁现在不是失败着的呢?不管你多成功,多多少少你都还是会有一种失败的情绪,这是我们骨子里的东西。但是这个人最后还是取得了成功,这是大家愿意看到的。然后是大家演得都还不错,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芒果画报:几次车祸,大难不死,人们开始戏称你为“容易受伤的男子”,数得清自己身上有几处伤疤吗?
黄晓明:数不清,也没刻意数,我能活下来确实是命硬,但每一次车祸都能让我醒悟、看开很多事情,我从小其实是个面瓜,不爱说话,遇到事情都往后缩,在我第二次车祸的时候,我突然觉得我这样不行,脸皮不厚怎么干这行,就看开了很多事。所以说,男人经历了身体上的、精神上的双重磨难之后,一定会变得坚强、成熟。
芒果画报:在娱乐圈,努力不一定就能得到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除却努力,运气也很重要,你觉得自己是一个有运气的人吗?
黄晓明:有,机遇很重要。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红,更早了说我压根没想过我会来当演员。考电影学院前夕,我把脚给压了,拄着拐去考的试,觉得自己真够倒霉了,老师们也都不看好我,就崔老师觉得我是个可雕琢的木头,所以让我“过”。好不容易考进去了,眼看着大家一个个红起来了,对自己更不抱希望,因为老师说一般情况下,一个班里也就红一两个,那时候我们班赵薇红了,颜丹晨红了,哪还有我的事?但心里还是坚持内心那一丝丝梦想,一直坚持着、努力着,才有了今天的黄晓明。所以人生要努力,也要有运气。
芒果画报:电影《中国合伙人》中的角色原型据说是新东方的董事长俞敏洪,你有跟他交流,并向他请教过角色的塑造问题吗?
黄晓明:没有。一度想,但导演阻止了我这个想法,怕痕迹太重。而且俞敏洪只是个原型,成冬青身上综合了那代创业者身上很多的特点及习惯。于是我就买了俞敏洪及他们那批创业者的很多书和视频学习,了解他们那种人的生活细节,为人处事,成功之道。
芒果画报:现实中你就是个典型的“高富帅”,而电影中要饰演一个中国式的“土鳖”,你是怎么做到的?
黄晓明:我跟导演也说,我只是和成冬青的外表不像而已,我们两个内心的核很像。黄晓明曾经也是成冬青,土鳖,很傻气,包括被嘲笑英文,被嘲笑这个那个很多事情,我也曾经消极过,成冬青也一样,但最终我们都还是选择坚持,男人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和担当,你说我英文烂,那我就从头学起,几年的时间足够让大家重新认识我,电影里讲述的是成冬青,其实内核是黄晓明。
芒果画报:至从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之后,最大的压力来自于哪里?
黄晓明:得养活我的员工呀!(笑)自己开工作室,责任更大了,选本子、做宣传都要靠自己,没人再天天替你操心安排,还要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不仅是自己,还有整个公司的发展趋势、走向,发展不好了自己往肚子里咽,发展成功了那我就算成了件事,压力自然比以前多多了。
芒果画报:如何评价跟你对手戏最多的三位演员:佟大为、邓超、杜鹃?
黄晓明:大为跟我认识比较久,我们俩一直关系不错,他是个特别周到、特别义气的人,平时没事就教我们养生。(笑)我们拍《中国合伙人》的时候,有一阵在天津拍戏,正好赶上大暴雨,大为先我们走的,他就一直给我们这打电话说:哪哪你别走了,过不去,你绕哪哪走。就这样一会一个电话,特别贴心,还有很多这样的小事情。邓超是个特别特别好的演员,能看出他的舞台功底很深厚,我们拍戏的时候他经常想出一些特别有帮助的点子,彼此建议,他对戏剧研究的很深厚,很认真,而且总是“这条不行再来次”,自己要求自己比导演还严格。杜鹃就是一个“冷美人”,戏里戏外都是,差不多本色出演,但杜鹃这个人只是看起来很冷,实际上人很简单、很轻松,也挺好相处的。
芒果画报:这次参演《中国合伙人》的其他两位小生佟大为和邓超都是“已婚男”,你们私底下会讨论“结婚”这个话题吗?你理想中的婚后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呢?
黄晓明:我不想讨论,但是他们天天挤兑我(笑)。我是属于比较传统的男人,有点小小的大男子主义,所以我还是愿意过一种举案齐眉,夫唱妇随的生活。就过着最平淡的日子,养几条狗,和父母孩子在一起,这是我想要的婚后生活。
芒果画报:一个成功的演员必然要经历一个过程,如果用你曾出演过的三部戏来定义你的青春,你的答案是?
黄晓明:《大汉天子》、《新上海滩》、《中国合伙人》。
芒果画报:朋友圈和微博里的自己,哪一个更接近真实的你?
黄晓明:都是真实的我,但“朋友圈”是发泄自己更多,“微博”是分享自己更多,我希望带给大家的都是正能量,那些消极的情绪我跟自己人泄泄火就好了。
芒果画报:要能舞刀弄剑,又擅琴棋书画等,出演不同角色的同时,印象中最难学的是哪样技艺呢?
黄晓明:书法吧,因为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练习,但是又要短时间内写好,真的很不容易。坚持练了快一年,才稍微像点样子了。
芒果画报:用三个词来形容自己,你的答案是?
黄晓明:坚持、梦想、土鳖。说白了我自己就是一个坚持梦想的土鳖,我为土鳖“带盐”。
芒果画报:“不让别人失望,不给别人添麻烦”是你的处事原则,这似乎在告诉人们,你是一个很“隐忍”的人?
黄晓明:不应该说是隐忍,而是一种“平和”吧。不让别人失望,我是指那些真的关心我的人,爱护我的人,对于嘲笑我的人,我也很感谢他们让我成长这么迅速。不给别人添麻烦,是因为我不是一个喜欢别人欠人情的人,一旦欠了就要想办法还上,其实到头来觉得负担的还是自己,那么索性自己承担多一些,毕竟没什么是过不去的。
芒果画报:“致青春”似乎是目前70、80后最热衷的一个话题,已过而立之年的自己,在青涩年岁里做过哪些让自己现在想起来都觉得疯狂的事情?
黄晓明:这两部电影,应该会让每个人都找到自己身上相同的影子,不知大家有没有看过《光阴的故事》那个制作特辑。听到那首歌,我就会很激动,怀念那时像傻子一样的去追女孩,跟几个好兄弟成天打打闹闹、搞恶作剧,怀揣理想一起做梦,毕业以后大家各奔东西、放声大哭等,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都可以找到共鸣。看完这两部电影,你想起来更多的不是具体哪件事,而是对过去生活的一种情怀。
中国合伙人原型范文3
得票数:126
推荐指数:
导演:陈可辛
类型:剧情
上映日期: 2013年5月
以新东方为原型的创业电影,展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创业者的奋斗史,以及合伙人之间的利益与情感关系,影片背后的故事比电影本身更精彩。
微评:
@徐小平:孟晓俊角色具有划时代意义—八九十年代留美狂潮,终于在21世纪实现了历史性逆转,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一代中国人,尤其是70、80、90后追梦的沃土。 2 《社交网络》
得票数:58
推荐指数:
导演:大卫·芬奇
类型:传记
上映日期: 2010年10月
根据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的经历改编而成,讲述了一个原本用于泡妞的网站怎样成长为互联网帝国的故事。
微评:
@kingkongofkhan:这片子会让很多人重新燃起创业的激情,Geek、Nerd们必弹冠相庆,大学生、IT从业人员必看,你们也许能从中看到自己。当然,这个故事现在还没完。 3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得票数:34
推荐指数:
导演:李安
类型:奇幻/冒险
上映日期: 2012年11月
影片讲述了少年派和一只名叫理查德·帕克的孟加拉虎在海上漂泊227天的历程,隐含着对信仰和人生的思考。
微评:
@吴堂祥微博:影片深刻阐释着一个哲学命题:我为什么而活?对创业者而言,我为创业而活,为改变自己而活,为自己的信仰而活。我们怀疑所有的美好,又拒绝承认现实的残酷。所以,有信仰的人和老虎都比我们容易幸福。 4 《国王的演讲》
得票数:29
推荐指数:
导演:汤姆·霍珀
类型:剧情/历史
上映日期:2010年12月
影片以叙述故事的形式,讲述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父亲乔治六世国王战胜自我的故事。
微评:
@阿凯:一个连在公众场合说话都无法掌控,并且口吃的国王,通过不断努力,战胜了自己的恐惧。我们普通人呢?有没有这样的困惑,我们又该如何去战胜和超越自己呢? 5 《利益风暴》
得票数:22
推荐指数:
导演:J·C·尚多尔
类型:剧情
上映日期:2011年9月
影片讲述2008年股市崩盘的24小时内,在一家投资银行员工身上所发生的故事。冷静的镜头叙述了美国华尔街巨大金融风暴的原因,反思人性贪婪所造成的恶果。
中国合伙人原型范文4
星美国际传媒集团总裁郑吉崇表示,近些年中国电影市场日趋成熟,国产片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均有大幅度提升;此外,票房日益增长,与中国电影市场观影人数基数比较大紧密相关。
郑吉崇所带领的星美集团,是中国电影市场的开拓者和领军企业之一,历经十年发展,星美传媒业已成为以电影产业为核心,以资本为纽带,以国际化发展为目标的经营战略格局。目前,星美集团拥有影视制作、院线发行、影院投资、广告制作、影院后产品开发、影视基地、艺人模特经纪等电影娱乐全产业链,形成了具有突出资源优势和强大盈利能力的竞争实力。
多元化的电影市场,好故事是根本
站在影视制片公司的角度,郑吉崇表示,一味地追求大投资、大制作不是发展的长久之道。在决定是否要投拍一部影视剧的时候,好的剧本和能够打动人心的故事是根本。中国电影市场虽然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却不乏优秀的影视作品。当众多影视制作公司为市场贡献了各种题材的影视作品的时候,观众的口味也愈发多元化。既有《龙门飞甲》、《赵氏孤儿》等相对较为厚重的历史题材的电影,也会有反映特定时代情感故事的《致青春》、《小时代》等清新类的作品。在各类题材的电影取得不俗票房的时候,其可供参考或者复制的成功经验,也是比较多的。
所谓好的故事,必须首先直指人心,把握这一点需要依靠敏锐的市场嗅觉,对观众的喜好有精准的把握。“电影制作与发行,接地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标准。”接地气的故事和情节,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震撼受众,形成情感的共鸣,在与受众展开互动的同时,形成口碑传播,为电影的后续营销和票房奠定基础。
除此之外,好的影视作品是运作的结果。一部叫好又叫座的影视剧,内容、宣传和发行占比各自为60%、20%-30%、10%-20%。优秀的剧本、导演和演员,本身具备高关注度,在电影的制作阶段已经发挥着巨大的聚集人气的作用,对于影片后期的拍摄、制作乃至发行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些年,不少明星、作家跨界做导演,进行影视剧拍摄和制作。事实证明,这股跨界风实现了一定的商业价值。“演而优则导”的规律无可厚非,他们能够将剧本的内容和价值进行更好的诠释或者展示,将纸面的文字形成一种可供观赏的震撼人心的影视作品,实现其特定的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一部影视剧的成功除了内容上解决了接地气的问题之后,在后期电影发行阶段,选择何种档期上映也至关重要,同期是否有强势大片或者优质影片竞争,人群的集中度等都是需要考虑其中的要素。在影院排片方面,也要与院线合作,选择黄金观影时间进行排片,在电影本身比较优质的情况下,又占据了黄金场次,大卖基本可以保证。
“一部电影的成功是方方面面、各个环节相互配合和积累的过程,环环相扣的链条式发展才能制造奇迹。”郑吉崇说道。
娱乐营销新商业模式
郑吉崇眼中的娱乐营销,是透过娱乐的元素产生整合营销的收益的过程,品牌方通过影视产品的制作,将其品牌营销诉求打造成与娱乐元素有关的内容,实现广告与整合营销相结合。在中国,娱乐营销备受关注和认可的最重要的原因是,打造一件娱乐“商品”,除了品牌在内容方面的植入之外,影视剧本身所具备的娱乐资源,会吸引各类社会资源的持续关注,从而自发形成诸多渠道进行广泛的传播,硬广投放成本为零。因此,娱乐营销对于品牌而言是“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未来,中国的娱乐营销对于企业而言是最佳的营销方式之一。
因此,企业品牌利用影视娱乐资源开展品牌营销,可以为企业提供诸多营销便车搭乘。在影视植入方面,首先可以与电影名字进行营销搭载,让消费者在关注电影的同时,充分将品牌信息做出露出。在品牌化内容营销方面,优秀的品牌植入是与电影的情节紧密相连的,不会给观众的观影造成突兀的感觉。但是,当前国内的电影植入缺乏的是国际范,其植入品牌大多以国内品牌为主。当前企业在品牌化内容营销方面,需要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将其品牌理念与电影的娱乐概念进行很好的融合?
品牌在影视剧中的植入分为不同的层面,初级层面是简单的产品或者品牌信息的露出,但是不局限于几秒或者几十秒的信息露出;中高级层面的植入,必然是将品牌诉求与影视剧中的角色、情节乃至环境形成强有力的渲染与互动,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中国合伙人》,其电影剧本本身就是以新东方的故事作为原型,讲述创业的故事、合伙人的故事,通过电影精神的传达,实现深层次的植入,甚至可以称之为定制。这种深层次的植入,比简单的一两百个镜头的露出效果更好。
在娱乐营销的模式探索方面,郑吉崇表示,目前影视的制作正在寻求多方企业品牌共同合作,打造出多方共赢的局面。在中国成为第二大电影产出国的情况下,各种题材的电影内容的增多是首要的最根本的因素。与之相伴而生的是,电影市场的白热化竞争。因此,可以探索出电影制作方与企业双赢的合作模式,郑吉崇举例说,如果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能够找到二十家企业参与其中,进行品牌化内容营销的话,那么,企业在品牌本身得到“润物细无声”的宣传的同时,还会为电影宣传铺设各种渠道和提供各种资源。除此之外,企业通过包场、赠票等商业操作会在一定程度上拉高票房,实现电影的商业化价值。
郑吉崇认为,电影本身是一个大产业的融合体,而不是由导演或者制作人来发起的简单的事情。但是中国的影视业发展到今天,其电影制作、发行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经受起市场的检验。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方或者品牌方开始进行影视的投资与制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娱乐营销和内容营销。
中国合伙人原型范文5
“人大致可以分成四种,不会读书但是会做事,不会做事但是会读书,会做事又会读书,不会做事又不会读书。前三种人里面都有伟大的诞生,所以如果不会读书也不要紧,不要放弃自己。但千万不要做第四种人。”
“《中国合伙人》这个电影就是根据我们创业的经历写的,男主角成东青也是以我为原型。”“别人考北大用一年,我用三年,多花点时间,成绩就出来了。”昨晚,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为该校学生和家长做了一场题为“相信梦想”的讲座。“老俞”妙语连珠,毫不吝惜地与学生们分享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囧事”与失败,并以人生经历鼓励学生:成功并不取决于智商,而取决于坚持和努力;不要执着与他人比较,而是聚焦在自己的进步。
说成功:“智商不如别人没关系,多花点时间”
“人的智商是有差别的,但是你可以持续努力。别人一年考上北大,我考三年,我比别人多花两年时间。有时候你多花点时间,成绩就出来了。”
正如电影中所描述的,他进了北大之后“备受打击”.俞敏洪描述,自己进北大的时候,普通话不会说,英语更不会,运动文艺活动都不会。“我唯一会的就是游泳。游了一个来回之后,体育老师哈哈大笑说从未见过一个人狗刨这么快。”他只能想方设法将成绩搞上去。
俞敏洪说,自己每天起码比别人多学一个小时,结果期末的时候排名还是最后10名。“想谈谈恋爱吧,没人看上我。就这样到了大三,你说我有多么郁闷。”
一个国庆节,俞敏洪跟同学出去喝酒之后,吐血了。医生一查就发现是传染性肺结核,休学一年治病。“电影里面说我是因为追女生被感染了肺结核,其实不是的,我大学期间都没谈过恋爱。”因为努力学习和心情抑郁导致了肺结核,他也有所醒悟。“大三,我觉得我肯定是追不上自己的同学了,我就对自己有两个要求:第一,我每门课都要及格,要顺利毕业;第二,我要坚持努力。”
俞敏洪说,自己做事情的哲学就是坚持努力。“最重要的是不放弃,你永远不知道未来的人生有什么好事在等着你。”他说,自己把每天做的事情分成两块,一是做有意义的事情,二是做让自己进步的事情。“坚持下来,你会发现自己在积少成多地往前走。”
中国合伙人原型范文6
青春的第二个特征是拥有纯粹的爱情。现在很多年轻人的青春是没有爱情的。很多女生在找男朋友的时候,先算计这个男生是什么家庭出身,有多少钱,社会地位如何。这样精于算计的女生很难称得上青春少女,简直跟巫婆差不多。青春时期的爱情应该是一种脱离世俗的真爱。当男生看上女生或者女生看上男生时,不管她是灰姑娘还是红姑娘,也不管他是富二代还是穷二代,两人都全身心地去爱,根本不在乎对方的身世、背景。这才是青春阶段纯粹的爱情。
青春的第三个特征是无怨无悔、不计得失地结交生命中最好的朋友。大家可能看过影片《中国合伙人》。这部电影是以新东方的发展为背景拍摄的,电影中的男主角之一成冬青以我为原型拍摄。其实,我对这部电影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但我觉得这部电影有一个特别有魅力的地方,那就是三个哥们儿从大学开始成为朋友,后来一起创业,为了公司发展不断打打闹闹,最后通过共同努力让公司成功上市。在现实中,这个故事一直延续到今天:影片里面另外两个人物的原型就是新东方的徐小平和王强,他们都是我在大学时代交的最好的朋友,到今天为止我们依然在一起共事,我们的青春故事一直延续到今天。
什么是青春的友谊?那就是不管为了什么打架——为了利益打架,为了女朋友打架,为了分数打架,为了虚荣打架——打完架后哥们儿还能在一起抱头痛哭。在大学的时候,我跟宿舍同学无数次为了成绩落后、为了生命的卑微、为了自己被看不起而喝醉酒并抱头痛哭,然后互相鼓励,直到大家能够再次坚强地抬起头。这样的友谊才是青春的友谊。
青春的第四个特征是在困惑中思考,为梦想而执着。在大学的时候,如果你没有为普希金、拜伦的诗歌所感动,没有为康德、黑格尔的理论争得面红耳赤,没有苦苦追寻尼采、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脚步,没有去分辨这些伟大的思想家和马克思、恩格斯的区别在哪里,没有通过阅读去体会西方社会制度跟中国社会制度的差别到底在什么地方……那你就不是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因为你不曾独立地思考过,因此你也就不是一个真正拥有青春的人。青春最伟大的标志就是思想的困惑和在困惑中的苦苦寻求,寻求真理,寻求人类进步之道,寻求心灵的自由。
青春的最后一个特征是不承认失败,即便历经挫折也初心不改。青春的心是美丽的心、勇敢的心、从绝望中寻找希望的心:面对挫折、失败和打击时,你依然能够站起来,发现世界的美丽,找到内心的快乐;被人欺骗、陷入绝望时,你依然相信世界上的大多数人都是好的,这个世界永远都有机会;被人踩到泥土里时,你依然能像种子一样破土而出,顽强成长。在我的生命中,失败比成功多得多。我的成功只有一个,那就是创办了一个小小的新东方,而我的失败有无数个:参加三次高考都失败,好不容易考上北大又因肺结核住院一年,后来又被北大处分。但是所有这些失败都是我走向成功的垫脚石。只要拥有一颗不服输的青春之心,你就一定能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