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生法制教育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生法制教育案例范文1
前车之鉴――强化学生法制教育意识。小学生法制教育不同于成人法制教育,这是由其生理、心理特点所决定的。从青少年的认识能力出发,将理性教育与形象教育相结合。在法律知识传授过程中,尽可能地采取以案释法的形式,通过典型案例和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违法事件及犯罪成因的剖析,让学生加深对法律的理解,将课堂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组织学生走出小课堂进入社会大课堂,吸收社会营养,将法律启蒙教育与适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法制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
2003年5月12日中午,固原市原州县某中学初三(2)班的学生小勇因嫉妒品学兼优的学生董某,又曾与董某因琐事闹矛盾,就在集市上买了毒药,趁夜间休息时在宿舍将一小袋毒药全部投进了董某的凉面里,导致董某和另一个同学陷入昏迷,最后死亡。然而小勇亲眼看着董某和李某吃下毒面,又亲眼看着两人死亡,却没有一点惊慌,紧张之色。因犯罪后的小勇法律意识淡薄,根本不知道投毒行为的严重后果,竟然说过两天他还要回学校考试。然而,等待他的只有法律的制裁。
吉林省两名未成年人一日清晨从游戏机室出来后为找点刺激,竟将一名50多岁的乞丐“折磨”得奄奄一息,方才心满意足地离去。乞丐经抢救无效死亡,两名少年被刑事拘留。
辉南县有一个13岁少年韩某,因父母离异,从7岁开始和爷爷生活。他的邻居是一位88岁的老奶奶,这位老奶奶见他十分可怜,经常买水果给他吃,还经常给他零花钱,视他如亲孙子一般。然而,某日韩某见老奶奶在数钱时,便生杀心。找了一根绳子将老奶奶勒死,并将尸体拖到院内的水缸中,用棉被盖上,携钱逃走了。事发后被刑事拘留。
小学生法制教育案例范文2
关键词:公民教育;公民法制教育;公民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2)05-0040-03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已经逐渐转型为公民教育。作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理应将公民意识、公民权利作为公民法制教育的核心。为此,我们有必要对中小学生法制意识的现状进行深入调查,以准确把握中小学生公民法制意识的现状,从而为提出有效的教育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一、传统型法制教育与公民法制教育
传统学校法制教育是指,通过传授法律知识,提供法律案例等途径,教给学生法律知识,帮助学生了解法律常识,学会遵从法律制度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强调对社会的遵从和对法律的依赖。而公民法制教育则是基于“权利――义务”的法律关系,不仅让学生了解法律,更要唤醒他们督法、立法意识的教育。知识经济、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当前普法教育的内容产生了深刻影响,[1]我国的法制教育必须适应时展,拓展教育内容,以应对时代的挑战。公民参与是支撑法治运行的主体力量,对我国法治运行的各个环节都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对立法、执法环节的推动作用。公民参与立法能够表达与平衡多元化的利益,推动法律的民主化进程,提高法律的合法性;[2]公民参与执法有助于提高法律的实效性,增强法律的开放性及其自我修正机能。
要推动现代公民社会的发展,实现法制教育由“管理型法制”向“权利型法制”的转变,[3]就必须区分二者在目的、理念上的不同。“管理型法制”是指强调社会管理的法律制度及其理念的总称,这样的法律是治民之法,强调对社会的管理;所谓权利型法制,是指通过“权利――义务”的平衡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承认公民享有基本权利的基础上,实现对社会关系的调整。尽管我国已开展数次大规模普法,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法制教育往往流于形式,相当多的地方只是简单发放法律宣传画册或者举行法制教育的讲座,观摩一两次法庭审判等。同样,学校法制教育的理念也比较落后,注重知识的灌输,只让学生了解法律规定了“不能做哪些事情”,而不是让他们明白法律规定的“你们有哪些权利”或者“你们可以做些什么”。可见,学校贯彻落实公民法制教育的新理念,将公民法制教育的模式从“传统法制教育”转变为“公民法制教育”,从小让学生树立良好的法制观念,逐渐培养守法、督法、立法的意识,已刻不容缓。
二、调查对象的确立
课题组对杭州市11所中小学(含职业中学)的在校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总人数为4134人,回收有效问卷4063份,其中小学1466份,初中1973份,高中624份。本调查参考《中国公民意识调查问卷》[4],将公民意识划分为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公正意识、法律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五个维度。每个维度设计相应问题,调查学生的态度和看法。回答分为非常赞同、赞同、不赞同、说不清四个等级。问卷回收后进行数据编录并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本文的讨论主要集中于问卷中“法律意识”维度的内容。
三、调查结果的分析
法律意识不仅表现为公民知法、懂法、守法,而且体现在公民参与法律的制定过程、监督法律的执行过程中。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是我国实现法治社会的观念基础,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中小学生初步具备运用法律保护自身利益的意识
调查显示,中小学生已初步具备运用法律保护自身利益的意识(见表1),其中对“如果你发现学校某项规定不符合《未成年人保护法》,你愿意提出质疑”这一问题的回答,小学生和初中生选择“非常愿意”或“愿意”的比例分别达到87.2%和81.8%;对“如果很多人都不遵守某项法律,你也可以不遵守”的选择,持“不赞同”观点的高中生比例达75.8%。由数据分析可知,中小学生已形成了一定的法律意识,懂得遵守法律,懂得运用《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切身利益,在学校规定与法律相悖时,懂得提出质疑,维护权利。
(二)小学生较初中生更愿意举证好朋友违反校规,法律意识存在年级差异
对“如果你的好朋友违犯了校规,你愿意举证他吗”这一问题的回答,如表1所示:小学生表示“非常赞同”或“赞同”的比例是75.7%,初中生所占比例仅有56.9%,表示“不赞同”或“说不清”的小学生比例是24.3%,而初中生却是43.1%。
面对朋友犯规,小学生较初中生更愿意举证,这与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有关。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9-15岁儿童的同伴关系处于亲密的共享阶段,这时的友谊有强烈排他性,孩子们懂得忠诚、理解是友谊的基础,经常互相倾诉秘密、互相帮助。同伴相处时间已超过家庭及别的一切社会关系,集体作为同伴互动的社会背景,重要性日益增加。因此,初中生更看重同伴关系,而选择不举证违反校规的好朋友。
(三)中学生宪法意识较薄弱
从表1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分别有41.4%和48.9%的初、高中学生认为,在特殊情况下政府可以超出法律的规定范围处理问题,另有17.2%和13.8%的初、高中学生无法做出判断。有将近一半的学生赞同这一观点。宪法第五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可见,当今中学生的宪法意识比较薄弱。这与我国长期以来的封建传统思想观念有关。在中学生甚至在成年人心中,“法律高于一切”的信念尚未完全树立起来。
值得注意的是,对“遇到违法案件能私了就私了”这一问题的回答,有5.8%的高中生表示“非常赞同”,15.7%的高中生表示“赞同”,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明显受到了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高中生较初中生、小学生而言,其社会化程度更高,受到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更深,选择赞同私了违法案件就不足为奇了。
四、引导学校公民法制教育的主要路径
(一)教学路径
在加强公民法制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认清公民法制教育的目的,树立公民法制教育的新理念。教师在法制教育的过程中,要不断唤醒学生公民权利意识,培养学生的法律技能,即遵法、督法、立法的意识,并以此作为学校公民法制教育的根本目的。教师更要清醒地意识到,公民法制教育目的的实现,不是仅靠背熟法律条文、开展法律知识竞赛、观摩几次庭审就可以的,它需要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的交往,教师向学生传授法制知识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维护自己的法律权利,唤醒学生督法、立法的意识,促进学生公民权利观念的形成,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每一个公民都是法律的权利主体,而不仅仅是义务主体。
(二)管理路径
在学校管理层面上,给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参与学校各项制度的制定和日常管理,是实现公民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这对于学校公民法制教育的开展会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学生参与学校立法能更好地促进学校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提高学校法规的权威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有助于提高学校法制教育的实践性,增强实效性;学生参与监督法规的实施,有助于加强法制教育的参与性,提高法规的修正机能。比如,设立校长信箱、学生法制委员会、学生智囊团等都是很有效的手段,能为学生今后积极参与社会法律管理奠定基础。
(三)生活路径
学生通过参与实际法律生活介入社会管理,一方面可认识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提高立法、督法的权利意识;另一方面,基于管理者、参与者的角色,对社会管理、法制运行会产生更为深刻的认识。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参与法制管理的热情,但由于条件限制而缺乏有效的参与途径。因此,学校如能为学生提供走进生活,践行法律的机会,对学校公民法制教育的有效开展会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例如,在公共设施保护、公民环境治理等领域,可以适当组织学生参与管理、配合、监督法制工作人员等活动。 尤其是学校所在社区,更是学生生活实践的场所,学校要努力取得社区人员的配合,让学生参与到社区的法制建设中去,在实践中感受法律的权威性,切实体验作为公民在立法、督法方面的责任。
公民参与途径的拓宽与参与权利的保障,是实现公民法制教育的重要前提。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投身公共管理,不但能提升其公民参与热情,而且能更好地培养其公民法制意识和法制技能。
参考文献
[1]赵俊林.时展与我国公民法制教育内容的拓展[J].中国司法,2006,12.
[2]李泽.公民参与法律推动法治秩序的运行[J].法学与实践,2009,1.
小学生法制教育案例范文3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抓好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使他们从小知法、守法、用法,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努力实践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因此,对小学生进行普法教育要按照科教兴国、依法治国的要求,坚持持之以恒,坚持校内外结合,坚持课内外结合,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
二、主要内容和做法:
1、教育内容:
《宪法》、《国旗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环境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道路交通安全法》、《禁毒法》、《卫生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法制教育读本》、《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本校自编的《学校规章制度》、《学生常规教育管理要求》。
2、师资力量:
学校所有教师为普法工作基本师资。学校主任、班主任都要成为学校“法律明白人”。*老师为我校兼职安全教育员,负责全校的法制安全教育,再聘请荫子派出所的*同志为治安副校长,负责对全校的法制教育进行指导;选送骨干教师参与法律培训;举办班主任法律学习班,使他们具有初级法律知识,逐步养成依法管理班级习惯,能解答一些简单法理。从而形成校级——班级——外聘三级师资力量。
3、教育时段:
⑴每学期,邀请治安副校长作一次社会及学校周边治安情况报告,教给学生自我保护的应对策略。
⑵每年的四月份和十一月份,邀请综治副校长分别与教师、学生进行一次有关法律法规的互动式对话。
⑶周一升旗仪式,结合上级要求或学校实际,安排有关校领导讲话。每学期不少于五次。
⑷每学期教导处要安排两个课时,由任课老师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
⑸晚点和少先队活动课,班主任结合学校相关要求,对本班学生进行简单的法规教育。
⑹每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五班队活动课,对全体学生进行一次法律法规教育。
4、教育阵地:
(1)互联网。根据法制教育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上网学习。
(2)红领巾广播站。每星期二、四下午1:30~2:00由各班选派的小播音员轮流播出,内容由各班小记者采编,并经由学校德育负责人审核。
(3)学校宣传栏。由校宣传组负责,定期张贴法律法规资料,学校相关活动照片等。
(4)班级板(墙)报。由班级宣传委员和学习委员负责,配合上级、学校要求,在“法制”专栏上登载相关的活动要求、案例、警言等。
5、教育形式:
⑴教育者先受教育。教师普法教育尤为重要,要通过学习、培训、测试,使教师学法守法,并能依法施教,做遵纪守法的带头人。
⑵开展少先队主题教育活动。坚持开展争戴雏鹰奖章活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争戴环保章、小回收章、清洁章、消防章、法律知识章等,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中受到法律熏陶。
⑶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如:配合环保部门,开展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的“小雏鹰活动”;配合消防部门,开展“11·9”少年消防警校活动;配合工商管理部门,开展“3·15”消费者维权行动日活动等。
⑷家长会。利用每学期各年级分别召开家长会之机,邀请法制教育工作者做专题报告,向家长发送宣传教育材料,并建立家校联系制度。以动态管理形式监控学生的校外活动。
小学生法制教育案例范文4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语文学科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通过语文学科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学科渗透,巧妙地融爱国主义教育、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制教育等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让学生从小就树立法制观念,知道法律可以保护自己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同时也知道自己的行为不能超越法律的界限,否则就触犯了法律,要受到法律的惩罚。让学生了解一些法律知识,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减少青少年犯罪是大有裨益的。
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当充分挖掘教材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适度渗透,从而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法制教育。语文教学在法制教育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凭借学科特点,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做法和体会。
一 开展语文活动,创设法制教育氛围
老师不仅要将保护环境、善待自然的理念贯穿在所教的课程中,而且应该经常带孩子参加实践活动。采用接触式、对比式、实验式等新型教育方法,加大学生的参与和渗透力度。要自然融入,有机渗透。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情景交融,非常感人,能使学生与文章作者产生共鸣,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还能收到良好的环保教育效果。法律渗透教育作为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的一种方式,对增加学生的法律知识能起到一定作用,同时,不间断的、生动的渗透教育方式更能增强学生实际运用法律的能力,由此增强学生的依法维权意识。例如《万年牢》这篇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这件事,父亲自己经营糖葫芦选用最好的材料,讲究制作工艺,手艺高超,保证质量,合法经营。再将父亲受雇于老板后因不满老板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欺骗顾客的行为而辞掉工作,及时教育学生感受真诚地为人和做事的道德风范。像这样人文教育事例很多,把这些内容定位在学生生活之中,紧密联系在法制教育上,合理分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了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的效果。教师要有针对性把法制教育的内容贯穿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法制教育。
二 挖掘教材,自然渗透法律意识
语文教学中法制渗透教育有别于"填鸭式"的法律条文的灌输,它是将法制常识有机地融入主课堂的教学内容中,教师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应凭借学科特点,挖掘教材内容,既注重情感的熏陶,又进行法制方面的引领。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圣地,开展法制渗透教育就是要在教书的同时达到育人的目的。因此,在备课时要结合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查找可以渗透的法律法规,主动渗透到教学中去。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法制教育意识,善于发现和利用法制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如: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中《槐乡的孩子》一课中,可由课文中孩子拾槐米换学费跟现在的孩子享受九年义务教育作比较,适时穿插《九年义务教育法》,让孩子通过比较知道自己的幸福生活,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只要深入挖掘、刻意引领,我们便可以随时抓住课文中的点滴细节向学生灌输法律意识。在《惊弓之鸟》这一课的学习中,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更羸敏锐的观察能力、超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胸有成竹的大将风范所折服。在充分赏析了学生感兴趣的这些内容之后,我引领学生关注造成大雁悲剧的"罪魁祸首"---狩猎队。古代帝王用狩猎的方式来取乐消遣,现代人却用狩猎来满足自己对美味的猎奇和对金钱的贪欲。这是一种什么行为?学生立即意识到这种捕杀国家保护动物的狩猎活动是一种违法行为。我趁机为同学们介绍了《野生动物保护法》中禁止猎杀野生动物的相关条例,组织学生依照《野生动物保护法》进行全班讨论,特别是对世界稀有物种的捕杀,谴责他们的违法行为,控诉他们的累累罪行。学生通过此课的学习,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解决的不仅仅是课堂知识,老师应多给学生一些思辩的空间,那样,你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 在作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小学语文习作中,有很多内容要求学生关注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取材。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调查,搜集相关资料,在习作教学中引入法制事件,可以规范学生的法制行为。如在收集震惊全国的"阜阳假奶粉"事件材料时,同学们不敢相信黑心的商家为牟取暴力,在奶粉中加入了有毒物质三聚氰氨,致使"大头娃娃"的出现。他们会怀着悲愤的心情写下了投机者的滔天罪行,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下了对弱小生命的同情,呼吁全社会都来关爱祖国的花朵。我们是消费者,就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商家对于售出的商品应该保证质量,诸如此类伪劣商品完全可以通过"3.15"向消费者协会投诉,甚至可以到法院他。通过以这些特殊的案例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整理自己的思想,对事件表达自己的看法,在习作中深化认识,对比自己或周围人的做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四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
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素材。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积极缩短教学与生活的距离,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主动拓展教学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从而巧妙地渗透德育、法制教育。
小学生法制教育案例范文5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依赖于自己的具体经验,接受性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教师要尽量使用学生能够理解的浅显语言、理解的情境,让他们明白教师话语的含义。法律知识比较单调乏味,如果对学生照本宣科地讲解抽象的法律条文,或者借助于听一两次法制理论教育讲座,都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为那样的教育会显得枯燥无味,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法制教育,不但不能提高他们的法制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甚至还会造成学生用消极的方式去抵触,从而背离了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的初衷。因此,教师有必要将现行各类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开发,并把开发出来的法制因素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有机地进行渗透,从而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唱响法制教育的旋律。《品德与社会》教材安排了相当丰富的法律知识,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和认知特征,充分利用品德课的资源,对学生多形式、多渠道地进行法制教育,以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如何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在遵循教学计划和不改变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情况下,对学科内容的知识进行巧妙设计,努力寻找切入点和渗透点,向学生讲授该课知识的同时,将法律知识融入进去。
例如,在讲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学会集体小主人――自主选举班委会这一课的时候,我利用教材和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本班的学生自主选举班委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民主选举的方法,在真切的生活体验中体会民主选举的意义,增强民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为他们将来参与社会民主生活打下一定的基础。在学习《信任是做人的根本》这一课,利用书本上的案例:广州发生了严重的“假酒中毒”事件,导致50多人中毒,十多人死亡。在向学生讲授诚信是一份社会的责任,也是社会生活中的重要规则,同时也让学生树立了保护产权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有以下几个优点,第一,可以解决法制教育与一般教育在课时上的矛盾。渗透教育追求的是与主课内容的自然融合,并非教师在主课上专门设置时间进行法制教育,而是在课堂教学中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地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渗透,不仅丰富了主课的内容,还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其次,可以较好地解决法制教育与教学计划之间的矛盾。课时少、教学容量大是当今义务教育的一大特征。如果法制教育的内容根据主课的内容而确定渗透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没有必要改变原来的教学计划,也无须重新编制专门的法制教材,通过教师对主课的内容进行巧妙的安排就能实现法制教育;第三,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法律知识本来就是抽象乏味的条文,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如果把这些法律条文通过教材的具体内容进行演绎,使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实用化,这样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二、在教学案例中渗透法制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列举生活中真实的事例,让学生充分讨论,透过实例,掌握法律知识。例如,我利用《法在我们身边》这一课的事例:我们社区有一个叫玉娟的同学,今年11岁,父母下岗后,家庭生活困难,因此,家里的人不打算让她上学,要让她到大伯开的饭店里打工。让学生讨论后说出自己的看法。首先,我问学生:由于家庭生活困难,玉娟的父母让孩子辍学打工这种做法对吗?孩子们都说不对,玉娟应该上学读书,但是,至于为什么不对,孩子们就说不上来了,于是我就相机给孩子出示有关的法律条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十三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玉娟的父母的做法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其次,玉娟的大伯也违反了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规定: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岁的未成年人,由劳动保障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这样一说,孩子们都明白了自己原来享有如此重要的权利。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法律知识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里,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结合品德教学游戏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的教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游戏的方式习得知识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我们在进行游戏教学时,可借助情境教学,结合游戏规则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教育,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守法。
小学生法制教育案例范文6
一、以评估促发展,做实、做细“浦东新区法制教育星级示范学校”
(一)理清工作思路
“浦东新区法制教育星级示范学校”创建活动是在新区开展 “法制教育示范校”活动的基础上,于“五五”普法期间由新区社会发展局、司法局共同商定推出的。
其宗旨是:通过活动进一步推进浦东新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提升浦东新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内涵。克服为评而评,实现以评促建。通过法制示范校的创建在“学生学法、教师授法”两个重点上有所突破,在“组织管理、教育活动、教育效果”三个层面上取得实效。达到“以点带面、逐步推开、不断提高、全面提升”的工作设想。
(二)严格操作流程
星级学校创建共设有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三个等级,每一星级均设定15项具体的创建指标。采取“学校自愿申报――资格审查认定――制定创建计划――开展创建工作――总结创建经验――进行评估验收”的流程。整个创建活动一般历时两年,注重创建过程、实施动态管理。突出在近两年的创建过程中,将创建活动与学校日常法制教育工作紧密融合。法制教育具体负责同志全程参与,与申报学校保持良性互动,参与、沟通、指导、规范学校创建工作,并做好档案收集,做到创建工作有案可查。
同时严格评审,突显其公平性、严肃性。评审由社发局、司法局组织联合评估组或委托中介评审机构进行,在创建过程中引入淘汰机制,对创建工作不力的单位,中途实施淘汰。以2009年法制示范校为例,初评时,在申报的60所学校中,根据创建工作绩效淘汰了32所,只有28所学校进入二星级法制示范校复评。通过看资料、听课、开座谈会、举行知识测试等,又对8所工作尚有欠缺的学校发出了限期整改意见书,改进后进行复查,最后命名。所有一整套措施保证了法制教育星级示范校评审活动的实效性。
(三)规范提升工作
法制教育星级示范校具有相当的号召力,它的示范效应、群体效应极大地调动了新区学校开展法制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带动了全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实现法制教育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1.规范教育内容
以“青少年法制网校”上的新区法制教育基本课程为蓝本,分中学版、小学版,每个板块又分为五篇目,涉及的法制教育近70个专题。内容、进度、时间均由学校自主选择和掌握。
2.规范教育课时
明确“思想品德”等课的主渠道作用及各科的融入工作。同时要求安排好一个月两次的法制教育专题课,此外还确立了每年结合相关“纪念日”适时、有重点地开展法制教育主题活动等一系列制度。保证法制教育有序、有效地开展。
3.规范教师培训
采取脱产进修、短期培训、专家辅导、以会代训等方式,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法制课教师及班主任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同时通过听课交流,在“法制教育网校”上开设相关栏目供教师自学等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使他们有足够的能力与水平胜任法制教育。
4.规范考核机制
确立学生法制基本常识教育效果监测制度。每年10、11月,新区对全区小学四年级、初中二年级、高中二年级、职校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法律知识年度测试,班主任作为第一责任人根据测试情况有义务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宣导,检测法制教育效果。
5.规范档案管理
将创建过程材料按组织管理、活动组织、教育效果等类别及时归档。
6.规范评价机制
明确“浦东新区法制教育星级示范学校”验收两年一次,通过评估,符合条件的授予称号,从一星级到三星级形成梯队发展格局,形成良性向上的发展态势,同时对所有已获得星级称号的学校进行年度审核制度,克服一评定终身的现象。新区同时将法制教育开展好坏作为参评文明单位的必要条件。
二、延展辐射时空,做精、做活“浦东新区青少年法制教育网校”
2004年9月,浦东新区创办了全国第一所“青少年法制教育网校”,实现了法制教育形式的与时俱进。六年多来,网校吸引了超过55万人次的学生上网学习,被学生誉为一年365天、一天24个小时永不关门的“法制大课堂”。
(一)增强认同
法制教育要贴近学生,必须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载体,使他们喜闻乐见。青少年法制教育网校正是从学生的喜好入手,冷静面对学生上网越来越多这样一个客观事实,充分发挥网络的正面教育效应,化被动为主动,实现了让青少年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互联网接受法制教育。
在版面、内容的设置上,我们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喜好。有反映社会法治化进程,反映社会热点的“法治播报”,反映学生学法心路的“学法心迹”,也有学生喜闻乐见的法制动漫、画说法律、普法影视、在线竞赛等。
在设置核心板块――青少年学法网校时,为贴近学生校园生活,设立了八个专用虚拟教室。分别是展示浦东新区区本中小学法制教育教材的基本课程室;提供给教师开展法制教育所需的教育教学参考的教育参考室;在线进行普法教育的普法小课堂;学生在线练习使用的测试练习室;在线解答学生有关法律问题的咨询辅导室;提供学生有关法治案例、故事、小品文、小技巧阅读的课外阅读室:提供学生网上法制教育社团活动平台的社团活动室:提供学校、学生交流展示自创普法作品的作品交流室。这些栏目的设置,贴近学生,增强了认同。目前法制教育网校以其“生动性”、“形象性”吸引着全区乃至全国的青少年上网学习,增强了法制教育的效果和影响,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的。
(二)强化参与
利用网络对青少年进行普法教育,除靠宣传内容正确,正面引导外,网络辐射力和吸引力等优势的发挥还需要形式多样的互动活动。如果形式不吸引人,正面效应就无法发挥出来,效果自然有限。因此青少年法制教育网校,除增加贴近学生实际的内容,为解答学生疑惑问题,多刊登来自学校的新闻、学生撰写的心得文章,增强亲切感外,还开门办网,开设“社团活动室”,让学生通过博客阐述认识与观点,通过BBS参与热点讨论。同时每年法制教育网校还主持开展多次大型互动参与性活动,吸引学生的眼球,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几年来先后举行了“浦东新区青少年法制网校”论坛,开展了“浦东新区青少年宪法知识测试”,“安全知识点点看”、“法制动漫创作比赛”、“法制游戏棋设计大赛”、“法制书签创作比赛”、“法制教育教案征集”、“禁毒征文与标识设计赛”、“宪法知多少”等大型主题活动,吸引了众多学生的参与。仅仅去年12月的“宪法知多少”活动,在短短一个月中,就吸引了中学(职校)生、小学生(包括亲子互动)达2万3千多人,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及社会效果。
(三)提升绩效
浦东新区青少年法制教育网校,积极打造网络化工作平台。在这一平台上,学校可以展示本校法制教育活动开展情况,交流开展法制教育工作的心得、体会,同时示范法制教育的活动形式。比如唐镇中心小学“交通知识棋设计”活动、洋恒中学“校园案例”大家谈、德州中学“有话大家说”案例分析活动、洋泾中学“法制教育宣传周”、华师大二附中学生“法律社团”、金英小学“法制博客”、杨园中心小学“小法官上岗培训”、莲溪小学“社区法制教育版面进学校”等在网校上报道后都引起了良好的反响。
同时通过法制教育网校及时发现了解新区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的亮点,并深入学校进行实地挖掘,帮助学校提炼、总结,将有价值的活动进行推广。比如潍坊小学用《小小律师》作为学校法制教育课的教学素材进行了探索,专家几次上门进行指导、实践、总结、提高,形成经验后向全区中小学进行展示推广,这一做法在社会上也受到广泛关注,司法部法宣司领导专程前往潍坊小学听课,充分肯定这一做法。
两年一度的品牌活动“浦东新区法制教育星级示范学校”,如今创建活动借助网校这一平台进行管理。法制教育星级示范学校评比的要求、申报材料明细、相关表格实现了网上可以查询、下载,创建材料网上提交,学校创建过程、最终评估过程、公告等都实现了网上实时公开。使法制教育星级示范学校评估工作既公开、公平、公正,又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深化了法制教育工作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