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一时三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一时三刻范文1
第一层次就是引导学生彻底理解相关概念。这一知识点的概念较多,有价格与价值,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等,要把这些知识点将透彻首先就的把这些概念区别开来。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决定价格,商品的价值量越大则价格就越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在这里,现有的社会生产条件既不是指过去的生产条件,也不是指未来的社会生产条件二是指现在的生产条件;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某一生产部门内生产绝大部分同类产品的条件;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是指某一生产部门里,绝大多数同类产品的生产者的劳动技能和劳动紧张程度,在数量上我们可以理解为社会生产某一产品的社会平均劳动时间,譬如,甲生产某产品200件,每件耗时3小时;乙生产同样产品100件,每件耗时6小时,则生产该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3×200+6×100)÷(200+100)=4小时,而不是(3+6)÷2=4.5小时;个别劳动时间是指个别生产者生产某件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前面的3小时为甲的个别劳动时间,6小时为乙的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指在现有条件下整个社会生产某种商品的劳动效率,在量上也可以理解为社会平均劳动效率;通常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也可以用单位产品岁消耗的劳动时间来表示,譬如,我们可以说生产某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为每小时生产3件或者说每件耗时3小时;个别劳动生产率则是之个别劳动生产者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或者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所以,劳动效率越高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就越多,或者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就越少,反之依然。
第二层次就是辨证概念件的关系。即引导学生把这些概念之间的比例关系归纳出来整理清除。
一是价格与价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的价值的货币表现,两者成正比,即商品的价值越大,其价格必定越高,反之,商品的价格高,其价值量必然大,所以当某种商品的生产成本增加时该商品的价格必定上涨,成本下降时,价格必然下跌,这就是为什么在发生自然灾害时农产品的价格上涨的,因为这时候生产同样多的产品,所消耗的劳动和物资要比平时多,即成本增加了,价格当然上涨。
二是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社会劳动生产率。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大,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商品的价值量就小,两者成正比,譬如,去年生产某件商品要耗费4小时,价值20元,今年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生产同一件商品只需要2小时,则该商品的价值为10元。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也就是说劳动生产率越高,该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譬如,去年生产某件商品要耗费4小时,价值20元,今年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则该商品的价值量为去年的一半10元;由此我们可以推导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越短,现在,电子产品之所以越来越便宜就是因为社会劳动生产率越来越高。
三是个别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生产率,商品价值总量的关系,个别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总量成反比,由于商品的价值总量等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乘以商品的数量,而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个别劳动时间的变化不影响商品的价值量,但影响商品的数量,所以个别劳动时间越少,单位时间内生产该商品的数量就越多,价值总量就越大,个别劳动时间越多,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就越少,价值总量也就越少;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总量成正比,个别劳动生产率越高,表明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就越多,价值总量就越大,由此可以推导出,个别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可以降低个别劳动时间,增加商品价值总量。
在这里,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和价值总量与商品的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彼此之间没有任何联系,也就是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影响商品价值总量,个别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影响商品的价值量。,关系如下图:
第三层次就是根据比例关系,把握相关计算。主要是关于价值量的相关计算。从上图可以看出,价值量与社会比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则有: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下降到原来的一半商品的价值量下降到原来的一半;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则有: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个别劳动时间下降到原来的一半价值总量是原来的一倍。
例一:去年甲生产某商品每件售价12元,今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则今年每件商品的售价是多少?
分析:我们可以不去年的社会劳动生产率看作是1,则今年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为(1+20%),如果设进年的售价为X,则有;(1+20%)x=12×1,所以X=10
例二:8.(2011年・湖南文综・12题)某企业2010年生产水平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其单位产品价值量为132元,产量10万件,如果2011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全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的价值总量为
A.1452万元;B.1320万元;C.1210万元;D.1100万元
答案:C
解析:2011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则其产量相应增加10%,为11万件,全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则该商品的单位价值量下降,为(132×1)÷(1+20%)=110元,所以,价值总量为:11万×110元=1210元
例三(2008年・全国文综・25)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12元;B.12.5元;C.18元;D.18.75元
答案:B
解析:2007年:1单位商品 单价15元 总量15元
2008年:1.5单位商品 单价10元 总量15元(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
2007年:10元货币──10元价值的商品
2008年:10元货币──10×(1-20%)=8元价值的商品(货币贬值20%)
12.5元货币──10元价值的商品
一时三刻范文2
关键词:课堂教学模式;三疑三探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1-0089-01
一、“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一)设疑自探(8-11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前预习、讨论,归纳整理出预习中的疑问,板书归纳成自探提纲。然后学生独立自探,自探过程留足时间,避免流于形式。
(二)解疑合探(15-22分钟)
围绕自学提纲,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探成果,对自探中的难点进行整理,达成共识,然后由小组代表板书到黑板上指定的位置。展示结束后,指定其他小组的代表对展示的内容进行评价和打分,教师及时进行强调、补充和归纳,难度大的问题要给予讲解。
(三)质疑再探(4-5分钟)
学生对照学习目标、本节课的重难点,提出质疑,小组讨论或者全班学生争相解答,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直接解决。
(四)运用拓展(10-15分钟)
学生根据本节重难点,自主编题,组内展示,择优向教师推荐,教师有选择的向全班展示,全班学生同时训练,学生争相回答,有编题者评价学生的解答,讲解编题的意图,如果学生的编题没有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有教师把自己预设的习题进行当堂训练。
最后由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学习班长评价本节课的上课情况,并确定展示之星、评价之星、质疑之星、编题之星、诺奖希望之星。
二、学习“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的体会
“三疑三探”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几个主要环节,即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但就整个课堂操作步骤来说还包括对知识的运用拓展环节。主要是通过“疑”“探”等相对固定的教学环节,促使学生学会主动提出问题,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学会合作探究问题,同时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良好品质和习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想学、会学、学好,真正感悟到学习过程的快乐。
(一)设疑自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本环节通过学生的课前预习,小组讨论,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并展示给同学们。学生能主动提出问题,说明学生有问题意识,这是“创新”萌芽的开始,因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切把学生让在“前台”,不但增强了学生预习的效果,还可以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始听课,改变了传统的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让与学生,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二)解疑合探,锻炼学生分组协作、集体探究的习惯
本环节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共同解决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即通过合探的形式共同解决设疑自探中的“疑”。小组内的讨论(甚至站起来讨论),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不存在无所事事,打瞌睡的课堂闲人,真正实现了让学生成为课堂上最忙的人。同时小组内的协作,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合作探究的习惯。学生展示和学生评价环节,不但加强了学生的理解记忆(学习金字塔中明确了学生的示范和向其他学生讲授更有助于理解记忆),还能提高学生的表达、书写规范能力。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思辨、学会评价在这一环节得到了充分培养和体现。
(三)质疑再探,激发学生大胆质疑、深入探究的热情
本环节是在基本完成本节学习任务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勇于向课本、教师以及其它权威挑战,让不同学生针对所学知识,再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诱发学生深入探究。质疑者的主体是学生,“思起疑,问解惑”,“质疑”本身的意义就在于是学生自己主动发现了一个问题,而不是被动解决了一个别人提出的问题。质疑再探目的就是再次让学生发现和挖掘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求异创新精神,实际上也起到了深化学习目标、强化教学效果的作用。
(四)运用拓展,保证学生当堂训练,及时运用
本环节是指师生围绕学习目标,针对本节所学知识,分别编拟基础性和拓展性问题,让学生训练运用,在此基础上,予以反思和归纳。从学生被动做题到学生主动编题,是一个“质”的飞跃,是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是创新思维的提炼和升华,是新课堂所追求的至高境界,同时学生自编自练更具有亲切感,也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自我创造的价值。反思归纳是学生对本节所学内容的梳理,是对学习过程中解决某个重要问题的感悟,是对整个探究过程的回放和体会。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和概括的能力。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是从社会和人的发展所需的实际出发,从课堂必须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怎样去培养这个关键性问题出发,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而不是被动思考问题;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而不是被动解决问题;让学生“会学”而不是单纯的“学会”,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由单一接受到发展创新的根本转变,实现了教师由知识的传承者到创新人才的催生者的角色换位。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是河南省西峡第一高级中学在教学实践中产生的一种良性的教学,已经获得省科研成果一等奖、全国教学的优秀示范荣誉。我们学习他这一种模式,并不代表一定要生搬硬套他这种模式,而是要学习值得我们借鉴的思想和一些做法,这种模式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三、学习“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对我今后教学的指导
通过这一次的学习,结合目前我们学校所倡导的精讲多练、当堂训练的高效课堂形式,以及和老师们的座谈,我感觉今后的课堂教学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真正把时间还给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创新的主体,有些知识学生通过独立或合作是完全能够解决的,老师就没必要讲或多讲,所以课堂上老师要坚持少讲精讲,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独立学习、思考,保证当堂训练,真正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学习。
(二)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
有了疑问,才会思考,才会探索,所以课堂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要用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发现问题,大胆怀疑,寻根问底是创造的开端,也是创新性人才的重要品德。
(三)加强集体教研
只有加强集体教研,钻研考纲教材,集备课组内每位老师的智慧,备好每一节课,才能真正做到少讲精讲,才能真正体现老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一时三刻范文3
1.上车和启动准备。
逆时针绕行,观察车辆左后方,确认安全后开门上车调整座椅、左右后视镜、内视镜,系安全带挂空挡,点火,说“准备完毕”模拟灯光考试。
2.起步。
打左转向灯,按喇叭,踩离合,挂一档拉手刹,看左后视镜,松离合,加油到1500转放手刹,慢抬离合,平稳起步关左转向灯。
3.直行通过路口。
一时三刻范文4
【关键词】新型模式 自主思考 分工明确 充分肯定 适时监控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37-02
“一三五”课堂教学模式是要抓住一个中心:“自主合作、精讲多练”,突出三个阶段:“课前检测、探究新知、当堂检测”,落实课堂教学五个环节:“课前检测、巩固新知;设疑激趣、引入新课;探究新知、精讲点拨;巩固练习、归纳整理;目标检测、拓展提升”。该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把课堂还给学生,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体现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其实行初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但这仅仅是一部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很大一部分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甚至觉得很痛苦,这就起到了反作用,看似完美的新型课堂模式其实有很大的漏洞。下面笔者就如何才能真正通过新的课堂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实现教学相长进行几方面的浅谈。
一、合作学习的前提是独立思考
讨论与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通过交流可以实现经验的分享,学生在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可以实现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实现小组间的互助与竞争,但是要使小组的水平差不多,各个小组的中必有学习能力强的和较弱的,这样便会出现两种合作模式。一是一个小组的学生聚在一起无所事事,漫无目的地合作;二是学习能力强的聚在一起“一统天下”,学习能力弱的把自己排除在外,不参与任何讨论。所以老师只有在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协商,才有利于完善和深化学生对问题的构想。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合作思考,进行思维碰撞,不能走过场,只走形式,不给时间和空间。这不仅需要教师的细心和耐心,更需要该课堂教学模式的精简,看似完美的教学模式,其实有些环节是重复的,不需要将每个环节都涉及。
二、正确把握学习内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因学习任务而存在,因学习任务可分解而实施,而不是什么样的学习任务都适合合作学习,只有那些有价值的学习任务才值得合作学习。例如在语文的精读课的教学中,第一课是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这些看似简单的学习任务,却是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所在,那么我们要怎么组织学生去合作学习呢?我觉得可以通过小组之间比赛的形式来学习,小组之间相互帮助,教师通过随意点名的方式去验收,以此来给各个小组打分,给予分数高的小组以奖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而不是草草过关,也可以保证全员都有可能被抽查,实现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
三、合作学习必须有明确分工、互学习做保障
我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有几个要求:
1.组长必须认真做好对整个小组学习情况的汇报,让有问题的同学先提出问题,让其他小组中会的同学帮助解答。
2.一个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必须认真听,有不同意见时敢于质疑。
四、课堂上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肯定,保证合作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其实并不只是教与学的过程,还是教师与学生思想感情交流的过程,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认知活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注重自己感情的投入,和学生的沟通,还要适度地给予学生肯定的赞美。
五、老师要对教学内容有宏观掌控,并在一定时间内改变合作学习模式。
学生对小组间互相评比的学习方式,也会出现两种现象:一种是有兴趣的学生越来越有兴趣,可以促进学习热情,并且积极主动地提前准备;另一种是不适应的同学很有可能“破罐子破摔”,最终成为了课堂的看客。所以,在一段时间内要改变现有的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保持持续的动力。
总之,“一三五”课堂教学模式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方便简捷的学习方式,可使学生的潜能被唤醒和拓展。在“一三五”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框架下,教师要进行适当地变通和调整,才能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更加有效地学习。让优等生更加优秀,中等生更上一层楼,差生提起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使得整个班级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也可使师生之间关系融洽,而生生之间的团结意识和竞争意识也会逐步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黄青云 《现代教育技术》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
一时三刻范文5
需要满足24个学时,按照每天四个学时计算,需要六天的时间,才可以约考科目三考试,科目三考试是道路驾驶技能考试,是驾驶机动车辆实际在路上行驶,技术不过硬,千万不能够尝试。
科目三考试有次数限制吗是有次数限制的,机动车驾驶证的科目三,是有五次机会,超出五次机会之后,机动车驾驶证考试机会将会被取消,无法再次进行,如需想获得考试资格,就需要重新到驾校进行,重新报考科目一,然后继续其他的考虑。
科目三考试在哪里练习有两种练习方式:1.是在正在使用的公路上。2.在驾校的自有场地上面。在驾校的自由场地上练习,会有助于通过科目三考试,因为在自由场地上没有社会车辆行驶,少了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对通过科目三有着很大的帮助。
(来源:文章屋网 )
一时三刻范文6
【关键词】“三三”学本课堂改革 综合课题 草根教研 小微课题
一、以综合课题为“模”,确立课改航标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较好地实现课改目标,学校几经论证,选定了相关的综合课题,以此引领课改的方向。
“三三”课堂教学(全称是“三环节、三联串”课堂教学)核心内涵是“一单、二识、三要素 ”。一单,即依托《自主学习单》组织教学,它由“预习――任务串,交流――问题串,反馈――评价串”三部分组成。高质量的《自主学习单》是高效课堂的依托和保障。二识,即课堂教学秉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摒弃满堂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反对一刀切”这两大主旨。课堂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学生自主或合作完成《学习单》的中“预习任务串”,师生共同围绕“问题情景串”展开交流讨论,并运用“反馈评价串”检测提高和巩固知识,通过对“预习任务串、情境问题串、反馈评价串”精心预设和精彩生成,积极构建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高效“学本”课堂。三要素,即“学习单导学、合作式学习、多元化评价”,这是支撑“三三”课堂的三个核心要素,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三个助推器。
二、以“草根教研”为基, 夯实课改足印
所有教育改革的最终指向,不外乎是使教师成为变革的主体,最终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校课改的行进要融于校本草根教研的全程,才能切实促成教师的改变和成长。我校“三三”课改的实践过程中,校本教研“三个一”系列活动夯实了课改的基石,夯实了课改的坚实足印。
每课一“单”,精编《自主学习单》。“三三”课堂得以实施的前提是编制高质量的《自主学习单》。为在编制过程中实现教师层面的“减负提质”,备课组需根据组内每位教师所积累的实际经验、教学个性特长进行科学分工。作为主备教师,必须对分配的课例进行“精雕细琢”,确保“预习――任务串”“交流――问题串”“反馈――评价串”科学高效。首先由主备教师完成“初稿”,提前一周供其他成员共享;其次由授课教师根据本人教学风格经验和本班学生学情实际进行个性化的修改后形成“二稿”,投入课堂教学;最后经课堂教学的实践,结合课堂生成与教学心得作再次修改形成“精稿”。 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要在使用过程中进行不断的修改、补充、完善,而不能“一劳永逸”。
每周一“磨”,精磨课改研讨课。典型成功的课例展示活动是推进课改纵深发展的有生力量。我们要求每个备课组在集体备课基础上扎实开展每周一次的“主题式磨课”活动,旨在对“预习――任务串”“交流――问题串”“反馈――评价串”三部分进行主题式的“打磨”。课改展示课的计划期初由教科室牵头制订并按周实施。每个教研组须扎实按计划每周开展“主题式磨课”“课堂教学的观察与诊断” “同课异构”等主题研讨,对“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活动转换、课堂提问、课堂反馈”等进行跟踪记录,引导教师反思和总结,以此来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行为,更好地把握不同学科的课改路径,找准课改切口。
每月一“坛”,精设课改论坛。 每位教师结合《自主学习单》的编写及“磨课”交流、学习培训等所得,参与学校定期组织的“课改论坛”。“课改论坛”有时是面对面的“课改沙龙”,有时也是书面化的课改感悟分享,学期初由教科室牵头制订计划并按月实施。活动中,老师们或畅谈课改的感悟体会,或交流具体做法措施,或讨论遇到的困惑疑难,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围绕主题畅所欲言。发言、交流材料定期结集,优秀作品在校园网或校报《越风》、校刊《课改采风》等进行进为广泛的交流与分享。
三、以“小微课题”为帆,加速课改进程
每日一“单”,每周一“磨”,每月一“坛”――行思相随,教师成为学习的主人,教研活动不再是“鸡肋”,学习、研究、反思、交流逐渐成为教师们的生活习惯,这一切大大加速了学校课改的进程。同时,老师们在设计《自主学习单》、投放课堂教学和反思教学行为的过程中,遇到一系列困难,产生一系列困惑,从中发现了一系列值得研究的问题,形成了最初的“问题群”,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提炼,“小微课题”得以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