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课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物理化学课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物理化学课件

物理化学课件范文1

很多学生感到物理课难学,物理概念难懂,物理定律枯燥无味,物理规律复杂多变。要解决这个问题,使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化、形象化、具体化,一个较好的方法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利用课件优化教学情境俗话说: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播放一段音乐、动画,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求知欲。如在讲授“声波、乐音、噪声”一节之前,可播放一幅锣鼓喧天的画面,接着是一段优美动听的小提琴演奏曲。锣鼓声震耳欲聋,琴声悠扬婉转,令学生精神振奋,耳目一新,为将要学习的内容做好铺垫。

利用课件模拟复杂的物理变化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一些物理变化过程复杂、学生无法想象或认识不清的问题。这时,可以利用课件展示物理变化的全部过程。例如,学生对日食和月食的形成过程不甚明白,我们可以把日食和月食的形成过程作成三维动画演示出来。其变化过程惟妙惟肖,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便可一目了然。

利用课件显示事物内部微小的变化过程有些物理现象或物理变化在一般条件下观察不到,这时可以利用计算机把它模拟出来。例如物体受挤压时的微小变化,气体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过程等等,都可以做成动画演示出来,使学生能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形象。再如讲重核裂变这节课时,学生难以想象裂变的真实情况,又无法做实验。这时可以用3DMAX模拟出重核裂变的过程,从而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观察到事物内部微小的变化过程。

利用课件模拟现实和模拟实验有些物理概念比较抽象,特别是必须利用三维空间加以描述的物理量,如果只让学生看到课本上的平面图形,很难在他们头脑中形成正确的空间立体图式。这时,可以把这些物理量的模型制成图形或三维动画演示出来,困难便可迎刃而解。有些物理过程发生得较快,实验中的某些现象学生无法进行细致的观察。如在讲授“滑动摩擦力”这一节时,由于摩擦力的大小既跟压力的大小有关,又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及接触面的性质有关,当压力不变时,一般认为摩擦力产生的机理主要与接触面的状态有直接关系。而接触面的微观粗糙特征很难用肉眼观察到,但是,如果通过3DMAX软件来加以演示,就显得非常直观。首先进入GREALE菜单,生成两个BOX其中一个作为滑块,另一个作为地面。然后通过MODIFY中的微调器将其调整为相应大小,标出滑块的速度及其方向,给出运动中滑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同时利用NOISE噪波功能,使地面和滑块底部变得粗糙,以模拟接触面局部微观的粗糙形状。接着进入Key frame关键帧制作窗(即打开动画记录),再利用轨迹窗编辑功能,确定滑块运动的起点和终点,以求真实地再现滑块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其运动逐渐变慢直至停止的全部过程。这样,通过动画过程的反复演示及教师的讲解指导,一幅“滑动摩擦”全过程的画面便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与此同时,为了让学生更为直接地看清接触面形貌,在动画设计中,还可以通过gream参数的调整,将摩擦过程放大显示,便可夸张地显示滑块与接触面之间的摩擦状况。从而加深学生对滑动摩擦力产生原因的认识和理解。

利用课件演示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如果把一些物理量的变化规律用动画演示出来,学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如可以用Authorware把合力和两个分力制成动画,演示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随二分力夹角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课件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虽然信息技术课件在教学中有显著的作用,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反而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所以,在使用课件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绝不能用课件演示代替做实验:(2)不能用课件代替老师和黑板,因为它毕竟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3)应坚持“滞后使用课件”的原则。所谓“滞后使用”是指要让学生先分析、想象课件要演示的内容,然后再展示课件。这样,学生的思维活动将始终处于一种主动的、积极的活跃状态。

物理化学课件范文2

【关键词】素质教育;课堂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3-0380-01

素质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当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的需要。中学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效率不高,学生易于产生畏难情绪,对物理失去兴趣现象而物理本是一门生动有趣、与生活密切联系与许多重大科技成果密切相关的基础科学。只有在课堂优化上多下功夫,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笔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了一些尝试,以下就几个方面谈一谈粗浅的看法。

1 前提:教学目标的优化

教学设计必须以教学目标为指导,具体操作中应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展示目标,紧扣目标,进行教学;围绕目标,论断反馈;进行矫正,落实目标。其中围绕目标、诊断反馈以及进行矫正,落实目标是最关键的步骤,只有抓好这两个教学环节,教学目标才能得以落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发给学生完成一些针对教学目标所设计的测试题,当堂完成,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并据此适时调整有关教学环节,从而促使绝大多数同学能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增强学好物理的自信心,进而提高学习兴趣。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注意教学大纲是其基本原则,但同时应结合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否则会适得其反。教学目标是一个多文化的概念,不仅以传授知识为目标,还要依据大纲和教材,渗透以下内容:各种能力的培养,学习、研究方法的掌握,良好习惯、科学态度、思想品德等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2 基础:教学内容的优化

对于确定的教学内容,教师应在明确教学目标、掌握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的前提下,准确把握其深度、广度和梯度,应当做到以教学大纲为纲,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教学要求。首先应统览全章内容,划分单元之后,再回到每节课的内容上,运用整体――部份――整体的分析方法,才能做到每节课相互串联,在教法及知识结构上不脱节。在挖掘教材优点的同时,也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有目的地翻阅资料,从中寻找最新的有关背景资料,选择较好的表述方式,好的典型例题,好的演示方法及适宜的辅助练习等,以弥补教材某些方面的不足。例如高中物理“平抛运动”的教学中,结合课文中的例题,我加以引伸,设计成飞机扔炸弹的系列问题,如飞机扔炸弹如何击中地面上的建筑物,如何击中海上逃窜的军舰,扔下多枚炸弹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形等,由于有电脑动画的配合,显得生动有趣,学生兴趣浓厚,讨论热烈,既拓宽了他们的思路,也达到了本堂课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优化教学内容时,应本着主次详略得当,精讲多练的原则,分清哪些内容教师讲,哪些内容学生讲,哪些内容安排学生自学或讨论,哪些由师生共同解决等。课堂教学中要围绕教学内容,使各个教学环节能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合理安排,让教师和学生各处其位,协调一致,配合有序,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

3 关键:教学结构的优化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充分考虑教与学的各种因素,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要求以及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等,设计好符合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的教案。

一节物理课一般包含有新课引入,讲授新课,课堂例题,巩固训练和课堂小结等几个部份。各个环节必须在时间分配上合理安排,在内容上精心设计,才能形成有层次的科学和谐的结构。如新课引入的方法是较为重要的一环,它是每堂课的“开场白”,运用得当,则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可为新课教学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主要可通过提问讨论法、习题解答法、实验法、猜想法、类比法等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

4 根本:教学方法的优化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提问讨论法、模拟发现法和边讲边实验法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教师通过语言、实验、示范等手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系统地传授物理知识。在教学中应坚决摒弃“填鸭式”,应使教师的“教”致力于“导”,服从于学生的学。教师应特别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高中物理“平抛运动”一节中,可采用启发式的讲授法教学,通过教师的层层设疑,步步引导,逐步使学生掌握运用运动合成分解的方法分析平抛运动,理解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

5 保障教学手段的优化

物理化学课件范文3

【关键词】物理学科;学科之间渗透;联系发展;科学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发展规律的自然科学。为了不断增加新知识,并加强学科间的渗透,这要求不仅要学懂学活知识,而且要有综合运用知识和开拓创新的能力。这就要求在物理新课程学习中,不能忽略了各个学科之间渗透。

任何把知识分割开来进行传授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物理教育不应仅限于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巧,而应特别重视物理思想的渗透,注意学生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新世纪的复合型人才,必须用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教育事业。

教学中各环节的协同,对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培养学生物理素养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正因如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整个初中各个学科视为整体,在教学中揭示各学科知识和能力的相应联系渗透,做到文理渗透,情理交融。通过渗透达到协同,从而培育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建立良好的科学素养,让学生真正全面地发展。

1 物理与语文学科的联系

我们的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从古到今积淀了许多文化财富。在文学知识中不断深化物理知识,活化物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文学素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起到了很好推动作用。

1.1 诗词中的物理现象:

在中国古代,许多文人墨客客吟诗作赋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或直抒胸臆或豪情满怀或忧国忧民或描写山村田园的美景。诗作里蕴涵着声音的玄机、光与影的结合、动与静的转化、时空的变化、冰消雪化等各种物理现象。分析和探讨诗词里蕴涵的各种物理现象,就可以做到寓教于乐,让我们更易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深层次的了解,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物理。

例如:李白诗《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第一句是液化现象;第二句船速度大;第三句物体振动发声,声音由介质传播;第四句船和山是相对运动的。

1.2 谚语中的物理现象:

谚语是日常生活中所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某种经验和道理,谚语的语言简单通俗易懂,隐藏着所学物理知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1:“墙内开花,墙外香”。物体分子都是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即墙内花分子不停地运动到墙外。

例2:“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减小刀的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例3:“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前者人克服重力做功,重力势能增加;后者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1.3 成语中的物理现象: 成语中隐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理解其物理意义,使人深入思考拓宽思路,对所学物理知识融会贯通。

例1.“无风不起浪”。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例2.“海市蜃楼”。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而折射成像。

例3.“石沉大海”。石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浸没在水中的石头的重力大于受到的水的浮力而下沉。

2 物理学与数学的联系

“数理不分家”,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时,都离不开数学工具。从数学的角度研究物理问题,需要根据所研究对象的特点,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去描述、计算和推导,从而对物理的问题做出分析和判断。

在实际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去描述解决物理问题时,应体现数学思想与方法和物理内容的统一。

2.1 运用数学语言和方法表述物理概念、物理规律。

物理中有大量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其中有很多概念的引入,就是通过数学语言来描述的。

例:金属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其流过的电流成正比。为了描述它们的比例系数,引入了电阻R的概念。同类的概念还有,物体运动的速度v、加速度a等。不过,物理知识毕竟与数学知识不同,所以教师在教授这类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时,要特别强调它们的物理含义和成立条件,不能进行简单的数学类推。对于电阻的定义式R=U/I,我们就不能说成R与U成正比,与I成反比。

2.2 恰当选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

几何画板为突破传统教学中的一些难点提供了独特的解决方案。

例:如图所示电路中,滑动触片p由a向b滑动时,MN间的总电阻如何变化?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不等式的知识证明触片在ab中间时电阻最大,从而推出:“总电阻先变大后变小。”推理当然没有错,但有的学生还存在疑问。所以,如果用几何画板制作课件,拖动触片时,ap部分的电阻值、bp部分的电阻值以及两部分的电阻并联值会跟踪显示,当学生产生问题时,演示课件,会让学生心服口服。

3 物理学与化学的联系

物理和化学的联系就更为紧密了,因为他们都是从自然哲学中逐渐分化出来的。如果用通俗的语言说的话,就是物理学是母亲,化学是孩子,并且化学这个孩子已经自己独立成家。

例1.一只玻璃容器中盛有一定的石灰水,石灰水中漂浮有一小木块。现向石灰水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当反应完全后,(此过程中溶液体积认为不变),过一段时间,木块所处的状态如何变化?

解:二氧化碳溶于水后生成碳酸,而碳酸又与石灰水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式为Ca(OH)2+H2CO3=CaCO3+2H2O。由题意得,石灰水完全反应,过一段时间后,容器中上部分是水,下部分是沉淀物。由于ρ水

例2.容器底面积为100cm2,内装足量盐酸溶液。现往容器中投入一定量的碳酸钙固体,它与盐酸完全反应后容器低部所受到的压强增加了55.88Pa。求:投入的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

解:本题考查了化学中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后溶液质量的变化及物理学的有关压强的知识,对于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要求出碳酸钙的质量必须先求出溶液质量的变化量;而要求溶液质量的变化量必须先求出容器底部所受的压力变化量。故题目的解答我们可以分为两步,首先利用F=pS求出容器底部的压力变化量,即ΔG=ΔF=ΔpS;然后利用重力的计算公式的变形式Δm=ΔG/g求出溶液质量的变化量。

4 物理学与生物学的联系

世界上的东西无非是有生命和无生命两种,支配着无生命世界的物理定律同样也适用于生命世界。所以生命物质和生命现象必定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需要运用物理知识进行整合,从而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同样,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相关的生物知识,不仅能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而且能使学生更加容易地掌握物理知识。

例1.人的运动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肌肉、骨骼和关节共同协作完成的。肌肉收缩是人体运动的动力,骨骼是杠杆中的硬棒,关节是支点。关节表面有一层软骨,关节腔内有滑液,这样的结构可以减少摩擦和冲击。

例2.人在吸气时,肋骨向外面和上面提起,隔膜向下运动,胸腔的体积增大,使胸腔内气压减小,大气压将空气压入胸腔。呼气时,肋骨向下面运动,隔膜向上运动,胸腔的体积缩小,气压增大,将废气排出体外。

例3.声带是人的发生器官,当气体冲出时引起声带振动而发出声音。男女声带的结构略有不同,所以音调也不同。年纪逐渐变大后,声带略有松弛,所以老年人的音调都比较低。

其实不仅仅是语文、数学、化学、生物四门学科与物理的关系密切。天文学、地理、历史、体育等众多学科与物理学科都存在密切的关系。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这类人才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认知结构合理、知识视野开阔、思考方式可靠性强、思维品质创新含量高。从综合教育角度来看,就是要求学生具有从总体观点出发、把几门相关学科综合起来加以考虑、从不同角度去认识某一问题的能力。通过综合知识在初中物理学教学中的渗透,以提高他们运用综合知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从小树立学科间联系发展的观点。为他们将来在学习和工作中进行跨学科学习和和跨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邬卫芬.《浅谈如何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理化知识》.(2009.9)

[2] 刘大利.《物理与文学知识的渗透》.(2009.7)

[3] 张晓爽.《几何画板与物理教学整合的研究》.(2008.4)

物理化学课件范文4

关键词:教学目的 教学方式 实验教学

一、优化教学目的和任务

每节课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任务,教师和学生的所有活动都必须紧紧地围绕这一目的而展开,所以,优化目的和任务可以起到统领全局的作用。通常情况下,一节课的目的和任务不止一个,到底应该以学习新知识为主,还是应该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为主呢?学习的本身就是为生活服务,为以后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教师必须在全面了解初中物理新教学大纲后,结合新教材的特点,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探索,深入挖掘学生的潜力,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保证教学目的和任务得到最大限度的落实。

二、优化知识结构

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培养其良好的思维方式与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我们必须用新的理念组织教学。可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本校的实验设备以及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设备,对本节课的知识、技能要求进行合理安排,并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有限,要将旧知识的复习当作次要问题,从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入手,将主要的时间放在知识教学和技能培养上。这二者也要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分清主次,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若注重知识,应加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若注重能力的培养,应创造条件,积极引导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动手。新知识的学习,也要为以后学习设下疑问,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探索,深入钻研。在整节课的教学中,知识教学、技能训练和思想教育要有主次、有详略、有秩序地进行。

三、优化教学关系

教学关系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问题,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需要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才能达到。 转贴于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第一,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建立一种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这样,可以消除学生的心理胆怯与依赖,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如我在教学《长度的测量》一课时,预先带了乒乓球、一根弯曲的铁丝、硬币等物品,没带任何测量工具,然后我请学生帮忙测出乒乓球的直径、铁丝的长度、硬币的直径和一张纸的厚度。开始,学生们只是私下讨论,没人敢举手,我又鼓励他们,希望他们能发扬雷锋精神,帮帮老师这个忙,可以几个人为一组,互相合作。学生一听这样,便自发地组成了十几个组,互相协作,互相讨论,选择最佳的方法,很快得到了答案。而我又适时鼓励:谁愿意锻炼一下自己,告诉老师你们是怎样测出来的?学生消除了恐惧心理,便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竟然站起来把手举得老高。我又对发言的学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使他们对学习物理充满了信心。可想而知,这节课我很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也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

第二,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时候,对于一些物理现象,教师很难给学生解释清晰,而计算机模拟的图文并茂、声形结合的课件,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尤其是肉眼看不到、语言无法描述的现象,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来,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迸发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

第三,联系生活实际,促进物理学习。物理来自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物理的教与学应该联系生活,以现实体验促进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变传统的“书本上学物理”为“生活中发现书本上的物理”,建立设疑、启发、诱导、探究、合作、交流的新型互动关系模式,在生活中发现物理,在活动中学习物理,在探索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在旺盛的求知欲望下兴味盎然地学习新教材,体会学习物理的乐趣。

物理化学课件范文5

一、新课程课堂教学要注重实效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在课程实施中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它需要教师将课堂的一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去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体验知识的来源.在这个理念指引下,就产生了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小组合作、交流评价等课堂教学方法.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特别是小组讨论,使得教室里气氛活跃.本人认为,应该冷静地思考这一现象,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而是要关注学生讨论的目的是否明确,是否围绕着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为实现这个目标积极地展开思维活动,学生的思维有没有充分地参与是学生主体地位最根本的体现.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使自己由过去的知识传授者转化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引导者,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提供学习帮助.每个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尽相同,教学效果也不完全一样.所以,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能注重表面的热闹,表面上的热闹不等于新课程,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真正调动起来,讲求课堂教学实质性的内容.

二、设置合理的指导性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探究性学习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学习新知识、获取新能力的学习方法.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思考的良好品质,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指导性问题,鼓励学生课外探究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指导性问题,可以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性质、任务、方法、程序及注意事项.教师常在指导学生学习或在实验、作业、参观、探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之前设置指导性问题,使学生增强学习的目的性与责任感.教师所设置的问题,不能过于简单,学生不假思索就能获得答案的问题不是指导性问题,但问题的设置也不能超越学生的认知水平太多,导致学生茫然不解、不知所措.合理的指导性问题,可以促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对于有探究价值并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可以事先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设置一定的问题链,铺设台阶,以降低难度,提高探究的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

三、关注学生的生活环境,加强与社会实际的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时常听到有些学生反映物理难学,甚至对物理不感兴趣.学生有此反映,具体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就笔者所见,一个较为普遍的原因是物理教学内容和实际现象联系不够,学生感觉不到所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具体运用,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环境,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密切结合,把学生的感性知识与学生的理性认识相结合.选用学生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具进行一些趣味性的物理小实验,可以拉近物理知识与学生生活实践的关系,让物理课堂重新焕发魅力.

四、改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发展

过去的教学主要是一种精英式的教学,只是较多地关注学生某一个层面上的发展状况,而忽略了学生的整体发展,从而导致了学生所处的环境都是以学生的成绩来划分学生,造成了学生的心理压力过大,导致一些学生对学校、课堂产生厌恶,使原本学生快乐成长的校园失去了它所应有的意义.

物理化学课件范文6

关键词:绿色化学实验;二氧化硫;五味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4-0030-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4.011

所谓“绿色”[1],是指一种保护环境,保护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化学实验绿色化是以绿色化学的理念和方法为核心和基本原则,对化学实验进行改进,使化学实验过程达到绿色化的方法。实现中学化学实验绿色化,首要条件是提高学生的绿色实验意识。而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需要各学科教师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化学教师的责任尤其重要,既要懂得绿色化学原理,掌握教育方法,又要身体力行,为中学化学实验绿色化探索路径。同时传统的化学课堂仍然是以化学知识单方向传授为主,没有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乐趣,更缺乏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和联系。所以笔者尝试在二氧化硫性质和用途的课堂中尽量引入一些其他学科的元素,让化学课堂更加丰富起来,不仅要把化学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真正让学生不把学习当做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认知社会的手段和途径。

一、教材分析

“SO2的性质和用途”是人教版新课程高中化学必修 1 第四章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中的教学内容。首先,本节教学内容的主题是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和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因此硫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主线应该立足于S(H2S)SO2SO3 H2SO4这一氧化还原知识主线上。在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硫的性质,本节课之后将要学氧化硫的污染,所以关于二氧化硫的教学重点是在二氧化硫的污染和防治有关的性质上,为以后探讨二氧化硫的污染和防治做好铺垫。其次,为了辩证地看待二氧化硫的利与弊,教材中介绍了二氧化硫制取硫酸的原理以及用作漂白剂和消毒杀菌剂。其中,SO2的漂白机理未作深入介绍,教师有必要将二氧化硫的漂白特点与其他的一些漂白剂作简要对比。第三,本节内容首次介绍了可逆反应的概念以及两个典型例子(二氧化硫和水的反应、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正确理解概念,为今后学习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以及硫酸工业等奠定基础。

二、课堂实录

1. 给化学课堂引入多一些“文学味”

有创新的课堂引入,不仅能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更能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二氧化硫新授课教学中,引入课题常采用有关酸雨的视频及图片,让学生首先就直观的认识到二氧化硫的危害。笔者认为这种引入方式存在以下缺点:人为地给二氧化硫贴上有害的标签,让学生只认识到二氧化硫的危害,缺少q证看待事物的思想。所以本文突破传统的课堂引入模式,将二氧化硫以第三人称的形式,自述心中的委屈和不平,以一首打油诗的形式引入,给化学课堂添加少许的文学味。具体操作如下:

引入:

同学们,请大家一起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老师给起个头,致人类,预备起……

致人类

酸雨汹汹来势猛,无限委屈在心中;

怨天怨地怨酸雨,不如反省人自己;

烧煤燃油不脱硫,尔等不知天上愁;

礼尚往来伤不起,这雨酸得有道理;

古往今来多少难,而今由你来评判。

师:好,大家知道这首诗描述的“主人公”是谁吗?

生:二氧化硫。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他就是二氧化硫。本节课我们就探究二氧化硫性质和用途。

板书:二氧化硫

2. 给化学课堂设计多些“逻辑味”

本节教学中,以物质的通性和氧化还原反应规律为主线,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通过自主阅读、演示实验、小组交流、分组实验等多种活动,创设问题情境,预测二氧化硫化学性质、设计实验验证方案,用于引导学生构建二氧化硫的主要化学性质――酸性氧化物的性质、还原性和漂白性,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为学生主动参与和交流互动提供了时间和空间。同时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学会客观地分析事物的两面性。具体设计如下:

3. 给化学课堂实验多些“绿色味”、“生活味”

绿色化学实验,也是新课程反复强调的重要内容。“化学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在教学中实施绿色化学教学,引导学生往绿色化学实验方面努力,让他们从化学启蒙教育的初始阶段就受到良好的绿色行为的熏陶。因此,中学是进行绿色化学教育的关键之所在,必须将绿色化学思想贯穿于中学化学教育尤其是化学实验教学整个过程中。中学化学实验,直接反映化学与环境的关系,是进行绿色化学教育的前沿阵地。在本节课探究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实验环节中,为了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我们采用了日常生活中装蓝莓和糕点的盒子,按封闭式、接近微型化、绿色化的标准,自制实验反应装置(图1),使二氧化硫的逸出量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让同学们真正感受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保护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在制作过程中也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废物利用,实现小型实验的家庭化和生活化。具体操作如下:

通过自制的实验装置,学生快速地完成了实验内容及相关实验现象观察,既提高了实验效率,又让学生体验了利用生活中一些简单易得器材,能在绿色化学实验理念的指导下设计完成一些物质的化学性质的相关实验。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继续激发学生的思维,利用自己的生活常识及生活经验,能否再设计其他的实验装置来完成该实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与化学密不可分。通过该实验的设计和实施,让同学们进一步深刻认识到绿色化学实验的设计理念,真正地将绿色化学思想贯穿于中学化学教育尤其是化学实验教学整个过程中。

4. 给化学课堂多些“哲学味”

众所周知,二氧化硫对人体健康、植物、纺织品、建筑材料、历史古迹等都具有极其严重的危害性,还能造成酸雨现象,使环境酸化,破坏生态环境。老师通过多媒体图片及视频展示,让同学们直观的认识到二氧化硫的危害。但二氧化硫就没有好的一面吗?老师通过设问引发同学们的思考,并用多媒体图片展示了二氧化硫对人类的贡献,让同学们利用辩证的思维看待事物。所以在本节课最后阶段,笔者通过一场辩论赛的形式让同学们充分认识到二氧化硫的利和弊,让学生学会辩证认识事物的两面性的哲学观点,树立良好的食品安全意识、法制意识,逐步树立合理应用化学物质的科学观。具体操作如下: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的有害气体之一,同时二氧化硫对人体健康、植物、纺织品、建筑材料、历史古迹等都具有极其严重的危害性,还能造成酸雨现象,使环境酸化,破坏生态环境。(通过多媒体图片及视频展示)

过渡:在哲学中,我们知道世界万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要用一分为二的思想来看待世间万物,难道二氧化硫就没有好的一面吗?集中展示图片二氧化硫对人类好的一面。

师:下面我们就以“二氧化硫的功与过 ”为题,来一场双方辩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及老师提供的相关信息,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用相关事实加以佐证。

生:学生激烈讨论,勇于发言,并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例及现象为论据,让自己对二氧化硫的观点站得住脚,锻炼自己从辩证的角度认识问题。

三、课后反思

1. 精心创设引入求知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以全球瞩目的三大环境问题之一“酸雨”为切入口,采用文学味较浓的第三人称手法,以诗的形式引入课题,使学生感到亲切又渴望,亲切的是化学课堂中竟然有语文的身影,同r渴望求知二氧化硫究竟有怎样的委屈。引入富有新意而不失化学的灵魂,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望。

2. 化学实验装置设计接近生活化、绿色化

秉着化学实验绿色化的设计理念,在设计实验装置过程中尽量选择生活中一些易得的用品,让学生自己动手组装实验装置,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充分体会绿色化学实验理念。然而,目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1)有一定数量的有毒物质的制备和性质实验(如氯气的性质和制备实验,二氧化硫的制备和性质实验,硫酸、硝酸的性质实验,有机物的制备和性质实验……),这些实验对老师和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是不可忽视的。(2)目前学生数增多,学生分组实验所需的药品用量、化学仪器及实验后的废液、废气大量增加,所造成污染也愈加严重。另外,中学化学实验所用药品种类繁多,试剂变化多,排放的污染物成分相当复杂,而且浓度高,累积的污染严重。实现绿色化学实验,无害化处理实验的废弃物,争取达到零排放,已是迫在眉睫的事。因此,必须用绿色实验观点,从节约资源和防止污染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和改革当前的化学实验教学。

3. 给化学课堂添加一些“催化剂”

化学和其他的学科一样都是中学之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怎样在课堂教学之中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个化学老师值得深思的问题。笔者认为给化学课堂添加不同的“催化剂”是提高化学课堂趣味性的有效手段。笔者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经常采用以下方式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高效性:(1)设计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2)巧设疑问,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热情。(3)巧用比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4)融入化学史料及不同学科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5)联系生活,将有趣的日常现象引入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