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历新年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历新年范文1
单击菜单栏“工具/选项”,打开“选项”对话框,在“首选参数”选项卡中的“日历”栏单击“日历选项”按钮,在“日历选项”对话框中的“高级选项”中勾选“启用备用日历”项,在后面的列表框中选择“中文(简体)”和“农历”,在“日历选项”项中单击“添加假日”按钮(如图1),拖动滚动条选择“中国”,初次使用时会出现“导入-假日”对话框,等到提示“假日已成功添加到日历”时点“确定”退出。
然后单击Outlook任务栏的“日历”,接着单击工具栏中的“月”按钮,这样当前月的农历、阳历、星期、二十四节气和中国的传统节假日都显示出来了,拖动右侧的滚动条还可以查看当前日期的前后各一年的日期情况。如果觉得有些节假日标记不够详细,可以双击带标记的日期,打开“事件记录”对话框,把“地点”框中的“中国”改为“三天假”,单击“保存并关闭”按钮退出(如图2)。
如果你想每天一启动Outlook2003/2007就显示出当天的日期情况,可以单击菜单栏“工具/选项”,打开“选项”对话框,在“其它”选项卡中的“常规”项中,单击“高级选项”按钮打开其对话框,单击“常规设置”项中的“启动时定位到”框后的“浏览”按钮,选择“日历”文件夹,最后点“确定”退出(如图3)。
怎么样,以后办公桌上是不是不用再摆放一个台历了。
巧妙实现Word数据分列
宋志明
笔者手里有一份Word表格,其中学生的学号和姓名是放在同一单元格中的,现在需要将学号和姓名分成两列,虽然在Word中也能实现分列,但是笔者认为借助Excel 2003会更加方便。如果你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那么不妨用以下的方法来解决。
农历新年范文2
摘自2007年农行股改文件
金融风险,始终是悬在银行头上的一把利剑。在对10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反思之际,国有银行的风险管理成为金融界关注的话题。对于股改中的农行,其风险管理能力究竟如何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农行新任党委书记、行长项俊波上任伊始,在学习贯彻同志重要讲话的会议上就强调,要把风险、案件的防范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自年初将风险控制作为今年股改的一项重点以来,农行多管齐下,进一步完善了全面风险管理架构,为股改上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加强内控制度建设
为推进股改,目前农行所做的首要工作是对原有制度进行诊治,其范围覆盖评级授信、信贷决策、财务管理、会计结算等重点环节。据了解,需要修订和新制订的规章制度多达324项。风险管理制度的推陈出新,不仅解决了农行长期以来风险点多、基础管理薄弱的问题,使风险防控能力得到切实提高,股改上市和经营转型也据此有了基本的制度保障。
在银行风险管理中,贷后管理是个软肋。国内银行长期以来“重放轻管”的现象,导致了大量不良资产的产生。为了解决不良贷款这一顽疾,农行将贷后管理摆在了突出位置。先后4次开展了贷后管理尽职检查,督促相关人员重视贷后风险。同时,农行还专门设置了风险经理岗位,配备了多达7000人的风险经理队伍,对风险经理实行严格的新增不良贷款问责制和引咎辞职制。农行此举效果明显,资产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不良贷款明显下降,2004年以来新增贷款不良率仅为1.27%,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财务重组和股改的阻力。
构建全面风险管理架构
近期,“邯郸农行事件”、网银款项被盗等银行案件表明风险已经渗透到了银行经营管理的每个环节,银行亟待建立和完善全面的风险管理架构。事实上,农行早就加大了对内部案件的排查和追究力度。仅2006年就处理各类涉案和责任人员5465人,3年共撤并1.1万个达不到风险监控要求的风险网点,实现了全系统发案总数、涉案金额、百万元以上案件数和金额的“三下降”。今年,“邯郸农行事件”更是引起了农行对操作风险的高度重视。农行4月17日已部署在全行范围内开展金库安全检查,并对全行案件防控工作做出紧急部署,要求在抓好股改和业务经营的同时,坚决遏制各类案件的发生。
合规管理是农行自身为股份制改革所做的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农行特地将总行原来的法律事务部更名为“法律与合规部”,增加全行合规管理职能,并在全行范围内实施合规管理制度。
开展一级分行内控评价
内部审计机制是现代商业银行的稳定器。农行今年在继续加强二级分行和县区支行内控评价的同时,开启了一级分行内控评价的大幕,从而建立起对网点、支行、分行各个层面全面评价的内部审计机制。
据了解,评价小组认真梳理了各项业务操作流程,揭示各分行存在的内控薄弱环节、内控缺陷和漏洞;提出了针对性强、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建议,制定切实的解决方案,增强了农行全系统的执行力。据了解,农行将一级分行内控评价确定为一项长期开展的常规审计工作,将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以促进合规经营和风险控制,维护一级法人体制的统一性、权威性、效率性。这对于农行加强公司治理、推进股改上市具有重要的意义。
推进内部审计垂直管理
农历新年范文3
1 从农村儿童的生活环境方面解析
1.1 家庭是一个人的首属群体,学前儿童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家庭生活和条件对儿童的心理健康起决定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农村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向“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耕种的传统乡村农民,为了提高物质生活,改善自己的贫困生活状况,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打工挣钱,好多青年夫妇把年幼的孩子留给老人或寄托给亲属,由此产生了当今社会极为关注的教育界倍感棘手的新的教育问题—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大多小小年纪就缺失正常的父爱、母爱,深受隔代人—爷爷奶奶的宠爱,他们在家中骄横不拘,为所欲为,而在学校孤僻自卑,不合群。
1.2 农村的守护者大多为年老者,它们淡泊名利,与世无争,平日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整天忙着护理田地,很少关注学前儿童的日常学习,加之他们大都是文盲半文盲,对孩子缺乏有效的引导方法,很多还具有“读书无用论”旧观念,任由孩子自主发展,这也深深影响了孩子们的学习价值取向。
2 学习环境方面解析
随着教育的发展,农村也兴起了许多民办幼儿园,这些民办幼儿园主要以盈利为主,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规模小,基础设施简陋,条件差,管理基本处于混乱和无序状态,再者学前教育没有统一的教材标准,也没有成绩考量要求,所以乡村民办幼儿园管理者不注重幼儿良好学习习性培养,容易使幼儿养成不良习惯和学习习惯,不利于幼儿后续发展。
3 心理特点方面解析
一年级新生经历了长期的学前生活学习,主要是玩玩乐乐,蹦蹦跳跳,而且他们与生俱来的生理特征是贪玩、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
一年级是脱离幼儿园活动型学习方式,进入小学接受系统的学科教育,这是他们学习生活所要面临的巨大改变,但天真幼稚的孩子们浑然不觉,还需要教师耐心地引导、帮助。所以人人都说管理一年级的孩子难度大,尤其是偏远山村的孩子们,由于他们学习生活环境相对落后,缺乏正规的学前教育,他们的道德素质、意志毅力、智能素质、纪律意识等各方面,相比城镇同龄孩子而言,可谓天壤之别,他们普通话不标准,自主学习积极性差,学习观念淡薄,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管好他们,难度更大。
本人在偏远农村小学从事教育教学十几年,也担任过一年级新生班主任的经历,积累了一些经验,主要工作方法如下:
1 工作从细微入手,富有耐心和恒心
由于乡村民办幼儿园管理者疏于学前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许多乡村一年级新生上课的坐姿、握笔极不规范。学生坐姿不正,字就难写正,头太低,不能从整体上观察字的结构,形成习惯就会影响学生的视力;笔握不好,就无法灵活控制笔画书写,影响学生书写速度。写好字的关键是正确的写字姿势,因此,纠正培养新生写字姿势是一年级老师必须费心的大事。每次教学生写字时,都要求学生牢记写字姿势,头正、肩平、三个一,即胸离桌子一拳,眼离书本一臂,手握铅笔一寸。由于长期学前教育养成伏台写字的习惯,纠正培养一年级新生养成标准写字姿势是一件反复而又漫长的工作,离不开老师的耐心指导,反复训练。
2 管理上要有爱心,注重赏识教育
乡村儿童80%以上是留守儿童,心里极为脆弱,一旦教师的冷淡和严厉批评,会令他们对老师产生恐惧心理和厌学情绪,所以,一年级班级管理者要以博大的胸怀去包容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的关爱每一个学生。爱听表扬是儿童的心理特点,表扬运用得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有次上课时,还有同学在吵嚷,没有做好课前准备,如果严厉批评,会令他们幼小的心灵遭受伤害;如果范范批评,则收效甚微;点名批评,别人幸灾乐祸,受批评者自尊心受创伤;假如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吵闹,书本文具准备齐全的学生进行表扬,其他同学便马上仿效,课堂就会井然有序。课堂中还要多用诸如“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你真聪明!”鼓励性评语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3 富乐于教,增加课堂情趣
农历新年范文4
关键词 新课改 农村 小学教育管理 实施
在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下,作为学校、老师该怎样去实施、应用成为摆在当下教育领域的一个新的课题。因为要想全国都达到新课改的标准绝非易事,全国大中小学校成千上万。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教育素质本来就存在着不平衡性。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在城市学校实施这样的教育理念尚且需要一定的时间,更何况是无论教育的硬件设施还是软件设施都尚不完备的农村学校,本文将以农村小学教学管理为案例来简析新课改教育理念。希望能够对农村教学在新课改教育理念的实施上起到一定的作用。让农村的孩子也能够充分感受到新课改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的变化,使他们在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下充分发挥出他们的聪明才智。
一、新课改在农村小学教学管理当中如何让实施
农村教育因为受到教育设施,教育人才资源等各方面的限制,对于实施新课改理念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难度。那么在现实面前,我们该如何充分发挥现有资源去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是对农村小学教育管理的一次考验。
首先,我们排除困难不谈,单就农村小学教育管理的现有资源进行分析。农村小学教育管理虽然没有城市教育管理的体制健全,但是农村小学教育却也有着自身的优势条件。农村这个大的环境,为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宝藏。它是孩子们贴近自然,贴近生活并从中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农村的世界相对于城市来说,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更宽广。只要教育管理者能够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新课改在农村小学教育的实施也会做得有声有色。其次,小学教育的对象是一个自然人这一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农村的教育本就比城市教育要宽松的多,孩子本就是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下成长会更有利于他们去适应新课改的教育理念。目前的教育不单单是教育机构,学校之间的竞争,已经延伸到了家长和家长之间的竞争。很多家长为了孩子能够有一个扎实的学习基础,每天都会给孩子安排各种各样的补课班,特长课,可以说一个小学生每天课内课外的负担是非常繁重的。这样的高压学习显然与小学孩子的年龄是非常不相符的,实施新课改之后,孩子的学习压力是减轻了,但是也很可能会使孩子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下忘了学习的目的。而农村的教育管理本来没有过多的课外压力,孩子们的课外时间要比城市孩子多得多,这对他们新的适应学习理念是有好处的。在农村小学实施新课改的优势还有很多,我们就不在此一一举例了。
二、新课改在农村小学教育管理中将会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新课改理念是近些年才提出的一种教育理论。在面对这样大的一个课题,对于学校、老师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想要将新课改理念很好的实施下去,我们就不得不考虑在实施中将要遇到的问题。只有做到防微杜渐,将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前做好防范准备,才能使新课改理念越走越远。
(一) 新课改在农村小学教育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我们前面已经提到,农村小学教育管理在实施新课改所面临的困难。在此我们就不一一阐述。农村的教育师资力量毕竟有限,能不能做好新课改理念的实施,老师是理念与学生之间的连接纽带,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老师门不仅仅是要考虑怎样利用课堂设计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让学生们在娱乐的过程中学到应该得到的甚至是更多的知识。还要注意学生在适应新课改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二) 新课改在农村小学教育管理中将会遇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既然我们已经意识到问题将会存在。那么就应该想办法来解决。首要解决的就是农村师资力量。其次,是学校与教育部门要相互配合,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再次,家长也要融入到整个过程当中。三方要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三、新课改在农村小学教育管理的影响
农历新年范文5
一、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
1.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堪忧,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目前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开展的工作质量不高,兼职人员多,专职人员少,且大多来源于学校德育工作者、行政管理人员、班主任等。他们对心理学知识、尤其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很难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地有效开展。心理保健和心理素质教育甚至成为学校生活的盲区。
2.家庭因素较大地影响了青少年心理健康。家庭是制造性格的工厂,是启蒙教育的第一站,是个性社会化的第一步,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现在,而且也关系到将来。但农村青少年来自父母的压力较大,许多农民外出务工,使得很多青少年不得不由爷爷奶奶照管。这样,显然不利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
3.个性因素影响了青少年心理健康。青少年发挥其主体参与作用,培养其良好个性,有助于形成素质教育新模式。如果他们有了良好的个性发展,有了正确的自我认知,才能助于他们的成长,也为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调查数据表明,一半以上的青少年都喜欢把自己放在自己的辖区内,他们性格比较内向,自我认知不足,以致于导致交际面狭小。
4.适应能力较差影响了青少年心理健康。现在农村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能力差、依赖性强、主观意识淡薄、交际能力弱。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1)农村家长的文化程度偏低。强调家长权威,农村青少年往往对家长尤其是父亲有强烈的畏惧感;同时,在教育目标方面,强调成绩,忽视对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培养。(2)农村青少年的性格整体偏于内向,缺乏自信。在与人交往时,喜欢被动跟随,缺乏主动交往意识。(3)农村环境中,青少年精神文化生活较城镇青少年匮乏。由于环境的限制,缺少竞技活动、培训、文艺晚会等形式作为沟通的平台,他们相互间接触的机会很少,交流中缺乏共同点,严重地阻碍了交流沟通。
二、改善农村青少年健康教育现状的措施与建议
1.社会关注。青少年生活在一个大社会里,社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将有很大影响,比如社会体系是否完善,社会风气好坏,社会关注力度大小等都会影响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
2.学校教育。学校应逐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思想,使广大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实效性,并且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的培养实施具体的措施。
3.家庭影响。现在的家长普遍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家长按时让学生进行疾病的预防接种,却很少听说有哪个农村家长带孩子去找心理医生接受定期的心理卫生教育,以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
4.农村青少年自身改变。农村青少年自身的转变,会对他们自身的心理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他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积极与人交往,克服自卑心理;注重修身养性,培养自己独特的人格;培养自身的兴趣爱好与特长,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寻找合适的自我心理调试方法。
三、结语
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心理健康与否,关系到我们民族的整体素质能否提高,关系到国家的成败与兴衰。
农历新年范文6
一、农村家长资源开发的现状及缘由
课程改革的实施,如何有效地利用家长资源,推进家校合作,促进教育教学的优化发展,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新课程要求家长以教育活动的支持者、参与者、决策者的角色进入学校教育。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等诸方面的原因,家长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存在着严重的隔阂与断层,限制和阻碍了学校开发利用家长资源、家长参与学校经营管理的途径和方式。概而言之,主要有如下三方面的影响因素。
(一)传统教育因素
我国的传统教育,是一种“授──受”式的教育,以知识的灌输为其主要的教学方式,其特征表现为“教师教,学生被教”、“教师讲,学生听──温顺地听”,“教师制订纪律,学生遵守纪律”、“教师选择学习内容,学生适应学习内容。”在这种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人们往往把教育看成是教师的事,是学校、局长的事,是学校等专门教育机构的事,于是往往由主持者说了算,而不太关心教育对象、教育实际工作人员或家长、社区的意见。”受这种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家长普遍缺乏主动参与学校教育、课程决策和学校常规管理的意识,只是一味地扮演着“问题家长”的角色,即当孩子在学校出现问题时,在校方的要求下,家长被动地参与、支持学校对孩子的管教。换言之,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家长在很大程度上一直充当着学校管教孩子的助手,如果说学校对孩子施行的是“文”的教育,那么家长对孩子施行的则是“武”的驯服,用权威和暴力逼迫孩子接受学校教育,而自身则游离于孩子的受教育之外。
(二)家长自身的因素
一些家长在传统教育的束缚和桎梏下昏然欲睡,泰然自若之时,另一些从蒙昧中醒来的家长却因为自身素质的低下,无力参与学校对孩子的教育而彷徨,苦恼。这是农村家长资源开发利用最大的瓶颈和滞障。家长无意参与学校教育,就其根源而言,无非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即意识因素和能力因素的影响。
意识因素是指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家长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的意识,导致家长和学校在学生受教育上的脱节和隔离。家长与学校的主要联系就是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接受学校既定的教学内容的灌输,而自身却游离于孩子的受教育之外,承担起家庭保姆的角色。正如有些家长所言“只要进入学校,孩子在学校内的教育就应该由教师全权负责,自己负责的是孩子的衣、食、住。”
能力因素是指受社会经济历史条件的限制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农村家长素质普遍较低,大多不懂教育教学理论,缺乏参与学校对孩子教育和管理的能力。有人对502位农村家长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纯文盲48人,占9.6%,小学(含154人未毕业的)221人,占44%;初中(含147人初中未毕业的)210人,占40%:高中39人,占7.7%。家长受教育的现状,严重地阻碍了家长介入学校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三)学校方面的因素
我国长期单一封闭的教育教学体制,严重地阻碍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表现在意识层面,学校专职教育人员还存在着某些偏见,固执地认为家长无论在教育程度,还是教育理论修养方面都比较低,没有能力也没有资格参与学校教育和课程决策。因此无心与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歧视家长介入学校教育。表现在行动层面,无意接纳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人为地寻找借口或者是设置某些障碍,有意识地将家长排除在学校教育之外。
二、农村家长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策略
家长作为新型课程资源的角色需要在课程改革中获取和实践,学校的改革举措是家长资源能否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和基础。而当前农村学校改革的最大瓶颈是学校和家长之间的相互不信任以及学校与社区之间的相互隔阂。顺应课程改革的趋势,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让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是农村教育合理开发利用家长资源的有效策略。
(一)更新观念,创建良好的家校合作氛围,充分合理地利用家长资源
长期以来,教育工作者偏见地认为,家长无论在教育程度还是在教育理论修养方面都普遍较低,无力参与学校教育与课程决策,对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活动持否定消极的态度,此举动摇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信心和勇气,封闭了家校沟通交流的渠道。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开放性,要求学校、教师改变传统观念,创造良好的家校合作的气氛,吸纳家长介入孩子的学习。表现在态度层面,学校教职员工应积极主动地从内心世界接纳家长作为合作伙伴;表现在行动层面,则要求学校创造条件使家长真正介入学生学习的管理事务。在这方面,许多地区和学校“新三好”(在家是好孩子,在学校是好学生,在社会是好公民)学生评选工作做出了成效,调动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把社会、家长和学校统一到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上来。
(二)主动出击,畅通家校联系的渠道,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
畅通家校联系渠道,研究家校沟通的方式,积极地采纳和处理家长的意见,对尊重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对学校和家庭之间信息传递和交流至关重要。
运用多种形式,疏通家校联系。家校联系是家庭和学校之间沟通、传递信息的方式,分为集体和个体两种形式。
集体形式常用的有家长会、家校联系本、网络BBS等方式。定期召开家长会,报告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学生参与学校教育活动的情况,征求、采纳家长意见,回答家长关心的问题,使家长理解学校所面临的困难和所需解决的问题,以获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帮助。家校联系本是学生学习的晴雨表,学生每天在学校学习的情况如何,回家之后表现怎样,作业完成的怎样,指导教师有何建议,家长有何意见,都可以在家校联系本上详细地记载。通过家校联系本,把学生在学习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学校长期或近期计划告诉家长,使家长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习动态,积极地配合学校开展各项活动。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在互联网上开辟学习、教育论坛,引发家长、社区对学生学习的关注和讨论,能够及时地、全方位、多层面地了解家长信息,激励家长参与教育。
家校联系的个别形式主要有家访、电访等等。家访是教师了解学生,增进教师、家长和学生情感交流的有效手段。教师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进行家访,了解学生校外学习探究的具体情况,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对家长进行个别指导。电访是一种简便快捷的方式,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辅导或者是处理社会生活问题时遇到困难、出现问题,或者失去信心时,教师一个关切,鼓励的电话,积极地和家长交流,热心地进言献策,解决家长面临的难题,可以促进家长更好地教育管理孩子,促进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另外,寄宿制学校还可以开通“家校热线”,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也就是学校在教师办公室和学生宿舍安装电话,把学生学习中的表现情况,学校教育实施和管理中的问题及时地报告给学生家长,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既可以避免寄宿制学生由于缺乏家长监督带来的弊端,促使学生真正地进入学习,又可以让家长放心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更多地关注学校教育。
建立家长组织,开展教育活动。家长是学校教育的外部资源,以组织的形式将家长的作用稳定,持续地发挥出来,是家校合作的不涸之源。由学生家长代表组成的家长协会、家长委员会,家长俱乐部等等,在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中具有非常活跃的功能。学校针对具体情况定期地开展活动,诸如“家长沙龙”、“亲子辩论赛”、“学生学习成果展”等,及时邀请家长代表参与,既可以增进家长与学校沟通、交流的机会,又可以激发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热情,与家长共同探讨如何行之有效地教育孩子,促进学生学习的发展。
(三)立足校本,多途径多形式地开展家长教育,提升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能力
众所周知,家长对教育理论的掌握情况,对学校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影响到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要求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唤醒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主体意识,提升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能力。就学校而言,学校应该以校为本,多途径多形式地开展家长教育,培训家长。除了创办家长学校、家长咨询委员会等对家长进行系统知识的传授外,还可以灵活多样地运用学校资源,对家长进行适时的培训,使家长具备参与、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能力。诸如,举办专题讲座,邀请指导专家给家长讲解教育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相关理论;召开家长座谈会,请有指导孩子学习经验的家长座谈学习指导经验;购买相关书籍,印发相关资料,组织家长学习;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通过家长组织选取家长代表参与学校的外出考察活动,增加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感性认识和实践观摩体验等等。
(四)整合协调,调动社会各界关注家长资源开发利用的积极性
家长资源的开发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泛的多元社会化,开放化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家长要能有效地参与学校教育,社区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必不可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制定有利于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政策措施,为家长有效地参与学校教育提供必要的政策保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该建立与课程改革和家长资源开发实施相适应的多元化评价指标体系,将学校开发和利用家长资源的绩效纳入评价之中,把开发利用家长资源的情况和表现作为争先创优的参考指标之一,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社区相关组织还可以建立相应的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激励机制,根据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情况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学校、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成果中可以标明家长姓名,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参与、指导情况,以及孩子对家长参与学习的意见和建议,造成社会、学校、家庭内外合作的舆论要求,促使家长切实地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扮演好家长角色,真正为学校教育做力所能及的贡献。
总之,家长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要求家长有意识地介入学校教育之外,还需要社会、学校的通力合作,发挥教育的合力。我们相信,只要学校、家长、社会相互沟通和联系,构建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的学校教育模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家长资源的开发利用必将取得理想化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弗莱雷.被压迫者的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P92。
[2]文吉.民主的教育[J].教育科学研究,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