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宪法晨读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宪法晨读内容范文1
为积极贯彻实施‘七五’普法启动之年和开展“12.4”国家宪法日活动,进一步加强和推进青少年宪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青少年宪法法律意识,增强青少年宪法法制观念。围绕教体局通知要求,五亩乡组织中小开展了一系列的12.4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责任到人
各学校成立了宪法教育领导小组,校长为组长,分管德育的副校长为副组长,政教主任、班主任、大队辅导员为组员,形成法制教育的合力。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各学校充分发挥广播站、国旗下讲话、LED屏幕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和教育,力求使全校师生都能做到知法、守法、护法,依法办事。
三、形式多样,成效显著
围绕宪法法制教育,各学校举行了“五个一”活动,即:
1、组织一次宪法晨读活动,加深对宪法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2、举行一次以宪法为内容的国旗下讲话,使普法工作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
3、组织学生观看一个视频。学生们利用各种各样朗读形式学习宪法知识,学生们加深了对宪法知识的进一步了解。
4、召开一次宪法知识讲座。学校各班以“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为主题进行一堂宪法知识学习讲座,让学生们观看宣传海报和视频的形式了解法律知识。
宪法晨读内容范文2
(桂文)
举办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推进“三棋”进校园
本刊讯 最近,我区举办了2016年全区象棋、围棋、国际象棋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共有来自区内各小学、各级棋类项目协会和俱乐部,以及依法注册的培训机构的象棋、围棋、国际象棋教师或教练员100多人参加。培训中,专家就三种棋类的基本规则、实战技术、基础教程解析以及教练员(指导员)日常礼仪、棋类文化教育对青少年智力开发教育的帮助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进一步提升了我区棋类项目教师、教练员(指导员)的指导水平。
(桂文)
举办首届中等职业学校
文化课教师教学技能大赛
本刊讯 近日,我区首届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在广西师范学院举行,全区共有150名教师参赛。此次比赛分为语文、数学、英语、德育(含心理健康、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生涯规划、经济政治与社会)、体育、公共艺术(含音乐、书法、摄影)等6个学科组,比赛内容包括独立教学设计、说课、模拟上课和板书等,采用现场操作方式进行,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参赛教师的课堂实操能力。 (桂文)
广西首届青少年
科技运动会火热开幕
本刊讯 日前,广西首届青少年科技运动会在南宁火热开幕,来自全区14个市的2 000多名选手参加本次运动会,同时还特邀北京、广州、湛江等地62名选手前来竞技。本届运动会设有水火箭比高、气弓箭打靶、铁丝陀螺等9个项目,每个项目的前30%获奖选手将获得参加“首届兴华国际青少年科技运动会”的决赛资格。 (桂文)
日前,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暂行办法》,提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由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主要检查各地各校开展学校安全工作方面的情况,包括组织管理、制度建设、预警防范、教育演练、重点治理、事故处理等6个方面。
两部门要求严把中小学校和幼儿园食堂食品经营许可准入关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严把中小学校和幼儿园食堂食品经营许可准入关。《通知》指出,各地要加强食品采购、清洗消毒、冷藏冷冻和食品留样等环节的审查力度,对食堂经营场所进行现场核查合格后,方可发放食品经营许可证,对无证供餐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要立即督促其申请办证。
国家开展校园欺凌
专项治理行动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日前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学校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行为进行专项治理。据悉,此次专项治理覆盖全国中小学校(含中职学校),各地各校要按照“学校自查、县级普查、市级复查、省级抽查”的程序,对专项治理第一阶段专题教育情况、规章制度完善情况、加强预防工作情况、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和处理情况等,进行全面自查、督查和总结,形成报告并逐级上报。
近日,青海省教育厅发出通知,鼓励省内各地各校积极增设舞蹈、戏剧、戏曲等课程,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增加体育课时。青海省教育管理部门提出,对不按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上课、擅自更改教学内容、上课不按要求着装的体育教师,按教学事故进行严肃处理;对削减、挤占体育和艺术课时的学校校长,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约谈并责令整改。
山东省青岛市试点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
日前,山东省青岛市印发《在全市各中等职业学校、技工院校和市属高等职业学院中实施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项目的通知》,明确规定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允许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境内外非公有资本等与职业院校双向进入、相互融合,试点学校可从项目收益中提取奖励性绩效,对在编在岗职工进行奖励。
陕西省西安市60万名学生
进行研学旅行
为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陕西省西安市从2013年起开展学生研学旅行活动,先后有1 000余所学校的60万余名学生参与,至2016年秋季学期实现了全市中小学全覆盖。据悉,研学旅行包括红色革命遗迹体验,历史名胜、自然和野外活动体验,航天航空基地、现代农业体验,传统艺术创作及工艺制作体验等18项内容,小学四、五、六年级研学旅行时间为1―3天,初中一、二年级为1―4天,高中一、二年级为1―5天。
近日,英国教育部公布了小学3―6年级学生考试成绩,这是英国政府于2014年正式实施新国家课程和评价标准后首次公布考试结果。结果显示,在3―6年级学段的小学生中,有74%的学生书写能力达标,有72%的学生语法、标点应用和拼写能力达标,有70%的学生数学能力达标,有66%的学生阅读能力达标,有53%的学生阅读、写作和数学三科成绩均达标。
德国新推两项高校资助计划
宪法晨读内容范文3
【关键词】课堂教学;早餐;教学效果
一、研究的缘起
大学时光是人生最美好的阶段,是青年学生形成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过渡到成人的黄金时期。大学,是莘莘学子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理想场所。在美好的校园里,大学生充实地生活、学习,并最终成长、成才。而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大学生始终离不开的地方就是上课的教室,他们在这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来武装自己、丰富自己。正因为教室这个学习知识的场所进进出出一批批大学生,而其中越来越多的学生将生活的一部分―早餐,带进教室,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大学生课堂吃早餐这种现象呢?笔者在网上搜索发现关于大学生带早餐进教室现象的评论很多。经百度搜索的就有1,120,000个结果,如鲁东大学勤助中心开展“大学生带早餐进教室”问卷调查活动,中新网《学校禁止学生带早餐进校园引争议,被指不人性化》的报道,三江学院关于“大学生带早餐进教室”现象的调查报告,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发出的爱护教室环境卫生、不带早餐进教学楼的倡议书等,甚至百度知道中还出现了:用教育学知识回答“学生带早餐进教室,老师该怎么办”的问题等。其实,这一问题由来已久,并非最近新兴的现象。上课时学生带早餐进教室现象屡禁不止,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而管理却日渐式微。这引起了思考,于是出现了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学校不够人性化,应该允许吃早餐,并提出了建议,如专门开辟早餐区等;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课堂吃早餐影响了卫生和秩序,应该严令禁止。实际上,带早餐进教室有两种,一种为课堂吃早餐,一种为课外教室吃早餐。笔者将对学生带早餐进教室的第一种情况进行探讨。
二、大学生课堂吃早餐的可行性分析
关于课堂吃早餐的问题,究竟可为不可为呢?从不同的角度考虑,结果就不同。
(一)观点一:大学生课堂吃早餐不可行
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均与课堂有着密切的联系,课堂是教学的基本场所,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保证,高效的课堂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各学校的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中都有明确的对课堂的要求与规定。事实上,课堂的影响因素众多,包括教师、学生、教材、教具、教室、时间等,而且这些影响因素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影响、互相依存的,一旦某一因素改变,就会对课堂产生重大的影响。
对课堂吃早餐持反对意见的人认为:学生带早餐进课堂,会扰乱课堂秩序,破坏教学环境,打乱教学进程,影响教学质量,所以课堂吃早餐不可行。不可行的理由首先是课堂吃早餐会影响到课堂秩序和教学环境。早餐影响了学生自身的学习,在其吃早餐时会集中注意力于早餐上,从而没有认真学习,造成个人的损失。早餐的味道会改变教室的整体环境,分散更多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无法专心学习与思考,造成教学效果的下降,甚至会出现议论纷纷的现象,导致课堂秩序受到严重的干扰。早餐的出现使教师受到极大的影响,由于破坏了教学环境,教师要调节课堂秩序,打乱了教学步骤,影响了课堂质量;而且课堂吃早餐本身就是对教师的不尊重,会使教师的心理和情绪受到影响,造成教学质量的降低。除此之外,如果学生吃过早餐后乱扔垃圾,会造成严重的污染,又会影响到后面的班级上课,给卫生工作加重了清扫负担,也给疾病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尤其是夏季,蚊虫苍蝇的传播异常迅速,这给防疫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从教育的角度和卫生的角度看,学生带早餐进课堂不可行。
(二)观点二:大学生课堂吃早餐可行
生命体的存在需要能量,饮食为生命体提供生存和发展必需的能量。饮食不足,能量自然不足,生命体的活力就会下降,生病或者衰亡。因此,饮食是非常重要的。早餐是人类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是必不可少的。
从生理的角度看,吃早餐是人的本能反应,不吃早餐危害大。当消耗了数小时的能量后,一天中的早餐就成了人们补充能量的必须步骤。摄取适度的能量,可以保证人体处于积极的状态,对工作和学习有积极的意义。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每天需要的能量很大,不吃早餐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医学研究表明:不吃早餐容易导致肠胃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对学生来讲,不吃早餐使其反应迟钝、易于肥胖、影响学习和心理健康。从心理的角度看,吃早餐是人体必须,不吃早餐不利于人的发展。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五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当然这个次序不是固化的且有例外情况,但是对大多数人还是适用的。吃早餐属于第一层次的需要,当低层次的生理需要得到满足时,学生才更有能力和精力追求高层次的需要;相反,一旦无法满足最低层次的生理需要,学生的学习就可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从法律的角度看,禁止吃早餐是对学生权利的侵犯。人身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民法通则》第五章第四节专门规定了人身权的内容包括公民的生命健康权等权利。学生在不吃早餐的前提下,只要提出吃早餐的需求,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去干预,因为一旦干预,就构成了侵权,要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因此,这里我们又得到了和上面相反的结论,只要学生有吃早餐的需求,即使在课堂也是可行的。
论述到这里,出现了悖论,课堂吃早餐既不可行,又可行。这给我们的管理实践造成了很大的困惑。
三、大学生课堂吃早餐的对策
课堂吃早餐,这一现象究竟是应该禁止还是放行呢?似乎成了难以调和的矛盾。那么有没有既不侵犯学生权利,又不影响课堂教学的方法呢?笔者以为,解决问题必须从提高认识入手,辅以制度规约和改善生活环境,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归宿。针对上述的原因,本文提出几点对策建议,希望能对消除课堂吃早餐的现象有所帮助。
(一)加大教育力度,帮助学生端正认识
认识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可以分为主动认识和被动认识、初级认识和高级认识。认识的水平直接决定着人的行为能力和行动有效性的程度。主动认识和高级认识是内化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认识,比被动认识和初级认识的效果好。但是很多情况下,解决问题是从被动认识和初级认识开始,在一定的积累后逐渐过渡到主动认识和高级认识的。很大一部分学生课堂吃早餐其实并未意识到影响了课堂秩序,因此,教师要加大教育力度,明确告知学生在课堂吃早餐已经影响到了课堂教学的进度,干扰了其他学生的学习。通过被动认识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干扰了大家的注意力,影响了学习,必须矫正。学校应该提倡并鼓励学生在食堂就餐,引导学生养成在食堂吃早餐的习惯,并可以此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意识到校园的和谐与文明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维护,让学生养成爱校、爱院、爱班级的观念。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宣传不按时吃早餐的坏处,校园里的宣传板、广播、标语等都可以作为宣传方式。还可以组织关于早餐的演讲和辩论,使正确的观念深入人心。耳濡目染,处于健康的考虑,学生便会重视早餐,在课前吃早餐。在被动吃早餐一段时间后,学生会渐渐形成良好的课前吃早餐的习惯,这样就保证了课堂的秩序不受影响,对提高教学效果大有裨益。
(二)体验生活习惯,督促学生培养良好习惯
习惯是长期重复某种思维和行为而养成的生活方式。习惯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刻的,“习惯成自然”就说明了这一点。在现实生活中,按照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的效果习惯可以被分为好习惯和坏习惯。“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用”,“坏习惯毁灭人生”是人类长期生活体验的总结。习惯的养成,除了教育,还需要体验,即通过亲身实践,让学生尝试着课前吃早餐,比较课前吃早餐和课堂吃早餐的感受和效果,通过行为对比,使学生明白课前吃早餐对自己的积极影响和课堂吃早餐对自己的消极影响。安排适度的晨练和晨读活动并进行检查,督促学生早起锻炼身体,锻炼后学生自然会去吃早餐。当然要注意,晨练一定要适度,超过了负荷会使学生课堂上睡觉或注意力不集中,而且对学生的身体有伤害。在初期,一定要强制执行一段时间,由老师带领学生检查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定期总结和不断完善这种活动,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完善管理制度,将其纳入德育学分或职业素养体系
制度是用来规范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与人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行为与习惯的一系列规则或规定的总称。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建立行之有效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可以增强制度的规范力和约束力,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所谓德育学分制,就是将德育的内容和环节学分化,将德育的过程和结果成绩化,并与一系列的奖惩结合起来。”[1]一方面,课堂吃早餐扰乱了课堂秩序,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可以将其纳入德育学分体系。通过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规定学生每在课堂吃一次早餐,从其学期德育学分中扣除一定的分数,德育学分不合格者,必须重修,不能用其他学分代替或免修。另一方面,课堂吃早餐违反了学习纪律,打扰了正常教学的开展,属于职业素养范畴,因而可以将其纳入职业素养的学分体系。教师对学生的考评成绩单上有迟到、早退等,但是没有影响课堂秩序的其他项目,因此,可以改革为职业素养项目,不单纯是迟到、早退,而是包含影响课堂教学的任意因素,包括课堂吃早餐,这部分学分学生必须达标,不达到一定的标准,学生的成绩即为不合格,同样不允许用其他学分替代或免修。
(四)改善生活环境,辅助学生养成习惯
生活环境,指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总体,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物质环境所组成。生活环境按其是否经过人工改造来划分,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我们主要讨论一下人工环境。环境对学生的习惯会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能使学生身心愉悦、兴趣盎然、生机勃勃,精力充沛,从而全身心投入学习和生活,大大提升学习效率,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反之,则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影响学习成绩,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例如,很多学校的学生宿舍和教室夏天很热,冬天很冷,使学生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的干扰,学生为了躲避炎热和寒冷,就可能养成不符合学校作息时间的习惯。再如,很多学校学生的宿舍和教室在暑假期间进行整修,开学时还有很重的油漆味,也会影响到学生的生活和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学校要尽力为学生解决这类环境问题,辅助学生养成习惯。
(五)学生自觉主动,养成良好就餐习惯
唯物主义观点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事物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于内因,外因只是辅助,要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课堂吃早餐的问题,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的作用都只是辅助,关键还是靠大学生群体自觉主动性。早餐在食堂还是在教室虽然只是大学生活中的小插曲,但却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理念,大学生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对待早餐的场所,展示了他们以怎么样的态度对待生活以及学习。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做事,爱护校园、爱护班级,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为共同维护一个良好和谐的校园做出自己的贡献,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拒绝带早餐进教室,以身作则,并以此影响身边的同学,大家携手共同创建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 徐湘荷,谭春芳.理性地看待德育学分制度[J].江苏高教,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