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形容老师的诗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形容老师的诗句范文1
1、您对我们严格要求,并以自己的行动为榜样。您的规劝、要求,甚至命令,一经提出,便要我们一定做到,然而又总使我们心悦诚服,自觉行动。这就是您留在我心中的高大形象。
2、您不是演员,却吸引着我们饥渴的目光;您不是歌唱家,却让知识的清泉叮咚作响,唱出迷人的歌曲;您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一批批青年人的灵魂……老师啊,我怎能把您遗忘!
3、您是严冬里的炭火,是酷暑里的浓荫洒湍流中的踏脚石,是雾海中的航标灯――老师啊,您言传身教,育人有方,甘为人梯,令人难忘!
4、没有您的慷慨奉献,哪有我收获的今天。十二万分地感谢您,敬爱的老师。
5、有人说,师恩如山,因为高山巍巍,使人崇敬。我还要说,师恩似海,因为大海浩瀚,无法估量。
6、您谆谆的教诲,化作我脑中的智慧,胸中的热血,行为的规范……我感谢您,感谢您对我的精心培育。
7、鸟儿遇到风雨,躲进它的巢里;我心上有风雨袭来,总是躲在您的怀里--我的师长,您是我遮雨的伞,挡风的墙,我怎能不感谢您!
8、有一道彩虹,不出现在雨后,也不出现在天空,它常出现在我心中,鞭策着我堂堂正正地做人――给时刻关怀着我的导师!
9、真空、坚定、谦逊、朴素――这是您教给我唱的歌,这是您指引我走的人生之路。
10、忘不了您和风细雨般的话语,荡涤了我心灵上的尘泥;忘不了您浩荡东风般的叮咛,鼓起我前进的勇气。老师,我终生感激您!
11、春雨,染绿了世界,而自己却无声地消失在泥土之中。老师,您就是滋润我们心田的春雨,我们将永远感谢您。
12、您的音容笑貌,时时闪现在我的眼前;您是品行人格,永远珍藏在我记忆的深处。
13、刻在木板上的名字未必不朽,刻在石头上的名字也未必流芳百世;老师,您的名字刻在我们心灵上,这才真正永存。
14、人生旅程上,您丰富我的心灵,开发我的智力,为我点燃了希望的光芒。谢谢您,老师!
15、因为您的一片爱心的灌浇,一番耕耘的辛劳,才会有桃李的绚丽,()稻麦的金黄。愿我的谢意化成一束不凋的鲜花,给您的生活带来芬芳。
16、在生活的大海上,老师,您就像高高的航标灯,屹立在辽阔的海面上,时时刻刻为我们指引着前进的航程!
17、您的眼神是无声的语言,对我充满期待;是燃烧的火焰,给我巨大的热力:它将久久地、久久地印在我的心里。
18、您推崇真诚和廉洁,以此视作为人处世的准则。您是我们莘莘学子心目中的楷模。
19、在我的心目中,您是最严厉的父亲,又是最慈祥的妈妈;您是无名英雄,又是教坛名师。
20、您用心中全部的爱,染成了我青春的色彩;您用执着的信念,铸成了我性格的不屈,老师,我生命的火花里闪耀着一个您!
21、对于您教诲的苦心,我无比感激,并将铭记于心!
22、老师,在今天我们身上散发的智慧光芒里,依然闪烁着您当年点燃的火花!
23、有如从朔风凛冽的户外来到冬曰雪夜的炉边;老师,您的关怀,如这炉炭的殷红,给我无限温暖。我怎能不感谢您?
24、毫不吝惜地燃烧自己,发出全部的热,全部的光,全部的能量。老师,您像红烛,受人爱戴,令人敬仰!
25、往曰,您在我的心田播下了知识的种子,今天,才有我在科研中结出的硕果――老师,这是您的丰收!
26、踏遍心田的每一角,踩透心灵的每一寸,满是对您的敬意。
27、每年,我把第一缕春光和贺年卡一起寄给您;我亲爱的老师,愿春天永远与您同在!
28、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作出的奉献!诗词歌赋,颂不完对您的崇敬!您用知识甘露,浇开我们理想的花朵;您用心灵清泉,润育我们情操的美果。在这不寻常的节曰里,献上我们深深的祝福!
29、您是园丁,为祖国山川添秀色;您如春雨,润育桃李,神州大地尽芳菲。在这喜庆的节曰里,让我献上一支心灵的鲜花,向您表达衷心的祝愿。
形容老师的诗句范文2
1.复习学过的古诗、体会赏析古诗。懂得赏析古诗的方法。
2.培养朗读古诗、吟唱古诗、表演古诗、品评古诗、据诗画图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及对大自然、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活动准备:
1.收集诵读、赏析学过的古诗。
2.多媒体课件制作。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多媒体按序出示:“品、评、诵、演、唱、画、赏诗会”)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好多首古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开展一次品古诗、评古诗、演古诗、诵古诗、唱古诗、画古诗的赏诗会。
过渡:古代诗人为后人写出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名言佳句,请看——
(二)品古诗:
1.媒体出示《登雀颧楼》诗图及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引导学生谈谈对诗句的理解、体会。
(1)师:谁能说说诗句的意思?
生:想要领略到更远、更美的景色,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2)师:诗句不仅仅告诉我们登高望远的道理,大家从诗句中还想到些什么或领悟到了什么?
生a:我想到诗人登上鹳雀楼,面对辽阔的景色,觉得自己看得还不够远,还想看千里、万里之外看到视力所能达到的尽头,而达到这目的的唯一办法是站到更高的地方去。
生b:我从“欲穷千里目”想到句中包含着诗人许许多多的希望、许许多多的向往,诗人想要达到最高境界;从诗句“更上一层楼”领略到诗人自强不息、奋进不止的精神。
3.小结:在人生的道路上要不断努力攀登。
4.诵读:(范读——齐读)
(三)评古诗:
1.媒体出示:磅礴的瀑布声,直泻而下的庐山瀑布图
(1)师:还没看见瀑布,就先闻其声,此声此景,此时此刻,你想用哪一诗句来形容?
(2)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师:媒体出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学生上台操作电脑据图评析:
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人李白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夸张的语言,赞美了庐山瀑布从青翠的山壁中间跌落下来。形容水流用“飞”(媒体加点)来表现出庐山的瀑布凌空而出;用“直”(媒体加点)可见山势很陡。“三千尺”(媒体划出)更是体现了庐山瀑布的高而长。可是这样写诗人还是觉得没有把庐山瀑布的雄伟写够。于是又进一步发挥想象,怀疑是银河从九天云里落下来的。这里不用“真”(媒体出示)而是用“疑”(媒体加点),给人以恍恍惚惚的感觉,使人觉得好像是真的,又好像是假的,进一步写出庐山瀑布的雄伟与奇丽。
(5)教师小结:讲得太精彩了,庐山瀑布雄伟、壮丽,大家一起来赞颂一番。
(6)诵读:(范读——齐读)
2.媒体出示:黄鹂鸣叫、白鹭上青天的《绝句》图
(1)师:从这幅生动的画面中,你想到哪位诗人写的哪一首诗?
(2)根据学生回答媒体出示:《绝句》一诗诗句内容。
(3)学生上台操作电脑据图评析:
我觉得这首诗描写的景色非常美。诗中描绘了四个画面: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有山有水色彩丰富、艳丽(媒体出示:b有近有远、视野开阔)画面静中有动、形象活泼(媒体出示:静中有动、形象活泼):黄鹂欢歌、白鹭直上青天,真是一幅风光秀丽的山水画。
(4)诵读:
过渡:为了开展这次赏诗会,我班同学编排了一些节目。瞧,大诗人李白、杜甫也来参加我们的赏诗会啦,大家欢迎。『 1
(四)诗人相会:
甲学生扮演杜甫、乙学生扮演李白相互品评古诗《静夜思》、《江畔独步寻花》
乙:李兄,你也来参加赏诗会?
甲:对、对、对,今天真是幸会啊!
乙:幸会,幸会。
甲:杜老弟,刚才同学们都在夸你写的诗呢!你看——(手指向媒体《绝句》一诗)
乙:哪里,哪里,还是李兄的诗令人赞不绝口呀,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静夜思》这首诗吗?
全班同学:齐声背诵《静夜思》
乙:诗句写得多好啊,寂静的夜晚,月光照射到床前,一片银白色,还以为是秋霜降落到床前,抬起头来,向天空中望去,看到碧空中一轮明月,不知不觉低下头来思念故乡。这首诗勾起了多少身在他乡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呀!
甲:惭愧,惭愧,比起杜老弟的《江畔独步寻花》那就逊色罗!同学们,你们会背吗?
全班同学:齐声背诵《江畔独步寻花》
甲:诗句描绘的意境是多么优美啊!黄四娘家繁花盛开、戏蝶飞舞、黄莺高歌、有静有动、有声有色,令人赏心悦目、留连忘返,真是妙笔生辉、栩栩如生啊!
乙:过奖了,过奖了,咱们还是下去吧,别耽误了同学们开赏诗会。
甲:好,好。
过渡:古代诗人斟字酌句,创作的诗篇独具匠心,古诗太美了,真不愧为我国历史悠久的灿烂文化,真想诵读一番。我班---------同学为大家带来了一首古诗《舟夜书所见》,大家欢迎。
(五)诵古诗:
1.配乐朗诵《舟夜书所见》
a.-------同学独诵
b.-------同学解释古诗(喜爱这首诗的原因)
这首诗描绘了这样一个优美的意境:在一个漆黑的夜晚,静悄悄的,一盏渔灯在河面上闪现。那盏渔灯的光亮像萤火虫似的静静地映在河面上。一阵微风吹来,河面上漾起了层层细浪,原来像萤火虫那样的一点光亮散开了,变成无数颗星星在河面上闪现。美极了!
c.齐声诵读
过渡:老师也为大家带来了两首诗(媒体出示:《游园不值》、《草》诗图及诗句)
2.配乐朗诵《游园不值》、《草》
过渡:古诗能诵,也能演。我班四位同学自编自演了古诗小品剧: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请看——
(六)古诗小品剧:
1.古诗小品剧:“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学生甲(解说):一天中午,姐弟俩正在家里吃午饭,小弟弟大口大口地吃着。
学生乙(弟弟):(动作:大口大口吃,胡乱地搅)呸!真难吃!
学生丙(姐姐):弟弟,你看,桌上、桌下、你的衣服上全是米饭。
乙:不用你管!(动作:用力横抹桌面、拍衣服、抖衣角)
甲:这时,爸爸走了过来。
学生丁(爸爸):孩子,这样吃饭太浪费粮食了,粮食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俗话说“一粒粮食一滴汗。”要爱惜呀!
丙:爸爸,你说的对,我学过一首诗叫《锄禾》,让我讲给弟弟听一听。(操作电脑媒体出示:《锄禾》诗图及诗句)
丁:好。
丙:朗诵诗句。
乙:(动作:点头)
丁:你讲得真好。
乙:爸爸,我错了。
全班同学:齐唱《锄禾》
2.表演唱《锄禾》,学生伴奏。
过渡:同学们深深地被小品剧感染,情不自禁唱起了歌。下面我们一起唱一下上学期所教的古诗《宿建德江》(媒体出示:《宿建德江》歌曲)
(七)唱古诗
1.古诗合唱《宿建德江》。
2.配唱《静夜思》。(媒体出示:《静夜思》歌词)
3.延伸:课外练唱《春晓》。
过渡:同学们,领悟诗的意境,唱得有腔有调,很有韵味,古诗确实太美了,老师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美妙的画面,真所谓“诗中有画”呀。下面,大家根据自己喜爱的古诗,画古诗简笔画。
(八)画古诗:(播放音乐)
1.小组自由绘画自己喜爱的诗歌。
2.学生板演
3.学生作品实物投影,学生自评自析,他评他析。
(九)小结:(学生谈感受)
形容老师的诗句范文3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诗,不会作诗也会呤。古诗的浸润可以使语文课带上一层文化的色彩。按常规,早上课代表按照顺序在“每日一诗”栏中抄了首小诗,供大家在课余时间背诵。
第一节便是语文课,上课铃刚响,轮到主持的张曼茹喜滋滋地上讲台过把“老师瘾”:同学们,我是今天“每日一诗”的主持人张曼茹,今天我们背诵的小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大家跟我读……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学生声音很大,有部分学生已会背诵……
三分钟后我开始上课。今天上的是浙教版第七册的《雨中》一课。
读题质疑――按常规自学课文(学生读文标段序划词语写生字发现问题)――汇报展示自学成果
“时间到。”刚喊停,那小手如雨后春笋不断举起,有的同学还不住地喊:老师,我!老师,我!
看看这些小家伙自学到什么,无非又是“我知道了这篇文章一共有几个自然段,这篇课文有几个生字”之类的浅显“发现”吧!
李会明乐滋滋地站起来:老师,我知道了这篇课文有一个多音字要我们掌握,“一哄而散”里是读“hòng”,而不读“hōng”和“hǒng”。
“哦,你眼睛真亮,你能告诉大家区别的方法吗?”看到学生能抓住课文知识点进行自学,心里不免高兴,趁热打铁。在另一个学生的补充下,这位学生清楚而准确地把三个读音的运用情况进行了区分。
接下去张琪汇报:老师,我划了二十字生字,我认为读得比较好,我想带大写读一读。大家跟我读:浮动……
小队长徐安也进行了汇报:我发现课文第二自然段中有些词很相似,是ABB式的,它们是“红艳艳、黄澄澄、滴溜溜、湿漉漉”,今天的学生表现真不错,善于发现知识,我的心情变得愉悦起来,刚想表扬他会学习,没想到他还往下说:同学们,你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噢,还会考同学,其它学生怎么表现,会响应吗?
“徐安,我!”“徐安,我!”同学们一个个举手示意,徐安同学有模有样地指点“江山”当起了“小老师”。
……
时间已过去了十多分钟了,该刹车了。可是学生还是沉浸在展示的快乐中。
其中有一人手固执地举着,那是我班的“智多星”――李栎。看他又有什么感悟。
“老师,通过自学,我觉得这个故事很美,故事里的人物心灵都很美,他们合奏着一首无声的歌,那就是爱之歌。我可以把黑板上的二句诗改一下来形容这种爱,那就是――‘随雨潜入街,润心细无声’。”
“哗哗……”学生的掌声不由而起,我也被他的这种发现的表达而惊异,是呀,课文表达的正是这种情感,《春夜喜雨》这二句表达的正是春雨润土无声奉献的精神,把‘风’改为‘雨’,把‘物’改为‘心’,用‘随雨潜入夜,润心细无声’来形容是最贴切不过了。刚读课文就能准确地发现并表达故事所要表达的情感,作为四年级的学生真是不得了,而且他巧妙地把“每日一诗”的学习内容迁移到故事当中,使故事带上诗意的美,真是太棒了!
刚想好好地夸奖一番,谁知有一学生不请自起:老师,我也发现了,这篇课文里的雨虽然使姑娘的苹果倒了,可是让我们看见少先队员和过往的行人的爱心。我也可以用诗来表示‘好雨知事时,当秋也发生。随风潜入街,播爱细无声’。
掌声雷动,没想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和学生都没这位学生精彩的表述所折服。看到这二位学生独到的发言和同学们倾佩的掌声,又有手举起来:老师,我也有新发现,我也可以用诗表达……
按往常,自学展示的时间一般是五到八分钟,接下去一般是逐段读、研课文,今天已经超出了三分多钟了,而且这一课时在预案中安排了“指导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内容。看到学生超常的表现和高涨的展示欲望,我调整了教学思路,认真地在黑板上画了二颗心,把学生的发现――“爱”、“美”二个字写中间,同时利用学生这种宝贵的发现把课堂组织为“编诗会”。但是有三个条件:
1、诗意要能表达课文内容,围绕“爱”或“美”字进行编写;
2、编写前要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作为编写诗名的来由;
3、编写的诗可以是自由式,但是要把诗的意思读出来。
“好!”
“好!”
……
学生们兴致高涨,很快进入“酝酿”状态:有的手捧书细读,有的手执笔在划着什么,有的二二讨论,还有的聚眉苦想…
先表述自己的观点,再列举从课文中某段某句中发现的,后亮出自己编写的小诗。其间,老师还要时不时地进行“文字干扰”,同学们又要时不时地进行换词、朗读练习,更有意思的是还要穿插些许的“诗文”诵读展示。一堂课在“古今结合”、“中西合壁”、“不奕乐乎”中一晃而过。
再看学生编写的诗句:
“好雨如春风,温暖姑娘心。”
“好雨和(huò)秋风,苹果见爱心。”
“雨美景美情更美,爱雨爱景更爱人。”
“此景如花香,此情比海真。”
……从未发现学生有如此的诗情才气,从未感受过课堂会有如此诗情画意!
课后布置了作业:每位同学摘录其它同学的精美诗句于自己的《采蜜本》中,比谁采得多。
后来,发现学生课后总爱背一些“每日一诗”栏中没出现过的诗向同学展示,还发现《采蜜本》中有一些同学自己编写的自由小诗,如毛嘉俊同学的《秋》:
秋,
你来了,带着凉意来了。
你来了,带着丰富的色彩来了。
你来了,带着人们的希望来了。
树叶在风中跳着舞蹈欢迎你,
大雁排着队伍向南迎接你,
人们唱着丰收之歌喜迎你。
[教后感]:
“随雨潜入街,润心细无声。”
“好雨知事时,当秋也发生。随风潜入街,播爱细无声。”
“此景如花香,此情比海真。”
……
多有意思的“唐诗”。虽是稚嫩却也贴切,想不到教师有意安排的“每日一诗”还是在潜移默化中根植到孩子们心中去了,他们在教师提供的自学展示平台上无意中给课堂赋上“诗意”。“诗”在孩子们的心中不再是“古代”,不在是“距离”,而是现实,是生活。
“诗”也成了语文课堂上的学习资源。“诗”更赋于课堂诗性的魅力。
其一,教师有意的课前训练安排,使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音韵美,诗的结构、特点无意中浸润着学生的思维。
形容老师的诗句范文4
例如:
问题:柳永《雨霖铃》“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一句中的“催”字用词巧妙,意蕴丰厚,试加以赏析。(3分)
[解析]分析“催”字的用法要从其前后文分析,要从修辞手法方面分析,还要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
“催”从修辞手法上来说,是拟人,“兰舟”“催发”显得委婉。“催”从表达效果上分析,则更加表现了“依依不舍”之情。
[自组答案]“催”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步骤一)作者用“兰舟”来催他们出发,(1分)(步骤二)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两人依依不舍的心情。(1分)(步骤三)
这是我们一贯的做法,也是正确的办法。我们从中可以归纳出炼字的一些规律和答案的步骤特点。总的来说,要炼的字就是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字,是能使诗句生动形象以至“活”起来的一两个关键字,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炼字,指锤炼词语,即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帖、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我们常见的命题方式有:
(1)某一联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赏析。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这首诗某句中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
(4)请你对某字进行赏析。(如上面题目)
(5)某字意蕴丰富,请简要赏析。
例如:(2011・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2分)
骤 雨
(宋)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据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
首先,这是一首写景诗。写农村中夏日急雨之壮观:一个家住溪西的牧童,一早就骑着牛去溪北放牧。正在放牧时,忽然乌云翻滚,风雨骤至。牧童慌忙冒雨向西南方向渡溪回村,可是雨又“骤晴”,“山又绿”了。读懂大意是基础。
其次,审题要抓关键,题目已经告诉了我们答题要点有哪些。此题有4个关键点:三、四句“卷”“吼”,表达效果,结合诗句。
再次,就是整体阅读诗歌:这是一首描写骤雨景象的诗歌,前四句主要描写骤雨的状态,接下来两句交代骤雨中牧童的情况,第七句写牧童躲雨的情况,最后一句写雨停后的清新景色。注意赏析角度:鉴赏诗歌中某些词的表达效果,可先从词性上进行思考,“卷”“吼”都是动词,我们可以分析这两个词是从什么角度观察事物的,体现了事物怎样的特点。“怒涛顷刻卷沙滩”,侧重描写雨势之猛,好似惊涛骇浪,汹涌奔腾,势不可挡,是视觉角度;“十万军声吼鸣瀑”,以“军声”喻风雨声,极言暴雨声响之壮大,是听觉角度。再次,可根据分值的安排来分店陈述答案。最后组织语言:“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袭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
注意,为了让学生的意识更强,可以罗列一些错误的或不全的答案让他们当老师来批改,效果会更好。
最后,总结方法。
1.注意诗歌中对仗比较工整的句子,特别是里面的动词、形容词以及叠词、修饰语。
2.把握诗歌的类型,如山水诗、送别诗、写景诗、咏史诗、羁旅思乡诗等,这些可以帮助我们不孤立理解关键字眼的含义。
3.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要回归原诗,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可以归纳一定的答题模板:
步骤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等。
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形容老师的诗句范文5
阮阅《诗话总龟》记载: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有欲作“推”字,练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行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己。俄为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历来人们谈语言的锤炼,都以此为据,这诚然是恰当而有说服力的,但语言的锤炼一向为文章家所重视,并非贾岛所独有。杜甫就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径须”的说法,足见古人的练字功夫。他自己也身边厉行,为后人作出表率。他的律诗尤其是五言律诗,堪称一字出采的典范。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是杜甫善于练字,力求一字传神而下的真正功夫。另据洪迈《容斋续笔》记载:王安石绝句云:“京我还?”吴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不许字,始定为“绿”。一“绿”字使王安石的这首绝句成为千古绝唱。
北宋文学家宋祁,他因《玉楼春》一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闹”字将烂漫春光写得境界全出,被世人称颂,他也因此博得“红杏尚书”的美名。前人在语言的锤炼上留给今人太多的文坛佳话,说明古人对语言锤炼的高度重视。
任翻(人名)题台州寺壁诗曰:“前峰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既去,有观者,取笔改“一”为“半”字。翻(任翻)行数十里,乃得“半”字,亟欲回易之,则见所改字,因叹曰:“台州有人。”——(李东阳《麓堂诗话》)
这里写的是唐代诗人任翻为改一个字,跑了数十里的故事,也很动人。“前峰月照”一定会出现“峰掩月”的情况,月光不会照遍一江流水,改为“半江水”既符合实际,又诗味含蓄。
古人如此,今人亦如是。郭沫若先生的剧本《屈原》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个没有骨气的文人!”排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觉得婵娟骂宋玉的情感不够强烈,想在“没有骨气的”下面加“的”三个字。一位赏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了。果然,“这”使语气增强,分量加大,为整部话剧增色不少。
可见,凡是流传千古的文章都离不开在具体到一个字上下功夫,这一字能使文章出采,是文章的生命力。
哪一个字能有如此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呢?
我以为,最常见的是动词。前面杜甫的例子就是很好的证明,类似的句子在古诗文中的俯拾即是。现代文中动词的表现作用也很突出。鲁迅先生在他的文章中就尤其注意到动词的作用。在《孔乙已》中,他写孔乙已拿钱的动作由“排”到“摸”,展示了他的酸腐以及破落的过程。在《祝福》中表现祥林嫂的本分老实,他只是一个字“顺”着眼;写她消尽悲哀的神色濒临死亡时的眼睛是间或一“轮”,这些都是准确传神无可替换的。在《药》中他表现康大叔的蛮横凶悍与贪婪的动词更是令人叫绝: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到:“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还哼着说,“这老东西……”这些都说明,动词是最富有表现力的词性,是使文章出采的关键。
其次是形容词,形容词的修饰限制功能决定了它在表现方面的作用
“春风又绿江南岸”
“青海长云暗雪山”,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意思的是,在古诗文中如果形容词使动,会使诗歌更富表现力。
此外其他词用的好,也能起到使文章出采的作用。比如副词,在古诗文使文章出采的也有,象杜甫的“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还有那首家喻户晓的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更”字就使诗歌气象生动,别有境界。朱自清《荷荷月色》头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个“颇”字就为全文的感情定下基调。峻青的《瑞雪图》中一句:“好大一幅瑞雪图啊!”文章因一个“好”字意境全出。这些副词虽不如动词、形容词那样普遍,但在古诗文和现代文中的作用同样不可低估。
把握词性的特征,摸索语言运用的规律,让文章因一字而出采,是语言锤炼的关键。从古至今,凡是名垂青史的作家都极为重视语言的锤炼,足见锤炼语言的重要,我们也应在语言的锤炼上多下功夫。那么,我们如何学会在阅读古诗词以及文章中欣赏优美的字词呢?
形容老师的诗句范文6
看A面呢,他是个聪明的孩子。他热爱学习,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下课了,也很少跟人玩,只是呆呆地坐在一旁想些乱七八糟、稀奇古怪的事。他很爱看书,家里的书柜上有数不清的书,所以他知识丰富,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他的脑袋里有许多鬼点子,喜欢搞点小发明。有一次,他在科学书上看见了一个小实验——“水果电池”。水果也能当电池用?他觉得十分有趣,就马上做了起来。他找来一些水果、一个小灯泡和几根导线,将导线的一头插在水果中,再将另一头接到灯泡上,但灯并没有亮起来。他不气馁,心想:是不是水果太少而电力不够呢?于是,他找来更多的水果,又用上了硬币和螺丝钉,按照书上的说明反复鼓捣着。终于,灯亮起来了,虽然灯光非常微弱,他还是高兴得又蹦又跳,大声欢呼:“我成功了!成功了!”
他很喜欢交朋友,也喜欢帮助朋友。记得有一次他和朋友玩时,朋友被一块厚木板压住了腿,怎么抽也抽不出来。正当朋友焦急万分、束手无策时,他却镇定自若,找来一根木棒,利用杠杆原理将厚木板轻轻撬起,朋友轻松地把腿抽了出来,一场危机化险为夷。
看B面呢,他又是个马大哈,总爱犯糊涂,做什么事都会出点小差错。他最怕考试,因为他很少考高分。考完试,他常常不检查就交卷,结果往往成为“炮灰”。
他有时真的很笨拙。比如那次,妈妈的鞋子脱胶了,要他去拿502胶水。他漫不经心地随手一拿,却不料大拇指被胶水粘住了。他想将大拇指与胶水分开,但毛手毛脚的,竟连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也被粘住了。他一着急,双手拼命地甩,不仅没甩掉,还把胶水洒了一地。
他也常偷点小懒。双休日时,他从来不肯做完作业再玩。就说上次吧,爸爸叫他做作业,可他就是不做,非要出去玩,爸爸拿他没辙。他玩累了才回家,做作业也没心思。有些不会做的题干脆空着,想着让老师明天报答案,自己一抄就行了。但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那次老师没报答案就收上去批了。结果他错得一塌糊涂,还被老师骂了一顿。
这个AB面男生,就是我——王晨。我也纳闷,怎么自己会是个两面人呢?
作文微点评
小作者用朴实而风趣的语言再现了自己的“AB”两面,第三人称的叙述让人感觉更加真实。一个又聪明又糊涂的男孩形象跃然纸上,他聪明好学、热情助人、敢于尝试却也马虎笨拙、贪玩懒惰……老师和小编们都希望他能“扬长避短”,变得更加优秀哦。
(指导老师:蒋丽娟)
一站到底小游戏——第一关
游戏规则:益智答题,所有题目答对者将获得金牌。答错1道题目,将获得银牌。答错3道题目,将获得铜牌。本期将有三关,共六道题目。
1.在我国历史上,被赞为“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的诗人是谁?( )
A李白 B杜甫 C韩愈 D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