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立德树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立德树人范文1

儿时,看到作为教师的舅舅天天开心地与学生在一起,想象着自己长大后要是能成为一名教师多好,每天就可以和学生一起海阔天空,畅聊理想。毕业后,毫不犹豫地选择作为一名期盼已久的教师。想成为教师的情怀就这样一天天慢慢变成现实。时光荏苒,弹指一挥间,踏上三尺讲台足有近六个年头。教师的物质生活虽然相对清贫,但精神生活却无比富足。我坚定地告诉自己:这辈子,我就扎根三尺讲台了!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立德树人,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立师德、铸师魂。“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颁奖晚会,肖山、于贵勤、邓丽、宋志刚、阿力甫夏……他们用自己朴素赤诚的心对抗恶劣的环境,用自己执着的信念引领一批批求知若渴的孩子,用自己无私的付出默默成就山里孩子的人生。还有什么样的师德能够超越这种无缘、无悔、无私的师德,深深影响、打动、激励、鼓舞着学生呢!虽然我做得不够他们那么好,但总是尽自己的一份力做到更好,付出自己满腔的真心和真情给学生,学生生病,我会煲上一份汤送给他,让他感受到有家人的温暖,学生有困难,尽一切可能想办法去解决,让他们将班级作为自己的家,感受到亲情,从而为自己、为班集体争荣誉。教育,这是一项用爱浇灌的事业。只有充满爱的教育才能算是真正的教育。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环境、生活方式的改变、科技高速的发展,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新的时代中已有新的表现方式。现在进入学校的学生厌学情绪较重、纪律性不强、自控能力弱、行为表现差,有的自卑心理严重,有的则目空一切,且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多以自我为中心,漠视他人利益,同时,他们接受新事物快,热心集体活动……这些身心特点与过去有了很多不同。因此,作为高校的一名教师,不仅仅要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还应适当创新教学方法,适当增加教学活动内容,增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空间,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德育内化效果。因此,可把教学内容与德育教育结合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诸如座谈、演讲、讨论等,通过这些方式引导学生感悟知识、感悟美丑、感悟人生,多渠道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比如,我在讲“数的发展历程”时,数从有理数发展到实数时,现在看来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可是在当时古希腊时代事物的产生未必是一帆风顺的,都是要付出代价的,有的甚至要付出生命;在讲“数列极限”时,引入战国时代哲学家庄周著的《庄子・天下篇》引用过一句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非常形象生动地刻画了数列极限的定义,学生不禁感叹我们的古人都那么厉害,学起极限也轻松起来;在讲“矩阵”时,先给出我们生活中触手可得的例子,如,从学校回家,你可能需要周转几个地方,你可能需要多种交通工具,这都可以用矩阵来表示,这不仅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也意识到原来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是这样的近;在讲“心形线r=a(1-sinθ)”时,插曲数学家笛卡尔的凄美爱情悲剧,这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数学探知的欲望,也让他们感受到生活并不是处处顺风如意的。事实上,各学科教师都应树立德育意识,在进行学科知识教育的同时,注意发挥学科的德育功能,有意识地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德育,多方面影响学生的德育发展。爱因斯坦的一句话令人难忘:“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因此,我们要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现代化,既要坚持德育方向的正确性,又要尊重学生在价值取向上的选择性。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除了付出满腔的真心和真情给学生,还应有丰富、广博的知识面,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塑造过硬的道德品质,不断汲取新知识,力争高水平从教、高素质从教。立德树人,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立教圆梦,让自己儿时的梦更加完美、精彩。

参考文献:

立德树人范文2

近年来,在打造“美好九龙坡”的城市发展愿景指引下,九龙坡教育人同心同德、同向同力,以建设教育强区、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为总体奋斗目标,确立了“让德育慢慢浸润学生的心灵”这一德育理念,着力调绘“爱心、书香、理性”的九龙教育三原色,使之构成九龙坡德育的三棱镜—

爱心立德 全员树人

—用爱心绽放智慧光彩,以全员耕耘德育热土

书香立德 逐梦树人

—用书香浸润孩子心灵,以梦想催发德育心芽

理性立德 创新树人

—用理性求索教育本真,以创新凸显德育特色

爱心立德 全员树人

从宏观角度来看,德育就是爱的教育,德育离不开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爱心,只有充满爱心的教育,才能有教无类;只有充满爱心的德育,才能润物无声。

(一)用爱心绽放智慧光彩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九龙坡教育人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想问题、办事情,真正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为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合适的教育。

1. 把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放在首位

中小学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人生观和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首要任务。一是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把个人的理想与国家、民族的梦想紧密结合起来;二是加强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通过学习和落实《守则》《规范》,培养学生在文明礼仪、纪律、卫生和劳动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三是强化法制教育,选聘公检法机关优秀干部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组织法律和教育专家开展法制知识巡回报告,组织学生参观法制教育基地,增强其法律意识。

2. 将心育工作化为爱的营养餐

九龙坡规范和强化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科学化、制度化轨道,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全区有计划地组织培训,使教师基本掌握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每所学校均建立了心理咨询室,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组织实施相关活动,提升学生心理素质;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合作建立首批心理健康教育特色项目学校,主要包括标准化心理辅导室软硬件建设,学生“六商心育”活动课程建设,教师“心育六能”系列培训,家长“心育六力”系列培训与宣传,学科“因能施教”个性化品质课堂建设,学校、家庭和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建设六个方面。

3. 关爱特殊群体促进教育公平

根据西部大开发需要,九个建制镇的并入,使得九龙坡城乡二元结构非常明显,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和随迁农民工子女剧增。为此,九龙坡把关爱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作为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以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这一民生工程为突破口,西彭镇三小、华岩小学等学校努力打造“建好寄宿制学校 关爱留守儿童成长”的办学特色,让所有孩子的学校生活都充满阳光;以西彭园区实验小学、驿都实验学校、铜罐驿镇小学、含谷镇小学等农村学校为平台,积极创建乡村学校少年宫,利用双休日和寒暑假时间开展科技、体育和艺术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特殊儿童群体的业余生活,有效地促进了教育公平。

(二)以全员耕耘德育热土

德育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九龙坡把全员育德作为每个教职员工的基本职责,以全员育德来耕耘德育这片广阔的热土。

1. 全员育德育全员

九龙坡很早就建立了区、校两级关工委组织,关心下一代工作成效显著。一是开展校园周边文化环境整治,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二是持续开展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研究,关注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以及特殊家庭子女的思想动态,从教育、教学和生活上加大对这些学生的管理和关心;三是成立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家庭教育、创新教育、审美教育和安全教育七个专题教育报告团,到各校巡回开展专题讲座。

2. 全员育德需全员

九龙坡在德育方法和途径上始终坚持“三个面向”,即面向学生、面向家庭、面向社会。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家访和家长会,积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并通过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办好家长学校,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主动接受家长的监督,最大限度地赢得家长的支持;充分挖掘、利用社会各种积极的教育资源,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搭建学校、社区(村委会)互动育人平台;积极邀请“五老”人员以及各行各业的行家里手、致富能人等先进典型参与到学校育人工作中来,发挥他们的榜样示范作用。

书香立德 逐梦树人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提高人的生命质量、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因此,学校教育就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当下,也要提供给孩子有利于提高未来生活质量的知识和能力,使他们在知识层面、精神层面都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未来发展作好准备。九龙坡用书香浸润孩子心灵,使其敢于有梦,勇于追梦,以梦想为内驱力实现终身育人。

(一)用书香浸润孩子心灵

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其中最重要的习惯应该是读书的习惯。喜爱书籍、爱好阅读,应该是“学会学习”的重要内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乃是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所在”,“一所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教师和学生精神成长而提供的图书,那就是教育”。所以,九龙坡启动“修远行动”,倡导师生阅读,让书香弥漫校园。

1.“教师阅读计划”强素质

有一位学者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家之所以是教育家,在于他能引领我们重温和回归教育的本义”“我们越是被现实迷惑和遮蔽,越是需要教育理想、教育精神的记忆和激励,越是需要确立清晰和冷冽的朴素真理,以洞穿教育平庸、媚俗、功利的厚重屏障”。因此,九龙坡深入开展“修远行动”之“教师阅读计划”,让阅读成为教师的一种乐趣、一种共识、一种需要、一种习惯、一种常态,让阅读成为教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育人质量、成就教育人生的重要途径。

“修远行动”之“教师阅读计划”聘请朱永新、李镇西等21位专家学者组建专家指导组,推荐阅读书目130种,为学校师生配送图书共计17万册,组建微图书室200多个,举办“九龙教育大讲堂”6场次。各学校围绕“修远行动”之“教师阅读计划”开展了读书沙龙、撰写读书心得、读书论坛交流、读书征文竞赛等系列活动,异彩纷呈,将活动向纵深推进,成效显著。

2.“学生全科阅读计划”读遍天下书

各校明确制定“修远行动”之“学生全科阅读计划”的总体思路和实施方案,围绕学科主体知识,调整知识结构,拓展知识层面,把学科相关阅读内容纳入教学任务,创新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构建学科阅读体系,实施“全科阅读”和德育的“全面渗透”。

“修远行动”实施至今,阅读,作为一种习惯,正悄然改变着师生的精神面貌;阅读,让生活变得更有意义,让人生变得更有价值,让学校书香馥郁,充满文化气息。

(二)以梦想催发德育心芽

九龙坡组织各学校开展梦想教育系列主题活动,包括七彩画笔绘童心、我的中国梦等梦想主题绘画比赛,“离校不离教”活动之“三梦想”系列活动(读出梦想—与家长同读一本好书,读出童年的梦想;写出梦想—将阅读的所思所感写下来,描述自己远大的梦想;画出梦想—把心中的憧憬、对未来的展望和对人生的期待付诸画笔,画出一个高远的梦想),“唱出梦想”歌唱比赛,“玩出梦想”科技创新活动……在孩子们的心田播下一粒粒梦想的种子,伴随着孩子的成长,这些种子也必将会开出灿烂的花朵!

理性立德 创新树人

从微观角度来看,常规管理对于德育来说尤为重要,常规细节的落实,总是会面临重复、机械和枯燥的难题,这就需要每一位德育工作者调动自身的工作热情,以创新性的活动让孩子接受“无痕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用理性求索教育本真

在学校教育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让他们具有较好的思维品质和较强的思辨意识,这不仅是培养“负责的公民”的需要,也是培养和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基础。

1. 优化德育制度设计

制定《九龙坡区中小学德体卫艺工作考评办法(试行)》,由组织领导、队伍建设、环境建设、德育过程、德育成效5项一级指标和24项二级指标以及4项加分项目构成,总分值100+20分。通过考核评价,不断提高学校德体卫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考评情况作为德体卫艺工作先进集体评选的主要依据,同时直接纳入中小学校层次目标发展性督导评价的范畴。

2. 强化德育阵地建设

加大德育阵地建设,改善活动条件,投入1.35亿元,在重庆市率先为各中小学配备电子白板;为师生增配励志类图书27万册;新建4个乡村中小学科技活动室,4个乡村学校少年宫,新建了九龙坡区青少年科技馆,九龙坡区青少年素质教育中心也正在规划建设之中;各学校结合实际,围绕相关学科课程标准,新建“六大功能室”,自办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站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3. 深化德育队伍培养

充分发挥德育干部在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方式的德育干部培训。适时分批次组织德育干部到外地观摩学习;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开展区级层面的讲授培训;调动参加区级层面以上培训教师的积极性,开展校内传帮带。此外,发挥“梦想与团队”五个项目实验学校的示范作用,利用班队会、国旗下讲话、社会实践等形式,积极稳步推进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努力营造“德育时时有、德育处处做、德育天天讲、德育人人管”的良好氛围。

4. 重视德育科研引领

内涵发展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而教育科研是教育内涵发展的先导。九龙坡加强国家级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大力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爱心教育、科技教育、教育信息化建设、学校安全管理、书香校园建设六大项目实验,积极探索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育人水平。

(二)以创新凸显德育特色

1. 做实“四育工程”

根据重庆市教委文件精神和本区域实情,九龙坡创新德育工作的四大途径,做实“四育工程”。在课程育德方面,健全和完善全程育人、全员育人课堂教学管理机制,通过挖掘学科教材中的育德元素,开发校本教材,举办课程育德研讨会、论坛等形式总结经验、打造品质课堂;在环境育德方面,充分发挥学校环境文化的育人作用,整体规划和布置校园自然景观,注重办公室、教室、走廊等内部环境的布局与建设,加强校报、校刊、橱窗等宣传阵地的作用,使学生在浓郁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在活动育德方面,建立了活动平台、比赛平台、奖励平台和发展平台来推进活动育德,成立了青少年体育艺术科技活动中心,各学校成立合唱队、雕塑队、手工制作队等艺术社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创设展示自我、发挥特长的舞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网络育德方面,建立了九龙坡区教育信息中心,开通了九龙教育政务网、九龙教育教研网和九龙教育德育网,建立了覆盖全区中小学的城域网,各学校在自己的德育网站创建班级德育博客,开通家校通(校讯通)、微博、QQ等,通过虚拟、现实双管齐下,提高网络育德实效。

2. 做靓校园文化

九龙坡坚持“精心确立特色、用心打造特色、匠心物化特色”的原则,以思想文化建设为引领,课程文化建设为核心,管理文化建设为保障,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建设为载体,从理念文化、管理文化、环境文化、课程文化、活动文化、网络文化六个维度系统构建,将特色学校建设与全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相结合,催生出一颗颗璀璨的特色教育之星。比如,谢家湾小学的“六年影响一生”、高新第一实验小学“美的教育”、九龙坡区第一实验小学的“阳光教育”、杨家坪中学的“绿杨教育”、田家炳中学的“幸福教育”、鹅公岩小学的“让天赋成就精彩”、九龙小学的“九龙楹联”特色、杨家坪小学的书法教育特色、和平小学的百草园种植活动特色、西彭三中的家校网络教育特色、驿都实验学校的川剧艺术特色、西彭一小的踢跳体育特色、园区实验小学的乡村少年宫特色以及走马小学的民间说唱艺术特色等,铁路中学被教育部命名为“首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2011年12月,九龙坡还成功承办了第五届全国中小学特色学校发展高峰论坛,来自全国各地教育专家、中小学校长近八百人参加论坛。在主论坛的基础上,还开辟了三个分论坛,分三条线路,推出了九所学校作为论坛参观现场,受到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彰显了九龙坡特色学校的实力。

3. 做优实践大课堂

立德树人范文3

还记得那是课间时间,我走在学生群中,见到地上有一个纸屑,我弯腰拾起,扔到了垃圾桶里,学生用尊敬的眼光看着我,从那以后,那些学生能够主动地从地上拾垃圾,我知道:我用胜过语言的行动征服了学生。也证明了一个道理:身教胜于言教。让我高兴的是,我用真诚的行动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如何教学生做一个真正的人,这既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过程,还是教育的归宿,离开了培养人这一点,教育也就不复存在。

那今天的我该如何做一个老师呢?教师首先要“严”字把关,“爱”字当头,这样,他才能赢得学生。

忘不了的是那一次,我去家访,我没有带更多的科任教师,因为这次家访非常特殊,我要访一个外国人的家庭。有人或许说我有点玄虚。不,一点也不,我要访的是从朝鲜偷渡的孩子家,这是保密的,在当时,我校的领导知道,其他教师是不知道的,我怕更多人知道这件事,会给孩子带来麻烦,影响他的成长。今天,这孩子已经加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也就不再保密了,他常与我联系,还来我校看我,而且他现在也很有出息。当初,没有因为他的家庭贫寒而瞧不起他,也没有因为他不是在中国出生而歧视他,反而,我给予他的更多是真诚的关爱,换来了他对我的尊重,对我的友谊。

我的学生很多,感情处得非常好,那都源于我对孩子的真诚。在北京工作的一个学生年前与我通话近一个小时,他提到想我,直谈到语噎。

立德树人范文4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感到,北京教育科学院和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合编的《思想品德》(七年级)主要从六个方面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现归纳如下,求教于各位同仁。

1.生命教育。热爱生命不只是热爱人类,而且热爱丰富多样的生命形式和自然界本身。人类的繁荣大多是依靠自然界丰富多彩的生命创造的:从我们身上的衣物到维持我们生命的食物和治愈我们伤病的药品。没有自然界丰富多彩的生命,就没有人类生命的延续。应该懂得善待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应该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和健康。只有热爱生命的人,才会有怜悯之心,珍惜生命的价值,帮助弱小与不幸的人。只有懂得爱,青少年才会爱父母,爱师长,爱同伴,爱社会。第一册教材中“珍爱自我”单元,首先使学生了解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命的多样性,认识我们自己生命的独特性,进而体会生命的美好和宝贵的价值,学会从生活的点滴做起,珍惜生命,努力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第一单元“我的新起点”,更是针对初一学生刚刚走进新的学校、融入新的集体、结识新的老师和同学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自我教育。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只有当他自己了解自己时,才能教育自己。评价别人容易,评价自己则往往困难。“塑造自我”单元内容则引导学生运用客观、全面、发展的分析方法,正确评价自己,逐步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印象;进而学会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在积极悦纳自我的同时,挖掘自身潜力,扬长避短,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中学生的情绪有自己的特殊性,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影响人的生活、学习和健康。“展现自我”单元,注重教导学生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在良好情绪和正当兴趣的基础上发展自己高雅的生活情趣,培养高尚情操,学会陶冶、展示自己高雅的生活情趣。另一方面,“保护自我”单元内容让学生多方了解身边存在的危险和可能受到的侵害,共同寻找远离危险、避免侵害的防身之术。引导学生通过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主动地思考、寻找应对各种危险情况的好办法,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逐渐从需要别人保护的弱者成为能够自我保护的强者。

3.挫折教育。要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让他们形成乐观的态度和坚忍不拔的意志。让他们知道,彩虹总在风雨后,风雨之后的阳光更灿烂。温室里培养不出参天大树,大树总是在风雨中成长。在逆境和困难中学会的东西要比平时多得多,经历磨难的人会懂得比平时多得多的道理。通过一定的磨难,人才会更加坚强、更加成熟,才能百折不挠,愈挫愈勇。第二册“笑对挫折磨砺意志”单元,着力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挫折总是难免的,要敢于面对、冷静面对,学会战胜挫折,不断磨砺坚强的意志,提高自己承受挫折的能力,使自己成为生活的强者。

4.是非教育。“明辨是非抗拒诱惑”单元内容,则客观展示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要求学生正确辨识身边的是与非,冷静面对诱惑,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嗜好。其闾,学生可以通过分析资料、反思自我、比较分辨等途径掌握一些方法,提高自身的判断水平和能力,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5.责任教育。我国新一代青少年,大多数有爱国心、上进心,富有进取精神和求知欲望,对社会生活有广泛的兴趣。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如现在的初中生大都是独生子女,或受不良文化的影响等等),也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他人的同情,缺乏对集体的关心,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不愿与人合作,心理脆弱,经不起失败和挫折。应让学生懂得:责任无处不在,承担责任的过程往往就是不断成长的过程。第二册“慎重行动、勇担责任”单元,注重引导学生认识责任,并积极思考,主动反省,反思自己的行为及责任,明确自己应承担的责任,逐步形成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态度,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职责,努力成为一个受人尊重与信赖的人。

6.尊重教育。自尊是一个人重视和肯定自己道德人格价值的内心情感,这种情感是促进人的健全发展的重要力量。只有自尊的人才能尊重他人,相互尊重是公共生活道德发展的基础。“赢得自尊走向自立”单元,引导学生感悟到尊重自己、尊重别人的重要,尝试从自己的内心世界开始,学会爱惜自己、尊重他人;告别依赖、抬头前行,体会“我能行”的乐趣,努力培养自立自强的生活态度,做一名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人!

为了应对时代提出的各种挑战,提升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和精神境界,我们必须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但值得注意的是,思想品德不是纯粹的客观知识,而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对国家、社会、集体、他人、自己的理解,反映的是人们深层的内心世界。这种精神层面的培育,需要在平等、开放和安全的氛围中逐渐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想观念、行为原则和意志品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课堂上尽量给学生留有自由支配、自主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创造情景使学生生动活泼地锻炼和展示自己的才华,发展自己的个性品质。

立德树人范文5

公共艺术教育是区别于大学专业艺术教育而提出的普通大学艺术素质教育的特称,是指对所有非艺术专业的所有大学生实施的素质教育,旨在通过传授文化艺术知识和专业艺术技能,促进学生艺术审美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促使其全面发展。而“立德树人”意为,教师自身树立德业,给后代做榜样,同时培养人才。一方面,“树人”需要“立德”,“立德树人”强调了“德”在人的德、智、体、美、劳诸种素质中的核心地位和德育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首要地位,教学、科研、管理都要服务于“立德”。另一方面,“立德”是“树人”的一种方式。“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教育中的根本任务,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是通过不同的教育方式实现“立人先立德,树人先树品”的最终要求。传统教育中,高校往往注重对科学知识的讲授和探索,而忽视了思想道德教育和价值观体系的影响,从而导致了一定程度的求学功利化现象,而“立德树人”教育实践正彰显出必要性,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对于提升立德树人的时效具有独特的价值。在推行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应在美术、音乐、舞蹈等多种领域开展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结合艺术与教育的共同内涵,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道德素养,用文化的力量标榜道德标准,实现“立德树人”的最终目的,并在推动“美育”发展的同时实现“德育”进步。

二、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的目标性价值

党的“十”报告中明确将“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一方面强调了“立德”在一个人综合素质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指出高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树人”。在实现青年学生全面发展,达到立德树人效果的进程中,教育者应当运用目标导向机制,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道德追求作为德育培养的基础,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统筹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作为人文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目标是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者可以把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作为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导向机制,通过艺术渗透和文化培养,正确引导学生群体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为完成艺术教育目标导向机制的构建,首先要明确这一机制的核心追求和引导方向。在“中国梦”的提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背景下,艺术教育应紧紧跟随这一社会主流追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立德”的根本,把中国梦的实现作为“树人”的方向。在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中融入立德树人的核心思想,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营造青春中国梦的积极氛围,不断完善艺术教育目标导向机制,为其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性价值奠定基础。

三、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的主体性价值

推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在于将大学生培养为新时期的艺术欣赏和创造主体,使其在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中结合自身的文化阅历、思想情感、审美理想,实现对艺术本身的再创造;在对艺术作品的创作中,融入自身的思想情感,实现对生活素材的高度凝练和创新表现,从而在此过程中锻炼每个人的创新意识,培养独到的思维方式,强化人的自我教育意识,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艺术表演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

艺术表演是高校艺术教育中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应当在艺术文化中融入核心价值观、思想道德引领方向等主观德育内容,让学生在欣赏中结合自身生活经验,逐步理解艺术内涵,提升道德素养,建立对人类文明的尊敬和对艺术背后的民族文化价值的共鸣和归属感,从而自觉肩负起对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的责任,在喧嚣纷乱的文化表象中完成优秀文化的积淀,在艺术文化的熏陶中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艺术体验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

艺术体验是对艺术教育主体性价值的进一步深化,是艺术文化的理论育人向实践育人层面的完善。学生可以在艺术体验的过程中亲身参与,并完成从欣赏者到创作者的转变。这种艺术体验通过实践,有效地避免了理论教育的直接灌输对受教育者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艺术体验以更为简单易行的方式,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实现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适用对象的全体性和普遍性,并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在对艺术创作的亲身感悟中提升审美素养和道德水准,通过美育的深化增强其在“立德树人”实践中的德育效应,引领青年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校园文化丰富青年学生核心价值观内涵

在举办各类艺术表演和参与活动的同时,营造一种和谐积极的校园文化对塑造青年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作用。每一所高等学校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环境,校园文化可以有效地将艺术教育拉进生活,并以其独有的价值和特点增强学生群体的凝聚力和归属感,融合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内在精神,让青年学生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完善人格和树立高尚的价值观,培养和提升新时期青年的道德水平和综合素养,以文化标榜社会气象,有效塑造青年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以美育实现教育价值。

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的战略性价值

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创新型人才不仅应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还应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较高的审美能力、独到的自主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公共艺术教育则是培养这一全面发展创新型人才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和丰富的思想情感开展的教育往往比枯燥的理论说教具有更好的教育效果,因此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实践中创新型复合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1.提升人文修养,助力青年成才战略性发展

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以德为先。通过公共艺术教育的有机渗透,合理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系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和艺术欣赏品味,从而塑造积极的人格品质,发展系统的创新思维,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丰富人文气息,高校的人文教育体系在承上启下的艺术教育路径中,不断增添动力、释放活力。对此互动形式的艺术类宣传演出,联谊文化交流、书画展、优秀表演家请入校园等活动很好地实现了文化素养的传播。此外“,科学艺术化,艺术科学化”强调了追求艺术美与科学美的统一。这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高等教育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悟性高、全面发展的高等教育人才的目标。艺术教育将人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青年学生身心两方面的发展,其在思维方式上的统一,也是“立德树人”思想在推动青年成长战略性发展作用的着力点。

2.培养创新视野,推动高等教育创新人才战略实现

立德树人范文6

关键词:高校; 立德树人 ;艺术教育

党的十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实现这一根本任务中,高校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职责,艺术教育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立德树人的基本内涵

立德树人,即树立德业,培养人才之意。“立德”,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范宣子与叔孙豹的一段对话,问:“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谓也?”答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就是说,人生最高的境界首先是树立高尚的道德;其次是为国为民建立功勋;再次是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此三者即使经历再长的时间也不会被废弃,能经久传唱,永不磨灭。“树人”可见《管子・权修》的记载:“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意即做一年的打算,没有比得上种植庄稼的;做十年的打算,没有比得上栽种树木的;做一生的打算,没有比得上培养人才的。

立德树人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教育理念的一贯追求。当今,面临世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多元文化交相融合、相互冲突以及我国人才培养结构中的缺失等问题。高校教育要围绕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培养铸就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和杰出才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立德树人更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高校艺术教育的概念

高校艺术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集知识性、感受性、观念性和创造性于一体的综合素质教育。艺术教育与我国教育方针“德智体美”中的“美育”,紧密相关且又有不同之处。美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情感教育。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受教育者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美育的涵义包含艺术教育并以艺术教育为主要内容和实现途径。在高校的实践过程中,艺术是实现美育的主要资源,艺术教育是主要的教育形式。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主要通过教师对艺术知识的讲授,运用音乐、舞蹈、绘画、摄影、书法、雕塑、文学、戏剧、电影等形式,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评价和欣赏,提高大学生的艺术鉴赏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建立起美的终极信仰和崇高的审美理想,造就具有丰富个性、完美人格、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高校艺术教育与立德树人的关系

1.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有着独特的意义和密切关联

在艺术教育过程中,通过对大学生进行艺术的培养和熏陶,使学生掌握人类艺术审美的经验,感受艺术美的感染力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审美素质,达到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大学生高尚的艺术情操、得体的仪态举止和真诚的学术风范,加之文明、高雅、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促进立德树人这一高等教育目标的早日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这样认为,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和最终目的,为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艺术教育则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2.艺术教育与“德智体美”相互融合、相辅相成

“立德树人”的历程,体现在对包括美育在内的“德智体美”四育的实施之中。“四育”中的美育,相对其他三个方面来讲,既有其鲜明的特性,又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艺术教育则是美育的核心内容,对“四育”的实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艺术教育与德育并行不悖,相互促进。我国古代礼乐理论专著《礼记・乐记》记载:“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古代这类从美的角度反映社会文化道德的乐教,也就是综合性的艺术教育。现代教育中,艺术教育和道德教育都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能够促进德育的发展,而德育同样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艺术教育的健康形成。艺术教育的进程也是道德教育的完善过程。

艺术教育对智育有着启迪作用。艺术教育对于充分开发人的右脑功能,发挥大学生形象思维和创造思维有着很大的启迪作用。这方面,一些非艺术专业但艺术造诣颇高的科学家的经历,很能说明问题。例如:爱因斯坦几乎每天都要演奏小提琴;李四光学习过小提琴演奏,还创作有《行路难》的小提琴曲;钱学森选修过诗文、音乐、伦理等课目,学习过水彩画,大学期间他还能演奏钢琴、小提琴、管乐等。与艺术的结缘,为他们日后成为兼具人文精神与艺术涵养的伟大科学巨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对北京市各高校的调查中,有86%和84%的大学生认为,艺术教育有助于开发智力(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和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1]另一调查也显示,“接受公共艺术教育的大学生的独立性、自信心、敢为性以及意志力,都优于未接受公共艺术教育的学生”。[2]

艺术教育使体育在与艺术的交融发展中更显魅力。体育与艺术同源于人类的社会劳动实践。体育借助艺术来丰富和发展;艺术在不断渗入体育的同时,给体育运动带来显性的吸引力,使体育更具审美价值。特别是现代高校的体育活动,已超出单纯锻炼身体、增强健康的意义。体育与艺术在发展中互相促进、相互渗透,成为反映各高校大学生精神风貌和文明水准的重要标志,体现了体育与艺术教育所具备的“体”“美”特质。

艺术教育是高校实现美育的核心。如前所述,艺术教育通过对大学生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的培养,造就具有丰富个性、完美人格、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是我国高校实现美育教育的主要资源和形式。

高校立德树人中的艺术教育实践

1.艺术教育课程是高校实现艺术教育目标的基本依据和重要载体

落实艺术教育课程建设,是提高高校艺术教育水平、推动艺术教育持续发展的核心。目前,全国高校大多都设立了音乐、美术、舞蹈、影视等艺术类课程,初步建立了高校艺术教育课程的体系。高校艺术课程的形式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础知识类别的,如“音乐基础”“美术概论”“大学美育”等。二是鉴赏类的,如“音乐欣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等。还有的高校在这方面进行了拓展和延伸,如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开设了“欧洲音乐赏析”“经典昆曲赏析”“交响乐名曲赏析”“中国音乐与中国传统文化”“西方古典音乐文化”等课程。三是实践类课程,是学生在课堂内直接参与某类艺术技能的学习与训练,经历感受、创造艺术美的实践过程,如合唱、西洋和民族管弦乐合奏、舞蹈、素描、摄影、戏曲表演等。目前,艺术教育课程开设最多的高校是清华大学,达76门之多,覆盖了音乐、美术(视觉艺术)、舞蹈和戏剧等,丰富了学生的艺术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接受艺术教育的更大选择空间。[3]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是近几年合并组建的理工科类全日制普通高校。学校艺术教育是在不断借鉴外校成功经验和结合本校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摸索前行的。学校设立了艺术教育中心,组建了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艺术教育教师队伍。自2006年合校以来,学校在完善教学课程体系的同时,开设了“美学”“现代音乐赏析”“美术作品赏析”“中国文化遗产与文化传播”“音乐修养”等10余门公共艺术类课程。近年来,还在此基础上,开设了多门艺术实践类课程,如“器乐艺术欣赏与实践”“合唱艺术欣赏与实践”“舞蹈艺术欣赏与实践”等,把艺术实践引入课堂教学。在对本校2009级~2012级的1,300名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选修这类课程的学生达98%。

艺术教育课程及实践对于理工科类学生还有着特别的现实意义。高校最有可能开齐开足艺术教育课程,特别是加大艺术实践的环节,使理工类学科的学生有大量的机会接触高雅艺术并进行各类艺术实践活动。艺术与科学的交替思维使人更富于灵感,更能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三位学生创作的中国画仿真绘图“水墨丹青”(Ink Painter)手机软件,在2010年北京市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赛后,学生们又把这款软件进行完善并成功在苹果商城运营。[4]近几年,该校学生在全国和北京市科技竞赛中获奖达1,000余人次。

2.大学生艺术团活动为高校美育的深入开展集聚了力量

教育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要求“每三年举办一次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迄今已举办了四届。展演活动主要有声乐、舞蹈、器乐、戏剧和艺术作品展览以及艺术教育论文等项目。高校大学生艺术团素质水平和队伍建设状况,是衡量学校校园文化环境及艺术教育成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大学生艺术团的建设和持续发展。毋庸置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学生艺术团是目前国内高校规模最大、综合艺术水平最高的学生艺术团,拥有合唱团、舞蹈团、军乐团、民乐团、交响乐团等多支分团,艺术团每年在校内外进行多场演出,还多次赴国外进行交流演出,向全国、全世界展现了中国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青春风采,更体现着中国高校担当中国传统艺术和先进文化传承的重任及取得的成果。

大学生艺术团在提升校园文化质量、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高校中最受学生欢迎的艺术教育形式之一。据北京市的一项调查显示,70%以上的学校都建立了学生艺术团。参与人数最多的学生艺术团体是高校合唱团,平均人数达81人;其次为舞蹈团、话剧团及民族和西洋管乐团等,人数都在30人~50人。[5]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有三十多个学生艺术类社团,如合唱团、舞蹈团、话剧团、管乐团、相声社、书画社、街舞社、摄影协会等,艺术类社团拓展了学校的艺术教育实践活动。调查显示,学生参加学校艺术社团的约占67.5%。在北京市第三、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学校合唱团的大合唱《山南道河》《雪花》《沂蒙山歌》《Lux Aurumque》(中译《金色的光》),小合唱《塞维利亚理发师序曲》《La Cucaracha》(中译《蟑螂》)分获声乐组大、小合唱一等奖;管乐团《耶利哥》《阿尔卑斯山传奇》《友谊圆舞曲》《龙之山》获管乐合奏一等奖等。在参赛的几十所高校中脱颖而出,突出展现了新组建高校的艺术教育成果,也为学校美育的深入开展集聚了力量。

3.高校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体现了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文化特质

高校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则体现在高校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的各个方面,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结合学校特点举办的学生节、艺术节、电影节、重大节庆日纪念活动等。多数高校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已形成了自己的活动特色。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目前形成了具有本校艺术特色的大型文化活动与院系班级相互补充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模式。一是常年举办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色的、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品牌项目。例如:连续多届的由学校相关部门牵头、各学院(系)参与的“红五月艺术节”“一二・九新星杯科技节”“新生合唱节”“社团文化节”“校园十佳歌手”等。二是在学校艺术团的基础上,倡导学生因地制宜建立有学生基础的其他艺术类社团,扩展校园文化活动的广度。例如:在2013年学校建校五周年校庆活动中,街舞社学生表演的歌舞剧《相亲相爱》受到了师生的好评。三是鼓励学校艺术团的骨干成员,在各自院系班级参与组织、辅导各类文化艺术活动,提高学生艺术教育实践的参与率。

需要强调的是,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与学校的艺术教育一样,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活动中,利用艺术团学生的艺术才能优势,在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加上教师的指导, 促进全体学生艺术水平的提高,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才能、参与艺术实践的机会,体现了高校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文化特质。

总之,开齐开足艺术教育课程、搞好大学生艺术团的建设和持续发展、开展人人参与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等,是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准备和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

[1]韩学周.北京高校美育-艺术教育现状研究[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67.

[2]林琳.公共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创新人格的调查研究[J] .中国轻工教育,2011,(1):75-77.

[3]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共青团清华大学委员会. 2008年艺术教育工作情况汇报 [EB/OL].http:///yishu/yishuxsst/bjdxsyst.

[4]王亚飞,杨曙辉,李学华. 计算机应用大赛与学生能力培养探索 [J] . 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 ,(6) :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