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公平的待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不公平的待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不公平的待遇范文1

1、这个世界就是这么不公平,第一眼喜欢上了那就是喜欢上了,第一眼喜欢不上,看一百眼也喜欢不上。但是有些人要试着爱一爱才知道可不可以爱,有些人要试着去不爱才能知道是不是可以不去爱。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珍惜眼前的幸福。

2、因为不平,泰山才有了它的巍峨;因为不平,黄河才有了它的奔腾;因为不平,大海才有了它的波澜,因为不平,生命才更显得不平凡。

3、上帝的不公平留下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虽然项羽不能称霸天下,但是他的英雄气概永远留在我们心灵的深处。

4、“不幸,是信徒的洗礼水,强者的进升阶梯,弱者的无底深渊。”我们应该做生活中的强者,在不公平的暴风雨中接受生命的磨练,去追求生命的公平。

5、上帝的不公平,成就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数风流人物”这些千古传诵的名句呢?当我们看到历史名人的光辉聚集在他们身上时,我们可否还再埋怨上帝的不公平?

6、这个世界到处充满着不公平,我们能做的不仅仅是接受,还要试着做一些反抗。我身边有那么多不幸的人,面对不幸,很多人像我一样表现的异常坚强,却又不知道究竟偷偷哭了多少回。祝愿所有不幸或者备受折磨的人平安、健康、幸福。

7、面对上天的不公平待遇,我们要做的不是怨天尤人,而是要带着一颗满怀壮志不甘落后的心去改变现状。

8、我们每个人都是肩负使命而来。有的人可能含着金钥匙出生,而有的可能一生下来就天天和泥土、垃圾为伴。我们虽然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环境,但我们可以去改变我们生活的环境。生活得好不是说我们要有多少多少钱,要有车有房,只要你在你生活的环境里能做愉快的事即可。

9、我们只有在不公平的环境中奋斗,在与不公平的斗争中完善,才能升华我们的人生价值,成就不平凡的生命。

10、要明白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公平所言。这就好比世界上的花,为什么有的开得绚烂夺目,而有的却瘦小枯黄。原因在于她们所处的位置不一样,环境不一样。绚烂夺目的花可能长在肥沃的土地上;瘦小的花则可能来自岩石缝中或是贫瘠的土壤。

11、别总是抱怨不公平,你要知道,这是一个相对的世界,你的不公平对别人来说就是公平的。对于一个不懂得珍惜良机的人来说,无论机会多好,都是与他无缘的。

12、不要埋怨生命的不公平。法国的大文豪雨果说过;“我只将所有的不幸注入心底,心底便开出最公平的花。”忘掉不公平,让不公平的土壤开出生命中最绚丽的花朵。

13、没有人会理会你的委屈,没有人会理会你的无奈。当一切既定成为现实的时候,要学会接受,接受所有的不公平。

14、不要感叹上帝多么不公平,生命的巨斧在为你雕凿。在屈辱中成就辉煌的人,从没追问过不公平;在坎坷中抱着乐观旷达的人,从没哀叹过不公平;在生与死之间选择自刎的人,从没感慨过不公平。

15、不要抱怨生活对你不公平,因为生活根本就不知道你是谁。

16、是的,你我都知道这个世界充满了不公平,贫穷,现实,无助,但我要你明白,这个世界永远不止这样,我要你看到光明,梦想,努力和希望。()没有人能回到过去重新活着,但你我都可以从现在起,决定我们未来的模样。就像慢吞吞的绿皮火车,也许他很慢,但时间总会到达你的那一站。

17、面对社会,面对生活,我从不奢求公平,相反,我更渴望不公平。

18、世界不能平,湖若平鳖何往,山若平鸟何从,生活若是处处平等,那哪来的竞争,哪来的奋斗,社会又怎能进步,少了不公平,我们将变得多么平凡,千人一面,人生怎会有壮阔的波澜,生命又怎会精彩。

19、世界正因有不同的事物而显得多姿多彩。绚烂的花和枯黄的花同时装点着这个世界,才显出了世界的精彩。

不公平的待遇范文2

一、教育不公平的表现

(一)地区之间的不公平

在不同的省份不同的地区就有不同的教育资金的支持,而且就高考的分数线制定来说,不同的省份就有很大的差异。虽然现在全国统一出题的省份还是很多,但在录取时对内对外的分数差别很大,有的甚至达到50分左右。这也造成了中国独有的高考移民情况出现。

(二)城乡的之间不公平

城乡之间不同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导致两者之间有很大的不同,目前全国通行的统一大纲、材和统一标准完全依据的是城市学生的学力,完全无视城市和农村儿童在教育环境和资源上的巨大区别,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仍然在不公平的规则下竞争。多项调查表明,导致农村学生流失辍学居第二位的重要原因(仅次于经济压力),是由于教学难度过高,许多学生难以胜任,于是选择逃离校园。

(三)不同学校之间的不公平

全国各地区都有所谓的“重点”学校或“优质”学校的存在。全国各个地区在省直及各市、县、区设立各种实验小学、中学。虽然也有教育的实验项目,但办起来确实成为社会印象中的“重点校”,在一定程度上被政府默认。学校因为占有大量优质教育的软件和硬件资源,导致升学率高,而高的升学率更吸引了家长的眼光和地方政府的倾斜性支持,形成一种弱者更弱,强者更强的恶性不公平现象。这种“马太效应”,使原本脆弱的农村教育如履薄冰、雪上加霜,更加大了学校间的鸿沟。

二、教育不公平的原因

(一)核心是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平

教育不公平的外在表现有万千种形式,但就其本质而言,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的问题。教育资源在各地区分配不公平,就导致了不同地区不同省市的教育不公平;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就导致了城乡之间的巨大的教育差异;不同学校占有不等量的教育资源,就造成了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马太效应式的结果;学校内部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就导致了内部的不公平,学习好的学生就受到高待遇,学习差的学生就受到类似歧视性的待遇。

(二)经济原因

经济发展水平低且不平衡是我国教育不公平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基础教育和地方高等教育的投资主要由地方政府负责,由国家负责和管理的高等院校的布局又不合理,造成城乡之间、地域之间教育的差别很大。

(三)文化原因

文化因素也是导致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原因之一。经济的发展程度不同,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也不同,不同地区文化发展程度也不同。文化落后地区对教育的重视不够,另外,社会分配不公、入学机会不公,接受教育的花费过大,受高等教育的人就业压力大,大学生无法就业的情况的存在,使一些家长对“知识改变命运”的无望,普通教育于提高家庭经济收入无补,经济条件确实有限,一些家长选择了让孩子从事赚钱容易的家庭手工业、副业或外出打工,辍学现象严重。家庭中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社会劳动用工制度中的性别不平等,是教育在性别方面表现出不平等的重要原因。

(四)教育政策和制度的原因

如果说经济和文化是自然存在的制约教育公平的因素,那么教育政策和制度性的不公平则是影响教育公平的人为因素,也是最应该接受检讨和改革的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政策倾向于东部沿海地区,无形中导致丁东西部地区教育投入的差距。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政府用于教育的投入有限,在教育上的投入相对较低,导致教育设施短缺,加上西部地区地理环境差,所以在吸引人才上西部自然处于一种不利的位置。

三、消除基础教育不公平的对策

正视我国目前存在的基础教育不公平现象,目的在于找出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力争尽早实现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

(一)普及义务教育,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

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基础薄弱、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短时间内实现教育完全公平是不现实的,我们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解决国民素质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的突出矛盾,把“两基”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两基”目标的实现、实现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

(二)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合理配置师资,切实解决城乡、区域之间教师分布不合理的问题、是目前解决教育不公平问题的又一关键因素,问题的解决一靠政策,二靠资金。

(三)改革和完善教育经费的拨款制度,加大对农村和经济落后地区教育的投入,缩小教育的城乡、区域差别

必须加强中央政府对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经费统筹与管理力度,加强对农村和经济落后地区的政策倾斜。当然,也不能“吃大锅饭”,不能给经济落后地区的地方政府减负、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在确保教育经费占地方国民生产总值一定比例(全国尽可能统一)的基础上,由中央政府按全国基础教育经费的平均水平补贴或转移支付其不足部分,交地方教育部门统一分配和使用,中央加强监管,确保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为真正实现基础教育阶段教育公平提供经济支持。

(四)改革财政制度是增加教育投入,确保“两个比例”“三个增长”指标落实的保证。

增加教育投入,要靠国家和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各级政府为此尽了很大的努力,我国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增大,但我国目前的财政制度中政府的财政收入占GNP的比例却逐年下降,远低于低收入国家23%的平均水平,因此,出现了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逐年提高而占GNP的比重持续下滑的反向运动,国家财力匮乏,财政职能弱化,教育投入力量不足,政府对教育投入的宏观调控困难。尽而影响到教育的公平。

参考文献:

[1]阿艳芳.教育.不是平等的[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4).

不公平的待遇范文3

有报道称,正在研讨中的养老体系改革顶层方案,从其改革基本思路看,事业单位或与企业并轨。方案中,未来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将和企业的养老制度一致,也就是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要逐步和企业的基本养老制度“并轨”,实现统一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

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临近,近期有关养老体系改革顶层设计的各种消息或传闻也不断传出。“事业单位或与企业并轨”,这个消息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也是让人宽慰的。因为从城镇到农村、从职工到城乡居民,我国用较短时间建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尽管目前的社会养老体系已基本覆盖城乡居民,织就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养老保障安全网。但是我国养老制度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职工的养老金“双轨制”。

所谓养老金“双轨制”,就是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有一套退休制度,个人无须缴纳社保,退休养老金由财政统一支付。另一套是企业单位实行的“缴费型”养老保险统筹制度。

养老金作为一种公共品,首先必须体现公平原则,而目前的“双轨制”至少存在两种不公平。

首先是权利和义务严重不统一造成的不公平。中国社科院的《2012社会保障绿皮书》显示,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平均高于企业退休人员达1倍以上。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在工作期间不需缴纳各种保险费用,但其退休金却远远高于缴纳社保的企业退休职工。没有履行义务却享受着不一般的权利,这是显而易见的不公平。

在“双轨制”中还存在一种隐性的不公平。在缴费型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中,职工养老金待遇仅随物价上涨等因素调整。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中,个人工作期间不仅不用缴费,其养老待遇还与在岗者工资增长挂钩。事实上,挂钩后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不仅让企业退休职工的养老金望尘莫及,甚至让企业在职职工的工资也只能望其项背。这种挂钩最终导致两个制度下的养老金水平形成不断加大的“待遇差”。于是,两种养老金的差距日益扩大,而两条“轨道”也随之渐行渐远。

在“双轨制”的不公平之下,潜藏着巨大的社会隐患。首先,这种制度安排不但让我国的养老制度失去了本该具备的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而且制度性地扩大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加剧了社会矛盾。其次,目前机关事业单位“幸福”的退休制度,无疑是不可持续的。该制度将产生越来越昂贵的人力成本,最终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不公平的待遇范文4

所谓教育公平,是指每位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教育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关系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基本国策的实施。只有受到平等的教育,人们才可能在现代社会有效地履行公民的职责,维护自己的权益和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公平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当今社会,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公平仍然是我们追求的教育理念之一。总的来说,教育公平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教育起点的公平是指尊重和保护每一个人的基本人权与自由发展,即教育权利平等、教育机会均等。教育机会均等的衡量标准可定位在“让人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机会”;教育权利公平是教育价值层面上的公平,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是人的发展必要的、最低的权利。起点公平是教育公平最基本、最明显的标志。教育过程的公平是指在起点公平的基础上,通过相应的制度、政策继续体现和维护教育公平,包括教育资源和经费投放的公平、教学课程设置的公平、师生关系互动中的公平等,衡量标准可以定位在“让受教育者都有机会获得适合个人特点的教育”。教育结果的公平是指最终体现在学生学业成就上的实质性的公平,即学业成功并被社会所接纳的机会均等。它以承认个体差异为前提,可以理解为每位学生都能在经过某一教育过程后,大体上获得了一致的学识水平、能力水平、道德发展水平,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个性得到较全面的发展,潜能得到较充分的发挥。

2和谐社会视野下教育不公平的现状

教育不公平既有受教育者起点的不公平,也有受教育过程的不公平,还有学业成就上结果的不公平。从宏观上来说,教育不公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教育机会的不公平

教育机会的不公平主要是指受先天的素质、性别、家庭环境、经济水平、教育规模与水平、生活环境等条件的影响,一个人受教育的机会在社会转型时期存在着不均等的现象。教育机会不均等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入学机会上的不平等,再一个就是所享受的教育条件(包括环境和质量等方面)的不均等。这些不均等现象尤其体现在城镇与乡村之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和不发达地区之间、经济收入较高的社会阶层和经济收入较低的社会阶层之间以及男女性别之间。如甘肃省小学生辍学率为1.32%,大大高于全国0.27%的平均数;农村小学升初中的比例为20%,远远低于全国98%的平均数,这是基础教育阶段所体现的区域差异。

2.2区域教育发展不公平

目前,东部某些地区和大城市的教育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而西部贫困地区仍未完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由于我国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而现行的教育财政政策又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办学”的原则,从而导致了区域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例如2005年2月26日,贵阳市教育局的李秉中同志在北京大学百年学堂教育改革研讨会上所做的报告《西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与实践》中对上海市与贵州省进行了对比。其提供的数据显示:在教育事业费方面,上海是1313724万元,而贵州只有601258万元,即上海的教育事业费是贵州的2.18倍;上海有1711万人,而贵州则有3870万人,人口差为2.26倍。可见,东部和西部在教育资源配置上存在着严重的失衡现象。又如,在高等教育机会上,虽然我国现行的统一高考制度具备了形式上的公平,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但在高校招生名额分配上,主管部门所采取的在全国范围内向北京和上海等地倾斜的政策,造成了同一份考卷各地录取分数线出现了极大差异,从而加剧了原本已经存在的区域之间的教育不平等。

2.3城乡教育发展不公平

在我国,由于不同地区特别是在城乡之间教育资源的配置、经费的投入、教育内容和受关注的程度等方面的差异,使人们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着不公平的待遇。我国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形成了一种以城市为主的“城市中心”价值取向,国家的财力、物力、优质的人力都流向了城市,从而导致城乡义务教育资金投入的严重失衡,使城乡教育资源的享有也有很大的差别。特别是农村教育投入的不足是形成城乡教育发展不公平的重要因素。2002年全社会有5800多亿元教育投资,占总人口60%的农村只获得其中的25%。2004年,我国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的比重只有2.75%,农村小学生占全国小学生总数的75%,但其教育经费仅占小学教育经费的48%;初中教育经费中,农村教育经费仅占29%。

2.4学校教育之间发展不公平

近年来,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口号下,由于政府在对各个教育阶段的经费投入等方面的不同,形成了一些所谓的重点学校,这些重点学校一直是地方政府财政投入的重点,不论在师资、设备、校舍等方面,都独享着优于普通学校的教育资源,从而使“重点学校”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并引发了择校等一系列问题,人为地造成了一大批基础薄弱的“差校”、“垃圾学校”,形成了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富校更富、穷校更穷的严重不均等状态,这严重拉大了学校间在资源配置、师资力量、校舍、硬件和软件等方面的差距。随后虽然教育部明令取消了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学校制度,但是取而代之的“示范学校”却仍然有“重点学校”的影子。

2.5优势群体与弱势群体之间教育发展不公平

义务教育是普及教育,但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疾儿童、流动人口子女上学难,贫困地区少年儿童入学率偏低、辍学率高,弱势群体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少。如正常儿童与特殊儿童教育的不公平;家庭贫困子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城市原居民子女教育之间的不公平;贫困家庭学生与富裕家庭学生教育之间的不公平;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条件没有达到正常儿童的水平等不公平现象仍然存在。尤其是近年来广大中心城市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入学矛盾相当尖锐等,已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3教育不公平的主要原因

造成教育发展不公平的原因很多,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政府公共职能的缺失

义务教育是纯粹的公共产品,让所有适龄儿童享受优质的义务教育是政府的职责所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经费应该由政府全部承担,纳入财政预算。但是多年来,政府未能尽到应有的职责,未能贯彻有关法律法规的精神,使得我国的财政经费拨款不足,义务教育成为家长的“义务”,政府的“义务”履行得不充分,导致教育的不公平。

3.2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

教育投入结构失衡严重导致教育的不公平。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很低,增速缓慢。经过努力,近年来虽有较大改观,但情况仍不乐观。另外,非基础教育使用公共教育资源过多,而基础教育投入偏低,教育投入结构失衡极大地影响了教育的均衡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进而阻碍着教育公平的实现。

3.3教育腐败影响着教育公平的进程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不够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导致一些学校和部门为追求经济效益而违法乱纪,一些优势群体为获取优势教育资源进行权钱交易,从而损害了大部分人的利益,加剧了教育不公平的情况。

3.4社会不公平造成教育不公平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处于发育阶段,市场经济的发展拉大了人们的差距。首先是人们的收入分配差距明显拉大,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引发了社会发展的不公平,也带来了教育的不公平;其次是社会的二元结构所带来的城乡差距明显加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地方农民的增收步履维艰,导致他们无法承担子女最基本的教育费用,从而迫使子女辍学。教育不公平不仅会进一步加剧社会的不公平,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反过来,教育的不公平会进一步加剧社会的不公平,形成恶性循环。国家和社会要防患于未然,共同建设和谐社会,加快教育公平实现的进程。

4和谐社会视野下教育公平的实现途径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稳定、自由、和谐的基础,优先发展公平公正的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大战略选择,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安定和谐之本。我们应该从这个高度上认识和促进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公平与社会和谐,找到实现教育公平的途径。

4.1优化配置教育资源,逐步实现教育资源配置的基本均衡

教育是一种公共产品,它以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为原则。只有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校际之间进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才能实现起点平等、普遍受益。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一是要统筹区域资源,促进不同区域间教育的均衡发展,重点是向欠发达地区、弱势群体等倾斜,特别要关注老、少、边、穷地区的基础教育,对山寨学校、岛屿学校、贫困乡村学校乃至城市里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国家财政、地方财政应列专款、拨专款,定期补助、长期扶持。二是要统筹城乡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倾斜,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各地区教育协调发展,促进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有计划、分步骤地逐步消解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资源,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同时,鼓励、引导教师到贫困或教育基础薄弱的学校任教,以提升这些地区和学校的办学水平。

4.2停办重点学校,实行公办中小学就近入学

国家教委早有明确规定:禁止各地兴办重点学校、示范学校和中小学收费,实行一费制。要实现教育公平,就必须取消重点学校,从教学政策和投入等各方面取消那些重点学校的特权待遇。同时,建立健全监督评估体系,将规范化学校、示范性学校等的评选改为对各级政府教育均衡化发展水平评估和义务教育合格学校的评估。

4.3建设和谐校园

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到各级各类学校,就是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建设。目前,我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62.51万所,在校学生2.6亿人,专任教师1325万人。学校是思想文化最活跃、知识信息最密集的地方,是产生社会创造活力重要源泉的地方。建设和谐校园的总体要求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的全局,学校教育要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主体,把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设和谐校园的核心在于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和制度。建设和谐校园,需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如绿化、美化校园,改善学习环境和校容校貌;掌握师生员工思想动向,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协调、处理好校内外的各种人际关系,形成以师生关系、干群关系为核心的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加强安全与健康教育,做好校园安全保卫和卫生管理工作,增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预防能力;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和制度建设,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等。建设和谐校园不但是学校内部的事情,而且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正确引导、积极配合、全力支持,为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育人氛围,共同努力把学校建成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和谐校园。

4.4建立弱势补偿的政策机制,加大对弱势群体的补偿力度,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在教育制度上,我们不仅要平等对待弱势群体,维护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而且在政策制定上也应该向弱势群体倾斜。同时,我们必须完善教育的各种收费制度和与之相配套的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转移支付、教育凭证、教育费减免等制度,使低收入家庭子女有获得平等教育的机会。正如美国当代著名的伦理学家罗尔斯所说:“为了平等对待所有人,提供真正同等机会,社会必须更多注意那些天赋较低和出生于较不利的社会地位的人们。”关注弱势群体、促进教育公平是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首先要认真贯彻落实“两免一补”制度,坚持为山区学校住宿生实行伙食补助,坚持实行贫困生费用减免制度,杜绝因贫困而辍学现象的发生。其次,对进城农民工子女入学坚持做到“三个一视同仁”、“三个特殊照顾”和“三个灵活办理”政策,同时加强和关注农民工子女入学后的思想道德及教育工作,充分关注外来农民工子女,坚持同在一片蓝天下,每位外来农民工的孩子都接受公平教育。再次,实施好“扶持民办教育”工程。扶持民办学校的建设,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在政策、资金、场地、设备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将民办学校的教学管理、质量监测、安全管理、教学研究、师资培训等全部纳入教育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促进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缩小公办、民办学校之间的差距。

5结语

不公平的待遇范文5

【关键词】学前教育 教育公平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2-0033-02

学前教育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公平的起点,对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但从公平的角度来看学前教育,笔者发现其中存在着很多教育不公平的现象,如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公平,同一个地区中不同托幼机构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会,谈谈学前教育公平问题。

一 学前教育公平的涵义

学前教育公平是指全体学前儿童能够在学前教育阶段平等地接受和分享教育资源,具体表现为学前教育起点、过程和结果的公平性。学前教育起点公平,就是要保证每个适龄的学前儿童都能进入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学前教育过程公平,是指在学前教育阶段,每个幼儿都能平等的享受教育资源,获得促进自身发展的教育机会。学前教育结果公平主要是指每个学前儿童都能取得与其自身发展向适应的学业结果,为其以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 中国学前教育发展的不公平现状

第一,学前教育阶段与其他教育阶段发展的不均衡。从总体上来看,学前教育相比于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其公平性还处于薄弱环节,不公平的现象还广泛存在。这一点可以从生均教育经费中体现出来。如在2010年公布的《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中,小学的生均教育事业费为3357.92元,初中的为4331.62元,高中的为3757.60元,大学的为8542.30元,而学前教育阶段仅为773.51元①。

第二,师资力量、教育质量存在明显地区差异。中国学前教育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城市与乡村之间在师资力量、资源配置以及教育质量上都存在较大差距,这一点本人结合自己的实习经历来说明。

我曾在北京两所较好的公立园实习过,今年寒假我又在临沂市一所双语私立幼儿园实习了一段时间。两个不同城市的实习经历,让我深深感觉到教育的不公平,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公立园与私立园之间学前教育的发展差距之大。

我在北京实习的幼儿园,老师基本上都是本科、大专毕业。在课程上是一个月换一次主题活动,换一次主题墙,做到了“以主题来统摄领域”,给我印象较深的是“和纸做游戏”的主题活动,在这一个月中开展了涉及艺术领域的“我是小小服装设计师”,科学领域的“看谁力气大”、语言领域和社会领域的“纸娃娃”等教育活动。其中一个园里每周五都会有“畅游日”,在这一天,幼儿可以尽情地游戏,我觉得这正是尊重与保护“儿童精神”的体现。每天上午九点多开始是区域活动时间,幼儿可以任意选区,然后进行区角游戏,老师会在必要的时候进行指导。

我在临沂实习的幼儿园,外观跟里面的装修、设施都非常漂亮,但老师一般是中专毕业生,有的还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的专门培训,无论从教师的教育理念与专业素养、课程与游戏还是一日生活都与北京的幼儿园差距很大。我所实习的是中班,在我实习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从来没有进行过主题活动,他们所进行的是“语文”“数学”“英语”式的分科教学,老师让幼儿临摹数字,认识“字宝宝”,有“小学化”的倾向。幼儿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游戏时间,通常是教师带领幼儿游戏,给幼儿设定好规则和材料。有的班级在活动室里有几个区角,但其中的玩具大都是摆设,教师基本上不让幼儿去碰,有的班级连区角都没有。

我实习的这所临沂市的幼儿园在当地已经算是比较贵,在家长看来比较好的幼儿园了,可是它在多大程度上符合了学前教育的理念与标准呢?在人们的观念上,像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人们已经认识到学前教育对于儿童发展的重要性,而在小城市、在农村,至今人们仍然认为幼儿园就是“看孩子”的地方,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不让孩子磕着、碰着。

三 学前教育公平的实现路径

学前教育的发展关系着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必须尽快采取措施解决学前教育的不公平问题。中国在2010年制定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并颁布了《国十条》,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前教育公平的实现。

首先,将学前教育立法。目前中国还没有对学前教育进行单独立法,而在法律层面上规范学前教育是确保其公平的有效途径和保证;其次,增加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将学前教育经费纳入地方财政,并且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增强学前教育的公益性,扩大公办园,鼓励民办园;再次,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幼儿教师待遇。加强教师资格认定,提高幼儿教师整体素质,同时提高教师待遇。

我认为,缩小学前教育发展的差距,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促进学前教育的公平,提高公众对学前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让每个幼儿都享有正规的学前教育,拥有一个快乐而美好的童年,是学前教育工作者,也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注 释

①根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9)》的教育事业费情况整理而得

参考文献

[1]朱宗顺.寻找教育公平的起点――从“重视学前教育”开始[J].当代社科视野,2008(1)

[2]周洪宇.教育公平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不公平的待遇范文6

关键词:薪酬管理;公平理论;薪酬公平;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106-0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的因素越来越成为组织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因素。薪酬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最复杂的一部分工作,既是构建劳动关系、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的重要纽带,又是推动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强有力工具。在薪酬管理中,无论是薪酬水平的确定,还是薪酬体系的设计,都应当遵循公平性原则,只有建立在公平基础上的薪酬体系才是有效的,才能确实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

一、薪酬管理的概念

薪酬管理,是指一个组织针对所有员工所提供的服务来确定他们应当得到的报酬总额、报酬结构和报酬形式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就薪酬水平、薪酬体系、薪酬结构、薪酬构成以及特殊员工群体的薪酬做出决策。同时,作为一种持续的组织过程,企业还要持续不断地制定薪酬计划,拟定薪酬预算,就薪酬管理问题与员工进行沟通,同时对薪酬系统的有效性做出评价而后不断予以完善。

薪酬管理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薪酬的目标管理,即薪酬应该怎样支持企业的战略,又该如何满足员工的需要;(2)薪酬的水平管理,即薪酬要满足内部一致性和外部竞争性的要求,并根据员工绩效、能力特征和行为态度进行动态调整;(3)薪酬的体系管理,这不仅包括基础工资、绩效工资、期权期股的管理,还包括如何给员工提供个人成长、工作成就感、良好的职业预期和就业能力的管理;(4)薪酬的结构管理,即正确划分合理的薪级和薪等,正确确定合理的级差和等差,同时还包括如何适应组织结构扁平化和员工岗位大规模轮换的需要,合理地确定工资宽带;(5)薪酬的制度管理,即薪酬决策应在多大程度上向所有员工公开和透明化,谁负责设计和管理薪酬制度,薪酬管理的预算、审计和控制体系又该如何建立和设计。

二、公平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1962年在《工人关于工资不公平的内心冲突同其生产率的关系》中提出了公平理论,也称社会比较理论,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当一个人做出成绩并取得报酬以后,他不仅仅关心自己的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亚当斯认为人们主要通过两个方面的比较来判断其所获得的报酬的公平性,即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

所谓横向比较,是将自己获得的“报酬”(包括金钱、工作安排以及获得的赏识等)与自己的“投入”(包括教育程度,所作的努力,用于工作的时间、经历和其他无形损耗等)的比值与组织内其他人的报酬和投入比值作比较(见表1)。

纵向比较是把自己目前所获得报酬与目前投入的比值,同自己过去所获报酬与过去投入的比值进行比较。

当员工进行上述的两种比较后,发现如果处于不公平的状态,就会影响其行为,这些行为可能是要求加薪,如果未能实现加薪就会申请离职或消极怠工以改变投入与报酬的比值关系。

三、薪酬公平的表现形式和实现手段

亚当斯公平理论告诉我们,企业的薪酬体系必须满足公平要求。员工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与他人所获工资的对比来评价自己所获的工资的,员工对工资的比较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工资比较的外部公平性,主要集中在对其他企业中从事同样工作的雇员所获得工资水平的考察;二是工资比较的内部公平性,关注的是企业内部的不同工作之间的工资对比问题;三是工资比较的个人公平性,涉及同一企业中不同岗位的人所获工资间的比较。因此,将公平理论应用于薪酬制度,可以得到三种公平的表现形式;外部公平、内部公平和员工个人公平。

(一)外部公平

外部公平就是员工在本企业的薪酬要与社会相同岗位平均水平薪酬相当。强调的是本企业薪酬水平同其他组织的薪酬水平相比较时的竞争力,这种外部竞争力关注的是组织之间薪酬水平的相对高低。

实现外部公平的手段是进行市场薪酬调查,进而在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的基础上制定自己企业的薪酬水平。一个公司的薪酬水平政策可以采取与社会平均水平持平、略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略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公司薪酬水平的确定一方面要与公司人事制度整体配合、结合公司的文化传统,另一方面取决于不同岗位人员的社会供求关系。对于社会需求大于供给的紧缺型人才,公司应制定略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薪酬制度,从而留住人才;对于社会供求基本平衡或供大于求的人员,公司可以采取与社会平均水平持平的薪酬政策,节约成本,促进公司财务状况的良性发展。

(二)内部公平

内部公平要求企业的职位与职位之间的等级必须保持相对公平,即薪酬政策中的内部一致性。内部公平的依据是工作本身,而不是员工个人特质,因此,组织内部薪酬水平的确定以工作内容和工作所需技能的复杂程度为基础。总之,内部公平强调的重点,是根据各种工作对组织整体目标实现的相对贡献大小来支付报酬。

实现内部公平的主要手段是进行职位评价。职位评价就是根据各职位对企业经营目标的贡献,对企业中的各个职位的价值进行综合评价,决定企业中各个职位相对价值的大小,从而确立一个合理、系统、稳定的工作结构,开发一个工作价值的等级制度,在此基础上确定各职位的薪酬级别和职位待遇。具体评价流程和实现内部公平的注

(三)员工个人公平

员工个人公平是指对同一个组织中从事相同工作的员工的薪酬进行相互比较时的公平性,要求组织中每个员工得到的薪酬,与他们各自对组织的贡献相互匹配。员工个人公平强调员工个人方面的差异在薪酬决定中的影响。

实现员工个人公平的手段是进行员工绩效评价,将员工的薪酬与个人绩效结合起来,体现绩效文化,突出绩效优先,注重员工的业绩、贡献和表现,薪酬分配向绩效倾斜,从而保证个人绩效越好的员工的报酬也越高。促使员工通过业绩体验到自豪感,获得更多心理上的满足。

四、薪酬管理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

(一)薪酬管理中存在不公平现象的原因

1.公平主义的误导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管理内部形成一种“平均主义”思想,薪酬管理也长期偏向“平均主义”。平均主义不承认劳动差别与报酬差别,人为地否定劳动效率与物质利益间的联系,要求员工不分劳动能力高低、劳动贡献大小,均支付同等报酬。而这种所谓的公平正是造成薪酬管理不公平的重要原因。平均主义以表面上的合理、公正、公平掩饰着本质上的“分配不公”,是对员工积极性的极大破坏,是一种奖懒罚勤的现象,其极大地遏制了企业员工的创造精神,严重挫伤了高绩效员工的公平感。

2.薪酬制度不完善

薪酬制度本身是引起员工不公平感的重要原因。薪酬制度本身的不合理、不完善很难拉开员工之间的工资差距,使其从心理上不能感受到公平感,严重遏制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一套完善的薪酬制度要建立在详尽的职位分析基础上,要与员工能力和员工绩效挂钩,同时,通过市场薪酬调查保证薪酬的外部公平。

3.薪酬结构不合理

薪酬结构主要是由基本薪酬、激励薪酬、福利薪酬、各类津贴等组成。企业在确定薪酬结构的时候,对以上几部分所占的比例要进行合理科学的估算,并结合企业自身的行业特点、战略规划、市场需求状况、组织文化等方面来进行决策。很多企业在对不同类型的薪酬结构进行选择时,并没有把握住关键点――薪酬结构与自身的运行特性相符合,这就导致“低能高配”、“高能低配”的现象在薪酬发放中时有出现。

4.绩效考核不健全

绩效考核的结果反应出了员工的工作能力、工作贡献、工作热情等,同时也为员工薪资的发放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然而考核内容不全面,考核形式不灵活,考核标准界定模糊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绩效考核的结果。考核结果的不同直接影响到员工薪酬的发放,不客观的考核结果自然不会使薪酬分配具有公平性,甚至对员工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除此之外,导致员工薪酬发放不公平的原因还有如下几种:领导的管理风格、员工个人判断失误、工资歧视等都可能会引起员工对薪酬管理的不公平感。

(二)薪酬管理中存在不公平现象的后果

一旦员工在工作中具有不公平感时,就会采取各项措施来消除这种不公平感,从而减少心理压力,恢复心理平衡。而这个过程将会带来不良后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消极怠工,减少自身对工作的热情与投入度,甚至利用工作时间外出就职来增加个人收入。(2)利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取公司财务,以达到内心的平衡。(3)将不良情绪发泄到同事或者管理者上,给别人制造麻烦。(4)改变比较对象,寻求自己认为公平的地方就职,放弃当前工作,寻找其他工作。

五、实现薪酬管理公平的对策

(一)营造公平的企业文化氛围

营造公平的企业文化氛围是企业确立公平感的重要途径。公平不等于平均主义,相反,平均主义是一种貌似公平的不公平。建设公平的企业文化就是要在组织内部倡导公平、公正、公开的管理氛围,使制度面前一律平等、一视同仁,保证多劳多得、同工同酬。让员工在享受这种公平感的同时,自觉、积极、主动地为企业做事,为企业着想,让比贡献、比业绩、比品德、比能力、比忠诚成为主流。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

一套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应当实现以下三个目标:第一是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以吸引有才能的人才;第二是合理确定企业内部各岗位的相对价值,实现组织内部的公平;第三是薪酬与绩效挂钩,实现员工的个人公平。因此,企业首先应以上述三个目标为导向建立薪酬制度。其次,企业要增强与员工的沟通与交流,让员工参与薪酬制度的设计与管理,让员工了解到只要通过努力就能得到与付出相应的报酬。最后,企业要公开对薪酬进行发放。根据调查显示,工资发放模糊更容易引起员工的不公平感,薪酬保密制度往往适得其反,所以薪酬制度一定要透明化,公开发放薪酬。

(三)构建充实合理的薪酬结构

企业薪酬包括经济性薪酬(主要指职位工资、绩效工资、奖金、福利、津贴、股权等)和非经济性薪酬(主要指工作条件、才能发挥、个人发展、团队氛围、工作成就感、声望、业界地位等)。现在,在中国企业的薪酬结构中,往往更多地注重了经济性薪酬,而较少的关注非经济性薪酬对员工的影响。实际上,一个人才除了要实现自身的物质利益(收入增长)外,也会关注个人能力的发挥程度、工作成就感和未来的个人发展等,因此,企业的薪酬结构不仅要包括物质方面,也要在精神方面满足员工的需求,使员工的外部公平性得到极大的满足,进而更好的为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