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结业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语文结业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语文结业论文

语文结业论文范文1

综合已有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汇率变动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从理论上可分为价格穿越路径、对外贸易路径、国际投资路径三种方式。汇率作为一种相对价格,其变动会通过对价格的影响改变生产要素的丰裕程度及资本的相对存量,促使要素资源在不同产业部门间重新配置,最终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其中,汇率对价格不完全传递效应贯穿始终。价格穿越路径通过两个阶段性的传导机制发挥作用,在价格不完全传递效应的前提下,汇率变动对进口价格、生产者价格、消费者价格的影响通过商品流通链不断减弱,而且存在一定的时滞。不同产业部门的相对价格发生改变,进而促进资源和要素的重新配置,从而导致产业结构的改变。例如,汇率的改变直接引起贸易品和非贸易品之间相对价格的变化,在贸易部门生产率明显高于非贸易部门时,根据巴拉萨和萨缪尔森1964年提出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即使实际汇率升值导致非贸易品价格上升,投资于贸易部门仍存在更高的利润空间,更多资源流向贸易部门,产业结构发生改变。对外贸易路径是指汇率变动通过贸易条件的改变影响一国对外贸易的状况,进而影响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转变。根据弹性分析法可知,汇率变动改变了进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影响国内外商品的需求量,对外贸易状况发生改变。对外贸易的增长,一方面会直接影响贸易部门的产出及利润,促进生产要素及资源在不同部门之间的重新配置;另一方面对外贸易作为经济增长的引擎,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进而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汇率变动对产业结构产生影响的国际投资路径也分两阶段发挥作用。汇率水平的变动会产生财富效应即本国财富存量相对于国外发生价值变化,汇率波动性的变动则会改变国际投资的风险和投资者的预期,促进资产的国际转移,影响国际投资的收益。在国际投资的直接和间接投资两种形式中,直接投资尤其受到关注。直接投资可直接增加资本要素的供给,促进就业,其技术外溢效应能有效提升一国的生产技术及经营管理水平,有助于相关产业部门生产力的提高,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

2.模型设定

钱纳里、赛尔昆(1975)认为发展过程受到经济结构、政策等多种因素的非线性影响,通过将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独立出来,提出了经典的半对数模型:其中X代表以比重形式表示的经济结构;y代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N是以百万为单位的人口数;F作为国内生产总值一部分的净资源流入,用进口减去商品和非要素劳务的出口来表示;T是时间虚拟变量。钱纳里同时指出,完整模型适用于跨国横截面型的平均时间序列分析,但任何一国的有限差异范围则要求简化公式。此时,为区分不同规模经济体而加入的人口(N)变量会导致序列相关,因此略去N。由上文的理论分析可知,汇率通过价格穿越路径、对外贸易路径、国际投资路径三种方式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产业结构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根据钱纳里—赛尔昆模型的构建思路,本文加入对产业结构有重要影响的汇率因素。又由于汇率对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有重要影响,即对决定F的进口、出口、储蓄、投资均有直接的决定性作用,汇率对产业结构影响的三条路径中包含了F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更为全面,所以去掉F。相较于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对经济结构的描述更为精确,同时在去掉人口(N)之后仍考虑经济规模的影响。从我国实际考虑,采用2005年7月汇率改革作为虚拟变量比单纯的时间段虚拟变量更为合适,而交互项更能突出该政策的效果。其中,X表示各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Y表示国内生产总值,E表示汇率,DUME为2005年汇率改革的虚拟变量和汇率的乘积交互项。

3.实证分析

1985年后我国三次产业的产出比重呈现“二三一”的格局。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1990年起基本上呈不断下降趋势,2013年下降到10.01%。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45%上下波动。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呈上升趋势,2013年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2个百分点,达到了46.09%。产业结构呈现“三二一”格局,如图1所示。从三次产业内部结构来看,产业结构也得到了一定的优化。第一产业中,农业所占比重下降、林业比重相对维持稳定、牧业和渔业比重有所上升。第二产业中,工业所占比重仍处于较高水平,工业结构正在逐步向以加工组装工业为核心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发展。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等生产业发展迅速,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有了长足进步。从总体上看来,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渐增加。但是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我国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失衡,尤其是服务业发展不足。农业、工业、服务业在技术水平、产业附加值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发展“短板”,产业竞争力不强。由图1可看出,产业结构在2005年左右发生变化,这可能与汇率政策的调整有关,下面将进行实证研究。

3.1数据说明

1994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故选用1994年后的数据。由于数据可得性,采用季度数据,样本区间从1994年第一季度到2014年第二季度。汇率采用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来源于国际清算银行,为名义标价法下月度平均汇率,处理为基期2010=1。对于产业结构的衡量,分别选用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分别记为FI、SI、TI)均源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对源数据进行如下初步处理:将名义有效汇率用Hodrick-Prescott滤波处理后转换频率为季度数据,记为NEER;对国内生产总值Y取对数,记为LY,相应平方值记为LY^2;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由FI/Y、SI/Y、TI/Y得到,分别记为FIY、SIY、TIY。各变量均经过X12季节调整。DUME为DUM和NEER的乘积,记为DUMNEER。其中DUMt=0(t≤2005Q2),DUMt=1(t≥2005Q3)。本文计量处理采用Eviews6.0完成。

3.2模型检验

3.2.1平稳性检验对FIY、SIY、TIY、LY、LY^2、NEER、DUMNEER进行ADF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表1结果表明,在10%的置信水平下,各变量都是非平稳的,经过一阶差分后均转化为平稳序列,即均为一阶单整序列。

3.2.2协整检验本部分检验的三个模型如下:FIYt=α+β1LYt+β2(LY)2t+β3NEERt+β4DUMNEERt+ut(3)SIYt=α+β1LYt+β2(LY)2t+β3NEERt+β4DUMNEERt+ut(4)TIYt=α+β1LYt+β2(LY)2t+β3NEERt+β4DUMNEERt+ut(5)采用Johansen(1988)、Juselius(1990)提出的JJ检验对变量进行多重协整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模型(3)、模型(4)、模型(5)均存在不止两个协整关系。由于下文将采用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所以不具体列出以上各模型的正规化协整关系。

3.2.3最小二乘回归由于四个模型均协整,故可根据模型建立方程检验汇率对产业结构的影响。采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得到:FIY=0.221071-0.0843360LY+0.0157776LY2-0.006917NEER-0.004880DUMNEER(13.07512)(-11.65283)(7.551553)(-0.302943)(-0.807726)R2=0.932351AdjustedR2=0.928837Durbin-Watsonstat=0.529718(6)SIY=0.580208+0.022826LY-0.007004LY2-0.143944NEER+0.013745DUMNEER(49.35980)(4.536475)(-4.821617)(-9.067418)(3.272139)R2=0.753342AdjustedR2=0.740528Durbin-Watsonstat=0.977726(7)TIY=0.190379+0.062486LY-0.009492LY2+0.159894NEER-0.007932DUMNEER(8.920731)(6.840224)(-3.599335)(5.547696)(-1.040001)R2=0.923054AdjustedR2=0.919057Durbin-Watsonstat=0.240892(8)三个方程的D.W.值均表示模型残差存在严重的自相关性,下面通过广义差分法解决这一问题。

3.2.4广义差分法估计分别将方程(6)、(7)、(8)的残差序列分别命名为res01、res02、res03,判断其滞后期。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中结果可以看出,三个模型残差项自回归的滞后阶数均为1。对各残差序列分别自回归,得到res01=0.677438res01(-1),res02=0.510785res02(-1),res03=0.824656res03(-1)。模型中存在LY^2的平方项,一般的差分方法不适用。方程(6)、(7)、(8)的估计结果为无偏估计,且关注点在各解释变量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程度即斜率上,所以本文借鉴肖芳芳(2011)的方法,引入残差滞后项,建立新的差分模型如下:FIYt=α+β1LYt+β2(LY)2t+β3NEERt+β4DUMNEERt+0.677438ut-1+vt(9)SIYt=α+β1LYt+β2(LY)2t+β3NEERt+β4DUMNEERt+0.510785ut-1+vt(10)TIYt=α+β1LYt+β2(LY)2t+β3NEERt+β4DUMNEERt+0.824656ut-1+vt(11)进行最小二乘估计的结果如表4所示。估计结果中D.W.值显示三个模型的自相关性基本消除,而且各模型的拟合优度明显提高,与样本观测值拟合的程度较好。对于LY和其平方项LY^2可能存在的多重共线性问题。首先,对数的二次项可以很好拟合发展过程的渐进水平,且保留平方项可以检验总量构成的变化中存在非线性。其次,放弃平方项会导致对方程的错误解释,这是多重共线性的最大危险。同时,从上述估计结果可以看出,LY和LY^2都是显著的,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两者的综合结果,可以预计这种共线性未来还将存在,对预测不构成严重问题。由表4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汇率NEER及其与汇率改革的交互项DUMNEER对第一产业所占比重的影响均不明显。2005年汇率改革前,汇率每升值1%,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减少0.15127%,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增加0.191706%。汇率改革后汇率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程度可根据NEER和DUMNEER的系数之和反映出来,表4结果表明,汇率改革后汇率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均略有降低,汇率每升值1%,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减少0.138714%(-0.138714=-0.151270+0.012556),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增加0.185604%(0.185604=0.191706-0.006102)。汇率对第三产业的影响程度大于第二产业,汇率改革对第二产业影响更明显。LY及其平方项对第一产业影响明显,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增加1%,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减少0.000378个百分点①(-0.08828+2×0.017492×1.443856),这符合我国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随经济发展逐渐降低的现实。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增加1%,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增加0.0000395个百分点小于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的增加(0.0003192个百分点)。

4.结论及相关政策建议

4.1结论

本文通过构建非线性模型对人民币汇率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对我国1994—2014年的相关季度数据依次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最小二乘估计、广义差分法估计,得出如下结论:

4.1.1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第一产业影响不明显同时,人民币升值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第二产业的发展,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我国第一产业相较于第二、三产业的经济外向性较弱,对汇率变化的敏感度低,且我国第一产业尤其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在资源配置中的影响较小。人民币升值一方面会增加我国出口商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相对价格,从而减少出口;另一方面主要是由于我国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普遍较弱,定价能力低,出口企业自身会通过降低商品价格来维持市场占有率,从而导致在平均利润较低的情况下进一步降低利润,这不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人民币购买力的上升也会通过影响国内市场对国内外商品的相对需求,进而削弱出口企业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所以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上升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第二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第三产业中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并且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逐渐增大,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升高有利于这些企业利润的增加,从而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4.1.2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变动对第三产业的影响程度大于对第二产业的影响这是本文与之前的相关研究结论不同的地方。在之前的大多数研究中,由于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落后、对第三产业出于各种考虑存在多种管制,对外贸易中第二产业占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上升对第二产业的影响要大于第三产业。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在我国逐步放松对第三产业相关管制等情况下,第三产业得到较好发展,在对外贸易中所占的份额增大,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明显提升。人民币升值会吸引国际投资的流入,增加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重,淘汰一部分生产率低下的产业部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及服务业的发展,从而使得第三产业相对于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渐上升。在这一前提下,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在一定范围内的上升将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4.1.32005年汇率制度的改革降低了汇率变动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程度汇率改革促进了我国外汇市场的成熟,有利于交易主体的自主定价和汇率风险管理,减小了汇率变动的冲击,有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随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有小幅降低,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增长快于第二产业。这符合一般的经济发展趋势,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产业结构逐渐优化。基于我国目前第二产业内部发展并不均衡,国际竞争力较低,同时第二产业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依然极为重要,而且出于经济安全稳定的考虑,人民币的升值应该在一定范围内,才能保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4.2相关政策建议

语文结业论文范文2

【关键词】产业基金产业结构调整高新技术扩大内需金融市场国企改革

一、我国发展产业基金的必要性

产业投资基金是通过向社会发行基金募集资金,交由专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运作,分散投资于不同的实业项目,收益按投资分成的金融工具。产业投资基金将成为我国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种新的低成本的筹融资工具。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中,发展产业基金既具有可行性,又具有必要性。

1.宏观经济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西方发达国家,利用产业投资基金融资来带动基础设施和高科技发展已是一条成功的经验。当前我国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培育基金市场中青睐于特殊产业的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已是解决我国宏观经济发展问题的客观要求。发展产业投资基金是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实现适度快速增长的迫切需要。产业投资基金通过对基础产业、支柱行业及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可有效地解决国内需求不足,产业结构矛盾突出的状况。另一方面,也可改变国家财政、银行信贷对基础设施的单一投资渠道,使该领域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其次,发展产业投资基金有助于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有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加入“WTO”后,必须解决好基础设施对国民经济发展瓶颈问题,特别是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这一矛盾尤为明显。通过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按市场规律进行运作,加大基础产业、支柱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企业的投入,从而改善了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同时,这些富有活力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即高新技术企业随着挂牌上市,将因其良好的业绩,成为资本市场的中坚。

2.我国产业结构亟待调整

在工业领域,我国产业结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低水平重复建设过多,地区间产业趋同,产品供给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突出。一方面,从形式上看大量产品生产能力过剩甚至严重过剩,另一方面,生产和生活中需求的许多产品,不是无能力生产就是因品种、质量满足不了需要,而不得不依赖于进口。供给与需求结构之间的严重不适应导致了生产能力的结构性过剩。二是一批在过去二十年间曾经拉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增长点趋于成熟或衰退,其带动作用明显减弱甚至丧失,而拉动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未能及时形成,出现了主导产业的阶段性“断档”。三是产业整体素质低,技术开发能力严重不足,产品更新缓慢、工艺陈旧、设备老化,没能跟踪市场变化实现产业结构升级,那些衰退行业和企业没能及时退出市场。四是生产集中度低,企业组织化程度低,结构相对分散,企业长链条、“全能型”生产组织方式没得到脱困,行业之间、企业之间和产品之间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低,规模效益不足,难以适应买方市场下用户对多品种、高质量、个性化、低成本、短交货期的要求。五是企业经营机制落后。受短缺经济的影响和体制的制约,大多数企业重生产、轻开发、重数量、轻质量,重投入、轻产出,重速度、轻效益,重近期、轻长远,对市场变化反应迟缓。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短缺经济基本结束,买方市场逐步形成。随着市场约束的增强,以上这些结构性矛盾变得十分尖锐。企业间出现恶性竞争,亏损增加,不少企业停工半停工,大量职工下岗,使中国工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异常突出[1]。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之一就是改革我国的投融资体制,积极组建多种类型的产业基金组建,充分发挥基金这一“资本放大器”的作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3.高新技术企业亟需发展

我国科技产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但有着充沛的科技资源与科技人才,近年来,在政府资金的大力支持下,开发出许多创新科技产品。然而,我国高新技术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进程慢、力度小,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长期以来,我国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资金投入,主要是通过政府向科研部门和企业分别下达计划任务和拨款方式进行,但政府财力有限,企业自身也难以承担交稿的科技开发费用,而高科技产业是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产业,资金需求量大,国家财政无法满足,商业银行资金不愿介入,导致高科技产业往外出现投资主体缺位,资金投入缺乏、资金来源过于单一,形不成产业规模,作为中间环节的开发投入比例低,成果转化难,缺乏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有效激励机制和风险规避机制,难以实现平衡投资和组合投资的快速滚动发展。

另一方面,高科技企业业绩优良、成长迅速,但相对于传统的工业企业而言,许多高科技企业属于新兴企业,规模较小、底子较薄。为了尽快壮大发展企业,高科技企业希望利用资本市场在直接融资方面的强大功能。但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尚不具备大规模扩容的条件,上市额度供不应求,而许多高科技企业成立的时间短、经营规模小,还不具备上市的条件,所以培育与扶植高科技企业、给予直接的融资支持会十分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因此,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是我国设立产业基金的重要目的之一。

二、我国产业基金的现状

我国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引入“产业基金”这一概念,1985年9月中国第一家产业基金公司-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获准成立,标志着产业基金在中国问世,上世纪90年代国外产业基金也开始进入我国。这一时期我国的产业基金刚刚起步,产业基金呈小幅增长,增长速度缓慢,并且这些产业基金普遍存在着资本金严重不足的困难,只能进行小规模的投资。

1999年,科技部按照国务院领导的指示,会同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财政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部门制定了《关于建立我国风险投资体系的若干建议》,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产业基金的纲领性文件,对于我国产业基金事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1999年以后,我国产业基金有了较快的发展,产业基金和产业基金资本数额开始大幅增加,到2004年中外创业投资产业基金共对253家大陆及大陆相关企业进行了投资,投资额总计12.69亿美元,首次突破10亿美元大关,创历史新高。产业基金退出也呈现加快增长态势。据对60家产业基金的调查,2004年共退出资金8.02亿美元,是2003年的4倍。

总体来说,我国产业基金事业已经进入到一个较快增长的阶段,投资比较活跃,逐步显现出对于发展我国具有高增长潜力的创业企业的作用。但与我国经济发展结构调整所需的产业基金相比较,其所占的比重和规模都还很小。与美国9000亿美元的产业基金规模相比更是九牛一毛。可以看出一方面我国的产业基金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另一方面我国的产业基金投资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要推进我国产业基金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就必须为其创造更为良好宽松的发展环境[2]。

三、产业基金的运作原则

我国现阶段要建立的产业基金,本质上要以实业资本为其运作的手段。作为大众化的中长期投资工具在高扬“集合投资、专家管理、分散风险、运作规范、共同受益”的旗帜下,积极参与国企存量资产的盘活,大规模地支持国企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并在资产效益的回报中不断提高资产质量,扩大资产规模。其投资的指向应着眼于建设项目的科技含量及其先导性、规模经济及其市场竞争力、瓶颈拓宽及其对国民经济运行性.

基金在发起设立时,要将发起者与管理运作人才的选择放在首位。发起者必须由那些在全国或区域范围内社会公众公认的形象好、信誉高、知名度广的企业和金融机构联合组成,这对奠定其自身素质和社会影响有重要意义。同时,鉴于基金的具体运作在许多情况下取决于管理人员的素质状况和努力程度,其声誉、成效与运作人员的能力、才智及社会认同度密切相联,应制定从业人员的专业标准并进行严格规范的考试考核,将真正的专家或专门人才挑选出来。基金管理公司要将本机构运作人员的有关情况通过报批文件及募集公告书介绍给社会公众,以便公众通过对本基金运作人员的了解和认同而增强对本基金的信任感。产业基金要具有规模投资效应,力求将失衡的产业结构重组、整合,并对普遍存在的地区产业同构化的企业资产加以盘活。通过设计主向投资和辅向投资的时间构成,以求既能当年给投资者满意的回报,又能抓住回报周期长、效益更好、保障投资者未来利益的项目[3]。

四、稳步、健康地发展我国产业基金

我国金融市场并不缺乏资金,然而大量资金被迫存放在银行,使金融风险在银行过度集中,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规模也不断增长。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小企业想发展需要资金,却因为银行的风险规避政策而难以满足融资需求。这一矛盾根源在于我国经济中主要融资活动高度依赖于银行贷款这一间接融资方式。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在于中国的资本市场不发达,没有形成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来分担银行体系的压力。而产业基金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这个作用。产业基金的成立拓宽了直接融资渠道,对改善我国社会资金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将产生重大影响[4]。

1.加强产业基金的宣传

产业基金作为一项金融创新,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在其发展过程中,需要人们解放思想和提高认识。而目前仍然存在以下两个错误倾向:一是把产业基金简单地与筹集资金等同。由于我国基金大多是由地方政府或部门自发组建,缺乏一个严格的运作规则和长远的发展规划,在其发展初期存在种种问题在所难免。但是,如果简单地将由产业基金所进行的筹集资金活动等同于一般的筹集资金,这无疑将基金的科学性给抹杀了;二是产业基金的发展不利于其他金融部门的发展,认为产业基金将会与现有的金融部门从资金市场争夺资金份额,二者的发展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让广大投资者真正了解产业基金的内涵及其运作规则,更主要的是其低风险性和高收益的稳定性,克服认识的片面性[5]。

2.产业基金管理机构的组织形式应鼓励采取合伙制或有限合伙制形式

产业基金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各项相关法律法规不尽完善、外部监管体制尚不成熟健全,在证券和资产管理机构处于创业阶段的情况下,产业基金采取合伙制形式,具有许多优点:第一,合伙人承担无限责任,违法违规成本较高,因此证券及资产管理机构的合伙人自我约束和风险防范意识比较强,一般都能遵纪守法、规范经营;第二,有利于赢得客户信任,从而有利于这类机构品牌的创立和信誉的提升;第三,由于出色的业务骨干具有被吸收为合伙人的机会,合伙制可以激励员工进取并对公司保持忠诚,有利于吸引人才,培育高水平的投资管理专家团队,增强其核心竞争力,等等。因此,产业基金中采取合伙制,对于在法律法规和监管体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保障此类机构的规范经营,对于产业基金的发展壮大,将发挥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6]。

3.制定产业基金相关法律以确保其规范发展

由于没有对产业基金进行规范的基本法律框架,我国的产业基金长期得不到法律支持,发展缓慢、规范混乱;由于没有对公司型基金组织形式认可的法律条文,世界上流行的资产证券化要求其资产池(SPV)采用公司型结构,这在我国就没有法律依据,因此大量采用打法律和政策球的方法,埋下许多市场隐患。因此,各方面的因素都形成了对《基金法》进行立法修改的迫切要求。一方面应该在现有的《基金法》基础上尽快做出修改和补充,增加对公司型基金法律地位的认可;另一方面应该抓紧研究制定涵盖各种基金形式的《产业基金法》;同时在过渡阶段,一方面需要责成政府监管部门立即抓紧针对产业基金拟定和实施适用和可行的监管、治理法规;同时应该要求有关部门将目前针对产业基金管理公司的监管和治理规范纳入从属于证券投资基金监管和治理的下层框架中去,以便与证券投资基金的监管和治理做出明确的区别[7]。

4.政府在产业基金的发展中应发挥导向作用

产业投资基金作为一种商业性的投融资主体,其市场化运作原则与发挥产业投资基金的政府导向作用并不矛盾。通过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汇聚广大民众的闲散资金,由产业基金的运营者投资于具有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产业基金的运营商可以是专门的投资基金公司,也可以成立实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混合的财团,支持并促进高科技企业的健康发展[8]。政府不宜干预基金的运作,但可以根据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通过对基金的设立审批程序和基金的基本投资限制来发挥必要的导向作用。另外还可以对设立的向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定向投资的基金在税收上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因此,产业投资基金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作出符合自身发展的投资战略,增加了国家产业政策的可操作性。5.拓宽产业基金退出渠道

业界期待良久的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终于于2006年在天津设立,它为下一步我国发展产业基金提出了一些急切解决的问题。由于产业基金投资的都是目前流动性较差的非上市公司股权,投资项目成熟后主要是通过股权转让或上市退出,而前者不利于股权实现最大价值,后者在制度方面很不便捷。这就使产业基金的投资退出产生了问题。应加快建立无缝对接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使不同层次企业的股权可以在不同的市场上顺畅退出。可以考虑设立未上市公众公司股权OTC市场,使产业投资基金投资的企业的股权转让能够及时规范。也可以考虑鼓励个人的资金介入产业基金,每个人都对自己的投资行为负责,全民的投资行为应该是最理性的。也可以筹划信托基金交易市场,交易方式类似于OTC市场,定位于集合资金信托产品、产业基金和创业风险投资基金、房地产信托基金的报价与询价、撮合与经纪服务、交易过户、权益登记、交易清算、信息披露和查询等[9]。

参考文献:

[1]陈清泰.产业结构调整与老工业基地脱困[R].2002-03.

[2]谢斐.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J].全国商情,2005(6):38-40.

[3]文玲.张国平等,产业投资基金: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J].特区经济,1999(2):23-24.

[4]易珏.产业基金:企业融资的新路径[N].国际金融时报

[5]曹信邦.裴育等,关于建立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的思考[R].2006-08-03.

[6]韩世君.发展我国的产业投资基金问题初探[J].财贸经济,2006(9).

[7]陆一.基金业的监管与《基金法》的制约[J].董事会,2007-03-02.

语文结业论文范文3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写作内容有哪些呢?它的内容都是由什么组成呢?主要是由论文的开题报告、目录、正文(包括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及参考文献)、文献综述、几部分构成。下面学术参考网的小编就来和大家详细的介绍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写作要求有哪些,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1.总体要求: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必须为本专业学术论文,其他内容的论文无效。字数要求在6000字以上。页边距上、下、右皆为2.4cm,左边距为2.6cm;行距为1.5倍;用A4纸打印。

2.开题报告格式: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居中,字号为小二号黑体)

毕业论文题目(居中,三黑)

(1)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小四号宋体字,下同)

(2)本课题的基本内容

(3)论文提纲:

论文写作提纲内容:

绪论:

……

本论:

一、……

概括主要内容

二、……

概括主要内容

三、……

……

结论:

……

(4)与本课题相关的主要参考文献(列出作者、论文名称、期刊号、出版年月,参考文献应在3篇以上)

3.目录格式:

目录应单占一页,分行排列。包括“内容摘要”、“关键词”字样和正文二至三级标题,后接页码号。“目录”二字中间要有一定间距,使用小2号宋体字。“目录”下方可空1行,下面的内容为3号宋体字。页面行距及页边距可根据文面美观程度进行调整,不可全居上方而下方空余太大。

4.正文格式:

此为论文第1页,内容包括“内容摘要”、“关键词”和“正文”。

(1)大标题。位居此页上方正中,字号为小2或3号,字体可以为黑体、隶书或楷体。

(2)内容摘要。位于论文大标题下空一行处,前空2格,“内容摘要”四字用方括号括起来,为小4号黑体字,例[内容摘要]。方括号完了不用“:”,方括号外的摘要内容为论文的核心内容的概括,小4号楷体字,不能超过300字。

(3)关键词。位于内容摘要下一行,前要空2格,并用方括号括起来,为小4号黑体字,例[关键词]。方括号完了不用“:”,后面承接的关键词不应超过7个词(或短语),词与词(或词与短语、短语与短语)之间要用分号,此处为小4号楷体字。关键词要能够揭示论文的中心主题。

(4)正文内容。关键词下面空2行为正文(此处不可再有大标题)。正文内容皆为小4号宋体字。二级标题为4号黑体字,上空一行,居中或前空2格皆可。

文中注释采用尾注,全文连续注码,注码放标点之前。注码号为上标[]。

5.注释和参考资料目录格式要求:

注释与参考资料不得与正文结尾相接,二者共为一页。

(1)注释。注释后加“:”(小4黑),另起一行分条列项写出注释内容(小4宋)。注释前的序号及样式要与正文中的尾注序号相同。正文中的尾注序号为上标[1],注释中的序号则为[1]。

著作类:[1]××(作者姓名):《×××××》(书名),××出版社××××年版,第××页。

论文类:[1]××(作者姓名):《×××××》(文章名称),《××》(杂志名称)××××年第×期。

报纸类:[1]××:《××××》,《××日报》××××年×月×日。

非引用原文者,注释前加“参见”二字。引用资料来自原始出处者,注明“转引自”。数个注释引自同一资料者,注释例:前引[1],××书,第×页。

(2)参考文献。上空一行,参考文献后加“:”(小4黑),另起一行分条列项写出所参考的

文献资料。内容为:××:《×××××》,××出版社××××年版。

6.文献综述要求:

文献综述为单独成页,置于正文后面。内容包括:①概述所引文献的主要内容,②所引的观点是什么,③引文者的观点是什么,④所引的观点对所引者有何帮助。

语文结业论文范文4

毕业答辩开场白范文:

各位老师,下午好!我叫***,是**级**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基于C/S的图书销售管理系统》,论文是在**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三年来我有机会聆听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图书销售管理系统对图书销售进行管理,具有着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极大地提高图书销售管理效率及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因此,图书销售管理系统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和实际的应用价值。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本文分成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综述。这部分主要论述本系统开发的目的和意义,与业务相关的管理原理,以及与系统相关MIS系统开发原理与方法。

第二部分是系统分析。这部分分析用户需求,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目的是根据用户的需求和资源条件,以现状为基础,确定新系统的逻辑模型,即从抽象的信息管理角度出发,为使用户满意,系统应对哪些信息做怎样一些存储、变换与传递,具备哪些功能,从而明确系统应该做些什么。

第三部分是系统设计。通过系统总体设计及详细设计对系统分析的结果进行整合,目的是要得到一个令用户满意的良好的实现方案。

第四部分是系统实现。根据系统设计的内容,讨论了该系统对人员与平台的要求,以及数据库表结构的建立与数据输入,并进行应用程序设计与测试。

毕业答辩结束语:

语文结业论文范文5

(一)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

1.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的贷款发放成本居高不下。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发放的成本要远远高于大型企业。因为金融机构放贷的流程、办理过程大体相同,而每一个中小企业平均获取的贷款规模要远远小于大型企业,所以中小企业的每笔贷款的运营成本对金融机构来说普遍偏高。据不完整调查显示,大型贷款的运营费用为总额的0.3%-0.5%,而提供给中小企业的贷款额度较小,但运营成本却达到2.6%-2.7%。贷款的成本过高,极大地打击了金融机构贷款发放的激情。2.金融机构主要放贷给大型企业。金融机构为了减少借贷风险,订立了一系列的举措来降低坏账发生的比率。例如:信用授权就只偏向大型企业。国有银行的信用授权通常都是为大企业服务的。对中小企业来说,无论是规模还是经营管理能力与大型企业相比都相形见拙,这种情况就是通常说道的信用标准歧视。因为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放贷所获取的利益较低,而担负的风险又较高,使其利益与放贷风险不成正比,所以金融机构偏向于贷款给大型企业而不是中小企业。

(二)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

中小企业除了因为自身规模小、资产数量较少、提供信贷的抵押和担保的难度较大等客观因素外,其自身的意识和内部管控也存在一系列问题,从而形成融资难的局面。中小企业在融资问题上有着意识偏差,导致其信用状况不理想,从而形成融资难的局面一部分中小企业没有正确预测其担负风险的能力,并以忽视质量的方法求发展,无目的性地扩大规模,经营策略不够稳妥。中小企业的领导层在过度追求利益的激进心理因素的影响下,风险意识淡薄,策略制定较为冒进。同时,在财务管理上,一部分中小企业往往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在资金利用、债务管理上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系统,致使企业担负的债务过多,并使企业超负荷运转。还有一部分中小企业对承担债务责任上有错误的认识,认为拖欠账款“天经地义”,甚至以破产来逃避债务。这些都导致金融机构不敢贷款给中小企业。

(三)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的系统不够高效,服务素质参差不齐

唯有高效的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和高水准的服务质量,才能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局。然而,我国已有的会计师、审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质量还有待改善,甚至有的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师事务所还为了获得利益,提供虚假讯息。这就使得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等问题、信用问题、与金融机构交流的问题以及财务信息披露问题不能获得妥善解决。所以,中小企业要走出融资难的困局,提升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显得迫在眉睫。

二、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困境的对策

(一)健全以银行为核心的间接融资系统

1.积极推动民营银行和互助银行的建设,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伴随我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政府应容许国内的民营金融机构进入金融市场。民营金融机构将不会受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其运营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利益。如此,新型的民营银行应将注意力放在中小企业,在市场上开辟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为了减少管理风险,在初始阶段,政府应对民营金融机构实施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和审慎的资格核查制度。对于中小民营银行,政府应给与政策上的支持,也可以创办一些策略性银行,以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局。例如,在中小企业的融资方面,政府在金融市场准入体制方面应采取宽松政策,容许中小企业以自我帮助为目的、以入股的形式为辅助手段,建立小型的股份制商行。比如说平安银行的设立,就为中小企业的融资带来了实质性的帮助,它的流程简便并且其贷款抵押政策对中小企业有优惠,对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有所帮助。2.积极引导中小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地方性的中小金融机构有如下优势:第一,体制变通性强、运营成本低、所需资金少,能与中小企业共谋发展,成为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第二,非国有制银行通常是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对当地的客户的状况有所了解,进而可以极大地减少交易成本;第三,非国有制银行的运营质量有所保障,所有成本都能通过价格呈现出来,不用考虑“寻租”的情况。3.激励金融机构,提升对其它的融资方式的认知程度,开辟融资途径。从客观方面来讲,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因为中小企业的信用情况不甚理想、竞争环境没有秩序、领导层素质参差不齐等自身的原因,使金融机构承担的放贷风险变得越来越大。针对这种现状,一部分地方性的金融机构已开始探寻创新性放贷模式来改变中小企业融资的困境(同时也是金融机构自身的困境),它们采取的措施包括:保全仓库质押模式、出口退税质押放贷、应收款项质押或收买、兼并专项信贷账款等等,这些措施收到了一些效果。同时,鼓励典当行业和出租行业的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变通性强、快捷的融资途径。

(二)中小企业应研发适销对路的商品,强化经营管理能力,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还贷能力

中小企业应牢固塑立有债必还的理念,强化自身的信用理念,建立完整的信用系统。在融资方法上,企业应大胆开拓创新,例如采用典当和商品融资两类新模式。典当就是将企业暂时用不上的物品提供给资金借贷的银行或非银行机构,采用团体和个人质押、到期赎回的方法进行融资创新;商品融资就是给基础产品的贸易提供金融服务,以该种方式为生产企业或消费者融通资金,从而破解自身的融资困境。

(三)充分利用政府的职能,建立类似美、日的中小企业局

中小企业局的成立对于优化中小企业外部环境,组织中小企业出口招商以实现“走出国门”的策略有着巨大作用。而引导中小企业多参与国内外大型的经贸座谈会,实现银行与中小企业的无缝对接,对中小企业借贷咨询和服务两个环节具有推动作用。

(四)在我国设立社区银行

社区银行的概念来源于美国等西方国家。其中的社区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地理定义,它可指一个市或一个县,也可指城市或农村的居民汇集区域。凡是资产规模小、主要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小型银行都叫做社区银行。我国目前还没有社区银行的概念。但是,我国设立社区银行很有必要。这是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困境的一种方法,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保障。而社区银行的建设,要汲取以往农村合作基金会和城市信用社的教训,做到“先立法、后行事”,“先制定规则,后游戏”。建议先颁布《社区银行管理暂行办法》,使社区银行市场化和法制化。

(五)利用供应链金融帮助中小企业走出融资难的困境

供应金融链是一种在核心企业主导的企业生态圈中,对资金的可得性和成本进行系统性优化的过程。这类优化主要通过对供应链中的信息流进行搜集、整合、打包和运用,嵌入成本解析、成本管理和各类融资手段而达成的。供应链金融会依据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要,将中小企业、银行、物流工资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帮助中小企业突破传统融资瓶颈,使银行进行融资创新、使物流公司完善业务模式,为中小企业融资铺平道路。

三、结束语

语文结业论文范文6

关键词:商业银行;产权结构;绩效;浙江省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商业银行体系的健全与发展对一国经济、金融的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近年来,很多学者通过结构—行为—绩效,即SCP分析范式对银行业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但是除了市场结构以外,银行的产权结构也是影响银行绩效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在以往的研究中,大多数都是以中国宏观银行业为背景,较少从区域性金融视角来考察。但是,从全国来看,各地银行的差异性往往很大,这种质量和数量上的较大差异必然会对研究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所选择的样本地区——浙江省是我国经济、金融化程度等各方面发展都相对较高的地区,银行之间无论在质和量上的差异与全国相比都相对较小,因此横向比较的可信性会更好,对本文的结论也具有更强的支持性。

1.产权影响绩效的机理分析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明晰的产权与合理的产权制度是银行绩效水平提升的关键,这是无庸置疑的。但是,在目前我国转轨经济条件下,产权是如何作用于绩效的呢?本文以下将对此进行探讨。

1.1通过委托机制影响银行经营目标的确定

在现代企业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因此当所有者受巨额执行成本的限制无法完全监督和控制经理人时,内部经理人则实际上已经控制了企业的经营决策权,在这种情况下,经营者会根据自己的偏好,而不是从所有者的利益出发来制定决策,致使经营目标游移,最终损害所有者的利益。

委托机制的深层次问题之一就是产权问题,因为只有明晰的产权和完善的产权制度才能使所有者真正有能力和动力对经营者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监督,使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建立起完善的委托机制,从而使银行经营者的行为真正以所有者权益最大化为目标,提高银行的经营绩效。

综观我国目前不同产权制度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一般是按照现代商业银行的治理机制建立的,产权比较明晰、规范,在经营上能做到以所有者权益最大化为主导目标。但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委托—问题存在于中央政府和银行的经营者之间。但是,中央政府又不是真正的所有者,它与真正的所有者——全体人民之间还有着复杂的关系。因此,这种模糊的产权关系使得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问题很难有效解决,从而导致其经营绩效低下。

1.2通过公司治理结构影响银行风险控制效率

公司治理与商业银行绩效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不同的公司治理所产生的绩效是不同的。当银行为政府所有,不存在破产威胁时,银行经营者有可能会表现出更大的风险偏好,以牺牲所有者的利益为代价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使得银行面临更高的风险。所以说,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安排,即公司治理结构是决定金融机构风险控制效率的关键所在,也是其绩效水平得以提高的关键。

银行业是一个经营风险的行业,因此,其绩效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风险的控制能力。风险控制水平的高低受到不同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而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程度从根本上又受制于产权的优化。所以,银行要提高其经营绩效,面临的不是规模约束,而是产权约束,是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归根结底,商业银行产权可以通过在其基础上构建公司治理机制来减少经济行为中的不确定性,有效地控制风险,从而有助于银行提高经营绩效。

2.不同产权制度商业银行绩效的实证分析

鉴于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各省分行)信息披露的不充分,本文在研究样本的选择上,剔除资料不完整的样本之后,选取了浙江省四家国有及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六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两家城市商业银行2000—2003年期间的产权结构与经营绩效数据进行研究。这十二家商业银行主要包括:四大国有及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杭州市商业银行以及宁波市商业银行。

通过对浙江省十二家商业银行2000—2003年的贷款总量及其增长率和资产利润率的分析,我们发现:

2.1贷款作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营利业务,从总量上来看,国有商业银行占据了绝对的优势。2000年至2003年,国有商业银行平均贷款总量分别为846.84亿元、1009.73亿元、1289.25亿元和2056.86亿元,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平均贷款量则分别为73.45亿元、95.77亿元、159.13亿元和307.62亿元。但是从增长情况来看,国有商业银行远远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2000年至2003年间,国有商业银行贷款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0.19%、20.39%、28.82%和57.06%。相比之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贷款增长率则分别为50.91%、42.13%、79.36%和101.79%。由此,我们可以粗略得出商业银行产权越清晰,则贷款增长率越高的结论。

2.2从资产利润率来看,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差距并不是很大。2000年至2003年,国有商业银行的平均资产利润率分别为0.76%、0.81%、0.86%和1.11%,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平均资产利润率分别为0.79%、0.63%、0.73%、1%。这与我们之前的分析(产权不明晰导致银行绩效水平低下)有所出入。笔者认为,主要的原因可能在于:

2.2.1本为采用的绩效衡量指标是资产利润率,其计算以会计报表信息为基础,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受到会计报表数据失真的影响。

2.2.2根据田利辉的研究,本文认为主要是由于国有产权对商业银行的“帮助”所造成的。政府对商业银行的干预和影响将会随着国家持股比例的大小而变化,呈现出左高右低的U型曲线。在U型曲线的最低点——也就是国有持股临界点的右边,银行业的绩效水平与国有股权的比重呈正相关关系。这主要是由于随着政府对银行持股比重的增加,为了保证银行的稳健经营以及一些政策性目标的实现,政府对银行的干预就会不断增加,例如减免税收、隐性担保等等,这些都会促进银行绩效的提高。这也为本文的实证结果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同时,由于该U型曲线呈左高右低,所以降低国有银行中国有产权的比重至U型曲线的左边,将会使得国有银行的绩效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由此,我们说,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产权结构的改革是必要的。

3.结论

根据前文对浙江省银行业的分析,笔者认为商业银行的产权结构与绩效水平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尽管在之前对银行资产利润率的分析中,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差距不大,但是从每年的增长情况来看,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利润率的增长幅度要大大高于国有商业银行。由此可以看出,产权的明晰对于提高商业银行绩效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对于我国当前处于转轨经济中的商业银行来讲,必须建立和完善明晰的产权结构,尤其是对于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对其进行股份制改造。但是在改革商业银行产权结构时,政府必须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努力将我国商业银行业打造成为符合国际标准的商业银行。

参考文献:

[1]Berger,AllenN.“TheProfit—StructureRelationshipinBanking:TestofMarket—PowerandEfficiency—StructureHypothesis”,JournalofMoney,Credit,andBanking,1995.

[2]于良春,鞠源.垄断与竞争: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经济研究》,1999年第8期.

[3]虞群娥.商业银行国有股权绩效探析,《财经论丛》,2006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