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企改革意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企改革意见范文1
一、美国医疗改革的措施
1.在医疗保险覆盖方面,提高医疗保险的可承受性和可进入性。奥巴马明确提出要确保美国所有的公民都能获得一定的医疗保险,使医疗保健成为每个美国人都负担得起、享受的服务,但仍然保留患者的选择权;需要建立一项全美健康保险交换制度和项新的公共卫生计划,提供某些特定的私人保险,例如没有提供医疗保险的小型公司未受雇佣的个人都可以通过美国联邦政府的这一制度来获得合理的医疗保费。政府设立一个医疗保险计划市场,各个家庭可以在私人计划或是美国联邦医疗保险等政府新推出的计划中选择。
2.控制医疗费用方面,在不影响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医疗资本效率,来降低医疗成本。
(l)进行电子健康信息技术系统建立。当前,美国许多医疗信息没有进行电子储存,不能被充分利用,因为医疗信息难以相互传输,也增加了医疗失误率,而成本也相对电子储存高。奥巴马政府计划在今后5年内每年投资100亿美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标准化的电子健康信息系统(包括完整的电子医疗记录),加强医疗信息在各医疗机构以及一线医疗人员之间的传输,当然,美国政府也承诺会保护公民的隐私。
(2)提高美国保险产业的竞争。通过不断兼并,美国两家最大的保险公司占据了美国三分之一的保险市场,己经主导了美国的保险行业,这些兼并并没有提高保险领域的服务效率,反而使保险费用在短短六年内增长了87%,普通家庭的医疗费用还在持续上涨,但保险公司的利润去高得惊人。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奥巴马政府计划严格控制保险公司的保险费用,增强保险产业的竞争性,将强制从保险公司收入中拿出一个合理份额用于医疗费用的支付。
(3)加大私人保险公司滥用医疗资源的管理。许多私人医疗保险计划并没有提高保险行业的竞争性和降低保险行业的行政成本,所以不合理的私人保险计划激励制度仅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滥用,而且使联邦每年损失数十亿美元。
(4)控制药品价格。处方药是美国医疗费用中上涨最快的一种,奥巴马政府决定,允许消费者购买在国外售价低于本国价格且保证药物安全的药品,政府机构与制药公司进行直接谈判以获得低廉的药品价格,仅此项每年大约可以节省300亿美元。
3.财政投入方面。美国政府在未来十年将向医疗改革计划提供的财政支持总额为9480亿美元,计划会坚持可支付性和赤字中性的原则,承诺新计划不会造成财政上的负担。所以,奥巴马政府认为,新的医疗方案在实施后第一个10年内将使美国政府预算赤字减少1000亿美元
4.努力实行全民普惠式医保,促使医疗卫生改革的公益性。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了美国医疗保险改革,颁布了新医改法案,该法案明确规定:美国全体民众均需购买医疗保险,并且,不断完善保险的种类,对于无能力购买保险的贫困公民,国家给予相应的补助,切实保障贫困公民能够买到全额保险。这一法案的颁布在国际上引发的极大的轰动,越来越多的国家纷纷效仿美国努力实现全民普惠式医保,确保医疗卫生改革的公益性,尤其是我国政府部门更为显著,我国政府部门应在美国新医改法案的基础之上,结合我国的国情推进我国公益性的基本医疗制度的改革,政府部分不断加大对医疗卫生的人力、财力以及物力资源的投入,实现普惠式的全民医疗保障,切实保障解决中国人民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对我国保险医疗改革的启示
(一)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管职责
美国总统奥巴马新医改法案多次强调:政府对实现全民医疗保险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要求政府应积极承担应有的职责,切实推进全民医疗保险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规范性。对于我国医疗保险而言,现阶段,我国医疗保险市场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成熟,因此,这就需要我国相关医疗部门,积极汲取和借鉴美国先进的相关经验和管理体制,进而,制定出完善的医疗管理机制,确保我国医疗机构实行“管办分离、医药分家”,充分运用政府部门的监管职责,为保障我国全民能够获取到最基本的医疗保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全面提高医疗信息化的发展程度
美国是世界第一大国,该国不仅具有强大的综合国力,而且其科学技术水平位居世界第一。美国致力于将高科技投入到医疗保险系统中,实现医疗保险系统的信息化、现代化。与美国医疗保险系统相比,其对医疗信息的需求、供给和管理模式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对信息的传递速度较慢与交流成本较高,不利于提高政府部门在公共事务和行政领域的管理能力,因此,这就需要通过借鉴和吸收美国先进的医疗经验,将我国现行日益发达的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医疗保险系统中,实现医疗保险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三)注重政府与市场调节的相结合
通过研究和分析现行美国医疗保险体系可知,目前,美国具有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医疗保险体系,美国新医改法案的颁布,进一步强化了政府在医疗保险系统中的主导地位,同时,仍十分肯定市场在医疗体系的调节作用。对于中国医疗事业而言,现行的医疗体系尚未完善与健全,并且,我国过于重视政府在医疗保险系统的作用,而忽视了市场的调节作用,因此,我国在完善医疗保险相关政策法规时,应切实充分发挥“有形手”和“无形手”的作用,推进政府和市场调节的有效结合,明确公有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的地位和职责(公有医疗保险是基础,商业医疗保险起辅助作用),以此,推进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顺利改革和完善。
(四)注重协调公私资本的合作关系
美国实行医改主要是为进一步强化政府、医疗机构、私营机构以及民众之间的合作关系,通过鼓励和扶持广大资本家能够投入医疗机构建设,构建起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切实最大程度上推进国家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进而,确保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基于我国人口众多,且社会经济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国家之内还有较多的人们尚未摆脱贫困状况,而紧靠公立医院卫生不能够满足广大公众的需求,因此,应鼓励更多的投资者能够参与到公立医院建设中来,以非营利性的心态构建私立医院,以此,不仅能够缓解国家的巨大压力,而且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公民看病难等问题,同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协调好公私资本的合作关系,构建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为不断提高私营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提供了基础保障。
(五)强化医疗改革政策的可操作性
美国虽制定出了完善的医疗保险政策,但其未能够充分发挥医疗保险政策应有的职能,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美国在政策的宏观导向性上和具体执行面上的力度较为薄弱,导致有效的医疗保险制度流于形式,难以充分发挥其制度应有的职能。对于我国医疗保险而言,应保障实现各部门之间的统一化和细节化,紧跟社会的发展潮流对其医疗保险政策做出不断调整,尽可能的避免医疗改革方向不够统一,改革步伐不够协调,确保实现医疗保险改革政策调整过程中的透明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加强医疗保险政策的执行力度,保障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职能。
参考文献:
[1]蔡江南.美英两国医改新动向及对中国医改的启示.中国市场.2011(11).
[2]刘江.英国模式对完善我国社区卫生事业借鉴意义.大众商务.2009(24).
[3]白云.新医改形势下的医院经济运营管理刍议.财会研究.2008(23).
国企改革意见范文2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4〕17号)及《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粮食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意见的通知》(皖政办〔*3〕90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深化我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
(一)基本原则:有利于企业制度创新,经营机制转换;有利于加快企业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有利于社会资本参与,激活国有存量资本;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保全银行债权;有利于政府宏观调控,保障政策性经营;有利于确保粮食安全。
(二)总体要求:适应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新形势,严格实行政企分开,积极推进国有资本从竞争性经营领域有序退出,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理顺和规范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促使改制后的粮食购销企业走向市场,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和市场主体。
二、主要内容
(一)实行政企分开,理顺粮食行政管理与企业经营行为的关系
1.各级粮食部门要全面转变职能,实行政企分开。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本区域粮食流通的管理和宏观调控,管理好各级粮食储备,加强粮食行业指导和对国家粮食政策贯彻落实的检查,履行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政企分开后,粮食部门不得直接干预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
2.为确保各县、市、区粮食局履行职能,各县、市、区政府要将粮食局的行政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各县、市、区粮食局要与所属企业实行人、财、物彻底脱钩,不得向企业摊派费用。
3.以县、市、区为单位组建国有独资的粮食购销公司,按照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的原则,受政府委托负责粮食购销企业国有资产的运营;对独资、控股、参股企业行使国有出资人职能,承担政府宏观调控任务和政策性业务;负责粮食购销企业内退、协保、遗属和离退休人员的集中管理;负责筹集资金,消化粮食购销企业的经营性挂帐。
4.粮食购销公司的法人代表由县、市、区粮食局聘任。粮食购销公司定员一般不超过12人。
5.政策性粮食业务实行政府委托制,实行单独核算。
(二)加大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力度,积极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
1.国家、省级粮食储备库、军粮供应站继续实行国有独资或国有资本控股。
2.撤销原有按行政区划设置的粮食购销企业,以骨干粮食购销企业为基础,联合加工企业,按照经济流向进行兼并重组。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入股组建国有控股公司制粮食购销企业,全市独立核算的粮食购销企业个数减少50%以上,改变小而散的格局。
3.对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效益不好的小型粮食购销企业,可以通过改组联合、股份合作、资产重组、授权经营等多种形式放开搞活,使国有资本有序退出。
4.退出的国有资本要设立专户,由粮食局、财政局、农发行共同监管。退出的国有资本属于农发行贷款形成的资产变现收入用于归还农发行贷款,属于国家投资和企业自有资金形成的资产变现收入用于支付企业改制成本和归还被挤占挪用的农发行贷款。
5.按照“债随资产走”的原则,规范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行为,防范企业利用改制逃废和挤占农发行贷款。
6.大力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积极培育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以粮食购销,加工企业为龙头的粮食产业化体系建设,鼓励和发展粮食订单生产、订单收购,引导企业与农民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加大对国有粮食企业、大型粮食加工企业和其他多元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企业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对以粮油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企业,特别是骨干龙头企业,各级政府要给予重点扶持。
(三)创新制度,规范管理
以县、市、区为单位组建的国有独资粮食购销公司作为国有控股粮食企业的出资人,两者不是传统意义的行政隶属关系,而是一种新型的资产管理关系,粮食购销公司受政府委托履行出资人的责任,要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必须创新制度,规范运作。
1.建立业绩评估制度。粮食购销公司对控股的粮食企业的业绩评估可通过3个环节进行:一是通过股东会议决定企业年度经营目标(包括粮食购销量、资产保值增值、盈利水平等)。企业要根据股东会确定的年度经营目标,搞活经营,强化管理,确保年度经营目标的实现。二是通过股东会定期听取企业经营管理情况的报告。企业执行董事(经理)和监事应当每个季度向股东会报告当期生产经营、内部管理以及监事的监督检查等情况。三是年度综合考核,主要是围绕年度经营目标对企业年度工作进行考核,也可结合年度审计同时进行。
2.建立监督管理制度。一是粮食购销公司要定期对投资企业进行保值增值、经济效益等审计。一般每年两次,上半年初审,下半年终审。每次审计都要有股东参加。二是实行监事外派制度。每个粮食股份制企业除内选监事外,由县级粮食购销公司委派一名监事。
3.建立人事调配制度。股份制企业的人事调整依据《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规范运作。
4.建立信息报告制度。粮食购销公司和改制后的购销企业要按规定报送会计、统计报表及分析报告,及时报告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大事项、存在问题及其他突发性事件等情况。
三、配套政策
(一)对改制后的国有控股粮食购销企业,农发行应按政策规定继续给予资金支持。各级农发行要按规定调整和完善信贷资金管理办法,及时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贷款和结算服务,支持粮食购销企业开展粮食订单工作,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
(二)各级财税部门要继续落实有关粮食税收优惠政策。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关于粮食企业增值税征免问题的通知》(财税字〔*9〕198号)规定,对粮食放开后国有控股粮食购销企业按规定继续免征增值税。
(三)对粮食购销企业改制应支付的审核、评估、验资、咨询、登记、签证等费用给予减免。属政府部门收取的,只收取工本费;属中介机构收取的,按规定的最低标准减半收费,特殊困难企业可在此幅度内减缓免。对外来资本参与企业改制的,还可享受招商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
(四)对企业改制涉及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经营性用地需依法办理有偿转让手续的,其缴纳的土地出让金和契税全额返还给企业。
(五)对经清理、审计的企业经营性亏损挂帐,按照债务与资产一并划转和防止逃废银行债务的原则,结合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实施有效管理,因地制宜的逐步消化和依法处置。
(六)各地、各部门不得以粮食企业名义贷款用于粮食收购以外的开支。任何单位都不得向粮食企业摊派、报销费用。凡占用粮食部门的资产要限期归还。粮食购销企业的设立、重组、处置须经市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按国有资产转让的有关规定处理。
四、加强领导,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环境
国企改革意见范文3
一、辽、浙、川、渝发展的理念与启示
1.解放思想是深化国有企业供给侧改革的前提
转变发展方式,首先要转变发展理念。重庆青山工业有限公司本是一家军工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其不断调整思路,改善供给,从特种产品生产转换到速器生产虽然困难重重,但其以“壮士断腕”之心依然把转型作为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目前已是中国最大的专业变速器生产企业。这一转型体现的就是熊彼特讲的“创造性破坏”,即通过企业转型、内部革新,使新兴的更有活力、更有效率的产业替代失去活力的产业。
2.创新驱动是激发企业内生发展动力的基础
过剩产能的实质是创新能力和技术的欠缺。面对产能过剩的现状,沈阳大力吸引智能制造、高端制造产业项目聚集,努力成为“中国制造2025”对接“德国工业4.0”的典范,依靠创新和技术打造转型发展的新引擎。杭州未来科技城始终坚持“人才引领、创新驱动”,目前已引进海归人才1850余名,去年,25平方公里重点建设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539.8亿元,增长54.4%,成为杭州的重要增长极。
3.服务型政府是实现国有企业良性发展的保障
良好的市场环境是发展的前提,多出特惠式政策,少提限制性政策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题中之义。重庆璧山区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为企业搭台,大力引进配套产业,共有上下游16家企业对青山公司进行本地配套,经济发展带动系数非常大;杭州积极搭建创客平台,一面对接有资金有创新需求的企业入驻,一面引导“有梦想、有激情、有知识、有创意”,但“无资本、无经验、无市场、无支撑”的大学生创业创新,使他们的“梦想变成财富”,这些都体现了政府从管制型向服务型的转变。
二、我省国企供给侧改革的问题与矛盾
1.产业结构单一偏重,经济发展缺乏回旋空间
目前我省“老字号”、“原字号”产业多,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低,产品结构单一,附加值小,同质化竞争激烈。一旦市场波动,“多米诺骨牌效应”和“蝴蝶效应”明显。
2.现代企业制度仍需健全,股权多元化探索步伐缓慢
以规范化董事会建设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上,民营企业囿于国企的历史遗留问题以及在决策机制、法人治理结构运行等方面的差异,顾虑很多,积极性不高。资产证券化率较低,目前,我省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有7家,证券化率远低于上海、深圳等省市。
3.创新人才流失严重,国有企业内生增长动力缺少
截至2015年底,我省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较上一年度减少5182人,减少10.2%,高级职称人数减少175人。国有企业受分配制度等制约,用人留人的体制机制不够灵活。人才不足,导致大部分企业缺少核心关键技术,市场变化了,供给产品却没变,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差,企业创新增长机制没有真正建立。
4.发展理念僵化滞后,生态优势开发释放不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黑龙江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这句话有“醍醐灌顶”之效。我省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冰雪、大森林、大农业,这些资源大多都在农垦、森工等国企手中,但以往一说到冰天雪地,人们想到的就是恶劣的自然环境,甚至将资源禀赋当作包袱,在这样的思维下,出现了一些资源无视、短视行为,对于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生态红利释放缓慢。
三、国企供给侧改革的建议与思考
1.解放思想,用“五大理念”引领我省国企供给侧改革
指出:“东北发展,无论析困境之因,还是求振兴之道,都要从思想、思路层面破题。”应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对于我省出台的相关经济发展政策和文件进行梳理分类,对于一些不符合时展的政策及时废除,并针对我省相关主要产业提出具体的供给侧改革方向,避免方案在文件上空转。
2.转方式、调结构,用“加减乘除”做好国有企业转型升级改造
建议对我省国有企业进行梳理,科学研判哪些产业存在过剩产能,哪些属于阶段性困难,哪些产能需求不足,找准问题症结。做好“加法”,就是要“发展一批”。对于传统优势产业,如装备制造、石化等,应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运用“互联网+”进行升级改造,盘活工业存量资源。“创新一批”,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石墨产业等具有潜力的产业,发展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使产业链向中高端集中;做好“减法”,即淘汰落后产能,对于产能严重过剩,无力转型的僵尸企业,如龙煤集团的部分下属煤矿进行“清理退出”;做好“乘法”和“除法”,即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政策和服务,通过简政放权和创新驱动,不断推动我省国有资本向高端成长型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优势产业集中。
3.优化发展环境,用科学的制度释放企业活力
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共取消和下放行政权力578项,相当部分是针对国有企业的简政放权。在此基础上,仍需“添柴加压”,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程度减少政府对微观事物的管理,降低制度易成本,着力推动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4.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用“混合所有制”探索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探索国有与非国有有机融合的各项体制机制,规范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全面具体的股权管理机制,强化规范操作和过程监督,既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又保证民营资本的合法权益。同时,创新国资监管体制机制,实现国有企业管理从管人、管事、管资产到管资本为主的转变。
国企改革意见范文4
1、明确职工持股会法律地位
目前我国现行法律对职工持股会的地位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建议相关部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企业试点形成的经验,出台明确的政策法规,对员工持股相关操作特别是职工持股会的身份界定、法律登记等方面作出明确的规定,赋予职工持股会以明确的法律身份,保护企业、职工持股会及持股员工的合法权益。
2、职工持股仅限在职员工持股
职工持股应该是在职职工持股,并做到按责任、技能、贡献大小分不同级别持股,并让全体在职员工均有机会与权利持股,从而尽可能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同时明确,离职和离退休员工应退出企业股份,避免员工离开企业后仍分享企业发展成果,而真正在企业干活的员工却享受不到应有的利益。
国企改革意见范文5
原有养老保障体系从1960年起施行的瑞典社会保障养老金制度包含了两个部分:基本养老金和与收入挂钩的补充养老金 (ATP)。这两者加在一起替代了65%的个人收入。这些养老金根据消费价格指数计算出的一个“基础值”被指数化,1998年,这个基础值是36400克朗。
基本养老金给付每个人的数额相等,除了双方都领取养老金的夫妇――他们的养老金总和低于两个未婚老人的养老金总和。从1993年起新增了一项领取全额养老金的适合条件:16到64岁之间在瑞典居住满40年,或者其中30年有收入。如果这些要求没有满足,养老金将被相应地减少。
补充养老金的领取条件是:至少有三年的收入达到基础值。全额的补充养老金要求30年以上每年收入达到基础值。补充养老金是建立在其中15年最高收入平均值的基础上的。如果没有工作满30年,养老金被相应地减少。补充养老金最高不超过基础值的7.5倍。
这个养老金系统是现收现付制与部分补充养老金积累制的结合。基本养老金的经费主要由国家财政预算负担,补充养老金则主要依靠工资基金和基金收益。这个制度保证了全民老有所养,缩小了贫富差距,对几十年来瑞典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起了很大作用。90年代以前,瑞典人在一揽子福利制度下过着舒服而有保障的生活。
改革原因
然而,近10年来瑞典现行养老金制度的实施越来越艰难。主要的担心集中在经济衰退财政负担加重,出生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代际间代际内收入分派和再分配不均,低工作动机和储蓄率。其次,在补充养老金体制下,代际间的收入分配对于经济增长率的变化非常敏感。如果工作人口的实际工资上升,退休人口生活水平就会相对下降。工作人口和退休人口之间的收入分配将变得不公并导致两种人群之间的关系紧张。这点威胁着养老金制度的稳定。代际内也不存在从高收入到低收入者的系统的收入再分配。该制度下的收入再分配存在于长工作时间平坦终生收入流人群和不均匀工作时间及收入的人群之间。也就是说,蓝领和低层白领工人比中高层白领工人缴纳更多的养老金税收。很明显,代际内的收入再分配并不公平。
第三,现行体制的一个特点是一个人缴纳多少养老金和其将来领取多少养老金之间的联系微弱。补充养老金的数额决定于工资最高的15年。而养老金税收却是每个有收入的年份都需要缴纳的。也就是说,一个人具备了最高工资的15年工作之后,剩余工作年份的工资及养老金缴纳不再与其养老金收入挂钩,减少工作并不意味着养老金的减少。这直接影响了劳动人口的退休决策,对于劳动力供给有负面的影响,是一种滋生懒惰的平均主义。
第四,瑞典社会普遍对养老金的心理期望值较高,现收现付制条件下很少有人考虑存钱养老,全社会的储蓄率低。
有鉴于此,改革是大势所趋。改革的主要思想是通过促使新养老金体制更加公平可行来增加工作动机。新体制是一个保险系统多于收入再分配系统。改革的另一个目的是保证每一个老人都得到基本收入。
新制度特点
1999年1月瑞典开始实施的新的养老金法案,其特点有五:
首先,由原来的保证收益型转向保证缴纳型,即领取多少养老金直接取决于从工资中扣缴的养老金的累积数额及其投资收益,也就是说,工作时间越长,积累的养老金也越高。因此,一般人都会积极认真工作以多缴纳养老金。第三,改革前的制度中,养老金用基础值计算,基础值与消费价格指数挂钩,物价上升,养老金就增加,而新的制度中,养老金与工资指数挂钩,就是说,只要工资高、养老金投资的收益高,养老金也就高。
国企改革意见范文6
论文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2O世纪8O年代中后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学习思潮。这一倡导发挥学习者的主体性,注重让学习者在活动与交往中探究学习,重视培养学习者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习惯的理论,已经成为西方主流性学习流派。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应当借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要改变过去长期存在的被动灌输的培训方式,切实调动中小学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加强继续教育学习内容与他们周围实际的联系,引导他们利用原有知识经验主动地在活动与交往中探究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习惯。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在一定环境下进行的能动的知识建构活动
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解释。这种解释带有强烈的个性色彩,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也不是主观的,而是学生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知识不是由教师简单地传授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去获取的。在建构主义者看来,学生不是知识信息的被动接受者,他是具有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个体,他要对教师和周围环境所传递的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和反应,并把它们纳入自身原有的认知系统,以便更好地完成当前的认知任务。因此,建构主义者强调教学活动不是简单地在刺激和反应间形成联系,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知识建构活动,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去寻找所要认识事物的结构,并把它们纳入自身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在建构主义者看来,既然知识只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解释,是对事物某一个方面的认识,因此教师将不再是教学活动的权威,特别是在信息技术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经验的渠道更加广泛,而不再局限于教师和教科书、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周围环境的交流将会使学生获得范围更加广泛的知识,受到多方面的启迪与教育,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不断提高。因此,建构主义者强调教学活动既然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就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在活动与交往中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活动中不断地扩充知识、发展智力,形成主动求知的技能、态度和习惯。
2,课程是学习者原有经验的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学生的原有经验在自身的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建构主义者看来,学习者不仅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对象,而且还是教学的主体。他们在进学校前已经获得了大量的关于自然、社会与人生等方面的知识。他们在进学校前所获得的这些知识是学习新的知识技能的重要基础。学生在学校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技能,而是利用原有知识经验去探究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并使其纳入个体原有知识经验的结构体系中去。在建构主义者看来,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课程,不仅仅包括科学文化知识的体系,同时还包括着学习者如何获取文化知识的过程。所以,教育工作者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关注学生获取结果的过程。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地在活动和交往中探究新知识,促使他们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
在建构主义者看来,学生的知识一般可以分成结构性知识和背景性知识;学生的学习是积累性的,学生不是凭空进行知识建构的,而是在原有背景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建构的。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在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建构,建构主义者极力主张改革中小学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切实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周围实际的联系,尽量体现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多样性、趣味性和探究性,引导学生在运用原有知识经验参与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的建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3.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导者和顾问
在建构主义者看来,知识是人们在认识事物过程中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人们对事物较为可靠的的一种解释,这种解释具有强烈的时效性,会随着时代的变革而变革。建构主义者还强调,知识在学生没有学习以前或者没有了解它的意义以前,对学生来说是毫无意义的。建构主义者认为,世界的意义并非独立于主体而存在,而是源于主体的建构,由于每个人的遗传素质存在差异,每个人的原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不同,参与知识建构的环境和方式也不一样,因而对世界的看法和理解差异很大。建构主义者认为,教师和学生都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他们都是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看法都有值得赞赏的一面,但也有一些不足或缺陷。因此,建构主义者强调学习活动不是教师向学生单方面传授知识技能的活动,而是学习者与他人的互动过程。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他人的活动与交往,可以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了解他人的观点和看法,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他们学会交往与合作。
建构主义者还主张改革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要热爱所有的学生,充分相信学生,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强行灌输给学生。要放下架子,主动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建构过程,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指导,提出积极问题的思路或建议,但这种建议要尽可能地不断减少,并应尽早过渡到学生独立地探究学习。因此,建构主义者特别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周围环境的交往与互动,主张学生在活动与交往中学习。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是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决定因素,但并不否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极力主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和具体实际要求,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并要为学生的学习提出一些线索或建议,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但建构主义者强调,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的帮助并不是要代替学生的学习,而且这种帮助不能过多,并要逐步地减少,最终过渡到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
4.学生是学校课程与教学的中心
在建构主义者看来,课程与教学是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帮助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基本途径,但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是发展变化的人和具体的人,仅仅考虑社会的需求而不考虑学生的需求是不可能培养出身心和谐发展的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的。因此,建构主义者反复强调学校的课程与教学要尽可能地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把学生作为课程与教学的中心。建构主义者反复强调学校课程与教学不能过于考虑社会的需求,要尽可能地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要把学生作为学校课程与教学的中心,给学生课程与教学更多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性关怀,引导他们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启示
1。要根据各地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具体需要和中小
学教师的实际确定继续教育的课程与教学内容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是师范院校本科生课程内容的翻版和修补,偏重于让在职的中小学教师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材教法方面的知识技能,但很少考虑到我国各地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具体需要和中小学教师的实际。结果,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严重脱离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没有充分考虑到中小学教师的具体需求,使得中小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内容缺乏兴趣,严重地影响了中小学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因此,我国教师教育机构要提高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就要加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内容改革的步伐。要按照信息技术时代对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求和中小学教师的具体需求来确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与教学的内容。删除传统陈旧落后的课程与教学内容,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内容与他们生活实际的联系,切实体现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多样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确保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与教学内容能够有效地调动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主动性,为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服务。
2.要大力改革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引导中小学教师在活动与交往中主动学习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受传统教育教学思想的影响,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没有注意调动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没有切实发挥他们的主体精神,过于偏重让中小学教师被动地接受现成的书本知识技能,忽视了中小学教师实际工作能力的养成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因而影响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因此,要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就要按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对我国中小学教师传统继续教育模式进行大胆的改革。要真正地调动中小学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就要把他们从被动地听课中解放出来,实行启发式教学,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在活动与交往中利用原有知识经验进行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反思学习,使他们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要不断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他们创造性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他们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终身学习的态度、情感、技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