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护专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护专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护专业

高护专业范文1

【关键词】订单培养;校企合作;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一体化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有别于普通大学的教育类型越来越受到社会认可,它培养的满足社会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职业性决定了高职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明确了职业教育教学必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校企合作无疑是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途径。“订单培养”作为校企合作的具体形式被广泛推崇应用并取得一定成效。

一、以企业需求为依据,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近年来我院工程机械专业以服务职业岗位的需要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工作过程岗位职业能力为导向,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创新了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工程机械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但毕业生就业后主要从事工程机械的销售的较多,而从事售后服务工作的毕业生较少。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及西部大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力度的加大,大量的工程机械将投入使用。社会需求给工程机械行业注入生机活力的同时对工程机械售后服务人员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学校现有的实训设备不足、教师的实践经验不够制约了工程机械售后服务岗位人才的培养,必须改革工程机械售后服务人才培养模式,采用校企合作,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解决实训设备与师资不足的问题,通过专业指导委员会和实践专家座谈会的方式引入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根据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制定课程体系,以适用、够用为度合理安排理论教学时数,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实践指导教师,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教学过程与岗位能力发展相匹配使培养出的人才能迅速走上岗位实现培养目标。

二、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培养”

“订单培养”作为校企联合办学的具体形式,弥补了学校所教知识及实训设备落后于社会发展的不足,使所教内容与企业需求同步。高职毕业生由于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较高的职业素养能实现零距离上岗而有别于普通本科毕业生。但这一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及依赖于良好实训环境。

我院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从09年6月开始与重庆惠工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高技能人才联合培养协议,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充分利用企业的先进装备,弥补了学校实训设备数量与质量与学生的就业环境不同步的不足,将企业的场地及设备变成工程机械专业学生的校外实训基地,将课堂延伸到企业,将师傅的真实维修过程变成实践教学过程,实现教学与生产一线相贴近,同时从企业聘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或操作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来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不仅优化了师资队伍结构,且教学中可以将最新的技术成果带到课堂,使课堂更贴近社会、更贴近行业、更贴近企业。学校教师则从讲台走进生产一线直接进行生产实践,通过采用岗位培训、下厂锻炼、挂职顶岗、跟班研讨等方式提高实践操作技能,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同时校企还共同开发教材,共同进行人才考核,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从而实现毕业即就业的良好局面。

但学生一入校即被“预约”,虽然增加了就业的稳定性,但因就业压力减少反而造成了学生学习不主动、不积极;课程的量身定做也制约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变成了一个定制产品的加工车间,由于忽视了人的教育,使学生缺乏敬业精神和团队协同能力。如何实现“订单培养”的毕业生既具备高技能又具有高素质呢?突破这一屏障的有效措施就是将单一的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向一体化培养模式转化。

三、“订单培养”一体化模式

为实现“订单培养”的毕业生从能工作到会工作最终到胜任工作的这一职业能力的转换,必须加强校、企双方的深度融合,使企业人员和教师都具有双重身份即既是企业的员工又是学院的教师,使企业的生命力与学院的发展息息相关,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1.人才培养方案的的一体化

人才培养的目标从企业的量身定制到面向行业的宽范制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既聘请订单企业的专家参与,同时我们还聘请了本行业其它企业的专家参与指导,使培养的学生既具有就业岗位所需要的专门职业能力,又具有能适应企业随着产业结构调整而发生的需求岗位变化的能力要求,学生具有广阔的生存空间,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及与人沟通的能力必要的敬业精神,学生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以“工作站”的形式实现教师队伍、实训基地的一体化

为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实现与就业岗位零距离,达到定单培养的目标,通过引企入校的方式,实现师资队伍建设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通过校内成立工程机械售后服务工作站,

工作人员由公司技术人员、教师、学生共同担任,企业为工作站提供所需的设备,学生跟随企业人员从事售后服务工作,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在真实的工作过程中,既掌握了一定的实践技能,又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和敬业精神,融入了与企业共命运共荣辱。以实现企业的目标为已任的企业文化,使学生毕业后实现零距离上岗,另一方面学校教师在工作站的工作过程中,通过名师专家的指导实践技能得到加强,真真实现高技能的“双师型”教师。工作站的主角是企业的能工巧匠,他们既是工作人员同时也扮演兼职教师的角色,将企业先进技术传授给学生,使培养的学生与时代同步,实现校企真真的融合。

3.课程体系的一体化

我们将凡是能够促进工作能力形成的课程称为一体化课程。例如在职业教育中原来认为语文与职业技能没有直接的联系而被削弱甚至砍掉。但语文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培养学生在岗位上进行语言交流能力的课程;德育课是培养学生职业操守、职业情感的课程,培养学生在工作中能克服挫拆不言放弃的品质,培养学生能与同事互敬互爱、相互关心和帮助的情怀,所以语文课、德育课均属于一体化课程范畴。一体化课程作为课程体系,通过各分立课程与学习领域的“搭配”与“衔接”,实现课程的充分“整合”和“融合”。

在制定课程体系时我们请了行业、企业的能工巧匠参与其中,将学生综合的能力目标进行分解成各个分目标,找出各分目标的支撑点即“知识点”和“技能点”,通过将各知识点和技能点按基本技能向综合技能转化的顺序将其串起形成一体化课程体系。将知识与工作中的“默会”经验结合起来并逐渐养成职业素养,从而实现培养的人才是全面的、协调的和可持续的。一体化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以“任务引领”或“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在每个教学目标的实现中充分体现自我价值的实现;通过一个个教学目标的实现以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职来能力。

总之,“订单培养”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一个有效手段,通过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实现可以达到培养的毕业生是具有综合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而不是只有专项能力,学习的过程是能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就业后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成为为区域的发展服务的高技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熊惠平.高职教育实行“订单培养”模式的困难与问题[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04).

[2]王保军.订单培养,校企双赢[N].中国职业教育,2007-06-21

高护专业范文2

关键词:数控设备与维护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开发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急需具有一定职业能力、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基本力量。2006年教育部颁发《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强调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课程建设与改革已经成为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

面对着日益增加的毕业生数量和巨大的就业压力的矛盾,我们必须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探索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为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提供借鉴。

一、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

在学院创国家示范院校建设中,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本专业领域进行工作岗位分析,将典型工作任务整合成学习性工作任务,确定学习领域课程,从而构建课程体系。各核心课程团队围绕工学结合、学做合一教改思路,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为载体、行动过程为导向,将核心课程内容进行整合,设计学习情境,按照新的教学模式、考核方式进行改革。课程改革思路见图1。

新的课程体系应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选取理论知识,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每个学习领域的设计都以典型产品、部件、设备等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构建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二、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1.职业工作岗位分析

近几年毕业生就业跟踪调研结果显示,我院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的学生在数控技术领域从事的工作岗位主要是数控机床操作工、数控机床装调工、数控机床维维修工、数控机床售后服务与管理员等,前几年就业岗位虽仍以数控机床操作工为主,但近两年,绝大多数毕业生从较低层次的数控机床操作工岗位向较高层次的数控机床装调工、数控机床维修工和数控机床管理员等岗位迁移。

2.行动领域分析

对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岗位群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确定与岗位职业需求相对应的行动领域,再归纳出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基本职业能力,这些职业能力就是学习领域中学习目标制定的依据(表1)。

3.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对学科体系的相关课程进行整合,便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递进重构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课程。学习领域实际上就是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方案,是一个由职业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工作任务陈述的学习内容和实践理论综合的学习时间(基本学时)三部分构成的学习单元。

学习领域可按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过程进行排序,我们将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学习领域参照职业行动领域的难易程度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组织:第一阶段以数控机床使用与日常维护内容为主,教学方法上采用教师讲授演示指导学生操作,对本专业和对应的就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有一个初步了解;第二阶段以数控机床设计、装配、机电联调内容为主,教学方法上采用师生互动,学生边学边做训练,对本专业所涉及的各行动领域深入学习;第三阶段以数控机床故障诊断、维修为主,教学方法上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前面所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根据学习领域,全面整合课程内容

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的各核心课程打破章节的界限和原有知识链,以简单到复杂能力的构建为线索,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分类、归并、整合,使课程内容项目化、理论实践一体化。各核心课程精心设计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均以典型产品、部件、设备等为载体,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学生的职业活动为核心来实施教学活动。

例如,《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装调》学习领域课程以数控装调工典型工作任务、数维大赛的项目为引领,选取普通机床、数控机床为载体,将普通机床继电器控制系统、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装配、调试等内容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进行整合,设计了不同的学习情景,每个学习情景分若干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基于工作过程(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小项目或任务对学生进行训练。在教学实施上,合理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在考核上采用过程考性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三、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效果

1.学习目标明确化

原学科体系的课程教学目标让学生往往感到不具体、抽象化,而学习领域课程以实际工作任务为中心,典型产品、部件、设备为载体,学习目标更加清晰、明了,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训练,兴趣大大提高。

2.学生学习主动化

原学科体系的课程教学理论课堂满堂灌、实训课堂搞验证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学习领域课程教学要求学生边学边做,探索、讨论、研究新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由新手变为专家,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的主动性普遍提高,教学效率得到根本改善。

3.学习成果具体化

原学科体系的课程教学往往是教师纸上谈兵、空讲理论,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体现在试卷上,而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成果具体体现为实际产品,把生产经验、企业文化融入教学,学生真刀实枪做产品,动手能力明显加强。同时,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学生课外参与开放实训、综合设计开发产品的主动性增强,自发组织的各类技能竞赛丰富多彩,学生创造能力得到极大开发,在竞聘岗位时突显优势。

四、课程体系改革中应关注的问题

1.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求高职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而且要熟悉专业岗位的工作过程,熟悉企业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计划、实施、控制、评价,从而胜任新课程体系的教学模式。

2.典型工作任务实施需要有相应的实训场所、设备或仿真软件,这必然对实验实训基地有较高的要求。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实施要求有行业企业专家的参与,这也需要加大与企业合作力度。

3.按照新的课程体系进行教学需要有配套的教材、教学课件以及其他教学资源作为其有力的支撑。

因此,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构建工程,只有深入、及时、动态地进行岗位群能力需求调查,广泛地与企业合作,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整合,形成满足市场对人才培养需求的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只有加强师资队伍、实训基地、教学资源建设,才能培养出胜任特定岗位受市场欢迎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高护专业范文3

关键词:新理论;高职护理;教育教学

高护专业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而产生,属于新兴专业。创办者多为卫生学校或卫生职业教育院校,其中,大部分卫生职业教育学院是近几年由中专卫校升格而成的。因此,高护专业不同于中专护理专业,它不是后者在学年上的延伸,而是一个独立的具有高职特点的护理专业。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结合新理论,对高护专业给予充分重视,并在实际教学中探究本专业的理论基础。

一、树立正确的认识观,科学定位

1.社会的定位。社会用人单位对高职护理专业的定位是应用型技术类专业,认为他们培养的学生普遍是应用型技术人才。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在理论水平上虽略低于本科生,但在动手能力上要应高于他们生,而且在薪酬要求上通常会低于本科生的期待底线。此外,本专业学生的学历高于中等护理专业,在整体素质层面,他们属于大学生这一层次。这种看法直接决定了该专业的科学定位。一方面,具有“高”的特性,即我们对学生的培养方向要区别于低层次的护理人才,将学生定位在专科层次上,把他们培养成既掌握护理理论又具备动手能力的技术性人才。另一方面,具有“职”的特性,即培养出来的护理人员要具备职业技能,是一线用人医院在生产、管理或者服务工作上所需要的技术性人才。

2.学生素质的定位。高护专业的学生自入校时起,就不同于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首先,该专业学生的分数线较高,表明他们在知识、能力的水平上高于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其次,该专业学生在学习习惯和态度上较良好,这为高护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环境。

3.学校应克服教育层面的认识误区。学校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对高护专业教学应区别于中专教育教学,要克服传统的教学观念,走出历史沉淀下来的心理误区。第一,克服用学科教育方式取代职业教育方式的误区;第二,克服专业知识取代岗位技能培训的误区;第三,克服将技术性教育等同于技能型教育的误区。

4.培养的目标。高护专业的学生应达到认识能力较强、理论知识扎实、基本文化素养较高等要求,要有充分的职业发展空间。在专业学习中,提高自己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具体工作中,提升自己的职业实践能力。在环境转换的情况下,对新岗位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解决实际问题与动手分析的能力较强。在护理工作中,可以设计出合理的护理方案,能将理论知识切实地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二、学校在高职护理专业上的教育教学观念

1.转变培养模式方面的落后观念。教育教学改革的落实,首要任务是转变观念。在学生培养观上,不应把培养目标确定为简单的护理技术人员,而是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让他们成为高素质人才,进而促进护理工作的有序发展。因此,必须转变护理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传授观念,摒弃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转变为以人为中心。转变教学模式观,不再采用灌输的教学模式,而是要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自我教育意识、自我发展能力且具有较高的思想、文化、和专业素质,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2.树立男性同样可以从事护理工作的新观念。护理专业在社会发展中呈现出需求多样化的趋势,因此,男性护理专业得到社会的重视,男性学生也应得到社会的认可。男护的不可替代性,特别体现在对男性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时所给予的人文关怀上,能够让男性患者感受到来自医院的温暖。学校应基于男性护理服务的特色,扩大男性护理专业的招生人数,重组相关教材,改革相应教学内容,尽量满足社会用人单位在男性护理上的需求,完善护理队伍的建设。

三、高职护理专业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改革措施

1.实施整体护理教学模式,提升护士素质。在教学中,首先应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注重对其素质的培养,实现知识和技能的双向发展。学校应在护理专业的心理学、伦理学等学科上安排课程,同时开设社会学、美学基础、语文等学科,不仅对学生的仪表、举止、态度、气质与品格等方面进行培养,还要教育学生具有钻研和奉献的精神。

2.以能力为基础,培养职业实践技能。学校应打破陈旧的教学体系、考试方法与教学模式,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采用笔试、技能考核与面试并重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团队能力、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学生的能力不同,对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的领悟能力便会存在差异。因此,学校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将学生分为专业知识较强和实践技能较强两个集体,开展交流活动,设定交流生机制,以实现两个集体的共同进步。此外,基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培养出适合医院一线需要的人才。

3.加强与卫生类高校的联合。高等卫生类院校的师资力量较强,在教学设施、实践基地的软硬件上较为完善。加强与这类院校的联合,可以为高护专业的学生创造专升本的有利环境,同时为各科授课教师提供丰富的进修机会,对教师的授课水平和职业技能方面的提高都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与卫生类高校联合并不完全依附于他们的教学设施和实验设备等,而是实现二者的共同进步。在联合中,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专业知识,掌握更多的实践技能,对继续深造会产生较大的兴趣。从这个层面讲,加强联合可以为高校输送人才,同时也能提高高护专业学生在专业和技能上的综合水平。

4.利用相关部门,实现特长教育。利用学校团委、学生会等部门的有利条件,举办书法、歌曲、朗诵、舞蹈或写作等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实现个性化发展。学生毕业时,他们须熟练掌握相关计算机技术,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效结合先进的医疗技术。此外,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在课堂或是生活中,都应具备高护生的服务观念和礼仪规范。

5.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热情。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师讲、学生听,多是灌输式教学,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改革传统教学法的过程中,我们应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尤其注重问题教学法的应用。教学之前,教师应对课程实践操作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教学设计,将其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在探索问题的基础上进行课前预习。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积极建议学生主动查找相关资料、文献或图谱等,以开放式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产生互动。在学生学习操作规范时,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探究和总结,最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临床能力、团队精神、职业道德等的提高,调动他们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在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贯彻民主教学原则。情境教学法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导,而学生可以通过模拟病房,相互交流心得,实现能力的综合提升。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设立研究性课题,指导他们在计算机资源、图书馆书籍等基础上,进行自主研究,以“导师型”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分组,培养创新能力。

四、结束语

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应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并适当地走上讲台。高护专业的改革,需要相关部门、学校、教师、学生等长期配合和坚持,才能取得成果。在新理论的要求下,我们需要根据社会需求,培养高护专业的全能型人才,使高护专业实现长远发展。

作者:朱林美 单位:安顺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高护专业范文4

实训教学模式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教学形式,在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教师尽管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幻灯、投影、录像等媒体手段,但始终未能与教学内容,特别是与临床思维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护理专业在实训教学过程中面对非真实患者的情况下,将一些临床操作过程分割成许多小的片段进行训练,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有:①课堂时间不够;②内容过多,学生不能接受。然而这样做了,有时又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有时我们也在想,能不能象其它行业一样——“半工半读”。这里的半工半读并不是以前的那种含义,我这里讲的是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有一半的时间在临床见习,必要时参与到临床护理工作中去。然而事与愿违,这种想法被大量事实否定了。其一、很多病人不愿意“新手”对其进行护理;其二、学生没有足够的信心完成各项操作。

有时我们会想,病人是如何知道给他进行护理的工作人员是“新手”还是所谓的“高手”。如果是病人,其中有两点比较重要——一是看工作人员有没有自信。二是看工作人员操作是否熟练。如果工作人员自信(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技高人胆大”),连说话的声音都要大一点,不是那种胆怯的样子!如果工作人员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没有丝毫的磕绊,相当流畅,而且相当到位。我想即便是学生,如果能在实习前就能做到以上两点,那么病人也相当乐意的接受治疗和护理了。

那么如何使我们的学生在校期间就有足够信心呢?我想其中的奥秘就是加强实训教学力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只有建设出高水平的实训基地或场所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和学习条件,因此必须加大对实训教学的投入,充实教学资源,搞好实验基地硬件设施建设。

在确保基本实训条件完善的前提下,基于创设真实临床环境原则、实训中心设置和布局与临床实习基地相结合的原则,可以设计仿真医院环境的实验室,同时配置医学模拟训练模型以进行虚拟、仿真等实训,改善实训教学的效果。模拟仿真实训中使用的高端智能人体模型能够模拟人体真实的生理特征、病理特征以及临床实践中经常遇到的各种危急重症。实训时通过改变模拟人的生命体征,使“病情”处于变化之中,模型对操作者实施的护理方案也可作出与真人相同的生理指征的变化,这既能增强练习场景的真实感,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全面评估学生的理论水平和临床技能,又能减少学生实际接触病人时的陌生感,使技能培训更接近临床。

2 早期接触临床,使学生对常见的外科疾病有感性认识[2]

早期接触临床是当前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趋势之一。我们可以在学校统一安排下在第一学期,对护生进行护理学基础技能操作的初步培训,而后让学生在假期到医院见习。这样可以让护生在“且看、且行、且思”中直观深刻体会到护理工作在整个医疗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可以提高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识。而且可以让护生体验护士职业角色,并了解护理职业的内涵,提高了学习兴趣。

3 多进行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实习前或工作前对医院环境和医疗程序有所了解,减少学生的失误。因为情景教学是有很多的好处。第一,是有效的衔接各种课程;第二,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力;第三,是真实无风险、允许学生出错、可以纠正错误、可以维护专业自信;第四,是真正的运用知识;第五,是感觉特别有意思,在情景教学中老师就成了导演。

4 多进行技能大赛

我们学校每年都要进行护士技能大赛。在大赛之前的准备期间,要求参加大赛的学生对各个项目都要进行练习。直到临近比赛前几天,才由抽签确定学生具体比赛项目。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对各种技能都要熟练掌握,促进学生学习。同时在比赛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发现一些课堂中忽略的问题,而后得以改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相长”。

5 临床实习前进行强化训练及考核

学生在临近实习前,最好进行强化训练。这个工作并不是“多此一举”,而是“有的放矢”。学生实习前的强化训练不仅能使学生对以往学习的各科知识点加以复习,而且还可以找到一些容易出错的地方,加以改正。

我们知道卫生职业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技能型、服务型及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而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职业教育只有以学生为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才能使其适应市场的需求,提高学生就业率和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高护专业范文5

关键词:护理专业 健康评估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4.041

健康评估是研究诊断个体、家庭和社会对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1]。它是连接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学科与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临床学科的桥梁学科。对护理专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门临床基础课程,健康评估的学习效果对接下来的临床学科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鉴于中职学生的基础知识较薄弱、理解能力有限、学习主动性不高的特点,在健康评估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更多的办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本人通过总结以前的教学经验,主要从以下教学过程的几个阶段来探讨怎样提高中职护理健康评估教学效果?

1 课程导入阶段

课程导入是教学过程的开端,常见的方法有复习旧课导入、问题导入、病例导入等。

1.1 问题导入法

问题的设置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第一、可以提出已经学习过的与本次上课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回答,这种提问法比较普遍。比如讲解血液检查,可以先让同学回忆血液的构成与功能,然后引出如果异常对人体会有哪些影响,这样既复习了以前的知识点,又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本次课讲解的常见异常的临床意义,如果直接讲解学生会因为前面的知识点已经遗忘而听不明白,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第二、还可以提出本次课要讲解的相关问题,把问题集中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先思考,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课,这样学生就会一直处于想要解决问题的状态,有利于集中学习注意力,同时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病例导入法

病例的合适应用在医护专业教学中用得比较多,是利用临床病例来反映讲授教学内容的一种方法。例如在讲解肺部评估前,先给出一个肺炎的病例,让同学了解肺炎患者会有哪些体征,然后在讲解具体肺部评估时,把肺部正常的听诊和叩诊结果跟病例进行比较,然后总结正常与异常时肺部的具体体征,由于学生对临床病例比较感兴趣,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单纯按照书上顺序讲解要生动。

2 新课讲解阶段

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来说,要他们一个多小时都集中在听课上几乎很难做到,这就要求在整个单元的授课过程中,要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吸引学生的关注。

2.1 适当举例

由于医学上某些专业知识往往比较深奥难懂,我们可以把较难理解的专业知识比喻成生活中较常见的事物,来达到化繁为简的效果。例如在讲解异常心电图的室性期前收缩时,心电图是这门课学习的一个难点,学生往往都不能理解这种太抽象的知识,我就把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比喻成上网用的有线网络,生活中一般有线的网络比无线的网络要快,这是大家都熟悉的,而室性期前收缩时,心室提前发出一次电冲动,并没有经过正常的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来走行,就相当于是无线网络,所以室性期前收缩时来自心室的电冲动传导速度就更慢,所需要的时间更长,便出现了心电图上宽大畸形的QRS波。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学习兴趣也就提高了。

2.2 充分利用多媒体

目前大多数学校都开发了多媒体教学,但有些多媒体只是简单的PPT的运用,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为了提高多媒体的利用效果,达到较好的课堂效果,在PPT课件制作时,尽量把声音和视频、图片文件加入进来,而文字描述的部分尽量简化,这样就避免了单独学习文字的枯燥,通过丰富的声音、图片、视频,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角度刺激,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加深了学生的记忆。例如在讲到各种听诊音、叩诊音时,假如只是按照书上的文字描述来记忆,即使学生记住了每种声音的特点,但在临床上仍然不能够识别,如果可以通过多媒体直接把各种声音放给同学来听,听完了再总结其特点,这种以感性认识启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和内化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2] ,有着事倍功半的效果。

2.3操作示范

健康评估是操作性比较强的一门学科,这种方法特别适合身体状况评估部分,这一章内容需要配合实验操作课来进行练习,但在实验课前,首先是理论课上要学习相关的操作过程,所以在理论课的讲解时,可以配合简单示范,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课堂上每讲完一个操作就示范给学生,让学生马上花几分钟时间来练习,例如叩诊的手法,让同学在课桌上,书本上或者同桌身上都可以练习,这样对活跃课堂氛围也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3 课堂总结阶段

在完成授课内容后,预留总结时间,对所授课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3.1 列表总结法

对一些相似或繁多的知识点,通过图表总结,以提高记忆能力,也可以编写成顺口溜的形式,让学生更容易记忆。

3.2 练习题巩固法

选出一些代表性的练习题,督促学生现场做题,然后抽查学生做题情况,再解题,这样一是巩固了知识点,特别是对那些缺乏学习主动性的学生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二来因为刚讲解完相关知识点,学生印象还比较深刻,多数都能回答正确,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信心。

通过以上这些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效果比单纯讲解理论知识要好很多,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也可以尝试和探讨更多的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希望能够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以进一步提高健康评估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淑爱.健康评估[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高护专业范文6

1.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理念

护理的全部工作都是围绕病人入院到出院来展开的。人是一个生物体,时时刻刻有着他(她)各种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病人则在此基础上还有疾病治疗护理的需求。护理工作除执行医嘱和护理操作有着严格的操作规程外,其他大量工作都是根据病人需求去做的。因此,如何满足病人的各种正当需要,就囊括了我们所有的护理工作。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解病人之所难,都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其中营造一个舒适安静的住院环境、耐心细致的入院宣教、温馨和蔼的语言沟通、体贴入微的生活护理、高度负责的人文关怀等等,都是护理工作的具体体现,护理质量的高低均会在这曰常的点点滴滴中反映出来。总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病人满意了,说明我们的工作就做好了。

2.要严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在护理的上作制度中,有“查对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执行医嘱制度”、“抢救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等等。各项操作规程是我们的教科书上都明确规定了的。护理工作中如果没有严格的纪律和制度约束,就会一盘散沙,工作无序,正常的工作无法准确的完成。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我们的前辈在上百年的护理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凝结了她们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有些是血和泪甚至生命所换来的。违反了这些制度和规程,轻则延误诊查和治疗,重则可能给病人造成功能障碍甚至失去生命。所以我们只有严格遵守,才能少走弯路,少犯错误,不犯错误,从而保证医疗质量,防范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3.要做到“四勤”

人是有惰性的。特别现在独生子女多,这种惰性、依赖性表现比较强烈,实习阶段要注意克服。带教老师最喜欢勤奋的学生,只有勤奋才能被人赏识,被人接受,才有更多的机会去学习更多的实践知识。“四勤”首先要眼勤,就是要善于观察。

①认真观察和学习带教老师严谨的工作态度,工作安排的周密性和计划性。

②观察各项护理操作的操作流程和具体操作手法,临床上许多知识教科书上是没有的,有些知识和经验只有心悟而不可言传,只有在实践中多观察,多领悟其中的要领,才会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有质的进步和飞跃。

③要勤察病情,对病区内的病人要做到心中有数,重点病人要密切观察。如手术病人存手术前后的病情观察、心脑血管痫人各项牛命体征的观察、各种特殊治疗和用药疗效或良反应的观察等等,通过观察才能掌痫人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手段处珲突事件,严密的观察病情,在很大程度上对于提高治疗率和抢救成功率是至关主要的。再则就是要口勤,通过言语才能沟通,但语言要讲究艺术和职业规范,不能自以为是、杂乱无章的乱讲。包括尊敬师长语言甜蜜、求学知识勤钻好问、安抚病人话语温馨、主动询问、耐心解释、入院宣教、科普知识等等。护患关系、同事关系、师生关系处理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的沟通,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工作学习起来也就顺心多了。另外,最重要的还要手、脚勤,就是要乐于干活,主动做事。护理工作平凡而琐碎,各班工作职责只是比较粗略的分工,分工的基础上还需要合作。相当一部分工作是没办法明确分工和量化的,但又是必须要做的。所以只要人在病区,要是工作和病人需要,都要主动去做,绝对不能等待或推诿。做好治疗护理之余还要“没事”找事干,多下病房了解病人各方面的状况,协助做一些生活护理,以及病房环境的整理,办公室、治疗室的清洁整理等等。在这样的勤奋工作当中你将得到比别人加倍的学习机会,同时带教老师们也愿意把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传授于你。

4.做好护理文书的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