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秋节名句经典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秋节名句经典范文1
关键词 小学语文;渗透;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她凝聚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守护着华夏儿女共同的精神家园。近些年,一些学校因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忽视传统文化在塑造人的灵魂的作用。现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他们吃的是洋快餐,看的是日韩动画片,越来越远离自己的传统文化。不少学生不知道元宵节在正月,也不知道端午吃粽子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中秋节已不敌外来的情人节、圣诞节。有的学生连写信的格式、称谓都不知晓;在写作文时,不会使用成语,更别说是名句了。这造成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陌生和情感上的疏远,传统的道德规范正在流失,传统的中华文化正在断层,学生们正越来越远离自己的传统文化,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冷漠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和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势在必行。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呢?
一、经典蒙学的诵读,默化启蒙教育
《三字经》、《百家姓》是中国古代儿童早期教育的启蒙书,换个说法,也就是今天我们说的小学教科书。《三字经》根据其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且有深刻的含义。学生在课前和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要求每日一句,能够理解内在的故事所包含的深刻为人处事的方式与道理。《百家姓》设计了一些活动:“说说名字的由来”,让学生在课前问问父母、爷爷奶奶,他们给孩子取名字的情况,以及名字的含义。“夸夸我的同姓人”,由学生在课余时间收集同姓名人、伟人的笔名与故事,讲给同学听,增强荣誉感。知识要打基础,要积累,一些古代有名的学者,还有当代一些有成就的老学者,都谈到幼年时期读过的这些启蒙书,打下了一定基础,对他们以后一生的学问事业,发生过积极的影响。
二、诵读优秀的古诗词,进行民族文化熏陶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希望,是建设国家的生力军,只有让他们从小就充分了解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加激发他们建设国家的斗志,而民族传统文化又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只有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不断的渗透民族传统文化,才让我们这博大精深的文化代代相传。比如李绅的《锄禾》一诗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李白的《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字里行间流露着对久别故乡的深切怀念。王安石的《泊般瓜洲》一诗中写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恋恋不舍以及客居异乡的无奈与痛楚。苏轼的《题西林壁》中描绘了庐山雄伟壮观的景象,《饮湖上初晴后雨》中赞美了西湖美丽谊人的风景。李白的《望天门山》写出了天门山的巍峨险峻。刘禹锡的《望洞庭》写出了秋夜月色下的洞庭美景。张继的《枫桥夜泊》描绘了枫桥一带的夜景,杜甫的《望岳》赞叹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三、充分利用传统节日,有效进行文化熏陶
比如,在中秋节来临之际,引导学生查询和中秋节相关的一些信息,如中秋节有哪些别名?中秋节的来历?哪些著名人物写下了与月有关的诗词?中秋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又有哪些?在查询的基础上整理资料、撰写报告,以网页、演示文稿等形式进行交流。还可以吟诗词、赏明月、吃月饼……一个传统节日,从查询资料到实践体验,可以安排一个较长的周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在营造节日氛围的过程中感受特有的民族风情。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如果这些重要的传统节日让我们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计划地去探究、去实践体验,这样的文化传承是意义深远的。
四、善于教学拓展,加强传统语文趣味训练
训练是语言学习的手段,也是文化传承的手段,尤其是那些富有情趣的训练内容,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祖国语言的美妙。中国的茶壶常饰以字画,让人们一边细细品茶,一边玩味壶上字画,增添乐趣。有一种茶壶壶腰(或壶盖)上一圈就写了五个字:“可以清心也。”可别小看这五个字,这五个字可以组成不同的句子,有不同的意境:可以清心也,以清心也可,清心也可以,心也可以清。还有一个故事:据说纪昀编纂《四库全书》时,皇上曾命他题纸扇,纪昀写了王之涣的《凉州词》,乾隆一看,沉着脸问:“怎么丢了一个‘间’字?”纪昀接过扇子,看了看,镇定地说:“没有丢字,皇上,这是一首词。”说完,就读了起来――请想一想,《凉州词》少了个“间”字,怎么通过改变停顿变成一首词?通过讨论,学生会发现这样读来别有趣味:“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项训练使学生了解了语言表达的灵活性,语言训练的趣味性以及诗与词之间的区别。类似的训练还有:读一读山海关外孟姜女庙的这副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这些训练让学生明白汉字的一字多音,汉语的停顿以及语序等都能使我们的表达更丰富更灵活。
总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就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世界文化多元化的重要因素。让我们的孩子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传承传统文化,把弘扬传统文化作为一项历史使命,让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中秋节名句经典范文2
那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呢?
一、语文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很多年来,教师被传统课堂异化为教书匠。高考是指挥棒,高考考什么,教师都心知肚明,了如指掌。把高考考试内容教给学生,并设法提高他们的成绩,这几乎成了高中教师们共同的追求。长期的灌输、限制,让我们很多语文教师不再去读书,不再去关注高考之外的人文素养,当然自己的素养也难以提高。
一个自己都不践行传统文化的人怎么可能在讲台上影响他的学生呢?所以,要想通过高中课堂渗透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文化,第一要事就是要改变语文教师的意识,提高我们本身的人文素养。
二、引领学生走进古诗文,增加传统文化的积淀
承载传统文化思想精髓的当属古诗文。但是中学生对于古诗文的阅读量却又是最少的。于是,亲近古诗文,增加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的积累就成为我们教学的突破口。除了以高中语文课本上出现的古诗文为重点外,我还从语文的基本能力人手,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听,即听录音,利用课前时间,播放古诗文录音,让学生听。看,教室里挂置一些古诗文挂图,课间学生可以随时观看。读,学生可以在课前两分钟和睡前十分钟进行朗读吟诵,主要是诵读《唐诗鉴赏辞典》和《史记》。讲,教师可以在学生背诵的基础上,让学生讲解诗文大意。创,班级和学校组织学生根据诗文,进行诗配画活动。赛,根据不同年级组织不同级别的古诗文比赛,选拔出明星班级和个人。
这样的活动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增加学生在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语文教材是传播传统文化最基本、最重要的载体,这就需要我们创造性运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以弘扬教材所蕴涵的传统美德,品味和积累祖国语言文字,设计好相关的语文学习的活动方案,为学生创造综合学习的机会,寻求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和策略,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让学生领略传统文化风采,接受人文熏陶。
一旦,每堂语文课都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微略景观,那么,学生将会在语文课堂流连忘返,这才是真正的高中语文教学,也是在语文课堂上弘扬中华文化的第一步。
四、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拓展教学研究空间
为了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认识、教育、娱乐、审美功能,在抓好文化课堂教学的前提下,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举办语文学习文化沙龙,交流读书心得,寻求读书知己。@些活动,给学生以展现才智的机会,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体验到自身的价值。
为了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良好的素质,我们开展了许多综合实践活动:1.安排古诗文诵读比赛。各班挑选出5位选手,组队参加年级比赛,由多名语文教师组成评委。比赛题型有必背题、接龙题、抢背题、表演题等。以背诵多、准者为优胜,并张贴获奖者的名单和照片。2.古诗文知识比赛。内容涉及诗词发展演变中的常识、诗人介绍、代表作品、风格流派、艺术手段、文化视点等。3.古诗文名句填空比赛。4.古诗文书画作品展。为了营造浓厚的文化气息,将诗文和书法结合,给学生以美的熏陶,我们在全校范围内举行师生古诗文书画作品展。5.充分利用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让学生挖掘和整理传统节日的丰富内涵,自觉参与传统节日的各种实践,体验传统节日的文化氛围,加强与家庭内成员和家庭外成员的沟通交流,弘扬民族文化,增进家庭团结和民族团结,提高民族凝聚力,以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比如:上元节吃汤圆放花灯、三月三上巳节、五月五端午挂香符赛龙舟、清明节前的寒食节、七月七乞巧节、江苏中秋节的摸秋、中秋节吃月饼赏月、九月九重阳节登高……
最后,还可在考试中渗透文化传统的内容,并以此作为导向,让学生去关注、关心传统文化,这一点在必修教材中已经有所体现。比如《优美的汉字》《巧妙的对联》等专题的设置,就可以促使学生关注我国的汉字文化。
当然,中华传统文化也不只是在古诗文中体现出来,现代文的阅读中,也体现出中国人的价值取向,精神追求。所以,语文的教学中时时处处都可以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中秋节名句经典范文3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该如何时解决、如何解决,我想此轮新的课程改革恰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契机。借助改革的平台逐渐改变现行教育教学中一些不合理的做法。如何让学生能自觉主动并有选择性地走进传统文化,我们不妨先从课堂教学入手:通过吟咏诵读,营造出极富诗意的课堂。熟读成诵之后,文章的内容、诗中的精华自然可以为我所用,成为自己的积累。吟咏诵读可谓是中国几千年来读书人最重要也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古人读书可以摇头晃脑、可以忘乎所以,因为进入了诗歌文章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中,亲身体会之后才能有所感悟。
其次,我们可以从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入手。既然学生喜欢图画阅读、声音阅读,那么我们自然可以“投其所好”,借助现代试听手段来丰富课堂。很多时候语言是苍白的、无力的,难以表达出内心丰富而多变的情感体验,这个时候我们换种方式或陶醉在美妙的音乐中,或从一幅优美的画作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尤其是在诗歌的学习中,语言的无力感就很明显地体现出来了。以高一必修一中《大堰河我的保姆》这篇文章的学习为例,在自习时学生诵读诗歌之后,笔者询问他们读后的感受,学生普遍反映没有诗味儿,远不及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与戴望舒的《雨巷》那样引人入胜。基于这样一种情况,我选取了一段配乐诗朗诵,其音乐非常感人,节奏不断变化,将诗人不同阶段的情感准确、生动地表现出来,而朗诵者也恰到好处地把握住了诗人的情感发展脉络及对大堰河那深沉、真挚的爱,因此朗诵极其入情,达到了催人泪下的效果。听完之后,我再次问同学们对诗歌的体验,他们第一感受就是有种想哭的冲动,并且真正感受到了一个儿子对母亲发自内心的爱。此外再将学生理解困难的诗句稍作点拨、简要介绍了艾青本人的成长经历,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诗人对乳母的深深眷恋。
再次,我们可以让学生留心身边的传统。比如传统的节日中的清明、端午、中秋、春节、元宵等。每个传统节日都有特定的风俗习惯、历史故事,包含着我国先人的智慧、思维方式,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信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传统节日文化以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传递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与审美情趣,这与新课标所强调的“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相契合。在去年中秋节,就利用这个机会让学生了解中秋的由来、相关的传说,交流中秋节的习俗,同时回顾古人诗歌中表现中秋、月亮的诗句,同学们的积极性和热情被调动起来,一下子背诵了几十首与中秋、月亮相关的古典诗词。
中秋节名句经典范文4
一、安全为先,认真抓好安全工作。
1、精细化安全分工与管理,筑牢一岗双责的管理体制。
开学之初,学校把安全工作实行精细化管理,分工到每一位教师,人人责任分明,严格进行督查,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实行一岗双责的安全管理体制,增强了每位教师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2、签订责任书。建立安全保卫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学校与每位教师签订安全责任书,做到职责分明。对安全问题预警及时通报,筑牢安全防御的堤坝,把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做到防患于未然。
3、把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面,利用班会、团队活动、活动课、人防课、学科渗透等途径,通过讲解、演示和训练,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
4、安全教育与演练长抓不懈。
定时举行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病、防体育运动伤害、防火、防盗、防震、防骗、防煤气中毒等演练,一年来进行了7次专题教育和13次安全演练,大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应对能力。
二、把教研工作落到实处,让教研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磨刀石。
1、教研联盟,学习先进校的教学经验。英语教学是薄弱学科,英语教师缺乏教学经验,我校与侯镇实验小学,上口中心小学,东岔河小学组成联盟校,定期进行英语教研活动,提高了英语的教学成绩。
2、学区教研扎实有效。我校全体教师积极参加学区教研,并把教学中的困惑和难点在学区教研中交流,把学区教研成为全体教师教学研究的主阵地。
3、校本培训常抓不懈
严格落实校本研训制度,制定了校本教研的活动方案,有措施,有安排,有内容。校长参与听课研讨,并有主导意见。校本教研活动注重实效,专人负责,分学段、分学科开展活动。做到了时间、地点、内容、人员四落实,每次都有研究专题,有具体的校本教研活动材料,注重教学实际,能解决具体问题。
4、坚持不懈的抓好二次培训。
每次学习回来都要举行二次培训,并且针对教研情况,开展全校集体教研,让老师知道如何去教研。
三、课堂教学改革在年轻教师始终已经开始初见成效。
创建“礼仪课堂”教学模式,将礼仪教育融入到“礼仪课堂”之中,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实践、巩固所学的礼仪知识。采用情境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通过扮演各种角色体验礼仪的内涵。
四、围绕学校特色,打造特色课程。
1、课程建设以“知书达礼,立本尚行”的培养目标,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以提供强有力课程支撑来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把《弟子规》作为每天必诵的校本课程,修改、完善《小学生经典诵读(初段中段、高段)》《小学生礼仪教育(低、中、高》读本,由老师讲解,进行诵读、背、写的训练,注重传统国学学习,尤其是与“礼仪”规范密切相关的传统儒家经典,反复吟诵。
2、开发学校社团课程,包括书法、舞蹈合唱、阅读赏析等,供有兴趣的孩子学习,提高他们艺术鉴赏力。
3、扎实开展社团活动,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选课走班,开发学校社团课程,开设书法、舞蹈、礼仪课程等十三种社团课程,供有兴趣的孩子学习,提高了他们艺术鉴赏力。
五、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教学常规落实到位。
学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能按“课程表”和教学进度上课,做到了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品德、科学、音体美、综合实践、地方课程等学科无挤占、挪用课时现象,学校特别重视综合实践、地方课程等小科。 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能要求进行单元过关,测试成绩等级评价,每单元都有质量分析和补救措施。
六、突出抓好习惯养成,重视学生特长发展。
1、学校重视学生习惯养成工作,分年级、分学段、分项目制定了具体的细节训练点,每周有具体的训练内容。
2、建立习惯养成督评机制,定期公布成绩,检测效果好。建立家校联系手册,能够采取多种措施实现家校配合,形成合力。学生实际生活、卫生、学习等习惯养成好,年内在习惯养成方面取得初步成果。
七、特色带动,提升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奠基。
知书达礼、立本尚行的礼仪教育是我们学校的特色,通过创设书香校园,让每一位学生通过读经典书培养“知书达礼”为培养目标。
1、创建了特色教育文化建设。礼仪规范、古诗、国学名句、儒家经典等匾额悬挂楼道间,让学生感受到校园中浓郁的文化气息。
2、各班配备图书角,楼道内建立开放书吧,每学期各班均制定班级阅读活动计划,每学期末各班汇报交流阅读活动开展情况。
3、开展全校阅读节,开展课外阅读教学交流展示活动,评选“礼仪班级”“星级礼仪教师”“学生礼仪之星”。
4、扎实开展晨诵、午读、暮省的大阅读,上午课前15分钟晨读,中午上课前15分钟午读,晚上30分钟的亲子共读,每周一节校本阅读课(从校本课时出),假期黄金读书日师生、亲子共读。
5、成立校园礼仪督导队,让礼仪规范在每个学生的心中开花结果。
6、构建了礼仪教育的课程体系。每天一个微课堂,包括晨诵10分钟,午读20分钟,暮省30分钟。每天利用课间操进行5分钟的礼仪教育微展示。 每周一个主题阅读课,确定一个主题礼仪教育学习与展示。 每学期一组课程阅读书目,与知书达礼的目标达成一致。 结合寒暑假、节日举行知书达礼的阅读活动。如清明节的诗词文章,中秋节的诗词文章学习节日礼仪。 将阅读教学与礼仪教育的有机融合,实现课上课下的紧密结合
八、加强家校沟通,提升办学满意度。
为了提高办学满意度,开展“万名教师访万家”。加强家访的培训学习与提高,进行预约入户,与家长真诚沟通,认真备课,访后交流、写心得体会,学校满意度达到了百分之百。
中秋节名句经典范文5
给爷爷的一封信1
爷爷:
您好!您在天堂里过得还好吗?又是一个金秋时节,仰望着树木那枯黄的树叶在空中打着回旋儿,我又不时想起您来,想起您慈祥的面孔,想起您对我深深的疼爱之情。
爷爷您知道吗?您与世辞别对我们全家的打击是多么地巨大啊!您的逝世就意味着您的孙子永远永远地失去了您,失去了您对我的关心照料,永远永远地见不到您那慈祥的面孔,也永远永远地听不到您那亲切的话语了。
爷爷您知道吗?每当我看见同学和他的爷爷一同生活,一同快乐地嬉欢时,我是既羡慕又难过,羡慕的是他们还有疼爱他们的爷爷,难过的是我却永远失去了爷爷的呵护,心里就好像被一把锋利的刀扎在我的心头一样。当我忍不住叫他一声“爷爷”时,我的心情就会好受一点,因为我把他当成我自己的亲爷爷了,但一声“爷爷”也只不过是对您的思念和眷恋罢了。我深知人逝世后就不会再新生,思念也无济于事。但是这种深厚的亲情能叫人忘却?怎能叫人不怀念?
爷爷您知道吗?每当过传统佳节,看着餐桌上少了您的椅子和餐具时,我的心情是多么沉重啊!我多么想念您呀!真实应了这个千古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
爷爷您知道吗?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都不由自主地想到您,想起您告诫我的话,想起您那和蔼可亲的面容。
您的孙子
2005-5-31
给爷爷的一封信2
亲爱的爷爷:
您的身体还好吗?您已完全康复了吧!
7月份,听说您生病了,远在他乡的爸爸、妈妈很着急,我也很难受,天天都想着您的病情。后来,叔叔、姑姑带您到医院检查,检查出来是您的肺出了问题。您住院了,可我们不在您的身边,没法照顾您,只能通过电话了解您的病情。在您的病情还没有确定前,我和爸爸、妈妈急得像热锅里的蚂蚁,彻夜难眠,生怕您得了重病。我们也恨不得插翅飞回去,围坐在您的病床前,给您端水、喂饭,陪您聊天,以减轻您的病痛。我是多么希望您早日康复呀!
有一次,我梦到您的病好了,陪着我们开心地笑,别提我有多高兴了! 终于等到放假了,我和爸爸、妈妈回去看望了您。回去的时候您刚刚出院,看到您憔悴了许多,也苍老了许多,我心里别提有多难受了。但爷爷您依然还是那样的坚强,病略微好了些,就又开始起早贪黑地干起活来。 临走的时候,我们陪您到医院复诊。当您走入病房的那一刻,我的心重入一块大石头,焦急万分。当得知您的病情正在逐步好转的时候,我又激动得要跳起来了。相逢时难,别亦难。分别的时候到了,您到车站送我们。我还记得您是那样的依依不舍,问我什么时候再回来。当我答应春节的时候再回来时,我看到您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一封信 而当我们上了汽车的时候,我看到了您眼里闪烁的泪光。爷爷,我知道您此时又在惦念我们了。 爷爷,今天是中秋节!“每逢佳节倍思亲”,我特别想念您和奶奶。我可以想像您现在没有休息,您正推着小车从斜坡走过,正挑着担子在山间穿梭,正扛着锄头在田间里劳作。爷爷,您不能这样呀,您早该停下脚步,歇歇脚了。我知道,您今年已经84岁了呀!
爷爷,我们这里一切都好,请您放心吧!春节放假,我们再回去看望您。 爷爷,我祝您和奶奶中秋节快乐!也让皎洁的月亮给您捎去我真挚的祝福,
祝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此致 敬礼 您的小孙女 珍妮 20__年九月二十五日
给爷爷的一封信3
亲爱的爷爷:
您好!周四是感恩节,您知道吗?在班里聊“感恩”这个话题的时候,我首先想起的是您,想起操场上您痴痴的等待,想起您伫立的身影。
记得那个周一的下午,您第一次来接我。您从乡下赶回城里,飞奔下车,冲向学校操场。
四点二十分,我们放学了,操场上十分嘈杂,人满为患。您伫立在校门口,凝望着我们的队伍。而我却与同伴勾肩搭背,有说有笑地与您擦肩而过。您没有发现我,只是愣愣地守候着。
我回家了。奶奶十分惊讶:“爷爷呢?”
我这才知道,我与您擦肩而过。我连忙打电话给您,电话里,您长吁一口气,声音里透着说不出的欣慰。
您回来后,奶奶劈头盖脸就骂:“你怎么搞的?接个孩子都不会!”我也劝道:“爷爷,下次不用来接我了,我自己能回家。”您低下头去,默默地离开了。
第二天,下午三点半。本是阳光万里的天空瞬时间乌云密布,不多时就下起了大雨,狂风大作,骤雨急降,只听得响亮的哗哗声…… 完了,没带伞!我的心情顿时也和这天气一样了,也是哗哗哗……
放学了,雨还在下。我躲在大厅里寸步难行,忽然,您的身影映入了我的眼帘!
您站在操场入口处,任凭雨点打在头上,肩上,背上!雨珠落在您的头上,顺着脸淌到领子上,顺着领子流到衣服上,再从衣角滴入鞋子。而您,什么也不顾,只是站着,凝视着,等着我……
“爷爷!”我连忙大声喊道。
您似乎听见了我的声音,四下张望,却找不到我。我跑出了大厅,奔向您。
“嘿嘿,乖孙子!”您的嘴咧开了,眼眯了起来,雨水顺着凹凸的皱纹流走,您的笑容犹如一朵绽放的花朵。您二话不说,接过我的书包,脱下外套,给我披上。我刚想还给您,您却把我一把按住,“别脱,你可别着凉了。”
“可您怎么站在雨中?不是说您不要来了吗?”我责怪道。
“哈哈,今天我三点二十就来这儿等你啰。站在这儿,我就可以守到你,和你一起回家了。”您爽朗地大笑,“谁知天气突变,才被雨淋了。”
我看着您,只觉得您好傻,好傻,为什么要为我而在风雨中等待?我心中的感激瞬间都被释放出来了:忘不了,春风化雨的笑容,荡涤了我心灵上的尘泥;忘不了,细密牵挂的叮咛,鼓起我前进的勇气。谢谢您,是您给了我无微不至的爱!
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给爷爷的一封信4
亲爱的爷爷:
您好!
一个月前,我在翻看照片的时候,看到了爷爷的很多旧照片,勾起了我对爷爷深深的思念。
人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一个多月来,入睡前总是望着苍凉的天空映照着一丝忧郁的夜色,我总会想起您那慈祥的面容和那带着一丝温暖的手心。
您是20__年去世的,那时我才六岁,在那之前,我还个什么都不懂得孩子。幼儿园里不知天高地厚、逞强任性的我在您面前,总会老实许多。“铭儿——孩子”依稀记得您总是这么叫我。“不,我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我总是这样回答您,然后和您一起笑。但这景象已经成了我永久的回忆。想到这儿,心中却有着无比的忧伤。
爷爷,我还记得您经常推着自行车,让我坐在后面的小铁筐里,到离家不远的火车道去玩,我在长长的轨道上身体左右摇晃着练平衡走;捡起小石子向河里扔,听叮咚的声音,看向四周扩散的一圈圈波纹;在道边的田耕上摘几朵野花或掐点野菜带回家;追逐飞着的蝴蝶、跳着的蚂蚱……,笑语声飘过小河,传遍田野……现在只要我再听到火车的汽笛声,我就会想起火车道玩耍的情景,就会想起带小铁筐的自行车,就会想起爷爷看着我笑的面容,好像又回到了只有我和爷爷的快乐天地。
爷爷,我现在己经长大了,在多次乒乓球比赛中我学会了坚强、锻炼了意志;在生活中学会了忍让;在和同学交往我学会了宽容。再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我参加了天津市中小学“放飞理想”经典诵读大赛并担当了这场比赛的主持人,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爷爷,过去由于我粗心马虎造成我的学习成绩不稳定、不是很理想,再开学,我就上五年级了,我下定决心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刻苦学习,改掉坏习惯,争取以优异的成绩向您汇报。
说了那么多,只是表达我的思念,爷爷请您常来看我,哪怕在梦里。
祝您永远快乐
给爷爷的一封信5
亲爱的爷爷:
您好!周四是感恩节,您知道吗?在班里聊“感恩”这个话题的时候,我首先想起的是您,想起操场上您痴痴的等待,想起您伫立的身影。
记得那个周一的下午,您第一次来接我。您从乡下赶回城里,飞奔下车,冲向学校操场。
四点二十分,我们放学了,操场上十分嘈杂,人满为患。您伫立在校门口,凝望着我们的队伍。而我却与同伴勾肩搭背,有说有笑地与您擦肩而过。您没有发现我,只是愣愣地守候着。
我回家了。奶奶十分惊讶:“爷爷呢?”
我这才知道,我与您擦肩而过。我连忙打电话给您,电话里,您长吁一口气,声音里透着说不出的欣慰。
您回来后,奶奶劈头盖脸就骂:“你怎么搞的?接个孩子都不会!”我也劝道:“爷爷,下次不用来接我了,我自己能回家。”您低下头去,默默地离开了。
第二天,下午三点半。本是阳光万里的天空瞬时间乌云密布,不多时就下起了大雨,狂风大作,骤雨急降,只听得响亮的哗哗声…… 完了,没带伞!我的心情顿时也和这天气一样了,也是哗哗哗……
放学了,雨还在下。我躲在大厅里寸步难行,忽然,您的身影映入了我的眼帘!
您站在操场入口处,任凭雨点打在头上,肩上,背上!雨珠落在您的头上,顺着脸淌到领子上,顺着领子流到衣服上,再从衣角滴入鞋子。而您,什么也不顾,只是站着,凝视着,等着我……
“爷爷!”我连忙大声喊道。
您似乎听见了我的声音,四下张望,却找不到我。我跑出了大厅,奔向您。
“嘿嘿,乖孙子!”您的嘴咧开了,眼眯了起来,雨水顺着凹凸的皱纹流走,您的笑容犹如一朵绽放的花朵。您二话不说,接过我的书包,脱下外套,给我披上。我刚想还给您,您却把我一把按住,“别脱,你可别着凉了。”
“可您怎么站在雨中?不是说您不要来了吗?”我责怪道。
“哈哈,今天我三点二十就来这儿等你啰。站在这儿,我就可以守到你,和你一起回家了。”您爽朗地大笑,“谁知天气突变,才被雨淋了。”
我看着您,只觉得您好傻,好傻,为什么要为我而在风雨中等待?我心中的感激瞬间都被释放出来了:忘不了,春风化雨的笑容,荡涤了我心灵上的尘泥;忘不了,细密牵挂的叮咛,鼓起我前进的勇气。谢谢您,是您给了我无微不至的爱!
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给爷爷的一封信6
敬爱的爷爷:
您好!
爷爷,您离开已经有二个多月了,我好想你,想起您,我就会想起您离开的情景。对于您的离开,我一直觉得那是个永远的噩梦。
那天,我们正在上地理课,姑父来接我,说是您快不行了,我便匆匆赶回家,可是,到家您就看了我们没多大会儿,您就走了,我十分伤心。我想对您说:爷爷您是一个大骗子。
我们说好的,我努力学习,长大挣很多钱,带您和奶奶一起去大城市里住,一起去玩儿,可是您为什么要走呢?
爷爷,今天是农历二月二十三日,我农历三月初一生日,再过八天就是了,您说过的,如果我过生日不在家,您和奶奶就在周末带我去邢台玩,算是补办一个生日,但是呢?您都不在了,我那还有心思好好补办生日呢?今年的生日,我将会少一份祝福。我好像那一天,您在梦中送我祝福。
爷爷,您还记得那个风铃吗?紫色的,上面有许多心。那是和您、奶奶一起去邢台给您办退休手续的时候给我买的,您说,风铃的声音很动听、美妙,能使我开心。现在,我还是很喜欢那个风铃,我一看到那个风铃,就会想起和你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我好想您。
爷爷,您还记得那年夏天吗?妈妈带洋洋去爸爸那了,您那个暑假,您一直照顾我。那天,我接到班主任的电话,叫我帮助通知我们班的组长和我组的组员,补习班不用再去了。天气热,您再三嘱咐我,路上小心,又给了我几元钱,说如果热了,就买汽水和冰糕。回来后,我突然发高烧了,您带我去看病,晚上守着我,让奶奶做我爱吃的。我去里村老姑姑家中住了一段时间,您给我送了几件衣服,还常去看我。后来,妈妈回来了,把我接来了,您十分高兴,您还问我吃什。
奶奶还说我在老姑姑家住的时候十分想我。
爷爷,对不起!我还经常和您斗嘴,您原谅我吧。对不起!
爷爷,我好想再见您一面,哪怕只是几分钟也好。好想您呀!爷爷。
中秋节名句经典范文6
这里所指向的节日文化,是经过精心选择和设计的作文资源,是能够让学生以“亲历者”的身份,以“建构者”的姿态共同创生的动态的生活经验。它一方面借助自然、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资源,寻找孩子能够理解和体会的人文信息,营造孩子向往和熟悉的生活情境,在不同的时段、不同的节日、不同的主题背景下,让他们充分感受、体验、想象,表达童真童趣;另一方面顺应学生们的精神需要,把准他们的兴趣脉搏,把他们的“快乐需求”迁移到作文中来,顺势利导,让作文教学的过程更多元化、趣味化、主动化、实践化,让作文教学始终洋溢着快乐,充盈着“童味”,彰显着个性。
这里所设想的系列作文,就是围绕一个大主题,分解、细化为许多个成组成批的小题目(这些小题目都是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大题目的发挥),然后将它们分别写成多篇可能内容不同,可能类型不一,但都由同一主旨生发开去的系列化个性化的小篇章。它好比一棵大树生出许多枝丫,而这些“枝丫”都是对这“树干”的具体化、延伸化。写系列作文,目的是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学会全面、周密、深入、细致地思考问题,学会比较分析、归纳综合,学会探索人生、探索社会,学会解剖自我、了解自我,塑造个性,在平凡中发现真善美、体验真善美、赞扬真善美、创造真善美。
一、用节日文化开掘主题
为了更好地达成上述目标设想,必须用好节日文化的资源,精心选择和设计“作文生活”,用系列化的主题唤起学生的内心体验,让作文“有米可炊”,言之有物。
(1)用文化眼光挖掘节日内涵
该条主线力求通过接触并深刻了解节日丰厚的文化内涵,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名人典故、节日民俗、生活娱乐、节日文学等多方面进行作文资源的开发。
A 阅读有关节日的文学作品。借鉴古代的诗词、文学作品、神话传说,扩大阅读面,积累与节日有关的成语典故、趣联妙对、古诗词名句、谚语、歇后语等,有助于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从诗词歌赋中得到文学的熏陶;借鉴现代的经典名作、学生习作,利用他人的间接经验加深对节日的理解和感悟。
B 了解与节日相关的人物故事。很多的节日都是与历史名人或传奇故事联系在一起的,比如屈原和端午节、嫦娥和中秋节等等,了解这些历史名人或传奇故事,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境界,熏陶自己的品格。
C 感受节日的民俗风情。通过课内的学习和课外的调查了解一些重大的节日的由来和民间习俗,感受节日的人文魅力。可以让学生深入社会,调查社会,采访人物等等。为写出属于他们自己的闪耀个性色彩的作文奠定基础。
(2)用场景活动体验节日情味
该条主线以活动为中心,参与一些与节日民俗相关联的简单有趣的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研究的兴趣。
A 活动是对节日场景的再现。为了更好地让生活为习作表达服务,可以把节日生活的部分场景在学校范围甚至是课堂上得以再现。以学生的实践体验为主线开展系列活动,再根据活动的需要,采取丰富多彩的实践形式,形成系列性的“主题包”,增强活动过程的趣味性,发挥活动育人的整合功能,形成习作表达的系列素材。而在整个活动体验过程中,学生的搜集信息、参观调查、设计操作、表演宣传等能力得到了提升,作文中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
B 活动是基于节日的再创造。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和语文综合的提升是习作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对于节日生活情境的体验,更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基于节日的活动再造和延伸。比如植树节,可以开展“我为春天照张相”的摄影活动,要求学生找新颖独特的题材拍摄,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广阔的天地里开拓视野,克服习惯性的思维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3)用主题探路创新节日类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基于学生的年龄小。认识浅,独立创造和自我建构的能力有限,所以要把这种埋在学生心灵深处的特别强烈的“需求”挖掘出来,需要一个探路的载体,需要教师的启发引导。所以该主线侧重于从生活中的节日入手,模仿现有节日的表现形式,根据小团队的特色适度创新节日的类型,开展系列作文创新体验。
A 同一主题的节日创新。从便于教师指导和宜于学生研究的角度入手,初期的创新节日活动以同一主题为主,比如环境类、娱乐类等等。教师根据学生研究能力的差异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研究小组,并指定组长,共同研究节日,比如由来、口号、意义,活动等等,设计出方案,甚至是具体的庆祝活动支撑。
B 自定主题的节日创新。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设想确定主题,再由学生根据主题的相同、相似、相属自组“研究小组”。这样在同一个组内,学生彼此分工合作,交流讨论以求思维碰撞、集思广益,以推动对节日进一步的深化研究。
二、物化个性体验形成作文
三个并列的活动主题中,无论是寻找古韵幽香的节日文化资源的资料式作文生活,还是营造自由开放的节日生活环境的活动式作文生活,或者是开创灵动时尚的个性节日项目的主题式作文生活,都是以创设学生良好的习作心境为主旨的。一个节日的来临,按“作前准备――感受生活――品评节日――多元评价”实现作文系列训练,激发学生个性化的表达,产生系列作文。我们最终的目的都是能够在体验的过程中获得即时的感悟,捕捉鲜活的信息,其物化的结果就是能形成系列化作文。
第一环节:确立话题,在生活中训练口头表达能力。节日来临之际,对节日话题早作思考,从节日的由来、节日的风俗、节日的遐想、节日的生活、节日的氛围、节日的人事物等多个角度确立长效的话题。在与老师、同伴、家长的交流过程中激发兴趣,训练表达。
第二环节:感受生活,在活动中学会有选择地观察。围绕着事先确立的话题,对感兴趣的方面作重点的关注,在生活中有意识地体验感悟,留意自己即时的心情,特别是培养将定向观察与随机观察有机地结合起来的能力,为习作积累第一手鲜活的资料。
第三环节:品评节日,用系列片段练笔强化基本功。从来源于生活的各种感受人手,集体交流自己的体会,品悟评价自己的收获,用系列片段练笔的形式将自己独特的体验记录下来,与更多的人分享。我们的练笔重于记叙式练笔,重于叙述描写,即记录一天中甚至是一次节日文化探究过程中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人和事、景和物,在记叙的篇幅上可由短到长逐步发展。然后让学生进行心得式、感想式练笔,通过抒情、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强化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