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贞观政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贞观政要范文1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研究;针灸
中图分类号:R681.5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717(2012)03-0612-03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Warm-Dredging Needling Treating Lumbar Spinal Stenosis
NI Jinglin1,KOU Suotang2,LU Weifeng1
(1.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of Tianshan Road,Shanghai 200051,China;
2.Tiansh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ghai 20005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he effect variability of warm needling treating LSS was observed, advocating use of needling manipulation in clinic. Methods:60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and treatment group by random number, 30 cases in each group. Comparisons of LSS symptoms, spinal cord functions and life quality scores were made.Results:The comparisons of LSS symptoms, spinal cord functions and life quality scores of the two treatment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LSS symptoms, spinal cord functions and life quality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Key words:lumbar spinal stenosis;clinical study;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 LSS)是由于腰椎椎管骨性或纤维性增生或移位,造成腰椎椎管、神经根管及椎间孔变形或狭窄并引起马尾及神经根受压而产生一系列症状的病证,主要的病理变化是腰椎间盘退变,椎体和小关节骨质增生,黄韧带或后纵韧带肥厚、钙化等。本病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年人。根据其特征,可归属于中医学的“腰痛”、“痹症”等病证范畴,《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中医认为其主要的病理机制是肾虚不固,风寒湿邪阻络,气滞血凝,营卫不得宣通,以致腰腿经络痹阻而产生疼痛、麻木无力。实践证明针灸对该病的治疗是有效的,特别是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其他疗法,但是在针灸疗法的临床研究中,有关针刺手法的研究越来越鲜见,为了探讨针刺手法的临床作用,笔者近年来运用温通针法与普通针刺疗法对治疗LSS进行了对照观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1.1.1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拟定。有慢性腰痛史,部分病人有外伤史;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体力劳动者;长期反复的腰腿痛或间歇性跛行,腰痛在前屈时减轻,在后伸时加重,腿痛多为双侧,可交替出现,站立或行走时出现腰腿痛或麻木无力,疼痛和跛行逐渐加重,休息后好转。严重者可引起尿频或排尿困难;下肢肌萎缩,腱反射减弱,腰过伸试验阳性;腰椎X线摄片检查有助于诊断,脊髓造影、CT和核磁共振检查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1.1.2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寒湿型:腰腿酸胀重着,时轻时重,拘急不舒,遇冷加重,得热痛减,舌淡苔白滑,脉沉紧。肾气亏虚:腰腿酸痛,腿膝无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形羸气短,肌肉瘦削,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1.1.3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的LSS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为肾虚型、寒湿型;年龄18~75岁,性别不限;自愿加入本试验,并签定“知情同意书”者。
1.1.4排除标准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者;同时应用可能影响结果判定的药物者;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18岁以下或75岁以上的患者、妊娠或哺乳期患者等。
1.2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共60例,均为2009年6月-2010年9月在天山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灸科门诊就诊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入选病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43~75岁,病程1周~60个月。对照组男10例,女20例,年龄45~75岁,病程1~60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分布的构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疗方法
主穴:大椎、命门、夹脊(压痛点对应)、秩边、阳陵泉、悬钟。辨证配穴:①肾虚型加肾俞、太溪、足三里;②寒湿型加阴陵泉、脾俞。疗程: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休息3天,共灸治2个疗程。
治疗组:采用温通针法[2]治疗。温通针法的操作方法:左手拇指或食指切按穴位,右手将针刺入穴内,候气至,左手加重压力,右手拇指用力向前捻按,重插轻提,使针下沉紧,推弩守气,同时押手施以关闭法(即左手拇指按压于穴位某方经络,防止针感传向另一端),以促使针感传至病所,守气1min,留针后,缓慢出针,按压针孔。留针30min,每10min行针1次。
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不实行针刺手法治疗,针刺入穴位得气后留针30min。
1.4疗效评价
1.4.1症状、体征观察(1)腰腿痛治疗前后采用VAS评分法评分;(2)体征评分:所有体征阴性者0分。有1种体征阳性者1分。有2种体征阳性者2分。有3种体征阳性者3分。(3)症状评分标准:根据出现频度及严重程度分别打0、1、2、3分。未曾出现:0分。偶尔出现、程度较轻:1分。经常出现、程度中等:2分。频繁出现、程度严重:3分。
1.4.2生活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调查评分比较。
1.4.3治疗前后脊髓功能状态评判评分参照日本骨科学会制定了对颈腰脊髓病患者的脊髓功能评分标准,分别就下肢运动功能、感觉、膀胱功能进行评分。
1.4.4疗效判定根据症状、体征、脊髓功能状态判断评分(参照日本骨科学会制定了对颈腰脊髓病患者的脊髓功能评定标准)、生活质量评分(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等,并根据治疗前后症状等级差值进行综合评估。治愈:症状消失,或治疗前后症状等级差值=3;显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或治疗前后症状等级差值=2;好转:治疗前后症状等极差=1;无效:治疗前后症状等极差=0。
1.5统计学方法
对各观察资料症状、体征的评分进行χ2检验;综合疗效采用Ridit分析,统计软件采用SPSS 10.0软件。
2结果
2.1两组腰腿疼痛的VAS评分结果
表1两组腰腿疼痛的VAS评分结果比较(±s)
组别治疗后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6.73±1.956.30±1.925.87±1.57对照组5.53±3.484.67±3.703.83±3.46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
组间经χ2检验,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组内比较P0.05,说明治疗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即温通针法对LSS疼痛缓解优于普通针刺。组内经t检验,与治疗后比较,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P>0.05,而对照组P
2.2两组症状、体征治疗前后评分结果
表2两组症状、体征治疗前后评分结果比较(±s)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11.03±1.006.73±1.95对照组12.28±1.605.53±3.48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经χ2检验,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治疗后P>0.05,说明治疗前两组LSS症状和体征的评分没有显著性差异,即两组治疗前症状和体征无差异性;两种方法治疗LSS的症状和体征评分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温通针法在改善LSS的症状和体征的近期疗效方面并不优于普通针刺。两组治疗前后比较P
2.3两组治疗前后脊髓功能评分结果
表3两组脊髓功能评分比较(±s)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4.97±1.502.17±1.05对照组5.43±1.561.55±0.99注:各组与治疗前比较,P0.05,P
脊髓功能评分经χ2检验,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P>0.05,即治疗前脊髓功能评分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治疗前LSS患者的脊髓功能没有差异;治疗后P
2.4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表4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82.00±5.0326.30±5.82对照组78.16±6.1613.77±8.43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
经χ2检验,治疗前后比较P0.05,说明治疗前两组LSS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没有显著性差异,即两组治疗前生活质量无差异性;治疗后比较P
2.5两组近期综合疗效结果
表2两组综合疗效结果比较分组例数治愈显效好转无效治疗组3081273对照组3047136合计601219209经Ridit分析得到治疗组:1=0.4219,对照组2=0.5781, u=2.238(P
3讨论
随着现代社会老龄化的日趋严重,腰椎管狭窄症也日益多见,成为了中老年患者腰腿痛的常见病因之一,发病率为1.7%~10%[3]。其发病率在不断上升,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质量,手术治疗虽疗效肯定,但有一定危险和并发症,而且有不少患者因各种原因不能施行手术治疗。临床实践证实保守治疗对此病疗效肯定,特别是针灸治疗,费用低廉,危险小,改善症状明显。
针灸治疗该类病症历代均有相关记载,从现代的实验研究可以看出,针灸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效果好,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针刺可促进和加强神经传导的恢复,促使硬膜囊及周围软组织的充血和水肿消退,有利于缓解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刺激[4];另一方面针刺能抑制大脑皮层疼痛中枢,阻断神经递质受体的传导,增强镇痛作用。
本课题组根据中医针灸学理论,《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选取大椎、命门、夹脊(压痛点对应)、秩边、阳陵泉、悬钟为主穴,并配合我国著名针灸学家郑魁山教授创立的“温通针法”,“温通针法”是全国著名针灸专家郑魁山教授独创的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的特色针刺手法,由热补针法[5]激发的经气,通过左手关闭推弩,右手推弩行气,通过经络传导使经气源源不断地传向病所,推动气血的运行,从而达到消散壅滞,温通经脉的作用[6]。选取督脉经穴和夹脊穴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且挟督脉伴太阳经而行;大椎为督脉与三阳经交会穴,针刺后施行温通针法使经气感下传至病所,命门为命火所居之处,此穴施行温通针法使肾气充足,增强人体防寒御邪能力,并使骨强筋健,悬钟为髓会,阳陵泉为筋会,相合配合命门,共奏通调督脉、舒筋通络之效。
研究结果显示:温通针法治疗LSS对其腰腿疼痛缓解、生活质量改善、近期临床疗效等方面优于普通针刺(P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3.
[2]口锁堂,口维敏,陈跃来,等.温通针法对VD模型大鼠脑ATP、LD和LDH的影响[J].江苏中医药,2007,39(3):58-59.
[3]林定坤,陈博来,宁飞鹏,等.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不同术选择[J].中国中医骨伤杂志,2009,17(1):56-57.
[4]BIRCH R W. Spinal stenoeais and neurogenic claudication[J]. Spine (Phila Pa 1976),1996,21(17):415-425.
贞观政要范文2
1 临床表现
1.1 腰腿痛:最早出现,发生率95%.椎间盘源性腰痛,平卧缓解,站立或弯腰加重,所有使腹内压和脑脊液压增加的动作,如咳嗽、排便、喷嚏、甚至大笑都咳诱发或加重腰腿痛。
1.2 间歇性跛行:突出椎间盘压迫神经根,造成神经根充血、水肿所致。
1.3 肌肉麻痹(肌力减弱):腰椎间盘突出严重压迫神经根,可引起神经根受损,出现肌肉麻痹。
1.4 肢体麻木:一部分患者不出现下肢疼痛而存在下肢麻木感。这主要是突出物刺激和压迫本体感觉和触觉纤维所致。
1.5 患肢发凉:少数患者有自觉肢体发凉,尤以足趾远端为重,此为突出物刺激椎管内的交感神经纤维引起下肢血管收缩的缘故
1.6 马尾神经根:鞍区疼痛麻木、大小便异常、阳痿。
2 诱发因素
本病主要原因是椎间盘退变所致,而导致椎间盘突出症的诱发因素较为复杂,可能与以下这些情况有关。
①腰部过度负荷;②腰部外伤;③腹内压增加;④不正;⑤其他。
3 西医诊断标准
①疼痛好发于下腰部,且向下肢放射。
②有局限性压痛点。
③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强试验阳性。
④皮肤感觉、肌力和腱反射的改变。
⑤脊柱姿态的改变。
⑥X线腰椎正侧位片提示脊柱侧凸或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
⑦CT或MRI提示有椎间盘突出。
其中,①~③项必备,并具备④~⑦项的任意1项即可诊断。
4 中医按症候分类
4.1 血瘀证: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出,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4.2 寒湿症: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天加重,肢体发凉。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4.3 湿热证: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4 肝肾亏虚: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后更甚,卧则减轻。偏阳虚者面色恍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萎、,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妇女带下色黄味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临床中,除针刺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疗效外,还可以针刺配合艾灸,亦有较好的疗效。取穴原则以足太阳、少阳、少阴、督脉经穴为主:悬枢、命门、腰俞、三焦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腰阳关、腰眼、环跳、经验穴、委中、足三里、三阴交其他穴位可根据具体情况来取,如阴陵泉、阳陵泉、志室、悬枢、命门、肾俞。这里的经验穴是两个,一个在环跳的左侧,一个在环跳的下方,三穴刚好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针刺手法以平补平泻为主。“腰背委中求”,委中疏通足太阳经气,为治腰背痛的腰穴;腰阳关助阳散寒化湿;三阴交活血;环跳及经验穴可止痛,对腰腿痛的症状明显的缓解作用,艾灸,我选择的有“温针灸”、“铺灸”,多选择“铺灸”,“铺灸”具有面广、艾炷大,活力足,温通力强之特长。脊柱是奇经督脉循经之所在。督脉是阳脉之都纲,统摄全身阳气。维系人身元气,具有涵蓄人身之精血,调节阴阳真气的作用,故“铺灸”可通过温和火气的逐步渗透,激发经气,内达脏腑,外通肢节,调整了机体功能,发挥其“从外治内”“直达病所”之效用。铺灸时可在腰眼处加铺艾绒。患者做完针刺、铺灸后,病情都有不同程度的减轻。铺灸的具体操作:在患者的皮肤上,摸一层凡士林,然后铺上蒜泥、姜泥,上铺厚度适中的艾绒,将艾绒点燃,注意不能烫伤患者(不需要发疱)。临床中有效率占100%,治愈率97%。
贞观政要范文3
[关键词] 小针刀;骶管封闭;腰椎管狭窄
[中图分类号] R68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2(c)-058-02
Clinical study of xiaozhendao for treatment of lumbar spinal stenosis
LIU Haifan1, LIU Xiaowei2
(1.Hengyang Hospital of TCM Bone-Setting, Hengyang 421001, China; 2.The School of Acupuncture Moxibustion and Massage of Hu'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410208,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xiaozhendao on spinal degeneration stenosis. Methods: 6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lumbar spinal stenos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in which 30 cases were treated by xiaozhendao) and the control group (in which 30 cases were treated by canales sacralis injection). The effects of two treatment groups were compared through observation. Results: The curative rate of treatment group was 60.0% with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96.7%, the curative rate of control group was 36.7% with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80.0%,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P
[Key words] Xiaozhendao; Canales sacralis injection; Lumbar spinal stenosis
腰椎管狭窄症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腰椎管、神经根管、椎间孔等任何形式的异常狭窄而导致的神经或马尾的压迫综合征,以腰腿痛,间歇性跛行,症状重、体征轻为临床特征,是骨伤科临床上腰腿疼痛的常见病因之一,有资料显示其在腰腿痛的发病中仅次于腰椎间盘突出而居第二位[1]。常见于中青年,用局部封闭、针灸、按摩、理疗等疗法虽可缓解症状,但易复发。对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顽固性疼痛,西医主张采用手术切除椎板减压,但此法痛苦、创伤大,且有术后并发症可能。为寻求创伤小、效果佳的治疗方法,笔者于2007年5月~2009年8月采用小针刀疗法治疗腰椎管狭窄患者30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项研究对象均来源于衡阳市中医正骨医院住院及门诊患者,按实验设计纳入6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小针刀组(治疗组)30例和骶管封闭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40.5±12.5)岁;病程(10.9±5.6)年。对照组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39.7±13.6)岁;病程(11.6±5.4)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考《现代腰椎外科学》[2]和《腰椎间盘突出症》[3]等制订:①腰骶部疼痛伴间歇性跛行,直立或行走时腰痛、下肢麻木,上坡容易下坡难,前屈时疼痛、麻木减轻;②可有椎旁压痛,严重者可有下肢感觉、肌力、肌腱反射改变;③弯腰和(或)腰过伸试验阳性,直腿抬高试验多为阴性;④X线、CT或MRI显示腰椎退行性变,椎管中央矢状径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采用小针刀疗法 根据临床症状及X线片、CT报告决定治疗节段。常规消毒,在棘突旁一横指处,局麻下垂直进针在L4~5或L5S1椎板间孔处缓慢进针,当接近神经根时患者常感下肢酸胀或有热感,接触神经根时,患者常诉下肢有放射麻木感,此时稍退针,下肢感觉消失后,在椎板间孔内作上下的纵行切割和左右的横行剥离,若感觉椎板间孔内紧张可作上、下、左、右摇动,扩大椎板间孔的针刀切口,此时患者常感下肢轻松感或原有的冷感转热感即可出针。每周1次,2次为1个疗程,共1个疗程。
1.3.2 对照组采用骶管封闭疗法即骶管内硬膜外封闭,予2%利多卡因局麻,选取骶管裂孔为穿刺点。穿刺成功后,嘱患者咳嗽,观察是否有脑脊液流出,并回抽再观察有无鲜血及脑脊液,继续注入约5 ml利多卡因,然后推入生理盐水10 ml +地塞米松10 mg、生理盐水10 ml+曲安奈得40 mg+弥可保500 μg。注射期间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询问患者感受并调整推药速度。注射完毕后嘱患者休息30 min,无明显不适后离开。每周1次,2次为1疗程,共1个疗程。
1.4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订[4]:①痊愈:腰腿疼痛消失,无间歇性跛行,可从事正常活动;②有效:腰腿疼痛明显好转,一般步行走500 m无跛行,不耐过度劳累,可从事轻活动;③好转:腰腿疼痛较治疗前有所减轻,步行100 m无明显跛行;④无效:治疗1个月仍腰腿疼痛,间歇性跛行无改变,症状逐渐加重。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腰腿痛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在改善腰腿痛方面优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腰腿痛改善情况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
2.2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P
表2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例)
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腰椎管狭窄是导致腰腿痛的常见病之一,多见于中老年人。病因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多为先天性所致,继发性多为后天性所致,其中退行性变是本病的主要发病原因。中国传统医学认为,本病属于“腰腿痛”范畴,病因与先天肾气不足和肾气衰退、劳役伤肾等有关;人过中年,阳气渐衰,肝肾亏虚,加之腰部疲劳过度,气血失充,风寒湿邪侵袭,闭阻经络;其病机为肾虚不固,邪阻经络,气滞血瘀,痹阻筋脉而产生疼痛。
将小针刀用于治疗腰椎管狭窄,目的就是松解粘连,除去病理因素,恢复脊柱的力学平衡[5]。一方面,小针刀具有手术刀的作用,可在局部病变组织处采用直接松解、剥离、铲削等方法,减轻炎症区域内压,阻断其对神经血管的恶性刺激,改善血液循环,缓解或纠正缺血、低氧状态,有利于炎症消退和吸收,改善组织的新陈代谢,加快组织修复,从而恢复局部的动态平衡;另一方面,小针刀还具有针刺的作用,且针感较强,可达到通经活络,调畅气血,消除症状的目的。故运用小针刀治疗腰椎管狭窄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石继祥,谢兴文.施杞教授辨治腰椎管狭窄症[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5,8(13):48.
[2]贾连顺,李家顺.现代腰椎外科学[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371.
[3]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98.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3.
贞观政要范文4
【关键词】重症药疹 护理 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39-02
重症药疹包括重症多型红斑型、大疱性表皮松解型、剥脱性皮炎型药疹,是严重的药物反应。不仅皮损严重、广泛,往往还伴有内脏损伤及全身中毒症状,易出现并发症,死亡率较高。最常发生药疹的药物类型主要有:抗生素类、解热镇痛剂、心脑血管药、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生物制品、疫苗及中药。我科从2005年1月~2010年8月共收治64例重症药疹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64例重症药疹患者三型均有,其中重症多形红斑型26例,大疱性表皮松解性28例,剥脱性皮炎/红皮病型10例。所有患者发病前均有明确用药史,并具有重症药疹典型的皮肤损害,几乎所有患者同时伴有肝、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异常,符合重症药疹诊断标准[1]。其中抗生素28例,解热镇痛类19例,心脑血管药9例,抗癫痫药3例,疫苗2例、中药3例。
2 治疗方法
确诊入院后立即停用可疑致敏药物,给予糖皮质激素(甲基强的松龙80~120mg/d或地塞米松10~15mg/d)静脉滴注。待病情稳定,各种症状明显好转时,开始逐渐减量,减量速度不宜过快,后改为泼尼松口服至停药[2],同时根据病人病情给予抗生素、丙种球蛋白、血浆置换疗法,全身营养支持等治疗。
3 护理措施
3.1 保护性隔离
3.1.1 要求病室内保持清洁,单独一室进行隔离,病室要安静,保持室温20℃左右为宜,以患者刚好不发生寒战的程度为准,进行换药等处置时注意保暖,室温28-30℃为宜。保持空气流通。
3.1.2 减少创面感染与损伤,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及消毒隔离制度。各种操作动作要轻柔,输液时,应尽量避开水疱处,并在扎止血带的皮肤表面先垫多层无菌纱布,减少因反复穿刺而加重皮肤病损,注意留置针处的皮肤有无静脉炎的发生[3]
3.1.3 保持床褥清洁干燥,铺无菌床单和纱布垫,病床上放置离被架,离被架内安装白炽灯泡4-6个,灯泡24小时照射,离被架外盖棉被, 形成一个无菌干燥的空间。
3.2 药物护理
3.2.1 因有大量的体液丢失,应特别注意病人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尤其是K+的变化。低K+时,早期出现肌无力,以四肢软弱无力为主,神经、肌肉应激性降低,严重时可因呼吸肌麻痹而出现呼吸骤停。高K+时可出现口周、四肢麻木,甚至腹泻。对危重患者遵医嘱每3~4天复查一次血离子。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根据患者的进食量、水摄入量、大小便量及抽取疱液量等综合数值,为医生提供准确补液依据。
3.2.2 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同时,合并应用大剂量高效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可以减少激素用量,快速控制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静脉输入丙种球蛋白的过程中需要定期观察病人的一般状态和生命体征,如出现一过性头痛、心慌、恶心等不良反应,立即减慢输液速度,必要时停止输注。
3.2.3 血浆置换其主要机理可能为通过免疫球蛋白IgG和细胞因子的作用使体内的毒素如病理性自身抗体、药物等得到清除[5]。血浆置换过程中易出现低血压、高血容量、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过敏反应、低钙、低镁、低钾血症、感染、发热反应、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出血倾向等,应随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医生进行处置。
3.3 皮肤护理
3.3.1 采用暴露疗法,直径1厘米水疱,经碘伏消毒后,可用无菌注射器穿刺抽取疱液。
3.3.2 对于尚未剥离的残留皮肤,因其仍有很好的防止感染作用,故在皮肤护理过程中应尽量保护,同时避免糜烂疮面长时间受压,应给予定时翻身并避免拖、拉、推等动作。
3.3.3 对于已结痂的干涸皮损,大片痂皮脱落时,应注意及时清除干净;痂皮不易脱落时,告知患者不可强行撕扯,可用剪刀剪掉或外涂软膏润泽后再处理。
3.3.4 根据皮损的性质、部位及范围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外用药物。原则上选用无刺激性并有收敛、消炎和杀菌作用的药物。对于破溃伴大量渗液者,可用中药湿敷或生理盐水250毫升加庆大霉素16万单位局部湿敷,不仅能够达到消炎、杀菌的作用,而且对皮肤无刺激性,又能促进渗液尽快干涸结痂脱落。湿敷时,纱布必须保证4~6层,敷料浸液要适中,取出稍加拧干,以不滴水为度。湿敷纱布覆盖于缺损皮肤表面,应紧贴创面不留空间,15~30分钟/次, 2次/日(或根据医嘱),注意保暖。
3.4 眼部护理 及时松解患者上下眼睑粘连,睑球结膜粘连,方法可3~4次/天用球头玻璃棒分离睑结膜和球结膜。对于眼睑粘连过于严重患者可以给予生理盐水洗眼或湿敷。预防感染可在充分清除分泌物后,白天遵医嘱用0.25%氯霉素眼药水或氢化可的松眼药水交替点眼3~4次/天,严重者2~3小时1次,睡前遵医嘱可给予红霉素或金霉素眼膏涂眼。进行处置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3.5 口腔、口唇护理分别于每日饭后30分钟和睡前进行口腔护理。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要注意观察口腔黏膜的变化及了解口腔分泌物培养结果,合理选择漱口液,一般用 2%碳酸氢钠溶液饭后漱口,再用生理盐水棉球清理口腔。建议患者饮水在2000毫升/日以上,有利于保持口腔清洁、药物的排泄和大量渗液后体液的补给。口腔护理后,用石蜡油滋润口唇,以防口唇粘连,或用浸有生理盐水的纱布湿敷2次/日。
3.6 鼻腔护理鼻腔有糜烂面易结痂者,可先用少许香油将痂浸软,轻轻取出,再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鼻腔。
3.7 会阴护理患者的会及肛周皮肤出现糜烂、水疱,需用0.02%洗必泰溶液或1:8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患者会阴2次/日。动作应轻柔,以防擦破皮肤,清洗消毒后局部涂以5%百多邦或红霉素软膏。排尿困难者可考虑留置导尿,以防尿液刺激及沾染皮损。男患者可用无菌油纱布垫于下方,防止与阴囊粘连。患者大便后,避免用力擦拭肛周皮肤,可采用消毒的柔软湿纱布沾净,防止损伤皮肤,污染创面。
3.8 心理护理 全身皮肤病损严重、面积广泛,患者及家属均表示恐惧担忧。对此护士应热情接待,妥善安置,安抚情绪,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向其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9 饮食护理 宜进高热量、高蛋白、含多种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口腔粘膜损伤者可进流质,好转后进半流质食物,鼓励多饮水,不能进食者可鼻饲或遵医嘱静脉给中长链脂肪乳等,补充足够热量。
4 健康教育
根据临床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入院宣教,让患者知晓负责医生、管床护士、护士长等,尽快消除陌生感,解除思想顾虑;住院期间告知患者及家属病室内的温、湿度,保持空气流通的重要性;勤与患者沟通交流,向其讲解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及相关知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指导患者出院后应合理休息,保持情绪稳定,穿清洁棉质内衣,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出院带药应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说明并写清楚服药方法、时间、剂量,特别是糖皮质激素的减量速度,以免出现反跳现象。
5 讨论
近年来,随着合成及半合成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药疹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重症药疹病情凶险且死亡率高,发病后必须紧急处理,因此,制定有计划性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十分重要。通过上述病例实施以上护理措施,其中严格执行保护性隔离,预防感染,对此类疾病至关重要,药物治疗也是防止感染和预防并发症的重要保证。同时予以有效的心理、饮食护理等多方面、多手段的治疗护理方法,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辩.主编.临床皮肤病学.第三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色,2001.620.
[2]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1-115
[3]曹春玲,王小媛,姚静.1例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的皮肤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8A):43-44
贞观政要范文5
(一)按照场镇总体发展规划,科学有序推进场镇建设和新区开发。启动__场镇过境公路改建工程(实施油化),改造三岔路口至__中学、向阳南路至烟草站公路;
(二)巩固完善东林坝村新村聚居点,实现人居环境的改善提升;
(三)积极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力争完成行县坪村连接石窝2.3公里公路硬化、陶坪院村拱桥河至学校村道路硬化、新建方斗寨村羊石岩至大沙油坪村道路1.25公里、土龙场村学校至梅家院子村道路硬化0.6公里、红土垭村万家河至村委会村道路硬化8.5公里、东林坝村学校至周家河村道路硬化1.59公里、沙包寨村4.5公里社道路整治;
(四)完成__大桥主体建设工程;
(五)力争立项并启动庙包(坝)河漫水桥建设。
(一)成立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引入外来资金用于发展农业产业,力争引进种养殖业发展项目2个。
(二)栽植烟叶800亩,实现交售21万斤。
(三)抓好传统农业的发展,全年力争发展水稻5400亩,总产量2300吨;玉米3600亩,总产量1600吨;油菜4800亩,总产量900吨。
(四)着力于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拓展群众增收渠道,积极扶持7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做大做强。
1.肉牛养殖。积极扶持东林坝村大坝养殖(肉牛)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壮大规模,实现肉牛存栏超100头、年出栏200头的目标;
2.山羊养殖。积极扶持红土垭村同鑫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建成标准化羊圈1000㎡,实现圈内存羊超500只;
3.其他养殖项目。行县坪村培育养殖规模500只的养兔大户1户。陶坪院村发展水产养殖及生态旅游业,投放鱼苗5万尾,栽植油茶树200亩。沙包寨村发展养蜂专业户一户,养蜂达50群。
4.猕猴桃种植。行县坪村红鑫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红心猕猴桃200亩,进一步加大帮扶指导力度,争取改善配套基础设施。加强宣传,帮助拓宽销路。
5.其他种植项目。行县坪村种植银杏600余亩,行县坪村展望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种植西瓜60亩;土龙场村种植茶叶300余亩;沙包寨村发展优质核桃400亩,方斗寨村发展优质核桃400亩。
(一)积极向市水务局汇报,争取项目解决土龙场村及东林坝村集中供水工程,解决近400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二)启动烟草站改扩建工程;
(三)按照方斗寨村模式,在有条件的村建立农村居家养老活动中心;
(四)全面完成__小学教师40套周转房建设,规划并争取立项实施小学教学楼重建工程;
(五)加强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建设,为各村(社区)配齐桌、椅等办公设备,力争启动东林坝村村级组织活动阵地新建工程;
(六)协助搞好东林山省级森林公园规划建设,为__旅游业发展打好基础;
(七)积极为我镇“十三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澌滩河河堤建设工程及场镇污水处理工程,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一)着力加强党和政府自身建设。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和__市委、纪委相关规定,把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市委五届四次全会精神作为重中之重。坚持用制度管权、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工作预决算制、跟踪督查问责制和工作责任追究制,加强反腐倡廉教育,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坚持把党建工作作为党委中心工作来抓。年初就召开班子会议深入分析研讨,将党建目标任务进一步细化、量化,制定详细的《党建目标责任书》。一是强化领导。根据
贞观政要范文6
关键字:火针 坐骨神经痛 电针 腰椎间盘突出症
坐骨神经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症,以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域放射性疼痛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症,其疼痛区域包括腰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的外侧。以放射性及电击样疼痛为主,亦可表现为烧灼样疼痛,夜间加重,咳嗽、喷嚏及用力等使腹内压升高时可加剧疼痛。健侧卧位,屈髋屈膝可缓解疼痛。临床上根据病损部位分为根性与干性坐骨神经痛,根性坐骨神经痛是指神经根自硬膜囊发出至椎间孔的一段受挤压的疾病,临床多以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主。笔者采用火针配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坐骨神经痛30例,取得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参考1998年6月中国人民总后勤部卫生部印编的《临床疾病症诊断依据与治愈好转标准》[1]
1.1.1 坐骨神经痛的诊断标准
(1)沿坐骨神经分布区的放射性痛,神经根病变时,咳嗽、喷嚏等动作常使疼痛加重,为了减轻疾病,脊住常有侧弯,卧床时膝部常有微曲。
(2)沿坐骨神经分布区有压痛点,如腰(旁)点、骼点、臀点、N点、腓点、踝点等。
(3)坐骨神经牵扯征常阳性如Kernig征、Laseque征等。
(4)坐骨神经支配范围内,有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反射和自主神经障碍,常见的有患肢拇趾背屈力弱,小腿外侧感觉减退,跟腱反射消失和臀肌张力降低等。
1.1.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
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键反射减弱或消失、晦趾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检查可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1.2 纳入标准
1.2.1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和坐骨神经痛的诊断标准;
1.2.2年龄18-70岁;
1.2.3接受电针配合火针治疗的患者
1.3 排除标准
1.3.1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治疗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影响疗效判断者。
1.3.2合并腰椎肿瘤,结核,骨折,强直行脊柱炎,严重骨质疏松者。
1.3.3中央型腰椎间盘脱出出现马尾神经压迫症状者。
1.3.4惧怕针灸或不合作的患者。
1.3.5合并严重的心、肺、肝、肾疾病与精神病患者。
1.3.6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1.4 中止和剔除标准
1.4.l不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而被误纳入者。
1.4.2未能完成疗程中途要求退出的受试者。
1.4.3未能严格按照治疗方案执行的受试者。
1.4.4临床研究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病情变化不能继续接受治疗的受试者。
1.4.5观察中自然脱落而无任何可利用数据者。
1.5 病历来源
2013年09月至2014年09月于康复科住院或者门诊的由腰椎间盘突出引起坐骨神经痛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病例为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大为64岁,最小为20岁,病程时间最长者为半年,最短者为半个月;(2)对照组病例为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最大者为62岁,最小者为14岁,病程最长时间为半年,最短时间为半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2.2 研究方法
2.2.1 治疗方法
2.2.1.1治疗组 参考2007年7月第2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新世纪第二版《针灸治疗学》,取患侧经穴为主:大肠俞、关元俞、环跳、阳陵泉、秩边、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风市、膝阳关、阳辅、悬钟、足临泣。火针取穴:①以痛为腧,即在局部压痛点,硬结及条索状处取穴;②神经节段分布取穴:夹脊穴;③随证取穴:太阳经型以太阳经穴位为主,少阳经型以少阳经穴位为主。(1)电针操作方法:穴位常规消毒后,用30号l~l.5寸毫针,采用爪切快速进针法,直刺进针0.8-1.0寸,施以提插、捻转手法,使患者产生酸麻胀感,提示针刺得气,再用青岛鑫升G6805-Ⅱ电针治疗仪加电,先采用密波,治疗10分钟后,改为疏密波,再治疗20分钟,刺激强度均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次治疗30分钟,隔日一次,治疗两周为一疗程。(2)火针操作方法中粗火针(直径为0.8mm的贺氏钨锰合钢火针)疗法: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暴露患部皮肤,寻找压痛点,硬结及条索状,或取相应神经节段的夹脊穴或随证取穴,以指甲划痕标记,用2.5%碘酒棉球消毒,然后75%酒精脱碘,待酒精干后,再涂一层薄薄的万花油,医者左手拿点燃的酒精灯,右手持中粗火针尽量靠近施针部位,将针烧至通红后,迅速点刺划痕处,速退。24小时内禁止用水清洗患部。按照①取局部压痛点,②夹脊穴;③随证取穴:太阳经型以太阳经穴位为主,少阳经型以少阳经穴位为主的顺序,每次5~8处,交替取穴,隔日一次,治疗两周。
2.2.1.2 对照组(电针组)不进行火针治疗,只进行电针治疗,电针取穴及操作方法同治疗组。
2.3 疗效评价标准
对疗效之评估以《国家标准应用・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中坐骨神经痛疗效评定标准、视觉评比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定患者疼痛程度,及临床症状的变化,并以治疗前后疼痛减轻程度,及临床症状的改善作为疗效评定的客观标准,进行疗效评价。
2.3.1 疗效观察
2.3.1.1参照《国家标准应用・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中坐骨神经痛疗效评定标准制定。具体疗效评价标准如下:
临床治愈:腰腿痛及相关症状全部消失,功能活动正常,3个月内无复发;
显效:腰腿痛基本消失,仅劳累及天气变化时有轻度疼痛,功能活动正常;
有效:腰腿疼痛症状减轻或改善,体征、功能部分恢复,但病情不稳定,对重体力劳动有影响;
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变化,甚至加重。
2.3.1.2疼痛评定:采用视觉类比量表(VAS)判定患部疼痛强度(附表1)
治疗前后疼痛积分比较利用视觉类比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疼痛评分,方法为用一条10cm长的尺子,一面标有10个刻度,两端分别为“0”分端和“10”分端,“0”分表示无痛,“l0”分表示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临床使用时将有刻度的一面背向病人,让病人自行在尺子上标出能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的相应位置,医者根据病人标出的位置为其评出分数,即为疼痛评分。
2.3.2 疗效观察指标
临床症状、体征应于治疗前、治疗后各观察记录1次。
指标观察周期: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各评价1次,时间为14天。
(1)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治疗两个疗程后,经卡方分析,P大于0.05,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相当,但是治疗组显效率剂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明显降低,治疗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P
3、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于“痹症”的范畴,而本病的疼痛区域与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与督脉的循行路线重合。从辨证归经的观点,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亦与腰腿痛的相关。故治下肢痹痛可取肾俞、大肠俞、秩边、殷门、委中、阳陵泉、承山、昆仑及丘墟。环跳、环中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要穴。临床上常配合气海、膀胱俞、白环俞、章门、风市、后溪、太冲、复溜等。达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舒筋止痛达到通而不痛的作用。
火针,又称 “燔针”、“n刺”,最早见于《灵枢・经筋》:“刺燔针则痹”、“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针灸聚英・火针篇》中对有关火针的烧针方法、烧针程度、进针方向及刺法、适应症及禁忌症、火针的功效等作了系统总结,为后人提供宝贵经验。对火针的适应症,《针灸聚英・火针篇》曰:“凡治瘫痪,尤宜火针易功效,着风、湿、寒三者,存于经络不出者,宜用火针,以外发其邪,针假火力,功效胜于气针也。破痈坚积结瘤等,皆以火针猛热可用。”
《素问・调经论》所说,“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素问・痹论》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火针疗法借助火力,激发经气,扶正助阳、温经通络、开门祛邪、散寒除湿,祛邪引热,无邪则温补,有邪则胜寒,使气血调和,经络通畅,通而不痛。
本病属中医“痹证”范畴,主要是由于感受风寒湿邪,或跌仆劳损,使经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不通则痛,属于火针的治疗范围,故火针可用于治疗本病。
现代医学认为火针直接刺,可携高温直达病所,降针体周围微小范围的病变组织灼至炭化,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通过机体对灼伤组织充分吸收,迅速消除或改善局部组织水肿、渗出、粘连、钙化、挛缩等病理变化,使受损组织和神经重新修复。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2
[2]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
[3]张慰民,关强,陈昌富.夹脊穴定位的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1987,(4):23
[4]孙瑞卿,王贺春,景峥,等.2H:电针减轻神经源性痛大鼠的痛觉超敏和冷诱发的持续性疼痛[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3,9(4)22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