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游到了纸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鱼游到了纸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鱼游到了纸上范文1

一个小女孩牵着妈妈的手,瞪圆了眼镜,问:“妈妈,您不是说,鱼是在水里才能活的吗?可这里的鱼怎么跳到了叔叔的纸上了呢?”

“傻孩子,不是鱼跳到了叔叔的纸上,而是叔叔的画技高超,把鱼画得栩栩如生,像是画活了一样。”妈妈抚摸着小女孩的头,微笑着说。

“那我长大也要向这位叔叔学习,”小女孩诚恳地说,“我也要把小动物全部‘请’到我的画里去。”

妈妈听了,欣慰地笑了,说;“那你平时一定要学会认真观察、思考。”

一个小伙子从人群挤过来,眉毛往上一挑,说:“我学了三四年的画,还没有达到这种程度,可想而知,他在这一方面下了多么大的功夫呀!实在是佩服!佩服!”

两个孩子也跑到这里来凑热闹,其中一个孩子说:“嘿,画得可太好了,真是高手中的高手呀!"

另一个孩子立刻反驳,说:“错了,错了,不应该称他为高手中的高手,应该称他为神笔马良!你瞧,第一条小鱼正在朝我们招手;第二条鱼正在唱歌跳舞;第三条鱼正在吐泡泡;第四条鱼正在……一共有六条鱼,叔叔把它们画的活灵活现,不仔细看,还以为是真的呢!”

一个高鼻子的外国人走过来,看到青年的画,竖起大拇指,用不标准的中国话说:“一幅这么好的画,人们的眼球不被吸引过来才怪呢!”

“我教画画这么多年,至今还没有见过这样一幅画,”一位老爷爷捋着胡子说,“这幅画绝对称得上是绝世精品了,甚至可以和齐白石的画比美了。”

老奶奶替老爷爷接风,说:“现在的年轻人真有活力,画画画到这种地步一定吃了不少苦头,长大一定会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画家。”

一个中年妇女骑着自行车,见这里被围的里三层外三层,也过来看看,当她看见青年那么专注、认真的时候,不由得感叹道:“这个年轻人可真专注呀!我相信,不出十年,他一定会有出息的!如果我们明辉有他一半认真也好呀,可他就是没这个耐心,一说他就烦了,唉!”

不知谁说了一句:这个青年是聋哑人。”

小伙子听了这句话,不可思议地问:“什么?他竟然是聋哑人?怎么画这么好呀?简直有点不敢相信!”

鱼游到了纸上范文2

【关 键 词】 小学语文;合宜;教学内容

【作者简介】 周爱华,湖北省孝感市玉泉小学教师。

2014年10月,笔者有幸赴桂林参加了2014年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感受颇多。这是全国公开课第一次向小学语文的所有领域开放,由单一的阅读发展为阅读与表达(习作与口语交际),走向了语用学习的正确方向。其中天津市闫君燕老师执教的《鱼游到了纸上》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片段一:

师:请大家默读课文1~4自然段,从哪些描写中你能感受到鱼游到了青年心里?

生: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师:“忘我”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想象他忘记了什么?他没有忘记什么?

生:……

师:(情景创设,教师配乐深情叙述)西子湖畔,游人如织,大家都陶醉于这美景之中,只有他――

生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像这样呆呆地站着,静静地看鱼只有一次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他这样看鱼不止一次,我是从“老是”这个词看出来的。

师:是的,他不止一次这样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就是青年这样的神态,让作者感到鱼游进了青年的心里。

片段二:

师:鱼是怎么游到纸上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9自然段,圈画相关句子。

生: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分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什么是“工笔细描”?什么是“挥笔速写”?谁能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

生:一丝不苟地把每一个部位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就是“工笔细描”;用寥寥几笔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就是“挥笔速写”。

师:到底有多细致、有多快呢?这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呢?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吧!

师生合作读:(生)他有时工笔细描,(师)把金鱼的每个部分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生)有时又挥笔速写,(师)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前半部分是作者看到的,后半部分是想到的。

师出示:

①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分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②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分一丝不苟地画下来;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

师:你觉得哪个句子好?好在哪里?

生:第一个句子好,它把青年画鱼比成姑娘绣花那样细致,说明青年画鱼十分细致。

师:就是这样一个比喻句,让我们感受到青年画鱼时的一丝不苟和细致认真。

生:我也认为第一个句子好,它好像真的让我看到很多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描写人物动作,不仅可以写看到的,还可以写想到的,这样表达就更加具体形象了!像这样既写看到的、也写想到的句子,在课文中还有吗?

(生圈画,指名反馈交流)

生: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生:……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师:分别读读看到的和想到的句子。体会他为什么会和鱼融为一体?

生:大家都在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就是他自己,所以说他和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生: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师:这就是――“忘我的境界”。联系前面看到的内容,所以作者才会有这样的想法。

片段三:

师:先写看到的,再写想到的,融入作者的感受,许多作家在写作时都运用了这种写法。

师:(在出示《全神贯注》语段后)找找哪些句子是看到的,哪些是想到的?

师出示:“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用不同颜色的字体把看到的和想到的标示出来)

师:这些都是先写看到的,再写自己想到的。大家讨论一下,怎样才能把想到的写好?

生:要先写好看到的,再写自己想到的。

师:是啊,二者之间要有联系,是在看到的基础上想到的。

生:写想到的,中间要有比喻词,如“仿佛”、“好像”、“似乎”、“像”等。

(师出示一幅下课同学跳绳图,旁边有一段学生写话。)

师:你觉得他写得怎么样?

生:只写了看到的,没有写想到的。

师:你们能帮他写得更好吗?请结合自己平时看到的跳绳,加上想到的,写在书写纸上。

(生自由练习)

生汇报――

生:下课了,小明在操场上跳绳,好像演奏着一首优美的乐曲……

生:下课了,小明在操场上跳绳,仿佛一只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鱼游到了纸上范文3

关键词:聋校;初中语文;教学效果;方法

新一轮聋校教育课程改革十分强调人本化,关注聋生的终身发展,并把“以人为本、面向未来”作为课程改革理念与实践的主旨。我们从事聋校语文教育的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技能技巧,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真正感悟到语文的无限魅力。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关于如何提高聋校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方法和策略。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中一种自觉能动的心理状态,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聋哑学生由于听力与语言的障碍,丧失了很多学习的方法和乐趣。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不失为激发兴趣的好方法。因为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运用多媒体情境导入的方法很多,如音乐引入、悬念引入、图画引入,情境引入、表演引入、设问引入等。如在教学作文《家乡的端午节》时,先让学生欣赏家乡龙舟节开幕式上的一段剪辑视频,再加之是学生自身地理范围内的开幕式,学生心理距离接近了,满足了学生认知事物的心理需求,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也就自然提高了,这就为写这篇作文创设了良好的情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然就会增强。然后因势利导,设问引入,引导聋生描述自己过端午节的情形,最后指导聋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描写家乡的端午节,这样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把握聋生认知特点,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

初中聋生的认知特点与已知经验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先决条件。学生认知特点与已有的知识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1.注重教学方式的转变

在教学中一方面要继续发扬聋生的机械记忆能力,另一方面要着重发展他们的意义识记能力,指导聋生对记忆方法的选择,如对古诗的理解记忆。

2.注重教学提问的使用

基于特殊教育教学班人数较少,教师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不能只局限于针对少数优秀生。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对回答错误或不会回答的学生,要耐心引导和启发,即使答错了也不可严加批评和指责。对于积极回答的同学要给予鼓励,使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在融洽友好的气氛中进行。这样,调动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体验参与和成功带来的愉悦。

3.注重分层教学的运用

秉着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备课时应对课堂提问作出层次设计。到课堂上实施时,较难问题或安排给“优生”答,或在合作学习时讨论解决。容易的问题则安排给“差生”答,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还要随机点拨,为聋生的思考“架桥”,降低问题的坡度,以利于逐步接近“目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鱼儿游到了纸上》一文时,设计了几个问题,分别让知识积累程度不同的学生来回答,并适时作出点拨:

(1)“鱼儿游到了纸上”这句话在文中什么地方出现?(让学习较差的学生回答)

(2)“鱼儿游到了纸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让学习较好的学生回答,教师点拨:“鱼儿游到了纸上”是指鱼儿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3)为什么“鱼儿游到了纸上”?文中哪句话指出了原因?(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游到了心里”指出了原因。正因为了然于心,正因为细心地观察,正因为青年人胸有成竹,正因为他让鱼游到了他的心里,才有了鱼游到了纸上这种令人惊奇的事情的发生)

至此,聋生很好地解读了文本。但聋生并不满足于这种程度的学习,还要进行探究性学习,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游到了心里”的事例,达到了我预期的教学效果。

4.注重教学形式的改变

叶圣陶先生曾说:“书靠自己去读,问题由自己去究索”;学习是“老师指方向,学生找路走”。教学《挑山工》这一课时,我将全班学的组织形式改为师生、生生互动讨论研究等形式。课上,聋生或把准备的资料当堂呈现,或当一回评点家,或当一回主持人,或做一回小老师……每一位聋生在合作学习中迸发出极高的学习热情和欲望。在讨论“(1)‘我们跟你们不一样。’挑山工和游人有什么不一样?(2)挑山工肩背重物,走折尺形路线,可速度为什么不比游人慢?(3)课文最后一句里的‘它’指什么?……”这些问题时,我让聋生自由表达,互相交流,甚至争辩,既满足了聋生追求交流、尊重、成就感等多种需求,又使他们的思维在相互激发中始终处于主动状态,思辨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三、为聋生提供言语训练的机会,发展聋生语言

聋校初中语文现行教材教学观念陈旧,教材的信息容量明显不足,这对于聋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是不利的。语言的学习是聋校语文教学的生命,聋校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就是发展聋生语言。聋校初中语文教师应为聋生提供言语训练的机会,拓宽语言学习的广度,还应适当地将语文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实现语文课堂与社会环境的沟通。如教师要为聋生提供与教材有关的文本材料,拓展聋生的阅读量,更要创设一定的语言表达环境,让聋生动口说话,动笔表达,让聋生在大量读写的过程中,语言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得到一定的加强。

四、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对话的教学关系

聋校初中语文课堂理想的、合适的模式应当是师生共同参与、有效沟通、情感共通的。聋校初中语文教师要打破“灌输──训练”的信息单向传输的教学方式,建立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对话的教学关系,运用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与聋生无障碍交流。聋校语文教师只有熟练掌握聋生的语言,采用多种语言形式,利用多种沟通渠道,与聋生无障碍交流,才能引领学生学习文本、解读文本、探究文本;才能将学生引入语文学习的天地;才能在课堂上与学生平等地对话、有效地沟通,才能激活课堂的温度。

鱼游到了纸上范文4

一、注重以趣导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一些学生有厌学情绪,教师不能只局限于课堂教学,不重视学生的反应,而要深入研究学生,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以趣引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掌握好这一教学手段,根据教学的内容,设计好导入的方式和手段,让课堂教学演变成学生探究知识奥秘的语文实践活动,做到上课伊始就能牢牢吸引住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如《鱼游到了纸上》新课导入时,可采用悬念式教学。上课伊始,教师问:“同学们,你们见过鱼在哪里游动?见过鱼在纸上游动吗?”通过引趣提问后,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鱼游到了纸上》。鱼怎么会游到纸上来呢?想知道吗?请大家自学课文,从课文中去找答案。”这样,诱导了学生主动去研读文本,急于从文本中获取最佳答案。学生能够如此去开展学习活动,就会学得自觉、主动、积极,同样能够学得兴趣盎然。

二、注重引入竞争,激发学习积极性

学生只有对语文产生兴趣了,才会积极探索语文知识,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运用水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努力激发学生探求语文知识的兴趣,使学生爱学,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课堂上采用竞争机制,是最能激励学生的。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小学生具有爱玩、好奇、争强好胜、凭兴趣做事的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竞争,这是提高学习兴趣的措施之一。学生在竞争中,总是思维活跃,谁也不甘示弱。如教低年级学生识字时,可以引导学生比比谁记得又快又牢,谁记的词组最多。如教学偏旁相同的生字“饼”“饮”“饭”“饺”等,看谁的识字速度快。指导朗读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比一比谁读得准确、流利、有感情。在指导总结、升华理解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比比谁的发言准确、有创意。比赛可以以个体或者集体(小组)为竞争对手。

三、注重以变求新,保持学习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让学生每天10到12小时坐在那里读书、听课、思考、记忆、回想、再现,以便能回答教师的问题——这真是一种无法胜任的、使人精疲力竭的劳动,它归根结底会摧残学生的体力和智力,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冷漠和漠不关心的态度……”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紧密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灵活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策略和手段,定能激发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将相和》时,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转换成三个小活动,分别引导学生扮演,让学生深刻领会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在大屏幕上演示,配上声情并茂的朗诵,深深地吸引学生,让他们纷纷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师此时可以趁机出示:“小女孩来到你身边,你会……”同学们兴趣高涨,议论纷纷,下课铃响了,也谈个不休。

鱼游到了纸上范文5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6-0108-01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整个社会生活越来越“信息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也在不断提高,21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最伟大的成果之一就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被引入教育教学过程。学生的阅读对象不再限于文字和图片,而且有大量的有声读物、大量的动画等视频资料。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多种局限。这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巨大力量是不言而喻的。而多媒体的引入,就像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魔术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可以借助声、光、影、像,化远为近、化虚为实,把大量的感性材料直接展现在学生眼前,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这较之教师的抽象讲解、有限的板书更容易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之中。以本人教学《鱼游到了纸上》为例。在新课伊始,先用动画的形式展现话题:动画中,几条鱼在水里欢快地游着,游着游着竟游上一张白纸。这时,画面打出课题——《鱼游到了纸上》。屏幕上,生动的画面再配以有趣的音乐,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了。这时,再引导学生进入所学习的新课文,同学们都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读题后,我问学生:“你想从文章中知道什么?”这时学生活跃起来,纷纷提出问题:“鱼真的游到了纸上吗?”“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多媒体设置疑问、创设悬念的效果真明显,它将不可能的事情生动地展现在眼前,怎能不催化学生的好奇心?他们个个急于想从课中探个究竟,在这样强烈的学习欲望驱使下,他们的学习过程必然是主动积极的。

2 利用信息技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以学生独立探索为主要形式的个别化学习和基于网络的协商学习两种模式,恰恰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的集中体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里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所以,信息技术介入课堂教学,完全可以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充分显示信息交流的多向性,丰富性和快捷性。它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机互动、师机生互动、生机互动、生机生互动的多种友好合作方式,为学生提供立体式的多向交流的机会,有且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例如,教学《秦兵马俑》一课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了教学,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①上网搜索查寻有关秦兵马俑的相关资料;②运用所查寻的资料,自学《秦兵马俑》一文;③针对疑难问题进行交互解答;④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你从网络上所了解到的秦兵马俑。

3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

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下,教师不再以是否能够把教材讲解得清楚明白、分析得深入透彻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信息化教育环境下,教师的角色由前台的“演”转为后台的“导”,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为学生提供丰富有序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创设最佳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时,我通过分析,先明确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了解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学习到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为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帮助学生进入自主学习,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查找了大量资料,把教学要求、教材说明、学习方法、播音员的朗读录音、生字的音形义、重点词句和段落的分析、课后练习以及杨梅树和果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杨梅的产地及生长情况、杨梅的营养价值、杨梅的食用和药用方法、当地围绕杨梅而形成的产业情况、果农收获杨梅时的欢快情境、杨梅产业为当地人创造的价值等有关资料以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形式按一定的秩序制作成了具有人机交互功能的课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只要真正融入人机交互的环节,必然就进入了主动的学习状态。而此时,教师的角色也较好地完成了从“前台”到“后台”的活动空间转变,完成从“演员”到“导演”的角色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最好环境。

4 结语

鱼游到了纸上范文6

【关键词】背诵;网络游戏;角色扮演

背诵是指对信息的记忆重现。古人云“熟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熟读乃至背诵不但能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还能促进写作。看来,背诵是语文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背诵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尴尬处境

在目前的语文课堂上,背诵有时候篇幅长不说,教师在实施过程中也会觉得力不从心。很多学生对语文提不起兴趣,就是因为语文需要记忆的东西太多。虽然在日常教学中也有些强化的看,写,用,三者结合,可以使背诵变得有效率,但也会占用很多时间。举个例子,小五上册《走遍天下书为侣》,要求通文背诵。若背1.2小节,学生多读几遍就能背下来,可整篇文章有10几个自然段,后面几部分还比较繁琐,还没有背之前,学生们就已经缴械投降了。

所以背诵,不能走寻常路,一直在思考是否有独具匠心的背诵方法提高学生背诵的兴趣,提高背诵的效率,让背诵在提高学生文化修养、人格情操方面立功,让小孩子乐背,善背呢?

二、成功运用网络游戏完成背诵任务案例呈现

网络游戏(缩写为Online Game),简称“网游”。有人说网络游戏是一门新的艺术,也有人干脆把其纳入“第九艺术”。众所周知,网络游戏已经遍布整个互联网。尤其倍受青少年的青睐,只要随口一问,小孩子基本能说出1-2个网络小游戏,即使他从未玩过,但也大概知道游戏里面的人物、背景音乐、操作步骤、运用程序等,而且有很强的趣味性。这些特点如果和语文背诵有机结合的话,会让学生快乐起来。

在教学小四下册期末重点段落背诵的复习课时,我运用了网络中一款耳熟能详,比较热门的小游戏――《超级玛丽》进行闯关练习。选择原因:游戏主角马里奥形象上所带来的个性和亲切感,适合此年龄段的小学生;背景音乐虽然简单但是经典欢快;游戏内容简单,一目了然,逐级闯关,拯救被困的亲人;在上此课之前进行了调查,90%的学生对这款游戏都熟悉,便于操作,也不用过多的时间进行解释。

在上课之前先进行“渲染”,提前播放此游戏的特有音乐。课堂分3个部分,具体如下:

(一)创设情境,营造气氛

配上背景音乐,《我们都是超级玛丽》――玛丽兄弟为了营救自己的亲人只能过完重重关卡,最后才能抵达目的地。让我们帮助他们一起来闯关吧!救援工作是否成功,看你的咯!准备好了吗?任务布置是让学生直接进入角色,教师再相机进行引导:每个学生都化身成了拯救亲(下转第32页)

(上接第31页)

人的超级小玛丽,学生一下子有了责任感,个个摩拳擦掌,效果非常好。

(二)设置关卡,步步为营

第一关:识画吟诗

规程:看图片,背诵或者默写古诗词。将本册中所学的6首古诗词以写意优美的图片形式呈现,因为每首诗在教学中都配有插图,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也利用过这些插图,学生对图片更能直观地体会到诗意。可以让学生先复习、背诵诗词,之后进行图片演示。可以采用指名背诵,齐背等方式,针对必须默写的古诗可以让学生现默写。

第二关:顺藤摸瓜

这一关主要针对本册教材中需通文背诵的重点段落,一般都比较好理解。出示三个地点,分别是桂林,金华,杭州西湖,相对应课文是:《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鱼游到了纸上》,请学生选择去哪个城市“闯关”,这样学生的自主性就大大提高了。他们选择杭州西湖的话,就直接超链到另一张关于杭州西湖幻灯片上自然而然引到本册教材中需要背诵的《鱼游到了纸上》具体内容呈现:杭州西湖有十景,花港观鱼是其一。

《鱼游到了纸上》一文中聋哑青年在玉泉观鱼,画鱼的执着、忘我让人叹服,你J为呢?可以背背吗?其他几篇必背课文以此为例。

第三关:查漏补缺

幻灯片呈现内容:连闯两关,还有最后的“战役”,千万不可以半途而废哦!我信心十足,相信你也一样!Come on!

这一关相对前面两关难度加大,题量大概在2到3篇课文左右,有《触摸春天》、《乡下人家》、《生命 生命》。原因是形式上是课内阅读练习,再也不是死记硬背了,需要学生去理解性答题,具体内容呈现,例如:《触摸春天》我没有惊动安静。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的世界。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安静告诉我这样的道理。

1.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安静告诉我这样的道理。

(1)“这样的道理”是指( )

(2)安静是怎样告诉“我”这样的道理的?

2.谁都有……谁都可以……根据文中例句造句

所有的关闯完以后,教师可以激励性地总结:通过玛丽们的努力,我们终于闯关成功了,拯救了自己的亲人。让我们来尽情地欢呼吧!来结束这节课。

(三)奖励跟进,激发兴趣

在最后对课堂上能完成任务的小“玛丽”们进行嘉奖,评价反馈,增强成就感,也激发了学生背诵的兴趣。

这几关都要求限时完成,原因是这样可以控制课堂的时间,也要求学生能够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背诵。每增加一关,难度自然也逐级递增,符合游戏的特点,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勾起学生的挑战欲。一关一关闯下来,学生不再害怕去记忆去背诵了,每个人都激情高涨,自信满满。整堂课,学生收获不小,也有自豪感,教师也教得轻松,教学目标自然也达到了。

三、使用网络游戏进行背诵教学的几个注意事项

1.自主选择角色,凸显学生主体

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但教师怎样真正起到主导作用,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学生是游戏的主人,教师只是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在游戏中,教师最好进行间接地参与指导或以角色身份的口吻去引导启发学生。每次游戏活动前,教师可以先调查学生对游戏的熟知情况,最好选择大家都有所了解的游戏。在进行过程中有时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寻找伙伴,自由结合来展开背诵游戏,共同商讨游戏的主要项目。这样才有助于发挥学生在游戏中的主体作用。

2.创造游戏场景,增强独立背诵能力

要想让学生能真正地融入游戏的角色,放开手脚,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或者是团队合作力,教师的语言引导还有课件制作就尤为重要。虚拟场景真实了,就会提高学生对游戏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且在各种游戏活动过程中,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遇到的记忆难关,多给些时间,以增强学生的独立背诵能力。

3.教师把握尺度,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在设置一个网络游戏场景后,不能袖手旁观,完全放任自由。假如没有一个好的引导者,很容易就会变得杂乱无章,教室里也会变得乱哄哄,完成不了背诵计划。这就要求教师加深学习,提高素质,正确把握游戏的基本规律,把握好角色的转换,发挥好学生的主体性。

4.正确引导游戏,理性对待处理

网络游戏盛行,有些人迷上游戏之后,不分昼夜,夜以继日地玩着游戏,荒废学业。所以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千万不要以玩网络游戏为荣,否则就会迷失自己,陷入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

总之,背无定法,网络游戏和语文背诵的有机结合是一个比较好的举措,相信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成功案例再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