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产业发展战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产业发展战略范文1
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全国GDP总量目标值将达到55万亿元,文化产业生产增加值在全国GDP中占比将达到5%,也就是说,到2015年文化产业生产增加值应该接近3万亿元。根据最新统计,2010年法人单位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1万亿元,这就意味着在2011-2015年期间,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增量部分每年要超过4000亿元。而整个2004年的文化产业增加值仅为3102亿元。换言之,在未来的五年中,每年要增加超过2004年全年的文化产业增加值。要实现这个战略目标,压力无疑是非常大的。
要有新的战略思路
显然,再用过去的常规思路去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已经远远不够,文化产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必须要有新的战略思路。而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思路的确定必须立足于“四化”――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条件)、市场化(体制)、国际化(未来发展方向)。以此为前提,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这是当前文化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也就是说,在未来的五到十年中,我国文化建设的主要矛盾依然是相对落后的文化生产力与迅速增长的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据专家推算,我国每年文化消费的总量实际超过了3万亿元,而现在我们能够提供的仅为1万亿元;我国演艺市场的规模可达800亿元,而整个2010年该领域的产出却只有108亿元。所以说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严重不足,是我们现在遇到的最主要问题。现在的电视台、电视频道很多,北京现在能看到六十多套节目,但是大家却感觉现在看电视,一个台就足够了。原因很简单,因为内容太贫乏。现在我们的电视频道,基本上是电视剧一统天下,除了电视剧还是电视剧。现在的电视节目贫乏到简直令老百姓难以忍受的地步。这个问题所反映的正是现在整个广电节目生产、供给能力的严重不足。再比如去年全国电影生产是526部,但是真正能够进电影院的只有150部,真正能够票房过亿的大概不超过十部,大量电影生产是亏本的。现在有一个新词“影院一日游”,意思就是一部电影放了一天,第二天就不放了,原因是根本卖不出票房。有的电影耗资上千万,最后的票房却只有几十万。这是什么问题?结构问题。因此,“十二五”期间,我们一定要把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作为战略思路的首要问题。
优化文化产业战略布局。文化产业的发展跟文化建设一样,同样存在布局问题。比如骨干企业和中小企业应该怎么布局、内部生产和渠道建立应该如何安排以及各地区之间文化产业的战略布局等等。当前,文化产业布局不合理的问题非常突出。比如说动漫产业,现在很多地区都在做。全国有七十多个动漫产业园,但真正能够在动漫产业上赚钱的没有几个,投入很大,但基本上没有盈利模式。所以发展文化产业,一定要有特色,不能人云亦云。比如贵阳、贵州做文化产业,那么就一定要突出本地的特色。做企业也是一样,他有我也有,肯定不行,他有我得优才行。
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从去年开始,中央已经明确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当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转变发展方式是“十二五”时期的一条主线。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文化产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越来越突出。但是文化产业的自身发展也面临着一个方式转变的问题。当前,最迫切需要转变的就是如何让我们的文化生产从过去作坊式小生产方式转变为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生产方式。如果生产出来的文化产品,提供的文化服务,只是满足于圈内的少部分人去欣赏,去互相吹捧,那么,这样的发展方式绝对不利于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文化产业发展一定要走出小生产,决不能停留在原始的自给自足、自产自销、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生产方式之上。惟其如此,文化产业才能迎来真正意义上的大发展。
把握两个关键问题
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优化文化产业战略布局、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是实现我国文化战略性发展的三个关键点、切入点。然而,在如何有效落实这个战略思路上,仍存在几个关键问题需要进一步把握。
文化产业的布局。文化产业的布局首先是指文化产业组织方式的布局,而所谓文化产业组织方式的布局,又主要是指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组成关系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的基本方针就是,一方面需要培育骨干企业,另一方面又要扶持中小企业。
为什么要搞大企业,首先,如果没有大企业的迅速扩大,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是实现不了的。要想迅速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必须把培育大企业、骨干企业作为重中之重。其次,文化和科技的融合越来越紧密,应用、采用高新技术,需要有一定资金实力的大企业。此外,中国本身就是国际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文化产业方面,我们的对手异常强大,如德国的贝塔斯曼、美国的迪斯尼等公司,他们一年的产值是我国所有文化产业加在一起的集合;再如,加拿大太阳马戏团一年的收入几乎是我国同行业所有企业一年收入的总和。面对这样的竞争力量,我们靠“小舢板”行吗?肯定不行。中国的大企业不是多了,而是太少。我们需要在“十二五”时期,经过十年、二十年,打造一些市值过千亿的文化企业,真正变成文化产业的航母。
除了扶持大企业,也要扶持中小企业。因为中小企业有活力,更重要的是文化产业有它个性化强的特点。这种个性化发展,中小企业最具优势。
文化产业的布局当然还涉及功能布局、地域布局等其他方面的内容。在“十二五”时期,相关部门要一起来做全国文化产业的示范区,必须鼓励特色化、差异化。从海外来讲,要把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做起来,除了产品的对外交流,还要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加大文化产品的出口;更重要的是,从现在开始就要在海外建设文化传播渠道,包括购买或者是并购,甚至是控股、参股海外的书店、影院、剧场、电视、互联网等。
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最重要的是把握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另一方面是培育发展新型文化产业。而要把握好这两个方面,最关键的就是加快实现科技和文化的融合。
产业发展战略范文2
【关键词】寿光;蔬菜产业;发展战略
寿光市作为我国的“蔬菜之乡”,其农业产业发展迅速,其做法经验也被全国争相学习。目前寿光市蔬菜产业已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然而近几年来,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寿光的蔬菜产业在取得明显绩效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从而制约了蔬菜产业的纵深发展。为实现寿光蔬菜产业又快又好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本文分析了寿光蔬菜产业的发展战略,并结合实际指出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未来蔬菜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寿光蔬菜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一)蔬菜出口销售不畅,出口对象单一,蔬菜品牌不多
虽然寿光市拓宽了蔬菜销售方式,但目前寿光仅有三种主要形式:龙头企业代销、蔬菜批发市场代销、中介组织代销。同时对寿光蔬菜的出口对象研究发现,其目标客户仅有韩国、日本等国,且属于订单蔬菜,这样蔬菜的海外销售受到制约。而且由于寿光的国际市场的开拓能力较弱,未能够形成自主品牌,所以寿光蔬菜出口销售具有较显著不稳定性。
(二)农村蔬菜合作社、协会形同虚设,作用没有发挥
虽然寿光市较早成立了蔬菜协会和蔬菜合作社等农村自助组织,但鉴于专业管理人才的缺失、管理体制存在重大问题、协会发展后劲不足、信息引导不专业等诸多无法根治的问题存在,因而其作用的发挥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庞大的群体。
(三)蔬菜良种竞争力不高
目前国外较多蔬菜种子企业相继涌现寿光蔬菜市场,再加上这些国外蔬菜种子企业始终奉行垄断模式,以致较大程度上制约了寿光蔬菜产业的安全与自主发展权,如此既给予国内蔬菜种子企业带来严峻的挑战,又直接损害到菜农根本权益,不利于我国蔬菜产业持续稳定发展。与国外蔬菜种子企业相比,国内蔬菜种子企业所培育出的种子品种种类较少、品种品质差。
(四)蔬菜质量安全隐患较多
通过对寿光蔬菜质量安全把关可以发现安全问题频繁发生,究其原因在于:首先,安全生产流于形式,各级蔬菜技术部门对农民培训工作落实不到位;其次,缺乏完善的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价格体系,使得无公害认证产品始终与非认证产品价格保持一致性;再次,无公害蔬菜的投入较高的成本,造成菜农因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投资成本过高而放弃生产;最后,市场监管制度缺失,未能够起到较好的监管与处理不合格蔬菜作用,造成大量的不合格蔬菜在市场内任意流通。
(五)蔬菜种植户文化素质不高
调查研究发现,多数寿光蔬菜菜农仅具备初中文化水平。这样以来尽管存在诸多新知识、新技术进入寿光蔬菜市场,却因为寿光蔬菜菜农学习能力不高、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未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从而大大影响了新科学技术的推广及蔬菜产业化快速发展。
(六)物流环节尚有不足之处
通过对寿光市蔬菜产业调查发现,寿光市缺乏完善有效的物流体系,究其原因,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地方保护主义现象突出,即某些地区为维护本地农户切身利益不受侵害,限制外来产品进入本地市场,如此以来直接导致农产品流通受阻,不利于实现市场竞争公平性、合理性。二是物流费用昂贵。由于蔬菜的时效性,所以其在物流运输过程中需要支付较高的物流费用,同时近年来国际石油价格持续攀升,进一步加剧了农产品经营者的运输成本负担。
二、寿光蔬菜产业发展战略实施策略
(一)科技战略提高科技水平,培养优良蔬菜品种
为了改变寿光菜农文化素质比较低下的情况,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首先需要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其次需要加大对农业科研项目的扶持,加大对农业科研项目的扶持,就是要在进行农业科研中,对有利于改善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的项目进行扶持和帮助;最后是合理的规划布局,从而通过科技打造优良的品种,通过建立以政府为主动,企业互动的参与机制,同时组织各级农技人员对寿光的大部分的蔬菜种植进行调研。在这基础上,培育出及保留了本地蔬菜品质,同时又具备着抗寒、抗寒等特征的品种。
(二)联合战略――专业合作社完善
通过对国外优秀合作社的研究发现,为了做好寿光市合作社的发展,需要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需要加强立法,立法是合作社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其次是明确合作社发展的目标,为了提高合作社的知名度需要打造个性化的品牌,为此需要对蔬菜品牌进行个性化定位。
(三)产品战略建立多品种的蔬菜种植体系
结合寿光实际,对寿光进行整体的蔬菜产业的发展规划,通过制定不同的区域种植规划。同时在进行规划的同时,必须结合寿光的天气等特征,结合天气等,来种植各种不同的蔬菜品种,从而保证蔬菜重视的多样性,以此给广大的消费者提供优质可靠的品种支持。
(四)人才战略培养和引进高层次蔬菜人才
21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为了做好寿光蔬菜产业的发展,需要从积极实施人才兴起战略,为此政府应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如通过产学研等方式和农业大学进行合作,通过建立这种长期的稳定的合作,以此达到吸引人才的目的。同时政府应出台相关的措施和政策,以此鼓励和吸引更多地高素质的大学生来寿光工作,以此提供基层科技人员和蔬菜种植人员的素质。或是对现有的固有科技人员进行大规模的培训或者是进修的方式,以此提高基层农业科技人员的科技水平。
(五)生态战略―改善土壤,治理污染
通过对蔬菜质量安全问题研究,为了做好寿光市蔬菜质量安全问题,需要做好几个方面。首先需要建立全市土壤检测网络,以此来检测寿光的土壤质量;其次大力加强农业的清洁生产,以此加强对土地的保护;最后是加强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宣传工作。
产业发展战略范文3
高铁时代下的区域产业加速一体化
核心区域产业将率先一体化。随着京津、武广、郑西、沪宁等一批城际高速铁路的通车运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内部的联系更加紧密,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协作更加明确。在现阶段,高铁建设可能会有一定的“虹吸效应”出现,但表现并不明显,目前高铁连接的区域投资环境都在不断改善,区域间存在一定的比较效应,相对发达的地区可以利用积累起来的品牌优势做强总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先期可以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营造较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实现产业发展后来居上,目前中国产业的梯次转移已经成为一个趋势,东业西移,南资北移已经成为事实,各个区域应该充分发挥高铁带来的区域发展机遇,变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这不仅有利于区域间分工和协作,有利于形成比较好的区域联动发展效益。总的来说,各区域要顺应国内高铁带来的区域经济发展变革情况下,紧抓全球服务业转移和国内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在全国一盘棋的大局之下,积极根据本地的特色产业优势,谋划未来。
长三角:以上海为龙头,加速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地域协同分工,形成有序的产业等级体系。作为中国最大经济体,长三角区域拥有完善的区域交通体系,具备高度外向型经济和国际化氛围,随着沪宁、沪杭高铁的开通,以及京沪高铁的建设,长三角的区域辐射和带动作用将进一步增强,长三角应继续强化上海的核心地位,壮大南京和杭州两个次中心,积极培育和发展苏州、无锡、常州和昆山三级中心,同时形成细分市场分工明确、结构合理、协调合作的现代服务产业体系和先进制造产业体系。
聚焦重点领域,提升产业竞争力。长三角地区已经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良好的区域环境促进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转移扩散,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中,要重点强调不同等级城市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细分市场的定位,通过差异分工和区域合作,深化每个城市的产业的重点领域。上海逐步形成为制造业总部服务的知识型服务业,杭州形成以现代商务休闲、文化创意产业等产业为核心的高附加值产业体系,宁波以现代物流商贸和电子商务为主的商贸产业体系,苏-锡-常等城市形成完善的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
确立上海现代服务业中心的目标,推进全球营销。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具有明显优势,在协同分工的基础上,要树立上海现代服务业在亚洲乃至全球的全方位运营和管理中心地位。制定专项扶持计划,鼓励和协调公私合作,通过中央政府、行业的国内外企业以及服务供应商通力合作构建相应的生态系统,将上海打造成为面向跨国企业的全球服务和研发交付体系的重要一环。在3-5个新兴领域建立先发优势,成为行业全国和世界的典范。从寻找跨国公司合作到通过整合行业内多家小规模企业进行国内行业整合,利用合作、联盟和并购快速建立规模,为高附加值现代服务业提供支持以及获得全球化能力,为跨国公司的全球运营模式提供创新基础,这些扩张能够促成现代服务业品牌的全球营销和带来更多的业务。
珠三角区域:搭建平台,深化粤港合作,加快发展生产业
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强大的计算机产业支撑,完善的加工制造业体系,为珠三角发展金融服务业、物流、创意产业等服务产业提供了巨大的配套发展空间,珠三角地区初步形成以深圳和广州为龙头,粤港澳三地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高度开放的生产业中心。但在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的过程中,珠三角生产业也面临着突出问题,比如与港澳的区域交通联系、信息化建设、劳动力的业务技能和外语能力、人才的储备、政府管理服务水平等,在与港澳对接的过程中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把基础平台和服务平台建设好,才能在承接港澳服务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深化信任合作和拓宽业务范围,充分用好用活区域优势。
以生产业发展为新契机,深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作为全球知名的制造基地,珠三角正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制造业需要提升结构和进一步增长,同时,服务业作为珠三角地区后续发展的强大动力,更是面临需要加快发展的紧迫形势。如何通过促进国际服务产业转移和加速国内制造业的服务内需释放,并与制造业更高阶段成长形成良性互动,对于珠三角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全局意义。利用好区域优势,结合国家生产业政策的区域指向,珠三角地区要以生产业发展为新的契机,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积极推进建设以生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主体产业基地,成为保持珠三角区域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培育产业集群,壮大企业规模。加强珠三角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和示范区的建设,强化载体功能,引导生产业的集聚发展,培育生产业主体,加快引入一批国外龙头企业建立分包中心和承接基地,提升接包能力和业务渠道,积极承接其全球服务产业转移和国内企业转型升级的服务需求,积极支持本土企业的发展,鼓励扶持企业开展国际资质认证,鼓励有发展能力的中小专业服务企业通过兼并、收购、重组、联营等方式,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尽快壮大规模,重点培育一批规模较大、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管理水平较高、发展潜力较大的生产业企业。
环渤海区域:强化北京、大连等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突破高端服务业
北京、大连等中心城市在环渤海地区内发展高端服务业具有明显的优势,也是带动整个地区产业发展的引擎。但是,北京、大连、济南为中心的京津冀、东北地区和山东半岛的经济腹地范围的高端服务业发展基础薄弱,且大部分城市面临重工业化的困境,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动力不足,区域可持续发展存在诸多问题。针对区域状况和产业基础,环渤海地区的区域战略为:强化北京、大连和济南的产业的服务功能,带动天津、沈阳、大庆、青岛等城市的产业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打造高端产业研发联盟。依托重点功能区和产业园区建设,拓展高端服务业发展空间,巩固逐步打造环渤海地区高端产业研发联盟,建立主要行业的互信网络的研发联盟,中心城市与腹地范围城市的产业形成资源互补,充分挖掘消费电子、汽车、清洁能源、生物技术、文化创意、高端旅游等细分市场,展示从事高附加值业务上的能力,向客户提供新的价值。同时,承担政府信息化的重大责任,升级公共及私有部门 IT设施,积极参与全国信息化建设。
努力打造全国高端服务业人才高地。环渤海地区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综合技术能力强,创新环境优良,国际化程度高,是培养高端服务业人才基地的最优选择。环渤海地区应紧紧抓住自己的教育资源和软件产业发展优势,面向服务市场,积极推进人才工程,创办新型学校和培训机构,利用先进的师资力量,强化语言和IT技能的学习,打造全国高端服务业的人才高地,为区内和国内的其它地区培育更多优秀的高端服务业人才。
中西部区域:以高铁节点城市为依托,加速区域极化
产业发展战略范文4
【关键词】蜀绣产业;发展战略;发展策略
近几年来,传统工艺美术业所承载和蕴含的巨大价值,日益被社会认可,被政府重视,传统工艺美术业被整体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为国家文化建设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蜀中之宝的蜀绣在各级政府持续的关心和扶持下,在蜀绣从业人员的坚持和努力下,已经逐步走出生存危机,虽然还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但是我们更应看到希望和机遇。我认为蜀绣产业不能等,不能靠,不能老是眼睛盯政府,蜀绣企业自身要“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积极适应现代市场环境,才能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内练一口气,这口气就是练蜀绣技艺,技艺是蜀绣生存发展的根本,千年蜀绣技艺一直靠口口相传,很多针法由于没有完整文字记载,已经面临失传,现在我们要重视对蜀绣的传承保护,首先希望在政府的组织和帮助下成立一个非盈利的蜀绣研究和保护机构,专门负责收集蜀绣精品,挖掘蜀绣题材,整理总结蜀绣历史资料,建立起完成的技术档案。蜀绣要发展,归根结底还是要带出徒弟,培养好接班人,有了这些技术理论基础,才能使技艺传承,正规化、系统化,综合化、规范化,这样蜀绣才能真正的生根发芽、繁衍生息,才能避免蜀绣变成假模假式的表演形式(唐小飞,2005)。
所谓骨,就是蜀绣企业要重视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不能觉得做手工艺的不是大规模机器生产,就不需要管理。比如这两年我的公司引进一些管理人才,同时开始尝试一些现代经营管理模式,比如生产流程控制,生产成本控制等等,事实证明,这些方法确实提高了效率,减少了浪费,增加了收入,所以我觉得蜀绣企业应该结合实际,积极采用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要求。
说到筋,就是蜀绣经营模式,蜀绣既是工艺品也是艺术品,生产上不能一味强调数量、规模、速度等方面的多、大、快;而要着力重视质量、形态、品味等方面的好、妙、雅;使之在代表传统文化精神和工艺作风方面具有表率性、典型性和高端性。另外蜀绣想要进入市场,还必须主动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目前蜀绣题材选择范围狭窄,大部分产品仍然停留在广为人知的题材上,老内容、老形式,简单复制,而通过与客户沟通、交流,近年公司设计、制作的《川剧变脸》系列,以及采用油画素材的蜀绣产品都取得了很好的销售业绩,充分证明蜀绣的设计创作要海纳百川,善于吸收,敢于创新,勇于突破。
讲到皮,就是蜀绣要注重品牌宣传和品牌保护。
蜀绣产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打破作坊式生产、经营、管理思维,整合资源,树立蜀绣龙头机构,走品牌与创新之路。开展品牌经营,通过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和有力的营销手段,推进蜀绣产品在市场中的知名度和信誉度(唐小飞等,2010)。创建蜀绣品牌就是一个将蜀绣文化充分展示的过程。此外。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加大对蜀绣知识产权的保护,现在市场上到处都充斥着质量低劣的所谓蜀绣,蜀绣应该正本清源,树立行业龙头品牌。
应该看到,与工业生产方式相比,基于手工生产方式的蜀绣产业不仅有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等经济技术方面的优势,还有因地制宜、因材施艺,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发挥地域优势、扩大就业机会、丰富产品形态等社会人文方面的优势。我们应该把振兴蜀绣与国家发展战略相联系,从发展文化经济和文化产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等多角度来研究,我坚信蜀绣的前景是乐观的,蜀绣的未来是不可限量的。
参考文献:
[1]唐小飞,营销资源在CRM策略中有效分配的应用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9).
产业发展战略范文5
关键词:吉林;冰雪体育产业;战略
本文为吉林省体育局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北京成功申办2022冬奥会背景下吉林省冰雪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收录日期:2017年1月17日
一、前言
吉林省是冰雪大省,冰雪体育资源极具优势。尤其是北京申奥成功后,吉林省政府高度重视冰雪体育的发展。2016年9月,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大做强冰雪产业的实施意见中指出:要贯彻落实关于“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和“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重要指示精神,抓住2022年北京冬奥会历史机遇,以满足冰雪消费需求为主线,以冰雪旅游为主体、冰雪体育为基础、冰雪文化为引领,强化冰雪关联产业融合发展,打造长白山国际冰雪品牌,努力把吉林省建设成为中国冰雪产业大省、冰雪旅游强省和世界级冰雪旅游目的地。2022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将极大地推动我国冰雪体育的发展进程。
二、吉林省冰雪产业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吉林省冰雪旅游的自然资源优势。吉林省是世界公认的最适冰雪运动区域,全省降水5~8个月是以固体形式降落,在10月、11月或2月、3月出现最大积雪深度。由于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寒冷漫长的冬季以雪质好,气温适中,风速小且全年日照2,200~3,000h等特点成为冰雪体育旅游资源的形成不可或缺的重要气候条件基础。
2、冰雪体育品牌的优势。吉林省冰雪体育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打造了很多享誉国内外的冰雪品牌,也成为吉林省的冰雪名片。如,吉林的雾凇冰雪节、长春瓦萨国际冰雪节,这些品牌诠释了吉林省冰雪文化内涵,展示了吉林省的冰雪艺术魅力。
3、市场化运作冰雪体育旅游项目经验的优势。吉林省政府积极鼓励企业通过参股、控股或者独立经营冰雪旅游项目,吉林松花湖万科滑雪场、长白山万科滑雪场就是典型的民营企业投资兴建的具有国际水平的高质量的滑雪场,经营模式和理念先进,企业效益良好,这是目前吉林省市场化、社会化运作冰雪旅游项目的典范,也是吉林省发展冰雪旅游产业的基础。
4、冰雪艺术人才的优势。多年来冰灯、冰雕等冰雪艺术活动培养造就了大批冰雪采掘、设计、创作等经验丰富的艺术人才。冰雪体育运动的发展,培养造就了大批的滑冰、滑雪、冰球等项目的运动员、教练员、专业管理人才。他们都是发展冰雪旅游产业的宝贵财富。
5、政策优势。冰雪是吉林省重要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以冰雪为主的体育旅游必然会受到高度的重视。每到深秋时节,全省就开启了冬季冰雪旅游市场开发工作。省领导亲自率团到京津唐、珠三角、长三角等主要客源地区开展冰雪旅游系列推广活动。为使吉林省旅游营销推广长期化,还在各地设立旅游推广中心。近年来,伴随各类冰雪旅游节庆活动启动,从全省各大旅行社和网站反馈的信息,让人欣喜不已,全省接待游客总量和旅游总收入正在节节攀升。
(二)劣势分析
1、冰雪体育产业专业人才匮乏。吉林省缺少冰雪体育产业专业人才,尤其是体育旅游的专门人才,在冰雪产品的打造、冰雪旅游活动的策划等专业性不强,极大地影响了服务质量。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有些新的技术没有专业的人员进行应用。从人力资本上来看,一些滑雪场管理人才、滑雪场的维护、装备维修、滑雪教练员的人才纷纷被北京等地高薪请走,这与吉林省经济欠发达有直接关系。
2、经营管理制度不完善。吉林省冰体育产业经营理念还需更新,管理制度尚需完善。吉林省旅游局和体育局等相关部门的合作缺乏深度,所以导致冰雪体育产业的主体冰雪旅游产业经营不佳。
(三)机遇分析
1、体育旅游热潮的兴起。冰雪体育旅游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体育旅游形式之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全国多个地方,如内蒙古、新疆、四川、河北、北京等地区,只要有雪存在的地方,均纷纷斥以巨资开发利用,以期借助冰雪旅游拉动地方经济。冰雪旅游正以其巨大的经济效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快速成长起来。
2、国家政策的扶持。2016年吉林省出台了《吉林省委省政府P于做大做强冰雪产业的实施意见》,《意见》中指出冰雪产业是吉林省具备国内领先发展、国际竞争潜力的特色优势产业,资源禀赋高、市场前景好、消费拉动大、综合带动性强。吉林省要紧紧把握冰雪产业发展的黄金增长期,充分释放冰雪产业发展的巨大空间与潜力,大力发展“白色经济”,加快推进“白雪换白银”,引领服务业发展,助推吉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3、北京冬奥会的申办成功。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举办,为吉林省冰雪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机遇,政府将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冰雪场地的硬件设施。
(四)威胁分析。国内各地冰雪旅游发展势头强劲,正在威胁着吉林省冰雪旅游业的速度与发展。目前全国已建成将近200家滑雪场,年收入超过百亿元人民币,内蒙古、新疆、北京、河北、四川等地冰雪体育旅游发展迅猛。
三、吉林省冰雪体育产业发展战略
(一)构建多层次市场格局。冰雪体育产业是绿色产业,也是朝阳产业,它可以带动住宿餐饮、娱乐、购物、交通运输、滑雪器具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冰雪体育产业的发展,要把体育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点和扩大就业的重点加以发展。加强对冰雪体育产业的研究和宣传力度,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冰雪体育发展模式,不断探索和总结适合吉林省发展冰雪体育产业的经验,逐步建立起一个内容齐全、效益明显、竞争力强、充满朝气、多层次的冰雪体育市场格局。
(二)加强冰雪体育产业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基础配套设施落后一直是制约我国冰雪体育产业发展的瓶颈,也是吉林省冰雪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因此,必须加大投入,加强管理,提高滑雪场的基础配套设施的服务质量,使景区的外部环境整洁、功能完善,集吃、住、行于一体,全面满足游客的多种需求,做大做强冰雪体育产业。
(三)改革冰雪体育产业管理体制。要使冰雪体育产业高效持续地健康发展,必须建立一系列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及一整套科学的、具有权威性的体育产业统计指标,明确管理部门、经营部门各自的责任、权利、义务,加强对体育产业的有效监测和评价,使冰雪体育产业发展在法律规范下健康有序地发展。
(四)培育和打造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吉林省要依托现有的冰雪体育旅游资源和旅游相关设施,开发精品冰雪体育旅游,使冰雪体育旅游的品牌产品走高档次、高水准的发展之路,实施品牌战略,树立品牌形象,以提高市场竞争力。让冰雪体育旅游品牌深入人心,让世界都了解吉林省这个品牌。
(五)在人才培养上下功夫,推动产业不断升级。冰雪体育产业是以人的服务为中心的第三产业,需要培养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从而不断推动产业升级。一方面政府各级部门要加大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重视程度,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以吸引更多的国内外的优秀专业人才来本地发展;另一方面要重视对经营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强对外的学习交流,提高在职人员的素质。
产业发展战略范文6
1.鹿邑和灵宝呈现省内竞争态势,同时省外竞争也很激烈鹿邑作为老子的出生地,灵宝作为道德经的发源地,两者其实各有特色,但在老子文化发展上呈现出竞争态势,几乎没有合作。与此同时,安徽涡阳一直在和鹿邑竞争老子出生地;此外,甘肃陇西作为老子仙逝地,也在大力发展老子文化;深圳准备投资9亿元在梧桐山建老子文化园,所提依据仅仅是“依据历史记载,深圳梧桐山是道家36洞天之一”;甚至连海南,仅仅是历史上海南人白玉蝉校注过《道德经》,海南文昌市发现一座老子庙,海南文昌市和海口市,先后成立了老子文化研究会。还有四川大学的老子研究院、广东省老子文化学会、福建省老子研究会等等。其实,有关老子籍贯,现在就有六种说法之多,在全国范围内,老子文化发展都已经呈现激烈的竞争态势。
2.应用性科研力度不够,老子文化未能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发展旅游经济,河南省委、省政府制定了“以旅游开路,推动全方位开放”、“把河南建成文化旅游强省”的战略方针,只有进一步加强文化方面的应用型研究,才能有效支撑这一伟大策略的实施,但眼下关于老子的研究成果多侧重于理论性,应用性科研力度有待加强。要以老子文化为龙头,带动河南旅游强省的发展局面,使老子文化古为今用,为现实工作服务,为促进社会和谐与经济发展服务。
3.老子文化普及度不高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就是《圣经》和中国的《道德经》。道德经蕴含丰富的思想,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医学、养生、军事等诸多方面,其内涵博大精深,至今仍放射着不朽的光辉。但即便是在中原这样的老子文化发源地,人们也知之不多,各级学校也很少将老子引入课堂,普及度不高。在社会物质文明快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人们崇尚自由的同时也往往会陷入迷茫,有些人虽然在物质上较为满足,但精神方面却相对空虚,要根本解决这个问题,就有必要大力弘扬老子文化,发挥其积极意义,帮助人们重新认识到“上善若水”、“尊道贵德”等老子思想的价值,找到自己的信仰。
二、影响中原老子文化发展的正反因素分析
1.中原传统底蕴深厚,具备发展潜质老子文化的主要特质在于激发人们的创造力,达到“天人合一”的超脱状态,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灵魂;老子当年在三门峡写下《道德经》,是老子思想的总结,是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原地区老子文化历史悠久,在全国都有很高的知名度,有着较为优越的旅游市场开发基础,采用科学合理的开发措施,深入挖掘老子文化资源内涵,进而提升中原旅游综合经济效益,必将有力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更进一步。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老子思想老子的哲学体系以“道”为核心,包含大量的和谐思想,对于当前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世界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当前,我国处于改革转型的特殊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社会的共同目标,实现这一目标,有赖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干部与群众关系的和谐以及国际社会之间的和谐。2008年,总书记提出改革开放“不折腾”,采用老百姓熟悉的俗语来说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和决心,其中蕴含着老子思想“无为而治”的哲学内涵。
3.没有形成明确的发展思路尽管我们较早的认识到弘扬老子文化的重要性,但缺乏明确的发展思路,基本上还是单纯的搞旅游开发为主,并且这种旅游开发,没有形成合力,而是各自为战,没有达到资源最大限度的利用。在丰富的老子文化资源背景下,其经济发展动力似乎略显不足。文化资源对经济的发展有着主导作用,中原文化资源丰富,如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配置,将对中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着明显的推动作用。老子文化资源作为重点战略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和充分开发,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发展以老子文化为核心的旅游产业,提高以文化旅游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可更好地促进中原经济均衡全面快速发展。
三、加快发展中原老子文化的对策
1.以市场经济之手来推动老子文化发展,打造河南文化强省积极推进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成立老子文化投资基金,通过公司化管理,打造河南文化强省。近年来,中原各地越来越重视老子文化,很多地方成立了相应的老子文化研究机构,并筹划建立老子文化园等,但受限于资金问题,很多设想最终难以实现或者打了折扣,要推动老子文化发展,必须借助市场经济之手,积极筹措多方资金是发展老子文化的重中之重。依托中原源远流长的老子文化、道家文化,着力进行老子文化园、老子文化学院、老子文化养生中心、老子书画院等项目的投资建设,在周口鹿邑、三门峡灵宝、洛阳栾川分别建立老子文化园,正是响应和落实振兴民族文化产业、打造河南文化产业集群、打造名副其实的道文化旅游品牌的重要举措和基础性重大工程,必将促进河南文化、养生、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成立老子文化投资公司,调集骨干力量,出版《老子文化大全》,策划集图书、工艺品、国画艺术品、旅游产品等为一体的大型“老子文化大展”,到全国甚至国外展出。在老子文化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环节上,开发生产老子标准像系列文化产品,包括千足金、铸铜、锻铜、树脂、琉璃、高档红木、楷木及织锦等各类材料的老子像,在旅游、演艺、出版等领域打造老子文化品牌,促进老子文化产业发展壮大。
2.以旅游产业为先导,形成竞合态势,强化河南旅游优势旅游业是具有文化基础的经济性事业,我国各地的旅游景点比比皆是,且特色各异,不胜枚举,而心灵的圣地却非常匮乏。老子文化博大精深,包涵着治国、齐家、修身、养性等大智慧,是人类最佳的精神食粮,打造以老子道德文化为核心的心灵旅游胜地正逢其时。在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建设“老子文化园”。河南省鹿邑县是老子的诞生之地,河南省灵宝市是老子归隐前的所在地,也是老子著写《道德经》之地;鹿邑县在河南省的东边,灵宝市在河南省的西边。对于老子文化来说,这两个地方都是有意义的地方。因此,在这两个地方建设“老子文化园”,就可以更好地宣传老子的思想和文化。此外,老子的任职地是洛阳,要整合全省三地老子资源,形成中原老子文化旅游圈,既要突出各自特色和地域优势,走唯一性、差异化、创新发展的道路,更好统筹兼顾,站在全省的高度谋划,将老子文化打造成中原独有的强大品牌优势。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的无限性,打造中原老子文化圣地,建设海内外炎黄子孙崇拜向往的道德文化圣境。
3.加强素质教育,逐步形成全省性的老子国学热老子不仅是思想家,也是教育哲学家,老子思想充满着教育智慧。老子的“以顺应人的自然本性及个性和发展规律”为教育价值取向,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基础。老子的教育思想围绕“道”而展开,充分体现了其辩证教育法则的实质,也就是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避免老师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对当今的素质教育实践有着良好的借鉴意义。编辑一本体现老子故里风貌的乡土教材,让中小学生及早了解接触老子文化,实际上,传统文化需要在现代经济社会中重新阐释和发展,孔孟文化也是如此,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曾创作简单而经典的孔孟漫画,使读者更轻松的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这样才有助于传统文化服务于现代社会。新时期的高校教育更要注重大学生的素质养成,老子文化教育就是一个有效的途径。高校教育长期侧重于知识传承,忽略了人性教育,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是高校的使命,但如何实施这一素质教育行为,却仍处于探索阶段。不妨以老子国学教育为向导,推进国学教育进学校,也许是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同时,只有教育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力的发展,才是发展老子文化的根本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