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国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东南亚国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东南亚国家

东南亚国家范文1

[关键词]制造业 竞争力 生产效率

制造业是一国繁荣富强的基石,是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动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速发展,全球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呈现三种发展趋势:一是发达国家制造业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而工业化过程中的国家制造业的比重正在稳步上升;二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制造业在国家之间的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污染型产业纷纷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制造业出现了研发、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全球化的趋势;三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全球制造业呈现垂直分工、水平分工和网络分工并举的格局,产业链不断细分。

一、制造业发展总体情况的比较

亚洲作为制造业转移的一大接受区,在过去的几十年,制造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日本接受了欧美国家的先进技术,首先成为亚洲工业化国家。接着亚洲“四小龙”接受了来自日本和欧美国家的产业转移,迅速成为亚洲新兴工业国家。目前,亚洲正处在第三轮产业转移中,即由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向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转移。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国外企业来到中国投资、建厂、开拓市场,外资及外国先进技术为中国制造业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引进和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中国制造业突飞猛进,总产值从1990年的6704亿元到2003年51860亿元,增长了6.7倍。2003年,中国GDP达到14170亿美元,制造业占39%。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的世界第四大制造强国。由于仍处于工业化过程中,我国制造业仍存在极大的发展空间。因此,目前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民用技术为主的发展路线的推行,使日本的制造业走向了巨大的成功,日本成为继英美之后的又一个世界制造中心。2003年,日本GDP达到43008亿美元,是中国2003年GDP的3倍还多,其中制造业的贡献率为21%。目前,日本在钢铁、汽车、电子产品制造业上仍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韩国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的加工制造业,推动了地区经济迅速增长。韩国制造业是一个典型的从技术模仿到技术创新而取得成功的例子。如今,韩国无论在汽车、钢铁行业等重工业还是半导体等高科技行业都取得了重大进展,而且拥有埔项、三星、LG等大型跨国企业。2003年,韩国GDP达到6053亿美元,制造业的贡献率为23%。韩国产品大部分用于出口,2003年贸易额占GDP的61.6%,而高科技产品占出口总产品数量的32.1%。

印度与中国同属发展中国家,两国既是农业大国又是人口大国,都具备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独立后的40多年,印度的企业一直在半封闭状态下经营,缺少竞争机制,制造业发展缓慢。1991年的工业改革后,印度制造业逐渐显出活力,在软件、制药和汽车部件等行业都已经成为世界市场的竞争者。2003年,印度GDP达到6006亿美元,为中国2003年GDP的42%,其中制造业的贡献率为16%。

二、行业竞争力的比较

研究中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的现实差距,除了需要从制造业的总体情况宋分析,更需要从制造业的各个行业进行研究。本文以钢铁、汽车两大支柱产业为代表,在各国间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我国的优势与差距以及相应的调整措施。

(一)钢铁制造业

钢铁是构成现代化城市最主要的结构材料,是国民经济的——大基础产业。改革开放以来,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2002年,我国钢铁工业总产值为6492.36亿元,占制造业的7.6%:利润为294.77亿元,占制造业的7.19%,中国制造业各行业中利润排名第三。1996年中国钢铁产量超过了1亿吨,成为世界第一大产钢国。从1955年到2002年,中国粗钢产量达到1.79亿吨,增加了近62倍,仍居世界首位,产量为居第二位的日本的1.66倍。

但是,产量的增加并没有带来我国钢铁产品的结构的根本改变。传统的低技术低附加值的品种在我国钢铁产品中仍占有较大比重,条钢类产品比重超过53%,比日本高出15个百分点;而板材类产品比重为33%,比日本的26个百分点。差距尤为巨大的是高附加值产品,如表面处理板,在日本占板材产量的24%,但我国这一产品几乎还是空白。因此,我国高技术的钢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进口,我国钢铁贸易一直处于逆差,2001年这一值为104.13亿元。

就经济效益而言,中印钢铁制造业的投入产出均较大,比最佳水平高出约14%;中印都具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但是劳动成本所占的比例却比最佳比例高出近三四倍,可见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为过低的生产效率所抵消,总体上出于竞争劣势。因此,提高升级生产设备,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是中印两国当前加强钢铁行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钢铁工业是典型的装置型产业,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非常明显。钢铁工业强国生产的集中度都很高。韩国埔项钢铁公司,一家的粗钢产量约占全国的64%,英国钢铁公司占英国钢铁产量94%,美国最大6家企业粗钢的集中度为50%,日本5家企业的集中度为80%。而我国钢铁产业的集中度较低,2002年全国生产钢铁的企业有一二百家,生产钢材的企业上千家,但产钢量在1000万吨以上的仅有宝钢一家,500万吨以上的也只有4家,由于低集中度和高分散度,大量的钢铁企业达不到合理的经济规模,工艺装备小型化,技术水平不高,产品缺乏竞争力。

转贴于

(二)汽车制造业

近年来,出于降低成本,抢占市场的考虑,世界汽车各大汽车制造商开始将生产重心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目前,亚洲已成为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地之一,2002年产量占世界31.4%。

2002年,中国汽车总产量325万辆,同比增长39%;轿车产量增至109万辆,同比增长55%。从产量上看,中国汽车产量已经超过韩国,已成为世界第五大汽车生产国:从发展情况看来,中国汽车工业的增速比其他几个国家遥遥领先,日本、韩国、印度的汽车总产量分别同比增加是5%、7%、2.8%;但总体规模上,我国汽车工业总体规模还不及日本的1/3,特别是轿车的产量,不到日本的1/8、韩国的1/2。

中国汽车工业的产业组织较发达工业国家比较仍然很分散。就单个企业规模而言,我国企业也与世界级汽车公司存在巨大差距。2003年,中国最大两家汽车企业,一汽和上汽的生产能力分别为85.9万辆和79.7万辆,而在世界大汽车公司排名较后的韩国现代汽车公司的生产能力超过250万辆。即使在亚洲范围内,中国也缺乏有影响力的汽车企业,专业化程度与国际大公司相比仍然较低,尚未形成面向全行业的甚至国际市场的大汽车零部件生产集团。

中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相当薄弱,在许多核心技术领域落后与世界先进水平。2002年,中国汽车新产品开发中,属于自主开发的新产品占所有新品种的32%,其中轿车仅占10.5%。大部分轿车都是依靠技术引进和合资开发的。与日本、韩国相比,中国汽车创新能力严重不足。韩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主要是由本国企业发动和驱使的;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是外商直接投资来带动汽车制造业的发展的。韩国最大汽车生产商现代公司,1967年只是一家福特组装厂,在缺乏技术能力的情况下,现代一直坚持引进非成套技术,以确保独立于跨国公司,自身发展不受其束缚,很快现代公司就能够自行设计发动机和整个汽车。1994年,现代公司汽车总产量占到全国的49%,出口量占全国汽车出口总量的53%,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制造商。当前,我国几大汽车企业均与外商合资生产,核心技术大多掌握在外商手中,这将成为我国汽车发展壮大的隐患。

通过以上两个行业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制造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钢铁、汽车等国民支柱产业在世界上已占有较大份额。“中国制造”在国际分工中已经取得了较为有利的地位,正在由跨国公司的加工组装基地向制造基地转变,并且正在向“世界制造中心”迈进。

三、中国走向“世界制造中心”的几点建议

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促进制造业平衡发展。我国制造业结构偏轻,传统工业所占比重较大,而装备制造业占的比重偏低。一方面,进一步加强我国具有比较优势制造业,如服装、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国际竞争力,走品牌发展道路;另一方面,要将发展装备制造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积极学习外国先进技术,消化吸收,转化为自己的技术,实现成套设备国产化。

2.促进制造业的集群化发展,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群。制造业的地理集中,有助于形成规模经济,提升产业的国际国内竞争力。在我国,无论是钢铁还是汽车,产业集中度都较低。但制造业的集群现象以初步形成,出现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经济区三大制造中心。产业集聚地的形成需要依靠民间创新,市场引导。政府则应该致力于提供完善的公共设施,保证公平的竞争市场。

3.培养国际性的大企业,壮大中小配套企业。现代国与国之间经济上的竞争,最终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并在市场竞争中形成一批研发能力强、掌握核心技术、注重市场营销的大型企业集团。同时,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在贷款及市场准入上给予公平的待遇,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形成大中小企业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和谐局面。

东南亚国家范文2

关键词:东南亚;财政政策;经济增长;通货膨胀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9)12-0045-04

一、引言

本次金融危机对包括东南亚国家在内的亚太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冲击,经济增长萎顿、金融市场动荡加剧、进出口大幅下滑、投资消费不景气以及失业率不断攀升,区域内各国政府因此面临巨大的挑战。在此形势下,东南亚各国政府先后出台了不同内容和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以维护社会稳定并助推经济复苏。扩张性财政政策作为各国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各国经济刺激计划中均有明显的体现。

从国际理论研究和经济增长的实践经验来看,对于不同的经济体,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财政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存在差异,因而导致财政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各不相同。本文把东南亚地区看作一个整体,将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分别作为这个整体中的一个区域,运用各经济体1990-2008年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计量分析模型,研究各国财政政策的经济经济增长效应和对通货膨胀的推动作用。把东南亚地区看作一个整体使得其财政政策效应的地区差异性对中国而言更具有启示作用。同时,在当前东亚国家继续积极运用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刺激经济复苏的背景下,研究其财政政策的效应和效率,对于我国更好地实施财政政策以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意义。

二、文献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财政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大部分文献集中在政府支出和收入对产出的乘数效应、财政政策“挤出”与“挤进”效应等方面,而研究财政政策地区差异性的文献较少,特别是对于东南亚地区各国财政政策差异性研究的文献更是如此。一方面,Grier和Tullock[1](1989),Barro(1991)[2]等应用若干发达国家的经验数据分析发现政府支出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的经验分析结果却与其研究结果不同,发展中国家财政性的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中国社科院课题组(2004)认为,东亚经济群的成功超越经验表明,在经济起飞阶段,由政府动员储蓄,实行倾斜性的产业政策和在促进资本形成的领域实行大量的财政支出将有力地推动经济摆脱贫困陷阱的束缚。处于低发展水平的经济存在的最大障碍是没有最初的推动力,资本缺乏,私人资本积累缺少动力和能力。这时政府对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制定特定的产业发展政策和对企业技术给予支持,不仅可以减小了企业的投资风险,而且能够使当地居民能够快速摆脱贫困。[3]

另外,Fernald(1998)分析了美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基础设施投资对运输密集行业的影响表明,超过饱和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将大大降低。[4]靳春平(2007)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数据运用VAR模型分别考察了东、西部地区的政府公共资本支出与地区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和动态响应关系,并对东、西部的财政政策效应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财政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在空间上存在明显差异,而且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增长效应大大好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5]

三、模型构建及数据来源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对东南亚地区各国间财政政策效应的差异性进行检验。在借鉴国外相关文献思想的基础之上,本文使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进行研究。传统的经济模型一般需要预先区分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但并不提供充分的理论说明,即外生变量为什么是外生的原因。而Sim(1980)提出的向量自回归技术则是将所有要分析的变量都看作是内生变量,并且每个变量都依赖于自己和其他所有变量的滞后值,因而为解决分析系统中变量之间的同时性问题、分离各变量对自身和其他变量冲击的动态反映提供了一个有用的框架。[6]本文在充分考虑相关变量的背景下,建立如下的VAR(p)模型:

(1)

其中 , ,,

其中, 、 、 分别代表i国在t时刻的人均GDP、财政支出和通货膨胀率。

由于本文主要是考察东南亚各国的财政政策效应,考虑到样本数据的可获取性和代表性,选取了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等6个东南亚国家,所有样本的时间跨度为1990-2008年。各国人均GDP和通货膨胀率数据均来自IMF网站(省略/)的数据库;各国财政支出数据来源则分为两部分,其中1990-2006年的数据来源于BOT数据库,2006-2008年数据库来源于亚洲开发银行网站(省略/)。另外,各国的通货膨胀率数据用各国每年CPI指标代替,且均以2000年为基期。

四、东南亚国家财政政策效应地区差异性实证分析

(一)数据平稳性检验

由于研究中涉及的都是时间变量,因此须首先对各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通过ADF检验发现,除了印尼的LNGDP、LNFINA、LNCPI是一阶单整序列外,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的LNGDP、LNFINA、LNCPI都是二阶单整序列。根据协整序列的定义,只有多个时间序列都是同阶单整序列,才能证明存在着协整向量。本文考察的东南亚6国中,各国的三个变量均是同阶序列,因此可以通过协整方法对各国的经济变量进行分析。

表1各国序列的ADF检验结果表

(二)协整检验

本文采用Johansen和Juselius的多变量系统极大似然迹检验法对变量间的协整关系进行检验。首先确定东南亚各国LNGDP、LNFINA、LNCPI的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滞后步长,其次根据AIC准则和SC准则最小化原理,得出最优滞后步长为2,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协整检验结果表明,东南亚各国的LNGDP、LNFINA、LNCPI均存在1-2个协整关系。

表2 东南亚各国相关变量的协整检验

(三)脉冲响应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主要用于衡量来自随机扰动项的一个标准差冲击对内生变量当前和未来值的影响。通过对一个变量的冲击直接影响这个变量,并且通过VAR模型的动态结构传导给其他所有的内生变量。为了分析东南亚各国财政政策对本国经济增长和价格机制影响的作用强度和周期,进一步说明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途径,本文采用Cholesky分解方法,根据脉冲响应函数,识别东南亚国家财政支出对模型中各变量的冲击效果,其结果见图1。

图1东南亚各国财政政策的作用效果

注:横轴代表滞后阶数,纵轴代表各变量对财政政策冲击的响应程度,实线部分为计算值,虚线为响应函数值加或减两倍标准差的置信带。

从图1中可以看出,东南亚国家财政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就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方面的效应而言,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菲律宾和泰国的刺激效果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效应。其中,马来西亚与印尼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均从第3期开始出现持续的正向响应,说明增加该两国的财政政策的刺激力度能够对本国经济起到持续的刺激作用;菲律宾和泰国分别在第4期和第3期开始产生正的刺激效应,滞后均在-0.1%的上下波动,说明增加这两国的财政政策刺激力度对其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有限;新加坡则从第5期开始出现持续的正向响应,并于第6期达到最高点,说明新加坡的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冲击具有相当长的滞后性。而越南的财政刺激对经济增长的效应最为显著且无滞后性,从第1期后开始出现持续快速的正向刺激作用并于第10期达到最高,近年来越南在财政支出的推动下人均收入得到快速增长的事实也验证了这一点。

东南亚国家财政刺激政策对推动各国通货膨胀的效应也存在差异。马来西亚和越南的财政刺激政策直接推动通货膨胀且效果显著,说明增加两国的财政刺激力度将能够引起刺激物价上升的效果,且作用时滞较短。印尼、新加坡、菲律宾的财政刺激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冲击具有较强的波动性。其中,印尼从第3期开始后出现持续的负向作用,说明在印尼国内财政刺激政策对拉动通货膨胀不明显,另有原因造成印尼近年来的高通胀问题;新加坡则从第2期出现正向作用外,第3、4、5期均是负向作用,第6期开始后出现持续的正向作用,说明财政政策对新加坡的通货膨胀具有推动作用,但作用效果有限;菲律宾除第3期出现正向作用外,从第4期开始出现持续的负向作用,这说明增加财政刺激力度对推高菲律宾的通货膨胀率并不明显;而泰国的财政政策对通货膨胀完全不起推动作用。

五、研究结论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得出如下研究结论。

1.东南亚国家财政政策的效应具有一定的时滞性。从财政政策的实际效果来看,除越南外,东南亚各国财政的经济增长效应和对通货膨胀的推动作用不能在即期显现,而存在一定的滞后期。

2.东南亚国家财政刺激的效果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在实施单一的财政政策背景下,东南亚各国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各有差异。从长期角度来考虑,增加单位财政支出对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越南的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相反,增加单位财政支出对菲律宾和泰国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并不明显。

3.东南亚国家财政政策对通货膨胀的推动作用存在显著的差异。从长期来看,增加单位财政支出对推高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越南的通货膨胀效应十分明显,而对印尼、菲律宾和泰国则较为有限。

(二)对我国的启示

上述有关东南亚国家财政政策效应地区差异性的结论对于当前我国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助推经济复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

1.多种政策措施相配合,共同助推经济复苏。由于财政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经济刺激计划中必须包含多样化的政策措施。比如,可以在推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同时,辅之以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经济转型的产业发展政策和以加大对贫困群体救助为重点的社会保障政策等。

2.利用财政政策效应的地区差异特性,促进我国东西部经济的均衡发展和快速复苏。对东南亚国家财政政策效应地区差异性的研究为我国制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提供了一个思路。由于财政政策效应存在地区上的差异性,在政府财力既定的情况下,旨在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的财政政策可以适当向西部欠发达地区倾斜。在当前“保增长”、“保就业”的经济背景下,政府财力适当的向西部地区倾斜将有利于经济更为显著的快速复苏。越南财政政策的示范效应为我国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和经验案例。

3.避免由于过度扩张的财政政策所导致的通胀压力。显然财政政策对于推动印尼、菲律宾和泰国通货膨胀的作用较为有限,但是增加单位财政支出对推高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通货膨胀的效应十分显著。因此,在当前我国通胀预期较为明显的情况下,更应关注由于扩张性财政政策实施所带来的通胀压力。■

参考文献:

[1]Grier,G.and Cordon Tullock,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Gross―National Economic Growth”.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89,24.

[2]Barro,Rd.“Economic Growth in a Gross-Section of Countries”,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1,104.

[3]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财政政策的供给效应与经济发展[J].经济研究,2004,(9).

[4] Fernald,John G.“Road to Prosperity? Assessing the Link Between Public Capital and Productivity”,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8,Vo189,No.3.

[5]靳春平.财政政策的空间差异性及地区经济增长[J].管理世界,2007,(7).

东南亚国家范文3

1、东南亚地区共有11个国家: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东帝汶,面积约457万平方千米。其中老挝是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越南、老挝、缅甸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陆上接壤,仅东帝汶不是东盟成员。

2、东南亚(SEA)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以南而得名,南部的细长部分叫马来半岛。马来群岛散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广阔海域,是世界最大的群岛,共有两万多个岛屿,面积约243万平方千米,分属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东帝汶、文莱和菲律宾等国。

(来源:文章屋网 )

东南亚国家范文4

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文莱、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1967年8月8日成立于泰国曼谷,总面积约449万平方公里,秘书处设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1967年8月7-8日,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2018年11月12日,东南亚国家联盟各国在新加坡签署东盟电子商务协议。

东盟成为东南亚地区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安全一体化合作组织,并建立起一系列合作机制。东盟的宗旨和目标是本着平等与合作精神,共同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为建立一个繁荣、和平的东南亚国家共同体奠定基础,以促进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东盟成立之初只是个保卫自己安全利益及与西方保持战略关系的联盟,其活动仅限于探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1976年2月,第一次东盟首脑会议在印尼巴厘岛举行,会议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以及强调东盟各国协调一致的《巴厘宣言》。此后,东盟各国加强了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合作,并采取了切实可行的经济发展战略,推动经济迅速增长,逐步成为一个有一定影响的区域性组织。除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5个创始成员国外,20世纪80年代后,文莱(1984年)、越南(1995年)、老挝(1997年)、缅甸(1997年)和柬埔寨(1999年)5国先后加入东盟,使这一组织涵盖整个东南亚地区。

(来源:文章屋网 )

东南亚国家范文5

住建部:急查限购限贷执行

据报道,继住建部约谈七个房价上涨

>> 府院动向 府院动向等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管理 > 府院动向 2013年27期 府院动向 2013年27期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9月9日-9月22日

住建部:急查限购限贷执行

据报道,继住建部约谈七个房价上涨较高的城市后,住建部督查组10月将抵达地方急查限购、限贷执行情况。督查组由住建部和国家工商总局组成。

【评点】在房价上涨的背景下,楼市风险凸显,住建部更多地将是强化现有政策的执行,比如限购、限贷等稳定市场预期。与此同时,也将配合有关部门制定长效机制。对于因供应不足而导致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政府要想在短时间内实现房价涨幅的下降,“限购”升级不失为一种应急缓解供求矛盾的办法,也是必要的措施。 国务院: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

9月13日,国务院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养老服务业发展目标。《意见》要求完善投融资、土地供应、税费优惠、补贴支持、人才培养和就业等优惠政策。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

【评点】《意见》在养老服务资源配置上厘清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有助于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将引导养老服务业进入一个新的春天。但目前出来的政策主要是宏观性的,并没有提及具体如何扶持和优惠力度,应尽快出台相关实施细则。 商务部:评估广东自贸区方案

商务部驻深圳特派员办事处日前披露,广东自贸区初步方案已经成形,近期将迎来商务部调研组对其进行可行性评估,评估通过后将报送国务院进行审批。广东自贸区的范畴拟定为广州的南沙、深圳的前海、珠海的横琴。

【评点】如果未来广东自贸区能在南沙新区、前海新区、横琴新区三个粤港澳合作平台当中落地,如何针对三个相对独立的自贸区实施统一管理,以及细化政策如何在三大平台中追求差异化并且顺利落地,对于广东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财经》答疑

东南亚金融危机会否重演?

问:在美国退出QE预期的影响下,部分新兴市场国家资金外流、货币贬值、股市下跌,这不禁让人联想起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前的情景,东南亚金融危机是否会重演?

答:目前,东南亚国家经济的基本面明显好于1997年之前的情况。第一,目前东南亚国家经济状况总体平稳。

第二,东南亚国家的经济结构明显改善。经济对外依存度偏大等经济结构上的问题,是1997年东南亚发生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而当前东南亚国家经济结构已经有了明显改善。

第三,东南亚国家抗风险能力较1997年之前几年明显增强。短期外债占比相对较低,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外汇储备规模明显增多;汇率体系更加灵活。

第四,东南亚国家区域经济合作及货币互助能力明显增强。此外,东南亚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区域之间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也增加了共同应对外部金融风险的动力和能力。

由此可见,东南亚地区应该不会发生类似1997年那样的严重危机。但不排除个别国家发生危机,其中印尼和越南的风险最大,它们经常项目逆差较多、赤字高企、通胀较高、外汇储备相对较少,特别是印尼对大宗商品出口依赖较大,出口更容易受到冲击。对此,必须给予高度警惕。 数据气象

出口额

地区——中国

时间——2013年8月

趋势——企稳回升

据海关统计,8月,中国进出口总值2.18万亿元,扣除汇率因素同比增长7.1%。其中,出口1.18万亿元,同比增长7.2%;进口1万亿元,同比增长7%;贸易顺差1768.8亿元,扩大8.3%。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进出口增速都是大幅反弹的。这种反弹首先得益于国务院出台的贸易便利化措施和一系列有很强针对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在这些措施的推动下,企业的出口积极性有所增强,促进了出口的增长,虽然现在很多企业仍然感觉到面临很多困难,但客观上企业的出口是增强了。

东南亚国家范文6

据最新统计在全世界100家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跨国经营企业中,我国的跨国经营企业就占了一半以上,分布在全世界近170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中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和对外投资活动已经从单一的进出口业务向着多渠道、多形式、多功能的跨国经营、全球化方向发展,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 企业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

我国企业刚从计划体制下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下,并未建立一套完善的、科学的管理体系,组织机构臃肿,效率低下,对进入到的新国家、新市场缺乏快速的反应能力,遭受了不少挫折。

(二)企业缺乏清晰的战略管理思想

清晰的跨国经营战略是跨国经营企业成功发展的首要条件。与经营多年的外国跨国公司相比,中国跨国经营企业起步晚,实力差。如何调整自己海外发展的节奏是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跨国公司开展跨国经营往往采取渐进式发展思路,这些公司海外发展节奏相当稳健。不少跨国经营企业往往是贸易先行,所谓“先有市场,后有工厂”。在海外投资时往往先小项目,后大项目,逐步积累经验。当今是相互依存的世界,我国的跨国企业走向世界应本着互利共赢的思想和各相关企业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和合作关系,借助多股力量将自己做大做强。

二、中国企业与外国公司的比较优势分析

(一)中国企业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公司的比较

1、从劳动要素方面比较

长期以来,中国引人注目的低成本和高生产率始终是吸引外资和左右全球制造业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但近两年已有征兆显示,中国原先的某些有利因素正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给一些原本担心本国制造业会被中国完全吞噬的国家带来了希望,特别是东南亚国家。

统计显示,我国纺织业的劳动力成本为每小时0.69美元,而东南亚一些新兴纺织品出口国的成本约为0.4美元,显然我国纺织业劳动力成本方面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步消失。

因此,中国要到东南亚国家进行国际投资会面临着东南亚国家更低成本的竞争和挑战,我国在东南亚的国际投资已经不再具有优势。

2、从资本要素方面比较

长期以来,土地成本优势也是中国吸引国外企业和招商引资的重要的因素,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土地成本优势也在逐渐的消退。而目前东南亚国家成为了新兴的亚洲生产基地,更多的欧美发达国家开始把工厂从中国转移到了东南亚,如可口可乐选择在朝鲜建立工厂。同东南亚相比,中国不再具有很大的土地成本优势了,中国的企业也越来越多的开始在东南亚进行投资生产。这为中国的企业到东南亚国家投资提供了低土地成本的优势,同时中国技术领先于东南亚国家,就使中国较东南亚本部国家有了很大的竞争优势,更利于中国打开东南亚市场,但同时也面临欧美发达国家的挑战。

3、从技术要素方面比较

从技术要素方面相比,中国同非洲、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技术水平具有很大的领先优势,目前东南亚的国家由于技术比较落后,导致了本国的企业,基本是靠原材料加工,同中国相比走出国门的企业寥寥无几,但是同印度相比,中国的技术却明显缺乏竞争力,目前印度本国企业中高新产业多,科技含量高的软件加工企业领先于中国的软件产业,中国目前进行的跨国投资,集中在工业、建筑、手工、纺织品、家电等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

4、从制度要素方面比较

从制度方面相比,目前东南亚和非洲很多国家制度是资本主义初级阶段,对于管理国内企业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缺乏完善的企业管理体系,但同印度相比,中国的企业管理制度还有待提高。

因此,我国的企业到东南亚和非洲的一些国家进行投资就有了明显的竞争优势,但同时还有一些国家,比如印度在某些方面就大大领先于我们,所以我国跨国经营企业进行国际投资,一定要弄清楚自身的优势,选择好投资的行业。

(二)中国对外投资公司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公司比较

1、从劳动要素方面比较

在劳动要素方面,同西方的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就比较低廉,这也是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一个重要的优势,从而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来华投资,而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种明显的优势正在慢慢的消失。

所以,我国跨国经营企业应在这个优势消失之前尽快进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从资本要素方面比较

从资本方面看,无论是资金的利用率还是对技术、设备的投入我们都要逊色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

3、从技术要素方面比较

我国的对外投资多数为加工型,产品也大多进入低端市场。这说明,我国的企业目前的技术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比较落后,产品的品牌影响力仍很低,没有高端品牌,顶尖产品。

4、从制度要素方面比较

由于欧美国家从工业革命起就建立了企业的管理制度体系,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到今天,发展的比较完善,领先于中国的管理制度体系。

三、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战略探讨

(一)大力开展技术创新

企业的竞争力体现在产品上,而产品的竞争力,归根结底又落实到该产品的技术性、功能性等指标的综合反映。

(二)明确产品定位

从进入国的市场需求入手,准确定位产品,营销产品,包装产品。

(三)建立国际合作关系

我国跨国经营企业直接在发达国家投资,特别是采取与具有最新技术的企业合作或合资,雇佣当地管理和技术人才、购买当地或世界市场上的先进设备,取其精华。

(四)营销创新

现代市场竞争的瞬息万变,“以速度冲击规模”是企业竞争中的一个重要策略。

(五)加入跨国公司全球制造网

通过有策略地与有实力的大型跨国公司建立合资企业,进入跨国公司全球制造网,利用网络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获得更多的先进技术,提高市场反应能力,提高市场意识和市场运作水平,培养大量的技术和管理人才,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最终达到增强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竞争优势的目的。

(六)发展民族品牌

利用已有的低成本优势、民族文化优势,在充分了解国际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开发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优质廉价产品,建立自身的差异化优势。

四、总结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的实力日益提高,企业进行对外的直接投资成为了必然的选择,只有我们在分析了自身的优势、劣势,对手的优点、缺点之后,我们才能更加准确的把握和构建自身竞争力,以应对国际市场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