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短篇文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短篇文集范文1
一、动画激趣,准备交流
(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讲述故事,并组织学生读《骑驴》的故事。)
师:那老爷爷应该听谁的呢?我们大家快动脑筋给爷爷出主意吧!(板书:应该听谁的。)
[用动画故事激起学生的兴趣后,组织学生读书,深入了解故事中不同人的不同观点。不但落实了“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的要求,为后面围绕话题进行交流作了充分准备,又把学生带进了故事的情境之中。]
二、搭建平台,指导交流
(组织学生进行同桌交流后,让学生自愿汇报想法,发现有的同学不赞同故事中的四种意见。)
师:有人没举手,那你们是什么意见呢?说给大家听听。
生:没举手的意见是一人骑一会儿。(全场笑)
师:哦,你说你的想法是一人骑一会儿。
生:(指着后排一同学)不是,是XXX的想法。(全场大笑)
师:噢,那你是代表他说出想法,是吗?
生:是。
师:(对全班)同学们,我发现他们的想法很奇特。(对发言的学生)我非常佩服你的胆量,敢说出自己的想法,真棒!那我就画一个代表你的形象啰!(板画女生头像)
[在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时,从未举手的同学中,巧妙地鼓励她说出独特的想法,并给予赞赏,树立了学生表达的自信心。]
(组织意见相同的同学组成小组进行交流,教师加入其中一组。然后各小组代表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中一组的代表用表演的形式汇报。)
师:(对全班)表演看完了,看懂了吗?
生:看懂了。
师:他们组是什么意思?
生:他们是一人骑一会儿。
师:你看得非常认真。你们在和别人交流的时候,不但可以用语言表达,还可以用动作呀、眼神呀、表情呀表示自己的意思。你看,张老师的眼睛会说话,说什么呢?(做眼神)我喜欢你们呀!你们也用眼睛告诉我,你喜欢我吗?
生:(做眼神)喜欢!
师:哎,眼神和语言都用上了。真好!
[在学生表演之后,因势利导,启发学生采用多种交际手段进行交流,很好地贯彻了交际的要求。]
(在持“爷爷骑”与“孙子骑”两种观点的同学进行争论后)
师:唉,争来争去,我觉得又要尊老,又要爱幼,干脆爷爷孙子都骑吧。同意吗?
(持“都不骑”意见的小组学生──下称甲组──摇头)
师:摇头表示什么?用动作表示不同意是吗?那你要给我个说法,为什么不同意?
生:因为那头驴是小驴,压死了,谁来干活呀?
师:你考虑得有道理。
生:[持“两人都骑”意见的小组学生(下称乙组)]驴是很小,但它的力气很大。
师:你是说它有能力驮两个人,是吗?
乙组生:对。
师:那你把我这句话也加进去,说一下。
乙组生:驴是很小,但它的力气很大,有能力驮两个人。
师:嘿,很有道理呀。(对甲组生)服了没有?不服的继续反驳。
甲组生:驴……很小……
师:是呀!
甲组生:(思考后)我们都说要保护动物,驴也是动物。如果我们把它压坏了,怎么办?
师:哦,你很有爱心,知道要保护动物。这下可真让我为难了,你们说的也很有道理呀!
乙组生:你们爱护动物,我们是要向你们学习;但是你们要看它是什么动物呀,驴本来就是干活的。(全场笑)
师:(竖大拇指)说得非常好!(对两组)你们是谁也没说服谁。
师:(对持“一人骑一会儿”意见的小组──下称丙组)你们是最有想法的啦,你们能不能把他们四组都说服了。
丙组生:如果爷爷骑驴,孙子走路,那孙子很累;如果孙子骑驴,爷爷走路,那爷爷很累;都不骑驴,还很笨;要是都骑驴,又要把驴压死了。我们组有一个好办法:先让爷爷骑驴,孙子走路。孙子走累了就让孙子来骑驴。这样,我也不累(孙子也不累),爷爷也不累,驴也不累。这样不是很好吗?(全场大笑,鼓掌)
师:真精彩呀!孩子们,这样一大段话她居然说得这么清楚、流利。是不是该送给地掌声啊?(全场鼓掌)
[持不同意见的学生进行激烈的思维碰撞和言语交锋。在这里各组同学各抒己见,把表情、动作、语言都用上了,说的话有理有据,把各自的想法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得益于教师创设的情境让每位学生都进入了角色,也得益于教师在交际过程中的引导、启发和激励。]
三、感悟道理,总结升华
师(模仿爷爷):孩子们哪,你们的话真是太有道理了。那你们是不是很想跟我说几句话呢?
生:(激动地)爷爷,你一会儿听这的,一会儿听那的,真……(手指爷爷)你真……(全场大笑)
师:哦,你是说我没主见吧?
生:(顿悟)爷爷,你一会儿听这的,一会儿听那的,真没主见!
师:孩子啊,你说的太对了。我老了,脑筋不好使,你再说一遍,给大家听听。
(生大声再说一遍。)
[用模拟情境的方式,引领学生进入角色和故事中的爷爷进行直接交流,自然而然地感悟到了故事蕴含的道理,并通过这一学生的重复语言让全体同学加深印象,巧妙地完成了本组课文的综合性主题教育。]
总评:这节课有三个显著特点:
其一,以《骑驴》这个故事为引子,拓展话题,让学生有话可说。全课从故事开始,组织学生说故事中不同人物的不同意见──说自己的观点──说小组交流的结果──不同意见间的争论──与故事中的爷爷进行对话──提出自己的困惑,并互相出主意。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话题,这些话题环环相扣,步步深入,顺着学生的思维提出,让学生都有话可说的。
短篇文集范文2
一、以九科成绩总分作为文、理科分班的新依据
惯常的分班依据是:以文、理分科成绩作为分班标准,即文科以语、数、外、政、史、地六科计分班总分,理科以语、数、外、理、化、生六科计分班总分,并按分数的高低排名进入不同类型的班级。如此,部分学生认为只需要学好六科就可以了,因为其他三科的分数不计入分班分数中,更不会影响其进入理想的班级。这种分班依据不利于有效防范上述学生极端的文、理科偏向。
为改变这种现象,可以设立新的分班分数依据,即:以九科(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的考试总分和文科或者理科的考试总分作为分班的成绩依据。如此,学生为了分到理想班级,不敢有极端的文、理科偏向。因为任何一个理科或者文科偏向生,都必须考虑其他三科成绩在其分班总成绩中的地位。如此,则可相对避免前文所述不良后果。例如:甲学生极端偏向于理科,其理科总分可考600分(满分750分),按惯常的分班成绩依据,他可进入他理想中的A班。但在新的分班成绩依据下,由于他没学好政史地,这三科最多可考150分(满分300分)。如此,其新的分班成绩就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他进入理想中的A班。因此,为了进入A班,甲学生就不能抛弃政史地三科的学习。如此,少数学生极端的文、理科偏向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防范。
二、把学生的文、理综合素养作为其“评优、推荐”的重要考核指标
几乎每一所学校每年都有一定量的“评优、获奖、推荐”指标。惯常的评价标准主要是学生的文科或者理科考试成绩。这种考核指标也不利于有效防范上述学生极端的文、理科偏向。新的考核指标应着重于学生的文、理综合素养。这主要包括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前者如阅读名著的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等;后者如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实验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例如:甲学生极端偏向于理科,且理科成绩很优秀,科学素养较高。按照惯常的评价标准,他被评为“三好学生”的可能性极大。但是,在新的文、理综合素养考核指标下,他的文科成绩很弱,从来没有读过名著,人文素养式微。如此,他就很难被评为“三好学生”。其被遴选为某些知名大学的“免试生”或者“推荐生”的可能性就更小。如复旦大学接受“理科推荐生”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就是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部分身为博导的考官,问的最后一个问题往往都是:“你读过诸如《苏菲的世界》、《时间简史》或者一些哲学、历史学、自然科学史著作吗?”有个学生就因为读过钱钟书的《围城》和沈从文的《边城》,结果挤掉了另一个没读过什么名著的学生。如此考核,可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少数学生极端的文、理科偏向。
三、从成才角度加强文、理综合素养价值的宣传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的成长形成期,他们极端的文、理偏科的价值取向是可以通过价值熏陶加以纠正的。其具体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历史人物(如思想家)故事介绍影响学生;二是加强现代社会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宣传。
关于前者,试举一例:康德本来是一个天文学家,他和拉普拉斯共同创造了“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但他后来却成了著名的哲学家,写成了《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等奠基性的哲学著作。又如,英国的罗素,他是数学家,提出了著名的“罗素悖论”,写成了《数学原理》一书。他又是哲学家,提出了“中立一元论”,创立了分析哲学,并在认识论、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哲学和哲学史方面有重要贡献。同时,他还是文学家,1950年以《道德与婚姻》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些都说明:要成才,文、理综合素养很重要,不能过于极端地偏狭于某一个或者一类学科。
关于后者,试举一例:专家认为,现代社会要求的人才往往是复合型人才。包括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等多方面。不仅要求个人在某个专业方面要有突出的经验、技能,还需在其他非专业领域具备一定的素养。简而言之,其特点就是多才多艺。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往往需要多方面的学习和长期的实践积累。例如:大学生毕业求职时,在你的求职表中总会有“特长和业余爱好”一栏。这实际上就是求职的综合素养要求。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一个优秀的数学老师能写出优美散文或者管理学方面的文章,他往往更容易受到领导的重视。在处理具体问题时,逻辑思维能力强的人,如果同时具有一定的艺术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其处理结果往往会令双方满意。这些事例都说明综合素养价值的重要性。因此,高中生应注重综合素养的提升,不能仅仅偏狭于文科或者理科。
四、影响家长的文、理偏向观念
短篇文集范文3
片断训练是篇幅短孝内容单一、形式灵活的一种写作训练形式,也叫小作文、小练笔、单项练习等。是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利用其进行短平快的战术性训练,能帮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中积累生活体验,丰富语言材料,掌握写作方法。
从作文教学的角度看,片断训练是一种分格训练,所谓的“格”是指单一的写作基本训练单位,主要是写作中的常用片断,如开头、结尾、总分段式,借物喻人的方法等。着力于“格”的理解和运用,并努力使之序列化。
从阅读教学角度看,片断训练是读写结合的基本形式。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相得益彰。主要是阅读材料中的典型片断,如《三味书屋》中介绍书屋一段,方位清楚,有模仿价值。注重阅读与写作间对应要素的理解和迁移。
片断训练需要学生观察、想象、思维等智力的综合参与;同时又是学生说话、听话和阅读写作能力的综合体现。是一种学生内部智力技能和语言文字的外部操作技能的综合训练;是一种学生作文知识技能和心理活动辩证统一的训练形式。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特别是写作能力的阶梯和桥梁。
片断训练根据训练内容和训练目的,可以分成:观察素描型片断训练、课文素材型片断训练、形式仿效型片断训练和语言积累型片断训练四类。
(一)观察素描型片断训练
小学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教会学生虚构,而是教会他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因此,观察素描型片断训练成为学生作文训练的最佳形式。所谓观察素描型片断训练就是以片断或简短的篇章为形式,将描写与叙述结合起来,反映周围生活的记叙文训练。通过观察素描类片断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典型表象的技能。
在具体训练中要做到:
1.让学生获得丰富而鲜明的感性表象。观察是获得感性表象的唯一途径。观察的对象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图画或录像,它们生动具体,能在学生头脑中留下鲜明而牢固的表象。使语言训练具备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帮助学生从五光十色的感性表象中,“筛驯出典型表象。首先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使学生对丰富而完整的观察对象或过程获得感性表象;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有重点的观察,帮助他们把握事物本质特性,筛选典型表象;再次,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准确、鲜明、生动的文字去强化典型表象。
3.让学生通过想象,生动地表现典型表象,使中心的表现更为有力、深刻。
(二)课文素材型片断训练
课文素材型片断训练,就是指导学生以课文为素材练习写作的片断训练。它不是简单地重复课文内容,而是对课文有所创造,或改变课文容量,或转换表现角度,或别出新意,或驰骋想象,既依据课文又超越课文。课文素材型片断训练是读写结合的一种形式,将阅读和写作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方法上融合起来,使读和写既互为手段又互为目的,促进学生读写的同步发展。在实施训练时,教师要做到:
1.帮助学生发现可创作的课文素材。一般教师在这几方面引导学生着力寻找:
(1)课文留给读者回味思索的空白点。教师可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进行片断训练。如:《忆铁人》中铁人的语言“哦?……咳!”可引导学生把铁人此时丰富的内心世界写出来。
(2)改变课文原来的表现角度,进行片断训练。如《再见了亲人》写志愿军叔叔向朝鲜亲人依依惜别的话语,可让学生以小金花的口气写她向志愿军叔叔道别的话语。
(3)改变课文的容量,缩写或扩写其中的某个部分,进行片断训练。
(4)改变课文的文体进行片断的训练,如把古诗改写成写景或记事的记叙文。
2.向学生提供准确进行语言表达的帮助;或向学生介绍某些背景情况;或向学生提供关键的词汇、句式;或告诉学生基本的写作常识和技巧,如诗歌改成记叙文应注意的问题;或帮助学生理清表达的思路。使学生能顺利地把内心所感外化为文字。
(三)形式仿效型片断训练
形式仿效型片断训练是模仿范文的写作思路、写作方法和观察方法进行片断练写的写作训练形式。是将在阅读范文时感知、理解的表达方式及时进行迁移运用。根据学生形成语言表达能力的需要,模仿某些片断章句,如:开关、结尾、对话、炼字、修辞方法、句群段式结构等。使学生在借鉴范文的过程中加深对作者的各种表达方式的理解和记忆,在实际的操作中初步形成写作的思维组块,以形成一定的写作能力。针对形式仿效型片断训练的特点和目标,在指导时要注意:
1.加强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展示理解、积累、鉴赏的过程,以帮助学生真正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方法。特别要讲清范文片断的特点。如:《火烧云》中写火烧云变化的部分写作方法是:①按出现—变化—消失顺序写;②描写变化的动词各不相同。
2.向学生提供与范文情况相关的写作素材。两者间的相关度可以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认知水平,以及写作方法的难易程度做恰当的调节,也可分层提供或分步提供。还可以设法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由学生自己寻找写作素材,如:在仿效《火烧云》中描写火烧云形状变化部分的写作方法进行训练时,让学生想象火烧云还可能会有什么变化?可以想象成动物,也可以想象成其他事物。
3.重视片断讲评,并把讲评的重点放在要求仿效的写作方法上,而对学生的练写片断中其他的优缺点,暂时不讲。同时,要引导学生互相讲评,自我批评,在讲评中巩固写作方法。
(四)语言积累型片断训练
语言积累型片断训练就是运作用学习到的部分语言文字进行片断写作的一种训练形式。促进学生对书面语言的内化,加速将消极语言转化成积极语言,丰富学生头脑的语汇储备,使学生的写作不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而且能“言之有文”、“妙语连珠”。能够进行语言文字包括词语(成语)、句式、警句、格言,甚至部分自然段的有意识地积累。在指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型片断训练时,教师要注意:
1.恰当选择需要积累、运用的语言文字。这些语言文字一般应具有连缀能力强,使用范围广,富有表现力等特点;或者是微言大义,或者是意境深远……衡量的标准是在学生的语言交往中能经常运用或对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有切实帮助的。
短篇文集范文4
[关键词]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巧妙比较;仔细回忆;正确解题;感悟
在一次由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主办、如皋市教育局和如皋市安定小学承办的《南通市小学数学学科基地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专题研讨会上,笔者执教的一堂数学研究课的课题是:“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现将研究课中的三个主要教学片断、简析及感悟整理如下.
生:学习小组内活动. (先观察“课件1”方格纸中的两个图形,再仔细考虑用什么方法来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然后学习小组内交流“是怎样比较的”)
师:巡视指导.
生:各学习小组派代言人向全班同学汇报.
师:(同步演示课件1,分别把不规则图形变为长方形)真了不起,你们用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将两个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长方形后,便知道了两个图形的面积是相等的. 实际上你们运用的就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同时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生:齐读课题.
师:大家能用同样的策略完成下面的练习吗?(出示课件2,即图2和图3)
生:观察、静思后交流.
【(师同步演示课件2)先闪烁图2圆内右下方的阴影,闪烁片刻后将阴影移入左上方的空白处,两部分的阴影合在一起便转化成一个三角形圆,阴影面积占圆面积的;再闪烁图3长方形中右边正方形内的阴影,闪烁片刻后将阴影移入左边正方形的空白处,两部分阴影合在一起便转化成一个正方形长方形,所以阴影面积占长方形面积的】
简析:上述片段一的过程,先放手让学生自主观察、辨析比较和组内交流,尽管只有少数学生能将两个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的长方形图形,但能“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当各学习小组的代言人在全班展示交流时,恰到好处地同步演示课件1,既能让所有的学生对图形的转化一目了然,又能让所有的学生感悟到转化策略的魅力,更能顺利地引出转化策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揭示课题后的小练习,让学生观察、静思、交流,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汇报的主要内容如下:
a. 在面积公式或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运用过“形的转化”. (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圆形长方形;圆柱体长方体;圆锥体圆柱体)
b.在一般的计算题中,运用过“数的转化” .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小数乘除法整数乘除法;分数除法分数乘法)
c. 在简便计算中,运用过“数与式的转化” .
师: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有什么优越?
生1: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能化繁为简.
生2: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能化难为易.
生3: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能让陌生的问题成为熟悉的问题.
师:说得真好!实际上,转化就是(板书:复杂――简单 、未知――已知)数学家彼得曾经说过的(出示名言)“解题时,往往不对问题进行正面的攻击,而是将它不断变形,直至转化为已经能够解决的问题”.
生: 齐读彼得的名言.
简析:在上述片断二的过程中,先用两个实例引发学生回忆,加上片断一的铺垫,学生纷纷恍然大悟――在以往学过的知识中,转化策略多有“潜伏”, 只是没有像今天这样捅开“窗户纸”,对转化“直呼其名”.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记忆的闸门被打开了,人人动眼、动脑、动口,寻觅旧知识中的转化策略,体会转化策略的优越.
2. 用分数表示下图中的涂色部分.
3. 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简析:上述片断三中,对教材文本进行了二度开发,给学生创设了一些极富探究性的问题情境,凸显了教学个性与风格. 学生在这些极富探究性的问题情境下,满腔热情地体验、运用和巩固着转化策略. 当学生对转化策略有进一步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时,教学目标也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地实现了. 也许有不少学生会把“图形王国”第二题中涂色部分的错误地认为是,但这纯属学生自己的发现,学生会在辨析和纠错中尽情地享受成功发现后的愉悦.
几点感悟
1. 科学调整教材
教材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资源,并非是不可调整的资源. 很多情况下,教材因篇幅的限制,往往侧重于数学知识的传授、数学知识的积累和数学知识的训练,通常呈现的只是数学知识的静态结果,很少体现数学知识形成的动态过程. 为了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内化,为了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生成,为了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拓展,以上的教学活动注意做到基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没有受教材的束缚,对教材进行了科学调整. 其首先组织学生巧妙比较,引出转化策略;然后组织学生仔细回忆,理解转化策略;最后组织学生正确解题,巩固转化策略. 这样便把学生的发展放在了第一位,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学得轻松、学得活泼. 同时,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张扬了个性,更形成了能力.
2. 关注学生经验
教学的资源离不开也少不了学生的经验. 关注学生的经验,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无视学生的经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以上教学活动建立在尊重学生经验的基础之上,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 在学生以往学过的知识中,转化策略多有“潜伏”,只不过没有像本堂课这样捅开“窗户纸”,对转化“直呼其名”.片断一中,教师组织学生观察,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片断二中,引发学生回忆――在面积公式或体积公式的推导时,有“形的转化”; 在一般计算时,有“数的转化”; 在简便计算时,有“数与式的转化”……因为能有机地关注学生的经验这一教学资源,所以本堂课的教学显得色彩斑斓、丰富多彩.
3. 激活学生思维
激活学生思维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的关键在于学生的思维. 只有让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探求、深入钻研、踊跃发言等,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启迪. 如果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动脑筋思考问题,只是人云亦云,学生的学习就不会有真正的收获. 本课教学中,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每个教学片断中均设置了恰到好处的情境问题. 片断一中,要求学生观察课件1后仔细考虑“用什么方法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 随之的小练习要求学生静思“能用同样的策略完成下面的练习吗?”片断二中,让学生通过回忆,思考“以前在解决哪些问题时,运用过转化策略?”随之的学习小组内讨论,要求学生思考“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有什么优越?”片断三中,要求学生观察课件5后思考“题中的四个加数有什么特征?该怎样计算?是怎样转化的?”情境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的起点,思维源于问题. 对此,应从教材入手,捕捉和寻找适合学生思维的素材,并对教材内容进行再加工,预设一些具有疑问性、说理性、扩散性等特点的问题,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进入思维“角色”,成为思维的主体.
短篇文集范文5
一、课堂教学片段回放
古之文人雅士,每当登高望远,必有所感。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1300年前,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孤鸟盘旋。已经走到生命晚秋的杜甫登上高处,又想些什么呢?我们一起进入“品读,感受诗意之丰”这个环节。
1.前四句写登高所见,作者选了哪些景物?换成“天高猿啸哀,风急鸟飞回。无边落木下,不尽长江来”是否更简洁?
2.请发挥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前四句的内容。(学生展示)
(教师示范)登上高台,仰望茫茫苍穹,高远无边;俯视江中小洲,水清沙白;耳听老猿悲鸣,内心凄凉。大风四卷,孤鸟回旋,徒增无限感伤。近看枯叶萧萧而下,黄叶满地;远观滔滔长江,滚滚东逝。这景致,怎一个愁字了得!
3.后四句抒登高所感,请用一个字概括作者的心境。结合颈联说说诗人“悲”在何处?(八可悲:他乡作客,一可悲;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正是萧瑟的秋天,四可悲;人到暮年,五可悲;亲朋亡散,六可悲;独自去登,七可悲;身患疾病,八可悲)
4.有人把这首诗的内容概括为“三秋图,杜甫心”。如何理解这句话?
(三秋图:季节之秋、生命之秋、国运之秋;杜甫心:以饥寒之身而怀济世之心,处穷迫之境而无厌世之想。老迈不减忠诚,落魄不改忧国,潦倒不忘苍生。)
5.我们刚学了杜甫的《咏怀古迹》,有人根据其诗意拟写了上联“怨琵琶昭君出塞千古恨”,请同学们根据《登高》诗意对出下联。(学生展示)
(教师示范:悲艰难杜甫登高万里愁/悲落木子美登高万里愁)
6.结语
老迈不减忠诚,落魄不改忧国,潦倒不忘苍生。透过此诗,我们看到了杜甫的全部痛苦与高贵,这才是千秋诗圣!即使穷愁多病,即使孤独寂寞,即使壮志难酬,他仍然心忧天下,情系苍生。他用良知为知识分子扛起了一面大旗,他用文字诠释了什么是忠诚爱国。
二、教后反思
2013~2014年,我主持了开封市市级规划课题《高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研究》,以期提高课堂提问的艺术和技巧。本片段是2014年11月在课题结题课上我设计的一个说课片段,力求在课堂设问上更科学。
善教者,必善问。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探究的开端。如果把课堂比作一泓平静的池水,那么教师的提问就像投入池水的一块石子,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
好的设问可以引导学生徜徉文本中,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好的设问更可以引导教学、检查教学,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课堂互动之中。
作为普通中学的一线教师,我发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尚有很多的提问是无效的。课堂提问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1.设问目的不明确。2.提问的人有倾向性。3.提问的时机掌握不准。4.设问的问题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5.不给学生思考余地。6.随口而发,满堂“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问题,貌似热闹,实则流于形式。7.设问的问题答案唯一,缺乏开放性。
《登高》充分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及漂泊天涯、穷困孤愁,想为国事尽力而不能,想借酒浇愁而不得的情怀。
在该教学片段中我共设计了五个问题,每个问题都精心设计。主要体现了:1.选择时机,合理设问,切合学生的实际。2.突出重点,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要问题。3.创造性设问,激发学生的兴趣。4.环环相扣,注意问题的层次。5.追求问题的开放性,答案不唯一,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提问中来。
该片段1~2两问由浅入深,环环相扣。首问由景引入,然后通过改诗引导学生认识到原诗“字字精妙,无一虚设”。次问,发挥想象,描述画面,强化了学生对这四句诗的深入理解。两问既有层次,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第3问引导学生吟咏涵味,让学生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通其意,耳醉其音,深入揣摩作者的弦上之音、言外之意。第4问是主问题,起着总结的作用。第5问是一个创造性问题,能激发兴趣,深化学生对本诗的理解,且答案不唯一。
短篇文集范文6
关键词:热敏电阻;温度测量;AVR单片机;捕获中断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373X(2008)0313803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Based on AVR Capture Interrupt and Thermistor
TIAN Kaikun,XU Haixia
(Electrician and Electronics Experiment Center,Hubei Normal University,Huangshi,435002,China)
Abstract:The paper introduces a method of measuring thermistor temperature the similar to R―F convert frequency method,high level or low level output from AVR MCU charges up capacitance through thermistor and standard resistance,outside input capture interrupt measures charged time,and calculates resistance value of thermistor according to charged time and the value of standard resistance,get temperature value by means of table look―up.It discusses the measuring theorem,gives main program flowchart and key code.And this method is successfully launched in designing thermometer,realized lower―cost,high―precision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Keywords:thermistor;temperature measurement;AVR MCU;capture interrupt
温度测量常采用热敏电阻做传感器,测量的方法有R―V转换电压测量法和 R―F转换频率测量法。这两种方法的电路复杂成本高,并且电路中很多元器件直接影响测量精度。本文介绍一种类R―F转换频率测量温度的方法。
1 负温热敏电阻
PSB型负温热敏电阻由Co,Mn,Ni等过渡金属元素的氧化物组成,经高温烧成半陶瓷,利用半导体毫微米的精密加工工艺,采用玻璃管封装,耐温性好,可靠性高,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他采用轴向型结构,便于安装,能承受更高温度,且玻璃封装耐高低温(-50~350 ℃)。PT―25E2热敏电阻温度阻值变化曲线图如图1所示。
图1 热敏电阻PT―25E2温度阻值曲线图
2 AVR单片机测温原理
温度测量电路如图2所示,标准电阻Rp,热敏电阻Rt,电容C1与AVR单片机三个引脚相连。其中PC0,PC1为一般普通IO引脚,CP1为捕获触发输入引脚,可以设定上升沿触发捕获中断。
Rp为100 kΩ的精密电阻;
Rt为100 kΩ精度为1%的热敏电阻;
C1为0.1 μF的瓷片电容。
图2 温度测量电路原理图
其工作原理为:
先将PC0,PC1,CP1都设为低电平输出,使C1完全放电。
接着将PC1,CP1设置为输入状态,PC0设为高电平输出,通过Rp电阻对C1充电,同时启动内部定时器从零开始计时。电容实际充电曲线如图3所示,当C1上的电压逐步升高到Vh,CP1检测出电压达到单片机高电平输入门槛电压时,将定时器计数值捕获,从而测出从开始充电到CP1转变为高电平的时间Tp。
再次将PC0,PC1,CP1都设为低电平输出,使C1完全放电。
随后将PC0,CP1设置为输入状态,PC1设为高电平输出,通过Rt电阻对C1充电,过程同上,得到时间Tt。
图3 电容充电曲线示波器截图
根据电容电压公式:
通过单片机计算得到热敏电阻Rt的阻值,并通过查表法可以得到温度值。
从上述可以看出,该测温电路的误差来源于这几个方面:单片机的定时器精度,精密电阻Rp的精度,热敏电阻Rt的精度,而与单片机的输出电压值、门槛电压值、电容精度无关。因此,适当选取热敏电阻Rt和精密电阻Rp的精度,单片机的工作频率够高,就可以得到较好的测温精度。
3 AVR捕获
本文以AVR 系列中高性价比的ATmage88为例,利用16位时钟单元T/C1 的捕获中断来实现电容充电时间的测量,单片机时钟选择8 MHz。输入捕获单元方框图如图4所示。当引脚ICP1 上的逻辑电平(事件) 发生了变化,并且这个电平变化为边沿检测器所证实,输入捕捉被激发:16位的TCNT1 数据被复制到输入捕捉寄存器ICR1,同时输入捕捉标志位ICF1置位。如果此时ICIE1为1,输入捕捉标志将产生输入捕获中断。
ATmega88在3.3 V供电时,当电容电压上升到1.84 V时,如图3所示,发生捕获中断。
图4 捕获单元框图
4 软件设计
基于ATmage88捕获中断测温程序流程图如图5所示,包括主程序流程图,捕获中断流程图和定时溢出中断流程图。
图5 程序流程图
ATmage88定时器初始化涉及TCCR1B,TIMSK1控制寄存器的配置,介绍如下:
ICNC1:输入捕捉噪声抑制器,“1”启用;
ICES1:捕捉触发沿选择,“1”上升沿,“0”下降沿;
CS1[2:0]:时钟选择,有多种预分频时钟可供选择;
ICIE1:T/C1输入捕捉中断使能;
TOIE1:T/C1溢出中断使能。
定时器T1初始化代码如下(AVR―GCC):
void timer1_init(void)
{
TCCR1B = _BV(ICES1) |_BV(CS10);
//上升沿触发,时钟不分频
TIMSK1 =_BV(ICIE1) |_BV(TOIE1);
//捕获中断和溢出中断允许
}
捕获中断函数代码如下:
SIGNAL(SIG_INPUT_CAPTURE1)
{
if(flag==Tp)
{
timeL[Tp] = ICR1;
timeH[Tp] = counter[Tp];
else
{
timeL[Tt] = ICR1;
timeH[Tt] = counter[Tt];
}
flag = 0xff;
}
}
其中宏定义Tp=0;Tt=1;需要定义数组:
uint16_t timeL[2],timeH[2],counter[2]
当测量时间超过定时器最长计时时,定时器会溢出,定时器T1溢出中断函数代码如下:
SIGNAL(SIG_OVERFLOW1)
{
if(flag==Tp) counter[Tp]++;
else counter[Tt]++;
}
完成一次测量后,根据Rt=TtTpRp,得:
最后通过查表法就可以得到测量的温度。查表温度间隔一般为1 ℃,如果忽略热敏电阻1 ℃以内的非线性误差,可以将两摄氏度之间取线性计算,这样可以得到0.1 ℃的分辨率。
5 结 语
笔者应用该方法已设计出一款温度计,在范围-10~80 ℃时,分辨率达到0.1 ℃,误差在0.5 ℃以内。本文充分利用了AVR的捕获功能,使得电路简洁,成本低廉。
参考文献
[1]吴华程.AVR单片机捕获中断实现红外线解码[J].国外电子元器件,2005(8):21―23.
[2]傅民仓,冯立杰,袁俊飞.基于PIC 单片机的热敏电阻数字化方法[J].现代电子技术,2006,29(5):76―78.
[3]AVR 8―bit Microcontroller Data Sheet: en_mega88.pdf[Z].ATMEL Corporation,2004.
[4]芝浦电子.PT―25E2―H1 Data sheet[Z].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