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经营策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经营策略范文1
60年代的企业、公务部门为追求效率而引进电脑取代传统的手工作业,正式开启IT运用于经营管理的大门。最近几年来,网际网络为首的IT不仅对于企业经营,其他如企业现况、企业文化、业界版图、乃至于经济构造均带来重大的影响。此后,渐渐地扩展至经营策略的层面。最初问世的。,则是70年代蔚为风潮的MIS(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经营资讯系统、简称MIS)系统。其具有将电脑主机储存的资料加工整理,提供经营层经营资讯的“经营资讯管理系统”。然而在未尽彻底发挥功能的情况下,却如昙花一现般消失无踪。80年代以后,继MIS之后,SIS(StrategicInformationSystem:策略资讯系统、简称“SIS”)开始展露头角。顾名思义,即利用电脑“探讨经营策略的创造、加以实现的体制、以取得竞争优势”的资讯管理系统。迄SIS为止,大家终于体认电脑为中心的IT本应扮演积极追求差异化的经营策略层面的角色。SIS确实缔造无数值得一提的成功事例。翻开商务IT应用的历史可知,IT已经跳脱传统的取代手工、追求高效率的日常业务框架,迈入有效经营资讯的提供“MIS”、实现经营策略的工具“SIS”、配合业务环境改革业务流程、企业文化、相关经营决策的应用层次。
IT应用领域涵盖业务现场——经营决策高层,诚象征着IT已经是企业所不可或缺的经营基础。因此,其极限的应用与否将带给企业优胜劣败的重大影响。而且,其也是孕育新型商业的重要契机。网际网络为中心的经营基础的应用亦具有改变过去商业习惯、商业交易的力量,也是企业探讨公司竞争力泉源——核心竞争力的契机。因而出现缺乏竞争力的部分借由外包解决的趋势。其不仅瓦解既有的企业业务,同时也强化企业的优势领域。当然,IT基础的扩充、资讯流通的促进,让企业间的互动更加容易,确实是幕后功臣之一。在另一方面,IT的促进资讯流通非仅限于企业而已,生为地球村一份子的我们同样也在营造着IT生活。现在,日本的成年人中每三、四人之中,就有一人使用网际网络,而且可连接网络的手提电脑更达三千万台以上之多。网络购物更是成为趋势。网际网络几乎已经成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桥梁。无门市商店利用网际网络提供顾客买卖交易,网络公司更是将此顾客桥梁的“网际网络”功能发挥的淋漓尽致。尤其可以预见的是,尽管1998年起一度发生网络泡沫化情形,扮演顾客桥梁的“网际网络”,今后带给企业的影响,决不容轻视的。
近二十年馀,经理人不断在学习整套的规则:例如企业必须保持弹性,迅速回应竞争与市场变迁,持续标竿学习(benchmarking)以达到最佳表现,积极採用外包方式(outsourcing)以达最佳的效率。此外,为在竞争中维持领先地位,企业宜培养一些核心能力。市场定位一度是策略的核心,现今则因过于静态而不再适合今日生气蓬勃的市场与快速变迁的技术而遭到扬弃。根据新的教战守则,竞争者能迅速模彷任何市场定位,定位所形成的竞争优势,充其量只是昙花一现而已。问题是,这些的想法祇对了一半而已,而且把越来越多的企业引导到相互毁灭的竞争道路上。以本论文中心的7-Eleven为例,日本国内目前拥有1万家左右家,全仰赖店内的电脑连线系统进行管理。近年更成为日本最大的零售业者。然而,为7-Eleven带来加速了解顾客需求、预测每天的销售趋势及增加供应效率三项优势的幕后功臣,无非善用高科技。7-Eleven深信,市场竞争的本质已经改变,不再是产销导向地将产品推销给顾客,而是由顾客的需求引导企业供给产品和服务,全新的需求导向、顾客满意导向的时代已悄悄地来临。7-Eleven惊人之处,在于计划负责人铃木敏文的经营手腕“颠覆旧常识的经营手法”。他们不断常识以发展企业,“常识”指的是人们视为理所当然的习惯和常规。而7-Eleven成就的是“经营业务改革”,即是消费者需求导向式的知识经营。
铃木敏文说:“既然我们无法完全掌握市场变化,就不该被动评估变化,而是建构一个面对任何挑战,都能迅速因应、主动出击的经营体质。此为7-Eleven如何以一流通业成为立足股市堪与製造、科技大厂比美的原因。诚如本论文中的论述,在消费者需求、嗜好瞬息万变的年代中,孰能迅速嗅出、掌握市场讯息,结合资讯科技与前瞻性商品开发、同时将顾客满意塑造为顾客忠诚度的思维、锐意创新的经营策略,势将能够杀出低迷的景气重围,避免一而再、再而三的投资失误,进而打造一片美好的远景。获得些许的启示,加以未来“知识型经济”发展愿景、“前瞻性的目标”任务、“讲究方法”的策略、“落实”的营运、而由“人”彻底地将其内隐的知识转化成外显的绩效之健全“执行力”的后盾之下,致力于产品研发与创新,应可从容面对惊涛骇浪变化的市场挑战,继以纸牌与扑克牌为事业基础起家的任天堂、以手表起家的卡西欧和著名的新力科技、丰田、本田等汽车製造厂之后,摆脱阴霾的束缚,重新开创浴火重生的经济奇蹟之路。
作者:贾威 单位:汉阳大学校大学院日本语言文化学科
参考文献:
[1]铃木敏文:2005.《7-ELEVEN经商之道》(科学出版社).
企业经营策略范文2
企业(enterprise: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从而进行生产经营,为社会提品和服务的经济组织。在商品经济范畴,作为组织单元的多种模式之一,按照一定的组织规律,有机构成的经济实体,一般以赢利为目的,以企业实现投资人、客户、员工、社会大众的利益最大化为使命,通过提品或服务换取收入。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因社会分工的发展而成长壮大。“企业”最新定义现在对企业的研究越来越模糊,闹不清楚什么是企业。)——进行资产经营是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可持续发展的产经营的手段主要是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投资活动。本文列举了需要。企业资几种比较可行的方式,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并根据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建议。这些投资手段有:
股权投资,包括对金融企业的投资、产业投资和风险投资
证券投资,包括债券、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券
资产委托管理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7月份全国金融统计数据显示,全国企业存款已达4024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1.6%。而同时期我国GDP的增长为8.2%。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随着经济的增长,企业的现金资产不断上升,且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率。同时表明,大部分企业将现金资产都存入了银行,反映出投资渠道的单一。企业存款中,又有相当大部分(约60%以上)是属于企业集团的闲置资金,这部分资金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进入生产领域,而是在银行获取较低的收益,无论从资源配置还是企业资产保值增殖的角度,都是低效率和不利的。因此,对于企业集团来说,通过各种手段进行资产经营,是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 企业集团进行资产经营的必要性
1、 进行资产经营是企业集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企业集团在多年的经营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现金资产,这部分资产能否合理运用,实现保值增值,是关系到企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现金资产是企业的活血,是保障企业发展后劲的重要物质基础。如果仅以银行存款的形式存在,由于我国的利率尚未市场化,银行利率难于根据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的迅速变化作出及时调整,因此仍然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同时,银行存款的收益率较低,不能满足企业集团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 资产结构多元化是企业抵御风险的客观要求。
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时期,许多行业已进入成熟期(例如能源、电力和钢铁)甚至衰退期(例如煤炭行业),表现为技术落后、市场趋于饱和,追加投入的边际收益不断下降,因此处于这些行业的企业都面临着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先前的积累如何进一步保值增值的问题,二是所处的行业本身生命周期所带来的潜在风险。因此,资产结构多元化,进行资产的有效组合,是企业集团实现存量资产保值增值、抵御市场风险和实现部分甚至全面转型进入新兴行业的必要手段。
3、 产融结合合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必然会有一个融合的过程,这是社会资源达到最有效配置的客观要求。这种融合,宏观上有利于优化国家金融政策的调控效果,微观层面有利于产业资本的快速流动,提高资本配置的效率。因此产业资本进入金融业,资本的相互转化和融合,是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发展的交叉点,从这个角度来说,企业集团的一部分资产进入金融业,成为金融资本的一部分,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这种趋势也为企业集团资产经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渠道。
二、 企业集团资产经营的原则和宗旨。
企业集团的现金资产具有数量巨大、对安全性要求高的特点,因此资产经营策略必然的原则之一是安全性,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之上,获取稳定的收益,而不追求过高的超额收益,因为那样必然是以牺牲安全性为代价的。同时,投资立足于长线,对流动性要求不高。
综合起来,企业集团资产经营的原则是:长线投资、确保安全、稳健为本、力争收益,从而达到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的目的。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对企业集团的资产经营策略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三、 企业集团资产经营的手段分析及策略建议
企业集团资产经营手段,实际上就是企业集团合理运用闲置资金进行各种投资的方式和渠道。下面分为股权投资,证券投资和间接投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股权投资
1、 金融企业的股权投资。
金融行业在我国属于朝阳行业,具有发展前景好,收益较高的特点。从我国目前的现状考虑,对于商业银行的股权投资比较困难,而且收益较低,以深圳发展银行为例,2000年中期的净资产收益率仅6%,即使按照80%的分红率计算,按每股净资产进行股权投资的收益率也只有4.8%。因此,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股权投资是切实可行的手段。
投资参股证券公司。近两年来,许多大企业集团抓住国内券商增资扩股的契机,纷纷投资参股成为券商的大股东。例如深圳机场参股国信证券(20%股权),投资额为54480万元,七个月即获得了5293万元的收益(数据来自深圳机场1999年年报),年回报率约为16.7%;青百控股青海证券,初期投资额为5016.6万元,1999年实现利润1100万元,收益率为22%;申能股份1999年8月投资12142.84万元入股海通证券,年终获得1820.53万元的股利,年收益率为36%。
参股证券公司的优点是:(1)证券业是新兴行业,成长性好,收益较高。(2)不直接面对证券市场,由于中间有券商作为隔离带,风险大部分被券商所分担,主要风险是证券公司的经营风险。
参股证券公司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证券公司的选择问题。由于主要的投资风险是券商经营风险,因此券商的素质成为选择的重要依据。选择标准包括管理水平高低,财务状况优劣、风险控制体系完善与否等方面,尤其风险控制体系的完善与否,直接决定了股权投资受证券市场风险影响的程度。一般来说,风险控制体系完善的证券公司,将致力于使证券市场对公司股东投资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其二,控制权的问题。由于投资额度较大,因此必须对投资的情况进行一定的监督,有必要获得一定得公司控制权,对公司的经营管理有一定的参与。参股的股权比例应该以大于20%为宜,因为根据有关规定,这是股东拥有公司财务审计权的最低股份比例。深圳机场就是按照这个标准对国信证券投资的,占有20%的股份。
保险公司。保险业也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行业,但是目前的状况并不乐观,主要是因为投资工具较少,国家对保险公司的投资管制较多,造成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较大。
由于目前存款利息和国债利率较低,而保险公司向客户承诺的利率相对较高,仅靠利差收入来维持,收益十分有限,造成保险公司经营面临相当大的困难。长远来看,国家将逐渐放松管制,保险公司资金的投资渠道将越来越宽,尤其是可投资于股票市场的资产比例逐渐提高,使保险公司在未来的发展前景看好。但是目前介入的力度不宜过大。
基金管理公司。发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也是一种可行的投资手段。尽管1997年颁布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只有非银行金融机构才能发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但目前在实际操作中已经放宽了条件,国有企业也可以作为基金管理公司的发起人。
转贴于
按照目前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收益状况,一个管理20亿基金的基金管理公司,注册资本在5000——8000万元之间,按照管理费收入(无风险收益)计算,每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也将超过10%,如果旗下基金的收益较高,还将获得丰厚的佣金收入,同时随着基金规模的扩大,可预期的管理费收入还将增加。因此,以发起基金管理公司的方式投资,可以在保证基本收益率的基础上获得较高的收益。
不足之处在于容量较小,即发起基金管理公司所需资金量较小,很难满足企业集团投资需求,目前资本规模最大的博时基金管理公司的注册资本才1.5亿元人民币。因此,对于企业集团的现金资产来说,这种方式在投资组合中只能占很小的比例,其风险/收益特性对于整体来说影响不显著。从发展的眼光来看,随着开放式基金的推出和扩张,对基金管理公司的资本规模和抗风险能力将提出更高的要求,进而扩大对初期股权投资的需求,因此,发起基金管理公司仍不失为一种具有投资潜力的的方式。
2、 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投资。主要是指投资于公路桥梁建设等公用事业项目。这种行业属于通常所说的“防守型行业”,具有明显的优点,即收益稳定,受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小。缺点是建设期和投资回收期较长,意味着收益实现的时间较长和资产流动性较差。如果需要资产变现,则会遇到相当大的困难,尽管企业集团资产经营对资产流动性要求不高,但由于市场变化速度太快,难免会遇到根据经济形势和市场状况改变投资方向,调整投资组合的情况出现,因此为保证这种灵活性,就需要一定的流动性。
以投资于公路为例,上市公司湖南高速(0900),主要的收入来自于高速公路收费,1999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为10.59%,当年湖南省以及全国的经济形势并不乐观,车流量较往年没有明显增长,但湖南高速仍然取得了较高的收益。重庆路桥(600106)也是从事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司,收入来自路桥收费,1999年的净资产收益率达11.93%。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要注意的问题。
其一、地域的选择。进行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应当选择目前不太发达但是具有经济增长潜力的地区,同时国家政策的扶持也是相当重要的。选择不太发达的地区是因为地价等成本较低,初期投入相对发达地区少,意味着未来潜在收益率提高。
其二、项目的选择。尽管公用事业整体上具有收益稳定的特点,但稳定也有高低之分。通常建设期长的项目收益较高,因为项目建设周期长的项目风险相对较大,因而收益中必然有一部分是风险补偿。因此,在项目的选择中,有必要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寻找平衡点,必须进行严格的项目论证。
其三、控制投资数量。由于公用事业投资所需资金量巨大,投入产出周期长,时流动性较差,因此这种投资在整个资产经营策略中的比例不宜过高。如果企业集团的现金资产数量较小,则应投资于流动性更强的项目。
3、 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在国外已经是非常成熟的行业,投资方向主要是处于初创期或进入成长期的新兴企业,具有风险大、潜在收益高的特点。国内的风险投资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市场,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随着国内二板市场的推出,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将逐渐完善,而且,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为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因此从外部条件,投资客体的角度来看,目前在国内进行风险投资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同时,企业集团资金数量大,能够满足风险投资进行项目群投资组合操作的资金需求。
企业集团从事风险投资可以采取两种方式,直接进行投资和通过发起风险投资公司(或基金)进行风险投资。由于在风险投资的实际操作中,投资项目的发掘,培养和风险/收益评估要求很高的专业水平;在新兴公司的成长过程中需要在很大程度上介入其经营管理,对风险管理和控制的要求高;风险投资的退出过程中需要专业化的操作,因此,我们认为,企业集团进行风险投资,以上述的第二种方式为宜。同时考虑到风险投资的高风险特性和前述资产经营的原则,风险投资在整个的投资额中应占较小比例,不宜超过5%。
(二)证券投资
证券投资的最突出特点是流动性强,适合于投资组合的调整,目前主要的投资品种有国债、股票、基金券。
1、 国债。风险小,收益稳定,最近发行的三年期国债,票面利率为3.14%。由于其风险/收益特性十分明显,在此不作详细分析。
2、 股票。目前国家对于国有企业股票投资管制已经放松,国有企业既可以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一级市场的配售,也可以参与二级市场的股票投资。从目前的状况看,在一级市场对业务相关性较强的新上市公司进行战略投资,优先认购是风险较低而收益较高的方式。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例,每年通过这种方式投资的收益率均在10%以上,占其总体收益的比例达25%——50%。因此企业集团采取这种投资方式比较理想。
另外,企业集团也可以在二级市场进行投资,企业集团直接投资于二级市场的优点是可以自主进行风险控制,决定投资策略和投资品种,决策比较迅速,但缺点是企业集团内部缺乏股票二级市场操作的经验和人才,专业化程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风险,因此比较合适的方式是委托机构进行资产管理,在下面将有分析。
3、 证券投资基金。对基金券的投资从目前看也是比较理想的投资方式,从我国证券市场新基金两年来的实践看,大部分都给基金持有人带来了良好的收益。
(三)资产委托管理。
这种方式优点是委托机构进行操作,不需要进行额外的人力物力投入,而且专业化程度高,可以获得相对稳定的收益,并有效地管理风险。委托金融机构进行资产管理,并不仅仅限于股票二级市场的投资,还可以其他方式——例如风险投资等的操作来实现收益。采取这种方式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是受托人即机构的选择。选择的标准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其一,以往证券业务自营的业绩。这一点反映了机构操作大资金的能力和盈利水平,是决定投资收益率的重要因素。
其二,操作风格。不同的机构具有不同的风险偏好,反映在操作风格上就表现为积极型和稳健型。企业集团处于本金安全性的考虑,应该选择风格稳健的机构。
其三,风险管理水平。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高低和风险控制机制是否完善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本金的安全性。
(四)策略建议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对于企业集团的资产经营策略提出以下建议
1、 根据安全性和收益性相结合,并兼顾一定的流动性的原则,建议将投资分为流动性较强的证券投资和流动性较差的股权投资两部分,各占50%左右。
2、 在股权投资中,对金融企业的股权投资可占30%——40%,这部分资产的流动性相对较强(资产质量好,易于转让),但风险较大。产业投资中,公用事业投资可占50%——60%,风险投资占10%左右(总量的5%)
3、 在证券投资中,建议将50%左右的资产投资于基金,30%以上投资于国债,20%以下投资于股票(因为风险较高,如果采用委托管理的方式,可适当提高比例。)
企业经营策略范文3
会计信息不但需要为外部利益相关方所利用,同时还需要为提高企业的管理以及价值决策作出依据。因此,会计信息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主要影响这样几个方面:
(一)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决策的影响
会计信息给企业经营者提供了决策的基本依据。在市场环境当中,企业要得到发展就必须熟悉企业经营的环境。其中,内部环境必须通过会计信息予以反映,从而为企业发展规划以及目标的制定提供支撑,为企业的合理发展、组织结构分析以及经营方向的确定提供依据;而外部环境也可以通过分析其他且也的会计信息予以反映,从而合理确定企业自身在整个经济环境中的具体地位和空间,从而保证企业所制定经营战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因此,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到企业对内部和外部环境的理解和掌握,直接影响基于此而做出的管理决策。
(二)会计信息质量对经营管理的改善
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为了改善整体管理水平,需要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全面情况进行分析、搜集和整理,将其中分散的信息加工整理成为信息资料,最终传递给企业内部的管理部门。管理人员据此及时发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并由此而作出对应的决策,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体状况。因此,会计信息质量将直接影响企业经营管理者改善管理水平的力度。
(三)会计信息质量影响企业对未来运行情况的预测和评估
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完成对未来经济决策的预测和评估,从而对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进行分析和预判。通常,经济前景的预测必须将经营活动产生的会计信息作为基础,通过财务报告中所包含的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业绩信息的分析,进而作出预测和评估。因此,会计信息质量会对这些预测和评估结果误差产生直接影响,从而对投资者信息等产生链式反应。
二、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策略
(一)合理选择会计政策
企业在制定会计政策的过程中必须将空间范围界定在国家公认的会计准则及其制度范围中。没有对应的会计准则制度则必须参照公认的规范制定对应的会计政策。在会计政策制定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会计政策的合法性,尤其是在完成会计政策的选择之后,由于整个执行过程相对稳定,会计政策一般难以做出大的调整,而只能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进行适当的修正和优化。而当会计政策自身与企业的行业状况、发展阶段等不相称时,则必须进行变更和调整,从而保证会计政策对会计实务处理的适用性。
(二)重视对会计政策选择的监督管理
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主要体现在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以及可靠性两个方面,从而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为信息使用者所采纳,而这必须要求企业度会计政策的制定和选择进行监管与控制。其中,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对账目、财务收支状况的真实性方面进行审查,尤其要反映内部管理的合法权益维护方面,必须与企业合理选择会计政策的执行情况相关联。内部审计的职能则与会计政策的相关性之存在关联,与企业内部审计对企业会计政策的监督与管理相关。
(三)确保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
企业经营策略范文4
很多人认为国内消费者价格敏感度高、家电产品价格弹性大是家电连锁企业高举 “价格屠刀”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国美、苏宁们利用价格竞争为其它企业树立了成功的样板,于是其它企业群起而效仿,进一步恶化了行业经营环境。也就是说家电连锁企业是“不得已而为之”。对此,我们不能否认。但是,我个人认为,家电零售企业的经营策略单一、缺乏整体创新才是导致业内企业纷纷高举“价格屠刀”、行业利润率极低的最重要原因。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价格战、广告战”造成的营销费用增加只是家电零售连锁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的表面原因。客流不稳定才是出现这种现象的关键影响因素。
从家电连锁大卖场本身的经营特性分析,由于只经营家电类产品,经营品类比较单一,与综合百货、超市相比,其吸引顾客能力相对较弱。同时,家电产品本身具有目的性消费强,随机性、冲动性消费弱的特征;另外,顾客在购买时倾向于利用周末集中购买,这样就造成周中消费(周一到周五)明显偏低,几乎所有的家电专卖店都存在周中客流稀少,导购比顾客多的现象,而周末消费集中(根据大中电器的统一数字,该公司门店周六周日两天的销售至少与周一至周五5天的销售相当,经常是大大超出)。在周中客流稀少、缺乏随机性消费的情况下,能否抓住周末消费成为每个专卖店的重中之重!
但是,在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又很难改变顾客消费习惯的情况下,要抓住周末集中消费又谈何容易!为了在短短两天的时间内抓住有限的顾客,进行大规模的促销、宣传就成为国美、苏宁们的必然选择!于是,不断升级的促销战、广告战、服务战等开始不断摊薄家电零售连锁企业本来就不高的毛利收入。
综上所述,从根源分析,价格战、促销战、广告战只是家电零售连锁企业盈利能力弱的导火索而已。由于专卖店经营品类单一、顾客目的性消费多、随机性消费少并且购物时间集中,造成专卖店客流不稳定,使企业不得不采取非常规手段吸引顾客,造成营销费用增加,才是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根本原因。
要改变这种状况,仅仅呼吁国美、苏宁们理性竞争是不够的。必须从根子上解决专卖店客流不稳定、顾客随机消费少的问题。试想,如果每个家电零售连锁店都能够有稳定的客流,保证门店的正常运营,又有谁还会不顾血本的去争夺顾客呢?
二、业内企业在扩张时重数量、轻质量,缺乏策略研究。只管开店,不管存活,人为恶化竞争环境,进一步将企业逼入“促销找死,不促销等死”的死胡同。
以北京市场为例,以国美、大中为首的家电零售连锁企业为了完成自己的年度开店目标,提高市场占有率,根本不顾竞争规律,一个企业在不到两公里的距离内同时开业两家店,与其它企业的竞争店对门而立、比邻而居的比比皆是!而市场容量是有限的,为了争夺有限的客流,各连锁门店也只有舞动价格屠刀、贴身肉搏了。
正是家电零售连锁企业自己将自己拖入促销大战的泥沼。但是,这种现状不会持久。在市场容量有限的情况下,一味的强力促销和广告并不能挽救这些门店和企业,因为一方面大规模采购并不能使产品采购价不断下降,考虑到产品的制造成本,总有到达降价底线的那一刻;另一方面不断强化的促销和广告培养出的是更加挑剔的顾客,当顾客对门店所有这些手段都已经麻木的时候,当促销和广告仍然不能为门店带来足够客流的时候,那些布局不合理的店总有一家要倒下去,那些因为种种原因再也无力参与这场游戏的企业要倒下去,直到市场重新恢复秩序和平衡。在国内家电零售连锁企业经历了群雄并起、门店数量高速扩张后,市场已经到了必须重新整合的时候了!
于是,我们看到今年四五月份大中、永乐未雨绸缪,宣布结盟预谋合并;于是我们看到国美收购永乐……。而我们看不到的,是一家又一家的家电大卖场已经关门大吉,是短暂辉煌后的“门前冷落车马稀”……。我们还看到,各家电零售连锁巨头不约而同的将提高单店运营质量做为2006年工作的重中之重,认为只要提高单店运营质量,就能提高不断被人诟病的企业盈利能力。
但是,在目前的市场态势下,仅仅一句“提高单店运营质量”就够了吗?如果门店仍然没有稳定的有保障的客源,如果不重新整合渠道资源,依然店与店对门而立比邻而居,那么“价格战、广告战”依然不可避免,营销推广费用依然将居高不下,而门店店长依然没有过多精力投入到提高运营管理水平的事务中来,而是忙于应付市场竞争,那么“提高单店运营质量”就只能是喊喊口号而已,企业的盈利能力也不可能有质的提高。
根据以上的分析,要提高单店运营质量,改善家电零售连锁企业的盈利能力,就必须在战略层次上进行创新,对症下药,解决目前家电零售连锁企业面临的问题:
一、积极参与行业内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通过对市场资源的优化整合,提高市场集中度,从根本上降低竞争,为单店经营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使门店脱离恶性竞争的泥沼,这样才能将提高单店运营质量落在实处。
从目前国内家电零售连锁行业已经进行的并购重组来看,企业之间的并购只是一种整合市场资源的手段,是提高自身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必然选择,但决不是最终目的。如果某个企业开展并购只是为了扩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在并购完成后没有对现有渠道资源进行有效的优化、整合,那么,我相信并购的规模越大,收购方得“并购消化不良症” 的可能性越大,在这方面,已经退市的永乐是一个很好的反面教材。
二、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制定针对性的企业扩张策略。既要避免一味的盲目扩张,提高单店存活率和经营效益;又要因地制宜加速扩张、抢占市场。
在企业规模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资金等开始遭遇“扩张瓶颈”时,企业必须在“做大”和“做强”之间做出一个理智的选择。但是这种选择不应该是一种 “一刀切”,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所谓因地制宜,在某个行业竞争已经非常高的城市,整合现有渠道资源,对现有门店优化组合,提高单店质量应该是企业的最佳选择,否则亏损店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整体效益。但是在那些行业竞争不激烈的城市,积极扩张、卡位,抢占渠道资源应该是企业的最佳选择,如果一味强调“成一个,开一个”、“开一个,成一个”,那么将丧失市场先机,而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三、实施业态融合,进行策略创新。提高门店客流的稳定性,增加随机消费,使门店彻底脱离价格战的泥沼。
经过前文的分析,我们认识到家电产品固有的消费特性、以及专卖店经营品类的单一性,决定了家电专卖店无法象其它业态例如百货商场、超市那样吸引太多的随机消费顾客,只能依靠大力度的广告和促销吸引有限的周末客流。更重要的是,由于长期以来家电专卖店已经形成了周末必促销的销售模式,大部分顾客也养成了只有在周末促销时才购物的消费习惯, “不促销就不买,该出手时才出手”。很明显,要打破这种怪圈,仅仅依靠专卖店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借助外力,因此我们提出业态融合。
所谓业态融合,就是将专卖店业态与百货业态、超市业态等其它业态相融合,互相依托对方的客流优势,实现1+1>2的经营效果。从家电专卖店角度来说,就是充分利用百货业态、超市业态随机消费顾客多的优势,通过业态融合,为专卖店增加周中客流,提高客流稳定性,增加周中销售。从百货、超市角度来说,可以充分利用家电专卖店周末客流巨大的优势,进一步提高周末销售。
业态融合的模式包括“百货商场+家电专卖店”“超市+家电专卖店”“其它业态+家电专卖店”等(例如各种量贩店、会员店、大型休闲娱乐场所等)。
需要澄清的是,以上提出的业态融合模式决不等同于以往大家所熟知的“大型商场里设立的家电部”“超市里卖家电”等。主要区别在于:
1、商场、超市里卖家电是由商场或超市设立专门的家电销售部(或组),与其它大类商品混合经营。但是这种经营模式因为在价格、成本、专业化管理方面无法与国美这些专业化的家电零售连锁企业相竞争,导致经营不善,各商场纷纷退出家电经营,专一销售服装、鞋帽等主营商品。超市的情况也基本类似,主要经营小部分小家电产品,没有任何经营优势。
而我们提出的“其它业态+家电专卖店”的经营模式是指在百货商场、超市中设立独立的家电专卖店(或者相反),专卖店完全独立经营,在保持低成本、低价格等优势的同时,经营品类更全,采取专业化的家电产品销售管理模式。因此,与商场、超市自营家电相比,表面上看似相同,但是在经营实质上有根本性的不同。
2、在业态融合的具体方式方面,非常灵活、多样化。包括:
“店中店”方式:店中店方式又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家电专卖店进入商场、超市等其它业态开设店中店;第二种是家电专卖店引进超市等其它业态设立店中店。
“联合经营”方式:由家电专卖店和具有一定品牌号召力、经营实力强的商场、超市共同开发、使用某一商业地产项目。双方在经营上保持独立并且对等。
“自营模式”:家电零售连锁企业扩展主营业务,增加超市事业部,根据门店的规模、市场特征等,实现对下属专卖店的自主配套。
“邻居模式”:家电零售连锁企业在新店开发时,主动选择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型百货商场、综合超市等客流量大、稳定的其它业态做为新店地址,间接提高专卖店客流量。
由于业态融合方式较多,在面对具体情况时,可以采用二元分析矩阵来进行辅助判定。
企业经营策略范文5
关键词:中小企业;管理体制;经营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5-0124-02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
1 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据有关统计数字表明,20世纪90年代全国独立核算的中小型企业平均拥有资本金只有同期大型企业的1/65。中小企业的平均年产值约为同期大型企业的1/80。这与我国经济发展整体水平较低是一致的。但也有少部份中小企业的技术水平较高,甚至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
2 竞争力弱,受市场等因素的影响大。出于在生产规模和资本积累方面的劣势,我国中小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普遍较低,生产成本难,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其产品和技术大多属于模仿性质,创新较少,竞争性不强。
3 经营灵活,形式多样。我国中小企业的投资都较少,建立和投产的难度不高,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迅速为社会需求和外贸出口生产急需的技术难度不大的产品。
4 管理体制多样。我国的中小企业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国有中小企业,另一类是改革开放以后建立起来的民营中个小企业和国有中小企业。由于体制的原因,部分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很难适应。表现在;单一的生产管理,企业的经营活动范围封闭,在管现对象上,以实物形态为中心,没有转变为以价值形态为中心。
5 知识结构不合理。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知识结构偏低,尤以企业的厂长(经理)更为突出。中小企业从业人员普遍文化素质不高,这与当今以知识、以科技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不相适应。
二、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
1 从严格意义上讲,国内大部分中小企业还谈不上有真正的企业经营战略。这部分中小企业成立、运行的现状,有的出于对地方资源的及时利用,有的源于短期的市场需求,它们所制定的一些规划,没有从客观的角度着眼,也未从发展的趋势考察,因此有相当的局限性、短期性和盲目性。
2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刚刚发育健全,与之配套的法规政策尚待进一步完善。在这种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下,我们的中小企业竭尽全力的是如何解决企业的生存和员工的吃饭问题,因此无暇顾及系统的企业经营战略性研究和实施。
3 国际竞争力差。我国小小企业在产品、价格、分销和促销方面,以及整个营销战略和管理方面都仍处于较低级的经营阶段,与国外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竞争个有很多不利因素。所以,审慎而大胆地制定经营策略,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
三、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可以采取的经营战略
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中小企业必须制定、实施适合自身条件和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并兼顾各时期社会各因素的短、中、长期的经营战略,以形成其独特的竞争能力。只有具有长远的发展眼光的经营战略,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起到正确指导企业利用有限的资金、人力、物力等,随时适应市场在各个时期的需要,不被市场所淘汰。
1 从实体经营到虚拟经营
虚拟经营实质上是借用、整合外部资源以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种资源配置模式。虚拟经营模式突破了企业有形的组织界限,借用外部资源进行整合运作。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可获得诸如生产、设计、营销等功能,但却不一定要拥有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实体组织。“可以租赁,何必拥有”,虚拟经营注重对资源的利用,而不是控制资源,它是一种超常规的经营战略,它追求的是尽量弱化实体组织结构形式,最大限度地利用外部资源,达到全方位“借力造势”的目的。从这个角度看,尽管中小企业没有太多资金购买资源,但虚拟经营却能使其用其所需。所以,虚拟经营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杠杆作用。把多家公司的核心资源集中起来为我所用,正是虚拟经营的宗旨和灵魂所在。其结果是使现代企业的组织结构与运作模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企业组织结构将更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其内向配置的核心业务与外向配置的业务紧密相连,形成一个关系网络,即虚拟经济组织。这一点对我国中小企业而言,其意义无疑是相当深远的。首先,使得企业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为取得竞争中的最大优势,可以仅保留最为关键的功能,而将其他功能通过各种方式如联合、委托、外包等,借助外部的资源力量进行整合来实现。其次,市场情况和竞争方式的新特点,形成了对虚拟化经营的内在需求。瞬息万变的市场和以服务取胜的竞争条件,要求企业必须具备灵敏的反应能力和富有弹性的动态组织结构,即需要建立虚拟企业。虚拟企业有如下优势:有利于技术开发,有利于拓展市场,有利于共同筹资,有利于精简机构,有利于专业化生产,有利于多元化经营,有利于组建企业集团。虚拟经营时代的到来,不仅为大企业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经营观念及经营方式,更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筑就了一个全新平台。
2 建立中小企业联盟
中小企业联盟,是多家独立的中小企业,为了抓住和利用迅速变化的市场机遇,通过交互信息,将供需各方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新型生产制造组织系统。对于每个成员企业来讲,实质上就是一种借势的策略,借助外力,对外力、对企业外部的资源优势进行整合,实现聚变,创造出超常的竞争优势。?横向联盟:合作伙伴之间由于相互间资源的互补而建立起来的利益共同体。每一个中小企业都拥有一定的资源,但不可能拥有它所需的所有资源,为了使各企业的资源都能有效地利用,使得企业之间形成以某种产品的生产为主线而进行横向联合的关系。成功的横向联合能使企业间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达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纵向联盟:合作伙伴由于产品的供求关系而建立起的一种联盟。每一企业都面临供需矛盾,企业之间实际是一种“链状关系”,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这种链状关系更加明显。因此每个企业都必须作出其纵向伙伴的选择,纵向伙伴选择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经营联盟:实质上是一种市场营销战略上的伙伴关系,是一种相对独立而松散的联合体,是企业间在市场分配方面建立的某种默契。经营联盟的确立,可以有效地避免不正当竞争给企业造成的损失,避免不合理的定价,以及由此产生的企业问的互相残杀。
3 从互相竞争到双赢合作
企业经营策略范文6
【关键词】中小企业 内部管理 营策略
一、引言
自我国改革开发以来,市场经济发展不断推进,中小企业开始涌入我国市场,并得到长足发展,每年我国中小企业所创造的生产总值预计其所实现的利税占全国生产总值及实现利税总额的一半以上,并且也给近70%的城镇人口提供就业机会,其所创造的出口份额也占了50%之多,可见,中小企业的发展与壮大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虽然我国中小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了重要地位,给国家大力的巨大利益,但是中小企业发展快了,灭亡快几乎成为我国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共同难题。一般来说,我国中小企业在其刚开始发展的三年到五年时间,企业发展较为迅速,其创造的经济效益也是巨大的,企业上下员工自信满满,上下一心,也为企业为了发展前景充满希望,然而,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三年到五年以后,企业整体开始下滑,最终面临倒闭的危险。而造成中小企业无法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心企业内部管理散漫,经营策略不可理,形式化严重,进而造成中小企业整体的发展受阻,可持续性较差,最终走向灭亡。因此,研究如何发现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和经营策略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当前中小企业迫在眉睫地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以机械加工企业为例,就当前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和经营策略现况的分析,指出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和经营策略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才能解决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和经营策略所存在问题的建议,以期为我国中小企业能够长期可持续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二、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和经营策略现况
近年来,我国机械加工类中小企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壮大,部分企业也开始引进一些国际上较为先进的机械设备及生产技术,但是仍然逃不过中小企业三五年“风光无限”,六七年“销声匿迹”的怪圈。而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机械类加工企业在内部管理上,缺乏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对这些先进的机械设备没有进行定期的专业化维护与保养,对技术类员工的管理也缺乏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缺乏长远的经营策略,更没有对企业制度的战略目标贯彻执行。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中小机械加工类企业一直处于重复性生产产品的阶段,高端技术类产品较少,各机械类中小企业也常常彼此进行价格战,造成低价的恶性竞争,有些中小企业无法抵抗,在价格战中失败,最终面临企业倒闭的危险。
三、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和经营策略存在的问题
(一)家族式管理根深蒂固。我国机械加工类中小企业有一大部分是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来进行企业经营的,事实上,这种家族式管理模式给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带随着社会地不断进步,这种带有主观性地管理模式又开始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据调查,我国机械类中小企业有70%以上的企业的股权掌握在企业主手中,而对于企业股权的实际控制权则几乎100%掌握在企业主和家族成员手中。在这些机械加工企业中,其高层管理人员、中间经理层,也有很大一部分掌握在家族成员手中,也就是说对于企业的实际决策权都是被家族掌握,很容易出现一言堂,外聘经理人也很难独立的做出经营决策。另外,也没有一个有效地监督机制来对家族进行监督,家族成员我行我素,主观判断,使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影响企业发展。
(二)内部管理随意性大,缺乏科学有效地管理。中小机械加工企业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小作坊发展而来的,其在创办之初,规模较小,人员也较为简单,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也不存在矛盾上的冲突。如,有些机械加工类中小企业创办时,会因为资金上的不足,几个志同道合的人,联合创业,因为开始规模小,结构简单,很少出现管理上的矛盾,但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人员职位也开始呈现多样化,企业内部矛盾也不断增多,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仍有沿用以前那种随意性管理手段来经营企业,那么势必会造成企业合伙人之间的矛盾升级,容易造成企业内部员工人心散乱。此外,企业也因为没有严格的约束管理机制,而使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随意侵占企业财产的行为,造成企业内部资金掏空的现象。
(三)缺乏长远稳健的经营战略。机械加工类中小企业在经营战略上,通常只重眼前利益,短期化经营,采用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经营战术,并没有自己特有的主导战术。中小企业虽然规模下,经营方向容易转换,但如果把握不好大致方向,也很容易造成“翻船”的局面。尤其是,当前市场对于优质服务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缺乏优质服务的中小企业很难在这个竟争激烈的市场站住脚跟。另一方面,中小机械加工类企业因为企业主心理上的“虚荣”,一味地扩大企业规模,有了点经营业绩,就盲目扩大企业规模,使企业流动资金减少,最终造成企业无法正常运作,面临倒闭的命运。
四、如何才能解决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和经营策略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企业家精神
产权不清是当前机械加工类中小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只有清晰的产权,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才能够使中小企业符合市场的需要。因此,对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进行改革,摆脱家族式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企业家的素质对中小企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培养中小企业企业家自身的创新精神,将会使中小企业的发展走向更远。首先,企业家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投资一定要加强,通过参加一些培训,进修MBA课程,自我不断学习,来对当前先进的管理知识及经营理念学习,进而提升自身在企业管理上的能力;其次,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不断地将自己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和教训,从实践中感受与体会经营管理之道;第三,是要引进职业经理人,企业主放权,将企业的经营权交到更具管理能力的职业经理人手中,而企业主保留对企业的基本控制权。
(二)引进科学的企业管理理念
管理简单,反应灵敏是机械加工类中小企业的一大优势,但随着企业内部环境的不断变化,集权化经营模式已经不适合企业的发展,因此,中小企业要在保持其原有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地改变其内部组织结构,引进科学的企业管理理念,依靠团队的力量来使企业应变能力增强。并且,企业管理也要不断转变角色,从原来的操作者,逐渐转变为管理者,建立自己的管理团队。通过管理团队的培养,可以是企业管理者放权给管理团队成员,使企业管理更为专业化。
(三)加强对企业规模与竞争力的再认识
机械加工类中小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小有小的好处。而且规模大也不等于竞争力强。有很多中小企业就是因为盲目做大而导致了失败。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J为,尽管近年来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经济恐龙”发展速度惊人,但小企业才是未来经济中最有活力的成分。例如,著名的超大型企业,美国ABB集团在不久前拆分为1200家小企业。今后企业的规模应是一个由众多小企业组成的网络的规模。在这种网络中,每一个个体规模并不大,但却极具效率,由它们组成的整体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就象由10万个独立餐厅组成的麦当劳一样。中小企业决不能盲目做大,特别在我国市场经济不完善的情况下,要致力于形成核心竞争力,有科研开发,也有销售、品牌或者服务等,这样才能保持较长时期的竞争优势。
五、结论
总之,机械加工类中小企业在中国的机械加工行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对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给我国的生产总值及税收实现做出了巨大贡献。虽然,机械加工类中小企业给国家、给人民带来的如此之多的利益,但其在发展中仍然因为内部管理及经营策略的原因而走向灭亡,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家族式管理根深蒂固、内部管理随意性大,缺乏科学有效地管理、缺乏长远稳健的经营战略等,因此,我们应该培养企业家精神、引进科学的企业管理理念、加强对企业规模与竞争力的再认识,最终使我国机械加工类中小企业摆脱三五年“风光无限”,六七年“销声匿迹”的命运。
参考文献:
[1]陆建新.探究如何提升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策略[J].中外企业家,2016,08:20-21.
[2]罗继承.基于系统思考角度的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解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7:3+56.
[3]张国卿,吴海燕,朱少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研究――基于PEST框架[J].改革与战略,2016,05:131-136.
[4]刘晓梅.提高中小企业内在成长动力机制研究――以海南省中小企业为例[J].现代商业,2016,24:128-130.
[5]徐敏洁.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探究[J].时代金融,2016,26: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