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化苦旅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化苦旅范文1
报纸上说我写书写得轻松潇洒,其实完全不是如此。那是一种很给自己过不去的劳累活,一提笔就感到年岁徒增,不管是春温秋肃,还是大喜悦大悲愤,最后总得要闭一闭眼睛,平一平心跳,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这是余秋雨教授在《文化苦旅》中的自序。
也难怪,看这本书要慢、要细,里面的思考,非常人所思,非常人所见。他笔下的《风雨天一阁》我记忆犹新,一个人,不!一个家族背负着坚守一座藏书楼的命运,范钦让偌大的中国留下了一座藏书楼,保留到现在。别的藏书家有,藏书也有,但没过几代,历史的风尘就将它们掩埋了。但是,范氏天一阁留下了,靠的是什么,是执着、坚定,还是如余秋雨说的“超越意气、嗜好、才情,甚至时间的意志力。”这种意志力体现在哪儿?他曾毫不客气地顶撞过权势极盛的皇亲郭勋,为此遭廷杖,下监狱,他似乎什么都毫不顾惜,在仕途上耿直不阿,最后连权奸严氏都奈何不了他。“一个成功的藏书家在人格上至少是一个强健的人。”余秋雨在这里总结道。
看到这,反思一下,我们这些读书人,如果生在那个年代,身为一个藏书家,会像范钦一样吗?我想不会,范钦身上的毅力,乍看下的不近人情,让我们来,难!我们是教师,教育学生,意志力不能少,但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个呢?在挫折面前,爬起来的又有谁?生活着,又为了什么?这不正是我们该思索的。
文化苦旅范文2
东湄小学朱玲丽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读了《文化苦旅》这本书,也从中找出了丝许的感觉。
作者余秋雨先生从九三年开始从上海戏剧学院辞职后,便慢慢地行走在青史曾经驻足的角角落落。用他独具的慧眼和感悟纂写着一段段亲身感悟。或许作为我们是没有机会去尝试这样的一种生活,这种苦行僧般的高尚,我们只是以另一种特殊的方式在传承着这样一种精神。
读《文化苦旅》,是读行走的哲学。在游历山水之间,去感悟出一些人生的真谛。我们去到了某一个地方参观旅游,总是会不自觉地回想那里发生过的一切,曾经在我们所站的这个地方有谁走过,又发生过的什么样的历史事件呢,又是谁在这里修建的呢,修建的目的又是什么呢等等。就在这样的一瞬间里,那所有的一切都会很自然浑沌地交融在一起,历史的沧桑感与人生的沧桑感便会油然而升,历史古迹所蕴藏着的精神与文化重燃而生,使参观者都好像亲身经历过了一般。那我们的教书育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与学生们做着不同的互动,在同他们的交流中,我感觉到他们对知识的渴望,此时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感觉自己是无比的自豪。我们在默默耕耘的同时,看到学生们快乐成长,在知识的海洋中畅快地游历着,我感觉到无比欣慰,感觉我们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文化苦旅范文3
关键词:余秋雨 《文化苦旅》 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主要表现再对于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以及关怀,对于人类所遗留下的种种精神文化现象进行重视,肯定理想人格的全面发展。在一定层面上讲,人之所以被称为是万物之灵,究其原因则是在于它的人文体现,有着自身最为独特的一面,即精神文化。而余秋雨笔下的《文化苦旅》,则深刻挖掘了人文精神,体现了深深的文化精神的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于文化的尊崇。通过《文化苦旅》,让余秋雨带着读者走遍世界,边观景边悟情,从中感受余秋雨的内心世界,感受历史文化的变迁,这种情、这种景在《文化苦旅》中完完全全地诠释了出来,人文精神尽在其中。
一、余秋雨《文化苦旅》解读
余秋雨所著的《文化苦旅》中,处处可见其文笔的生动和优美,仿佛在这本书中每个人都能够有着和作者同样的感受,这些感受是真实和微妙的。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使得书中体现了超强的文化感悟以及艺术表现力,文中揭示了中国文化的渊博,也为散文界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文化苦旅》不是几日就簇成的,而是在作者不断的思考和研究下写成的,其中无不体现了余秋雨渊博的知识和对于历史的见解,这些知识和见解能够让读者从中深刻了解问题和分辨问题,无论读者阅读余秋雨的哪一句话,都能够从中窥见超强的文字逻辑性,其独到的见解、深刻的分析总是能够让每一位读者回味久久,当然其中的人文精神更是不言而喻。
《文化苦旅》这本书中的各种景象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每一处历史古迹和名胜景点都会让读者心动万分,但是不要以为这些景象能够让人感到轻松自在,余秋雨正是想通过这些历史和文明向读者传达出他的意识,因此书中所介绍的民族意识和人文精神是必不可少的,读者通过阅读能够看到强烈的民族意识,这种民族意识强而具有震撼力,正是通过名胜古迹与历史相关联,由此将民族意识点出,余秋雨笔下的《文化苦旅》,字字入人心,句句藏心窝,其带给读者的震撼非常大。
二、余秋雨的人文精神
余秋雨是二十世纪末也是当代极富盛名的散文家,其所具备的独特创作艺术个性书写了许多富有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的散文。余秋雨所著作的散文涉及了许多历史文化、民族风俗、文人群体、笔墨文化等等,这些著作的问世,受到了海内外读者的一致追捧,人们读其散文,不光是品其文采,更是悟其感想,从余秋雨的散文中人们可以学到很多,内心也能够感触许多,对于我们自身的文化修养,自然是能够提高不少的,由此余秋雨的散文总是被人们深深喜爱着。他笔下的一系列丛书的问世都对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人们当做是炙手可热的读物。余秋雨所著作的散文有着自身非常独特的艺术和风格特征,受到了读者的一致好评,无论是哪个语句都是极富细腻,其中的语句优美,有着深刻的含义,读者总是能够从中读余秋雨,悟余秋雨,感受其真实的文学境界。对于余秋雨而言,他本人有着较为独特的意识,在散文视角方面也是尽显与众不同,他喜欢将其自身渊博的知识加上独特的视觉意识一起融入民族传统文化中,在散文中喜欢借事物表达自身的感想。比如通过民族历史和民族文化的角度去感受一些民俗,从传统的文化中去摸索民族特性和民族人格。
对于历史文化的深思以及与众不同的观点是余秋雨文化散文的一大特色,而对于感悟传统民族文化、揭示民族传统文化心理和人格特性,则又显示了余秋雨的深厚文化内涵,让人通过内涵品文学韵味。通过他的《文化苦旅》,读者从中感受到了国人的感伤,也读出了中国文人命运的凄惨和悲催,更从中感受到了历史的沉重感以及人生的沧桑感。《文化苦旅》带给人们恰恰是对于命运的思考和深虑。
三、余秋雨《文化苦旅》的人文精神
(一)人文山水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以浓厚的书卷气息,只身一人,静静地书写着一切,从朔风凛冽的咸阳古道、阳关雨雪到春花烟雨的苏州小巷、三秋西湖,一任唐朝的风沙宋朝的烟尘的扑打,途中有着山水各一程的坎坷,也有着风雨交加的寒冷,途中不断寻求着古老民族的新生力量以及文化的新鲜血液,在书中,余秋雨通过自身的独特感受,向人们展现了一代代人文志士,他们饱含希望、才华横溢。余秋雨在文中再现历史,写出人生,句句经典,写出了极富沧桑之美的篇章。文中句句语句无不再现其潇洒从容的姿态,他的笔法带着纵横时空感,又掺杂着一些犹豫,将散文所具备的气派、韵味、魂魄等境界一展无余。
此文中,余秋雨描述被历史泥沙所掩盖的山水风物以及楼台阁榭深处的文化积淀,由此展现给读者一幅幅有着浓厚历史文化的景观,这些景不是处于静止状态的,它们的每一处展现都再现了历史的动态场景。恰如余秋雨在文中所说的:“发现自己特别想去的地方,总是古代文化和文人留下较深脚印的所在,说明自己心底的山水并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种‘人文山水’”。由此可见文中所介绍的山水文化无不让读者发现了历史的足迹,将文化一层层挖掘,体现了余秋雨的人文精神的同时也让读者受到了启发。余秋雨通过对于景点慢慢的流逝,颇为感慨,加上他的艺术性感悟,再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修养。文中的每一处都体现了余秋雨想要跨越时空去追寻文化,想要面对面地进行心灵时空的交流,这一切无不说明余秋雨笔下真切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
(二)民族文化
《文化苦旅》是值得每一个人去阅读和体会的,余秋雨的细腻文字将民族的点点滴滴展现在我们面前,读者阅读了我国古文明史的同时也体会了历史的变迁和沧桑。余秋雨是我国当代作家、散文家、美学家,其文字功底不言而喻,他获得的奖项数不胜数,他的作品总是能够让人读后感慨万分。尤其是《文化苦旅》,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够轰动了整个文坛史,整个作品再现了我们的民族史和文化史,让人读后颇为震撼,无论是作者的文化底蕴还是表达意蕴,总是让人能够感悟到人文精神的存在。
《文化苦旅》描述了中华民族的沧桑史,写出了5000年风俗的点点滴滴沉淀,虽然说的是游记,但是也是通过游记写文化,将我国的文化史紧紧和山河联系在一起。在这句句精美的句子下,我们享受着余秋雨的美句,享受着我们国家的历史和文明。这些历史和文明向读者传达了一个个深刻的含义,虽然有一些地方我们可能这辈子都无法到达,只是因为某些原因。或者你许下某些心愿,希望游玩某处,但是这些心愿有时候会因一些因素而无法梦寐以求,但是通过余秋雨的这本书,你总是能够从中窥探到这些景点,并从中获益匪浅,这些历史犹如你也经历过,要不我们怎么会翻阅书的同时发出各种叹息呢?而这种叹息恰恰是源于民族感和民族意识。比如说,长城,大家都知道,其位于我们的国都北京,为什么长城能够成为我们国家的象征,想必大家都知道长城所肩负起的保家卫国的责任,这种责任重大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当我们迈步于长城之上,我们似乎感受到了无数个英灵在反击匈奴时候的勇猛,这种力量是攻不可破的,更是值得所有人敬畏的。余秋雨的这本书在介绍景点的同时,也将民族精神表达了出来,实为读者阅读的典范之作。
四.结语
余秋雨的散文对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论是他的散文文笔,还是他的散文境界,总是能够勾起读者的一些联想,激发读者去感悟生活、品味历史。《文化苦旅》是余秋雨经典性的散文,《文化苦旅》让读者从中读“苦”、品“苦”。通过这篇散文,余秋雨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完完整整地表达了出来,人文精神尽显其中。他的散文对于人格进行了深度的构建,注重对于人文精神的表达。《文化苦旅》是对于民族历史的深刻反思,更是对于人文精神的一种追求,对于读者来说《文化苦旅》实为阅读的典范,更是提高精神境界的一本好读物。
参考文献
[1]余秋雨.文化苦旅.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2年版.
[2]高小康.自我偏见中的中国文化形象[N].中国文化报.2000年
[3]郭佳颖.余秋雨和他的“文化苦旅”[J].山花.2011年16期
[4]宋力.《文化苦旅》评识[J].广西师院学报.1997年01期
文化苦旅范文4
通过对联想企业文化整合进行优势分析、劣势分析、机会分析、威胁分析(SWOT分析) ,SWOT分析表明,联想整合IBM文化遇到的路障不少。
管理风格的差异
联想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企业,是由中科院投资的事业单位转化而成。这一“出身”使联想身上残留了很多中国企业所具有的家族企业色彩。联想的老帅柳传志就对“联想是一个没有家族的家族企业”的评价相当满意。并且自己也常以“家长”的方式对联想给予温情脉脉的关怀。
在联想正式与IBM签订并购合同前,担任联想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的是少帅杨元庆。而柳传志则在杨上任后退居二线,担任董事长一职。不过柳传志“对联想从来不吝啬给予家长式的关怀”。即使在退居二线之后,他仍然积极参与联想一线的管理决策工作。联想的新闻会上,一定不会缺少柳传志的身影,并且会成为媒体聚焦的对象。身为总裁兼CEO的杨元庆常被柳传志的光芒所遮盖。
在联想的架构中,柳传志本人就拥有公司57%的股份,对联想的营运决策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这些都是杨元庆所不具备的优势。
反观IBM,作为一个典型的美国企业,其家族企业的色彩从建立时就不浓厚。而经过多年的发展,尤其是经过郭士纳的改革后,IBM已经完全实现了经营管理权和所有权的分离。作为IBM的管理层,可以集中力量于企业的营运和决策。而IBM的董事会只负责监督企业的业绩和决定企业发展的总体战略发展方向,并不插手操作层面的事务。作为IBM的高层管理者因此能够在较少制肘下开展管理。而且IBM一直强调“尊重人”,强调个人的自我发展与创新能力,给予IBM的员工以充足的可支配空间自由发展。员工的独立自主个性因此也得到充分发展。
柳传志在并购后卸下了董事长的职位。但由于柳在新联想中也会拥有25%的股份,他在整个董事会中将会有很大影响力。问题是,柳这个“大家长”是否会将对联想的那一套搬过新联想,继续给予"关怀”;还是安心的退居二线,把管理决策的主导权让出来?如果选择前者,就会有很大的可能会招致IBM员工,尤其是高层管理者的抵抗。这也是联想能否很好利用IBM的无形资产进军国际的一个关键。
管理层与员工关系的差异
联想看重的是员工对公司价值观的认同,而IBM尊重的是人的价值,两者的人才理念显然不同。
联想把员工分成四类,一类是既认可联想价值观又出业绩的,这当然是最好的;第二类是能力非常强,能不断出业绩,但未必认可企业文化的,对这类人联想在人才和合理开发方面要考虑不同的策略;第三类是很认可联想价值,但做不出业绩来,是联想要着力来加强培养培训的群体;第四类又不认同又不出业绩,当然就毫不保留。联想人力资源部咨询服务总监邓致新表示:总的来说,联想的人才理念就是希望员工能够把个人追求融入到联想长远的发展之中。
这次IBM有一万多员工到联想,他们在已适应IBM的美国自由女神像下的管理模式,是否很乐意接受现在在世界仍名声不大的联想的“入模子工程”?我们先看一下IBM公司对员工的态度。IBM最成功的经典就是三个字:“尊重人”。这三个字既是IBM企业文化的核心,也是全体员工的基本信念:一,尊重机构内每一个成员的尊严和权利,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二,注重客户服务,力争百分之百的用户满意;三,精益求精,力求任何一项业务尽善尽美。IBM创始人托马斯坚信,一切成功都来自于每一位员工的努力,把尊重员工视为IBM发展、变革与成功的基础,因此,每位员工的独特个性和潜力在IBM都能得到足够的尊重。
保持客户文化:成功与否?
联想并购IBM后,采取了一些新的营运措施:聘请IBM高级副总裁史蒂芬-沃德担任新联想的CEO,杨元庆则退居董事会;采用双品牌战略;将总部搬到纽约,这些运营策略的目的都在于尽量把并购带来的负面影响降低,并增加客户及世界对新联想的认同度。
目前,新联想的策略是继续保持两者的客户文化,确保客户在动荡时期也感受到来自新联想和Think的关怀。
为实现此目的,从3月7日开始,一封由联想集团准董事长杨元庆和准CEO沃德亲笔签名的致ThinkPad用户公开信出现在各大媒体的广告版面。这封主题为“今日的ThinkPad,永恒的ThinkPad”的公开信,向IBM ThinkPad用户承诺:“ThinkPad笔记本没有任何改变,包括研发、生产制造、销售、售后服务等所有IBM个人电脑事业部的员工,将全部加盟新联想,继续提供一如既往的高品质服务。”
同时,IBM个人电脑事业部大中华区市场总监梅敏玲也表示,IBM PC将连续展开强大的市场攻势,推出多达4个系列,20多个型号的ThinkPad新品。
另据悉,近期“ThinkPad之父”内藤在正也将前往中国助阵,庆祝ThinkPad在华销量突破100万台。
两大老总联名公开信,这样的广告形式确实非常罕见。这充分表明了公司对于客户的重视程度。虽然此前IBM个人电脑事业部一直给人一种低调的感觉,但其市场工作一直没有停顿。相反,从2005年整体市场计划的制定到“渠道誓师大会”、“心结客户关怀大行动”等活动的执行,都旨在稳定客户和渠道,使其感受到来自新联想和Think的关怀。
对于新联想而言,此次并购最大的收获可能在于Think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而这种文化所凝聚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Think强大的品牌感召力,对于ThinkPad的商来说,不仅是多年来经营的延续,更是巨大利润空间的需求。很多商表示,只要Think还在,他们将逐步接受联想国际的概念。而对于广大的ThinkPad用户而言,Think文化更是割舍不开的一个心结。很多ThinkPad铁杆用户在得知联想并购IBM PC之后都希望ThinkPad的各个方面能够继续保持和不断提升,放出更夺目的光彩,带给ThinkPad用户们更多的惊喜。
由此可见,ThinkPad拥有相当惊人的客户忠诚度。有Think强大的品牌基础为后盾。
新联想发出的这颗定心丸无疑将是对竞争对手的最佳回击方式。
总之,IBM无可替代的文化,强大的品牌效应对于联想来说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此外,IBM在管理理念、业务人员素质上使联想受益匪浅;在国际市场的采购、制造、设计、销售和流通中的优势也可以弥补联想在管理和技术方面的不足。只有善用了这一资源,新联想才能冲破重重障碍,实现其世界化的目标。
“文化苦旅”,路在何方?
联想并购IBM,是联想走向世界的一步,也是中国IT企业走向世界的一步。如果说全世界都把目光集中在联想这次“蛇吞象”的举动,也一点不夸张。面对在“硬件”和“软件”上各种挑战,新联想将会怎样处理呢?
撇开“硬件”的挑战不谈,新联想在这文化的苦旅上应该怎样走呢?
企业跨文化文化整合的理论认为,企业跨文化文化整合的模式主要有四种:
(1)融合模式:当甲和乙的企业文化都不完善,同处于较低级的发展阶段,并且没有一方取得明显的发展优势时,就适宜在新企业中推行融合型文化整合战略。
(2)隔离模式:当跨国联姻双方的企业文化都处于高级发展阶段时,对新企业的企业文化整合就适宜采取隔离模式。因为两种企业文化在各自的企业中都发展较好,经过不断地培植与完善,都已处于成熟或比较成熟的发展阶段。所以,在对两种相异的完善的企业文化进行整合时,用其中任何一种取代另一种,或干脆在新企业中再造一种全新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原有的企业文化进行一次彻底的文化革命,都是不可取的。
(3)同化模式:当甲公司发起对乙公司的并购时,倘若甲公司的企业文化正处于高级的发展阶段,而乙公司的企业文化却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那么,在新企业的文化整合过程中,就可以运用同化模式,即将优秀的甲公司文化在新企业中全面推广,把乙公司文化同化为甲公司文化。
(4)引进模式:当甲企业或者通过其庞大的规模和资金势力,或者通过运用某种谋略而在与乙企业进行的控制与反控制的博弈中取胜时,其企业文化可能只处于低级阶段的水平,而乙企业虽然在经营权和所有权上的争夺中处于下风,但其企业文化可能已处于高级阶段的水平。在这种情形下,从整个企业的大局着眼,对乙企业的优势资源予以充分的肯定与尊重,并虚心向乙企业学习其成功之道。尤其是对乙的优秀的企业文化中抽象出来的精华部分进行一番雕琢,使之系统化、理论化,然后再将其纳入自己的文化中,使之成为甲企业文化金字塔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继续留在新企业中闪光。
究竟新联想会走哪种模式,还是独自走出一种“联想模式”。这还是一个相当大的变数。
现在,我们不妨大胆前瞻一下联想的“文化苦旅”:
联想和IBM都属于拥有强文化的企业。根据上面的模式,新联想应该会走隔离模式。这事实上也符合新联想在并购后策略。联想高层已经宣布新联想会分为联想中国(由原联想构成其主要部分)和联想国际(由IBM PC为其主要组成部分)两个部分,其中联想中国属于联想国际的一部分。这个策略明显地体现出了隔离模式的特点。不过,应该看到的是,这只是联想在并购后的短期策略,主要目的应该是为了减轻并购后所带来的震动。
文化苦旅范文5
(作者:张丽)
这是一本令人思考的书,这是一本历史厚重的书,这更是一本百读不厌的书,这就是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它伴随了我已五年的时间,五年,近两千个日子里,书架上的书越来越多,但是最爱不释手的仍然是这本《文化苦旅》。
开篇的《道士塔》,就将我们带入到了大漠荒荒的黄河文明盛衰之中,历史的深邃苍凉之感见于笔端。一页一页的细翻开来,在一行行的字句段落中间,随着余秋雨的思绪,情感,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纸面上的文化苦旅。仿佛穿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隧道,中国历史的一幕幕在重现,各色的人物正在演绎着自己的人生故事。有居庙堂之高的君主,也有处江湖之远的百姓;有文人墨客,也有无名小卒。他们的故事,或令人倾佩,或令人振奋,或令人伤感,或令人悲哀,但是无一例外的全都留给了后人,也留下了思索警训和更多的怀念之情。斗转星移,沧海桑田,经过了岁月的沉淀积累,终酿成了一份难得的精神食粮。
文化苦旅范文6
【关键词】文化旅游资源库,需求分析,数据库,系统测试
襄阳文化旅游资源库是专业特色数据库,它是依托馆藏资源,针对用户的信息需求,对本地区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收集、分析、评价、处理、存储存量,并按照一定标准和规范将本馆、本地的文化旅游资源数字化,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信息资源库。目前,有关襄阳文化旅游资源分布零散,虽建立了一些网站,但其资源还是比较单一,以襄阳文化旅游资源库形式反映襄阳文化旅游资源还是空白。作为地方高等院校,自主开发数据库平台,建立襄阳文化旅游资源库,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1系统需求分析
为了进一步开发好襄阳文化旅游资源库,从2011年3月开始,通过对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和学院高职旅游专业,以及襄阳市文化旅游与新闻出版局、大型旅行社等单位进行的为期一个月的市场调研,采取走访、座谈、阅卷等方式,得到如下结论:
(1)开发襄阳文化旅游资源库是学院旅游专业学习的需要。襄樊职业技术学院旅游服务学院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高职联盟理事长单位、湖北省旅游业校企合作示范单位、襄阳市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在10年的办学历程中,为本地及周边地区培养了大量的旅游人才,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被誉为“鄂西北旅游管理人才的摇篮”。学院开设有酒店管理、旅游管理、导游等3个专业,其中旅游管理专业是学院重点特色专业。在办学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但是这些资源还需要进一步整理加工。开发襄阳文化旅游资源库有利于将这些资源系统化、规范化,并进一步地转化馆藏资源,为旅游类专业教学及人才培养服务,为全校师生服务。
(2)开发襄阳文化旅游资源库是发展地方旅游业的需要。襄阳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生态景观。目前,襄阳市还没有一家单位较系统地研究襄阳文化旅游资源库,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研究和开发襄阳文化旅游资源库,是对襄阳旅游业发展,乃至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旅游业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开发襄阳文化旅游资源库是学院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的需要。专题特色资源是图书馆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襄阳文化旅游资源库有利于丰富图书馆馆藏资源,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2体系结构设计
系统以 ASP为开发平台,SQL Server为服务器端数据库 。在体系结构上,选择的是当前 Web流行的三层B/S结构。
资源库内容框架设计采用三维立体结构:一是以襄州、枣阳、宜城、南漳、保康、谷城、老河口等为一维空间,在地域上覆盖襄阳所有区域。二是以名人资源、遗址资源、文物资源、宗教资源、非文化遗产资源等为二维空间,将有价值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分类,使其不重复不遗漏。三是以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为三维空间,根据数据单元特点采用不同的数据类型。功能模块分为专题全文库功能模块:负责全文的添加与管理。专题图书书目库功能模块:负责图书书目的著录与管理。专题图片库功能模块:负责图片的添加与管理。音视频库功能模块:负责音视频的添加与管理。
3功能模块设计
系统功能模块具体包括:(1)文章类资源功能模块:负责历史名人、重点文物、遗址资源、宗教资源、非物质文化和期刊论文等文章的添加与管理。(2)专题图书库功能模块:负责图书的著录与管理。(3)专题图片库功能模块:负责图片的添加与管理。(4)音视频库功能模块:负责音视频的添加与管理。
4客户端设计
负责内容呈现,通过web页面呈现资源库的内容和实现内容检索。
4.1频道主页设计。频道主页主要包含有:频道栏,导航栏,树形菜单,某一频道所有栏目数据记录条目,用户登录表单,搜索栏目。频道栏设计了历史名人、重点文物、遗址资源、宗教资源、非物质文化、旅游图片库和期刊论文,专题图书库,音视频库9个频道。
在网页底部设计加入收藏,友情链接,版权声明,网站访问人数等功能,管理员和一般用户登陆界面的设计。
搜索栏目设计可通过文章标题,关键字,查找的范围来进行搜索。
4.2各频道内容栏目页设计。用户登录表单、热点条目和推荐条目,历史名人、重点文物、遗址资源、宗教资源、非物质文化和期刊论文等资源库展现的是文章全文,文章评论;专题图书库,是图书的相关著录项和下载地址,图书评论;旅游图片库是图片信息,具体图片和图片下载地址,图片评论;音视频库是影视信息,在线观看地址或下载地址,影视评论。以历史名人频道为例,内容页上设计主要包含频道栏、导航栏、用户登陆界面、热点文章、推荐文章、相关文章等。
4.3各频道搜索页设计。有搜索内容的具体条目的呈现,还有用户登录表单、热点条目和推荐条目。
5服务器端设计
服务器端的设计主要包括系统配置、模板管理,频道管理、专题资源库管理、专题图书库管理、专题图片库管理、音视频库管理。
系统配置主要是网站信息的配置,有网站名称、标题、描述,网站地址,网站LOGO 、网站BANNER设置等信息.模板管理又包含有公共模块的模板管理,首页模块的模板管理,各个频道的模板管理,频道管理有频道的定义与修改,是否显示与是否禁用,管理员密码管理可以修。
6系统实现
资源库系统是采用脚本语言和超文本标记语言来实现的,参考了网上流行的内容管理系统和各种树形目录,最终选定了创立内容管理系统作为原型来进行开发,同时选定了梅花雪的树形目录,把二者相结合起来。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文章著录项、图片著录项、音视频著录项进行了增删修改,对梅花雪的树形目录的子菜单项也进行了全面的修改,并且把梅花雪的子菜单项和内容管理系统的栏目项对应起来。对各个频道的主页,内容显示页面也进行了修改,模仿文章频道增加了原来没有的5个频道,历史名人、重点文物、遗址资源、宗教资源、非物质文化。
参考文献:
[1]程晓丽,沈姗姗.池州市文化旅游资源系统开发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2010.31(6):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