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软实力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化软实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范文1

一、企业软实力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软实力”一词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边学院院长约瑟夫·奈提出,他认为实力是指影响别人以达到你想达到目的的能力,实现方式有三种摘要:威胁(大棒);利诱(胡萝卜);吸引(自由选择)。其中第三种就是软实力。软实力包括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民心指向、思想文化吸引力、国际影响力和形象等,其核心在于价值观。

企业软实力是相对于企业设备、厂房、资本、人员、经济规模等以物化形式存在的硬实力而言,而以企业组织模式、行为规范、价值理念、科技实力、管理能力、品牌商誉、企业文化、企业社会公信度、企业内外部环境和谐指数所构成的影响企业发展的长期性、基础性和战略性的要素。

“软实力”的表现方式更多的是突出体现在对内摘要:企业文化具有较强凝聚力,充分凝聚企业团队中每一个员工的聪明,充分发挥企业团队中每一个员工的创造力,充分释放企业团队中每一个员工的潜能,从而达到增强企业团队的凝聚力、激发企业员工的创造力、提高企业整体战斗力、内强素质的目的。对外摘要:通过大量生动形象、扎实具体的工作,对公众利益、生态环境、社会进步、社区和谐负责任的良好的企业社会美誉度、公信度,拥有为社会广泛认知的名牌产品,较高的产业集成能力和自我创新能力,获得有利于推动企业发展的政策扶持环境,公众评价环境,人际和谐环境等。在全社会和广大消费者心目中形成强势持久的影响力、感召力和辐射力,从而达到外塑形象的目的。

二、企业培育软实力的重要意义

市场竞争环境中的企业,必然要把提高自身实力作为重要使命。在竞争过程中,根据不同竞争要素在竞争中发挥的功能不同,又进一步区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范畴。有专家分析过,由于受体制和发展阶段的影响,中国企业历来有重硬件。轻软件;重生产设施建设,轻技术创新投入;重生产经营,轻人力资源开发;重规模扩张,轻企业文化的倾向。实质就是重硬实力打造,轻软实力建设。在企业规模小的时候,把积累硬实力作为第一要务,这是不可逾越的必然过程。而在硬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则必须重视并加强软实力建设,否则,软实力的欠缺弱化将成为企业做不大、做不强、做不优、走不远的“硬伤”。

重视企业软实力的打造,是由它在企业发展中所起的重要功能决定的。

第一,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基础和灵魂。企业文化成为企业软实力的核心内容,是企业长远发展的精神动力,世界顶尖企业成功背后都有一个独特的企业文化作支撑,比如通用电器推崇的三个传统“坚持诚信,注重业绩,渴望变革”;沃尔玛的基本信仰“尊重每位员工,服务每位顾客,天天追求卓越”;诺基亚的价值观“科技以人为本”,等等。企业文化像基因一样植入到企业组织中,渗透到每位员工的意识中。硬实力轻易复制和替代,而以文化为基本构成要素的软实力却是看不见、摸不着、无法复制和替代的。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基于企业文化的企业软实力在参和国际竞争方面的功能和意义正在超越传统硬实力而成为制胜的关键。例如,随着买方市场的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竞争逐渐由有形产品竞争转向品牌竞争、服务竞争。而品牌和服务的竞争力正是由企业创新力、文化力所决定的。缺乏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很难铸造出持久的一流竞争力,一流竞争力的获得和维系往往植根于优秀的企业文化。

第二,品牌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对于具体的一个企业而言,品牌即意味着竞争力。市场竞争从初级到高级阶段分别是成本、技术和品牌。品牌竞争已经是企业间竞争的高级阶段。而我们目前大多数企业似乎还处于低成本竞争的初级阶段。虽然,廉价重组的劳动力符合我国企业目前的比较优势,但是,假如一直满足于贴牌生产,满足于成为世界的加工厂,那么,我国企业始终只能在这一水平上徘徊。国际品牌联盟副主席弗朗希斯·麦奎尔就曾说过,假如一个企业仅仅试图利用廉价劳动力,为别人贴牌生产,同样可以快速成长,赚取许多利润,但是这样做不可能建立起优秀的企业文化。也不可能塑造出一个伟大的品牌。他考察中国后说摘要:“中国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最大的误区是低估了自己的实力,中国有能力生产优质产品,缺的恰恰是品牌的塑造。”品牌意识是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一个企业的品牌就是这个企业的市场名片,缺乏自主品牌,是目前我国企业竞争力不强的致命弱点。因此,加紧打造自主品牌是我国企业的必由之路。品牌不是孤悬于企业之外的招贴,而是企业内在素质的外化形式。从经营产品、经营资本到经营品牌,是企业软实力发展的必然过程。从创造产品名牌到创企业名牌,是企业软实力上升的必然趋向。

第三,人才队伍是企业的重要支撑。市场竞争中的比拼,说到底是在比拼人才。只要有了人才,没有实力可以创造实力。拥有人才,就拥有了实现既定目标的条件。流失人才,已有的实力也会丧失。因此说人才是企业软实力的根基。

第四,管理能力是企业的根本保证。企业管理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发展的加力器,是社会关注企业实力的一面镜子,是企业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企业竞争的武器要靠适销对路的产品、用户信得过的质量和有竞争力的价格,这些无一不同企业管理密切相关,可以说企业成功一年靠促销、十年靠产品、百年靠管理。

第五,科技创新是企业的活力源泉。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一个企业的软实力,关键是科技创新的软实力。划分时代进步的标志,不再取决于能生产什么,而在于用什么生产。企业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技术工艺的过程,是科技兴企的过程,同时也是对人的思想观念、时代意识、科学素质进行改造更新和升华的过程。营造出崇尚科技、崇尚创新的良好企业风气,企业软实力就获得了生长因子。增强企业硬实力十分重要。按照物质第一性原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硬实力都是衡量企业做大做强的客观标准,增强硬实力,是企业的第一要务。增强企业软实力也很重要。按照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辩证关系原理,软实力是硬实力的灵魂,是企业做大做强,尤其是做久做优不可或缺的支撑。要使企业持续发展、基业长青,必须把建设软实力摆在重要战略地位。

三、如何培育企业软实力

培育软实力比培育硬实力更为重要和艰难。现在,许多国内大企业都有进军世界500强的梦想,但注重的往往是产值规模。和世界优秀跨国公司相比,我国一些企业非凡是通过“拉郎配”拼凑起来的“企业航母”,从表面指标看差距似乎不大,但以企业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软实力则有天壤之别。经验表明,增加产量易,提高品牌知名度难;做大易,做强难。培育优秀企业文化,打造一流竞争力,是一项系统工程。

一方面,须扭转偏重硬件、忽视软件,注重生产、轻视文化的传统思维惯性和做法,把培育企业文化当做企业做大做强的力量源泉和关键环节。

文化软实力范文2

坚持继承原则,为重塑企业文化奠定基础

2012年,工程公司被四川省企业联合会、四川省企业文化研究会授予“四川省企业文化优秀奖”称号,这是该公司获“中国建筑业500强企业”“中国企业文化管理十佳单位”、中国“企业文化管理50强单位”、四川省“守法诚信示范单位”等称号后的又一殊荣,更是对该公司把创新企业文化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努力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肯定。

工程公司首先确立了一套既体现全体职工共同价值观念和理想精神,又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核心价值理念体系,包括企业精神、企业宗旨、发展战略、市场理念、人才理念、管理理念及职工行为规范等,形成了万众一心、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其次是坚持把企业价值观、企业理念、企业精神作为核心内容,通过CI导入与形象策划,逐步培育、丰富,形成了有鲜明特色并被全体职工认可的企业文化体系,先后开展危机文化、安全文化、质量文化、法治文化建设,探索总结了“精品文化”“诚信文化”“楷模文化”“铁军文化”“温暖文化”“廉洁文化”等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子文化,既形成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系统性,又突出和体现了企业文化的丰富性与实效性。该公司内刊《攀工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窗口,对内激励和凝聚广大职工,对外树立了公司形象,扩大了公司的知名度。在践行文化理念的过程中,把变革的思想、更新的观念植入了干部职工的头脑之中,熔铸为企业的品质,以文化力拉动企业持续发展。

工程公司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广阔的阵地,用软实力激发出企业强劲的内动力:通过“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地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最大限度地凝聚全体职工的智慧和力量,为稳定发展大局打下坚实基础;形势任务教育深入基层,主题教育活动成效显著,党政围绕发展重点谋篇布局,全力推动企业快速稳定前行;各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各项创优申报工作稳步推进,内外部市场开拓取得较好的成绩……成绩已属于过去,但有了丰厚的积淀和丰富的经验,为重塑企业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创新原则,塑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

工程公司由原攀冶公司、攀信公司于2011年12月28日整合而成,自身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各有不同,企业文化自成体系。2012年,该公司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公司的总体规划,结合公司的发展战略和愿景目标构建新的企业文化体系。在对基层单位企业文化调研的基础上,下发问卷广泛征求各种意见,经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复深入的研讨、提炼和完善,最终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

目标为先——明确发展方向

成功的企业文化,只有实现了战略和执行力的和谐统一,才能达到企业与人的和谐发展。工程公司的企业文化,在攀钢二次腾飞的利好背景下,同时根植于自身发展的肥沃土壤内,才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企业精神:诚信、务实、创新、卓越。

企业宗旨:发展企业,造福员工,回报社会,创造和谐。

发展战略:以设计为龙头,做强设计,做优服务,做大总包,做精产品,把公司建成国内综合实力领先、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总承包特大企业集团和技术服务供应商。

理念为魂——塑造行动指南

理念是行动的指南,精神是工作的动力,理念灌输、理念认同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市场理念:讲信誉、树丰碑,交朋友、促共赢。

质量方针:精益求精,持续改进。

安全理念: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效益。

管理理念:精细,规范,高效。

人才理念:事业聚人,情感暖人,待遇留人,舞台塑人。

行动为帆——激发不竭动力

“企业,没有了人,就成了止业”。因此,人这个生产力的决定因素,也成为企业文化“落地生根”的直接动力。

职工行为规范:忠诚企业,顾全大局,勇于创新,敢于担当。

廉洁理念:清白做人、干净做事。

探索并不断打造企业发展软实力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首次被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成为一个国家、地区乃至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功的企业文化,就是企业软实力。”工程公司在企业文化体系的宣贯中对企业软实力作了如此解析: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是一种凝聚人心、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无价资本,它能够促进员工对企业、企业品牌和企业代表人物产生感情和崇尚心理,这是企业文化成为企业软实力的重要基础。当前,钢铁行业处于极度疲软的状态,依托于攀钢生存的工程公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困难。越是困难时刻,企业文化的价值和作用就更显突出,此时它就俨然成为凝聚人心、积聚力量、助推企业发展的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范文3

挖掘文化资源,营造察哈尔文化氛围。在察右后旗这片热土上,由于长期的历史积淀,察哈尔蒙古族的先人们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依托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察右后旗围绕研究和挖掘察哈尔文化资源展开了一系列工作。他们成立了察哈尔文化研究促进会,积极开展察哈尔文化学术研讨和交流活动,为打造察哈尔文化品牌提供了平台。编辑出版了《政协文史资料(察哈尔文化专辑)》、《察哈尔史迹》、《察哈尔文化简辑》、《察哈尔阿斯尔》等书籍。与内蒙古蓝色故乡影业公司联合拍摄了影片《尼玛家的女人们》。分别与内蒙古电视台文体娱乐频道、“西口风”栏目组联合录制了《全区农牧民大联欢晚会》和《情系察哈尔春节联欢晚会》。与内蒙古电视台“蔚蓝色的故乡”栏目组联合制作了电视专题片《嘎查的故事》。通过对察哈尔文化较为全面系统的收集、整理和展示,形成了浓厚的察哈尔文化氛围,为打造察哈尔文化品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展现察哈尔民族风情,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察右后旗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在这里,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相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交织,形成了多元的文化格局。在这种多元文化并存的背景下,多年来,他们通过组织举办察右后旗《春节联欢晚会》、《察右后旗文明单位春节联欢晚会》和《察右后旗农牧民大联欢晚会》等各族群众喜爱的文艺节目,充分展现了察哈尔民族风情,有力提升了察右后旗的形象。为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他们组织举办了春节、元宵节秧歌表演、焰火晚会、灯展、灯谜竞猜、迎新春书画展等大型群众性文化活动11项,投入经费70万元,组织了19支秧歌队、22辆彩车进行街头表演,吸引白镇及周边观众10万余人,为人民群众营造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他们还举办了全旗“爱国歌曲大家唱”歌咏大赛,来自全旗各条战线15支代表队的1000余人参加了比赛,展现了全旗广大干部职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广场消夏文艺周活动异彩纷呈,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如火如荼。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文化事业健康发展。为满足全旗各族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旗委、政府决定新建察哈尔文化艺术展览中心综合公益楼。该项目建成后,可形成一个集群艺、展览、文化、图书、文艺于一体的综合文化服务体系,现主体工程即将完成,年内即可投入使用。同时,该旗所属当郎忽洞苏木、土牧尔台镇、贲红镇、红格尔图镇、锡勒乡等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已全面完成,为基层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旗图书馆现有馆藏图书17000册。为了加快图书事业的发展,满足全旗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他们协调占用文化馆120平米的多功能厅开展图书借阅活动,并在党政大楼建立了图书借阅点,使图书馆向全旗开放。由文化部实施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落户该旗,配备了25台电脑和部分摄像、照相器材,建立起电子阅览室,2010年7月正式投入运行,标志着全旗图书阅览进入电子信息化时代。

文化软实力范文4

在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构方面,目前我们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我们的流行文化产品还不具备与海外同类产品相抗衡的软实力,进而不能够承担起文化价值观的传播作用。我们的文化产品更多的只是体现了某个时期的社会现实需要,而并没有彰显出传播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职能。

事实证明,流行文化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种战略力量。文化软实力不仅是指文化自身蕴涵的内在力量,而且还包括一种能够被他者认同、被别人接受的文化力量。所以,文化软实力并不是一个自我确认、自我命名的文化属性,而是一种通过广泛传播之后才能够兑现的文化价值观。目前,在古典文化与流行文化之间,我们应当更加关注流行文化的作用。我们指的流行文化包括电影、电视剧、通俗音乐、歌舞晚会这些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传播的文化艺术形式。要建构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必须提高本土流行文化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在此所强调的文化的核心竞争力,并不仅仅是一种企业意义上竞争力,而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竞争力。它主要是指那些在文化领域长期积淀的思想成就以及优秀的民族精神品格,通过对这种精神资源的开发与传播,必将对提高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就连对娱乐文化持有激烈批评态度的美国当代学者尼尔·波兹曼也不得不承认,在当代世界“上帝偏待的是那些拥有能够娱乐他人的才能和技巧的人,不管他是传教士、运动员、企业家、政治家、教师还是新闻记者。”只有在流行文化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家,才能够使其文化价值观在世界上广泛传播。

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想建构与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首先就是要提高本土流行文化的影响力。日本人也没有把代表他们传统文化的国粹艺术歌舞伎推广到美国,而是把他们最时尚的动漫产品打入美国市场(日本现在动漫产品在美国的销售收入超过50亿美元,是日本钢铁在美国销售额的4倍)。我们中国人了解日本文化同样是通过铁臂阿童木、聪明的一休、姿三四郎这些来自于流行文化领域的大众艺术形象。印度也开始在流行文化领域制造自己的文化偶像。他们拍摄了本国的“超人电影”《克里什》,并且特意安排与好莱坞的进口影片同时上映。印度的克里什与美国的超人一样戴着面具、身穿皮衣,拥有超常的速度和力量,但是他却按照自己的准则去拯救人类。印度的电影专家万西·朱卢里说:“任何印度英雄都要保持印度的传统价值观。所以,克里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肌肉,而是来自于大脑。这意味着印度将成为一个传统而智慧的国家,而不光是靠武力来解决问题。”韩国人没有把他们的传统艺术长鼓舞推向世界,而是把他们的电视剧、电影作品推向海外市场;他们一直在流行文化领域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打造自己的文化偶像。裴勇俊不仅成为韩国电影、电视剧的一线明星,成为韩国争得亚洲娱乐市场的核心人物,而且也成为韩国商业品牌的形象代言人,其个人的明星效应对于提升韩国文化的市场竞争力与文化影响力都具有很强的推进作用。由此可见,各国都在通过流行文化领域扩大文化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增强本国文化的软实力。由此可见,我们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也应当把流行文化置于一种与海外文化产品进行博弈的战略力量来考虑,不宜于在文化产品中去追求那种过于深奥的哲理和过于古典的意义,我们更需要的是把那些容易被他人识别,可以被他人理解,可能被他人接受的文化意义表达出来。

我国国际影响力的缺失在流行文化领域

我国国际影响力的主要缺失并不在传统文化领域,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精神风貌的地域性文化,是各种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总体表征。我们的儒学、佛学、道教都是举世公认的文化思想财富,是人类精神的宝贵资源。我们的孔子与耶稣、释迦牟尼、一起被誉为影响人类历史的四位文化伟人。儒学所提倡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被21世纪《世界人类责任宣言》尊奉为全球社会治理的黄金规则。事实证明:儒学具有跨越空间的历史价值与超越时间的恒久意义。可是,在流行文化领域,我们缺少标准化、系列化的大众文化产品,特别是缺少带有国家品牌标志的流行文化代表作。所以,我们应当按照流行文化的构成元素来配置中国文化产品的内容,来搭建中国文化产业的交易平台,来传播国家文化软实力。现在,我们还没有一种能够被国际市场广泛接受的流行文化产品,特别是还没有一种像美国的好莱坞电影、日本的动画影片、英国的爵士音乐那样能够代表国家文化形象的外销型文化产品,这意味着我们的文化对海外受众还没有产生普遍的影响力,我们的文化核心价值观失去了一个有效的传播载体。

固然,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流行文化产品都变成传播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工具,但是,那些体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力作必定会在这些流行文化的作品中产生,而不能指望还有另外一个专门体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作品或是机构来完成这个使命。

流行文化在人们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既是一种娱乐的来源,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资讯来源。“许多知识分子和批评家因为流行文化露骨的商业性而对它嗤之以鼻。他们认为流行文化所提供的只是大众娱乐而非信息,所以没有什么政治效应。”也有人认为流行文化只是通过纯粹的市场力量和享乐主义来引诱人。其实,流行文化对不同阶层、不同民族、不同信仰和不同利益群体的人都具有普遍的吸引力。用软实力理论的创立者约瑟夫·奈的话来说,它的积极作用会使国家在推行其政治政策与国家利益时更加容易,也更加有效。

在流行文化领域打造自己的“梦工厂”

现在我们不能再以封建社会旧中国的文化遗产、民国时代旧社会的文化符号作为我们国家的文化标志,我们需要的是能够体现我们这个时代特征的标志性的流行文化产品,而不是那些深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静卧在博物馆里的古董作为我们当代中国的文化标志。我们的文化产品必须要赢得大众的普遍心理认同,因为相对于经济、军事的硬实力,文化软实力属于那种“非强迫性、非强制性”的力量,它更多地是通过自觉、自愿的方式,而不是通过强迫、强制的方式让人们接受。对于没有普遍吸引力的文化只能会成为一种文化传统,并不能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文化力量。况且,文化从来就不是“停止在历史或自然过程所给定的东西上,而是坚持寻求增进、变化和改革”的内在力量。从中国整个文化发展的历史要求来看,我们不能够再以远离大众的审美需求为前提、以放弃文化的消费市场为代价来完成我们艺术圣殿的营造。我们应当在流行文化领域拥有我们自己的“梦幻工厂”和“超级明星”,我们不能把人类所有美好的梦想都让给好莱坞。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流行文化占重要地位的时代。不论是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还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除了通过政府的公共职能机构进行贯彻之外,必须在流行文化领域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以感性的、甚至是娱乐的方式进行广泛传播,最终在不同的路径上建立公众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心理认同。

文化软实力范文5

关键词:文化 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的弱小必然从基础和根源上影响城市综合实力的提升。因此,如何保护本地文化,培育文化特色,创新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开展文化建设和进行城市软实力竞争所面临的紧迫而又严峻的课题。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蓬莱市优秀文化传统,吸收和借鉴世界各种软实力建设的优秀成果,做大做强蓬莱市软实力,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从战略高度制定适合蓬莱市的文化发展战略。在经济文化一体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出现的“文化霸权主义”、“文化殖民主义”,使蓬莱市的文化面临着巨大考验,我们应该从城市的战略高度认识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在思想上树立忧患意识,制定城市文化产业战略、文化信息战略、文化创新战略,以及文化公共管理战略等一系列具体的政策和措施。要维系蓬莱市传统文化,应积极倡导文化自强、文化自觉、文化自立的精神,促进蓬莱市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

第二,加大整理、开发和保护蓬莱市传统文化的力度,发掘蓬莱市传统的神仙文化、精武文化、海洋文化、港口文化、开放文化、和平文化体系优势。经过提炼和创造,使其与时代特征相适应、与人民的生活行为联系起来,使其真正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最终产生吸引力和号召力。要真正提高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使之发扬光大,就需要做好整理工作和开发工作。要想实现蓬莱市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并赋予时代精神和旺盛活力,离不开通过整合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离不开引进和培植新的文化要素和文化精神。同时,我们要虚心学习其他优秀国家或城市的经验和做法,加大保护优秀文化的力度,尤其是保护好优秀文化中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资源和文化遗产。

第三,树立创新意识,强化民族文化的创新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动力。文化创新力是构建现代民族文化的中心环节。软实力的提升与蓬莱市拥有的知识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诸多方面的文化创新能力密切相关。在历史上,许多城市的崛起和影响的扩大,大都与其努力进行文化创新有关。如近代英国伦敦的崛起,为世界贡献了议会制度、法治、产权制度、市场制度和工厂制度等。美国纽约、华盛顿等城市在信息、生物、电子、航天等领域作出的技术创新和在金融、贸易、企业、产业等领域作出的制度创新,早已成为世界大中小型城市纷纷效仿的样板。在数千年的历史中,蓬莱市的神仙文化、精武文化、海洋文化、港口文化在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要提升蓬莱市的软实力,就必须树立对蓬莱市文化的创新意识,加强在思想理论、科学技术方面的原创动力,加大制度创新的力度。

第四,加强对市青少年的民族文化教育。各级学校加强对青少年进行蓬莱市特色文化教育的力度,充分重视青少年对蓬莱市文化和历史的学习。通过学校课堂教育、校园文化熏陶、教师家长的言传身教,使广大青少年理解和传承蓬莱市优秀文化的精髓,让蓬莱市民族文化的精神在青少年身上发扬光大,内在提升他们做蓬莱人的荣耀感。同时,民族文化教育不能拘泥于历史,而是结合时代主题、爱国情怀、创新精神、思维方式、高尚人格进行教育,以便找到蓬莱市文化传统与现代的最佳结合点,使蓬莱市传统文化教育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

第五,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民族文化的综合竞争实力。文化产业是文化软实力的物化和有效承载。“一个国家和城市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只有通过大规模的文化产业运作,才能向全国乃至世界传播和扩散,并且渗透到千百万人的生活中去。”一个城市的的文化产业发展程度与文化产品竞争力强弱是该城市文化吸引力的最直观表现。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只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才能应对西方文化帝国主义、文化霸权主义的侵略和挑战,同时避免自身的民族文化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被边缘化。蓬莱拥有丰富文化资源,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但是,仍要充分借鉴西方优秀城市鼓励和孵化文化产业的经验和成功案例,从战略的高度加快制定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文化产业的资金支持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构建适合蓬莱市实际情况的文化产业体系。

文化软实力范文6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战略意义

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0-0013-02

一、文化软实力的含义及历史渊源

“软实力”是近年来在国际关系领域中最流行的关键词之一,其含义是由美国前助理国务卿、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首次提出的。文化软实力,主要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和一个国家文化模式所表现出来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影响力。我们知道,国民的思想道德、理想信念、世界观、科学素质和文化传统、文化遗产以及民族性格、民族心理、风俗习惯等等,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具体的外在表现。这种文化的精神和内涵,更渗透在国家意志、国家行为以及外交政策之中,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整体形象。国家整体形象对世界越是有吸引力和亲和力,国家软实力就越为强大。其实,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先贤就已经认识到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作用,尽管当时还没有“软实力”的概念,但对于软实力的理解和运用,却已经有了许多真知灼见。

老子《道德经》写道:“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而“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在这里,老子诠释了以弱胜强、以柔克刚的深刻哲理,以“至柔”支撑“至坚”可以统治天下的威力。历史上中国的“软实力”曾在世界上显赫一时:例如,中国传统文化在唐朝时,是世界上很多国家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日本的文字、日本服饰都是学习唐朝文化的结果。日本先后13次派“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唐朝的典章制度,最多时达500余人。王维的诗“万国衣冠拜冕梳”,正是当时中华文化鼎盛的写照。日本的“大化革新”(公元645年),就是仿照唐朝的制度进行的。近代中国文化的影响亦曾遍及欧洲各国,伏尔泰认为,世界上最好的政体就是中国的政体,我们只能照搬,而别无其他选择。法国人莫里斯·罗班认为,在17世纪至18世纪近二百年的欧洲思想领域,中国的的确确无处不在。由此可见,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实实在在地曾震撼了整个世界。

回到当下的中国,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势,面对铺天盖地的美国的好莱坞大片、华丽的法国时装秀、高科技支撑日本动漫、全景式的韩剧,还有无处不在的奢侈品,我们时刻感受到西方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话语系统的冲击。在无处不在的文化碰撞中,人们逐渐清醒地意识到。我们由衷地认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迫切需要“软实力”的支撑,提升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二、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意义

(一)文化软实力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源泉

五千年来,中华民族饱经磨难而不衰,历尽坎坷而弥坚,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所依靠的就是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凝聚力,必然会走向崩溃,任何事情也办不了。近年来,中国人民以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经受住了洪涝灾害、非典疫情、冰冻灾害、圣火传递受扰等多方面的考验,王家岭矿难救援被美国媒体评为世界十大救援奇迹之首,特别是当汶川、玉树大地震突发之时,世界人民见证中华民族所蕴含出的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与战斗力。凝聚力来自哪里呢?我们的文化就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积淀着整个国家和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凝结着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对世界历史的认知,他的国民对人生的现实感受,因此只有大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才能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聚起取之不尽、永不衰竭的精神力量。

(二)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支撑

文化不仅仅是精神财富,文化在创造物质财富、推动经济发展方面的功能越来越凸显。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张国祚撰文指出,“在国际综合国力的较量中,一个国家的硬实力不行,可能一打就败;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不行,可能不打自败。”首先,商品和服务的文化含量日益决定着其竞争力。其次,国家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越来越依赖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并且这一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文化作为软实力的主要载体,已经和正在体现为强大的社会生产力。在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在GDP中的比重都普遍高于10%。作为综合国力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软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目前世界文化市场大致可作如下划分:美国占有的比重约为43%,其次是欧洲,约占34%,而亚洲、南太平洋国家占19%,其他国家4%。我国所占的比重还是非常小的。

(三)文化软实力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迫切需要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日益频繁的文化交流,在推动世界文明相互学习借鉴的同时,也不断加剧着文化的竞争。从古至今,大量史实表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旦在文化上失去抵御能力,其民族文化的传统和特性丧失,就意味着失去了安身立命的根本,而逐渐沦为他国的附庸甚至走向消亡。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从政策、制度上提出保持民族文化的特色、确保自身文化安全的战略措施,以应对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激烈竞争。只有国家文化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才能确保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例如,我们的近邻日本提出“新文化立国”的口号;新加坡1991公布的《共同价值观白皮书》,提出了五大共同价值观,等等。为了维护民族文化安全,我们应当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借鉴世界其他国家的成功的经验和模式,以政策、法律、规范、准则等形式,建立起维护我国国家文化安全的屏障。

(四)文化在推动全民族文明素质提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从八个方面分析了当前文化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社会的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当代中国进入了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要转型就会有阵痛,传统秩序就会受到冲击。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人、一些领域陷入了片面化的误区,有的人“一切向钱看”,有的人道德迷失了……这样的问题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迫切要求通过文化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来提高公民的文化水平和道德素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三、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途径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在很大程度上,文化软实力集中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内在凝聚力以及意志品格,而这些主要源自于国民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穿越时空的界限,从历史的角度看,任何一个国家凝聚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都必须有一整套核心价值体系与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相适应。前苏联解体,其深层次的原因就是价值观的迷失和意识形态防线的全面崩溃,这个沉痛的教训值得我们汲取。我们应当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任务。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全社会的力量,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鼓舞斗志,不断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

(二)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发展文化产业,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

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强弱不仅关系到市场占有和经济利益,还关系到国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辐射力、感召力和影响力。以横向的视角来看,经济发达国家和软实力发展较快的国家都非常重视把文化产业作为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最重要的途径。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经济持续低迷时,只有文化产业取得了巨大的增长。尤其是在动漫和游戏领域,在全球市场取得了领先地位。相关资料显示,当前我国青少年最喜爱的动漫形象中,只有孙悟空这一国产动漫形象位列其中,其他的均来自日本和美国。所以我们要提高文化软实力,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一条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当然,在正视和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的经验和发展模式的同时,注意不能“失语”或“他者化”,要以我为主,不断提高中华文化的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三)提高文化传播能力,持续地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力

在今天信息化高度发达的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其内容上和形式上的特性和独树一帜,而且取决于是否拥有先进的传播手段,以及强大的传播能力。文化的传播能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决定性因素。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首先要不断丰富和创新文化内容形式;其次必须加大投资力度提高文化传播能力。各种新闻媒体是文化扩散、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在文化传播领域处于特殊地位。美国等西方国家十分重视舆论宣传,在全球最大的300家传媒机构中,美国有144家;全球8500家因特网服务商,美国占了四分之三。因此,我们也要把提高主流媒体的影响力,作为提高文化传播能力的战略核心,进一步加大投入,不断做大做强主流新闻媒体,建设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匹配的舆论力量。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开创了新的局面。文化体制改革的扎实推进加速了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2010年,全国文化事业费为323.06亿元,群众文化生活条件大为改善,星罗棋布的文化建筑塑造着泱泱大国的文化形象。尽管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进步,但我们还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还在制约着文化发展,要进一步形成有利于出人才、出效益的体制和机制,不断地加大改革的力度、加快改革进度、扩大改革的广度、增进改革的深度,同时充分释放文化的活力,让一切文化创造的源泉喷涌而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