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加工贸易企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加工贸易企业范文1
国内学术界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进行了不少研究,但已有的文献存在明显的不足。第一,已有的文献主要是从产业、政府等宏观层面集中研究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现状、问题和对策,忽视了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微观主体的研究。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微观主体是加工贸易企业,它们是转型升级的决策和行为主体。一旦脱离对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微观考察,宏观层面的研究难免陷入空泛之谈。第二,已有的文献建立在一个共同的假设基础上,即加工贸易企业都愿意进行转型升级。事实上,这一假设与经济事实不符。作为理性的市场经济主体,加工贸易企业在决定是否转型升级以及如何转型升级时,会综合考虑转型升级的风险、成本和收益。第三,已有的文献没有区分跨国公司以直接投资方式在我国设立的加工贸易企业和我国本土加工贸易企业,而是不加区分地混为一谈。事实上,跨国公司出于降低成本的需要而在我国设立的加工贸易企业,大多只有加工制造功能,研发、设计、渠道建设、品牌维护等高附加值的价值链环节则设在国外总部,其转型升级意愿由跨国公司总部的战略需要来决定。本文拟突破宏观研究的窠臼,从风险、成本和收益比较的视角,重点探讨本土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意愿。
二、取舍两难——本土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意愿困境
随着加工贸易发展的经济环境的改变,本土加工贸易企业面临两种选择。第一,继续沿袭原来的生产模式,停留在价值链低端的加工制造环节,依赖国外客户企业的订单从事“贴牌生产”(OEM)。本土加工贸易企业主要在一些技术水准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中,吸纳跨国公司发出的国际代工订单(刘志彪,2005)。它们以“三来一补”的形式,在贴牌生产中往往只获得廉价的加工费,却要受到来自研发(被提高授权费用或提高关键零组件价格)和市场(被压低代工价格)的双重挤压。在劳动力、水电等资源价格不断上涨和人民币不断升值的背景下,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加工贸易的利润被逐年挤薄。然而,尽管加工贸易企业从事OEM代工生产的利润微薄,抵抗经济危机的能力脆弱,但由于OEM代工生产只需按照委托企业的代工合同进行加工制造,研发、设计、销售、渠道建设、品牌维护等风险较大和投入较多的环节由委托企业负责,因而只要能拿到代工订单且能及时地交货,本土加工贸易企业承担的风险较小,投入也不多。第二,突破低附加值的OEM加工制造环节,积极进行转型升级。企业升级是一个企业或经济体提高迈向更具获利能力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经济领域的能力过程(GaryGereffi,1999)。从价值链的角度看,企业升级有四种模式:①工艺流程升级(processupgrading),即重组生产体系,提高投入产出效率;②产品升级(productupgrading),即通过引进更先进的生产线,推出新产品或改进原有产品;③功能升级(functionalupgrading),即从生产环节转向研发、设计、营销等高附加值的环节,实现从OEM到ODM或OBM的转换;④跨产业升级(inter-sectoralupgrading),即从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产业进入附加值较高的高新技术产业(HumphreyJ.&SchmitzH.,2002)。根据以上理论,我国本土加工贸易企业的转型升级路径有两种,即同一产业价值链内的横向扩展路径和向具有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链进行纵向跃升的路径。具体而言,本土加工贸易企业可以先从工艺流程升级入手,逐渐实现产品和功能升级,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最终向新的产业链升级。本土加工贸易企业在实现转型升级后,逐渐拥有了主要零部件的生产技术,并有可能从OEM企业提升为ODM或OBM企业,进而摆脱对客户企业的依赖,提高利润率,但转型升级需要提高研发能力和追加投入,将要面临成本提高和风险加大的情况。从以上两方面的分析可得,本土加工贸易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意愿困境。一方面,在我国相比发达国家还具有一定成本优势的情况下,大部分本土加工贸易企业还可以依赖国外的代工订单勉力维持运营,无需承担研发、销售、市场开拓等方面的风险,因而尽管政府积极鼓励和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但部分本土加工贸易企业转型仍固守在加工装配环节,主要从事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业务,缺乏转型升级的意愿。另一方面,本土加工贸易企业明白,如果停留在OEM代工的加工制造阶段,短期内可以规避转型升级的风险,但从长期看绝非长久之策。只有实现了转型升级,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打造品牌,获取更高的附加值。因此,本土加工贸易企业如果只是为跨国公司代工,则要承担更高的产业风险以及合作的关系风险,而发展自主的产品品牌又会影响原代工业务的发展,陷入“代工”与“自创品牌”的两难困境(杨桂菊,2007)。作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理性主体,加工贸易企业并不是天生就具有转型升级的意愿。以下将从风险、成本和收益三方面来具体探讨本土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意愿的影响因素。
三、本土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本土加工贸易企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环节,创新能力薄弱,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技术对国外委托企业具有严重的依赖性。以广东经济运行情况为例,在高新技术出口产品中,70%以上的产品为国外或港台地区在粤企业生产,关键核心技术和设备如CPU、集成电路、通用软件等主要依赖进口,大部分制造业仍属中低技术和传统产业(毛蕴诗,2010)。本土加工贸易企业在从事价值链低端的加工、装配和制造活动时,只需投入一定的关系专属投资,然后按照订单需要招聘廉价劳动力(其中绝大部分是农民工),确保及时且保质保量地交货,无需开展研发、设计、销售等活动,是一种低投入和低风险的经济活动。因此,本土加工贸易企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需提高研发投入,逐渐掌握关键零部件生产的核心技术,意味着风险、成本和收益的变化。
(一)影响本土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意愿的风险分析
影响本土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意愿的风险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原有客户和订单流失的风险。我国本土加工贸易企业的生产运营主要靠承接国外跨国公司的代工订单,而跨国公司之所以愿意把加工制造环节的代工订单交给它们,是因为我国本土加工贸易企业在加工制造环节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但是,跨国公司进行业务外包会面临难以控制产品质量、时机以及知识外溢等风险(Quinn,1999),同时跨国公司也担心合作双方共享的信息与技能会泄漏给第三者,影响自身的竞争力(DasandTeng,1998)。因此,当国外委托客户意识到我国本土加工贸易企业积极进行转型升级时,它们可能会把订单转交给其它的加工贸易企业。因为,一旦我国本土加工贸易企业试图进入功能或价值链的高端阶段,试图建立自己的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品牌和销售终端时,这就对国际大购买商或跨国公司的买方垄断势力和既得利益形成挑战(刘志彪,2007),就会立刻引起委托企业的警惕和不再信任,随之而来的便是委托企业对OEM企业的技术封锁和订单减少(毛蕴诗,2009)。台湾很多知名代工企业在尝试建立自主品牌的过程中,都面临代工订单的严重流失问题。代工订单的流失是我国本土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致命风险,一旦大量订单流失,本土加工贸易企业的资金链将会断裂,可能破产倒闭。第二,研发和营销失败的风险。本土加工贸易企业的主体是制造型企业,而制造型企业的核心能力可以分解为市场开拓能力、研发能力、生产能力和综合能力等四个构成要素,它们的市场研发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越强,就越容易实现向OBM转型升级(陈宏辉,2008)。一方面,通过积极开展研发而拥有关键零部件的自主技术,是本土加工贸易企业实现工艺、产品、功能和价值链转型升级的基础和前提。然而,进行产品和技术研发,本土加工贸易企业需要大力引进高素质的研发人才,并尽量与相关研究院所、高校开展合作,这既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又由于研发进程的难以预料性,可能面临研发失败的风险。研发的失败将造成人财物的巨额损失,在融资渠道不畅通和资金基础不雄厚的前提下,本土加工贸易企业可能面临破产的风险。另一方面,本土加工贸易在积累了较强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后,如果要实现ODM向OBM升级,就必须摆脱对国外客户企业的销售、营销和品牌依赖,独立进行市场开拓,包括销售渠道的开拓、市场营销的开拓和品牌开拓。为此,本土加工贸易企业需要规划它们的营销和品牌战略,大规模投入资金进行产品宣传和推广。然而,市场开拓是投入巨大且存在巨大风险的,其成功既取决于产品和企业的研发能力,也受营销策略、市场情况的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二)影响本土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意愿的成本分析
影响本土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成本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人力成本的增加。要创新就需要在研发和品牌行销方面付出长期而大量的人力投入,风险高且周转回收期长(瞿宛文,2005)。为了提高研发能力、管理能力、营销能力等企业竞争力,本土加工贸易企业必须大力引进优秀的研发人才、管理人才和营销人才。高素质人才作为高级生产要素,其劳动力价格是倍增的简单劳动力价格。第二,机器和设备成本的增加。本土加工贸易企业进行转型升级时,要对原来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成熟或衰退阶段的机器和设备进行更新,同时还要为适应研发需要购置实验、检测等研发设备。第三,学习成本的增加。本土加工贸易企业原来主要从事“三来一补”加工贸易,它们按照委托企业的设计和产品要求完成订单,技术要求低,因而学习成本不高。转型升级亟需大量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本土加工贸易企业需要组织大量培训、研讨、参观等学习活动,必然导致学习成本的增加。尤其在进行产品创新和品牌经营时,涉及到隐含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本,学习速度慢,且这种“沉淀性成本”一旦失败不可能像有形资产投入那样可以正常收回(刘志彪,2005)。第四,营销成本的增加。知名品牌在市场上已经具有先入为主的优势,消费者为熟悉这些品牌已经付出了信息成本,而新品牌必须投入更多的营销成本,降低消费者的信息搜集成本,才能打破知名品牌对消费者的锁定(陈柳,2006)。因此,本土加工贸易企业若向OBM转型升级,需要制定具有创新性广告战略,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上进行广告,并组建优良的营销团队。
(三)影响本土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意愿的收益分析
虽然本土加工贸易企业进行转型升级会面临风险和成本的增加,但它们如果顺利地实现了转型升级,就可以获得良好的收益。概括而言,本土加工贸易成功实现转型升级后将获得的收益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掌握关键零部件生产技术后所带来的收益。虽然我国加工贸易经过三十来年的发展,进料加工贸易的进出口总额远远超过了其它形式加工贸易的总和,成为加工贸易的主要形式,但是我国绝大部分本土加工贸易企业在开展进料加工时,由于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严重依赖从国外高价进口。关键零部件的外部依赖性极大地降低了加工贸易的国内增值率。本土加工贸易企业在自主掌握关键零部件的生产技术后,就可以利用我国经济资源相对低廉的优势自行生产,增加收益。第二,建立自有销售渠道后所带来的收益。我国本土加工贸易企业没有自己的销售渠道,只能获取廉价的加工费用。委托企业则利用其对销售渠道的控制权,掌握着产品的定价权,通过压低产品出厂价和提高终端销售价,获得高额的垄断利润。本土加工贸易企业拥有自主销售渠道后,可以减少销售环节的利润损失,直接对接产品消费者,提高利润水平。第三,形成自有品牌后所带来的收益。本土加工贸易如果通过技术、管理和营销创新,实现了从OEM或ODM向OBM的转型升级,逐步建立了自有品牌,就摆脱了对国外品牌企业的依赖性,并与之直接竞争,实现从“制造”向“创造”的跃升,从而拥有了自主定价权,可以享受自主品牌带来的高附加值。
(四)本土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意愿的风险、成本和收益的综合分析
从以上的风险、成本和收益分析中可知,对本土加工贸易企业而言,转型升级一方面会加大经营的风险,增加成本的投入,另一方面有可能带来巨大的收益。因而,本土加工贸易企业既有转型升级的利益诱惑,又有对转型升级失败的担忧。转型升级还是固步自封,是小步慢转还是从OEM向OBM进行跨越性转型升级?作为理性的微观经济主体,本土加工贸易企业必然要结合已有的资金、技术、管理等综合能力,综合评估转型升级的风险、成本和收益,然后再作出是否转型升级和如何转型升级的战略决定。因此,对转型升级的风险、成本和收益的评估和预期,从根本上决定了本土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意愿的有无和强弱。为了进一步分析的需要,表1对本土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风险、成本和收益进行了归纳。本文遵从经济学中经典的经济人假设,即本土加工贸易企业的一切经济行为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对它们的转型升级意愿进行风险-成本-收益综合分析。那么,本土加工贸易企业在作出是否转型升级和如何转型升级的决策时,必然要计算转型升级的成本,权衡风险损失,然后对比预期的收益。尤其当它们决意向OBM转型升级时,更要事先全面衡量收益和风险,因为自有品牌的创造是个艰难而痛苦的过程(于明超,2008)。根据经济人假设和上文对转型升级风险、成本和收益的分析,本文构建了一个本土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意愿的决定模型。
加工贸易企业范文2
(一)安徽加工贸易整体情况
安徽自承接东部加工贸易产业转移以来,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得到了一定的增长,由2005年的15.89亿美元上升至2013年的89.49亿美元,增长五倍多。其中2013年累计出口53.39亿美元,同比增长31.32%;累计进口36.10亿美元,同比增长62.52%。总体运行良好。从各地市加贸情况看,铜陵、阜阳、马鞍山、宣城、安庆、亳州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较去年增长均超过千万美元,其中铜陵、阜阳、马鞍山净增额分别达到11656万美元、6271万美元和5259万美元。但合肥、省直公司、芜湖、黄山、六安、淮北、蚌埠市和池州市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从加贸的主要市场来看,亚洲市场是安徽加工贸易的主要市场。2012年安徽对亚洲市场的加工贸易额达29.28亿美元,占全省加工贸易总额的46.57%。北美洲、欧洲和拉丁美洲市场分别占全省加工贸易总额的17.5%、17.0%和13.6%。从中部省份加贸发展排名来看,安徽省的加工贸易进出口金额由2010年居中部六省第三位的位置降至2012年第四位,落后于河南、湖北、江西之后。安徽加贸进出口的总量没有江西大,增速不及山西、河南快。且加贸发展的潜力和后劲比不上湖北、河南。
(二)安徽加工贸易企业整体发展情况
1.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数量减少
安徽有加工贸易进出口实绩的企业由2005年的262家增加到2010年的372家,但到2012年仅有310家。其中增长较大的企业有芜湖美智空调(净增1.724亿美元,129.58%)、铜陵有色(净增1.72亿美元,88.0%)、安凯汽车(净增1.15亿美元,2839%)等,但奇瑞汽车、佳通轮胎、省技术公司等这些原来加工贸易占比大的大型企业则出现加工贸易量减少的现象。表明安徽加工贸易企业整体实力不强,竞争力弱。
2.加工贸易企业出口能力增强
2005年安徽加工贸易出口超1000万美元的只有15家,到2010年加工贸易出口超1000万美元的企业增至45家,有8家企业年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2012年进出口规模不足100万美元的加工贸易企业仅达133家。说明加工贸易企业的出口能力较以前有所提升。
3.加工贸易出口产品结构逐步优化
自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以来,尤其引入芜湖美智空调、合肥京东方、合肥宝龙达等外来转移企业后,安徽加工贸易增长迅猛,出口产品结构也得到优化。2005年安徽加工贸易出口集中在轮胎、纺织服装、铜及铜材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而2013年冰箱、空调、叉车、汽车等高新机电类产品已经成为安徽加工贸易出口的主流,约占全省加工贸易出口的60%以上,加工贸易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所带来的“转型升级”的趋势已经初步显现。
二、低碳经济对安徽加工贸易企业发展的影响
(一)新增环境要素增加企业成本
低碳经济下新增的环境要素会对加贸企业提出更多的要求,会降低企业产品的比较优势。安徽加贸企业从事的行业主要是电解铜、轮胎等劳动密集型和原料资源型产品,这些产品的比较优势主要来源于廉价的劳动力和较低的生产成本形成的低价格。而在低碳经济的要求下,意味着在比较优势中需新加入环境要素,那么安徽加工贸易企业就失去了原有的比较优势,甚至处于劣势地位,也削弱了其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二)碳关税的征收将会削弱加贸企业产品的竞争力
低碳经济下要求对碳排放量大的产品征收碳关税,而碳关税的征收必将增加出口产品的交易成本。同时,将会引起出口产品比重的下降。安徽加贸企业本身规模偏小,过亿美元加工贸易企业仅13家,但不足100万美元的加工贸易企业230家,占到全省加工贸易企业总数的53.1%。随着碳关税的征收,势必会削弱企业的产品竞争力。此外,碳关税的征收将给加工贸易企业带来一定碳风险。不仅削弱产品竞争能力,一批高污染、高能耗企业还将被淘汰。如铜陵有色是安徽加工贸易的主要支撑点,但其污染也是比较严重的。
(三)非关税贸易壁垒将抬高加贸企业出口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
低碳经济的发展会引起新的贸易壁垒的出现,许多国家会近一步利用绿色贸易壁垒和技术性贸易壁垒来阻碍别国优质产品的出口。安徽加工贸易产品本身的竞争力就比较弱,且加工贸易企业积极性不高,又缺乏政策支持。如多年来支撑安徽加工贸易的铜陵有色、美菱股份、合力叉车、奇瑞汽车等国有企业,开展加工贸易的源动力不足。而低碳经济引起的非关税壁垒势必会影响这些企业产品的出口,从而进一步打击这些企业从事加工贸易。
三、低碳经济下安徽加工贸易企业的提升对策
(一)加快加工贸易企业低碳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为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安徽加贸企业必须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把发展建立在优化结构、降低消耗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必须通过实现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来增强企业产品出口竞争力。具体来说,一方面,对于如铜陵有色这样高污染高排放的加工企业应督促其加快低碳技术创新和改造,把节能降耗融入生产过程每一个环节,实现资源节约最大化和产品生产资源投入最小化。要通过对能源、原材料和制造工艺的选择,减少产品的碳排放。另一方面安徽骨干加工贸易企业,如合肥联宝、芜湖中达、佳通轮胎等,应围绕电子信息、家电、船舶、汽车等新兴战略性产业和铜、轮胎、纺织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大技改研发力度,努力引导加工贸易向中高端制造业延伸,提高其产品附加值,推动其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应提升企业知识产权,改变企业目前以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为主的现状。
(二)优化产品出口结构,培育品牌,提高产品竞争力
安徽加工贸易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具有一定竞争力,必须转变传统的以价取胜模式转向以质取胜,优化产品出口结构,改变传统的以电解铜、轮胎等附加值低的资源性产品的生产比重,加快高技术含量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同时,加贸企业应注重培育名优品牌。虽然安徽目前加工贸易企业中部分企业的品牌具有一定知名度,如联宝电子、奇瑞洗车、佳通轮胎等,但更多企业的产品知名度并不高,因此,企业应加快品牌建设,通过引入高新技术来提高产品质量和知名度。因外,加工贸易企业还应加强出口企业间的联营度,建立集团化经营方式,促进专业化生产水平,完善加贸企业出口的经营模式,以提高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借鉴国外经验,强化碳标签意识
安徽加工贸易企业要想在低碳经济下提升其企业产品的竞争力,还应注重加强对国际低碳标准的研究,借鉴国外低碳经验,强化碳标签意识。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都会逐步加强对国外进口产品的碳排放要求,加注了碳标签的商品会更加容易进入国际贸易流通领域。因此,安徽加工贸易企业应多研究本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碳排放要求,根据国际标准来生产本企业的产品,提高产品本身的质量,加快低碳技术的引入,强化碳标签意识,使本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力,以此更好的去应对非关税壁垒所带来的影响。
(四)强化加工贸易企业环保意识,促进环保和利益的协调发展
加工贸易企业范文3
关键词:加工贸易企业;金融危机;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4-0045-02
引言
所谓加工贸易,指的是企业进口部分或者全部原辅材料、零部件等通过加工或者配装之后再出口的经营活动。我国的加工贸易是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而兴起的,特别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成为了加工贸易的典型区域,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但长期以来我国的加工贸易一直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特别是随着全球性经济危机的爆发,外贸摩擦不断增多,我国的加工贸易业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如何在当前复杂的经济条件以及低迷的国际需求环境下提高加工贸易企业的发展效率和风险抵抗能力成为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稳定发展的关键。笔者结合多年加工贸易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和研究的经验,介绍企业内部控制的含义,分析加工贸易企业强化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指出目前部分加工贸易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完善加工贸易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和对策。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内涵及加工贸易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作用
所谓内部控制,指的是组织为了实现预期的经营目标,保护组织资产的安全性以及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在企业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控制的方法、手段以及措施。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可以有效提高组织的运转效率和风险抵抗能力,保证组织内部信息的畅通,实现组织的战略发展目标。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我国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内外部环境,特别是随着近几年全球性经济危机的爆发,我国加工贸易企业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加工贸易企业的破产潮,给地区经济的发展带来困难。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外贸加工企业只有完善内部控制建设,提高自身的发展效率和风险防控能力,才能在当前经济形势之下获得生存的空间。
二、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加工贸易企业受内部国家政策以及外部国际市场环境影响很大,在当前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之下,加工贸易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尤为重要,不仅关系到加工贸易企业的生产竞争力和管理效率,还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但部分加工贸易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着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内部控制意识淡薄,内部控制人才缺乏
强烈的内部控制建设意识是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但在长期发展过程之中,我国加工贸易企业一直处于顺利的发展环境之中,企业管理的重心也放在了市场开拓之上,企业管理者大多具有生产管理和市场开拓的经验,但相对较缺乏内部控制管理经验,内部控制建设意识淡薄,不能在企业内部带头执行内部控制措施。同时,加工贸易企业内部控制人才相对也较为缺乏,企业没有招聘专业的内部控制人才,也没有在现有人才队伍中挖掘和培养内部控制人才,导致企业内部控制人才缺乏,不能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提供有效的人才保证。
2.规章制度建设不完善,内部岗位设置不合理
完善的制度建设和合理的内部岗位设置是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保证。但长期以来我国的加工贸易企业都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企业管理的重点一直放在市场开拓和规模扩张之上,很少有贸易加工企业专门针对内部管理和业务设置规范的流程,也没有在内部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企业内部管理混乱,严重破坏了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同时,大部分加工贸易企业内部岗位设置不合理,企业管理者为了提高对市场的响应速度,很少对不相容岗位进行分离,也没有实现内部不同岗位之间的制约平衡,给企业的内部管理带来巨大风险,严重违背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基本原则,给企业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巨大的危机。
3.绩效考评不合理,内部审计缺失
完善的绩效考评机制可以有效引导员工行为,让员工遵守企业的流程和制度,降低企业运行风险,提高企业运行效率。但长期以来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绩效考评机制建设不太健全,绩效考评仅仅与个人为企业创造的利润相关,企业没有建立起综合的绩效考评机制,仅仅以结果作为绩效考评依据,不能实现对员工行为的过程控制。另外,我国大部分加工贸易企业都没有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严格的内部审计机制,不能及时发现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风险,也就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给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埋藏下巨大的隐患。
4.会计业务处理不规范,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规范的会计业务处理是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基础。但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加工贸易企业都没有注重内部会计业务的规范化,很多会计实务发生之后没有及时入账,且大部分会计业务的原始凭证都没有规范化的管理,导致企业的账实不符。另外,企业的会计信息是企业管理者决策的最重要依据,但目前大部分加工贸易企业都不能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也就不能为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甚至会误导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决策,给企业的资金链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三、完善加工贸易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与对策
在当前大的经济环境和经济背景之下,加工贸易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建设至关重要。针对上文分析的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入手完善。
1.强化内部控制建设意识,培养内部控制建设人才
强烈的内部控制建设意识是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建设的前提与基础。我国加工贸易企业长期处于高速发展状态,企业管理者内部控制建设意识普遍较为欠缺。要想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企业的管理者必须首先强化内部控制建设的意识,带头在企业内部宣传内部控制的内涵,带头执行企业的内部控制措施,在企业内部形成人人参与内部控制建设的良好文化氛围。同时,企业还应该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人才队伍的培养。一方面,从企业外部招聘一批具有高素质和能力的内部控制建设人才,充实已有人才队伍;另一方面,积极挖掘和培养企业内部员工,提高企业整体员工管理素养,提升员工对企业内部控制内涵的理解水平。
2.完善企业规章制度建设,合理设置内部岗位
完善的规章制度建设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机制保证。在长期的高速发展过程中,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并没有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完善企业的规章制度建设,严重地破坏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因此,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必须完善规章制度建设,理顺企业内部业务关系,设置合理的业务流程,并为所有业务的办理设置完整的规章制度,保证所有业务的办理都在企业所规定的框架范围之内。同时,企业还需要根据业务办理的需要合理设置内部岗位,保证不相容岗位的有效分离,并在不同岗位之间形成有效的制约平衡机制,保证企业内部所有岗位之间的制约平衡关系,有效减少企业风险。
3.完善企业绩效考评机制,强化内部审计作用
企业的绩效考评机制是企业过程管理的重要工具,完善的绩效考评机制可以有效地引导员工行为,保证员工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因此,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必须完善企业绩效考评机制建设,利用科学完善的绩效考评机制来有效引导员工行为,强化企业的过程管理和控制,降低企业运行风险。另外,定期严格的内部审计也是企业过程管控最重要的工具,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必须定期在企业内部实行严格的内部审计,及时发现企业内部管理运行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不给企业的运行留下任何隐患,保证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4.规范企业会计业务,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
规范的会计业务处理是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前提。在当前经济环境之下,企业的会计业务是企业资金链安全的重要保证。因此,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企业的会计相关规章,对已经发生的会计业务及时入账,并保存好企业的各项原始凭证,保证企业资金链的安全。另外,企业财务人员必须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为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提供客观的会计信息,为企业管理者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健康有序的发展,确保企业在复杂经济形势下完成战略发展目标。
结束语
本文探讨了在当前经济形势之下加工贸易企业完善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为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建设提出了可行性的参考建议和对策。但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仅仅是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在转型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个典型问题,随着世界加工制造业在全球新一轮的转移以及国际市场对我国出口产业越来越严重的政策歧视,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必须实现全面的转型和升级,向产业链的更高端发展,在国际市场中争取更好的位置。
参考文献:
加工贸易企业范文4
一、中山地区玩具出口现状
受国际大气候和国内经济政策及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中山地区玩具出口近年来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是出口批次、数量增长较大,特别是出口数量增幅较大。根据中山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有关数据显示,仅2006年中山局共检验出口玩具39,194批,数量1,357,834,864个,批次、数量比上年同期分别提高11.8%、31.5%。
二是出口总金额增长幅度很小。2006年中山局共检验出口玩具金额36,143.44万美元,比上年同期仅提高1.1%。
三是不合格检出率提高了。发现不合格出口玩具13批,金额584,930美元,不合格检出率比上年同期提高了5.3%。国外退货2批,其中一批数量为568箱,货值4,260美元,另外一批数量为9,132个,货值464,088.24港元,出口国别都是美国。
二、中山地区玩具出口现状原因分析
(一)受现阶段世界经济贸易发展新特点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进入双向互动时期。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开始呈现新的特征,这就是在世界各国、各经济体之间双向互动。这种双向互动表现为:一个国家既利用外资又对外投资;既出口商品又进口商品;既承接产业转移又对外转移产业;既对外开放本国市场又要求他国对本国开放市场,等等。在这种双向互动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正在涌动着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国际贸易格局由产业间贸易向产业内贸易转变。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是经济发达、技术进步、结构优化、竞争能力强的表现。
2、区域贸易自由化掀起新一轮。由于多边贸易谈判受阻,近年来区域贸易自由化再度风生水起。截至2006年10月,全球向世界贸易组织通报的已建成的自贸区达到214个。迄今,我国已经建设和正在建设的自贸区也已有11个,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涵盖对外贸易总额的1/4。因此,如何用好这些自贸区优惠安排以促进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政府和企业共同面临的课题。
3、国际经济竞争由硬变软。首先,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转变。1980~2005年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从3,650亿美元扩大到24,147亿美元,占世界货物贸易出口的比重从14.3%增长到近20%。此外,技术贸易发展加速,排放贸易开始起步。其次,关税壁垒向非关税壁垒转变。尤其是TBT、SPS等技术性贸易措施对国际贸易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再次,价格竞争向品牌、标准、社会责任竞争转变。国际市场竞争已然进入品牌圈地时代。国际贸易正在由卖产品向卖服务、由卖品牌向卖标准深化。履行社会责任成为企业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和永续发展能力的一条根本性途径。最后,企业管理由战术管理向战略管理转变。战略管理的重点在于,培育核心竞争力和风险防范能力。
(二)国外门槛越来越高,使部分中小企业无法跨越。进入新世纪,特别是近两年来,国际贸易摩擦纵横交织、频繁发生。这些摩擦,既有行政层面的(如“两反两保”调查、337知识产权调查等),又有司法层面的(如反垄断诉讼、WTO争端诉讼等);既有制度层面的(如美国对我国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的异议与不满等),又有政策层面的(如美国对我银行呆坏账核销政策的非议以及限制高端技术对华出口等);既有标准层面的(如各种技术标准、安全标准、生态标准等),又有社会层面的(如企业社会责任(CSR)要求等)。各种形式的摩擦交织在一起,多发、并发且彼此不断消长。
中山玩具企业不但要承受退货风险,还不断受到绿色贸易壁垒的冲击。如,根据2006年7月1日生效的ROHS指令规定,出口欧盟的电子玩具产品铅、汞、镉等6种有害物质含量一律不得超标。2006年10月16日,我国有关部门和欧盟达成了《更安全玩具路线图》协议,这一协议要求玩具安全标准达到一些医疗产品的卫生和安全标准。美国旧金山市政府关于禁止在旧金山及其所属乡镇销售含有邻苯二甲酸盐和双酚A的玩具和儿童护理用品的法令,并于2006年12月1日实施。已经执行的欧盟新法规,则限制在儿童玩具中使用包括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在内的六种成分,含量不得超过百分之一,不然将不得在欧盟市场出售。日本、欧盟对中国玩具进行抽查,并定期预警通报,一旦遭预警通报,类似产品都将被禁止销售等。
(三)原材料、劳动力成本暴涨。据企业反映,产品中大量使用的橡胶粒由原来的7.7~8.3元/kg涨到现在的15.3~16元/kg;五金价格也大幅上涨。但外商对2008年以来原材料暴涨的事实视而不见,把价格压得很低,但因为签订的是固定价格合同,因此不少生产厂家只能硬吞苦果。当然,还有主观原因,如产品档次不高、缺乏竞争力等种种因素制约了中山玩具出口增长。
玩具属于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企业,曾在珠三角经济的腾飞中扮演过重要角色,但现阶段的发展形式却不容乐观。劳动力成本优势是支撑加工贸易发展的动力,而根据有关政策,珠三角劳动工资水平在不断提高,使得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前的这个成本优势正在渐渐失去。现在东莞和佛山的最低工资水平为690元,广州和深圳则达到790元和890元。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要求,各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每两年要调整一次,而且珠三角的最低工资标准将会加入三险一金。在此标准下,再过3~5年,珠三角地区的最低工资将达到800~1,000元,而实际上加工贸易企业的加工费增长幅度远远达不到工资标准的增长幅度,珠三角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也将逐渐消失。目前,印度、越南、泰国、柬埔寨等其他亚洲国家均加大了开放力度,将引发新一轮的投资热潮。尤其是印度和越南,他们不但吸取了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精华,而且同样具有丰富而低廉的劳动力资源,这些国家对于投资者来说,是一个赚取最高利润>利润额的新选择。亚洲其他国家的全面开放,对于我国的加工贸易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四)企业缺乏长远经营意识,对质量安全重视不足。根据检验检疫部门的资料显示,出口玩具不合格的主要表现是:一是包装上缺乏年龄标识、警告语标识,电子玩具的电池盒中没有永久性电压标识和婴儿学行车没有成人组装玩具的标识语;二是产品外观不良,表面有污迹、刮花;三是塑料袋或塑料薄膜厚度达不到标准要求;四是玩具上的塑料贴纸等小物体轻易被撕下;五是油漆重金属含量超标。不合格产品的企业主要为一些新办或者管理比较落后、检测条件尚未完善的中小型企业。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企业管理机制落后、管理水平低,与企业的发展状况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不相适应;二是玩具生产比较集中的地区,存在企业之间不正当竞争行为,为了压低价格、降低生产成本,采用劣质原辅材料,造成质量低下;三是个别获证企业存在“许可证到手,质量管理到头”的松劲思想,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四是部分企业的设计人员、检验人员对国际标准及相关国家的法律、法规等强制性规定,缺乏全面准确的把握,产品存在安全卫生质量隐患,经营中只考虑眼前利益,不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对策建议
(一)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对玩具等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发展的扶持力度,加强部门联动,及时了解企业动态,为企业排忧解难。1、帮助企业提高检验人员的检验监督水平,从检验技术上给予大力支持,以保证出口玩具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得到有效监督,各项产品安全性能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积极在质量管理体系比较完善的企业中实施检验监管新模式,使产品质量得到有效保证。2、发挥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信息优势、技术优势,为企业提供服务。3、加强对企业有关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在培训形式上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办法;在培训内容上注意使用新标准、新办法并结合欧美新标准进行宣传和讲解。4、加强许可证管理和后续监督管理工作。5、密切关注国外的禁令,帮助企业积极应对,及时调整生产和销售,避害趋利。
(二)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品牌意识。玩具生产企业应保证出口玩具的质量标准符合各国的最新要求,同时逐渐改变加工贸易的主导现状,走品牌创新的路子。我国的玩具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大的竞争优势,加工贸易虽然标着“中国制造”,但品牌是别人的,我们赚到的只是一少部分。国际竞争除了价格,关键是企业还要有创新和优质的产品以及良好的售后服务,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众所周知,我国在世界玩具市场上仍是以低廉价格取胜,产品低廉的价格源自于国内低廉的劳动力,如果没有自主创新、技术含量高的品牌,势必逐渐退出国际舞台。出口产品是成本和质量的竞争,成本固然重要,但产品的质量更加重要。我国玩具出口七成以上属于来料加工或来样加工,这明显是为国外品牌打工。因此,应提高我国玩具产业的生产工艺,主动占领世界玩具产业的制高点,提升我国玩具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我国玩具的自有品牌,才是我国玩具业的当务之急。
(三)适当提高产品出口价格,尽量减少中间商环节。从玩具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打价格牌已经不是一种最行之有效的手段,对于质量过硬的产品来说,价格的合理提高,未必是其发展的障碍。2008年广交会上,大多数玩具出口企业的提价幅度在25%~30%之间,其中对欧出口提价幅度较对美出口提价幅度低。对美出口的提价幅度高达80%,有的强势出口企业更高达100%。据欢乐宝贝玩具实业有限公司罗建平介绍,一季度出口景况不佳,加上媒体说广交会第一期有参展商提前撤展,之前还非常担心第二期的情况。但景象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人气旺了,专业观众多了,他们公司取得了一大批成交意向。而“欢乐宝贝”的提价幅度在30%~50%之间。事实表明,设计、功能有所创新和突破,价格贵一点,外商还是愿意接受的,如欢乐宝贝公司最新研发的带网BB方形床,提价50%,还是取得了外商的青睐。另外,越过多级销售环节,尽可能减少流通环节的利润损失,也不失为一种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
(四)转型升级,提高行业竞争力。企业内部转型,给玩具企业带来了可以借鉴的启示。一是在经营模式上转型。比如,原来是加工型的企业,可以把加工型转成单纯的批发销售型。二是在销售上转型。根据客户对产品的需求,在品种上进行转型。有一个原来做出口生意的石材企业,在美元贬值后改做国内销售,现在运作得很不错。这是一个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去理性应对的转型成功的例子。另外,对于自己有厂房和土地的小企业,如果确实竞争不过,难以维持,与其硬撑下去月月亏损,还不如将土地和厂房出租、转让出去,或者与大公司合并,减少损失,这也不失为一条出路。
加工贸易企业范文5
关键字:加工贸易企业 一日游 海关特殊监管区
中图分类号:F717.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当前,广东省内加工贸易企业还是占有大多数,2011年统计数据显示,广东实际经营运作的加工贸易企业约3.3万家。2010年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额达4460.8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额的56.9%,占全国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的38.5%[1]。而庞大的加工贸易业务势必有很多企业采取出口复进口一日游操作模式,从而达到出口退税的目的。
一日游介绍
一日游的官方说法是出口复进口,是指本国商品输往国外,未经加工又输入国内,也称再进口。国内加工贸易生产企业涉及到三角贸易或转口贸易,而实际的买方或收货方在国内,加工企业为了出口退税,采用了出口复进口方式。
深圳海关特殊监管区一日游的优势
采用海关特殊监管区出口复进口的方法,最大的优点则是可以为企业节省成本,运输成本,人力成本,仓储成本等。香港一日游运输必须采用车,显然车的运费要比国内监管车要贵,且车只限于广东省内和香港之间运输,例如说香港有一批货要陆运至福建,则必须在深圳市梅林海关进行车辆调拨,从车过货到国内车。如此运费提高,但效率却降低了。再则如果货物要分批入库,然后同一批出库发送,则涉及到物流操作,显然香港的仓储费及人工操作费要高。故利用国内海关特殊监管区一日游,运输成本、人力成本,仓储成本都可以大大节省。
而另一个重要优点是此运作模式的转变可以大大促进国内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
3. 深圳海关特殊监管区种类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内,赋予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联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特殊功能和政策,由海关为主实施封闭监管的特定经济功能区域。截至2012年11月,我国已批准在27个省区市设立110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2]。
可以操作出口复进口的深圳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种类有,坪山出口加工区、盐田港保税物流园区、前海湾保税港区、深圳机场保税物流中心。
以上写到的四个海关特殊监管区都有入区退税功能,即入区等于出口。但必须指出深圳福田保税区没有入区退税功能,故货物进入福保后如要进行退税则必须实际离境入香港后方可完成。在政策上福保没有任何优势,但其地里位置紧靠福田口岸、皇岗口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福保有一批车辆,专门提供往返福保和香港一日游的运输服务。笔者建议政府可以考虑开放出口退税功能,把福田保税区升级为福田保税港区,因为不开放的结果是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运输香港“兜圈”成本,同时也降低了福保和其它海关特殊监管区比较时的竞争力。
以下陈列主要海关特殊监管区的种类情况,供参考: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内地慢慢借鉴香港自由贸易区的有相关政策,逐步发展扩大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大大促进了加工贸易、转口贸易及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进而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同时发现内地海关特殊监管区和香港自由贸易区比较还有很大的差距,功能还不完善,如深圳福田保税区的例子,但相信我们国内海关特殊监管区的发展会越来越完善。香港在物流及贸易方面的发展已趋近饱和,但我们国内的物流和贸易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加工贸易企业范文6
同志们:
刚才,我们一起收看全省加工贸易电视会议,省长、县长的讲话完全符合我县实际,各单位、各企业要从实际出发,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根据县里研究的意见,讲三个问题。
一、我县加工贸易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到××年底,全县共有加工贸易企业家,其中三资企业家,自营进出口企业家。涉及纺织服装、食品、玩具、机电、木器、化工等十多个行业。去年,全县加工贸易进出口贸易额万美元,占全县进出口总额的;其中加工贸易进口额万美元,占全县进口总额的;加工贸易出口额万美元,占全县出口总额的。加工贸易总额位居(上级市)县第二。
涌现出了仁木、泸河、桑莎、兰凤、泰森大龙、裕泰针织、宜林燃料、中康公司等加工贸易大户。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直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加工贸易出口企业不断进取、辛勤劳动的结晶。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加工贸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长期制约加工贸易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我县的加工贸易主要集中在针织服装、食品、木器、化工行业,出口规模小,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高附加值、高新技术含量、高创汇的集约增长型加工贸易项目少,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低。
二是加工贸易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我县利用外资总体水平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加工贸易方面招商引资力度不够大。多年来,外商投资企业一直是我县加工贸易的主力军,对推动加工贸易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年我县三资企业加工贸易呈下降趋势,加工贸易出口仅万美元,同比下降。这从反面说明我们在加工贸易领域招商引资的不足。三是加工贸易企业规模偏小,缺乏大项目、大企业的支撑与拉动。特别是由于加工
贸易涉及部门多、环节多,监管力度又高于一般贸易,致使部分做加工贸易的企业改做一般贸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县加工贸易的发展。这些问题,既是工作的难点,也是发展的潜力所在,各部门、有关企业,要认清形势,找准问题,对症下药,千方百计促进全县加工贸易业发展。
二、下步突出抓好的几项工作
进一步加快加工贸易发展,推动全县外贸出口长期稳定增长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外经贸工作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下步,要以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外商投资项目为重点,以优化经营环境为动力,努力为加工贸易企业搞好服务,着力提高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创汇机电产品出口比重,实现全县加工贸易新一轮量的扩张和质的突破。
第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发展后劲。加工贸易企业扩张不快、规模偏小是制约全县加工贸易发展的突出问题。没有新的增量,仅仅依靠现有的老企业,加工贸易不可能有大的发展。因此,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加工贸易企业队伍快速发展。一是要重点加强对日韩企业的招商工作。近几年,日韩企业以加工贸易方式向海外转移投资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要紧紧抓住他们这种加工布局结构调整的机遇,充分发挥我县的区位、劳动力资源方面的比较优势,尽可能多地吸引日韩企业来我县投资设厂,开展加工贸易。二是把加工贸易领域的招商引资作为利用外资的一个重点突出起来。要按照全县招商引资的总体部署,采取多种形式,积极与跨国公司挂靠联合,承接国际产业转移项目,建立加工贸易企业,大力引进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创汇的资金技术密集型和“关联配套”型加工贸易项目,为加工贸易发展增添活力。三是积极争取
企业自营进出口经营资格。这方面,有关部门要认真搞好指导和服务,为加工贸易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年内力争有加工贸易进出口业务的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
第二,调整产品结构和经营策略,大力发展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通过加工贸易方式,参与机电产品、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的国际分工是当前国际投资贸易的发展趋势。对我们来说,这方面是个薄弱环节,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有关部门和企业,要从实际出发,按照“政策集中支持、资源集中使用、精力集中投入”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发展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提高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在加工贸易中的比重,增强加工贸易和外贸出口的发展后劲,努力培植我县在国际市场上的自有品牌。
第三,强化载体建设,为加工贸易发展搭建平台。今后,要把发展加工贸易作为园区建设的重点,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为加工贸易发展培植优良载体,使园区特别是出口加工区真正成为全县加工贸易的示范区和亮点。在抓好现有加工贸易企业嫁接改造、扩张规模的基础上,结合招商引资,狠抓加工贸易新项目、新企业建设。进一步完善加工贸易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建立加工贸易重点企业信息库,及时跟踪了解情况,协调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第四,发展配套产业,提高加工贸易水平。版权所有
今后要把培植加工贸易龙头企业,发展配套产业,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群与聚集带,作为促进加工贸易发展的一项带有战略意义的举措抓紧抓好。不断拉长加工贸易的产业链条,鼓励加工贸易企业更多地使用国产原材料,提高原材料的国产化率,密切加工贸易与县内相关产业的关联度,增强加工贸易的辐射能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