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教学

初中教学范文1

关键词:音标;音标教学;初中阶段

随着英语学习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习者开始注重音标的学习。众所周知,音标学习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学习者的语音、语调和发音的准确性。多年来,我们的音标教学主要针对成年的学习者,很少关注低龄学习者的特点。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英语已经成为小学、中学的必修课,英语启蒙教育也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面对这些年龄越来越小的学习者,如何让他们熟悉和掌握音标呢?小学和初中阶段,很多教师做出了非常有效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笔者想谈一谈初中年级的音标教学。

一、教师要提高对音标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

现在的新课标英语教材没有在各单元中编入音标教学的内容,只在课本的后面附了一张音标表,一些教师开始忽略音标教学,认为音标教学可有可无,其实不然。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学好音标是英语入门的关键,也是练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和基础。从目前的英语教学实际情况来看,音标教学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

1.音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预习生词。不能掌握音标,学生对单词的预习只能依赖教师,学习缺乏主动性。一些学习工具虽然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但效果不一定好。掌握音标后,学生可以自主朗读,既增强了趣味性,也避免了常见的“哑巴英语”,提高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2.音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朗读并记忆单词。单词是学生学习英语的立身之本,没有一定的单词量,后期的英语学习就无法继续。掌握正确的读音对记忆单词很有帮助。英语是表音文字,很多单词符合读音规则。学生如果有了音标和拼读知识,可尽快牢记单词,并能通过发音的规律,联想记忆更多的单词。

3.音标教学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听不懂,说不出是中国英语学习者面临的最大问题。追根溯源,不能正确朗读单词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而音标的学习正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保证。

4.音标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当多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都是因为不能读,听单词,音标教学解决了这一问题,也挽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主观能动性。

二、教师要把握音标教学的最佳时机

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大多具有

三、四年的英语学习经历,但鉴于小学课程设置的原因,对英语学习关注不够。相当多的学生处于鹦鹉学舌水平,听说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但发音的准确性却普遍偏弱。虽然一些小学教师在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加入了音标的学习,但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限制,教学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初中阶段,无论从课程设置还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来看,都无疑是学习音标的最佳时机。初中三年,根据学生和年级的不同特点,可以分几步来实施音标教学。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一年级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一个兴趣高发阶段。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模仿力,对学习也有足够的信心,此时引入音标教学,往往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为以后的英语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初二年级的学习任务增多,知识难度进一步提高,学生在学习中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两极分化的情况比较多。教师在教学中对音标学习的复习和巩固不仅能强化学生学习音标的准确性,还能提高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降低两极分化的程度。初三的学习任务相对比较繁重,但具备了初一年级的学习和初二年级的复习巩固阶段,初三年级已经可以利用所学音标知识在学习中进一步提高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师在音标教学中还要注意的几个重要方面

1.音标教学要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

有的教师认为音标学习是一个很简单的内容,仅仅利用一到两个星期就学完了48个音标,时间短了,学生操练就无法保证,实际掌握效果也就打了折扣。一些学生因此产生音标难学记不住的看法,对音标的学习也不够重视。所以,音标教学一定要精心设计、详细计划,使教学具有时效性。初中年级的音标教学可以看作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教师有必要制定一个长期的教学计划:如初一达到什么目标,教学内容有哪些;初二需要如何巩固和提高;初三如何利用音标知识记忆单词等等。

经过小学的英语学习,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词汇基础,初步了解了一些音标的知识,对学习音标有一定的兴趣,但相当多的学生没有正确的语法常识,一些学生甚至把音标和字母混为一谈。鉴于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讲解起码的音标知识,树立正确的音标概念。如首先引导学生了解元音和辅音的概念,简单了解音节的常识,能够区分开闭音节和单音节和多音节。其次,引导学生掌握元音和辅音的发音等。有些教师担心一些语法概念,初中生特别是初一年级的学生不能理解,因此刻意不去讲解,希望学生能自己领会。笔者认为对于初中生来说,讲解语法知识很有必要。了解了语法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英语学习的框架。框架建立了,以后的英语学习就不再是空中楼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控制语法讲解的深度和难度,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音标教学要遵循先易后难、先少后多的原则,避免急于求成。前期的基础知识学习之后,后期的学习和巩固一定要跟上。初一学习了音标知识,一些学生还不能完全掌握,有时学习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甚至会逐渐遗忘。进入初二,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巩固,引导学生强化音标知识。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中出现的问题,不断纠正,查漏补缺。初

二、初三阶段的音标教学要从初一年级的基础知识学习转化到延伸和拓深阶段,引导学生能自如掌握发音技巧,早日突破语音关,为以后的英语学习奠定基础。

2.教师要讲究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标的学习,很多教师都是从发音开始教学:先学习元音,再学习辅音,48个国际音标的发音还没有学完,相当多的学生就对音标学习产生了畏惧情绪,丧失了学习兴趣。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中提出了“重元音,轻辅音”的方法,即让学生先学习元音,辅音的发音在学习元音的同时穿行,慢慢领会、应用,不要求学生马上掌握。

以[i:],[i]两个元音为例。

教师首先读出单词sit,tea,请学生辨别单词中的长音和短音,提出这两个元音。学生掌握了发音后,教师进一步练习。练习的形式可以选用听音辨别或填入所缺的元音。如:

teaA.[i:]B.[i:]

sitA.[i:]B.[i]

或s[i:][i]t[i:],[i]

这两个元音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自然了解到s,t两个字母的发音[s]和[t]。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把元音和辅音混合编组,48个音标可以分成8个组来学习。如把[i:],[i],[p],[b],[d],[t]分为一组。

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如用图片,PPT,动画片等多种的形式,以形象、直观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课堂教学设计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避免机械、枯燥的教师带读,学生跟读的传统模式。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一味地让学生反复朗读,一些同学因此很快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课堂中常用的活动形式一定要多种多样,避免枯燥乏味。

如记忆游戏,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看一些音标卡片,几秒后让学生复述出来;抽出其中的几张,请学生找出“丢失”的卡片……听读音标竞赛:教师将音标卡片发给学生,教师读出一个音标,拿到那张音标卡片的同学迅速站起来;教师读出单词,拿到含有单词中音标卡片的同学举起卡片…拼读游戏:教师读出音标,学生拼出该单词……

3.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反馈,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

音标教学中,及时反馈非常重要。学生学习了一些音标后,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相应的练习,反复操练。教师要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随时纠正不正确的发音,将发音训练贯穿到英语学习的整个过程,而不仅仅是学习音标的那段时期。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重复学过的音标知识。除了必要的练习,教师还要提供一些例如朗读、笔试、竞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所学知识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热情也会更加高涨。相当多初中生的学习热情往往在初始阶段比较高,一段时期后就有点松懈了,很容易放松自己,这种时候,教师对他们的积极评价就很重要了。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认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prove),而是为了改进(improve)”。积极评价是激发学生学习内在潜能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持续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如果善于运用鼓励和激励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能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态度,产生强烈的探索知识的愿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做一个有心人,认真关注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及时鼓励学生。很多时候,教师的一个动作甚至是一个眼神,都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总之,音标学习在初中阶段是重要而且必要的一个内容。通过音标教学,学生可以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扫平学习英语的最大障碍。希望教师在教学这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实践,抓好音标教学工作。新晨:

参考文献:

[1]王华,富长洪.形成性评估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外语界,2006(4).

初中教学范文2

关键词:诗歌教学 初中语文 审美愉悦

通观初中语文教材,诗歌教学被集中安排在课内诗词单元25首,课外古诗词背诵60首,其中新课标推荐背诵的篇目34首。这些古诗词部分多样性地安排了唐诗、宋词等各时期的经典篇章;所选诗歌系统地展示了中华上下千年的诗歌菁华。那么,怎样教诗歌,才能让学生既能体味到诗词数千年人文积淀的博大厚重,传承灿烂的传统文化,又能感受现当代诗歌的异彩纷呈和美丽嬗变,把握时代变革跳动的脉搏,从而滋养性情、陶冶灵魂、激励精彩人生、重铸民族精神呢?诗歌被广泛选人语文教材,是诗性的回归,但这只是万里的第一步,真正的回归还要看诗歌的价值在现代青少年身上能否得到真正的体现。关键一步还要看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去教。没有戏剧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没有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没有散文形散神聚的特色。诗歌以其凝炼性、抒情性、音乐性等特点决定了它独有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如果学生还只是单纯地追求矛盾冲突,情节人物,还不会透过字面去体味揣摩诗歌的“言外之意”、“象外之象”,还没有对诗歌的激情、敏感和直觉,那诗歌对他而言是味同嚼蜡了。老师还是那样把一首首优美的、空灵的、清新的诗歌肢解成字、词、句、篇的语言知识点堆积;还不会带领学生去吟咏、去感悟、去思索。

一、巧引故事

喜爱听新奇的故事是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她们很容易被有趣的故事吸引。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巧引故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特别在课文导人中巧妙运用,能收到奇效,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教学李清照的《醉花阴》,便讲述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的生活逸事。诗歌教学中,精选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故事、趣闻,用形象的语调讲出来,不但能引起学生注意,而且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使课堂气氛愉快活跃。

二、美读诗词

古人就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又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都是极有道理的,形象地说明了读的重要性。叶圣陶创造性地提出了“美读法”。他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沟通了,无论兴味或授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诗歌教学,十分强调朗读的作用。诗词是以语言文字形式出现,而如何理解文章的主旨?如何体会字里行间所包蕴的情感?美读就是一个极好的途径。通过美读,能将美巧妙地传输。教师要读出课文的思想美、情境美、形象美、语言美,藉此感染学生。朗读要有声有色,抑扬顿挫,催人动情。例如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这首词时,用豪放、激昂的语调进行了“美读”。在范读过程中,教师完全融入词中的境界。读到最后二句,并辅以动作,展示诗情。大气磅礴的力量震撼学生的心灵,仿佛让学生身临其境。一番美读,学生获得了审美感知和审美体验。

三、点缀音乐

音乐是一种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音乐本身就与诗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古代大多诗词都能配乐歌唱。“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胡儿能歌《琵琶曲》,童子能解《长恨歌》”,便足以证明。在诗歌教学中,用音乐点缀,调动学生的听觉器官,让学生获得审美愉悦。于是教学李清照的《武陵春》,就像走进音乐的殿堂。带领学生欣赏内容和把握感情之后,师生一道聆听并吟唱安雯演唱的流行歌曲《月满西楼》。此时,学生完全沉浸在优雅的诗词中,完全迷醉于空灵的音乐中。一曲音乐勾起学生对诗美的无限向往,效果比教者口干舌燥的繁琐的讲解不知好多少倍!还可以经常在朗读时,用乐曲搭配。

初中教学范文3

1 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前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教师的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他们认知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化学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

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时会对化学颇感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新鲜有意思。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但这些知识都是一种客观存在,它为学习化学提供了基础.这一现象学生往往会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学生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怎样才能使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呢?为此,首先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会增强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把枯燥单调的内容编歌诀,双关有趣的内容说幽默等。如教材中元素符号,让学生很难记住,为此我们从讲绪言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按时记忆,并经常提问检查。我们也可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例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氢气,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氧化铜完全变为红色铜时,要先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撤掉氢气流。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可以用“氢气早出 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几个字来总结全过程,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含义及原因。

另外还可以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化学兴趣小组,目的是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手,训练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例如学习了燃烧一节知识以后,我们组织了学生做“烧不焦的手帕”、“玻璃棒点灯”等兴趣实验。在教学中我们还借助于图片、模型、幻灯、电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2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必须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就初中化学课来说,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极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还应了解掌握学生,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精讲,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学完碳这一章时,我们组织学生对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与一氧化碳和碳分别还原氧化铜实验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明确异同点及可燃性和还原性,进一步复习巩固了氧化还原反应和实验装置及实验步骤等。

初中教学范文4

一、忽视朗读教学给英语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

(1)导致学生听力技能下降。听力是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方面,而听力水平的提高离不开朗读,它们如鱼水关系,相互依存。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教师忽视朗读教学,势必会导致学生语言基础欠缺,基本功不扎实,听力理解困难。此外,由于缺乏朗读,学生头脑中存储的知识也会逐渐变得陈旧和狭隘,他们所掌握的语法、句法、语义、英语中的风土人情、科普文化等知识也会逐渐匮乏,从而导致听力技能的下降。

(2)使学生口语表达水平下降。现在的初中学生,学习英语最大的困难就是缺乏必要的语言环境,学生“开口难、难开口”成为各地比较典型的问题,结果也就造就了许许多多“口语障碍”的中学生,他们纸上英语可能成绩突出,但口语水平却不尽如人意,这完全与素质教育的本意背道而驰,而且让学生逐渐迷失了英语学习的方向,找不到学习英语的认同感,从而逐渐丧失了学习英语的兴趣,消弱了英语学习的动力和能力。

(3)降低学生阅读能力水平。没有朗读,缺乏朗读,中学生必定不能在短时间内逐步建立起英语思维的方式和能力,更不要说是牢固的系统的思维方式了。没有朗读,也不可能更好地培养中学生的英语语感,他们分析和判断英语语段语篇的水平自然不高。因此,阅读能力难以提升,偶尔有所长进可能也是依赖母语的沟通,这完全制约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4)制约学生的写作能力。试想,学生不注重朗读,不能广泛涉猎书中营养,懒于朗读经度的英语范文,他们良好的语感不可能形成,遣词造句的本领也无从谈起,那种中文式英语也就不足为奇了。笔者在教学初三学生写作时,居然还有学生写出这样的句子:I am very like play football。究其原因是平时不注重朗读,不善于积累,缺乏必要的语言基础和技能。

二、重视朗读教学,提升英语水平的策略

1.增强学生朗读兴趣,让学生热爱朗读

不同学段的学生,他们对不同范围的内容感兴趣。教师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精选他们感兴趣的主题材料,推荐给他们,让他们经过自己的朗读,从中得到收获,然后再在班级里展开阅读成果交流,从而激活他们朗读的热情。此外,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中学生,教师还可采用不同的鼓励和激励方式,如对于初中学段的学生,教师可以树立几个朗读较为准确,并且又较为大胆的学生为“小老师”,让他们领读,既增强他们自身的荣耀感,也为其他同学树立了榜样;而高中学生则可以采用排演活剧,让学生有板有眼的表演来增强他们英语朗读的兴趣等。久而久之,学生必定会由英语朗读带动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从而提高他们英语学习的成绩,形成良性循环,推动英语教学。

2.强化朗读训练,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学生英语朗读能力的提高绝不是教师的说教就能换来的,它需要学生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经过长期的训练,潜移默化的训导方可逐渐形成。为此,我们英语教师务必要重视下列诸方面的训练:首先培养学生拼读单词的能力,能够识别音标符号、拼读,能够按英语单词的重读音节和读音规则读词;其次是培养学生朗读整句的能力,英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注意词组的含义,明确要求他们熟练掌握词组的含义;最后训练他们朗读英语语段、篇章的能力,对于那些看了几遍都搞不清意思的英语语段,教师要教给学生将其置于整个篇章中朗读理解,从而借助对整篇文段的把握,达到理解文意的目的。

3.丰富教学活动,激发朗读热情

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热情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加以强化,让他们不断体会朗读带来的乐趣,感受朗读带来的快乐。尤其是英语学科,有些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形成了惧怕朗读,难以启齿的心理,教师通过一些活动,如朗读比赛、讲英语故事等活动,吸引学生参加,逐渐打开学生的心结,让他们生成英语学习的热情。

初中教学范文5

【关键词】初中政治 案例教学 兴趣

政治学科的理论性较强,人教版初中政治教材的设计以完善思想道德理论体系而得到好评。初中生的整体思想道德仍然在发展之中,其政治思维的发展高度往往还难以企及政治理论深度,因此学生们在政治课堂上需要教师们进行适当引导与推动,伴以高效的教学策略,让政治课堂更加发挥出功能和魅力。案例教学法是与初中政治教材及其学科特点十分契合的教学措施,政治教师一定要好好研究并将其运用于课堂上,为初中政治课堂增添色彩。

一、案例教学的具体概念

案例教学法有多种教学名称,其又被称为生活学案教学法或实例研究教学法,它是新时期教学体系中将教学理论融入实际生活的专业教学方法,对政治理论的推动与深化具有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政治学科往往具有较强的理论特征性,每一节政治课堂都具有其特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其理论载体也不尽相同。作为初中政治教师,要从政治学科的具体理论出发,深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且案例要与学生生活有着较强的联系性与相关性。案例教学法同时也是政治教师带领学生们进入特定的理论教学氛围与环境,使得学生们能够从特定的教学案例中探究,逐渐发现普遍的教学规律,实现自身思维上的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二、案例教学之优势

1.加强记忆

案例教学法的典型特征就是其在课堂上发挥实例展示功能时,能够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对相应的政治理论产生一定的理解,并较大程度地加深印象。在传统政治理论教学课堂中,教师们往往将特定的政治理论以课堂讲授的形式教给学生,每一节政治课堂结束,学生们就只能掌握相应的政治理论,而在政治理论的实践与运用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缺陷与障碍。但是,案例教学法能够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给予学生们一定的理论探究空间以及相应的理论研究载体,使得学生们能够更加牢固记忆政治知识。

比如,在人教版初中政治教材七年级上册课文《享受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们讲解了学习的乐趣所在,同时伴随着政治思想道德理论的渗透,我给学生们引进了相应的学习乐趣案例,让学生们在案例中发现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

2.挖掘兴趣与潜力

政治学科本身具有较强的枯燥性与乏味性,学生们在初中政治课堂上经常觉得没有学习乐趣,难以找到自身学习兴趣的突破口,从而逐渐产生厌学心理。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教材的理论设计过于机械,理论形式过于单一化,二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得当,仍然以理论填塞为主,不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案例教学法可以让教师们在政治课堂上挖掘学生的兴趣与学习潜力。学生们在政治案例教学课堂上也会感觉到课堂的轻松与活跃,在自由性课堂上充分展现自己的学习魅力。

3.提高实践能力

在案例教学的氛围与环境中,学生们通常在教师的引导下直接接触、探究教学案例,因而在理论的实践运用挖掘上能够获得较好的操作能力。初中生应当在政治课堂上将自己的实践思维发散开来,将自己的探究潜力激发出来,案例教学为其提供了一个坚实的载体。因此,教师们要灵活利用案例教学理念,为学生们提供实践空间。

三、政治教学案例选择与分析策略

政治学科的理论知识与社会热点问题之间有着微妙的关系,教师们切不可在教学过程中局限于教材理论研究,而是要将教材中的政治知识点一一梳理,并将其与现实社会中的问题与现象一一结合,从而让学生们时刻保持政治前瞻性。

1.社会经济发展前瞻性

如今,社会的发展状况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社会只有在国民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上才能够实现各方面提高。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的同时要讲社会经济的前瞻性体现出来,让学生们充分融入前瞻性氛围中去学习政治知识。

2.社会政治前瞻性

政治学科应当在初中教学阶段发挥出其社会政治关联性,教师们要让初中政治课堂的色彩更加具有社会前瞻性,尤其在政治教学案例的选择与运用上要充分体现出这一理念。我国的政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政治的核心代表,其高度捍卫了国家利益、公民利益,让我国在世界上屹立于强国之巅,因此政治案例教学一定要培养学生们的社会政治思维。

比如,在人教版初中政治教材课文《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的教学过程中,我选取了建国初期我国实现政体改革的案例,让学生们充分意识到我国的民主性,并就“人民当家作主”这一主题进行实例探究,让学生们就自己的周围生活经历谈谈与“人民当家作主”相关的社会现象,从而让课堂与社会紧密连接。

结语

初中政治学科的教材设计偏于理论化,而政治学科本身带有浓厚的理论色彩,学生们在政治课堂上通常会觉得无聊、枯燥。案例教学将政治理论与生活案例有效结合,教师们可以深入探讨政治案例教学的具体模式与方法,让初中政治课堂更加生动形象。

【参考文献】

[1] 姚鸿燕. 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 亚太教育,2015.

初中教学范文6

(一)、熟悉中小学教材,处理好衔接,明确教法学法。

现在属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种种迹象表明了,小学生升初中后,往往觉得小学学过,初中还在学,甚至于高中还学,教材内容的重复性,因而使学生产生厌学畏惧心理,这些表明了小学与初中、高中等在教材的衔接上出现了不应有的“软”的问题。这就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这往往也造成一种怪异现象的出现:大学厌高中,高中厌初中,初中厌小学;小学厌初中,初中厌高中,高中厌大学的恶性循环现象。其实,问题就在于“衔接”上,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正如飞驰的火车,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等就象一节节车厢,如何使之能与火车头一块向前奔,这每一节车厢的交接处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后果就难以设想了。这次新大纲很明显就给予了一定的考虑:小学低年级课文贴进儿童生活,充分考虑与儿童经验与想象的关系,课文类型以童话、寓言、诗歌、故事为主;中年级课文题材、体裁、风格多样,并有一定数量的科普作品;初中课文古代诗词和文言文占30%左右,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各占50%;高中加强了文学教育的分量,在整套教材的选文中,古今中外的文学作约占课文总数的60%,使学生在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研读中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丰富精神世界。这就使三个层次的教学侧重有所分清,再也不会出现那种高中的有可能在初中学,初中的有可能在小学学,小学的有可能在初中学,初中的有可能在高中学的不大正常的现象。简而谈之,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在教学生画知识树又何尝不是如此的想法呢?在画知识树的同时,实际理清了各知识之间联系。这正如新大纲所说的“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意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境之间的联系。”应该说在这一点上,新大纲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此情况下,作为语文教师应将教材吃透了,研深了,才能充分把握意图,把语文教学带到新天地里。

(二)、初中阶段教材之间衔接问题的再认识。

92年的教学大纲曾给沉闷的语文教学注入了生命力,全国各线教师高兴劲甭说了。在注重主体作用方面,这套教材给予了极大的体现。试用修订本教材又进一步给予了重现,但更重要的是本次修订对三个阶段的认识有所变化。三个阶段体现着互相衔接,逐步递进的学习程序。第一阶段指导学生从整体上学习和把握运用语文的能力;第二阶段,进而分解为三种表达方,使对实用文体学习得到提高和逐步加深;第三阶段,从文章的学习过渡到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这样,由简及繁,由浅及深,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这样,三个阶段的过渡衔接很显然地突出来了。这可关系到学生学习递进和加深,因此,教师应从宏观角度入手,及时思考各个阶段的侧重点,并将之施于教学备课中,充分考虑课堂各个环节的衔接,正所谓:有所侧重才能有所收获。

(三)、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生活之间的衔接。

早在湖北省宜昌市语文教改课题“课内外衔接”的实验中,刘国正先生将此概括为“内引,外联,对比”,充分肯定了课内外衔接的好处和作用,说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双冀”。究其实质,语文四种能力的培养无不与生活联系。新大纲特别注重这点“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班渠道,增强学习语文实践的机会。”刘国正先生又说“教室的四壁不应成为水泥的隔离层,而是多孔的海绵,透过多种孔透使教学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通。”同时,大纲也提出“小学鼓励学生自由阅读,有问题提出来,能与别人商量;初中要求阅读后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高中要求学生能对课文阐发、评价和质疑。”这是需要建立在对生活有着直接感受与间接感受的基础上的。为此,我大胆在课内外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1、根据速读的要求,即一分钟要500字左右,我适当选择了课外材料为内容,开展了听力训练。由缓而急,由简而繁,逐渐地使学生认识到听力训练单靠课本材料是不够的。如今经过一阶段的训练,部分同学的听力能力很明显地进步了。

2、根据课本中安排的活动课材料,进行了多次语文实践活动。如家乡崇武是个新兴旅游单位,为此我请学生到游览区作调查,写题为《我爱美丽的家乡------崇武》、《欢迎你到崇武来做客》的文章;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过去,我让学生就姓氏的来源作为调查,写题为《我从哪里来------“寻根问祖”姓氏来源调查活动》的报告;对中小学生错别字尤其严重的情况,我就开展了《请讲普通话请用规范字》的活动;对中小生看电视非常严重的事实,我就开展了《关于中小学生看电视利与弊》的书面争论等等,不一而足。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对生活的再认识,体现生活主人翁的作用,使所学的不是死知识。

3、就课内而言,我主要围绕课文开展有关衔接工作,如学习了《数字杂说》,我就让学生写《也谈数字的妙趣》,(可填对联、谜语、诗词等等);学习了《皇帝的新装》,我就让学生编话剧(曾在校五四晚会上演,效果还好);学习了《大自然的语言》,我就让学生写《浅谈闽南农谚》等等。应该说这“读”,就是让学生投入到别人的直接的感受中去,对学生来说这其实是间接感受,因此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否则的话,只能又回到那种令人生厌的学习中。而“写”是一种直接感受的表白,这就需要学生很真实地再现了。如何衔接,实际是离不开生活的。这正如刘国正先生所说的“……脱离生活,写就变成无源之水,技巧就变成无所附丽的文字游戏。而与生活结合,则读有嚼头,写有源头,全局皆活……”。由此可见,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生活之间的衔接是必不可少的。

二、研究大纲是做好衔接工作的保证。

语文不如数理化之清晰,因而语文教学往往陷入了一种不可知论的状态,有人还美其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其实,这是不可许的。作为一线教师如今须做到以下三点:1、研究92年大纲与2000年大纲之异同。2、研究2000年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之异同。3、研究初中、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之异同。这三者的研究正如法律的确定,它使教师有了准绳,有了依据。例如,92年大纲与2000年大纲之异同,也说明它们存在着继往开来的衔接关系:92年大纲对语文的人文性提得不是很明显,着重于工具性。而2000年大纲则将人文性与工具性相提并论。那如何做好这理念的认可与改变就尤其重要了。其实,语文是一种特殊的工具,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是负载和传递信息的工具;语文的运用,离不开人的思想感情、阅历和素养的参预。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认为低年级应着重于工具性,而高年级再侧重人文性也不迟,那问题就是要如何做好这阶段过程的衔接工作。如初一年在小学识字的基础上进一步识字,更加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在小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注重书写,并引导学生去认识书法家练字的经过;还有背诵默写等等都不能一下子松开。正如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先生他在起始年段也曾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某一方面给予大胆的出其不意的肯定,从而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极大的兴趣,这是从小学到中学“衔接”的典型,同时也是语文教坛一个佳话。发现两个大纲之异同,我们就能了解新大纲的意图所在了。其实,这就是新旧大纲间的衔接。只有真正做到对大纲之异同而心中有数,那在实际衔接教学过程中会有很大启示的。这样才能找到符合教学规律的教法,才能遵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再如,新大纲分明一体化设计,整体考虑,互相衔接,这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由此可见,各方面的衔接问题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越来越受人们重视了。就背诵篇目而言,大纲规定小学不少于150篇,以绝句为主;初中背诵不少于80篇;高中背诵古文20篇,诗词、曲50首。这些无不说明从小学到初中,乃至高中的连贯性和层次性已尤为突出了。作为教师认识这一点是很有必要的。对此,我采用每天一诗,先诵再背再懂,至于有些诗词懂与否,我认为随着孩子长大或年龄的增长会懂的。或在起始年段不提,在初二、三年再继续训练也不迟。这既能体现训练的层次性与序列性,也符合人的认识与发展规律。

三、研究学生是做好衔接,提高质量的重要因素。

1、心理学告诉我们;研究好各阶段学生的特点,各年段学生,各类学生的特点,这包括学生在学校、社会、家庭、年龄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现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这就给如何做好衔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只有正视这一点,才能做好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因此,教师应考虑这些环节的衔接。教育是没有小事,因为事事都有可能在今后给学生产生这样那样或好的或坏的影响。

2、作为语文教师,了解学生各个阶段学习语文水平,帮助他们做好思想、感情、知识等的衔接。特别是中下生应侧重于基础的再现与反复,优生可着重从拓展、加深方面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