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风险控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支付风险控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支付风险控制

支付风险控制范文1

(一)造成商业银行支付结算运行体系混乱

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系统的重要支柱,在我国社会经济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支付结算是直接与社会经济相联系的部分,一旦发生支付结算风险将会导致客户提款的要求不能得到及时的满足,损害存款的权益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影响客户资金的流通和使用。这就直接影响到社会资金结算渠道的畅通性,甚至进一步影响到银行信用。在社会性的经济往来中债务方与债权方是紧密联系的,由于社会结算资金的有限性,银行一旦不能使企业权益得到保障,必将使企业想方设法转嫁风险,逃避自身债务。如此形成的恶性循环将会造成支付结算体系的混乱,使社会经济大环境逐渐恶化。

(二)使整个金融系统安全和稳定遭受威胁

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使我国的经济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世界范围内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的一部分。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平稳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商业银行的重大作用。商业争先无疑是社会资金亲算的中介,各个银行的支付结算业务都直接或简介的与其它银行相联系,这个链条中的一环发生支付结算风险就可能导致风险的“传染”,严重的可能造成整个社会金融秩序的紊乱,亚洲金融危机的整个过程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三)影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效力

众所周知,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是调控经济的有效手段之一,能够有效的调节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而这又是通过各个商业银行来传导的。一旦商业银行产生支付困难的问题,中央银行就需要通过投放基础货币,提供低息贷款等手段来提高银行的信用,防止经济体系的崩塌。[1]但是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通货膨胀,减弱了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的效力。

(四)增加了发生金融危机的风险

目前,商业银行业务的各个方面都存在大量的支付结算上的虚假信息。最明显的就是报表和会计账簿的信息不实,表面上很难被发现,效益客观的账目可能潜在了很大的亏损,一旦被发现,也很难有挽回的余地,给银行造成重大的损失。日本的善意证券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经营失败存在许多的原因,但是会计信息失真是最主要的信息之一,许多不堪入目的资产、巨额的债务并未在会计报表内反映,对管理层的挂历和决定产生了很大的误导。当发生支付困难的情况时,已经无力再去挽回,从而在危机之后宣布破产。毋庸置疑,虚假的信息是引发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农村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风险分析

(一)外部风险

第一,法律法规不健全,风险的不确定性增加。相关法律法规的欠缺正在无形中对农村商业银行支付结算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现行的法律中并没有很好的体现权力和义务的对等性,给结算主体带来风险。另外,随着互联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不断革新与发展,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也因此产生了革命性的改变,但是法律的建设却相对滞后。特别是电子支付、网上银行等行为的法律问题,甚至出现了许多法律空白。电子票据、数字签名、电子钱包和电子支票都需要得到法律的认可和保护。例如已经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网上银行承担了大量的业务量,但是现行的金融法规中却没有对其明确的规定,因此产生的业务纠纷也没有得意解决的法律依据。总的说来,相关法律的建设和制定远落后于技术进步与金融穿心的步伐,由此为支付结算带来的法律风险不容小觑。第二,信用环境建设力度不足,社会信用观念淡薄。通常,信用风险是指在支付结算过程中,单方面拒绝或无力偿还债务而使对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我国身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初期,信用体系建设存在明显的漏洞,社会层面的信用观念还相对淡薄,因信用缺失而造成的法律纠纷时有发生。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信用产生于个人、单位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因无视商业信用,不按期对银行落实支付结算的行为。而农村商业银行的业务主体为农民、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他们的文化水平、信用水平还有待提高,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商业银行支付结算的风险。例如恶意透支、拖欠信用卡和银行债务、逃贷、偷税漏税等情况时有发生。当然,银行方面也存在信用风险,例如无视相关纪律与制度,压票、压单等。客户与银行双方面的信用缺失都将使支付结算风险提高,造成支付结算系统混乱,影响社会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第三,监管效率低下,监管手段落后。金融工具的革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金融业逐步体现出网络化、电子化的趋势,支付结算工具也在不断发展创新。银行方面,网络化、电子化的程度也日益提高。现代化的结算方式革新了手工记账、邮递传递凭证等传统的操作方式,网上银行、电子银行等得到了大规模的推广和应用。而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监管制度的创新与建设严重滞后,已经跟不上技术、工具的创新速度。[2]至今,支付结算方面的监管仍没有大的突破,还仅仅局限于审查提送的报表、查账簿等老套的手段,效率低下,效果也没有提升,很难通过这些来发现问题。监管方式的落后给支付结算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带来的较大的困难。

(二)内部风险

第一,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认知程度不足。当下,大多数的农村商业银行长期以来都受到“种信贷、重存款、轻结算”的传统管理思想束缚,对支付结算的风险管理、开拓发展上的认识都存在严重的不足。支付结算方面重视程度的不足造成其监管上的疏漏。行内普遍的发展理念缺乏监督与管理,缺乏对支付结算业务的认知,缺乏对其风险的认识分析。甚至对于已经出现的问题也没有采取强有力的手段去治理。有些农村商业银行出现内部管理松弛的问题,制度形同虚设,流于形式。另外,农村商业银行普遍请示支付结算,缺乏创新意识,热衷于重复习惯做法,排斥支付结算方式上的改进,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支付结算业务的发展与突破。第二,违规操作,不正当竞争的情况时有发生。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资本市场的开发,投资方式的多样化使投资者的投资方式大大提升,银行间的竞争也因此加剧,给各银行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激烈的惊蛰造成行业内单纯强调目标收益的趋势,忽略了风险管理。为了达成既定的目标收益,各个金融机构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甚至出现了恶性竞争,抢占市场份额、竞争市场地位,无形大大增加了风险隐患。这种扰乱市场秩序、违法违纪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很有可能迫使负责支付结算的部分放宽制度的执行,更易使盲目跟从利益热点、违规办理支付结算业务等情况发生。毋庸置疑,商业银行间的无序竞争造成了严重的支付结算风险。第三,安全管理难度提升,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目前,国内众多的农村商业银行存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滞后的状况,内部管理相对松懈。有很大一部银行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督机制缺失,人员、岗位的配备不齐全。进行风险监督管理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不认真、不全面、不到位的情况。甚至有员工在支付结算支付过程中没有按要求进行,产生思想扭曲,与企业勾结串通谋取私利的情况发生。另外,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意识十分薄弱,事前不明确、事中不严谨、事后监督不到位,为支付结算造成了风险隐患。第四,科技创新动力不足,操作风险日益提升。农村商业银行普遍存在设备老旧,更新缓慢的问题,造成了严重的操作风险。各大金融机构的竞争使银行的压力日益提升,农村商业银行疏于对新技术、新设备方面的投资。随着网络化、电子化时代的到来,支付结算系统的效率是以技术的进步为依托的,其处理业务的数量极大,设备与技术的落后可能导致硬件故障、通讯缓慢、软件设计缺陷、操作事物等问题,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其风险的增加。

三、农村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风险的控制措施

经济大环境下各金融机构的竞争加剧,技术上的不断进步也为商业银行的业务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也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支付结算安全的重要性,科技、制度、人员等因素上的投入不断加大。保障资金安全,施行农村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风险控制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加强支付结算风险控制

在当前经济大环境下,农村商业银行应清楚的认识到所处状态,一方面应熟悉国家在支付结算方面的法律法规,认识到其疏漏支出,促成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对内部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学习相关法律,并熟悉支付结算的流程,规范化员工的操作。再者,应及时的对现行的规章制度进行改进和完善,废止、纠正不合理的条款。最后,银行内部的规章制度应与法律相互结合,互为补充,全面规范的施行支付结算,控制支付结算风险。当然,中央银行也应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制定,满足支付结算风险管理的需要。

(二)规范运作流程,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众所周知,内部控制机制能否正常运作是风险控制的关键,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能够有效的提高资金支付结算风险的管理能力。首先,要做到各组织、部分间责任的划分明确,明确岗位义务。特别是在支付结算的管理方面,要明确后台监督的职责,严厉处分渎职行为。控制农村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风险,完善内部控制急症应从授权批准制度、预算控制等多个方面入手。[3]另外,还需要有严谨的监督评价机制,做到全面有重点,严格执行,避免制度仅仅流于形式而不发挥实际作用。

(三)加强科技投入,提升风险控制效率

支付风险控制范文2

关键词:银行;支付结算风险;防范措施

支付结算是指单位、个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使用票据、信用卡和汇兑、托收承付、委托收款等结算方式进行货币给付及其资金清算的行为。支付结算业务是银行的基本业务之一,通过传统的票据结算功能、多样化的信用支付工具,方便灵活的服务手段,发挥着社会经济活动各项资金清算的中介作用。随着支付结算业务的迅猛发展,支付结算渠道不断扩大,票据市场化进程进一步推进,支付结算风险也随之不断增加,并直接威胁着银行、企业资金的安全和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如何防范支付结算风险,已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一、支付结算风险的表现形式

(一)账户管理风险

一是结算账户管理风险。单位或个人在银行开立结算账户,必须提供有关证明资料,如营业执照(原件)或上级有关部门的开户证明、税务登记证、法人代码证等。但如果个人用虚假身份证或单位用虚假验资报告骗取假的营业执照到银行开立账户,并进行相关业务的操作,银行的潜在风险已经产生。在实际工作中,存款人伪造变造开户证明文件骗取开立银行结算账户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有的非法存款人企图利用银行结算账户进行非法的犯罪活动而冒用合法存款人名义开户或用虚构的单位名称开户或用注销的单位名义开户;也有的合法单位为达到规避现金管理或单位内部管理的目的而伪造变造开户证明文件违规异地开户或多头开户。而银行未能认真执行真实性审查职责,对开户资料审查不严,甚至于为吸引客户,主动为客户违规开立结算账户,从而为支付结算业务埋下了诸多的风险隐患。二是内部账户管理风险。内部账户管理不规范,挂账事项没有有效的分类管理,责任不清,原因不明,对于长期挂账户未及时清理,存在内部作案隐患。

(二)贪污诈骗风险

1.犯罪分子伪造变造银行票据及结算凭证、伪造银行预留印鉴诈骗盗用资金。犯罪分子或通过涂改、挖补等手段更改出票金额、收款人,或通过防真技术克隆票据及结算凭证或企业预留印鉴,骗取银行和企业的资金。

2.内部人员贪污挪用资金。部分银行内部会计人员通过伪造进账单、电子汇划补充报单等会计凭证,凭空捏造收付款人空转账务,借暂收暂付科目空挂账务盗用资金;有的内部人员通过抽单盗款、私制凭证偷盖印章、涂改凭证日期、延压单据等方式贪污挪用银行及企业资金;有的利用伪造存单非法吸收账外存款、内外勾结参与银行承兑汇票诈骗、虚开存款证实书和承诺书、参与非法借贷等,骗取并贪污、挪用银行和客户资金,事后还通过签发假对账单来隐瞒作案行径。

3.犯罪分子骗开银行承兑汇票、利用假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有的犯罪分子采取编造银行承兑汇票申请材料、伪造购销合同和虚构担保,以及伪造财务审计报告等手段到银行办理银行承兑汇票,而银行没有对单位资质、经营状况进行审查,也不核实合同的真伪就办理承兑,当承兑申请人不是交纳足额保证金时,一旦承兑申请人到期不足付款,必将引起银行垫款的风险。有的贴现、再贴现银行对票据所记载的事项审查不严,致使一些背书不连续、绝对记载事项不全等有瑕疵的票据流入银行,从而卷入不必要的票据纠纷,有的收到克隆的银行承兑汇票,虽然按规定查询查复,但由于犯罪分子采用高科技手段,仿真程度十分高,隐蔽性越来越强,依靠临柜人员对票面的审查和一般的书面查询很难辨别真伪,贴现银行仍有可能蒙受资金损失。

(三)竞争风险

各家金融机构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各商业银行为抢占市场份额或争市场地位而盲目铺摊设点;一线网点任务重、压力大,是否完成任务直接影响个人收入,在利益的重压下,往往不能正确处理业务拓展与风险防范的关系,以放弃风险控制为代价,片面追求存款业务发展,为了完成存款任务、留住大客户,面对客户的无理要求不惜放弃原则,违章操作。在日常经营中,片面追求以规模和数量扩张为特征的业务发展,而疏于管理,从而导致业务管理的混乱和风险监控的不力,可能因无序竞争而形成严重的经营风险和支付结算风险。

(四)人员管理及制度执行风险

银行支付结算风险大多来自人为的因素。一是会计人员政策水平低,专业技能差,加之劳动强度过大,导致工作质量不高,操作行为不规范,形成差错、失误的风险。二是少数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准差,品质恶劣,内部作案监守自盗,造成银行资金损失的风险。三是会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差,员工间相互盲目信任、互不设防,对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的现象听之任之,麻痹大意的失职风险。四是制度执行不到位,尽管现在银行的制度建设相对健全,职责分工、操作流程都有具体明确的规定,但有些会计人员只讲关系、协作,不讲职责、原则,丧失了对违规导致风险的起码警觉,淡漠岗位职责,甚至发现违规现象也无动于衷,使岗位间的监督制约名存实亡,使各项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有的会计人员对领导盲目顺从,丧失原则,对经营中的违规违法行为不敢抵制报告,大大降低了制度的执行力。

二、支付结算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防止支付结算风险的发生必须从队伍建设抓起。一是要实行会计人员准入退出机制,把好会计人员的任职资格关;二是要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业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会计人员防范风险、识别风险的能力;三是要加强会计人员的政治学习,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防止内部人员作案;四是根据业务发展和会计工作的需要,合理充实会计人员,保证各项制度的落实;五是做好员工思想行为排查工作,把好重要岗位的用人关。

(二)强化账户管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严控资金支付风险

一是加强结算账户的管理。银行应充分利用银行账户管理系统提供的信息查询等功能,加强对存款人基本信息及已开立账户情况等的审查,坚决杜绝存款人利用虚假开户资料骗取开户情况的发生。在全面运行账户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加快网络化建设以实现与征信系统、工商、公安、税务和技术监督部门等系统的联网,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实现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解决开户银行对客户提供资料真实性审查困难的问题,及时了解单位的变化动态,依靠技术手段做好账户管理工作,防止不法分子利用银行结算账户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在管理上应改变银行账户的审批层级,由银行后台部门集中管理账户的开立审批,以规范账户开立使用,强化账户合规管理,避免由于一线网点片面追求业务发展,在开户资料不全或有瑕疵的情况下,违规为客户开立账户,形成结算账户风险。二是要强化内部账户管理,严格开户手续,加强对内部账户使用的监督检查、实时监控及对账工作,定期对内部账户进行清理,发现异常要及时追查,杜绝内部人员利用账户作案的可能。三是加强不动户管理,消除不动户管理风险隐患。商业银行应按不动户管理办法的要求,加强不动户销户及使用控制,严格不动户恢复正常使用的审批手续,把不动户管理作为稽核检查的重点而非盲点。

(三)运用科学技术,提高防假识假手段

一是运用科学技术提高银行票据的防伪技术,提高银行的验票技术,降低犯罪分子伪造、变造和复制银行票据的可能,加大犯罪成本。二是推广电子验印系统的运用以逐步替代人工肉眼验印的方式,仿真印鉴的出现对现有的人工折角验印方式已构成了极大威胁,“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只有运用高科技的电子验印系统才能最大限度地防范仿真印鉴带来的风险。三是加大支付密码器等科技产品在银行票据结算工作中的应用力度,增加支付密码做为票据支付的辅助条件。四是银行间利用网络技术建立票据查询系统,共享票据信息资源,提高票据查询效率以防范诈骗案件发生。

三、结束语

银行处于市场经济的核心地位,许多企业和个人都需要银行资金的支持。有的企业和个人从正常渠道不能得到银行资金,就通过非正常渠道贪污、挪用、诈骗银行资金,且犯罪智能及技术日益提高,银行防范支付案件风险的任务也更加繁重和艰巨。只有加强员工思想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各项业务及人员管理的规章制度,进一步从体制、流程、科技、日常管理等方面入手强化监督制约措施,才能全方位提高银行防范支付结算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桑小军.对国有商业银行市场退出引起支付结算功能弱化的思考[J].金融会计,2010(01).

支付风险控制范文3

【关键词】负债经营 财务风险

一、引言

目前我国各企业负债率不等,在正确认识负债经营的基础上,有必要研究与掌握负债经营的财务风险控制。本文以经纬纺机集团为个案进行分析探索,就如何利用财务杠杆效应提升企业效益,如何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防范体系,将财务风险降到最低提出了一些建议。

二、经纬纺机集团负债经营下财务风险控制的现状分析

截止2015年底,公司共有在职员工11000余人,资产总额为280.66亿元,营业总收入103.95亿元,利润总额27.56亿元,资产负债率为50.99%。

(一)资产流动性

衡量企业能否偿还到期债务,一个重要参数就是资产流动性。速动比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这两个指标可直接反映资产流动性。

表1 经纬纺机集团近三年的速动比率 单位:倍

如表1所示,2013~2015年,经纬纺机集团的速动比率大于1,表明了经纬纺机集团的偿债能力良好,资金流动性很强且资金质量高,利率风险小。

表2 经纬纺机集团2013~2015年应收账款周转率单位:%

如表2所示,2013年~2015年,经纬纺机集团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持续下降,说明企业的资金流动性降低,资金使用效率受到影响。

(二)资本结构

在负债经营下,若市场环境利于企业,则适当多借入资金,用于扩大规模,但要有应对潜在风险的资金准备;若市场环境不利于企业,则要减少借入资金量,及时调整原有资本结构,采取稳健策略。

表3 经纬纺机集团近三年资产负债率 单位:%

如表3所示,2013~2015年经纬纺机集团的资产负债率一直保持在50%以下,这说明该集团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将财务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表4 经纬纺机集团近三年来的长期负债比率 单位:%

如表4所示,2013~2015年经纬纺机集团的长期负债比率不仅超过20%,而且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这表明经纬纺机集团的长期偿债压力较大,负债程度变高,企业的财务危机隐患在不断的加深。

(三)筹资方式

鉴于市场环境、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等情况的不同,企业的筹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近三年来,经纬纺机集团的主要筹资方式为吸收直接投资(权益资金);发行股票(权益资金);利用留存收益(权益资金);向银行借款(负债资金)。

表5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 单位:元

如表5所示,2012年现金流为七亿余元,说明市场环境、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良好,2013年现金流为负的三千万元,说明市场环境、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出现不利的因素,企业发展受到影响。2014年现金流为七千万元,说明经纬纺机集团的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有了很大的改善,财务状况有所好转。

三、负债经营风险防范建议与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从普遍性、系统性、动态性出发,该体系可以由以下模块构成,即①偿债能力、②盈利能力、③周转能力、④发展潜力。①与②是企业财务分析的两个主要部分,③与④则反映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二)控制负债规模,确立合理的负债结构

控制负债规模时,要考虑资产负债率和偿还能力。负债结构主要考虑借入资金的期限结构与来源结构。

(三)科学安排资金,保证资产的高度流动性

资金的安排方面,既要考虑借款到期日与利息支付日,又要顾及企业用款的高峰期和低谷期,统筹兼顾,尽量避免使用不当带来的财务风险。

四、结论

对于负债经营的企业,如何发挥负债经营的益处,适度举债,降低或避免财务风险,关键是处理好负债经营与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合理控制负债规模、及时调整资产结构、测算与确定各项参数指标、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防范体系等。

参考文献

[1]顿朝晖.企业负债风险预警的案例分析[J].财会学习,2010,12:66-69.

支付风险控制范文4

【关键词】 负债经营 财务杠杆 潜在风险

企业资金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就像身体的血液一样。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为了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扩大经营规模,实现业务的快速增长,必须有足够的资金作后盾。足够的资金可以用来更新技术,设备改造和扩展企业规模,能够帮助企业抓住机遇,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负债经营成为我国企业的一种普遍现象,负债成为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挥财务杠杆作用,有利于企业快速融资,弥补企业的资金不足。由此可见负债经营是一种有效的财务手段,但同时又具有风险。盲目的债务经营可能产生财务杠杆负效应,加重企业负担,这样的风险可能使企业的经营陷入危境,让企业举步维艰,甚至破产清算。如何进行合理的负债经营,风险控制成了关键,因此,企业在进行负债经营时需要结合市场和自身的具体情况,了解负债经营的方式方法,权衡利弊,进行一定的风险控制,降低风险,防范负面影响的产生。

一、负债经营的相关理论及必要性

负债经营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运用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租赁或者商业信用等举债方式筹集资本,以获取利润为目的,负有偿还债务的责任与义务,支持生产经营活动,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的经济行为。

1、负债经营特征

(1)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

负债经营的基础上,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分离的,债权人虽然是资金所有者,但与权益性资金的所有者不同,不能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决策和金融活动。

(2)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负债应按照约定,在一定期限内通过资产或劳务的方式偿还债务。债务人还款在法律上具有强制性,债权人的债权受到司法保护。

(3)负债经营的资金成本具有时间价值

资金成本的多少与资金使用时间成正比,资金占用时间越长,资金成本越高。所以企业应注重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效益。

(4)负债经营的收益与风险并存

负债经营的收益高低,就是比较债务成本与资金利润的高低。高负债尽管有更高的回报,但风险也较高。一般来说企业负债成本与企业获利水平成反比,企业应依据自身获利能力,适度的负债。

2、负债经营的意义

(1)为企业带来财务杠杆效应

财务杠杆是指由于存在负债利息,导致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企业可以利用财务杠杆提高权益资本的收益率,而企业对负债所需支付的利息是固定的,当企业的资产收益率和利润增加时,企业的最终留存收益也会增加,获取的资金利润率大于举债需要支付的借款利息率,这多出来的收益全部归股东所有,即负债经营能为企业经营者带来额外的收益,同时负债产生的利息在税前扣除,可到达抵税的效果。比如一家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比同期银行利率高10%,利用银行的借款进行投资经营,仍有10%的额外利润,这就是财务杠杆效应。

(2)使企业从通货膨胀中获利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世界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国家面临着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的压力,同样企业也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压力。在通货膨胀期间,负债经营下企业的债务偿还金额通常以账面价值为准,并且在到期时才还款付息,通货膨胀率越高,债务的账面价值“越不值钱”,企业通过负债经营得到的货币贬值收益就会越大,这实际上也将资金贬值的后果转移给了债权人。同时,企业还款方式比较灵活,到期无法偿还,还可以与债权人协商处理,采取延迟还款期或者降低利息等方案,这也说明企业的负债比例在合理的范围内,越高越好,长期债务比短期债务越多越好。综上,通货膨胀反而使企业从货币贬值上获取好处。

(3)有利于保持经营者对企业的控制和增强其责任感

当企业选择负债筹资就会产生相应的债务,债权人具有到期收回借款和利息的权利,债务人有履行债务契约的义务,除此之外,当债务人财务困难时,债权人还具有要求债务人优先清偿债务的权利,但是债权人没有权利参与债务人企业的经营管理、组织决策和利益分配。除了负债,发行股票也是融资的主要手段之一,如果企业采用这个方式,将分散股权、降低原有股东对企业的控制力。相比之下,负债经营在增加企业资本来源的同时,不会分散股权,也就有利于保持原有股东对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力。

负债经营具有驱动作用,管理者不再是无偿使用自我积累的资金,而要承担还本付息的债务压力。这种需要还款的紧迫感能够使管理者树立资金时间价值观念,增加责任心,避免产生资金闲置浪费现象,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然而,负债经营也存在潜在风险,如财务杠杆负效应、影响企业的信誉和再筹资能力、加重营运成本,对资金周转不利、短期负债比和长期负债比带来不同的风险等。

二、我国企业负债经营的现状

1、过度负债、负债结构不合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整体经济成良好发展势头,但有一部分企业陷入了高负债、高风险和低效益的困境,举步维艰。现代企业中,负债被普遍认为是筹集资金最高效快速的手段,得到广泛的应用。认为负债越少越好的陈旧观念已被淘汰,但过度的负债也存在巨大的风险,不容忽视。

资产负债比例是企业财务管理中衡量负债是否过度的一个常用指标,一般而言,50%被认为是相对合理的比率,高于50%被认为具有过度负债的风险,可能造成不良的后果。通过调查我国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普遍过高,近五年来,根据对我国企业近5年来清产核资结果表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已经达到75%左右,一些大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乃至高达80%及以上。站在部分行业的角度来看,2009到2013年,我国房地产行业资产负债率平均值为69.6%,其中华侨城、保利、招商地产等24家上市房地产公司的指标均超过了75%。在钢铁行业,资产负债率平均值也在67%左右,尤其是在2013年,国内大型重点钢铁企业的财务费用增至786.3亿元左右,约等于当年利润的3.5倍,在2014年的头一个季度,从中国钢铁协会的数据可以看到钢铁行业的资产负债率已上升到70%,并且共有34家企业超过了80%。一些高负债的企业,财务费用过高,利润大大流失,资金周转困难,难以维持正常生产经营,只能借新债补旧债,最终债台高筑,甚至资不抵债。

另外,负债结构比也是衡量负债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通常认为短期负债/长期负债达到50%较为合理。抽样统计显示我国绝大部分企业这一数据超过50%,存在短期负债过度,长期负债不足的问题。通常情况下,流动负债用以维持日常经营,长期负债则用以投资长期项目。如果企业有许多长期投资项目,过度的流动负债将无法满足长期投资的需求,因为流动负债借款期短,需要不断的举新债,一旦后续借款没有跟上,资金无法周转,经营陷入困境。

2、缺乏现代融资意识

一些企业的管理水平较差,获利能力不足,欠缺必要的市场运行机制,因而无法建立起有效的资金积累体系,当盲目扩张规模、资金周转困难时,不得不走上过度负债的道路。甚至有的管理者欠缺现代管理理念,依然没有转变旧观念,不能正确认识利润与债务杠杆之间的关系,仍然依靠自身“滚雪球”的方式来“存钱”融资,或者融资渠道单一,过度依赖银行,不熟悉其他现代融资工具,导致企业资金紧张、三角债问题严重,这是一种高风险的状态,一旦资金链断裂,企业将陷入财务危机。

三、企业如何合理进行负债经营

1、优化资产结构

资本结构指企业各类资本所占的比例,狭义的资本结构则指债权人权益与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比例。资本结构比率通常包括:

(1)股东权益比率(净资产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股东权益比率=(股东权益总额/资产总额)*100%

反映了企业资本中有多大比例源于所有者,该比率应当适中,并非越大越好,对上市公司来说,股东权益比率最好维持在50%左右。过小表示企业负债过度,过大则意味着企业不善于运用负债经营方式,没有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正作用为股东赚取更大的利润。

(2)资产负债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该指标是指债务总额占企业总资产的比重大小,财务分析中的负债规模通常就是由上述比率来表示。它能够反映企业利用债务资金进行负债经营的能力,也能反映企业偿债风险的大小,即与企业的安全程度直接相关。负债经营的理想状态即时在低成本、低风险下,获取最多的债务资金,抓住投资机遇,实现利益最大化,这也是负债经营所追求的目标。对于投资者或股东而言,最想看到的是在财务杠杆效应下企业债务越增加、利润越高,资本利润率提高了也就能为股东带来更多的利益。但站在债权人的角度,最想看到这个指标保持尽可能低的水平,否则他们债权人将承担的较大的借款风险。通常来说,这一指标的经验理想水平是40%至60%,当然这需要结合公司自身的实际情形来分析,如果企业没有发生债务危机、且经营良好,应当尽量选择高负债水平,这样才能够有效抓住投资机遇来发展壮大,又不必时刻面对财务危机。

(3)长期负债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长期负债比率=(长期负债÷资产总额)×100%

这个指标反映了长期负债占整个长期营运资金的比重,总体上反映了企业债务状况。比重过小,表明公司负债的资本化程度低,但长期偿债压力小;过大则表明公司负债的资本化程度高,但长期偿债压力非常大。综上,该指标不宜过高,一般应在20%左右。

(4)固定资产与股东权益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固定资产与股东权益比率=(固定资产÷股东权益)×100%

该比率表示权益资本中有多少资金是用于固定资产购置,这个比率若小于1,代表了企业的固定资产支出都是出自所有者资本,没有借钱买固定资产,代表企业有稳健的资本机构,公司经营较为稳定。相反,固定资本与股东权益之比大于1,说明企业的固定资产支出不是全部出自所有者资本,而是有一部分是出自借款,这就会产生很大的财务风险,如果债务无法按时还清,就需要变卖固定资产来还债,所以这样的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够稳健。因此,该比率为2/3左右为宜。

此外,企业还可以参考利息保障倍数,即使用息税前利润(EBIT)与利息费用之比来分析资本结构是否合理,这个指标用以衡量企业的获利实力对其偿还债务利息的保障水平,它是公司高层在决策负债经营时考虑的重要前提。一般来说,对企业而言利息保障倍数最少应高于1才是合理的,对债权人而言,比例越高,其债权的安全程度越高。

资本结构之所以非常重要是因为它对企业的偿债水平和再融资能力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力,优化资本结构能够减少负债的成本,并且对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至关重要,真实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因此企业应顺应市场变动,将资本结构调节到最适合公司实际的状态。

2、优化负债内部结构

合理的资本结构调整,把握债务规模是重要的,同时债务管理控制风险,企业应注重优化负债内部结构,达到企业利润最大化。负债的内部结构,是指各种企业债务的数量比例关系,特别是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比率,低成本,高风险的短期负债,成本高,弹性小,风险小的长期负债,企业在作出决策时,应结合企业财务水平,操作条件,确定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的行业特点和市场的具体情况,尤其要注意短期债务的比例,避免了早期的还款期过于集中和还款高峰。

3、提高企业风险意识

企业面对国内外的激烈竞争与挑战,实行负债经营是不可避免的。首先,企业经营者应该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建立有利的公共关系,这对降低筹资难度和成本十分重要。其次,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所处的环境交错变换,很有可能发生这种现实的发展状态与管理层预估的结果不一样的情况,企业需制定风险规避方案,及时预测和防备负债经营风险。如果管理高层能建立财务预警机制有效,要么选择降低经营风险的合理的债务融资计划,并通过财务预警机制,降低融资风险,从而使风险减少到最小,避免金融危机。

4、提高资产的流动性

资产的流动性通常指的是短期资产与短期负债之比,提高资产的流动能力即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有利于实现短期偿债,使企业按期还款付息,因此高流动性能够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降低财务风险。分析资产流动性的指标有资产负债比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资产的周转率。一般而言,流动比率保持在2以上,速动比率保持在1以上最好。但也不是越高越好,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分析。

四、负债经营案例分析――万科

1、企业简介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万科,于80年代末期开始投资房地产,并在短短3年内上市交易。作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房地产企业,万科创造了惊人的销售成绩,2010年至2013年,每年卖出6万余套的住宅,截止2013年底,万科销售总量已达到了1890万平米,销售额高达1982亿元。万科作为房地产界的领头羊,其产品遍布全国各地,国内主要城市都有万科的住宅业务,并于2013年初,首次进军海外市场,通过不断的发展香港和美国的业务,海外市场也越做越大,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除此之外万科大力发展商业地产,建造了一系列的大型购物商场,打造了属于万科的商业品牌,如万科广场等,同样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万科非常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完善内部管理,优化企业结构,持续攀升的业绩和规范透明的企业环境,使万科得到了投资者的广泛认可。

近年来,房地产行业高速发展,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与资源,但是随着政府不断出台新的调控政策,严格控制信贷条件,房地产交易量严重下滑,关于房地产转折点的论断不断出现,房地产行业的负债风险问题也开始受到了各方关注。在这种对房地产行业不利的形式下,万科企业依然保持良好的盈利势头,这得益于万科成功的负债经营。

2、万科的负债经营

通过图表我们可以得出,2009到2013年,万科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同时资产负债率逐年增高,依次为67%、74.69%、77.10%、78.32%、78%。说明在这五年里万科的负债率保持在较大水平,通过举债筹集到的资金很大,为企业的经营提供了较大的资金支持,万科举债的手段也多种多样,银行借款、发行债券都被合理利用。

但是较高的负债同样存在较高的财务风险,在这五年里万科负债不断攀高,有良好的盈利作后盾,才敢于走这条举债扩张的道路,通过举债筹集了大量资金也为盈利创造了条件,使万科在举债在获益匪浅。

从以上图1和表2可看出,在房地产行业整体受到政府调控压制的条件下,万科利润依然持续上升,拥有良好的盈利状态。通过分析发现,万科除了保持盈利外,还有以下负债风险控制策略。

从表3可以看出,万科的股东权益比在2013年有小幅度增长,但总体呈下降趋势,说明万科负债增加,相应的偿债风险也在增加。但是,近5年的长期负债比率均小于20%,可以降低一定的偿债压力,且股东权益总额远高于固定资产总额,表面万科资本结构稳健,同时万科利息保障倍数大于1,说明其履行债务合约的能力较强,财务风险较低。

五、结语

综上所述,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一种重要策略和手段,它是一个动态的理财过程,贯彻于整个决策之中。同时负债经营的收益与风险是并存的,企业必须注重加强和改进财务工作,强化风险管理,财务人员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以生产销售计划为前提,以获取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以风险控制为条件,分析财务数据,运用商品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增强风险意识,研究和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控制策略,负债经营才能给企业带来良好的收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总之,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努力研究企业负债经营中遇到的各种新问题,从失败中总结教训,从成功中总结经营,及时更新陈旧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完善企业负债经营的风险控制策略。

【参考文献】

[1] 钱海刚:新形势下的负债风险研究[J].国际金融,2011(3).

[2] 侯艳华:浅论企业负债经营的风险控制[J].现代商业,2013(4).

[3] 吉力茹:浅析企业负债经营的利与弊[J].商业经济,2013(6).

支付风险控制范文5

【关键词】医院 负债经营 财务风险 控制

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使医院已从以前单纯依靠财政拨款转向要在市场中生存,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多的医院选择了负债经营这种方式来加速医院发展。所谓负债经营,就是指企业通过从金融机构贷款、发行企业债券、企业股票或商业信用等方式来筹集企业发展所需资金的经营方式。据有关数据统计,近五年来,我国医院建设发展中的长期负债增长率达到年均24.5%左右,平均资产负债率则超过了36%。客观地看,负债经营可以给医院带来发展所急需的资金,短时间提高医院的竞争力,为医院发展赢得时间。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负债经营对外来资金的依赖以及还贷的巨大压力,可能会使医院不得不在还贷的压力下牺牲公共利益,甚至是因为资金链出问题而危及医院的生存与发展。

一 医院负债经营的作用分析

1.负债经营可以改善医院经营条件

通过负债经营,医院可以适度的筹集资金,用来改善经营条件。一方面,通过负债经营获得的资金,医院可以扩大经营规模,通过不断增加专业科室满足患者的服务需求,从而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医院长期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拥有了更强大的财力,可以加速专业设备的更新,不断提高医院对患者的服务水平。现代医院对大型专业设备的依赖是显而易见的,而一些大型医疗专业设备大多价格昂贵,仅仅靠医院的资金积累很难在短时期内采购,使医院错过发展时机。通过负债经营,获得采购大型医疗专业设备的资金,可以迅速解决问题。

2.负债经营可以提高医院经济效益

负债经营使医院有更多的资金进行技术、设备和设施的升级换代,不断强化医院传统强项,弥补弱项,提高医院经济效益。一方面,通过负债经营,医院在获得资金后,可以在能够提高医院竞争力的方面,引进相应的先进技术与设备,从而进一步提高医院的竞争力。每一个医院都会有本医院最强的专业科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也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基础。通过负债经营获得强化这些科室的资金,有利于强化强项,提高医院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负债经营,医院可以迅速通过人才引进、设备采购等开设新科室,从而弥补医院固有弱项的不足。

3.负债经营可以提高医院经济核算工作

负债经营模式下,医院在面临外部竞争压力的同时,更要时时应对负债所带来的还贷压力,这使得医院不考核加强经济核算工作,以提高经济效益。一直以来,医院在财政拨款模式下,缺少经济理念,成本压力非常小,这直接导致医院不重视经济核算工作。而通过负债经营,不做好经济核算工作,不进行更为有效的内部控制,从而降低医院经营管理成本,医院很有可能难以应对负债带来的还贷压力。很显然,在这种情况下,负债经营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经济核算工作水平。

二 负债经营带来的财务风险分析

医院负债经营,是近年来医疗体制改革的产物,随着财政拨款的减少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医院发展所需资金不再仅仅依靠财政拨款,从市场中找钱成为医院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目前,我们政府对医院的财政投入主要是在卫生监督、疾病控制以及医疗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而且财政资金也较少,为了解决医院发展的资金短缺问题,医院以负债经营的方式从市场中寻找资金支持也就再所难免,这对于医院的发展至关重要,但同样也会给医院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医院盈利能力与债务资金成本的不确定性。医院的盈利水平主要依赖于医院的专业技术水平与医疗服务水平,受市场的影响比较大,如果负债过多,负债成本过高,很可能因为还款本息超过医院盈利水平而使医院出现资金链断裂。二是负债资金不合理。这主要是指在负债时,合同规定的还款期限等内容对医院不利而引起的医院对债务的疲于应付,财务风险也就再所难免。三是负债经营与现行政策还是存在深层次的体制性问题。在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以来,虽然在竞争推动下,医院管理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从总体来看,国家不允许医院有过高的收支节余,对药价、医疗服务价格等都进行着严格的控制,正所谓收入是计划的,成本是市场的,这也决定了医院的收入与利润十分有限。一旦医院的负债规模过大,这种政策冲突性将给医院发展带来严重的财务风险。

三 医院负债经营财务风险控制对策

医院负债经营是一柄双刃剑,既可能因为庞大资金的注入而使医院获得快速发展,也可能因为巨大的财务风险而使医院的发展陷入困境,甚至危及医院的生存。医院要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既要利用好负债经营的益处,也要控制好财务风险。

1.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

负责经营不是坏事,前提就是要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一方面,风险意识是一种习惯,是有利于强化医院管理人员与全体员工主人翁意识的习惯。要加强医院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通过风险意识的教育,提高医院的成本控制水平。另一方面,要坚持负债经营的适度性。医院的发展,特别是医院的口碑,并不是单纯依靠医院的规模与技术设备来决定的,医疗服务水平等软件也是重要因素。同样的,负债经营要坚持适度原则,过度负债会背上沉重的利息,影响医院生存。坚持科学决策与适度原则,可以有效地避免医院负债经营的财务风险。

2.坚持投资项目的科学决策

在医院负债经营的实践中,不乏医院盲目上项目和引进设备,最终拖垮医院的教训。运用好负债经营,有效避免财务风险,要将负债经营建立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上。负债经营的初衷是给医院发展提供资金支持,通过负债获得引进医疗服务技术设备和扩大规模,提高医院的盈利水平。要真正做好医院负债经营的科学决策,在建立院长负责的科学决策机制的同时,坚持将有助于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角度,科学分析所要投资的项目可能带来的盈利水平,以及医院是否会因此而冲击正常运转,从而决定是否引进负债。不仅是盈利水平,而且要根据投资水平,对投资回报率进行科学的测算。同时,结合整体大环境的分析,判断所投资项目的发展前景的可持续性,从而确保医院发展的可持续性。

3.选择正确的负债内容

从当前情况来看,医院的负债方式主要有商业信用与银行贷款两种,他们的负债成本是不一样的。对负债成本的考量,是进行负债经营的前提条件,从医院当前的盈利水平来看,要避免财务风险,应该首选负债成本相对较低的商业信用。相对于银行贷款,这种方式还具有先天的优势,即医院经营特殊性所决定的商业信用融资方式的便捷。同时,要注意负债还款期限、还款条件等内容,要给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留出余地,减少财务风险。

4.努力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为医院发展筹集资金的负债经营作用十分突出,但借款总归是要还的,在开源的同时,节流一样的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医院盈利能力不断提升,使财务风险控制具有坚实的基础。要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必须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一方面,要加强内部成本控制,从制度入手,严格财务资金的使用,严格控制医疗器材、药品领用,严格固定资产使用制度,努力降低医院经营成本;另一方面,要合理安排资金,考虑负债到期日与利息支付日,根据医院用款的周期,避免资金使用不当而引起的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谢明均、谢钢.雷鸣医院负债经营的风险控制[J].现代医院,2010(11)

支付风险控制范文6

一、企业负债经营的风险

企业在运用负债经营的过程中,由于所处的市场环境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尤其是在进行负债经营的过程中,其之前预计的市场环境发生了不利于企业经营的变化时就会产生风险。

(一)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 企业在进行负债经营过程中必须保证资金成本低于投资效益,否则将会造成企业收不抵支,甚至丧失偿债能力。若企业因经营活动的失败而导致长期亏损,不能按期交付债务本息,若企业的负债金额保持不变,企业亏损越严重,其资产的偿债能力就越低,企业将面临更大的财务风险。如果企业过度负债,就会导致企业的筹资风险过高,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甚至最终将导致企业因无力偿还债务而破产倒闭。

(二)偿债风险与再筹资风险 偿债风险是指到期无力清偿债务所产生的风险,主要来自于资金流动性差或负债规模过大。如果企业负债过高,则会使得企业必须承担巨额的利息,从而降低了企业的安全性与竞争能力,影响企业健康发展。同时,债务期限越短,就要求企业具有更高的资金流动性,此时企业在规定时间内的偿债风险也就越大。再筹资风险一方面是指负债过高而导致企业进一步筹资的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则指企业到期无法偿还债务所面临的风险。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一旦企业企业对借入的资金使用不当,未达到预期的收益率,则不能按时还本付息,导致企业经营状况恶化,从而引发企业经营危机,影响企业信用。

(三)利率变动风险 企业在筹资过程中,利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企业资金使用成本的大小。利率的变动所带来的风险也时刻伴随着企业筹资的整个过程。目前,我国一再调高存款准备金率,使得企业所负担的贷款成本不断增加,企业承担着巨大的筹资风险。与此同时,一旦发生通货膨胀。则贷款利率势必迅速增长,企业就需要负担高额的利息支出,严重影响企业的收益水平。

(四)财务杠杆风险 企业使用负债经营策略,能够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效应提高权益资本的收益率,但是如果企业经营不善导致息税前利润减少时,企业的财务杠杆也会起到反向的杠杆效应使权益资本的收益率大幅度下滑。甚至在企业遇到发展瓶颈,息税前利润大幅减少甚至为负数时,企业仍然需要支付贷款利息,这对于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使得企业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五)股票市价下跌的风险 当企业不存在较多的债务,不用偿还高额的利息时,即使某一时期企业经营低迷,使得企业利润明显减少时,公司的每股收益也不会出现大幅度的变动。相对而言,如果企业举借了高额的债务,企业在经营遇到困难时支付利息后留给股东的利润将所剩无几,每股收益就会出现大幅波动,不利于企业稳定。

(六)融资成本的风险 企业进行债务筹资会引发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冲突,可能触发股东的道德风险。由于企业为了获得更高额的利润,可能会违背债务合约,将资金用于风险更高收益更大的投资,即股东采用资产替代。但是一旦投资失败,鉴于企业的有限责任身份,使得债权人不等不承担失败损失。如果债权人事先能够理性的预期债务人的资产替代行为,那么必然会提高企业贷款利率,企业的债务成本势必会上升。由于企业采用了替代行为,就使得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资金委托关系产生“剩余损失”,使得融资企业价值下降,构成了融资成本。此外,债权的融资成本还包括企业的破产重组成本、企业担保成本以及债权人监督成本。随着债务融资比例的不断提高,融资企业可以从可以转移支配的债权人的财富总额不断增加,同时在股东绝对投资总额保持不变时,债务融资比例越高,内部股东所拥有的股权也就也就越高,其获得的财富转移的份额也就越高,对债权人债权的侵蚀动机也就越强。从而,企业债务融资的成本会随债务融资的规模而上升。

二、企业负债经营风险控制策略

在努力降低企业债务负担,保证企业盈利能力不断增长,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无疑是一种理想的发展状态。那么,这就需要企业谨慎使用债务融资,建立完善的债务预警系统,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一)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在企业的发展当中,企业生存的位置远高于企业利润。首先,在风险面前企业应当摆正心态,明确风险的不可避免性,在风险面前做到阵脚不乱,勇于承担,有条不紊,积极应对。其次,企业应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健全企业风险防御机制和财务信息系统,即使对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做出预测和防范,并根据现实情况调整企业财务策略和经营策略,规避风险。例如,企业应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即使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盈利能力,避免由于财务决策失误而导致的财务危机;当企业资金不足存货过多周转不灵时,企业应当采取措施积极销售产品降低库存成本;企业运用短期经营负债时,应根据实施情况提取坏账准备、削价准备、产品开发基金等;建立完善的财务预警系统,并根据企业情况随时做出调整,保证该系统能够准确快速的监控企业筹资风险,降低风险水平。

(二)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 企业自身资本结构的确立需要考虑其风险承受能力。负债过度则企业面临巨大偿债风险,负债过低又会使得企业的资金总额不足难以达到预期经营效果。总之,企业必须将自有资金与债务资金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达到综合资金使用效率最佳。通常,判断企业最佳资本结构的标准为:第一、保证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同时,降低资金使用成本,扩大股东获利空间;第二、企业的财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如果企业不能达到其合理的资本结构,债务水平过低,企业价值就会减少;债务水平过高则会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增大资金成本过高。

(三)分析偿债能力 通常,企业将已获利息倍数作为企业偿债能力的重要分析指标。已获利息倍数=(净利润+利息费用+所得税费用)/利息费用。为了保证企业长远发展,我们也需要考虑到企业对债务本金的偿付能力,此时应当使用债务本息偿付率作为衡量指标。债务本息偿付率=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债务本金)/(1-所得税率)。该指标数值越高,表明企业偿债能力越强,负债经营风险越小。根据企业经验,该比例个数值范围所表示的企业偿债能力如表1所示:

(四)正确把握负债的量与度 作为企业经营负债的先决条件,其借款利息率必须低于息税前资金利用率。反之,息税前资金利息率低于借款利息,则企业应该放弃债务融资,选择其他方法获取资金,同时应当尽量减轻本企业现有债务负担,防止财务杠杆出现反作用,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在充分考虑资金的投入回报率企业,企业应当把握好以下三点:(1)合理选择负债率指标。在发达国家,企业基本都拥有衡量自身债务率的集体指标。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后,日本处于战后建设时期,资金缺乏,企业往往均才用了大规模负债的经营策略,各年度债务率均为70%-80%之间,此时,美国企业的债务率水平为40%-50%。当前,我国尚未建立统一的债务率水平指标,对于不同的企业也存在着不同的最有债务率水平。(2)企业应当采用合理指标衡量企业偿债能力。一般情况下企业主要采用以下指标:总资产债务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股权权益比率=股东权益/资产总额×100%;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息费用。通过上述公式不难看出,企业负债比率越高,偿还保障性越差。反之,偿还保障程度越高。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股权和债权比例保持在1:1的情况下较为合理。公式中,已获利息保障倍数反映企业经营成果对企业债务利息的偿还能力,该指标必须大于1,否则将不能偿还所借债务。(3)企业还应当考虑到新投入现金净流量与企业现金净流入量之间的关系。

(五)确定适度的负债结构 首先,企业在举债时,首先应该判断负债经营是否对企业提高经营业绩有所帮助,一旦企业决定调整负债经营规模,随之企业就需要确定合理的负债数量。其次,企业在进行债务经营时还需要考虑到资金的来源结构。确定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资金类别与负债模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企业不仅能够通过银行贷款方式取得资金,还可以通过其他更广阔的渠道,根据企业对资金量与使用时间及使用成本的需求选择其他资金筹措范式。目前,我国举债方式主要包括:(1)银行借款。虽然目前市场中有许多资金筹集方式,但是银行借款仍然是企业筹措资金的主要方式。但是近些年随着我国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大,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不断提高,银行贷款受到了许多限制,贷款额度有所减少、贷款利率却不断提高,在这些条件的制约下企业向银行贷款的难度不断加大。(2)资金市场拆借。企业除了向银行贷款,还可以通过除银行外其他金融机构吸收市场闲散资金,然后拆借给短期内急需使用资金的企业。这种筹资方式一般适用于企业短期资金缺乏,资金使用成本较高。(3)企业债券。一方面企业可以向其职工发放公司债券,充分发挥企业职工力量,使企业职工更有与企业共存亡的奋斗动力,但是该种筹资方式能够筹集的资金总额非常有限;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向社会广泛发行企业债券,该种筹资方式筹资期限长,成本高,主要用于大规模长期筹资。(4)商业信用筹资。其主要指的是在企业急需资金时,通过票据的背书转让或贴现方式筹集资金。该种筹资方式筹资速度快、成本低、简单灵活,目前已被广泛运用于企业的日常资金往来当中。(5)外资的引进。企业也可以通过国际市场进行拆借。目前,该种融资方法尚且不成熟,不仅面临着汇率风险,还需要通过国家严格的入外外资的种种限制。目前,我国市场中充斥着形形的民间拆借,企业在面对资金不足需要进行债务融资时,要努力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切勿盲目拆借将企业带入财务困境的深渊。此外,企业还应考虑到资金期限结构,做到借入资金时间数量的合理搭配,避免偿还时间的过于集中。

(六)掌握最佳负债规模,选择稳健筹资模型 为了维持企业的持续经营及绩效水平,企业应当考虑到未来销售收入的增长、稳定程度及其所处行业的环境变化。据此,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负债规模,保证企业自有资金与借入资金间的合理比例,预防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通常情况下,企业可以运用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来衡量企业偿债能力。公式如下: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根据经验得知,企业的流动比率接近2,速动比率接近于2时说明企业债务规模比较适宜。其指标值越大说明企业偿债能力越强,反之越弱。但是上述两项指标值过高,则说明企业资金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过低则说明企业资金陷入了周转不灵的局面。在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到企业财务风险、资金成本、信号传递等影响,企业在资金运用上首先会考虑到资金成本低、风险小的内部积累的方式。其次,企业才会考虑到外部筹资。如果企业外部筹资仍不能满足需要,则企业此时会考虑到发行股票等权益性方式筹资。但是,权益筹资不仅成本高,筹资时间长,还会损害现有股东的利益,企业一般不会轻易采用。

(七)适度利用财务杠杆 企业处于初始阶段时,由于产品刚刚进入市场不被顾客所了解,产品承担的生产成本较高,利润率较低,销售额增长缓慢,企业面临较高的风险。此时,在企业初始阶段运用负债经营应当更加慎重。企业进入成长期后,产品开始被市场广泛接受,利润开始迅速增长,但是此时企业为了扩大产品规模,往往需要大量资金,资金使用成本较高,此时企业仍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处于这一阶段的企业还应当谨慎运用债务融资,适当考虑股权融资方式。当企业度过成长期进入成熟期后,企业产品销售额及利润处于相对稳定阶段,在不存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更新大多也可以利用折旧基金完成。此时,企业已经处于相对稳定的地位,不易发生经营风险,可以适当运用债务融资来满足企业资金的不足,调整企业资本结构。

(八)加强营运资金管理 企业对于所借入的资金投资方向、投资结构不同,也会导致其产生效益的水平和时间存在差异。通常情况下,对于借入资金可以用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也可以用于企业日常经营周转。在进行长期投资决策时,可以运用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及现值指数法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加以分析,选择最适合企业的投资项目。对于不同项目的投资比较,企业也应当将净现值法与现值指数发结合起来加以运用。此外,企业还应当对其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加以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一方面,企业应当对其所处的经营环境做出定性分析。由于经济发展存在一定波动性的规律,如果预测结果显示未来的经济环境可能为短缺经济,则企业应当加大投入抓住时机;如果预测结果表明未来通货膨胀较为严重,则企业的生产成本将有所加大,同时产品价格也会有所上升;如果预测未来经济处于平稳甚至衰退,则企业产品的销量可能有所萎缩,价格会出现下降,企业应当及时制定相应措施,修正投资及经营方案。

三、结论

负债经营不愧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给投资者带来收益,又同时扩大了经营风险。理论认为,当企业的加权资本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时,企业达到了最佳的资本结构。企业应当确定最佳资本结构,权衡收益与风险,选择其可接受的风险水平下收益最佳的资本结构。同时,负债经营比例反映了企业拆入资金占企业自有资金的比例,表明企业自有资金对借入资金的保障力度和企业利用介入资金投入到生产经营过程后的盈利能力。该比例可以直接反映出本企业现有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继续介入资金的能力以及其盈利水平。负债比例越高,表明企业偿债能力越低、抵抗风险能力越弱、财务杠杆越容易出现反作用加速企业陷入财务危机。因此,企业在现实经营过程中,采用科学的测算方法,结合自身经营情况和市场环境,对企业的资本结构进行分析判断,使企业处于合理的负债水平保证企业正常经营。如果负债适度,那么负债经营有利于企业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是一种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经营模式。但是,负债比例究竟应该控制在多高,企业之间也存在着巨大差异,没有普遍适用的负债模式。因此,企业应当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最有利于企业发展和盈利的负债规模,把握好负债经营的尺度,充分发挥负债经营的模式。目前,大多数企业仍然这资金不足,企业发展受限的局面,负债经营已然成为企业解决此类难题的重要手段,成为企业迅速发展壮大的手段。在企业运用负债经营的过程中,一定要时刻考虑其承担的债务风险,合理利用债权人资金,理性创造企业财富。于此同时,企业也应当改变传统观念,摒弃“无债一身轻”的落后思想,合理利用财务杠杆,扩大企业利润。此外,企业还应当注重建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公共关系,提高企业信誉,将企业信誉视为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以此来帮助企业抵御风险,提高企业价值,最终为企业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叶全良:《负债经营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王临彦:《企业适度负债的合理性研究》, 《时代经贸》2007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