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蜡烛课本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半截蜡烛课本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半截蜡烛课本剧

半截蜡烛课本剧范文1

课本剧是把课文中叙事性的文章改编为戏剧形式,以戏剧语言来表达文章主题。这次,我们要表演《半截蜡烛》。敬请期待!

“滴答,滴答”时间飞快的流逝。吸取经验、再次更改,我们的剧本更好了!终于,轮到我们了,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角色。因为之前的吸取,杰克、夫人、杰奎琳表演得更生动、活跃了,再也不木讷。懂得语言交流,懂得动动身子,懂得……我看着同学们一个个专注的演戏,就连平时惹人烦的朱纯叠与胡炳伟也顺眼了。

戏剧随着一分一秒的离去也会终结,此时的我是多么不舍,多么希望时间停留在那一刻。虽有些尴尬,虽有些紧张,但这是多么令人回味!回味着“夫人”与“杰奎琳”的对话,可爱地问着为什么?竟然我不相信声音的主人。那个不用点蜡烛,声音是那么高昂与镇定,虽被台下的观众干扰却依然保持原样,这让我不敢相信竟是平时瘦瘦的有点胆小的胡炳伟所说。我不知从何开始,那时的尴尬是能让时间停留的,脸上也微微发烧。陈烁也不可思议的当上少校,面对盛可佳的“可爱”,陈烁没有丝毫“心动”镇定地面对,沉着地回复。那位杰克的退场,就像大解放似的就差狂奔了!

随着铃声的不断提醒,我回神了,我还留恋那场精彩的戏码,课本剧我来了,我向你迈进了第一步!

城西小学五年级:杨智立

半截蜡烛课本剧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趣味作业;教学策略

学习兴趣是小学生求知的源泉,是推动小学生全面发展的不竭动力。作为语文课堂不可或缺的小学生作业,同样要兼具趣味性;那么,如何设计符合小学生学情的趣味作业,让他们在快乐中茁壮成长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尝试提出以下见解。

配画,升华文字理解

小学生对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充满了好奇,无论是直观的形象,还是抽象的事物,都能激发小学生潜在的趣味。由此,笔者在教学中设计小学生配画作业,以直观的画面展现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苏教版《黄山奇松》一课后,笔者为学生设计了配画作业,即再次诵读课文,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为《黄山奇松》一文配画。次日,学生踊跃展示自己的作品,虽谈不上美不胜收,但通过那些有点、线、面组合的配画,让笔者看到了形态各异的黄山“奇”松:有的像怪兽盘踞于高地之上,有的又像伛偻的黑衣老者拄杖而立,有的貌似孔雀开屏炫耀……之后,透过学生对自己配画的讲解,可看出该作业强化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加深了他们对该课的印象。可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生设计配画不仅使内容刻入脑海,而且能锁定意象,补充文本留白部分,用画面传达对诗人情感的理解。

精心设计小学生配画作业,除了利于学生梳理课文文字,加强内容理解外,还可以吸引学生,让他们在自己的语文乐园放飞想象,大胆创作,填补课文语言的空白,收到以画代讲,以画促学双重功效。

表演,促进动手操作

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言,小学生的手指尖上,皆是智慧。小学生表演课本剧,无疑是促进他们动手操作的最佳途径。因此,笔者在教学中设计课本表演作业,促进小学生调动多种感官,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

在教学苏教版《半截蜡烛》一文时,笔者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设计了小组表演作业,即小组合作将该文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比赛。课余时间,有的学生仍在改编剧本,身边的同学还在一边表演,一边揣摩台词。第二天,比赛正式开始,无论是小演员大儿子杰克和小女儿杰奎琳与敌人周旋时的那份机智勇敢,还是伯诺德夫人的机智沉着,紧张却不慌乱,或者德国军官眼睛闪过的阴险,亦或是杰奎琳踏上最后一级楼梯,蜡烛熄灭瞬间的死寂,此时演员的道具――墙上的一面钟,“滴答滴答”的声音在大家耳边回响,学生们听着钟声,好像感受到伯诺德夫人和两个孩子越来越紧张……都受到学生的一致赞许。不管通过小组的创意,还是角色表演,都可以看出学生认真揣摩了课文,并用自己的切实感受演绎深这家人,向大家展示他们守护秘密及情报站的决心以及强烈的爱国之情。

在小学语文苏教版的教材中,还有很多类似的富有较强故事性、动作性的课文,我们不妨依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表演作业,小学生既可以在语文乐园趣味学习,又可以使他们多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如动手操作,如想象联想等,由此同时,还可以使合作意识根植他们的心中。

游戏,体验知识魅力

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小学生童心未泯,游戏好比是一支注入孩子心中的兴奋剂,让整个语文课堂趣味盎然。所以,笔者在教学活动中设计了游戏作业,适当以游戏代替教师一味的讲授,让自己的学生在游戏中自由展示自我所学的课文知识。

在教学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4写好人物之间的对话》时,笔者设计了游戏比拼环节,学生竞相作答,然后大家推荐学生代表揭晓答案,播报比赛结果时,有的学生惊讶万分,有的学生无奈懊恼,有的学生非常惊喜。接着对最后的赢家和暂时的失败者进行采访。继而讲解例文《乌鸦反哺》,让学生明确对话形式的基础上,设计了游戏比赛,即写一写本节课印象最深刻的片断,比一比谁写的对话最生动、具体、形象。第二天,笔者对好句子进行批注后,让学生在课堂展示自己的对话,请下面的学生猜一猜老师会在哪些句子上进行批注,并说明原因。之后,笔者在学生你一言他一语的猜想中,将学生回答的写作方法总结在黑板之上,即写清楚说的什么,是谁说的;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语气。并引导学生自己说出这样写的好处,学生在充满童真、童趣的语文课堂游戏中对话,于潜移默化之中学会了对话习作的技巧。

在语文教学中,让小学生写作穿插于鲜活的游戏之中。别具一格的游戏,为学生营造了趣味盎然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了新鲜的习作资源,既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又赋予学生诗意的双眼,满足学生求知欲望,学生在游戏作业中放飞思维的翅膀,历练自己的语言表达,同时在语文乐园体验所学知识的魅力,共同分享彼此的学习收获以及进步的喜悦。

参考文献

[1]张喜萍.低年级趣味课堂初探――浅谈如何让低年级课堂更有效教育[J].教学论坛,2014(40).

半截蜡烛课本剧范文3

小学语文教科书课文后练习的安排设计蕴含了教材编者的良苦用心。它或点明了应掌握的基础知识点,或提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或揭示了理解课文的思路,或体现了教学训练的重点,或渗透了教法和学法。它与课文相辅相成,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

从表达方式和叙述视角来看,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课文后练习最常见,也是使用最多的是陈述的方式。

如,第四册《母亲的恩情》练习5: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游子吟》这首诗的意思。

第十册《只拣儿童多处行》练习5: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它们的含义,并思考括号里的问题。

第十二册《三打白骨精》练习3: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带点的词对表现人物形象的好处。

这种方式多采用陈述的语言来交代知识,提出学习要求。它是以编者为本,由编者决定学习内容,而非以学生为本。语言的趣味性、可读性不够,用语过于拘谨,容易让学生产生乏味之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科书课文后练习也采用了讨论这种开放的表达方式。

如,第六册《水上飞机》“联系课文,说说水上飞机有哪些本领。如果让你来造水上飞机,你还想让它发挥哪些新的作用?”

第十册《望月》“像眼睛,天的眼睛。”小外甥的比喻为什么使“我”感到惊讶?你觉得还可以把月亮比作什么?

第十二册《夜晚的实验》“斯帕拉捷为什么能够解开蝙蝠夜行的秘密?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这种方式将具体材料和问题展现给学生,供他们讨论,自己寻找答案。讨论式的表述方式基于学习者为主体、为中心的思想。内容的呈现和安排具有点拨和诱导的特征,即使较难的问题也要求学习者通过自己的参与、观察、分析和感悟来得出。这种开放式的讨论设计,目的不在于得出结论,而是重在参与,重在学习过程。

教科书课文后练习还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考,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

如,第四册《蜗牛的奖杯》“看到再也飞不上天的蜗牛,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第五册《蒲公英》“假如你是太阳公公,会怎样劝告那两颗想落到沙漠里、湖泊里的小种子?”

第十册《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你喜欢这‘绿色的课本’吗?为什么?”

在一系列的提问中,学习者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会比较扎实。

我们研读教材,绝不能抛开课文后练习,或认为它只是课文的副产品,作为一种补充检查,而要把它与课文合成一个整体,去悉心研读,把准编者意图,让它真正发挥实效。

教学中,我们要关注课文后习题,强化提问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变陈述式为问题式

苏教版教科书中许多习题都是用了陈述式。如,“读一读,再按笔顺描红”“读一读,说说下面笔画的名称,再按笔顺描红。”“按笔顺描红。”“读读,抄抄,再听写。”“读一读,再说说带点词的意思。”“读读下面的词语,并用带点的词语造句。”“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找出文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有感情地读一读。”教学时,可以用提问的形式呈现,重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教学片段1

二年级下册《小池塘》第二题“读一读,说说下面偏旁的名称,照样子按笔顺描红。”教学时,可以这样设计:

出示生字: 只 边 阳 红 吹 波 姐

指名读题目,提问“这些生字谁能读正确?哪些字音你要提醒大家注意,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只、吹”读翘舌音;“阳、红”读后鼻音。)

提问“下面的偏旁分别是什么名称?”

(引导学生认识4个偏旁。)

提问“谁能说说每个字的结构?它们的笔顺是什么?”

指名回答。

提问:“写的时候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姐”的‘女’字旁要长而窄,第三笔横改提;“阳字的‘双挂耳’要写的向上一点。”)

学生描红。

教学片段2

《水上飞机》一课课文后练习要求用“渐渐地”造句。

教师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谁能说说‘渐渐地’是什么意思?”

在黑板上板画小草,引导学生说:“春天来了,怎么样?”

学生很快造出:春天来了,小草渐渐地长出来了。

老师又画了地平线、山和一个圆。问:看到这些,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将圆想象成初升的太阳、落日、月亮等等,然后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老师接着又引导:这个小朋友叫小明,他一年级转来,学习成绩不好,现在三年级了,成绩好了,用上“渐渐地”说话。

最后自己练习说一句话。这种由扶到放,由易到难的教学设计,将“渐渐地”一词的意义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在这样有效的铺垫和引导之下,学生再进行造句便是手到擒来的事情了。

教学片段3

如《看》一课,要求背诵课文。指导背诵第二、三段重点段落时,就可采用“问题引读法”引导背诵:公园里的好看吗?――颜色有哪些?――开得多吗?――怎样生长?――看的人们怎样?――爸爸怎么说?学生在回答逐个问题时,就能完整地背诵课文了。

二、变封闭式为开放式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课后练习有的是封闭性问题。如,“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特点?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第二自然段写了哪几种恐龙?在它们的名称下面画上横线,并说说各自的特点。”“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植树有哪些好处。”“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和声响各有什么特点?找出课文中有关语句读一读。”

这类问题的答案是唯一的,它是有效提问带动学生参与有意义的课堂对话的一大屏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什么”、“为什么”、“以什么方式”“你怎么知道”之类的词作问题的开头语,为学生开创参与有意义的教学对话的机遇。

教学片段

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第二自然段写了哪几种恐龙?在它们的名称下面画上横线,并说说各自的特点。

交流:哪一种恐龙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课文是怎么介绍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雷龙

课文是怎么介绍雷龙的大的?

出示大象图片:

同学们,一头大象一般重5吨,雷龙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大约是――吨,真是个――。

课文把雷龙和大象做了比较,这样就突出了雷龙的大。

你们听过打雷吗?(播放雷声)课文把雷龙发出的声音比作――

这里还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让我们感到雷龙的大。

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让大家感受到雷龙很大?指名读。齐读。

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回答,通过关键词句,通过图文等知道的。

小结:课文介绍雷龙主要运用了做比较、打比方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图和文章的关键词句来理解它。介绍其它恐龙的时候也用了这样的方法,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发现它们。

梁龙

课文是怎么介绍梁龙很长?

出示梁龙的图片:

二十多米相当于我们教室长度的三倍左右――课文还把梁龙比作移动的――,真――呀!

师:课文运用了具体的数字和打比方,把梁龙的长生动地表现出来。谁能通过朗读,体现这一特点?

剑龙

让学生围绕前面的问题谈自己的阅读收获。

出示图片:看,这就是剑龙,它的背上有――,尾巴上还有――它就是用这些武器保护自己的。

三角龙

出示图片:三角龙共长了――,一只长在――,另外两只――,每只都有――,真是令人――。

师小结:课文介绍剑龙与三角龙的时候,运用具体的数字,使我们对恐龙剑板、尾刺的数量,角的只数与长度了解得更加清楚,知道了剑龙是怎样保护自己的,三角龙如何叫人害怕。

谁能读出这两种恐龙的特点?

三、变复杂性为简单化

教科书课文后练习中的问题有的是教材编者针对课文特点设置的能力训练点和教学重难点。如《最佳路径》“格罗培斯的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小草和大树》“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这类问题往往涵盖面比较大,由于学生的智力层次和知识水平的差异,会影响学生对问题的解答。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辅的问题,为学生铺路搭桥,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拾级而上。才可能帮助学生落实基础、提升能力,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教学《最佳路径》,“格罗培斯的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如果直接让学生回答,很有可能将学生问哑了。教师可以这样引导、促进学生思考、探讨:①“许多园主”与“年迈无力”的老太太卖葡萄的方法有什么不同?②老太太卖葡萄的办法好在哪里?③格罗培斯为什么要求在乐园里撒下草种?④他是怎样想的?最后再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个设计为什么是最佳?”这样,将复杂点的问题简单化,有利于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并且这些辅的问题都为解决母问题服务。将问题化整为零,学生各个击破子问题,再聚零为整,就能够完整而有条理地回答“格罗培斯的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这样持之以恒,学生就会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成为学习的主人。

《诚实与信任》一课课文后练习“这篇课文为什么要用‘诚实与信任’作题目?想想看,还能换个题目吗”。在教学时启发学生首先思考: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给文章定题目。教学中在解决了这个问题后,接着启发学生思考:“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好的题目能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课文是以主人公‘我’的品质为题的,如果要更换新的题目,你能给它换个什么题目?换题目时,我们该注意些什么?”一句话触发学生的思维,同学们发言踊跃:

“可以赞美主人公的品质为题――《诚实的心灵》。”

“可以主人公的话为题――《诚实比金钱更重要》。”

“可以发生的事件为题――《车祸以后》。”

“可以主人公良好品质的见证为题《一张小字条》。”

当一位同学说“可以《人与人之间,诚实比金钱更重要》为题”,立刻有同学评价:“不行,作为文章的标题应该简洁、醒目,你的题目太长了!”还有一位同学认为课文的题目“平板不行,应该给读者留下了悬念,让别人有一种想读下去的兴趣”……

四、变开放性为综合性

小学语文教科书课文后练习中半开放性、开放性的问题还是占多数的,但多为局限在语文学科课堂教学内运行的问题。例如,五年级下册《半截蜡烛》课文后练习要求将故事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望月》的课后第5题要求同桌背诵有关山或水的古诗。

随着开放程度的不同,开放性的问题应该考虑升级,从学科课堂教学到学科的综合性活动,再到综合实践活动课。因为这样时间和空间不再局限于课堂,突出“活动”,进一步体现多元元素,进一步提升问题解决的真实性、有效性。

如,《半截蜡烛》课文后练习要求将故事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在教学时,这个活动要在教师的组织下真正落实,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与文本进行直接的语言交流和情感交流,与文本产生共鸣,通过课本剧的表演,满足学生表达的欲望,再现课本里、生活中的情境。

半截蜡烛课本剧范文4

一、注重语文实践,实现语文学科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

教科书是语文课堂教学资源之一。因此,我们要以教材为依据,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把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料与教材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语文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如在教学《花钟》这一课后,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扩充,开展了“花语缤纷”的语文活动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决定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学生们安排的活动丰富多彩,有描写花的词语竞赛,有关于花的诗词的收集、理解和朗诵,有校园内花卉的介绍等。这些内容和程序的组织,完全由学生自主安排和决定,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尤其是有关于花的诗词的收集、理解和朗诵这一活动,学生们为了交流,通过各种渠道积极搜集:到图书馆、书店查找,上互联网查阅、搜索,向亲戚朋友请教。这样的活动,就是一次自主读书的比赛,促进了课外阅读,培养了课外阅读的好习惯,从中也进行了阅读实践和提高语言实践能力的训练,促进了语文教学。

二.巧选实践形式,实现语文学科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

1.辩论会。辩论是一种锻炼口才的好形式。学生往往能在激烈的思辩中飞扬个性;在“唇枪舌战”中锤炼语言。如在六年级第二学期中,学完“科学精神”这个单元后,我们进行了一场“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的辩论会。活动前学生查阅搜集了大量资料,并进行了精挑细选。辩论时,双方辩手互不相让,场面异常激烈。辩手们时而引经据典,时而摆出历史实例;时而结合生活实际、亲身体会发表看法证明己方观点,时而抓住对方语言漏洞及时进行反驳。这样一场辩论赛,结果已不重要,更为重要的是,在整个活动中,学生的搜集资料的能力,选择材料的能力,组织运用语言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倾听能力均得到了发展。2.故事会。故事永远是学生的最爱。让学生讲哲理故事,悟人生哲理;让学生讲智慧故事,做睿智之人;让学生讲历史故事,晓民族之事。如学习了《钓鱼的启示》一文后,我组织学生开展了“讲诚信故事、做诚信小公民”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文章内容,拓宽了视野。在一个个诚信的故事中,学生对诚信有了更深更透的理解。在活动后畅谈体会中,学生们通过社会中正反两方面的例子,谈出了对社会诚信的最深切的呼唤。

3.课本剧。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课文,深得学生喜欢,也适合学生表演。这类文章,我们可以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担当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表演。如《半截蜡烛》一课,本身就是个剧本,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小组分工,合作表演。学生有的当导演,有的当演员,有的准备道具,真是寓学于乐。在活动中,进一步提高了语文学习效果。

三、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实现语文学科与综合实践课程的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要基于学生的需要、兴趣、直接经验来设计和实施相关活动。只有产生了兴趣,学生才会对活动倾注全部的热情,活动的实施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如我在教学《蟋蟀的住宅》时,学生都被这篇课文吸引住了。“法布尔为什么喜欢昆虫?”“昆虫有什么本领?”“昆虫有多少种类?”“什么样的动物是昆虫?”……学生一下子产生了很多有关于昆虫的问题,面对学生如此强烈的求知欲望,一个以昆虫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自然就产生了。学生在课外书籍、网络中搜集到了很多有关昆虫的知识,还有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研究昆虫有这些本领的原因,以及人类该怎样保护生态环境的想法。在学生自主探索,设计《昆虫报》的过程中,获取了课文中没有的知识,让学生走入了更广阔的学习天地,让学生更快乐地接受了知识。

四、打破课堂的界限,实现语文与综合实践的整合。

半截蜡烛课本剧范文5

关键词:言语生命意识;言语表达;自我实现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1-0056

当语文学科被视作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时,教师便按部就班地传授给学生语文的“工具”;当语文从实用和世俗的目标出发,使应需、应试成为语文最大化的现实利益时,学生变得功利,语文教师变得理性;当学生一年级时举手此起彼伏,三年级时对习作跃跃欲试,到了高段学生没了激情和冲动,不想说也不想写。师生言语生命的枯萎,使学生成为毫无生命气息的“工具”,广大学生对语文学科避而远之。

语文教学应当重视言语生命的养护,注重言语动机和人格的养育,关注每个个体的天性和个性,激发言语生命潜能,引领学生获得言语上的自我实现,言语生命得到最大发展。

言语表达包括说和写。说的能力有助于写的能力的迁移。言语生命即“写作生命”,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以说促写呢?笔者谈谈言语生命意识养护的有效策略。

一、生命化选题:心灵独白体习作

先生说:“学生平日做的笔记,杂志文章,长篇通信,都可以代替课艺。教员应该极力鼓励学生写长信,做有系统的笔记,自由发表意见。”先生的主张就是要打破课内与课外的界限,从学生本位出发,进行有效的练笔。因此,教师应深入学生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和情感需求,让学生进行自由而多样的习作实践。

1. 日记式习作

魏书生说:“写作一旦成为一种心理需要,常常能达到欲罢不能的程度。把日记比作自己的良师、伙伴、最知心的朋友、心理咨询教师。日记和他们一起同学习、同生活。有了欢乐告诉日记,欢乐便增加了一倍。有了苦恼向日记倾诉,日记劝说自己,心中便没有了苦恼。日记促成了学生的自悟。”

笔者鼓励学生写日记,文体不限、题材自定、灵活多变。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可以是生活琐事,可以是灵光一现,可以是滔滔言论。同时,笔者把自己的日记与学生利用QQ空间和微信进行交流,教他们对笔者的日记进行评论,同时教导他们应该怎样关注生活、记录事件。

【案例一】

温州创卫之际,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去清扫马路,回到教室,笔者当即为学生念了一首打油诗。那日有许多学生也用诗为自己的日记做总结,师生间的言语互动起到了感染作用。

【案例二】

去年我们举行了精彩的足球比赛,球员勇猛拼搏,拉拉队呐喊助威,全班情绪激昂,当天我们都写了日记,并且师生互评,习作亦是精彩纷呈。

2. 书信式习作

书信最大的好处在于它有比其他文体的写作更为明确的读者对象。每一封信的读者对象都很明确,而且,每一封信的读者都不一样,这对培养习作者的读者意识尤为有益。笔者让学生多写信给自己或他人,可以是内心独白、建议、倾述、求助或呼吁。

五年级下册第一组习作要求给西部结对的朋友写一封信,笔者借此展开了关于信的讨论,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信的价值和怎样写信,特地给学生上《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的导读课,然后与学生共读,并交流读后体会。

【案例三】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这本书的封面。对于封面上出现的这些文字,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为什么说这本《亲爱的汉修先生》胜过所有的作文书?

……

师:让我们来看看这本书的目录,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这本书一章是鲍雷伊给作家汉修先生的信,另一章是鲍雷伊以信的形式写给作家汉修先生的日记,并且都是这样贯穿起来的。

师:全书都以书信的方式安排故事。如果你也像鲍雷伊一样用书信体写日记,把汉修先生换成自己的爸爸、妈妈、教师、同学或者自己,试着给他们写信,记录自己成长之路上的烦恼、快乐、奇思妙想……你也会觉得写日记很容易,坚持下去一定会受益匪浅,或许也能成为一本书呢!

3. 发表式习作

叶圣陶曾经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其实,每个人都有对发表的渴望。因此,我们班创办了半月刊班刊《小荷尖尖》,设有新闻快报、本期新星、我们的声音、诗语花露、美文鉴赏、精题集萃等栏目。首先设计了特需的作文纸,设有编辑部意见、家长园地和学习园地栏目,倡议学生向班刊投稿。

采取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小孩管小孩”的思想进行管理,让学生自我管理组织,自我编排,全体成员参与出刊的形式出版。首先由编辑部向全班同学约稿,再由班里的几位写作小能手担任编辑筛选稿件并修改,接着排版、校对、打印、发行等都由孩子自行完成。学生热情高涨,忙得不亦乐乎。

二、生活化选题:以说促写类习作

语文即生活,应提倡“生活化”习作,反对脱离生活实际的空论。在教学中,应根据写作实践的需要设计必要的情境,使教学情境逼真于实际写作的情境,使学生不会觉得这不过是一次无谓的练习,而是一次真正的有意义的写作。

1. 札记式习作

“本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怎样做到课内外联系,把书本读厚呢?那就是“札记”,读书时摘记的要点、心得或随笔记事等文字。它可以作为增进学识的必不可少的预备,这是对己的,无须给什么人看的,只言片语、一得之见都可以,无所谓成不成文;也可以写成正式的文章公之于众,把自己读书的感悟与思考和读者分享,与读者交换看法,这就要写得很认真,既对自己所读的书及其作者负责,也对读自己所写的文章的读者负责。

【案例四】

五年级上册第一组以读书为主题,开学初笔者就和学生到图书馆一起为班级图书角选书,开展“以书为侣”读书比赛,要求一边读一边与书交谈,也就是写读书“札记”。读毕,根据读书札记与教师“聊书”,向教师介绍这本书,共同探讨话题,谈谈自己的体会,在此基础上写成读后感悟,上台介绍书。这便是以读促悟,以说促写,说写结合。孩子的阅读动力既是为了获得读书冠军,又是为了向教师和同学推荐这本书做好准备,无形中提升了语文素养。

2. 辩论式习作

众所周知,苏格拉底经常和人辩论,他通过在辩论中以问答形式使对方纠正或放弃错误观念,同时帮助人产生新思想。教师应随时随地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现象为教材,并结合他们的经验和环境开展辩论。辩论前要预设论证观点,并做好记录。辩论后要记叙,这都是习作的绝佳机会和素材。

【案例五】

在教五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时,我们开展“开卷是否有益”的辩论:

主持人:我们班现在有一些同学沉迷于漫画和低俗文学,他们不但平时看,上课也看,严重影响了学习,请正方和反方同学就这个问题来讨论一下“开卷是否有益”。

正方生1:我认为开卷有益,我们不能只读一类书,我们要打开阅读视野,读科学、地理、历史有关的漫画书也没什么不好,可以引起我们的兴趣吸取各方面的营养,才能做一个博学的人。

反方生1:那你在开卷的同时读到了有关暴力、低俗方面的书,如果让你沉迷,那不是要腐蚀你的思想,你也会变得暴力和低俗。

……

主持人:通过今天这场辩论最后许多同学都领悟到开卷要有度,要多看书,但要有选择地看书。

辩论时不断地进行思辨和文字推敲,其实也是为下一步更好地“说”,最终能更好地“写”做准备。

3. 演讲式习作

在小学阶段,我们最常用的一种内心展示方式是说或读给别人听,要让学生明白“文”和“话”不同的,说要让别人明白,使人喜欢,甚至要富有感染力。演讲就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演讲前要写好稿子,演讲中要脱稿,注意肢体的表达,以及和观众的沟通、互动。

4. 剧本式习作

课本剧是对文本的深度理解,从课文到课本剧关键是剧本,首先要让学生体会到课本剧的特点,课文中的神态和动作都转换成了提示语,要靠演员来演绎,这些都是对学生习作能力的考验。表演的同时又促进了学生对阅读的领悟。教授五年级下册剧本《半截蜡烛》后,让学生改编剧本《晏子使楚》,进行班级展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半截蜡烛课本剧范文6

一、丰富作业形式,培养学生的作业兴趣

设计多样化的、趣味性的作业形式,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以及学习的兴趣来选择作业,能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趣味横生的听写作业

我们的听写作业往往在听写时报课文中划好的词语,学生机械地写。在培训时听了一位老师的介绍后,我也在听写作业中做了尝试。刚开始时是老师把每次要听写的词语全部告诉学生;一段时间后,用老师告诉学生一部分,另一部分词语让学生根据课文和以往老师确定词语的方法来猜测;到最后,放手让学生自己来确定词语。同时,运用一定的激励机制,比如对听写全部正确的同学减少听写的次数等。想不到一学期下来,学生听写词语的正确率明显上升了,学生确定听写词语的命中率也上升许多。这样既能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又引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到了作业的快乐。

2.抄抄写写的积累作业

为丰富学生好词、古诗等储存量,提高鉴赏能力,我让学生结合平时的作业来积累。在平时作业时,如学生遇到好词或者古诗,则要求学生依照着再写几个(句),比如遇到思乡的诗句,可以再联系其它学习过的思乡诗。如此学生就不会再有反复抄写的感受了。随着积累越来越丰富,学生也就不会再感到“‘学’到用时方恨少”,作业的兴趣也随之提高。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作业上的“良性循环”。

3.说说写写的练笔作业

老师常常会为学生的写作能力感到头痛,而学生也厌倦了老师的日记、周记。我把时下很流行的微博引入到了学生的练笔中来,让学生以“博主”的身份每天练练笔,就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练笔兴趣。就是平时班中最不愿意写的学生,也在老师的几次表扬之后,能天天开心地完成这项作业了。在此过程中学生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同时也积累了习作材料。

二、设计作业层次,发展学生的作业个性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彼此有不同的学习优势,也有不同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针对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差异,有意识地设计层次型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符合自己实际的作业,这样能提高作业的针对性,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完五年级上册《新型玻璃》一文后,我设计了以下作业:1.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说明方法”向人们介绍一件你最熟悉物品。2.上网查询并摘记――现在科学家们已发明了哪些新型玻璃。3.当当小小调查员――向建筑工人、家长或其他人了解哪些玻璃已经应用在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装怎么样玻璃更好。4.你想尝试一下当老板的感觉吗?――开个新型玻璃专卖店,把课文中的玻璃推销出去。5.想成为未来的科学家吗?――你一定能设计出我们现在更加需要的新型玻璃来。那就请大家放飞想象的翅膀,发挥创造潜能,拿起你的笔,大胆设计吧!这样的有层次性题型,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个性,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程度来选择,给学生留足了空间,让学生自已来安排。这种方式在中高年级更为可行,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个。

三、开放作业内容,提升学生的作业能力

新课程作业设计应努力开放内容,联系课堂内外,沟通学校内外,融合其他学科。

1.联系课堂内外

学了《刷子李》《冬阳童年骆驼队》这一类选自名作家、学生感兴趣的课文后,我推荐学生读《俗事奇人》《城南旧事》,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学了《大自然的启示》,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森林的作用和环境保护的意义,丰厚学生的知识积淀。

2.融合其他学科

语文作业设计还可以和其他学科相结合,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四年级上册第五组课文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课后我让学生利用园地中的“宽带网”,课外搜集中国的“世界遗产”图片资料,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制作好幻灯片,结合单元习作让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中国的“世界遗产”,将信息技术教育与语文的说、写训练巧妙融合。

3.注重实践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在园地中安排了几次对联学习,可让学生搜集对联读读说说,模仿着写一写;学了游记类课文,可结合春游、秋游,写写参观记;学了描写动物的文章,课后饲养小动物,写写观察日记;学了科普说明文,从电视、街头收集广告用语,再尝试为某种产品设计广告;适逢佳节,为老人、老师、家人写写祝愿语,自制贺卡等。有一些课文故事情节性强,富有童趣,如《半截蜡烛》《巨人的花园》等,课后我辅导学生编排课本剧,让学生导一导、演一演,还让学生小组合作续写。这样的实践作业富有情趣,能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教者若有心,学者必得益。作业设计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创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因学而异,因文而异,因人而异。让我们一起努力,通过设计有效的作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吧。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