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拯救未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拯救未来范文1
在时空隧道中,酷儿显得很兴奋,左看看、右瞧瞧。毕竟这是我们入学几年里第一次乘坐高级时空快车。
一到目的地,还没容我下车,酷儿就激动地扑向了未来的世界,甚至还变出一台收音机,扭起屁股跳草裙舞。我很生气,喷出一把火,烧了草裙。
“你安的什么心啊——?”山洪一样的声音几乎把我淹没了。
我平静地回答:“你忘了我们此行目的么?”酷儿调皮的声音瞬间消逝了。
“快点!校长只给了我们二十四小时!”我严肃地说。
“YES!”酷儿同样严肃地说。
五分钟后……
“哗哗——”酷儿失了个魔法,使几个月来第一次大雨终于降临在这片土地上,所有人都跑出来在雨中高呼“万岁”,我也不甘示弱,用手一挥,树木马上拔地而起,小草也跟着使劲往上窜。身旁的酷儿还在大显身手,他轻轻呼出一口气,草地上便开满美丽的花。他有些骄傲地看着我,我微微一笑,把手中的魔法棒往上一指,灰色的天空再次出现蓝色,再次出现展翅的雄鹰。
我突然觉得我们是在画画,每一个动作都给这幅画添加一处更美的风景。
终于,被人类糟蹋得奄奄一息的地球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她在宇宙中不再是老态龙钟的病人,而是精神抖擞的青年。未来的我们给了这些人类又一次机会。
“呼——”我弯下腰,喘了口气。
只剩下最后一个小时,贪玩的酷儿又变出一套草裙,还给人们发着酷儿饮料,不停地说:“好喝就说Qoo!”玩累了,酷儿索性坐在地上,晒着雨后刚刚出来的太阳,眯着眼欣赏自己的杰作。
时间到了,我又坐在高级时空快车舒服的坐椅上。望着未来的世界在眼前一点一点地消失,我说:“酷儿,如果人类还是不保护地球,我们所做的努力又有什么用呢?”
拯救未来范文2
我记得小学的时候,面临着人生中第一次改变命运的时候,我是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儿童,而如今,我已经是一位有为青年,即将踏入的是成人的阶梯,面临着这一切,我已经快无话可说了。但是,我绝不会因为这一切而被打到,因为我相信我的前面是一片光景,是道道成功之门和一把把开门钥匙,只是等着我去配钥匙打开成功之门而已。
虽然失败两次,但是我屡败屡战,从来没有放弃过,因为我不想再辜负父母第三次,因为我不想让老师失望第三次,因为我不想让某些人嘲笑第三次。我要努力,永不放弃!我理解父母的心情,我知道老师的期待,我明白自己的根底,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谁都明白。因此,我不能放弃,我不能气馁,我要证明所有的一切。
人可以失败,但不能失志,人可以成功,但最怕成傲。人该明朗一些,为其铺上成功之路。不怕不成器,就怕不知如何成器。想要成器,其首要在于心态,没有好心态,万事不可成。还记得曹操,曹阿瞒吗?他如何面对他的敌军的呢?他只有一个地方值得深思,他每一次对待他的敌人都是笑着面对,从无对敌不满之处。这就是他最特殊的地方啊。
拯救未来范文3
王同香从小心气高,不服输、不认输,想干事、愿干事,整天有使不完的劲。只是小时候家里穷,没读到小学毕业就被迫辍学了,文化程度低,做事受限制。上有老人,下有孩子,为了改变贫穷的生活,她不怕苦、不怕累,不会就学、不懂就问,干过好多事:养过鸡、养过猪、赶集卖菜卖水果等,还到工厂打过工。生活虽然不很富裕,也有了一些积蓄。2008年,镇政府实行土地流转,她承包了村里荒废多年的十二亩茅草地。家里老人年岁大了需要照顾,而在承包的土地上栽果树、搞养殖,不离土、不离家,也能发家致富,正合她当时的心愿。承包地高洼不平,遍地芦草,她带领全家经过一春天的艰苦劳作,把草除净,把地整平,栽上了苹果树。她像照顾孩子一样,精心管理着这片果园。经过3年的辛勤耕耘,2010年开始结果,虽然第一年结果不多,但也尝到了收获的喜悦。
2009年秋天,她还贷款建了一个养鸡厂,饲养蛋鸡2000只。由于不懂技术和管理,效益也不理想。
面对满园苹果树和饲养的蛋鸡,她深感知识的匮乏。正在这时,农广校组织农民创业培训学习,王同香报了名,参加了20天的免费培训。培训班管吃、管住、管穿,准军事化管理,还跟踪服务一年。学习期间,她听得认真,记得仔细;她理论联系实际,把果园、鸡场的管理与老师讲的企业管理营销策略联系起来,边学边用。学习期间就联系客户,为苹果和鸡蛋找销路,苹果还没熟就预定了买主,鸡蛋也联系了客户定时上门收购。尝到了学习知识的甜头,她学习的热情更高了。
20天的创业培训,王同香学到了创业知识和企业管理知识,也学到了优秀企业成功的经验,开阔了创业思路。培训后,农广校老师经常电话回访和实地走访,为她提供市场信息,提供种养殖技术、农村法律法规、合作社成立规范等书籍,对她帮助很大,她决心因地制宜,把产业做大做强。
2011年果园不仅获得了大丰收,平均亩产达到2500多公斤,而且卖了个好价钱,亩纯收入5000多元;蛋鸡养殖也取得了30000元左右的好效益,实现年纯收入90000多元。参加培训班学习,不但没耽搁果园管理,而且增加了产业收益,她因此荣幸地被评为2011年度殷巷镇致富标兵和村致富带头人。2012年8月,省市县创业培训跟踪服务小组到她的果园实地走访,满园红的、黄的大苹果挂满了枝头,丰收的喜悦盈满她的脸庞。她高兴地说:“多亏国家的好政策使我有机会参加创业培训班,多谢农广校老师的大力支持和技术指导,让我今年有了这么好的收成。”
拯救未来范文4
水透・轻薄・美颜
自然堂凝时鲜颜肌活霜50g/RMB220
为肌肤定制凝时“休眠”科技
通过减缓细胞的有限分裂次数,延缓肌肤的内在老化,让肌肤时刻保持睡眠状态的“休眠”状态,真正达到让细胞“休眠”的目的。
雪花莲珍粹,发挥天然超凡能量
凝固时光的天然“逆”能量――雪花莲精粹,帮助肌肤改善细纹、抗氧修护,抵御外界环境侵袭,肌肤更显年轻鲜嫩。
天然不冻冰川水,纯净滋润肌肤
取自喜马拉雅山北麓5128米以上,含有多种对肌肤有益的矿物元素,为肌肤带来滋润呵护。
Q 肌肤睡不够,甩不开一脸倦容?
提升肌肤“休眠”力,守驻年轻鲜活
夜晚也许是你精彩生活的真正开始,怎能舍得早睡?或许你忙于工作、照顾家庭而不能早睡……这些原因都造成不可避免地减少了睡眠时间。美容编辑告诉你,肌肤维持鲜活饱满有光泽的美丽秘密,从此各种晚睡的原因都不会成为令肌肤逐渐老化的理由了。她的推荐就是选对一瓶面霜――自然堂休眠霜。独创*凝时“休眠科技”让肌肤随时都在休眠状态,即使晚睡,即使再疲劳,肌肤细胞依然能够逆转老化速度,将睡眠修护力维持在最佳状态。加之质地清新柔润,易吸收,更可渗透至肌肤深层,使肌肤倍感柔嫩与细致。
Q 为什么忙碌少睡的她,看起来活力满满,毫无疲惫气色?
是的,我们身边总有这些神一般的高颜值成功女性存在!不仅有用不完的精力,而且,她们依旧年轻美丽,光彩照人!
TIPS
肌肤保持鲜活,请随时“休眠”!
一般来说,夜晚11点前入睡是最好不过,此时的肌肤能充分获得休息,保持好的状态。但是,往往我们可能在凌晨时分还活跃于都市幻彩生活中,或还在加班奋斗中,从而根本无法保证规律良好的睡眠,这些因素都是造成肌肤疲惫、衰老的原因之一,但是我们也不必担心肌肤会错过修护的最佳时机!选择自然堂凝时系列精华,与大家熟知的休眠霜叠加使用,让肌肤随时能回复到“休眠”、自我修护的状态,密集补充能量,时刻为肌肤充电,让肌肤睡得比你多。
美容达人证言
休眠呵护+1步,让肌肤睡饱觉!
――Sara
转眼入秋,肌肤除了要适应季节的变换外,出现的困顿、疲劳都向我涌来。自然堂凝时鲜颜肌活霜温和、滋润的质地不仅让我“干渴”的肌肤喝饱水,还能唤醒肌肤的活力。然后我还会选择多加一步,使用修护精华液,配合按摩有利于养分吸收,让肌肤在放松的状态下随时补充能量,肌肤问题也逐渐改善,延续我的肌肤好状态!
只需2小时睡眠,我的肌肤依然美美的!
――Jessie
拯救未来范文5
关键词 失地农民;未来可持续生计;征地补偿模型;江西抚州;临川区
中图分类号 F3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1-0294-03
城市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1-3]。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我国每年失地农民正以300多万人的速度在不断增加。一方面这一变化为我国的城市发展提供了好的条件,但另一方面由于这些失地农户失去了维持未来生计的重要条件――土地,农户本身的生计问题变得越来越显著[4]。失地农民长远生计问题越来越严重,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并亟待解决[5]。
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临川区进行实地调查,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相统一的方法[1-2,6]来评价临川区现有征地补偿下失地农民的生计可持续性,以为临川区失地农民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作用,同时为中部地区征地补偿制度的完善和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
1 研究区域概况
临川区位于江西省东部,是江西省抚州市的市辖区,抚河中游,东邻金溪、东乡,西倚崇仁、丰城,南濒南城、宜黄,北毗进贤。地形狭长,东西宽48.2 km,南北长69.8 km,总面积2 121 km2。临川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6°3′45″~116°18′45″,北纬27°29′30″~28°15′16″。全区东南西三面环山,地势南高北低[6]。
2 数据调查与样点分布
2.1 数据调查情况
采取一对一入户访谈的调查模式进行此次实地调查。实施时间为2016年3―5月,历时40 d。调查对象为临川区行政范围内通过集体分配后失地农户。访谈问卷共285份,其中有效的问卷有248份,有效率达87%。
2.2 样点位置
样点选择依据是区域类型、经济发展水平、距离远近和乡镇大小[1,6],本次一共选取了临川区行政范围内的10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选取农户。如图1所示,临川区以丘陵类型为主。样本中,丘陵类型的乡镇共6个、平原类型的乡镇共4个。此次调查比较符合临川区区域类型的实际情况。
2.3 数据简要描述
如表1所示,对临川区的失地农民的生计现状从全部失地和部分失地2个角度对现有征地补偿下失地农民的生计状况进行简单的描述性统计,进而分析失地农民生计现状,并且经过平均计算得出柱状图,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全部失地农民生活水平
3 现有征地补偿下失地农民生计可持续评价
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失地农民的未来可持续评价具体如下。
3.1 指标体系的构成及含义
3.1.1 从生计的定义。对失地农民生计状况的影响可以从生活质量水平、就业发展能力、社会保障程度3个方面展开。指标含义与其选取原因具体参数如表2所示。
被调查农户中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是反应失地农民日后生活保障的重要指标。
3.1.2 指标目标值的确定。确定各个指标的目标值需要实现2个目标,即保证失地农民原来的生活水平不会下降,并且保障失地农户长远生计可持续。因此,本文维持原来生活水平的目标是结合临川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当年统计年鉴的平均值得出;保障失地农户长远生计的目标值则是根据全国和江西省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评价并结合临川区当地调查所得的具体目标值。具体如表3所示。
3.2 评价方法与数据来源
3.2.1 评价方法。本文采用了层次分析法对影响失地农民生计的3个主要因素并且确定其对应的各个指标的权重,同时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失地农民的生计可持续进行评价分析。基于前面的指标体系设计与目标值的确定,失地农民未来可持续生计的综合指数可以通过多因素加权平均值法[10]的计算式(1)得出。
Sj=Wi×■■,(Vij为正向指标,且0≤■≤1)Wi×■■,(Vij为正向指标,且0≤■≤1) (1)
式中:Sj为区域;j为被征地农民未来可持续性生计的综合指数;Vij为区域j范围内的第i项评价指标的调查实际值;Mij为区域j范围内的第i项评价指标的目标值;Wi为第i项指标的权重。
3.2.2 数据来源。本次调查对临川区被征地的10个乡镇的失地农民进行了随机的抽样调查,从而可以获得当地农户的现有生计状况数据。同时从统计部门与土地管理部门获取关于临川区现有补偿的标准并结合当年的统计年鉴,通过计算获得了实现农户未来可持续性生计的目标值[11]。
3.3 评价分析
3.3.1 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失地农民可持续评价。在统计数据结合调查数据的基础上[1-2],利用AHP法确定影响失地农民生计可持续的指标权重,进而用式(1)计算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综合指数,初步评价临川区失地农民现有补偿下的生计可持续性,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表4结果显示维持失地农民生计可持续的各项指标的目标完成了均低于60%。
3.3.2 基于模糊数学法的失地农民的未来可持续性生计评价。为验证以上层次分析法结果的准确性,根据临川区失地农民对生活水平、就业发展机会、社会保障情况的期望分4种情况(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1]并且将各个指标实现程度分为四等(很好、较好、一般和差)[2,12]。基于模糊数学法的失地农民未来可持续生计的模糊判断矩阵如表5所示。
依据层次分析法准则层的权重确定为A(0.36,0.32, 0.32)。采用矩阵乘法的运算法则计算式(2)得出结果。
A×R=(0.36,0.32,0.32)×0.11,0.19,0.33,0.370.03,0.12,0.27,0.580.04,0.20,0.29,0.47
VT=0.11+0.03+0.040.19+0.12+0.200.33+0.27+0.290.36+0.32+0.32■=0.110.200.330.36■(2)
通过VT前2项和为0.31可以看出从生活水平、就业发展能力以及社会保障这3个方面农户的期望值都较低。2种方法得出的结论一致,均为临川区可持续生计的程度较低。
3.4 评价结果与分析
3.4.1 生活水平。近期变化较小、远期难以实现可持续。层次分析法可以从维持现有生活水平来看农民人均收入以及消费水平和恩格尔系数并未受到太大影响[1-2]。但从长远生计状况来看,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并不能实现其长远生计。
3.4.2 就业发展能力。获得可持续性收入的能力低。从长远来看,临川区失地农户的收入支出变化与其政府的安置措施之间关系密切。从劳动就业率为42%来看,只完成了完成维持农民现有水平目标值的3/5,并且其大多数的农户取得收入的来源主要以打工为主。
3.4.3 社会保障。完善养老保障。临川区的失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的比例为38%[1],远不足以实现长远生计水平可见失地农民在就业方面存在比较大的问题。
现有的临川征地补偿中虽然设有养老保险,但是对这方面的补偿力度不够,长久下去会使得使得农民对未来的生活]办法得到保障而担忧,给失地农民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压力,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消极作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模糊数学法和AHP法对临川区失地农民现有的征地补偿进行评价,从评价的结果可以看出,尽管临川区现有的征地补偿中涵盖了养老保险以及医疗保险,但是政府的补偿力度不够,使得临川区的失地农户因未来生活得不到保障而担忧,这一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及发展,是现如今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5 参考文献
[1] 周小利.基于可持续生计的彭山县征地补偿标准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1.
[2] 常青青,刘平辉.农村劳动力就业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321-326.
[3] 杜伟.构建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长效机制的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8(11):26-29.
[4] 苏永伟,陈玉萍,丁士军.失地农户可持续生计研究新进展[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79-84.
[5] 赵兴玲,骆华松,黄帮梅,等.可持续生计视角下失地农民长远生计问题探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9(2):40-42.
[6] 刘平辉,廖娟,李佩兰,等.基于AHP法的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以临川区为例[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2(3):302-307.
[7] 罗才军,张文秀.基于征地补偿的失地农民生活水平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学,2008(36):4329-4345.
[8] 张羽琴.议城镇居民生活水平评价统计指标体系的设置[J].贵州社会学,2000(2):18-21.
[9] 高进云,乔荣锋,张安录.农地城市流转前后农户福利变化的模糊评价:基于森的可行能力理论[J].管理世界,2007(6):45-55.
[10] 胡初枝,黄竖金,陈志刚,等.被征地农民可持续性生计初步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8(8):43-48.
拯救未来范文6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现状;未来展望
中图分类号:F83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07)09-0031-04
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基础――核心竞争力理论及其评价
1、关于核心竞争力基本内涵的研究。
自Prahalad和Hamel(1990)首次提出核心竞争力概念以来,国内外学者从能力论、资源论、创新论、消费者剩余论、体制与制度论等方面对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展开探讨:(1)能力论。Prahalad和Htamel(1990)率先提出核心竞争力的能力内涵,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隐含在核心产品(核心零部件)里面的知识和技能或者它们的集合。国内学者(2000)则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有的、使企业能在一系列产品和服务取得领先地位所必须依赖的关键能力。(2)资源论。Leonard-Barton(1993)从知识观的角度指出,核心竞争力是使企业独具特色的知识体系,它应该包括组织成员所掌握的技能和知识集、组织的技术系统、组织的管理系统、组织的价值观系统4个方面。Covne(2001)指出,核心竞争力主要来源于能够触发一系列发明的技术或科学知识、专有数据、信息、创造力以及卓越的分析和推断能力等五个方面。(3)创新论。Joseph Schumpeter(1974)把创新和企业家精神结合起来,认为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4)消费者剩余论。管益忻(2000)从消费者剩余角度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以企业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旨在为顾客提供更大(更多、更好)的消费者剩余的企业核心能力的体系,其本质内涵是消费者剩余。(5)体制与制度论。左建军(2000)从体制与制度的角度来理解核心竞争力,认为企业体制与制度是最基础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其他竞争力的原动力和支持平台,其他竞争力只是在此平台上的延伸,与核心竞争力共同组成核心竞争力系统。
核心竞争力理论以企业为研究起点,打破了传统的“企业黑箱论”,并极大推进了企业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但遗憾的是,国内外学者仅局限于从不同角度对核心竞争力展开研究,由于缺乏严密的概念、命题和定理,迄今为止尚未形成核心竞争力完整的、统一的、系统的概念,这一不足很大程度上又制约了核心竞争力的规范与实证研究;此外,学者们对核心竞争力的内涵研究都侧重于从资源的差异性来分析企业的优势。至于如何挖掘与获取这些资源,则少有涉及;最后,由于核心竞争力理论本质上是一种企业成长理论、企业竞争理论,因此对于企业战略管理之外的管理现象分析不够,也就是说,核心竞争力理论在强调企业立足内部能力积累和运用以创造战略优势的同时,对适应外部环境的分析过于单一。
2、关于核心竞争力特征的研究。
人们迄今为止不仅对核心竞争力概念认识不统一,而且对其特征的描述也是众说纷纭。Prahalad和Hamel(1990)首先指出将提供进入多个市场的潜在途径、能够给最终产品的顾客可感知效用做出巨大贡献、难以被竞争者模仿这三种基本特征作为确定是否为核心竞争力的检验标准。Barney(1991)提出核心竞争力应当是有价值的、异质的、完全不能仿制的、难以被替代的。Hamel(1994)则认为核心竞争力应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代表许多单个技能的整合、不是会计意义上的资产、能为顾客所感知的价值做出极大的贡献、具有竞争力的独特性、从整个公司而不是某项业务角度为企业进入新市场提供入口。之后,国内学者也对核心竞争力特征进行了深入探讨。李建明(1998)认为核心竞争力具有为消费者价值、竞争者差异、延展性等特征。芮明杰(2000)提出核心竞争力具有不可占性、支撑企业的关键、提供顾客特殊利益、有助于企业开拓未来商机、经过较长时期形成等五个特点。黄继刚(2002)则认为核心竞争力的特性可以分为关键特性与一般特性两大类,其中关键特性包含显著增值性、延展性、领先性、整合性四个方面;而一般特性包括相对性、时间性、局部优势性、共有性、不可交易性等五个方面。
已有的研究过多强调核心竞争力的难以替代和难以模仿的特征,忽略了核心竞争力的相对性。我们认为,核心竞争力应该是一个相对概念,它是相对于企业自身的其他尚未整合的能力和相对于绝大多数竞争对手的一种竞争能力,而并不是无条件的绝对优势。核心竞争力可能因为地区不同、企业规模不同、行业的不同、甚至相同企业的发展阶段不同,会有不同的表现形态而呈现相对性。对核心竞争力相对性的理解使得不同企业能够共存、并为不同企业努力培育自己各自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可能。
3、关于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研究。
国内外学者对于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的研究,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两因素构成论。这种观点认为构成核心竞争力的因素主要有技术与知识的技术能力和组织能力两类。核心竞争力不仅是在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Wemerfelt,1994),而且是群体或者团队中根深蒂固的、互相弥补的一系列技能和知识的组合(Hamel,1994)。(2)多因素构成论。管益忻(2001)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系的构成要素可以是企业足以胜过别人的关键技术或专有的优质资产,可以是企业优越的管理人才,或是企业过人的市场预测、营销能力或独有的研发能力、人力资源开发能力、尤其是企业优越的管理模块、企业文化等一系列关键程序、能力、资源、机制。鲁开垠(2001)则认为构成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包括人力资源、社会声誉、技术系统、信息系统、价值观等五个方面。
对上述研究总结归纳后可发现,已有研究侧重于对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的定性分析,至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如何,以及各因素与核心竞争力之间有无必然的因果关系,对核心竞争力的贡献大小,则缺乏相应的实证检验,也就是说相关的定量分析不足;另外,现有的研究集中于企业内部对核心竞争力展开研究,至于不同的情境因素对核心竞争力会不会产生影响,为什么会产生影响,以及如何产生影响,影响程度大小,这方面的研究也相对匮乏。
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与特征研究及其评价
1、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内涵的研究。
基于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涵义的理解不同,中外学者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同样也没
有达成共识,当前的研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湖南省农村金融学会(2000年)强调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是个动态概念,不同银行、不同时期、不同环境,核心竞争力也不同。它可以是产权制度、是企业文化、是经济体制、是人才,是现代科技手段。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课题组(2001)、王进军与孔得刚(2001)认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是指商业银行拥有的,而别的银行所没有并能为银行带来竞争优势的资源或能力。这项资源或能力可以是人力、产品、技术、流程、银行文化及价值观等,这里强调的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专有属性。温彬(2004)认为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是由组织结构、金融技术和人力资源三种竞争能力组成的,其中金融技术是基础,组织和结构是制度保障,而人力资源是载体,它们共同创造了银行的核心产品。李华明,吴海民(2002)则从能力的角度来界定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他们认为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是指其占有与利用资源的能力、整合能力与创造盈余能力的综合力。何春哲(2003)则侧重于核心竞争力的可持续性,并认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是指商业银行组织体系中的积累性学识,是商业银行资金经营和服务产品的有机组合,是形成商业银行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和源泉。还有一些学者从侧面角度提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认为服务创新就是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李红,2004),有的甚至认为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的源泉(尹凤兰,2001李秀军等,2003)。
以上研究分别侧重于从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动态性、专有性或独特性、从能力的角度、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等方面来界定其内涵,因此对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内涵方面的研究出现了多种著述和观点,有过于泛化的倾向,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家一致认可的概念。同时,由于对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内涵的界定过于抽象和虚化,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无法指导商业银行的经营实践,更谈不上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提供有益的参考。
2、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特征的研究。
已有研究包括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课题组(2001)提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有顾客价值、不易模仿性、延展性、不可交易性、价值可变性等特征;黄苑(2002)则认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具有优越性、增值性、独特性、有限性四方面的特征;而刘雁如(2004)则从用户价值性、延展性、独特性、动态性来描述其特征。以上对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特征的描述,基本上是以企业核心竞争力特征为出发点来展开,并没有体现商业银行所独有的特征。基于这样的认识,黄兰(2002)认为商业银行竞争力除了具有企业竞争力的适应性、有价值性、异质性、动态性、整体性等一般特征,作为特殊性质的营利性企业类型之一,还具有网络性和外部性等显著特征。网络性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其经营活动将国民经济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部门连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而外部性是指商业银行与一般工商业企业相比,其是否具有竞争力还会影响到其他商业银行行为的选择,整个银行业的形象、整个国家金融的健康和整个社会的稳定等。
上述对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特征研究,基本上没有摆脱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研究,而商业银行作为特殊的金融企业,其所经营的商品、经营的资本、经营的方式、经营的利润来源等都有其特殊性,另外,商业银行的社会性特征、服务性特征、风险性特征等均决定了单纯以企业核心竞争力特征来界定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特征有其内在的局限性。因此,如何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界定其核心竞争力,以及如何比较一般企业与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特征的异同,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三、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及其评价体系研究综述
1、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研究。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已有研究包括杨毅(2003)指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基本构成要素有:先进的经营理念或原理、高效的组织体系和与之相适应的能够有效传导经营理念的、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类资源的运作机制;陈洪转(2004)认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是资源和能力;毛妮(2005)提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可以被看作由核心资源和核心能力组成,核心资源包括资本量、网点、客户信息及优质客户的数量,核心能力包括创新能力、风险管理能力、业务一线的实施能力。
可以看出,以上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的研究,集中于资源和能力,同样是模仿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没有突出商业银行的特殊性,因此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不具实际指导作用。
2、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体系研究。
当前,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的研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陈新国(2002)从商业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内部关联度、财务状况、特殊优势六个方面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21个二级指标和若干个三级指标,但是没有具体分析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影响要素以及进行实证研究;夏嘉霖(2003)等认为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具有不可度量性,因此建议采用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外延――竞争能力指标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价,他认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指标系统可以分为显性指标和非显性指标,其中显性指标包括盈利性、人员结构、规模、市场份额、市场需求、安全性、流动性等;非显性指标包括产品差异化、进入标准、信誉策略,研究开发水平,技术装备,产权结构,管理层水平,政府产业政策和法律等;马长有(2005)从经济实力、管理竞争力、科技竞争力、员工素质竞争力、环境竞争力等五个指标方面采用模糊评价方法对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价。由于以上研究均主要从定性的角度来对商业银行竞争力展开探讨,陈洪转(2004)则对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他比较系统地分析了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从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难模仿性、整合性、延展性、前瞻性、增值性等特性设计出5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和51个辅助识别指标,建立了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并且采取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和模糊一致矩阵对我国14家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进行了评价,但是他的研究中所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并没有克服主观赋权的影响,而模糊一致矩阵模型的评价也只是评价了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相对强弱,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实际水平并没有给出评价,所以并不全面。
虽然人们对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已达成共识,但不难看出,在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已有研究中,很多学者混淆了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把竞争力与核心竞争力理解为一个概念,所以很多研究以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体系来代替商业银行核心竞
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因此,如何把握与明晰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与商业银行竞争力,如何使用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均是潜在的研究议题;另外,已有的国内外研究,更多的是侧重于某一时期、静态的竞争实力的对比,对竞争力的动态变化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
四、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提升途径与方法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