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就业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就业培训

大学生就业培训范文1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技能培训;就业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8-0103-02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国内外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关于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荷兰均建立了比较完善、成熟的就业保障体系。在政策上、措施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在我国,伴随着高等教育的高速发展,高校中贫困生数量逐年增多,地区和阶层间贫富差距的扩大,致使贫困生比例呈呈快速增长趋势。党和国家对此非常重视,十七大报告中有重要篇幅是对解决民生问题的论述;近几年政府下大力气构筑完善了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原本家长揪心、学生担心、学校忧心的家庭经济困难生入学难、读书难的现象已有了较大改观。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困难问题仍亟待解决。尽管国家、社会、高校日益关注、关心贫困大学生就业,专家、学者在理论与实践上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与探索,面对日益严峻的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在制度、措施、教育等方面还有待我们不断深化、完善、提高,以帮助贫困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

1 贫困大学生就业现状

高校贫困大学生是指那些在校期间家庭经济贫困而难以交付学杂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缺乏经济保障的学生,按其贫困程度分为特困生和困难生。据国家教育部公布的数字,到上个世纪末,我国高校内的贫困生和特困生分别占到大学生总数的20%和10%,而现在全国大学生中贫困生的比例将近30%,其困生比例也达到了10%~15%,大规模的扩招使得贫困大学生的绝对人数也在急剧增多,成为大学生就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群体。

贫困大学生是大学生就业竞争中的弱势群体。在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的背景下,来自农村和城市低保家庭的贫困大学生,相对知识薄弱、技能欠缺,由于家庭经济贫困造成就业成本拮据,缺乏相对有效的就业信息资源帮助,综合就业能力相对较差,在就业中往往处于更加劣势的地位。

经济因素对贫困大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首先,在学习方面。由于家庭经济的长期困扰,他们很难安心学习,贫困大学生中,除了个别人学习成绩特别优秀外,其他大多表现平平。其次,家庭经济困扰还造成和加剧了他们的心理负担,容易导致自卑、孤僻、不合群、偏激甚至仇恨、报复心理的产生,在面临激烈的就业竞争时,这些心理问题更显得突出。第三,贫困大学生社会关系少,就业渠道窄,在就业选择上的余地也不多。第四,经济困难使他们失去了各种技能培训的机会,培训费用让他们只能望而却步,也就是失去了就业的筹码。

2 技能培训是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难题的途径之一

贫困大学毕业生比其他学生往往有着更强的就业欲望,而目前高校的人才培养特色不鲜明、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原因。在校期间适时对贫困大学生加大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大学生“市场准入”的基础条件,是做好贫困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必须有目标有重点地培养和增强贫困大学生技能水平,除了使他们获得毕业证外。还要使他们获得受到用人单位青睐的计算机等各类基本技能,缩短他们从高校学生到社会角色的转化时间。

学校在构建贫困大学毕业生就业援助体系,打造贫困大学毕业生就业渠道中应更多关注贫困大学生的技能培训,加强对贫困大学生在这方面的指导,给予在资金、师资、时间等多方面支持。只有使贫困的大学生真正适应了从知识到应用的基本过程,学会自主加强操作能力等基本技能的培养,树立扎实的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广博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是合理的知识结构的思想。

技能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调整着贫困大学生的心态。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无疑给了贫困大学生极大的精神压力,种种压抑感、紧张感和矛盾感在面临就业时更显得表层化、激烈化,极易诱发各种心理问题。国家对贫困大学生的援助政策,对贫困大学生就业的关注。高校也重新调整贫困生工作的目标,以切实帮助贫困大学生充分就业,对贫困大学生的心态调整起着重要作用。而技能培养是贫困大学生自我的内在的调整,更是关系到个人健康成长要素,对未来发展以及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

校园稳定、信用问题甚至治安问题。有些贫困大学生不堪重负,选择以极端的、不理智的行为,对个人和他人造成了伤害,破坏了校园稳定和正常秩序。因此,贫困大学生的就业以及相关问题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千万不能掉以轻心。贫困大学生就业关系到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贯彻与高校本身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毕业生就业市场竞争的加剧,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为判断工作成败的主要依据。因为贫困大学生的顺利就业、不仅有助于他们按时还贷,保证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可持续操作,而且对提高学校整体就业率和保证高校的可持续性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 把技能培训放在贫困生就业中的重要任务来抓

技能培训事关学校安全稳定的大局,必须把技能培训放在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任务来抓,尤其是贫困生在经济,社会资源等分配上不占有优势,提高他们技能培训的过程就是塑造人才的过程,学校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只有把技能培训放在贫困生就业中的重要任务来抓,才能实现和谐校园。要做好贫困生的技能培训要做到:

首先,要以技能培训为切入点,切实提高贫困大学生综合能力。通过引导贫困大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把技能培训作为专业发展的必要补充,制订详细的技能培训时间、课程内容和培训计划,调查贫困学生技能需求,有方向性的培训机能,全面提高贫困生的就业能力。

其次,要以技能培训为切入点,学校要全面实施贫困大学生就业政策,按照国家宏观政策逐步贯彻,以国家政策和学校的办学条件为依托,以学校的技能培训为办学特色。一方面,学校要设置技能培训专业,调整技能培训的内容,不断增设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学校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拨专款用于技能培训的各项支出,把就业经费切实用在贫困学生的就业过程中,利用技能培训的机会增长贫困学生的见识和能力,不断增设技能培训的实用性,切实提高培训质量。

再次,要以技能培训为切入点。切实提高贫困生综合就业能力,做好贫困生心理的扶助工作。做好贫困生心理承受能力的评估,在技能培训的同时多开展心理咨询活动,鼓励贫困生虽然经济贫困,但思想绝不能贫困。贫困生掌握了一技之长之后,会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让他们更加自信,对公平、竞争择优等各项社会规则与其它大学生看法大致相同,不因为家庭贫困在就业过程表现弱势,贫困学生会充满阳光和信心,走向社会。

大学生就业培训范文2

关键词:机械工程;创业创新;智能制造

“中国制造2025”中强调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建设一支素质优良高水平的制造业人才队伍,走人才创新发展的道路,培养创业创新能力是实现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根本。机械工程专业大学生作为高学历人群的代表,更应发挥创新创业的优势,这不仅能实现大学生自我发展价值,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而且能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进步。

一、“中国制造2025”对机械工程专业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新要求

“中国制造2025”对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蒋昌忠指出我国高端人才特别是高科技研发领军人才、高水平工程师和一线实务型技能人才,存在着较大缺口,应将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新兴内容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付卫东指出在“中国制造2025”里,设计者与制造者之间的分界线比较模糊,生产者会成为产品形态的设计和创造者,所以机械工程专业大学生在创新方面需掌握全面的产品全知识,夏建国指出在“中国制造2025”里,十个重点领域里都需大量的高端人才,他们不仅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更需要对智能网络有高度的运用能力。由此可见,“中国制造2025”对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全面。这不仅需要精湛的专业知识和素养,以及新兴的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智能制造等知识,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

二、对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内涵的研究

李建建等指出,我国的自主创新包括原始的创新、集成的创新,还有引进消化吸收的再创新。原始创新是发明创新,是创造出从来没有的东西。集成创新是通过某种途径整合国内外或相关领域已有的技术进行集成的创新。引进吸收的再创新是在引进别人技术基础上,经过消化吸收然后创造出新的技术或产品。后两种创新形式比较普遍,但是无论哪种创新都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懈动力。李文辉指出,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内涵,它包括新的科学发现、新的理论、新的方法和相关技术发明为标志的原始创新,对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并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或产业的集成创新,以及对先进技术消化、吸收与再创造。

三、对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提升方法的研究

徐鹏等指出通过科技竞赛的方式可以激发大学生独立创新的思维,强化机械专业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培养大学生共同协作的创新精神,还可通过构建跨专业的科技竞赛平台,提升机械专业大学生的创业创新力。谢玉婧提出举办学术型社团活动,有利于增强机械专业大学生创业创新意识和信心。学术型社团可以是校内组织,也可以是校外组织。这使学生在学习课本基础知识的同时,接触社会并开阔眼界。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比较容易营造创业创新氛围,唤醒他们自主创新的意识。由此可见,通过成立兴趣小组、组建创新团队、参加科技竞赛等方法,能够较好地促进大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四、对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提升保障措施的研究

刘红霞指出,可通过实行导师制度,引导学生创新。由于大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且科研经验、创业创新能力不足,所以需建立导师引导制。同时还需设立科研基金,支持学生创新。刘海涌指出要建立创新的教育机制,需加强通识教育,拓展大学生的科学文化视野。因为高校创业创新体系涉及多个方面的主体,且他们的关系复杂又相互联系,所以要制订创业创新相互协调机制。此外,还需建立科学完善的学生创业创新评价体系,这样才能准确评价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创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由此可见,在引导和推进大学生自主创新活动上,培育创业创新能力是基础,建立完善创业创新机制才是关键。

五、结束语

大学生是未来创新型国家的主要建设者,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兴盛、“中国制造2025”目标的实现,以及我国成为制造强国等息息相关。因此,研究如何提升机械工程专业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能有效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付卫东.“中国制造2025”与职业教育发展战略[J].教研理论,2016(9).

[2]夏建国.中国制造2025和应用型大学的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4(6).

[3]李建建.我国自主创新的内涵及战略意义[J].科技与经济,2016(1).

[4]李文辉.对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2).

大学生就业培训范文3

关键词:世界大学城;SYB创业培训;空间培训

一、SYB创业培训

SYB创业培训,是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开展的就业促进培训项目,该项目是对具有创业意愿和相应条件的个人开办小企业或自谋职业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能力进行培训。

SYB创业培训包括“产生你的企业想法”、创办你的企业、“改善你的企业”、“扩大你的企业”四种培训课程组成,目前笔者所在的城市主要开展的是GYB和SYB的培训,培训时间共计十天,分十步进行教学,第一、二步主要是创业意识培训,第三、十步则从市场、人力、法律、财务、手续办理等开班企业的主要内容展开,步步深入,组成了创办企业的完整流程,并且在培训结束之时可获得相关证书,凭此证书在全国范围内享受创业的优惠政策、扶持资金、小额贷款、技术支持等后续服务。

随着创业越加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学校引入了创业SYB培训,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开展创业意识的培训(GYB),重在塑造 创业心理品质,积极鼓励大学生参加创业社团、创业竞赛,为创业做准备,大三进行创业技能培训,则是创业SYB培训,筛选出有意向、有潜质创业的同学进行培训,使学生全面掌握创业的基本技能和步骤,为大学生创业奠定基础。

二、世界大学城云平台

世界大学城基于Web2.0和视频云计算等技术,实现了人人有空间,校校有平台,人人能够共享空间的学习资源,并进行相互交流、沟通,笔者所在的单位在世界大学城运行不到两年时间内,已经在教学、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较大成效,尤其是课程教学上,世界大学城体现了优势,其一是能随时调用有用资源,其二是安全性,可以通过设置权限来确保资料的安全,其三是不需要大量的硬件投入,对终端设备的要求较低。

三、SYB创业培训课程的现状

SYB创业培训起源于北欧的瑞典,90年代国际劳工组织在斐济做培训时开发出SIYB新成员“SYB”,1998年开发出“GYB”,2003年在斯里兰卡开发出“EYB”,我从1998年在国内部分城市试点,2001年,在全国铺开,培训了一批SYB培训教师和培训师,以笔者所在城市为例,引进SYB创业培训已有6年,SYB培训项目对培训教室、课程安排、授课时间、授课师资均有严格要求,必须坚持20-30人小班教学,教室桌椅要求摆放成U型,这无疑提高了开班的成本,阻碍了SYB创业培训的推广,高校是SYB创业培训的重要阵地,因此依托世界大学城,建立SYB创业培训的空间课程切实可行。

四、SYB创业培训空间课程构建

1.设计理论。SYB创业培训空间课程充分依托培训教材进行,以教材为蓝本,本着功能齐全、界面好看、容易操作的原作,为大学生以及社会劳动者提供一个灵活、方便的界面,学员在具体培训过程中不需要使用其他特殊软件,使用简单,操作便捷。在设计时充分体现交互性、共享性原则,注重能力培养,个性化和合作化并重。

2.大学城背景下学习特点的分析。和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同,基于空间的SYB创业培训呈现出新特点:传统的ppt在空间里不见,换成解构、重构的教学资源,通过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相组合来丰富学生的认识;在世界大学城中,学员们可以通过学习空间里资源丰富,图文并茂,并且可以在不同知识点之间进行转换,界面的随意跳转。

3.大学城背景下学情分析。作为一个培训项目,授课对象不同于公共必修课,但是也有共同之处,在设计之初,进行了学情分析尤为必要。

一是教学目标的确立。根据国际劳工OLO和我国政府的项目引进介绍,SYB创业就是给学生提供系统的创业知识,满足其需求,帮助其创业;二是教学内容的分析。在教学内容的选定上,主要将培训课程分为两个部分,十步,逐步深入;三是教学对象的分析。SYB创业培训有严格的学校筛选机制,对前期报名的学员通过一定的测试、筛选(在下载区可以下载入学登记表),了解学生的创业认知水平、起点、动机,因材施教。

4.SYB创业培训空间课程结构图。主界面:主要是对SYB创业培训课程的整体介绍,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SYB,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项目,充分考虑到创业培训现状以及所在高校的创业教育的现状,实现本课程目标。学习区:根据SYB创业培训的课程要求,前两步是创业意识培训,第一、二步。适用于大一、大二学生以及社会劳动者,对学员进行“筛选”,整体衡量参培学生是否适合创业。后八步是创业计划培训,告诉你怎么创办企业,将创业构思,用系统的知识来打造,并形成自己的创业计划书,具言之:

A.创业意识培训 第一步:将你作为创业者来评价,什么是企业,创办企业需要的素质和要求。第二步:为自己建立一个好的企业构思,告诉你如何去开发自己的企业构思;B.创业计划培训 第三步:评估你的市场;告诉学生评估市场、对手、顾客的重要性及确定市场营销计划。第四步:企业人员组成;要学生明白怎样组织和安排企业的人员。第五步:企业的法律形态;选择一种适合自己企业的法律形态。第六步:法律环境和责任;创办企业要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只有注册,才受到国家法律保护。第七步:预测启动资金资金需求;第八步:制定利润计划;盈利是企业成败的关键,要懂成本、懂定价等。第九步:判断你的企业是否能生存;此步重点强调制定创业计划书。第十步:开办企业。

创业SYB培训十步环环相扣,通过界面化、表格化的形式将其打造,对课堂教学形成有利补充,同时为课后学习提供场所。

下载区:本模块主要是提供下载功能,主要提供培训的相关表格下载,政策下载,创业培训日志下载以及创业计划书写作等。

A.培训相关表格:主要包括培训需要的入学登记表、学员选择流程表、每日培训意见反馈表、课程结束评价表、培训班活动报告等,同时还为学生开辟提交专区,实现无纸化的课程评估;B.政策下载:围绕本市、本院一些创业政策进行大力宣传,让学生了解最新的本省、本市、学院的创业优惠政策;C.培训计划下载:将十天的培训课程进行及时更新,告知培训学生。

互动区:通过建立专门的SYB群组以及留言专区,打造培训师和学生之间平等互动、交流的平台。

五、基于大学城的SYB创业培训的建议

首先,高校开展SYB创业培训不同于社会人员,高校学生参加的SYB创业培训应该重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旨在给大学生们心里种下创业遗传的基因,激发他们的创业潜能。

其次,世界大学城中进行SYB创业培训可行,但也要依托高校的创业孵化基地、校内外创业实践基地相结合,切实提高大学生创业的动手能力、吃苦耐劳能力。

再次,不可忽视后续支持和服务。高校可以组建知名校友、创业精英、政府官员组成一支创业讲师团,对大学生创业团队解惑,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参考文献:

大学生就业培训范文4

关键词 职业证书 高校教育 必修课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在国外,比如欧美一些大学,他们在本科教育阶段还有一种主修,即要求学生在进入某职业以前,在本科阶段就完成该领域所需要的技能和操作,这种主修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将书本知识运用于某种具体的职业领域。相对于国外大学而言,我国的大学教育恰好缺乏这一阶段的培训。

在我国,大学阶段所受的教育,总体来说,还是主要依靠书本知识,而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还有较多的欠缺,造成了高校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的现象:一方面,大批的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企业费尽心思却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这说明高校教育还不能适应企业及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推行,要求持证上岗的工种越来越多。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信息,中国已在90个事关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职业采取了职业准入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已成为职场中人获得职位晋升及扩展事业的重要砝码,我们认为21世纪是职业证书的时代。然而我们的大学生大都是在经过千辛万苦的找到工作以后,在工作过程当中经过考试才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随着我国成为WTO成员国,许多职业的就业标准开始国际化。一些外国教育培训机构瞄准了中国市场,纷纷在中国开设考点,使国际认证变得炙手可热。我国的大学教育应该将职业资格证书引入大学生的必修课。相关教育人士指出,职业资格证书是中国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但关键是要通过一定的人才储备,培养出熟悉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的管理体制和标准的本土化人才。面对教育行业的新生事物,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更希望能够根据自身教学的特点,将职业资格证书引入我们正规的教学当中。

本研究是对培养高素质、培养适合国情的工科毕业生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尝试,通过职业技能培训,不仅提高学生的职业动手和实践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在毕业前拿到一张正规的全国承认的执业资格证书,对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面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师的正规实践操作水平。

本研究把职业技能培训和现有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各环节结合起来,发展成为具有培养创新能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并纳入教学计划中,成为一门必修课。将职业技能培训长期化、制度化,使更多的专业和更多的学生受益。将此项技能培养以及其它实践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不断完善和发展。

开展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1)完善建立的职业技能培训平台,让学生在完成“企业生产模拟环境设计实习”之前,先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实现学生―工人-工程师三步走的第二步,使学生达到家用电器维修中级工(或高级工)水平,扩大毕业生就业范围,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

(2)在已取得的“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和“企业生产模拟环境设计实习”、 “单件生产模式产品的自主开发实习”平台教学改革成果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新设计,利用单件生产模式的产品的设计,发挥和锻炼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即可进行加工制造、装配、检验、测试等,完成产品的自主开发实习的全过程。

(3)将职业技能培训平台与“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和“企业生产模拟环境设计实习”、“单件生产模式制冷产品的自主开发实习”平台充分整合,形成了一个不同于中专或专科学校的具有培养创新能力的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平台。

(4)大学生职业资格标准的特点的研究。

①职业分类要体现岗位群特色:大学生职业资格鉴定中的职业分类并不是针对某一现行职业岗位“而是一个大职业分类”是面向一个广阔的职业群或岗位群,如电气控制类,汽车类等,因此,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针对的也是一个岗位群的知识、技能要求,要深入研究岗位群所涉及的职业技能的共性,并结合大学生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的特点,加以概括、抽象。职业分类的岗位群特色,要求大学生职业资格鉴定的考核内容和方法要同以往劳动部门对单一工种的技能考核加以区别。

②鉴定内容要具有可操作性:职业资格鉴定要根据在校大学生的特点,考核学生掌握一个或多个岗位工种的操作技能和解决现场技术问题的综合能力;在有限的鉴定时间内和有限的设备条件下,要充分鉴定大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是比较困难的,鉴定内容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可根据不同的职业分类,制定若干操作技能型和理论分析型鉴定考核模块,并规定合理的比例,不断加强题库的标准化建设,合理制定职业资格鉴定的培训标准、合格标准和评价标准,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资格能力的培训和学习。

③要逐步与国际接轨,提高证书的含金量:要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职业资格标准,使培训内容和人才培养规格国际化,不断提高证书的含金量,努力使职业资格证书得到国际认可,以提高大学生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下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适应国外企业入境后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同时发挥我国劳动力价格的比较优势,争取更多的跨国界服务份额,培养国际市场认可的劳动者。

大学生就业培训范文5

国内学者影响大学生就业结构的因素有很多,如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地区结构、技术创新等,但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的影响是最直接,也是最明显的,产业结构决定总体就业结构。但同时,经济结构、地区结构、技术创新等因素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同样不容小视,甚至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这些因素在局部劳动力市场能起到决定性作用。岳昌君认为大学生就业难主要体现在结构性矛盾上:从阶梯型劳动力市场结构看,城镇就业人口小于非城镇就业人口;从行业结构来看,各行业就业规模的增长幅度很不均匀。

1张志奇通过对行业就业弹性和就业结构偏离度的定量研究后指出,产业结构是影响就业分布和数量的重要因素,同时作为各行业产出间的比例关系,它也受到要素投入———包括就业的制约。周源,马煜天对产业结构演变影响我国就业的单因素模型进行研究后提出,第一、三产业对大学生的影响大于重工业化对其的影响,而重工业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第一产业不有利于大学生就业。

2何德旭、姚战琪还通过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两者之间的转型速度,结果显示,就业结构转型大大滞后于产业结构,也就是说就业结构是根据产业结构而被动调整。马云泽、吴昊坤也得出类似结论,他认为,由于产业结构的变动发端于经济内部,其对人才的需求变化往往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而人才培养机制则是被动地适应社会的需求的,这就导致刚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高校毕业生所具备的知识储备无法迅速随社会需要作出调整,因而造成高校毕业生的失业问题。并且,经济结构变化越是剧烈,产业结构调整越是迅速,这种即时的失业问题也就越严重。由此可见,准确掌握产业结构信息对降低大学生结构性失业具有重大意义,这也是研究大学生就业结构指数的重要出发点之一。

除产业结构外,地区结构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结构失衡的重要因素。王光栋、叶仁荪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人才素质角度分析了就业结构特点,指出,中西部地区工业化水平大大低于东部地区,而工业水平直接影响到该地区就业吸纳能力,导致中西部地区失业人员增加、人才流失严重;从从业人员素质来看,东部地区大专及以上从业人员数量东部最多、中部次之,西部最少。李乃伟、卫海燕将我国31个省区划分为四大区域,分别对这些地区的GDP和三大产业就业比重进行了分析,其中京津沪地区人均GDP大于20000元,第三产业就业比重(41-61%)>第二产业就业比重(31-42%)>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小于21%);辽冀黑苏浙闽鲁粤地区人均GDP在9000到200000之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31-49%)>第三产业就业比重(25-38)>第二产业就业比重(24-34%);晋吉皖赣豫鄂湘琼渝川陕青宁新内蒙古地区人均GDP在5500-9000元之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46~62%)>第三产业就业比重(20~35)>第二产业就业比重(3~25%,琼9.16%);桂黔滇甘藏人均GDP小于5500元(藏为6093元),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大于61%)>第三产业就业比重(17-29%)>第二产业就业比重(6-14%)。

二.总结

通过对国内外大学生就业结构问题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3个方面的结论:

1.目前,国内外都面临着严重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就业结构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就业问题的新趋势。国外的经典就业理论、定量分析、数学模型为研究结构性失业问题提供了宝贵资料。

2.产业结构是影响就业结构最直接因素,产业结构决定总体就业结构。因此,研究就业结构问题重点是研究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联性作用,同时也要兼顾地区结构、经济结构、技术创新等因素。

大学生就业培训范文6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回炉;现象简析;高等教育;启示

一、大学毕业生“回炉”现象简析

大学毕业生“回炉”现象的产生源于大学生就业问题。随着1999年高校的迅速扩招,大学生就业问题便日益突出。大学生就业难的事实不仅成为令大学生本身和各大高校头疼的难题,也成为一个棘手的社会问题。大学扩招并不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唯一原因,现如今并非只有毕业生抱怨招不到工作,更有许多企业声称招不到合适人才,培养没有真正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才是大学毕业生“回炉”主要原因。

对于企业单位,紧缺的人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技能过硬,能够提高企业产品科技含量的高技术人才;另一类是有丰富管理经验,能够优化企业运作的高级管理人才。在众多就业难的大学毕业生中,有学的是高新技术,缺少实际操作的机会,大都只能纸上谈兵;另有学的是高层管理理论,没有实践经验,不可能一出校门就做好高层管理。以上人才供需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对于企业,可以通过给员工培训使其尽快适应岗位需要,对于毕业生,就只能是是通过大学后的“回炉教育”来实现自己与社会接轨。

二、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几点启示

1.高校扩招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扩招后应转变思想,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在保证能学到一技之长的前提下,提高全民整体文化素质

国务委员陈至立在最新出版的《求是》杂志撰文指出:中国中等及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落后30年以上,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人口比例远低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高校扩招不应受到非议,应获得更大的支持,高校扩招带来的社会问题也不容忽视,大学毕业生“回炉”现象便是其中之一。获得高等教育的人数急增打乱了既有的人才需求金字塔形结构,高校按高层管理人才的标准培养学生,社会却接纳不了那么多“精英”,这就需要高校转变教育思路,根据社会需求结构培养人才。

2.高校不但要设置与市场接轨的专业,更要根据现实需要不断改进课程内容,增加学生实习和实际操作机会

以当下热门的软件类专业为例,现在人才市场急需IT人才,开设该专业的学校也很多,每年有大量相关毕业生涌入市场,人才市场上的供需矛盾却仍不能解决。有些编程软件快要被淘汰了,学校却继续给大一新生开设这些陈旧的课程;有些课程虽然开设的很好,但教学过程只是让学生了解基础知识,编一些基本的程序,很少能有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实践创新。

2008年联想在福建省科技馆举办“创意、IT产业人才交流会”时,众多国内知名软件企业提供了近200个就业岗位,设置了丰厚的薪金待遇,却招不到几个符合企业需求的毕业生。问题的关键在于高等院校不能敏锐地感知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没有根据社会风向调整课程内容,导致学生不了解社会和难以适应社会,只能通过“回炉”教育步入社会。

3.高等院校应积极采取措施,调整毕业生心态,为在校生生和毕业生参加技能培训提供方便

首先,让学生认识到,欧美、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也往往将培训作为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手段,大学后培训教育是为我国适应教育体制改革不可避免的结果。

其次,为毕业生技能培训创造有利条件:(1)在最后一年中的半年或在每个学年的一段时期,让大学生到技工学校去进行能力实践,既不影响专业学科,还能学习到劳动技能,掌握多种门类的学科技术,对毕业后的就业有很大的帮助。(2)大学里也可以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建立一些有助于大学生走出书斋,学会多种技能,适应社会需要的“大学技能课堂”。不必等拿到了大学毕业文凭后,再进入技术学校学三年,避免时间和人才利用上的浪费。(3)给毕业生发放“就业培训券”,不但可以鼓励和促使他们参加就业培训或见习,还可以减轻毕业生自费培训的负担。

正规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全面思维方式。各高校为适应社会需要,改革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法是必行之举。改革不能舍本逐末,如果只关注就业技能而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上大学和读技校就没有区别,高等教育也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何冬梅.“大学毕业生回炉”现象对我国高校专业设置的启示[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