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药物化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药物化学范文1
“药物化学”是药学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主要研究化学药物的结构、性质、制备、代谢、构效关系,以及寻找新药的途径与方法。它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以化学学科为基础,与生物化学、药理学、药代动力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并为药物分析、药剂学、制药工艺学等相关专业课程奠定相应的化学基础。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实践性,是药学、制药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1]。
该课程一般安排为每周4课时,一学期完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较好地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更好地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坚实基础,成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为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紧扣专业、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根据专业需求,调整教学内容
“药物化学”作为专业基础课,其服务的主干专业课程为“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物合成原理”和“制药工艺学”等。在教学中,遵循基础课程“必须、够用、适用”的原则,注重结合,突出重点,根据专业需求及学生特点,对各章节内容进行大胆又适度的调整。
1.1区分主次内容,进行强弱处理。
强化有关药物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内容,这里包括药物的各项检验,如杂质检查、定性鉴别、定量分析、剂型要求、配伍禁忌等。因这些内容在后续专业课程“药物分析”、“药剂学”和“药物合成原理”中均会涉及,所以通过强化这些内容,可使该课程与专业课的衔接更加紧密。对于与专业课程联系相对比较少的内容,进行弱化处理。如药物的构效关系及与此相关的寻找新药的途径与方法这些比较高深的内容,结合职校学生的特点,只需介绍性地了解就可以。
教学内容这样强弱处理,既为后面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较好的理论基础,又节约了课时。
1.2整合相关课程内容,避免重复。
如药物的体内代谢、作用机制等内容,在“药理学”课程中会详细讲解,本课程中只需简单联系即可;药物的作用及临床用途等内容,学生可以在“常见病防治”这一课程中具体学习。这样,充分体现了“既不重复,又够用、实用、适用”的原则。
2.改革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效果
2.1采用案例教学法,变抽象为具体。
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药物按照药理作用分类成章,如“第一章解热镇痛药”、“第二章维生素”、“第三章抗生素”等,然后逐章“满堂灌”,各章按照“概述本章药物分类构效关系典型药物名称结构制备理化性质杂质检查药理作用贮存条件等”进行教学。这样授课固然条理清楚,系统性强,但较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低下,这些知识在某些真实场景中出现时,学生往往一头雾水,不能学以致用。
案例教学法,把教学内容变虚为实,将知识点变独立为关联,通过学生小组讨论,亲身参与案例分析,可充分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一个个基于生活及工作实际的案例,使学生更能体会知识的实用性。
如常用感冒药“白加黑(氨酚伪麻美芬片/氨麻苯美片)”,其中四种主要成分分属不同的章节,白片通用名中的“氨酚”和黑片通用名中的“氨”都是指“对乙酰氨基酚”,属解热镇痛药,白片中的“伪麻”和黑片中的“麻”都是指“伪麻黄碱”,属肾上腺素能药物,白片中的“美芬”和黑片中的“美”都是指“右美沙芬”,属镇咳药,黑片中的“苯”指“苯海拉明”,是抗组胺药。这四种药物在各自相应的章节中都会学到,但学完以后让学生分析白加黑的成分及其药理作用,大部分学生会一脸茫然。若教学时以此作为一个案例进行,学生不觉得理论知识的抽象和独立,而能深切体会知识的实用性和关联性。然后,推及其他多种复方感冒药,学生就会对这一类药物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对他们今后工作乃至于日常生活都具有实际的指导作用。
再如“联邦止咳露”,其成分是可待因、麻黄碱、马来酸氯苯那敏和氯化铵,也是分属镇咳药、肾上腺素能药物、抗组胺药和祛痰药这几个不同的章节。授课时,准备好该药品的说明书作为案例教学材料,请学生找出各成分在教材中的归属并分析它们的药理作用,特别对说明书上的部分内容进行详细解读,如对“适应症”、“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药物相互作用”等条目中的内容进行分析,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药物特性。如“注意事项”中有“用药期间不宜驾驶车辆、管理机器及高空作业等”,其原因是成分之一马来酸氯苯那敏属于第一代抗组胺药,有中枢抑制的副作用,即会引起嗜睡,所以用药期间若驾驶车辆、高空作业等,可能会有发生事故的危险。
经过多年资料搜集并不断进行经验总结,我们编写了《药物化学案例集》,将有关药物化学的案例素材先按照教材内容的分类方式归于相应各章或作为综合型案例,然后将其分类为“故事型案例”和“讨论分析型案例”,故事型案例主要是关于药物化学发展史或明星药物的,如青霉素、链霉素的发现,西咪替丁的成功研制,反应停、阿司匹林、伟哥等药物的发生、发展过程等;讨论分析型案例主要是临床用药案例、药害事件案例、禁品和案例等。这本“案例集”对本课程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2]。
2.2立足实践应用性,深切体会学以致用。
药物化学课程中,对典型药物的教学主要是从结构、制备方法、理化性质、作用及用途、贮存方法等几方面进行的,教师到位的讲解虽然能使学生当时理解接受,但碰到具体问题时,仍不会将其联系应用,所以教学时应立足实践应用性,让学生时刻体会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的联系。
特别是典型药物的理化性质,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要学习药物的酸碱性、稳定性、含量测定、杂质检查等,这些知识点本是非常枯燥的,也是容易转瞬即忘的,立足于它们的实践应用性进行教学,情况大有改观。
如阿司匹林的理化性质分析,它的酸碱性为“游离羧基显酸性,溶于氢氧化钠或碳酸钠溶液”,强调其实践应用性“可用标准碱液中和滴定法进行含量测定”;它的稳定性为“差,表现在酯键易水解,碱性及加热条件下更易”,其实践应用性较多,如①用碱液测阿司匹林的含量时,温度不应超过10℃;②可通过嗅其是否有醋酸味,初步判断其是否变质;③临床上通常使用其固体制剂如片剂等,且制剂中常加入某些有机酸(枸橼酸或酒石酸)作稳定剂,防止其水解、氧化变质;④可用于鉴别,其水溶液遇三氯化铁试液不显色,放置或加热后,遇三氯化铁试液显紫堇色;⑤可用于鉴别,其溶于氢氧化钠或碳酸钠溶液中,加热,放冷后酸化,析出白色水杨酸沉淀,并产生醋酸的特殊臭气。利用酯键水解反应,可供鉴别和测定其制剂含量。其稳定性差还有一个表现是“熔融时易分解”,其实践应用性为“测熔点时,先将传热液加热至130℃,再放入装样品的毛细管,并使温度每分钟上升2.5~3.5℃”。
在强调实践应用的同时,应尽可能地配以一定的实物展示或实验演示等教学情境。如上述关于阿司匹林“可通过嗅其是否有醋酸味,初步判断其是否变质”的实践应用性,可准备变质的阿司匹林让学生嗅其味道,对于其鉴别应用性,可即时进行演示实验,观察显色、沉淀等现象,这样,学生必将更好地理解掌握该药物的理化性质,也能深切体会知识的实用性。
3.融入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对职校学生来说,职业知识和技能固然重要,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确立,学习和工作的态度、激情,面对困难与挑战的勇气和不折不挠的精神等专业技能以外的素质更是影响学生成长成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3]。
中职阶段,正是学生生理上、心理上发育的关键时期,学生思想活跃,特别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并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此时特别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班主任责无旁贷,但将学生培养成才是每一位教师的天职。任课教师有责任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课程内容创造性地、经常性地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如在学习“吗啡”、“可卡因”等药物时,可给学生补充有关“”的知识,并进行“远离,珍爱生命”的教育;在学习“克伦特罗”(瘦肉精)时,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及“诚信”教育;讲到浓硫酸的强脱水性时,联系社会上浓硫酸毁容事件,进行“健康心理”方面的教育;实验实训时,应注意培养学生强烈的质量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等等。
专业教师要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高度,以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为载体,用鲜活的背景、事例,让学生真切体验、深刻感悟,从而产生很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对“药物化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采用案例教学法,立足实践应用性进行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夯实了学生的专业基础。从课程学习中,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掌握了技能,更为重要的是锻炼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综合素质,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参考文献:
[1]郝艳霞.药物化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药物化学范文2
一、学习动机的培养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之前,笔者认为要先了解学生,再着手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培养。很多学生一拿到药物化学书,就已失去信心。为什么呢?其一,药物化学书又厚又重;其二,翻开书本一看,书中写满药物的化学结构,一眼看去就产生畏难情绪,完了,信心、兴趣一下无影无踪。针对这一点,本人在上第一次课时,就跟大家解释:
1、本教材内容涉及不同专业如药物分析专业、化学制药工艺专业等,故根据专业特点,我们只是选择讲授本书的内容。
2、鼓励大家说学好药物化学、学好化学结构不难。其实药物的化学结构分析起来远没有大家想象的复杂,这会在后面提及。
3、通过对药学专业的知识结构分析,告诉学生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中最为基本的课目,只有掌握了药物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才能更好地学习其他课程,药物化学是整个药学专业中的首门课程,也是今后大家考职称和执业药师所必考的内容,而化学结构是药物化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使学生明确其重要性,以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
二、有关化学基础学科知识的强化
药物化学所研究的对象是药物,而药物就其化学本质而言都是一些化学元素组成的化学品。在这点上,有机化学的知识尤为重要,因此,我首先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尽快先对有机化学进行温习,其次平时上课期间我也有意识的抽出一定的时间来复习有机化学内容,并且重点补充有关杂环化合物的知识,比如:特定杂环的俗名和半俗名,如含硫的杂环称“噻”等,以及杂环的编号等等。要求学生一定要先记住药物化学中常用杂环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如:吡啶、嘧啶、咪唑、吩噻嗪等。最后还要求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要经常翻翻有机化学书。
三、各种记忆方法的应用
根据药物结构的特点,采用与之相应的记忆方法,常可使记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以下几种记忆方法来帮助学生对药物化学结构的记忆,效果不错。
1、联想法
对于不少药物的化学结构,可与其通用名联系,采用联想法来记忆。借助通用名来记忆药物的主要化学结构,利于区分不同类的药物。如:甲氧苄啶(甲氧苄氨嘧啶),可这样记忆:甲氧苄---3,4,5-三甲氧基苄基,氨嘧啶---2,4-二氨基嘧啶;氯胺酮:氯---2-(2-氯苯基),胺---2-甲氨基,酮---环己酮;甲硝唑:甲---2-甲基,硝---5-硝基,唑---咪唑-1-乙醇;乙胺丁醇:乙胺---乙二胺,两个氮原子分别与两个1-丁醇的2位连接等。这个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因为我们的学生已经学过药理学,对于药物的通用名有所了解。
2、合成法
对于有些药物,可根据其合成来记忆化学结构,例如:异烟肼是由异烟酸和水合肼缩合而成,故异烟肼,可以这样记忆:异烟---4-吡啶甲酰,肼---肼;维生素K3(亚硫酸氢钠甲萘醌)是由甲萘醌和亚硫酸氢钠加成而得,故维生素K3:亚硫酸氢钠---2-磺酸钠,甲萘醌---1,2,3,4-四氢-2-甲基-1,4-二氧-萘。
3、对比法
对于同一结构类型中的不同药物,我们可采用对比法来记忆。首先要记住该类药物的结构通式,再对比记忆官能团的不同,例如: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先记住基本结构6-氟-喹啉羧酸,再记取代基,诺氟沙星的取代基为1-乙基-7-(1-哌嗪基),环丙沙星则为1-环丙基,7位取代同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则为甲基氧嗪环稠合喹啉羧酸,7位为4-甲基哌嗪。再如青霉素类药物,先记住基本结构6-氨基青霉烷酸,再根据侧链来记忆不同药物,另外,根据侧链上的取代基不同,还可大致判断出其临床应用的特点,如6位侧链为苯乙酰基者是青霉素G(天然青霉素),为α-氨基苯乙酰基者是氨苄西林(侧链上有氨基,为广谱青霉素),若苯环4位再有羟基,则为阿莫西林(羟氨苄西林)。
4、拆分法
对于很多药物,可以将其化学结构进行拆分,分析其结构特点:母核、官能团,由几部分构成,属于哪一类结构类型,根据化学名和结构分类,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结构的认识、理解和记忆。例如:美沙酮,母核为3-庚酮,取代基为4,4-二苯基,6-二甲氨基,有氨基和酮基,所以属于氨基酮类合成镇痛药;氯苯那敏,母核为2-吡啶丙胺,取代基为γ-(4-氯苯基),N,N-二甲基,属于丙胺类抗过敏药。
药物化学范文3
目前国内并没有专门药物化学课程的双语教材,很多学校采用国外原版教材进行授课。但药物化学原版教材内容很多,语言难度大,鉴于本校学生英语水平较差,盲目效仿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反而会加剧学生对英语的惧怕心理。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本校情况,自行编写符合本专业的双语教学教材。我院药物化学的教学时数为72学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要完成双语讲授,又要完成授课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是一个挑战。
2药物化学实施双语教学实践
2.1合理进行课程设置
药物化学是一门课时较少的专业基础课,如果将双语教学贯穿整个药物化学课程,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另外,面对高职院校学生薄弱的英文基础也不太现实。为此,我们选择部分章节进行双语教学,如在镇痛药、镇静催眠药、、抗寄生虫病药等章节实施,双语教学内容的课时数约占整个理论课时的三分之一。
2.2加强师资建设
在双语教学中,必须提升教师英语水平,尤其是口语水平。因此,可先让英语较好的药物化学老师负责双语教学本分的内容,其他药物化学教师要努力提高英语水平,通过自学和培训等多种方法充实自己,学校应该采取有效的管理和激励机制,使双语教学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
2.3提高学生兴趣
课前:针对学生英语基础较差的问题,课前把单词发给学生,尤其是一些专业词汇,鼓励学生提前预习。课中:对于课本上的概念,采用中英文两种语言反复强调,确保既不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尽量用英语书写板书,针对课本上的问题用英语进行提问,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用英语回答。课后:要求学生用英总结,开始时,可给同学准备时间,甚至可以事先打好草稿。待学生水平提高后,再逐步提高要求。考核:考试过程中,适量添加英文题目,提高学生对此门课程的兴趣和对英语的重视程度。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在课件中使用一些具有特色的设计,使上课更加生动、有趣,强化教学效果。教学中,适当采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对教学内容尽可能地运用直观形象的表格、图像、动画演示,把讲授内容的中文注解在屏幕上清晰展示,并对相应的英文翻译进行标注,进一步强化多媒体双语教学效果。
2.4加强教材建设
药物化学范文4
药物化学实验网络课程开发的关键首先要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如果没有正确的设计思想作,再好的技术也难以发挥其最佳效用。因此对药物化学网络课程的开发首先要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学习目标的确立、教学策略的制定、确定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反馈六项进行有机整合,如下图所示:
2药物化学实验网络课程建设内容
药物化学实验网络课程平台是由如下几部分组成: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师信息、教学材料(教案、讲稿、实验视频、实验教学的PPT)、答疑讨论、课程问卷、课程作业组成。在药物化学的实验网络平台建设中推行课程介绍,使学生对本课程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在给平台中推行电子教案、讲稿、大纲、教学日历、教学材料(教案、讲稿、实验视频、实验教学的PPT),提高授课时效。例如,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过程,把学生从形象思维引导到逻辑思维,使教学内容更为形象、生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药物化学实验网络课程不再是理论课教学的重复,而是知识的延伸、拓展和能力的训练过程。师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存储的教学资源,根据需要迅速、任意地选择和调用图文视频资料获取学习资源,便于学生根据教学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任意反复接触较多的实验教学资料,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还可以根据网络平台的课程作业进行网上自测,巩固所学知识,如有问题,学生可以在线提出问题,教师进行网上答疑讨论。网上答疑讨论,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药物化学实验学习的有关问题进行在线双向讨论。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便于学生和教师进行良好沟通,教师根据学生的普遍问题调整教学策略,学生的疑惑得以解答后促使学生能够对药物化学实验更好的学习,起到教学相长的双重效果。学生在线填写课程问卷,课程问卷是对教学效果的反馈,教师根据教学效果的反馈意见,对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提高效果。
3结束语
药物化学范文5
[关键词] 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4(a)-196-02
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1],是高等医药院校药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我国拥有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在中医药临床应用方面更有着长期的经验积累,随着近代化学、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的发展,使人们有能力对植物、微生物和矿物等天然药物的来源进行更加复杂和精细的处理和操作,很多天然产物单体成分被分离出来作为药物使用,使人们日益重视这门来自于分离纯化和使用天然药物的学科――天然药物化学[2]。
由于天然药物化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一门学科,目前我校药学专业所用教材是吴立军教授主编、姚新生院士主审的卫生部规划教材《天然药物化学》[1],其中就有相当篇幅的实验研究资料,这些资料涉及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既多又广,刚入门学习天然药物化学的学生由于没有实验研究的经历,学习起来大多感觉吃力,觉得内容繁杂、毫无规律,进而产生抵触情绪,逐渐失去兴趣和信心,无法学好天然药物化学这门课。笔者针对这一情况,结合自身近年来讲授天然药物化学课的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体会。
1 课程特点分析和学生知识储备
天然药物化学是本科药学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讲授植物、动物、微生物和海洋生物等天然来源的药物,以及可能成为药物的天然化合物(先导化合物)的化学结构、药理活性、生物来源和用来研究这些活性成分的各种方法和技术。可以看出,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内涵非常丰富,化学结构类型、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方法、结构鉴定方法和生物活性等几个主要的知识模块相互密切联系又各具特点。因而系统性和复杂性是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显著特点。
药学专业高年级学生在学习天然药物化学课之前已经完成了一些化学、生物学、医学方面的基础课程,这些都为学习天然药物化学课奠定了基础,其中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波谱分析等课程,与天然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结构测定等方面的内容密切相关[3]。在一些中医药院系中开设的中医药理论基础课对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这门课程很有好处。同时,由于天然药物的处理如提取、萃取、浓缩、重结晶以及色谱分离等过程无不牵涉到传热、传质、相变等内容,如果物理化学知识掌握不好的话,就不能对这些处理和操作有深刻的理解,就笔者自身的体会而言,很多学生对物理化学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还不够,这就需要在新生入学时的专业教育中为学生做分析和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做到循序渐进、融会贯通;在一些工科院校中,药学、制药工程等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会有一些化工原理、分离工程等课程安排,值得借鉴,一般院校如没有条件开设这些课程的话,可请物理化学课教师做几个学时的专题讲座,对学生学习掌握这部分内容不无裨益。
2 提高天然药物化学教学效果的方法
2.1 激发兴趣,启发思维,活跃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如果教师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善于利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得到发挥。
总论里的引导和介绍最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要认真备好第一堂课,对天然药物的历史和发展做一番生动的介绍。如天然药物是人类在与疾病的长期斗争中,通过以身试药等途径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在中国,天然药物又称为中草药,与中医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全人类的宝贵遗产,这些使学生听后不由自主产生了自豪感,再介绍一些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如华佗、张仲景、李时珍等,可使学生兴趣倍增。
同时,也要让学生看到,天然药物化学知识也不光是抽象艰深,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介绍“水煎中药、药酒”,“削了皮的苹果会变色”,“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还有广泛使用的天然来源的药物如吗啡、奎尼丁、紫杉醇等内容,可使学生看到,天然药物化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从而产生与本课程的亲切感。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还深切感受到,学生们都是年轻人,年轻人对流行的元素比较有兴趣,这就需要授课教师花心思选择实例。笔者曾尝试以周杰伦的歌曲《本草纲目》为引子来逐步介绍本课程的总论部分,发现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被提了起来,从而认识到学习好天然药物化学知识,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祖国中医药理论这一文化瑰宝,为人类造福。
在讲课过程中,适当地做一些简单的提问,可使学生的思维转动起来,如果学生回答的有一定道理,可当即给以鼓励,加强师生交流,教学相长,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气氛也会随之活跃,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2.2 突出重点,详细讲解
天然药物化学内容丰富,体系繁杂,涉及很多门基础学科知识。教师授课时应紧紧围绕教学大纲,始终把握以化学结构为中心,以化学结构决定理化性质、理化性质决定提取分离方法、提取分离结果的鉴定需要运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为主线,重点难点部分详细讲解,要求熟悉的部分可灵活采用启发式教学,而只需要了解的部分课安排学生自学,将天然药物化学最主要的思想、理论、方法和技术讲解清楚,而不要求面面俱到。
在每一章结束的时候,引导学生沿着重点内容的主线对该章进行回顾和总结也很有意义。如黄酮类化合物一章结束后,可引导学生按照“黄酮类的经典结构是C6-C3-C6骨架中央三碳链有羰基、两侧苯环多有羟基羰基和羟基造成了黄酮类化合物的酸性和很多显色反应酸性和一些络合反应可用于鉴定和提取分离提取分离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可综合使用理化、色谱、波谱等方法进行检识和结构鉴定”这一知识链为主线,重点掌握该章的主要内容。
2.3 板书和多媒体演示配合使用
传统的板书体现了教学过程的系统、严谨和紧凑,与学生们从小学到大学多年形成的看黑板听讲解的听课习惯相一致,故板书在现今教学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天然药物化学涉及到的很多像提取分离流程、天然化合物的复杂结构、波谱图、动态的色谱分离过程和化学反应过程等内容,采用传统的板书浪费时间、容易出错、难以讲清,如经多媒体直观而清晰的演示后,学生就非常容易理解,节省时间并且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但如果多媒体使用过多过快,会令学生应接不暇,跟不上教师的授课思路,产生负面效应[4],故多媒体的制作应清楚、简洁,在重点、难点的部分辅以板书,将板书和多媒体有机结合起来。
2.4 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验课教学
天然药物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学习理论知识的目的最终还是要应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验教学,可进一步验证和巩固理论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首次实验可安排学生观看实验教学录像,使其了解一般的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操作程序,之后安排中草药化学成分预试验、蒽醌、黄酮、生物碱等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等实验,通过这些实验,使学生掌握回流、浓缩、过滤、萃取、结晶与重结晶、薄层层析、柱层析等基本操作技能,同时,学生在实验中经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出现的问题、想出解决办法、付诸实践等思维和具体操作过程,会更容易理解理论课中所讲授的复杂抽象的内容,也为以后走上科研工作岗位或继续深造奠定了基础。
3 对天然药物化学教学改革的认识
教学改革的主体是教师,当今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内外天然药物化学领域的研究相当活跃,天然药物化学学科也会受到影响,作为教师应该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努力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3.1 时刻关注学科前沿,紧跟时代步伐
教材是跟不上学科发展步伐的,这就需要任课教师树立终身学习思想,对本学科的发展动向时刻保持高度敏感,加快自身知识的新陈代谢,除了为学生讲授传统的经典的理论知识外,还能给学生们介绍一些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给天然药物化学的课堂带来一些新鲜空气。
3.2 重视科研,促进教学
从事天然药物化学教学的教师,大多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有从事天然药物领域科研工作的经历,并且很多在授课的同时也从事着科研工作,这些都为一线教学提供了大量的数据资料,使课堂教学内容充实丰富又切合实际,所以,讲授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师必须教学和科研并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3.3 尝试安排综合性实验,多学科协作
天然药物化学本身就是一个交叉学科,需要很多门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我校曾在药学专业本科四年级学生的校内见习中安排有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理学、基础化学等多个教研室共同参与设计的综合性实验,学生们不仅对单个学科的理论和操作更加熟悉,而且对几年来学习的药学专业的各门课程有了一个新的整体把握和认识,这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将会对完成整个药学专业四年的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3.4 加强对学生道德修养、人文素养和创新素质的培育
高等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传道授业解惑”,首先是要“传道”,就是传播道理、道义、道德,让学生树立“道”的信仰,使学生明白先“做人”再“做学问”的道理,比如从事医药工作和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要治病救人、造福社会,要尊师重教,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5];此外,还要让学生懂得,在掌握医药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和内涵,使他们走上社会后在思想观念、道德水准方面能尽快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能正确运用现代医药领域的高新技术为人类社会服务,尽快完成角色的选择,始终保持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创新则是科技进步的原动力。我国制药工业长期以来以仿制为主,缺乏创新,大部分医药产品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因而国际竞争力不强。天然药物研究在我国新药创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7],因而,通过天然药物化学课程对青年学生的创新素质进行培养尤为重要,这包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两个层面,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在合情合理的基础上敢于设想,大胆实践,使其创新素质不断提高。
4 总结
天然药物化学本身就是学科交叉和知识渗透的产物,如今天然药物化学学科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教师的讲授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作为教师,有责任将本专业的精髓传授给学生,而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吴立军.天然药物化学 [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穆青,华志明.药学专业基础课程天然药物化学的教学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6):64-65,92.
[3]陈莉,冯峰,谢裕顺.对天然药化教学改革的认识[J].药学教育,2003,19(4):32-33.
[4]游泽清,王志军,吴晓荣.多媒体技术及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朴玉霞.浅谈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生态道德意识的培养[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5):27-28.
[6]田力,孙英梅,范妮娜,等.新时期加强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08,5 (27):88-89.
药物化学范文6
关键词: 高职高专药学类专业《药物化学》授课内容授课方法教学手段
《药物化学》是高职高专药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化学基础学科与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分析技术间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药物化学》以药物的结构为中心,药物的结构复杂、构效关系特殊、理论性强,与基础课程又结合紧密,而高职高专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尤其文科生的基础很薄弱),因而学生学习很有难度。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通过授课内容、授课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取得了一些成效。
1.注重授课内容的调整
高职高专药学类专业以药学服务、药品生产与检测为主要目标,培养医药行业所需的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根据高职高专药学类专业的培养目标,《药物化学》主要以各类药物的发展、代表药物的结构、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的稳定性、药物的体内变化为教学内容,其将新药的开发、药物合成、药物的构效关系、作用靶点及与作用靶点的结合方式等内容作为拓展内容。总之,《药物化学》的理论教学内容应以“必需、够用”为度,贯彻“少而精”的原则。
2.注意课程知识体系间的联系
《药物化学》建立在化学基础学科与生物学科的基础上,与各学科间相互渗透,因此要学生学好《药物化学》,必须具备较好的化学基础。教师将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好,是完成《药物化学》教学任务的关键。例如,药物中含杂环的居多,有关杂环化合物的内容学生觉得陌生、难理解,而杂环化合物在一般专业的有机化学的教学中不是教学重点。因此,在讨论专业标准及课程标准时,该课程教师应与有机化学教师进行沟通,要求基础课程的授课内容应与后续课程紧密联系;在教研活动时应加强基础教研室与专业教研室的交流,以防止授课内容的脱节。
3.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
《药物化学》多介绍结构复杂的有机药物,教师仅仅靠传统的板书教学,无法表现化合物的真实结构,教师难以表述清楚,学生也不易理解、接受。教师应利用多媒体教学,这样可以将复杂的立体结构做成形象的图片和动画,将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多媒体只起辅助作用,教师才是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只有将多媒体与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学习,实现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有机结合。
4.应用不同的授课方法
传统的授课方法单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是课堂的附属。这种旧的授课方法使得原本就很枯燥的《药物化学》的学习难上加难,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较差,不能满足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授课内容,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授课方法。
4.1案例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讲授内容与案例结合,指导学生利用所学内容破解案例,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解拟肾上腺素药物时,笔者将“瘦肉精”事件、运动员禁用的药剂等引入教学中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4.2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多地参加到教学过程中去。如讲授磺胺药物时,笔者提前将教学内容分成几个主题,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准备,学生通过预习书本内容和查阅相关文献,将主题答案准备好,上课时学生讲解,笔者指导、纠正和总结,教学效果较好。
4.3启发式教学法
在引入新的教学内容前,教师可先引入一些日常小事件,以启发学生思考。如在讲授中枢神经兴奋药时,笔者首先提出问题:日常生活用品茶叶、咖啡等过量饮用后人会产生什么反应?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反应?受什么物质的影响?笔者再切入中枢神经兴奋药的作用机制,以及代表药物咖啡因的结构和理化性质等内容,学生带着疑问和好奇去学习,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4.4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是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导向,让学生亲自参与到项目计划的拟定、项目的实施和评估,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如代表药物阿司匹林的学习,既有理论内容又有实验内容,笔者将授课内容设计成以项目《阿司匹林的制备和鉴别》为载体,通过完成这一项目,学生掌握了阿司匹林的结构、性质、制备方法。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笔者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组4人,并选择1名组长,负责组内协调和小组成员的打分。(2)告知项目任务及考核方法(多样化)。(3)明确工作步骤:查阅资料、分析、比较拟定初步方案―确定方案(通过小组汇报、讨论比较、教师引导等方式)学生实施方案―方案的评价。(4)考核评价。考核评价贯穿于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参与评价的主体多元化,有教师、小组组长、小组与小组间的自我评价等。实践表明,通过项目化教学,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索,教师由课堂的讲解员变为知识的引导者,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相互协作的能力。
以上几种授课方法,一方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另一方面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际应用时教师可针对不同的授课内容,采取不同的授课方法。
当然,各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条件、学生素质、教学内容均有所不同,如何根据现有的条件,如何更好地讲授《药物化学》,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满足高职高专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广大教师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继续探讨。
参考文献:
[1]汤向东.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研究[J].成人教育,2006,12:63-64.
[2]朱秀茹等.高职高专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研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2(3):77-79.
[3]戚薇.提高药物化学理论教学质量方法初探[J].九江学院学报,2006,4: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