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课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全等三角形课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全等三角形课件

全等三角形课件范文1

【关键词】猜想探究 体验创新 教学案例

【案例】

1.创设问题,类比联想

师:(课件出示:知识回顾)

1.什么是全等三角形?你还记得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吗?

2.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你能得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吗?

生1:三角对应相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生2:边角边(SAS),角边角(ASA),边边边(SSS),斜边直角边(HL).

生3:能,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要求三个角对应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

师:利用这种方法判别两个三角形相似显然较复杂,类比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你认为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至少需要哪些条件?分小组讨论、交流.

生1:类比三角形全等判定条件,至少需要的条件: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边边边.

生2:两个三角形相似,相似比等于1,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我们发现全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是相似的三角形,我认为类比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至少需要的条件,与边和角有关,与边也有关.

师:前面的同学讲的好,有道理,两个三角形相似至少需要的条件能不能只与角有关?只与角有关,那么至少有几个角对应相等就能保证这两个三角形相似?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探索学习的内容.

【反思】联想到全等三角形是特殊的相似三角形,它们有许多类似,所以引导学生从熟悉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入手,通过类比,进入相似三角形判定的探索过程.

2.合理猜想,探究归纳

师(课件出示:合理猜想,只与角有关)

猜想一: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猜想二: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猜想三: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师:探究猜想一:请每位同学画出一个ABC,使得∠BAC=60°,与同伴交流,你们所画的三角形相似吗?

生:不相似.

师:探究猜想二:同位两人中一人,画ABC,使∠A=60°,∠B=20°.另一人画DEF,使∠D=60°,∠E=20°,比较你们画的两个三角形,∠C与∠F有何关系?用度量的方法(在忽略误差的情况下)验证对应边的比ABDE,BCEF,ACDF相等吗?这样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吗?

生1:∠C与∠F相等.

生2:对应边的比相等.

生3:这样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师:为什么?

生3: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师:改变角的大小,∠A=∠D=50°,∠B=∠E=75°,再试一试.

生:结果相同.

师:与同伴合作,用已有知识和手中工具,探究一下猜想三,交流得出什么结果.

生:相似.

师:通过以上探究活动,能归纳出具有普遍性的结论吗?与同伴交流.

生: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师:结合图1,能用几何符号语言表示出此结论吗?

图1

生:能,∠A=∠D

∠B=∠EABC∽DEF

师:这是一个今后经常用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重要方法,务必熟练掌握.

【反思】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画图比较、合作探究,从自己动手操作、实验得出判定条件,能让学生产生自豪感及成就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体验新知,解决问题

师:(课件出示:想一想)

1.有一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相似?为什么?

2.顶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是否相似?为什么?与同伴交流.

生1:相似,因为有两个角对应相等.

生2:相似,因为顶角相等,两个底角也对应相等.

师:通过三角形相似判定方法1,可判定: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相似,所有等腰直角三角形都相似,底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

师:(课件出示:P133例题欣赏)指出本例题的图形,形象地称为“A”型.

例 如图2,D、E分别是ABC边AB、AC上的点,DE∥BC.

图2

(1)图中有哪些相等的角?

(2)找出图中的相似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3)写出三组成比例的线段.

解:(1)DE∥BC

∠ADE与∠B是同位角

∠AED与∠C是同位角

∠ADE=∠B,∠AED=∠C.

(2)ADE∽ABC.理由是:

∠ADE=∠B

∠AED=∠CADE∽ABC.

(3)ADE∽ABCADAB=DEBC=AEAC.

【反思】让学生自主而积极地在已有知识中去捕捉相关数学信息,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训练学生思维,调动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4.拓展例题,创新提高

师:在上面例题的条件下,ABAD=ACAE吗?BDAD=CEAE吗?与同伴交流.

生1:由例题中(3)可知:

ADE∽ABCADAB=AEACABAD=ACAE

生2:由ABAD=ACAEAB-ADAD= AC-AEAEBDAD=CEAE

师:在例题的图形中,若DE与BC不平行,ABC与ADE能否相似?与同伴交流.

老师提示,若DE与BC不平行,移动DE变为图3、图4需添加什么条件,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图3

生:若DE与BC不平行,添加∠ADE=∠ACB或∠AED=∠B,ABC与ADE相似.

师:在图4中,当ACBC,CDAB,变为图5,图中相似三角形共有几对?与同伴交流.

图4

图5

生1:有1对,即ADC与ACB.

生2:有1对,即BDC与BCA.

生3:共有3对,即ADC与ACB、BDC与BCA、ADC与CDB.

师:学生3回答正确,若D、E分别是ABC的边BA、CA的延长线上的点,DE∥BC,变为图6,图中两个三角形能否相似?与同伴交流.

图6

生:相似.

【反思】用几何图形运动变化的观点揭示常见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图形”,探索过程中,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分析交流,既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判定方法1的认识,又可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5.经验积累,归纳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同伴交流畅谈.

生1:从“角”的角度探究了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生2:三角形相似判定方法1.

生3:应用三角形相似判定方法1,解决简单的问题,丰富了我们的数学知识,提高了数学能力.

师:(课件出示,归纳总结)

1.从角的角度探究了三角形相似判定方法1.

2.新知应用.

3.接触了常见的几种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图形”,图2称为“A型”,图3称为“反A共角”型,图4称为“反A共角共边”型,图6称为“X”型.

4.应用三角形相似判定方法1时,应注意图形中的公共角、对顶角、直角、两直线平行时同位角、内错角、等角的余角等等.

【反思】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逐渐养成学习、总结的好习惯.

【整体反思】

1.通过知识回顾,注重类比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从只与角有关的角度,提出三个猜想,引导学生以操作的方式进行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进行应用.在探究活动中,学生积累了数学活动的经验,体验了探究结论的方法和过程,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说理表达能力.

2.应用新知时,首先教师课件出示:想一想,让学生自主而积极地在已有知识中去捕捉相关数学信息,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接着在例题欣赏之后,通过图形的变式训练,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使每个学生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数学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第5版.

全等三角形课件范文2

【关键词】几何画板 初中数学 案例 研究

几何画板教学是一种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将图表法贯穿在数学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体现教师的综合教学素质,也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供了有利渠道。初中数学的学习涉及到许多图形、表格、数轴等众多图表类的知识,因此几何画板优化教学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一、技术的运用提高学生积极性

几何画板优化主要可以通过对信息技术表示途径的优化,即多媒体的优化;也表示着对教师授课法的优化,即教学尽可能把抽象的知识通过图表呈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在学生学习数学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并结合自己特别的教学手段能够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在学生兴趣高涨的背景下,数学的学习才能有价值。例如苏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中的一个单元“平面图形的认识”,教师在备课时就需要借助PPT或者其他演示途径来准备好教材课件。在学习“线段、射线、直线”时,教师就可以把这些形态的“线”通过多媒体设备演示出来,设置可以选取生活中关于“线”的形态的实际图片来给学生展示,让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线的三种形态。学习“平行和垂直”时,这时候多媒体设备的应用就显得十分必要了,教师利用信息设备可以充分地让学生观察到线的平行和垂直的位置关系,通过放大、缩小、旋转等多种方式将平行和垂直的位置关系仔细地呈现给学生,学生因此也能够更加清晰地见证线的位置关系,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在老师进行多媒体操作时,学生的积极性也会不断提高,他们会好奇老师展示的内容从而提高注意力跟着老师的思路学习。

又比如学习“认识三角形”时,三角形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画出各种三角形会浪费课堂时间,因此运用多媒体来将三角形展示出来不仅帮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各类三角形,也增加了他们学习兴趣。技术的运用是几何画板教学最突出的一点,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二、几何画板法进行疑难解析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而教师的讲解方式有时会与学生的理解方式背离。而几何画板教学法能够把问题图像化、实际化,帮助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也更能通过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转化教学方法。例如学习苏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中的“探索三角形的全等条件”这一课,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需要教师通过展示大量的材料展示来到达。所以教师此时也应该充分利用几何画板法来给学生展示各组三角形。而在全等三角形问题上,教师可以预先提出问题:“两个三角形怎样才能形成全等三角形呢?”“全等三角形的特征是什么?”……这些疑难问题就是课堂上应该解决的数学理论问题。教师利用教学课件能够帮助学生去思考这些问题,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几组比较典型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对顶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这个展示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预先观察两个三角形角、边的特点,引导他们从“角”和“边”去思考全等三角形的性质问题。这种办法的好处是,教师可以一次性让学生了解到更多典型的三角形组别,并且教师讲解时可以任意翻动这些一组组三角形的幻灯片,方便教学。这些便是直接板书、画图所达不到的效果。而对于教师预先提出的疑难问题的解答,学生便能从观察三角形中得到快速的解答。

又例如八年级上册中“轴对称图形”的学习,教师讲解这个课题也需要借助几何画板法才能更清晰明了地给学生答疑。针对“轴对称图形”的学习,学生容易混淆“中心对称图形”,所以教师在解决这个问题时,运用几何画板,把“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呈现出来,通过旋转、翻转的多媒体功能展现给学生具体的图形状况。学生在观察过后,便能一目了然地明白两者间的区别。几何画板法的教学法帮助教师轻松地为学生讲解疑难问题,也帮助了学生轻松地理解数学抽象问题,对教学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三、在绘图中创新学生思维

几何画板教学的优势在于能够收纳全面的信息,自动分析出图画。这种技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了极大动力,学生最直观的认识推动了他们对数学的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创新发展。例如学习苏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中的“图像距离与实际距离”,教师能够通过几何画板法详细地展现给学生图像距离和实际距离间的联系。比如计算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图上距离,教师便可以将真实的旗杆画面展现在多媒体上,根据固定的比例尺绘制出图上旗杆的正确长度。这个过程中,教师绘图操作的细节就可以呈现在多媒体上,而多媒体自动计算的功能能够帮助教师标出各项数据,减少教师出错的误差。学生在观察到真实旗杆和图上旗杆的对比后会创造性地想象问题:比例尺是什么功能?没有比例尺能不能绘图呢?这些问题都促使着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细节知识,全面掌握数学问题。学生创造性意识也就通过几何画板法充分激发出来。

【参考文献】

[1] 李雷. 新课程背景下《几何画板》在初中探究性教学中的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2007.

全等三角形课件范文3

一、运用新型手段讲解重点难点知识,给学生

指出正确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讲解重难点,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这种僵化的教学过程,难免枯燥乏味,很难有效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激发和引导,更别提培养兴趣,好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多教学手段得以在课堂中运用.例如,在讲“一元一次不等式”时,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不等式的计算,容易忽视不等号的意义,没有注意不等号的变化.无论教师怎么强调,学生都很难注意到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给学生播放视频,总结学生在计算不等式时出现的各种问题,让学生在视频中找到自己做题时的影子,使学生对不等式变号这一重点知识有深刻印象.尽管是新课学习,但观看那么多计算过程后,学生会积累一定的经验,在脑海中进行记忆.接下来,教师还可以进行强化训练,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让他们自己找到重点和易错点,同时将不等式和等式的方程题相结合,让学生在解题中自主发现两者的联系,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进行难点学习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思维的发散,形成自己对于新课的认识.

二、通过新旧知识点的联系,促进学生对于新

课的认识和巩固旧知识

由于数学学习呈一种网状系统,各个知识点在某个层面都有一定的联系,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或多或少会受到旧知识的影响.如果仅靠教师提醒指导,带着学生回忆过去的知识,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聊,感受不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刺激和引导,让学生看到新知识后,能够敏感地联系到旧知识,同时促进学生在脑海中形成自己对数学的认识,建立一定的知识框架.例如,在讲“图形与证明”时,对于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教师就需要学生回忆之前在“图形的相似”中学到的部分知识.比如,直角三角形的相似,只需要知道其任意两角,而在进行直角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时,就要知道三角形的两角和其中一边,或者是两边和其夹角,需要学生在回忆和对比中找寻联系,辅助学习.然而这两者学习时间相差较远,学生回忆起来不能做到丝毫不漏.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采用一些手段对学生进行足够的刺激,让他们回忆过去的知识,然后在大脑中记录下这种刺激,下次再遇到时,就能反射似地联系起来.比如,同样是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教师可以事先制作flash课件,设计两个相似三角形,然后将两个三角形重叠在一起,让其中较小的一个慢慢变大,直到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学生可以看到,两个三角形想要全等,必须具有至少一个相等的边.通过这种视觉上的刺激,在学生的思维中形成一种定式,并形成发散思维,最终在这种发散思维的引导下使图形知识形成网络.

三、激发学生的思维,在放松的环境中引导学

生思考

初中生的学习时间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更多的时间学生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在家中只有一小部分.虽然只是一小部分,但是在初中学习过程中是不可少的.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在轻松的环境下,人的思维反而会变得更加活跃和发散.相比于学校,学生在家时无疑会更加放松,在这种情况下对其进行一定的引导,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在每周五放学前,让学生将下周的新课课件拷贝一份带回家,自己随意地看看,先有个初步了解.在家庭这种轻松的环境中,没有教师给予的压力,学生反而面对新课,多了一份探索精神.这样的教学方式,对激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激发和引导时,教师需要注意把控一个量,过分地引导就变成一种硬性的规定,而不引导又容易让学生误入歧途.只有将激发和引导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才能最大化地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教师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激发和引导.通过引导,增进学生对于新知的理解;通过激发,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和引导相结合,最终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全等三角形课件范文4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一课时,教师可用PPT课件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呈轴对称的图片,如等腰三角形、飞机、蝴蝶等。一一显示后,用红线显现出对称轴,让学生观察。图像显示模拟逼真,渲染气氛,创设情境,使学生很快便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有助于提高和巩固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学生也在这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里,不由自主地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

在教学《全等三角形》时,教师先向学生演示用几何画板制作的演示课件,让学生在这种宽松的学习情境里,去感悟两个三角形全等的特点。这样,学生不但透彻理解了三角形全等的概念和性质,而且大大减少了对几何的恐惧感,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

因此,在新课程实践中,教师应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现动态直观,利于难点突破

在教学《勾股定理》时,习题中有这样一道题:已知一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分别为5厘米、6厘米、7厘米,一只蚂蚁从长方体的前左底角爬到后右顶角,最短要爬多远?教师可利用几何画板,将长方体表面展开,让学生去观察,得出答案。同时又进行变式训练,将题目中的长方体换成圆柱体、台阶等。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这样的直观教学活动里,完全能迅速地突破难点。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改进教学方法,改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学《三视图》一节时,教师将全班按学习组分成了四个小组。把课堂变成了赛场,引导学生打擂台赛。教师先拿出一个简单几何体,问该几何体的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分别是什么样,让各小组抢答,然后再用实物投影仪进行验证。答对者加分,答错者不加分,也不扣分,以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如此这样,对学生来说,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强烈的心理需要,一种有意义的创造活动,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

全等三角形课件范文5

使用PowerPoint、flash等多媒体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将初中数学的基本概念借助于图像、动画、视频等效果完整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整个概念产生的原因、概念的使用区域、概念的理论基础,以及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例如,学生对于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不是很了解,很多人都搞不懂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是怎么形成的。传统的授课方式往往是采用三角形的特性来推导。但是,因为推导的过程复杂,且每一个概念在推导的过程中都要重复进行,学生觉得晦涩难懂而且枯燥无味。这就直接导致很多学生无法解题。本人在授课过程中,先将每一个判定理论使用幻灯片制作出来,并采用幻灯片的动画效果分步骤展示,让学生了解其推导原理。然后将几种判定结合在一起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找出判定的实质依据。在学生对于这些判定标准有一定的认知之后,我又用flash对于三角形的构成因素、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以及三角形的稳定性用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看。这样能够让学生对于三角形有一个更为形象的认识。然后结合前面所讲的知识以及推导的过程,学生会对这些知识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明白这些理论的成因以及判定标准。最后,再通过实践教学课,将现实生活中使用到全等三角形的案例采用图片、动画、视频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于全等三角形在现实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学生才不会觉得自己所学的知识是空洞无用的,才能真正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然后,鼓励并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这些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并掌握如何采用数学思维模式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达到教学的最终目标。

2通过网络技术,实现师生互动

网络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每一个都或多或少的生活在网络世界中,现在的初中生更是对网络充满了好奇。现在很多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很多家长也谈网色变,真正的原因还是大家没有真正利用好网络这一现代技术。而如何利用网络技术,发挥网络的正能量,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知识也成为了初中教学中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

笔者的建议是制作专门的学习网页,将每天的授课内容及课堂作业上传至网上,让学生在网上做题,并且在网页上实现实时的互动,保证学生在解体过程中能够实时的和老师进行沟通,同时也能够开展学生之间的讨论。这样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才能真正的主动、投入,而不会将作业简单地看成是一种任务。同时,在解题过程中,老师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及时的掌握了学生解题时的状况,能实时地给予建议与引导,这样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老师还能将当天的授课内容及下堂课需要预习的知识放在网页中,要求学生复习和预习。通过相应的管理程序掌握学生复习和预习的时间和状态,能够准确地把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然后适时地调整教学的进度,真正地做到符合学生实际。大大提高教学的质量。

同时,QQ小组讨论、视频会议等功能也可以应用于数学教学之中,最近兴起的微信也应成为教学环节的重要补充。这些新兴的网络资源对现在的初中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这些手段的使用能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同时,这些网络资源也可以帮助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提高教学的效率。

全等三角形课件范文6

【关键词】相似三角形;过程;分析

一、教材分析

1.这是九年级上第二十三章“图形的相似”中的重点内容,从教材的整体编排结构来看,它是学生学习了比例的性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和相似图形的定义等知识后,即将学习的内容.

2.相似形是指两个在形状、大小方面具有某种特殊关系的图形,在本套教科书中,它以全等三角形和相似变换为基础,是全等三角形在边上的推广,是相似变换的延续和深化,相似多边形和图形的位似则是相似三角形的推广和应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又为进一步学习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做准备,它在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有重要作用,对前后各部分知识起到纽带作用.

3.本课内容主要包括相似三角形和其判定定理以及在生活中的际应用.本课重视对知识的探究和运用,重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及运用相似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培养.

4.教材的合情推理是一个创新,如何把握合情推理的书写及重点问题,例题也进一步做了示范,可以认真探究.

5.本课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对培养学生灵活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重要意义.

6.本课内容适合学生讨论,可以充分展开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竞争意识.

二、教法剖析

1.以学生为主体,一切围绕着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生的反馈程度安排教学过程.

2.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既要完成教学计划,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现实的情况,安排例题的难度和内容进度,体现一些灵活性.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精研、精细,方能明白其中的道理,领会其中的要领,教学的形式上,充分给予学生讨论和发表意见的机会,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努力避免以教师活动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过程.

三、学情分析

从七上开始到现在,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平面图形的认识与探究活动,尤其是全等三角形性质的探究等活动,让学生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合情推理的经验与能力,这是学生顺利完成本节学习内容的一个有利条件.对相似形的性质的结论,学生是有生活经验与直观感受的.

大家知道,源于学生原有认知水平和已有生活经验的教学设计才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本节课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不能把学生当作是对相似形的性质一无所知的,而是应在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展开富有成效的教学设计.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能熟练地找出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和对应边.2.会用相似条件,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

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推理意识.2.培养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情感目标:1.在探索活动中,增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2.经历探索相似三角形性质的过程,并在探索研究过程中发展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五、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难点:相似三角形判定的应用.

六、教学方法

1.使用类比法、导学法和讨论法.2.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七、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辅助难点突破.2.学生课前预习.

八、相似三角形的教学反思

上一篇我的爷爷

下一篇五好家庭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