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敬老的名言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孝亲敬老的名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孝亲敬老的名言

孝亲敬老的名言范文1

从我国国学教育的现状来看,“国学诵读热”已经在全国掀起,但是对国学经典的德育教育作用重视还不够,尤其是在小学,绝大多数学校国学教育仍停留在诵读的层面上,所以在扎实开展国学诵读工作的同时,将国学教育与小学生道德行为培养融为一体,必将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经典融入校园,学生在熏陶中滋养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的体现,像流水一样滋润着中华民族的茁壮成长,教师有责任将它传承、发扬,促使文化育人,这样将成为学生一生美好人格的源头活水。对孔子、孟子、韩非子等古圣先贤的思想进行梳理,浸润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把校园文化建设成为有生命的育人基地,必将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我校布置了主题为“传承中华文明,成就少年君子”的文化长廊,集中了国学经典读本和八十条警示名言,展现了历代名家的名言名作,丰厚了学生文化底蕴,为健全人格的养成打好生命的底色。“文明礼仪长廊”和“道德细节100问”,学生自己编写、自主参与,辅以日常学习生活的照片为背景,使学生从小就学有榜样、行有示范,同时增强认同感、亲切感,而这一学习、体验、感悟的过程也必将回归学生的生活,使教育如春风拂面、春雨润物。

二、经典浸润心灵,学生在诵读中感悟

人格之养成奠基于童年,“知”是“行”的基础,及早让儿童接受传统经典文化的教育和塑造,让他们接触最有价值的作品的熏陶,成为他一生高远见识、良好道德行为的积淀。

(一)三种学习方式结合,国学教育全面开花

一二年级:班主任利用每天早读、午读组织诵读国学经典名句;三四年级:由品德课教师将国学经典内容融入品德课教学,进行有益探索;五六年级:校本课程中诵读、理解、感悟国学经典内容。

(二)探索三种课型,国学教育突显成效

阅读指导课:利用校本课程进行阅读指导课的教学尝试,探索课堂教学模式。学科渗透课:与现有课程有机结合,音乐课融入古筝弹奏、古诗新唱的元素;美术课融入书法国画欣赏;体育课融入跆拳道等。成果展示课:每班每学期一次诵读成果展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经典语句诵读、有古诗词吟咏、有绘声绘色讲故事、有个人才艺展示等。

通过多种形式国学教育课的学习,学生在诵读中感悟、体会,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学到的反省自己的行为,对照自己,看看别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在国学经典的熏染陶冶自省中不知不觉形成。

三、经典引导行为,学生在活动中成长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以经典文化为载体,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托丰富多彩、主题鲜明的德育活动,促进小学生道德行为的培养。我们进行了四级活动的尝试与探索。

(一)校级活动――抓实主线

孝亲敬老教育作为道德教育培养的主线深入开展。

1.以“行”为切入点,实践活动与生活紧密结合。班主任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了解学生孝敬长辈的精彩瞬间,评选出“孝亲小明星”,使孝亲敬老的种子在每个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逐渐枝繁叶茂。

2.以“知”为立脚点,实践活动与孝文化氛围营造相结合。制作传承孝敬美德的活教材――孝亲展板、孝敬树、主题为“家”的公益广告片,观看汶川地震妈妈舍身救助孩子的故事等等,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着从古至今的孝敬美德,沐浴在浓浓的孝德氛围中。

3.以“行”为深化点,实践活动与亲子互动相结合。“孝亲敬老”主题教育活动向家长开放,邀请家长走进课堂,安排互动环节――向父母说说知心话,跟同学聊聊孝亲的做法、和爸爸妈妈一同表演自编自导的节目。使孩子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对爱的感悟,对感恩的诠释。

4.以“行”为训练点,将实践活动与日常教育相结合。开展坚持写孝亲日记、和父母一同制定孝敬协议、每周推出孝亲小故事、定期评选孝亲小明星、利用节假日践行孝亲小事等等独具特色的孝亲实践活动,使孝敬的美德渐渐在学生的心中萌生,促使学生养成习惯,自觉践行孝道。

(二)年级活动――突显层次

每个年级围绕本年级的道德行为培养点,制定了道德实践活动方案,孝亲敬老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守纪、有爱心、团结合作、正直守信感恩等实践活动分布到六个年级,每个年级每年完成两个,六年做完12个主题活动。要求学生制定活动计划,自觉践行道德小事并记录下来,留有活动痕迹集中展示。将对学生的道德行为的培养化作一个个有意义的小行动,在读书阅报中、在社区互助中、在家庭劳动中、在志愿服务中,引导学生做最好的自己,让学生成长的根深深扎在道德的沃土里,涵养了学生的性情、浸润了学生的心灵、指导了学生的行为。

(三)班级活动――集中展示

围绕“做最好的的自己,成为受欢迎的人”这一育人目标,利用升旗仪式进行班级国学教育活动展示观摩,集中展示班级道德教育活动的成果,全校观摩,展示形式包括诗歌、歌曲、舞蹈、快板和相声等。这些独具特色的升旗仪式为学生搭建了悦纳自我、认同自我、展示自我的平台,呈现了各个班级平时进行道德教育的点滴。学生在展示自我的过程中自然强化了道德认知,激发了道德情感,坚定了道德信念,并逐步养成了道德行为习惯。

(四)学生个人活动――彰显个性

以“小事养德,储蓄文明”活动为主渠道,将孝亲小事、自理小事、礼仪小事、助人小事、环保小事、健体小事融入学生生活,每月向学生发放“储蓄文明反馈表”,由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商议养德小事的内容,而后学生在生活中自觉践行并记录,再通过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评家长评的评价方式进行评价。将国学纳入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之中,又把学生在家和社会得到的行为列入矫正和测评的范围,提高教育实效。

孝亲敬老的名言范文2

“孝道”本是我中华民族之传统美德,有关孝道的格言、史书、传说等形成了最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弘扬“百善孝为先”的《二十四孝》被世人传颂称羡。

“百善孝为先”。孝之不存,和谐何来?事竟至此,国人该当如何?

有一日,喜闻山东莱州市政府在搞一个“孝德工程”,未敢迟疑,便赶了过去。

林建宁大张旗鼓推广孝德

原来,2006年初,山东省莱州市委市政府开展了一项针对“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的专题调查。在感受到莱州老百姓对孝道的崇尚和大部分老年人安享晚年的同时,也发现有的老人过得并不开心。

老人的话语,让人落泪,让人心碎――

“能干,俺是儿女的劳力,不能干,咱就成了人家的累赘。”

“人老了,最靠不住的就是儿女呀,歹心的儿女都赶不上好心的邻居。”

“我养你们18年,你们养我8年还不行吗?”

“能动一天就得干,不能干躺下就等死。”

“人可别老啊,老了难过呀!”

听到这些话,每个人都会扼腕长叹。莱州市市委书记林建宁,是位学经济出身的研究生硕士,他睿智、儒雅、博学,同时也是个性情中人,面对此情此景,他拍案而起!

他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统一认识,研究措施。他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我国的实际国情,决定了养老模式还是以家庭为主。因此,提倡孝德,是家庭和谐的重中之重!做人不能忘本,‘本’就是我们的父母。爱父母是人类最自然的亲情,是一切感情的基础,爱父母是最容易做到的,从爱自己的父母开始,将爱心推及天下的父母,才能有整个社会的和谐。”

2006年4月,莱州市委市政府将“提倡孝德”纳入正式工作计划,作为一项社会工程来抓,并以“孝德工程”为重点,拉开了“以德治市”的帷幕。

大爱无言 至孝无边

莱州市宽阔整洁的街道,秩序井然的行人、车辆,是给人留下的第一个好印象。路边十几块形状不同的牌子,吸引了行人注意,上面镌刻着孔子、孟子及中国传统文化中颂扬孝德的名言名句。建筑工地的围墙上大书的“孝德工程”大型宣传牌也格外引人注目。不仅这样,电梯里,公共卫生间里,也贴着有关孝德的格言。

环城公园,有“二十四孝”中《戏彩娱亲》、《亲尝汤药》、《百里负米》三个故事制作成的浮雕。浮雕的底座建得非常低,几岁的小孩都能看得到,这潜移默化的教育实实在在。

莱州市“孝德办公室”负责人,市委宣传部战部长清秀且干练,她介绍说,莱州历来有尊老、爱老的传统,但面对整个社会风气的日益滑沉,仅靠“传统”已经远远不够。因此,莱州市委市府很早就有了“孝德工程”的工作思路了。

林书记是个“有心人”。前几年去韩国出访,他被韩国重视孝德的教育所感染,背回来一堆韩国中小学的孝德书籍,回莱州后,专门组织力量,对教材进行了翻译和编写。2003年,图文并茂的《德育与生活》发到了全市各个幼儿园和中小学生的手里。它用格言、歌谣、图片等形式,教孩子们如何孝敬父母,关爱老人,尊重师长……2006年初的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更加坚定了林书记和市委市政府提倡孝德,加强“以德治市”的决心。

“孝德工程”针对不同的年龄段、不同职业,制定了非常详细的尽孝细则,这些都被纳入到年终考核体系当中。

机关干部必须做到:每月帮父母洗澡、理发,陪父母进行户外活动;每年为父母订一份报刊杂志。

中小学生必须做到:每个星期日作为“孝心日”,给父母端一杯茶、洗一次脚,做一顿饭菜,给父母制作一件感恩小礼物。

普通家庭做到:每周帮父母做一次家务、每月请父母吃一次团圆饭、每年带父母检查一次身体、陪父母参加一次文体活动。

“孝德工程”很快铺开,在全市上下引起了巨大反响。各级行政的有力推动,使传统文化的现代疗效很快显现,“为何孝敬老人”成为家庭饭桌上议论的话题。曾经有过不孝行为的子女纷纷表示坚决改过。莱州市的老人竖起大拇指,对“孝德工程”给予很高的评价:“政府提倡孝道,这是一件积德行善的大好事啊!”

榜样的力量无穷。紧接着莱州市大张旗鼓地评选出了新时代意义下的新“二十四孝贤”,并反复进行宣传。

以往评选典型,往往集中于对亲生父母的孝顺,尤其是深陷痛苦却坚韧耐劳的好儿媳。但时代在发展,孝顺的对象、孝顺的形式也有了多样性的体现。农村妇女谢庆春,无怨无悔照顾大伯哥30年的朴实,让人由衷敬佩;企业家于波,忙中挤时,每年陪母亲外出旅游,怕母亲吃不惯外面的菜,携带炊具亲自给母亲做饭;上门女婿王兴禹,不仅把小日子经营得有滋有味,还尽心照顾岳父岳母和残疾的大舅哥;邓永芳,为照顾老年痴呆的婆婆,和婆婆同睡一张床,婆婆对她依恋很深,以至于每天都要搂着她的腿才能睡着……

孝,是一种大爱。

“小的时候妈妈背我越背越重,我长大了我背妈妈越背越轻”。在社会发展的链条中,老人之所以处于弱势,实在是因为他们一天比一天行动不便、一天比一天身体不好、一天比一天更少地创造财富、他们不可能跟上时代的潮流――总之他们不可能再给子女带来什么现实利益。而且,有一天,他们终究会离孩子们而去。面对一天天走向消亡的老人,出于人性本能,谁都会有怜悯,但“孝”的恒久之心,特别是早起晚睡、服侍左右的耐心是否人人都有?对着一个孱弱的生命,你要时时爱他、为他着想、以他为中心,你能做到吗?所以,那些对老人孝顺的子女,堪可称之“大爱”。

“大爱”者都无“大言”。他们默默地做着这一切,不求任何回报。比如,莱州市“二十四孝贤”面对采访,几乎说出了同样的话:“这没什么,这就是做子女的应该做的。”

孝不孝,榜上见

郭家店镇,朱家村。

路边墙根下,几位老人坐在那里晒太阳,安静和祥和写在他们的脸上。不远处的墙体上,用朱红色的红漆写着巨幅宣传语:“今天你敬老,明天敬你老”、“朋友要交孝子、邻居要选孝媳”格外醒目。

村政务公开栏,一张红纸黑字的“爱心榜”引起了我的兴趣。村支书介绍说:“俺村每年定期张榜公布每家每户赡养老人的情况。谁孝顺不孝顺,怎么孝顺的,一看榜,全都知道了。”

“这榜贴了几年了?”

“这年数可长了。从1983年开始,已经24年。”

每年年初,村两委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坐下来制定“孝心明白纸”。即根据当年具体情况,制定出赡养老人的最低标准,用“明白纸”的形式下发到每家每户。每年进入腊月,妇代会主任还要挨家挨户走访落实,问子女:“老人的孝敬钱给了吗?”24年来,两委换了一届又一届,但这件事雷打不动,从未间断。

全村居民一年内供养老人的钱、粮、油及其它物品都被记录在案,在村务公开栏中红纸黑字张榜公布。每到发榜的日子,全村男女老幼跟过小年似的,都聚在榜前观看、比较、评论……有的孩子回家就埋怨自己的爸妈:“你们给爷爷奶奶的东西那么少,真丢人啊!等你们老了,我也按这个标准给你们,你们愿意吗?”

24年了,年年如此。260多户的村庄,从来没发生过一起有关赡养纠纷的案件。

朱家村妇女主任告诉我们说:“俺村的闺女,别的村都抢着要。因为俺村‘孝顺’的名声在外啊!”

24年了,昔日孝敬老人的年轻人,头上也长出了白发。对于养老,他们非常乐观,因为他们自己的行为,已经深深影响了他们的子女,成为了子女的行为方式,虽然他们还没到60岁养老期,但孩子已经学着当年他们孝顺爷爷奶奶的样子,开始孝顺他们了!

这是一件让人多么欣慰的事情!

孝德工程实施一年多,“孝敬”已经成了莱州市民津津乐道的词汇。孝,成了莱州人最时尚的事。大家在一起,议论最多的,就是如何变着法孝顺老人的。

有的老人,看着自己的孩子又要忙工作,又得来照顾自己,对孩子们说:“不用做得这么周到仔细,钱,我有,你不用给这么多。”

孩子说:“这不是钱不钱的问题。以前给你们钱,你们总是不要,现在,有政府规定,你们不要就不对了啊!不仅要收下,而且要花掉。”

即便这样说,有的老人还是舍不得花这份钱,给孩子们攒着,留着。孩子怎么办呢?就去商场购买了购物卡,谎称是单位发的福利卡。老人觉得购物卡过一段时间会作废,于是就把钱花掉了。岂不知这是孩子们的一片良苦用心啊!

在莱州,你不仅能感受到每个人都在敬老、爱老,各个单位也在积极行动。

市城建局完善了冬季除雪应急预案,一旦下雪,立刻抢修公园健身设施,确保老年人冬季活动安全。

老人节,柞村镇为全镇8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体检。

朱桥镇为百岁老人建立健康档案,每缝生日,由镇领导出面祝贺。

公安系统在重阳节前后为老人送实物2600多件次,合计3.6万多元。

市妇联组织老干部和敬老院的老人去享受足疗……

总有一种温暖能够直达我们心底。在莱州你能感受到这样的温暖,这温暖,让人踏实,让人喜悦,让人幸福。

相关链接

孝德活动开展以来,涉及虐待老人的案件比以往同期下降了13个百分点,涉老纠纷案下降了47%。

全市签订赡养责任状后,累计增加赡养费总额为7923万元。

2006年,莱州市GDP同比增长19%,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6%。

莱州市美誉全国

“两强”――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全国财政收入百强。

“两都”――中国石都、中国草艺品之都。

“两乡”――中国月季之乡、中国玉米良种之乡。

孝亲敬老的名言范文3

关键词:《弟子规》;礼仪教育;现代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0-20

中国是礼仪之邦,《弟子规》继承了儒家礼仪教育的精华,对个人生活的礼仪进行了细致的规范,对当代青少年的文明礼仪有着不可忽视的教育意义。

一、《弟子规》内容的阐述

1.家庭礼仪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父母的呼唤,应该立即回应;父母的命令,应该立即执行;父母的教诲,必须恭敬听从;父母的责备,必须虚心接受。虽然提倡孝顺父母,但我们还是需要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盲目顺从也不是明智的行为。父母的选择有时候也会有错误,这就要求我们有方法地做出选择,不能因为父母的过失就对父母不尊重,应小心劝导父母改过向善;劝导时要和颜悦色、态度诚恳;可以在父母高兴的时候规劝。忽视父母的建议、对父母的话置之不理、对父母大呼小叫,甚至大打出手,这是非常不正确的选择,即使你的想法是正确的,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是没有意义的。

做到孝顺最简单的事情就是关心父母的身体,冬天要保证父母能够在温暖的环境生活,不要让父母受到寒冷的侵蚀;夏天要让父母感觉清爽,不受烈阳的照射,这是孝顺首先要做到的。其次是出入门的时候应告知父母,减少父母的忧虑。出门告知、返家相见,这一条在当今的家庭中被严重忽略了,最近总有学生无故走失,而父母却不知道孩子去了何处,许多人离家并未告知父母,等到出事的时候,父母都不知去何处寻找孩子,这使父母难过、担忧,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也是当今儿童必须要学习的礼仪,这既是对父母的尊重,也是自身安全的保障。再次,当父母生病的时候,子女应该在身旁照顾,不应该有嫌弃之意。父母把孩子当作至宝,呵护备至,而作为子女也应该如此善待父母,让父母感受到子女的关怀。

做到“孝”是对于父母而言的,对其他的长辈和兄弟,就应当做到“悌”。古代家庭子女众多,长幼有序,互帮互助,家庭和睦,父母欢喜,家庭和谐,就是做到了“孝”。对于长辈,在就餐、坐行走方面,应当是长者优先;不可直呼长者的姓名,遇到长者要主动打招呼,要低声说话,不可大声直言。现在的许多儿童见到长者不知道主动打招呼,甚至都不知道如何称呼长辈。做到“孝悌”即要求两点:一是态度上的恭敬,二是行动上的到位。

2.个人礼仪

修身养性是每个人必要的修为,良好的修养会受到众人的欢迎和尊敬。个人礼仪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的仪容仪表;二是个人的言行举止。

每天早晨洗脸、刷牙是必不可少的,衣着也应该端庄、整洁。服装的整洁不在于华贵,而在于干净、整齐,所以不必要过分追求衣服的华丽,在什么场合穿什么样的衣服,要穿和自己身份相符的衣服,这是对自己的负责,对别人的尊重。这对于现在衣着攀比、追求奇装异服者,无疑是很有教育意义的。

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代表着他的家庭教育和个人的修养。首先,别人询问自己姓名的时候,应当及时回复;使用他人物品时,要先告知主人,不能私自取用;同时和他人说话的时候要咬字清晰,态度端正,让他人在态度上感受到自己是受人尊敬的;其次,饭桌的礼仪也是不可忽视的,饮食的时候不能挑拣,让他人感觉粗鲁,食量要适中,不可过分,暴饮暴食伤及自身;年少的时候,不要饮酒,醉酒容易失态,展现自己的丑陋,严重的还会使身体受伤。这对于现在的年轻人很有借鉴意义:过分饮酒失了分寸,身体受损,甚至导致更严重的后果,这是不可取的。最后,行走的礼仪要求,这要求我们步伐从容,站立端正;进门不要碰触门槛;坐的时候要安静、沉稳、优雅。对比当下的青年,站立倚靠、坐时跷腿,过分释放身体,给人一种不稳重的感觉。

3.处世礼仪

“乐修内,礼修外”,除了对自身礼仪的规范,在处世方面也有社交礼仪的要求。《弟子规》提出了两条原则: 一是信用原则,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人际关系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人相处,凡是所言,都应该是守信、诚实的,那些虚假、欺骗的话是不能说的,不是君子所为。没有真凭实据的话是不能说的,不能随便传,这是处世礼仪中首要的原则。然而在现在,无论儿童还是成人,完全遵循信用原则的寥寥无几,生活中总会有谎言的存在,即使有的话语是“善良的谎言”,同样也是不可以取的。

二是泛爱亲仁的原则,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生活在同一片天地下,只要是人,都应该相亲相爱、和睦友好,不要局限于自己的家庭。对比古人,我们会发现在当下不仁爱自己家庭的也是大有人在,不赡养老人、不爱护幼小的现象也不鲜见。当我们自己有能力时就应当帮助别人,不应自私;别人有能力, 就应该学会欣赏,而不是产生嫉妒之心。对于别人的帮助应该永记心头,不应该因为时间的长短而有所遗忘,“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假如不能及时相报,也应该将这份心意传递给他人,让他人感受温暖。想做到仁爱他人,就应当向有仁爱之心的人学习,能够亲近仁德的人,自己也会向好的方向发展,随着德行的进步,错误也会减少。

4.求学礼仪

《弟子规》在求学礼仪上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力行和学文的关系,即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不实际行动,只学习文化知识,不能成为一个能人、德人;只重视实践,忽视文化学习,坚持己见,掩饰真理的存在,这都不是良好的求学礼仪。力行和学文应当结合起来,这样既有充实的理论知识,也有足够的动手能力,二者不可或缺。

第二,读书有三个要素,即心、眼、口“三到”,三者缺一不可。读书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当心里有疑惑的时候,一定要向他人求教,直至解惑为止;当看到不懂知识的时候,不要跳过,要仔细研读;学到的知识要经常复习、巩固,不要羞涩于口语的练习,做到身心合一。

第三,对学习要有尊重之心。求学的态度是最重要的,读书之前要保证房屋整洁,桌面干净,文具要放端正,这是对读书的重视和敬重。取书之前要净手,不要在书本上乱写乱画;如果书有破损,应该及时修复、粘补。取书看完之后放回原处,不要随意摆放。对书有所选择:蒙蔽智慧、误入歧途的书禁看。

二、当代礼仪教育的现状

“礼仪”在封建社会的作用不仅限于道德教育,更有社会规范和安抚四夷的作用,现在礼仪的作用在弱化,更多地体现出一个人的素质。在古代,父母的言语就是权威,子女不能反驳家长的意见,对父母要顺从,不能驳斥父母的意见。然而在当代的家庭中,子女就是家中的“小皇帝”,父母必须满足子女的要求,不管这些要求是否合理、父母能否承担,一旦不满意,有的孩子就是吵闹,甚至言语辱骂、拳打脚踢。父母在现代和古代的地位正好反过来,这是礼仪教育在家庭中的缺失。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古代,学生必须尊敬老师,教师在社会上的地位是知识分子,是高层次的人物,学生及家长都必须以礼相待。现在的学校,学生对老师视而不见,课上做出各种违反规范的行为,课后有各种吐槽教师的言语。对于教师的规劝置之不理,更有甚者学生和家长对教师进行身体上的攻击,这是礼仪教育在学校中的缺失。

近几年来,年轻人和老年人的冲突在不断升级,不尊老的行为屡见不鲜,简单的公交车上让座的行为都在减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被漠视。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外出旅游成为潮流,然而带来的结果并不乐观: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各种乱写乱画的行为增加了工作人员的负担,给外国友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三、《弟子规》中礼仪教育的现代价值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有机统一的,三者是否协调一致对一个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这要求家庭、学校、社会相互配合,实现三位一体全方位教育。

许多教育家都曾强调过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作为儿童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小的儿童有极强的模仿能力,长辈的言行举止对于儿童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从小就要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从自身卫生到人际交往的礼仪,都要进行细致的教授,同时自己也要言行一致,让儿童感受到父母的行为和教授的礼仪是同步的。言传身教是由古至今流传下来的至理名言,期望的就是长者应该做好榜样,用自己的良好的德行引导儿童健康发展。

学校教育是遵循教育规律的,应当有正规的礼仪教育。首先,在课程设置和行为规范方面应有明确的规定。礼仪教育的课程设置应该贯穿幼稚园、小学、中学和大学,每个阶段根据学生的教育规律进行不同的课程教学,由浅入深地影响学生。其次,在学校中营造良好的礼仪氛围,师生之间的礼仪,学生之间的礼仪都要制定相应的礼仪规范,对不遵守规范的行为应当有相应的惩处,不能因为这和学习无关有所放松。再次,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应当是全面发展的,而不应该是学习上高能,道德、礼仪上严重缺失,对于社会的文明发展起到阻碍作用。在学校中和学生长期相处的是教师,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还要传授道德礼仪,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关键。要提高教育者的礼仪素质,培养进行礼仪教育的专门人才。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是崇高的,在低年级学生的眼中,教师的言行举止比家长更有权威,教师要注重个人礼仪、社交礼仪等,增加人格魅力,做好示范。学校的各种信息途径都可以宣传文明礼仪,让礼仪教育深入到学生的方方面面。

古语有言,无规矩不成方圆,正确规范内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社会领导、社会团体、各种机构和媒体都应做出一个表率,时刻注意自己的礼仪。加强监督、引导舆论,媒体可以经常报道那些遵守文明礼仪的道德模范,领导可以设立奖励措施,鼓励礼仪教育。社区可以经常组织一些和礼仪相关的活动,比如,每月评比出尊老爱幼的“礼仪先锋”。八荣八耻就是礼仪的规范,把社会上的良好和不良的行为都作出规定,让民众遵守,树立典型和榜样,将失德、失范问题减到最小。

参考文献:

[1]韩大林.《弟子规》的现代教育意蕴[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9(4):149-151.

[2]石晓妍,汪宗言.利用《弟子规》进行有效的品行教育[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12.

[3]张慧玲.《弟子规》对现代家庭教育的价值和意义[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6(3):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