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元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稀土元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稀土元素范文1

稀土在水产养殖上的产业化应用,必须了解稀土元素在水生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稀土元素在水体中主要通过体表渗透或饵料添加食用进入生物体内,在生物体内含量与该水体中稀土含量密切相关,水体稀土含量越高,生物体内的稀土含量也就越高。李明德等通过对同一水体中鲤鱼、鲫鱼、团头鲂、草鱼、梭鱼、中国对虾等鱼类体内稀土元素含量跟踪监测发现,稀土元素被添加进饲料被鱼食用进入消化道后,只有极少量能被吸收,绝大部分都会被粪便排出体外,经过一段时间后的饲养,稀土元素在鱼体内含量分布顺序为肝胰脏>心脏>骨骼>肠>鳞>肌肉。稀土元素在鱼体内的积累主要在内脏和骨骼中,而通常所食用的鱼体肌肉中稀土含量含量最少,说明稀土元素的添加对鱼类食用价值的影响较小。同时,检测结果也显示同一水体不同品种鱼类体内稀土含量分布差别不大,说明在稀土元素在同一浓度下对生物可能具备相同的代谢机制。相关问题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2、稀土元素在淡水与海水养殖上的应用

2.1在淡水养殖业方面

稀土元素在淡水养殖业上的应用主要无机硝酸稀土、有机稀土、Vc稀土和稀土甲壳素等,早在1897-1991年湖南省稀土渔业应用推广中将硝酸稀土作为微量元素添加进鱼饲料中喂养后就发现,适量的稀土元素添加可以使鲢鱼幼苗成活率和总产量分别提高12.0%和33.1%;草鱼幼苗成活率和总产量提高分别提高13.1%和11.1%,总含肉率与干样蛋白含量分别提高13.1%和2.7%。此后湖南省还专门成立了稀土农用研究中心,大力推广和研发稀土农用新技术。中国科学院淡水研究所通过对草鱼、团头鲂、青鱼、蝙鱼、鲤鱼、螂鱼和罗非鱼等鱼类品种饲料中添加130~200mg/kg有机稀土(STV-2)进行对照试验后发现,相比对照组,各种鱼类的产量增加了15.9%~30.5%,饵料系数平均降低14.6%,鱼类成活率提高了5%~10%,虽然试验并没有涉及大部分的鱼类品种,但也足以说明有机稀土在鱼类养殖上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石文雷等在通过对草鱼、团头鲂、鲫鱼、鲤鱼和鲢鱼的饲养后发现,适量的Vc稀土投放,不仅能提高鱼体生长速度,降低饵料系数,节约成本,还能增强鱼类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抑制其体内有害细菌的增长,是一种良好的微量调节剂。胡品虎等通过在国产鳗鱼饲料中添加适量稀土甲壳素饲养后发现,相比对照组,投喂稀土甲壳素的僵鳗复苏需要的时间更短,且其日增长率相对可提高3.25至4.60倍,饲料系数降低了69.28%,大大节约了养殖成本;而正常鳗种相比对照组的日增长率提高了22.5~29.0%,饲料系数降低了26.47%,综合总成本能节省30%。不同地区的水体环境和养殖条件存在着各种差异,使用不同稀土产品效果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别,但总体而言,稀土元素能提高淡水养殖效率,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2.2在海水养殖方面

相对于淡水养殖来说,海水养殖体系更为复杂,与淡水体系不同,不同海域中稀土含量往往差别很大,因此在稀土元素在海水养殖方面的应用研究还比较少,主要都是单个品种的研究。孙曙东在中国对虾饲料中添加稀土甲壳素饲养,通过观察稀土及其络合物在其不同生长阶段的促生长作用后发现,稀土甲壳素的添加能使虾苗成活率提高15%,成年对虾总体产量提高20%,目前稀土甲壳素已经广泛应用于中国对虾的养殖中。包玉敏等在稚鲍饲料中添加农牧养殖专用稀土喂养与日本饵料对比实验发现,相比对照组,稚鲍个体壳长日均增长速度提高了7.9%,日均增长率提高了10.5%,幼苗成活率提高了7.3%,在稚鲍饲养中完全可以取代进口的日本饵料。

3、稀土元素的作用机理探究

稀土元素对水产品的作用机理比较复杂,一直没有比较明确的定论,基本都是实验推论。

3.1对酶活性的影响

邵红星等通过对鲤鱼养殖中添加稀土喂养研究发现,适量稀土元素的添加可增强鲤鱼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促进鱼体内的新陈代谢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加快其生长速度,缩短喂养时间。

3.2对钙离子吸收的影响

在生物体中Ca2+在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肌肉收缩、信息传递、神经冲动传导以及骨髓的形成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稀土离子与钙离子性质及半径相似,其带电荷量为正三价比钙离子正二价高,因此稀土离子在生物体内的某些功能代谢中不仅可以代替钙离子发挥其功能,甚至能取代已经结合的Ca2+。同时生物在细胞增殖时需要从细胞外补充大量的外源性Ca2+来参与细胞质的代谢过程,稀土元素能通过改变表皮细胞表面的Ca2+通道促进Ca22+的内流。加快细胞增殖速度,促进细胞增长。

3.3对必需元素的影响

稀土元素可以通过与某些必需元素反应或促进其吸收来作用于生物的代谢过程,包玉敏等就发现在饵料中添加适量稀土元素能显著促进磷元素的吸收和利用。此外,稀土元素还可与氧、硫、氮、氢、碳、磷等元素发生反应,少量添加能激活水生生物体内的生长因子,促进相关酶的转化。总之,稀土元素能通过影响生物的代谢系统,对机体多种功能产生协调和活化作用,提高酶活力,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增强营养成分的吸收和利用,增强新陈代谢;同时稀土元素还能有效清除水生生物体内有害自由基,提高动物的自体免疫功能,对体内多种有害细菌的繁殖还具有抑制作用。

4、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

我国的稀土储量位居世界第一位,在冶金工业,石油化工,玻璃陶瓷以及新材料等方面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在农业方面的应用也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但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仅对某些地区和品种进行了实验研究,大都都是经验数据。存在着很多问题:

4.1当前稀土产品形式多样,含量差别比较大,不同地区、品种、年龄、饲养条件有着不同的最佳稀土用量,要防止稀土用量过大对生物生长以及环境的危害

4.2稀土元素的长期使用是否会对环境以及导致通过食物链导致在人体部分组织器官中的大量富集引发负面效应目前尚不明确。

稀土元素范文2

关键词:北泗组;地球化学特征;Ce异常;Eu异常;沉积环境

前言

晚三叠世北泗期为我国中生代重要的沉积型锰矿成矿时期,含锰岩系主要分布在广西天等~德保~田东一带,俗称“东平式锰矿”[1,2]。关于北泗组沉积锰矿床的成因一直存在诸多争议,如缺氧局限海盆说,主张锰矿的形成环境为闭塞海的缺氧环境,物源来自大陆[3];海底热泉喷流说,认为锰矿的形成是海底热泉喷流热液参与的热水沉积。近期研究更多的认为该时期的锰矿床成因是岩浆的侵入或喷发与岩浆活动引起的海底喷气、热水溢流等共同作用的结果[4,5]。文章通过东平矿区三口钻井北泗组岩芯样品的稀土元素分析,利用地球化学方法恢复北泗期的沉积环境,为分析北泗组锰矿床的成因提供地化证据。

1 区域地质

北泗组地层主要分布在广西天等~德保~田东一带,位于下雷~灵马坳陷的地州到向都弧形褶皱带东端。其中,下雷-灵马断裂带属于同沉积断裂,发育于基底层中又控制同时发生的沉积作用。从早泥盆世至早三叠世,主要是较薄的深水台沟相硅质岩、燧石灰岩、砂页岩沉积,断裂带南北两侧沉积较厚的台地相碳酸盐岩,沿断裂带形成特殊的“台沟”式断槽凹陷区,并有较强的海西-印支期岩浆运动[6,7]。区内出露的三叠世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早三叠世马脚岭期、北泗期、罗楼群期,中三叠世百逢期。其中早三叠世地层岩相分异明显,可以划分为碳酸盐岩相和碎屑岩相,前者包括马脚岭组和北泗组,后者指罗楼群组。北泗组地层为主要的含矿层位,其岩性为硅质泥灰岩、含锰硅质泥灰岩与碳酸锰矿互层。图1为东平矿区位置。

2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稀土元素分析样品均取自东平、扶晚矿区北泗组岩芯样品,包括含矿层及上下地层样品共计17件。首先,将筛选好的样品碎成细小碎块,利用球磨仪将其磨至200目以下的粉末,送至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分析测试研究中心做等离子体质谱分析仪测试,分析精度优于95%。并对分析结果进行北美页岩标准化。

2.1 稀土元素总量与轻重稀土分异

北泗组的分析样品岩性可分为两类,Ⅰ类为含锰岩系,包括含锰泥灰岩和碳酸锰矿,Ⅱ类为上下层位的围岩,主要指泥灰岩类。总的来看Ⅰ类含锰岩系∑REE变化范围较大,为71.24~217.49,平均值为128.6,高于Ⅱ类围岩层(平均值121)。Ⅰ类和Ⅱ类的稀土总量整体上与大陆上地壳值相近(平均值为146.4×10-6),低于北美页岩(平均值为173.2×10-6)。样品总体上表现∑LREE/∑HREE分异明显(平均值8.1),LaN/YbN剔除个别异常值外,变化范围在0.68~1.64之间波动,平均值为1.18,整体上属于标准页岩LaN/YbN(1.0~1.3)的波动范围。

2.2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参数

在现代海水的氧化、偏碱性条件下,Ce3+被氧化成相对不溶的Ce4+,并被铁锰离子的络合物吸附,导致海水及其沉积物中Ce3+的亏损,反之亦然,因此Ce异常可作为指示沉积环境氧化还原条件的标志[8,9,10]。在热水环境下,Eu常呈现出显著的正异常,因此Eu异常被作为指示沉积环境温度条件的标志[11]。Ⅰ类样品整体表现为正Ce异常,δCe变化范围为0.91-1.45,平均值1.11;Ⅱ类泥灰岩样品,整体上表现为显著的负Ce异常,剔除个别异常值,δCe值在0.79-0.95之间波动。全部样品中δEu以正异常为主,部分出现弱的负异常或异常缺失。

2.3 稀土元素的地质意义

据Morad和Felitsyn研究发现,样品的La/Sm>0.35,且与δCe无相关性时,沉积物Ce异常可代表其形成环境的物理化学条件[12,13,14,15]。北泗组样品La/Sm为4.76-10.92,远大于0.35,并且La/Sm与δCe的相关性仅为0.0088,相关性极差,因此北泗组Ⅱ类泥灰岩可以反映北泗期的沉积作用发生在具备氧化、偏碱性条件的富氧环境中(图2-a),而Ⅰ类含锰岩系的整体正Ce异常(图2-b),推测与Fe、Mn离子络合物的吸附作用有关[16,17]。

水体中影响Eu异常的因素较多,通常造成正Eu异常的原因有二,其一为相对还原和碱性的沉积环境,其二为有热水注入的沉积环境[18,19]。17件样品中,有5件样品表现为显著的正Eu异常,8件表现出弱的正Eu异常,并且显著的正Eu异常主要表现在Ⅰ类样品中。而通过正Ce异常已经证明了北泗期的沉积发生在富氧环境中,因此结合δCe和δEu的异常值,反映在锰矿的沉积期内有热水的注入[20]。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广西东平北泗组地层沉积环境较复杂,样品稀土总量与大陆上地壳值相近,呈现出显著的轻重稀土分异。Ⅰ类和Ⅱ类样品表现出不同的Ce异常特征,结合Fe、Mn离子络合物的吸附性原理,反映了北泗期相对氧化、偏碱性的沉积环境。而部分样品出现的显著正Eu异常,也说明了沉积期内局部地区受到了热水的影响。结合碳酸岩沉积环境的特征,以及北泗期构造及火山活动的大背景,北泗组地层的沉积环境应该为富氧的浅海环境,并受到了由于火山活动引起的海底溢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腾飞.广西东平表生富集型锰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初步研究[J].地质找矿论丛,1996,11(4):42-55.

[2]茹廷 ,韦灵敦,树皋.广西锰矿地质[M].地质出版社,1992.

[3]桂西南地区泥盆系、三叠系优质锰矿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R].中南地质勘查局宜昌研究所,1994.

[4]祝寿泉.中国沉积锰矿的成矿规律[J].中国锰业,1999,17(4):20-24.

[5]陈大经,谢世业.广西热水沉积成矿作用的基本特征[J].矿产与地质,2005,18(5):415-421.

[6]陈洪德,曾允孚.右江沉积盆地的性质及演化讨论[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1990(1):28-37.

[7]祝寿泉.东平红土型锰矿的地质特征[J].中国锰业,1998,16(1):9-13.

[8]谢尚克,杜佰伟,王剑.伦坡拉盆地丁青湖组油页岩稀土元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科技情报,2015,2:9.

[9]Taylor S R,McLennan S M.The continental crust:its composition and evolution[J].1985.

[10]Nagasawa H,Suwa K. Rare-earth concentrations in 3.5-billion-year-old Onverwachtcherts:An indicator for early Precambrian crustal environments[J].Geochemical Journal,1986,20(5):253-260.

[11]伊海生,林金辉,赵西西,等.高原沱沱河盆地渐新世-中新世湖相碳酸盐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正铕异常成因初探[J].沉积学报,2008,26(1):1-10.

[12]冯洪真.川西南阿什及尔期地层中的Ce异常及其古海洋学意义[J].火山地质与矿产,2001,22(2):126-134.

[13]马淑兰,柴之芳,毛雪瑛,等.南海铁锰沉积物的中子活化研究[J].东海海洋,1987,5(1):146-152.

[14]郑荣才,文华国,高红灿,等.酒西盆地青西凹陷下沟组湖相喷流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J].矿物岩石,2007,26(4):41-47.

[15]Morad S,Felitsyn S.Identification of primary Ce-anomaly signatures in fossil biogenic apatite: implication for the Cambrian oceanic anoxia and phosphogenesis[J].Sedimentary Geology,2001,143(3):259-264.

[16]Mitra A,Elderfield H,Greaves M J. Rare earth elements in submarine hydrothermal fluids and plumes from the Mid-Atlantic Ridge[J].Marine Chemistry,1994,46(3):217-235.

[17]Hongo Y,Obata H,Gamo T,et al. Rare Earth Elements in the hydrothermal system at Okinawa Trough back~arcbasin[J].Geochemical Journal,2007,41(1):1-15.

[18]Pattan J N,Parthiban G.Geochemistry of ferromanganese nodule-sediment pairs from Central Indian Ocean Basin[J].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2011,40(2):569-580.

稀土元素范文3

[关键词]丹参; 毛状根; 活性物质; 关键酶基因

Effect of Lanthanum on accumulation of active constituent and key enzymes expression of Salvia miltiorrhiza hairy root

BIAN Lihua1,3, ZOU Lin1, ZHOU Bingqian1, LIU Wei1, ZHOU Jie1,2*, WANG Xiao1

(1Key Laborat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Quality Control Technology, Shandong Analysis and

Test Center, Ji′nan 250014, China;

2 School of Bi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University of Ji′nan, Ji′nan 250012, China;

3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an 250355, China)

[Abstract]The effect of Lanthanum on the accumulation of active constituent and key enzymes expression of Salvia miltiorrhiza hairy root were studied and furthermore signaling molecules mediating the synthesis of secondary metabolism was also define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reveal of synthesis mechanism of active constituent of S miltiorrhiza hairy root inducing by Lanthanum The content of active constituents were detected by HPLC RNA was extracted with RNA prep Pure RNA purification kit (Tiangen) The results shows that LaCl3 processing promoted the accumulation of tanshinones and phenolic acids in S miltiorrhiza hairy root The accumulation of phenolic acids reached the highest at 9 d after treatment, and tanshinones accumulation continued to increase in 15 days Accumulation of active substance in S miltiorrhiza may relate with FPPS, TAT, HPPR several key enzyme activation

[Key words]Salvia miltiorrhiza; hairy root; active substance; key enzymes

doi:10.4268/cjcmm20162309

道地材是人们传统公认且来源于特定产地的名优正品药材,是中药材的精髓所在,也是历代医家防病治病最有力的武器之一[1]。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和根茎,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等功效[2],属于我国常用大宗药材,是临床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要药之一[3]。道地药材品质的形成与生态环境关系密切[4],而关于丹参道地药材品质形成的环境因子及其作用机制尚未深入研究。

土壤因子是重要的生态因子,也是影响药材产量和品质形成的重要因素[5]。稀土是由原子序数为57~71的镧系元素以及与之性质极为相似的钪、钇共17种元素组成。镧(La)是一种典型的稀土,地壳中镧约为0001 83%,稀土能够影响药材中活性物质的积累[6]。据报道山东丹参道地产区土壤中La达到27 mg・kg-1[7],丹参中La超过843 mg・kg-1,远高于水稻、玉米、大麦等作物[8],推测土壤中的镧元素是影响山东丹参道地药材品质形成的重要生态因子。预实验发现La处理后丹参中活性物质的含量发生显著变化,而La影响丹参中活性物质积累的机制尚未深入探讨。本文拟以丹参毛状根为试材,研究La处理对丹参毛状根中活性物质积累及其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丹参中活性成分及其关键酶基因对镧的响应特点,为揭示丹参道地药材形成的环境机制奠定基础。

1材料

采用发根农杆菌菌株Agrobacterium rhizogenes 15834处理丹参叶片获得丹参毛状根,将经PCR鉴定的阳性株系置于67 V液体培养基[9]中培养。精确称取05 g毛状根接种于50 mL培养基,25 ℃,110~120 r・min-1u床上避光培养。

2方法

21实验处理

毛状根继代培养18 d后,在无菌条件下添加LaCl3使其终浓度达到001 mmol・L-1(浓度由预实验得到),对照加等量灭菌水,每个处理6个重复,分别于处理后1,3,5,9,15 d取样,取样时将毛状根取出后迅速吸干水分,每一取样点取得的样品分为2份,一份样品用液氮迅速冷冻,置-70 ℃超低温冰箱保存备用,用于基因表达分析;另一份迅速超低温冷冻干燥,用于丹参活性物质含量测定。

22毛状根中活性物质含量测定

将干燥后的丹参毛状根研磨过筛,70%乙醇提取,HPLC同时测定迷迭香酸、丹酚酸B、二氢丹参酮、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含量[1013],以乙腈(A)和水(02%乙酸)为流动相,乙腈5%为初始浓度,0~25 min,5%~35% A,25~26 min,35%~100% A。酚酸类成分检测波长为270 nm,丹参酮类成分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25 ℃。

23毛状根中活性物质生物合成中关键酶基因表达分析

231毛状根总RNA提取采用天根多糖多酚植物总RNA提取试剂盒(Tiangen RNA prep Pure 多糖多酚植物总RNA提取试剂盒)提取。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RNA纯度和完整性;使用核酸蛋白分析仪(TY10 Biospecnano ZX21)检测RNA浓度。

232实时荧光定量PCR引物序列见表1。采用TaKaRa试剂盒进行反转录,采用琼脂糖凝胶法检测c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仪进行 PCR检测。利用Pfaffi法计算目的基因和内参基因的扩增效率。计算公式为基因表达量=C(A-E)/D(F-B),C,D分别是目的基因和内参基因的扩增效率;A和E分别是对照样品和待测样品中目的基因的Ct;F,B分别是对照样品和待测样品中内参基因的Ct。

24数据分析

用Excel软件处理数据,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RNA提取与检测结果

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RNA无蛋白质污染,RNA完整无降解,符合反转录成cDNA要求。核酸蛋白分析仪检测结果显示A260/230,A260/280读数均在18~21,RNA质量浓度均在200 mg・L-1以上,符合反转录成cDNA要求。c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条带清晰且为单一条带说明PCR产物特异性好,无明显引物二聚体,符合Real time实验要求。引物的特异性良好,各引物扩增效率均在适宜范围之内,符合Real time PCR实验要求。

32LaCl3处理对丹参毛状根中活性物质积累的影响

321LaCl3处理对丹参毛状根中丹参酮类成分积累的影响LaCl3处理后1 d二氢丹参酮、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

322LaCl3处理对丹参毛状根中酚酸类成分的影响LaCl3处理对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成分的积累表现出促进效应。LaCl3处理后5 d迷迭香酸迅速积累,其含量显著高出对照2859%(P

33LaCl3处理对丹参毛状根中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331LaCl3处理对丹参酮类成分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LaCl3处理对AACT和FPPS表达量的影响较为相似,处理后1 d其表达量迅速上升,分别高于对照4963%(P

332LaCl3处理对酚酸类成分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LaCl3处理对丹参毛状根酚酸类成分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见图4。LaCl3处理1 d对PAL表达量未表现出显著影响,处理后3,5 d PAL表达略低于对照组,处理后9 d PAL表达量显著高出对照17875%(P

34相关性分析

341丹参酮类成分含量及其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表达量的相关性分析丹参酮类成分含量及其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表达量的相关性分析见表2。AACT,FPPS呈现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85(P

342酚酸类成分与关键酶基因相关性分析酚酸类成分和关键酶基因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3。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之间有极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66(P

4讨论

本文通过研究LaCl3处理后不同时间段丹参酮类和酚酸类积累及其相应的关键酶基因表达量的动态变化,发现镧处理对丹参中丹参酮和酚酸类成分的积累整体表现出促进的效应,其中丹参酮类成分含量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15 d内),酚酸类成分含量在处理后9 d达到峰值后又回落。

镧处理后丹参体内活性物质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的表达量表现出明显的变化。FPPS,TAT,HPPR 3个关键酶基因均呈促进抑制相互交替的波浪状变化,该趋势与丹参酮ⅡA、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含量变化趋势相似,且活性物质积累的峰值时间相对滞后于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峰值时期,暗示FPPS,TAT,HPPR关键酶基因在镧处理诱导丹参中活性物质丹参酮ⅡA、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成分积累中发挥重要作用。据报道FPPS是丹参酮类成分代谢途径中的下游基因,其对丹参酮类成分合成影响作用较大。TAT是酪氨酸代谢途径的起始酶,也被公认为是该途径的限速酶[14]。HPPR为酪氨酸代谢途径中第一个使代谢流特异流向迷迭香酸的关键酶[15]。3个酶基因均为代谢途径中与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密切相关的关键酶基因,与本实验结果相吻合。相关性结果表明FPPS与二氢丹参酮和隐丹参酮均有显著正相关,且镧处理后1 d FPPS表达量即迅速上升,推测FPPS在镧响应机制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稀土元素外,土壤中影响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因子很多,从分子水平上探讨其作用机制是揭示道地药材品质形成的环境机制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肖小河, 陈士林, 黄璐琦,等 中国道地药材研究20年概论[J] 中国中药杂志, 2009, 34(5):519

[2]中国药典一部[S] 2015: 76

[3]杨志霞, 林谦, 马利,等 丹参对心血管疾病药理作用的文献研究[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7(2): 93

[4]黄璐琦, 郭兰萍, 胡娟,等 道地药材形成的分子机制及其遗传基础[J] 中国中药杂志, 2008, 33(20): 2303

[5]钟霞军,谈远锋土壤因素对道地药材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J]南方农业学报, 2012,43(11):1708

[6]周洁, 郭兰萍, 肖文娟, 等 稀土元素的植物生理学效应及其在中药材中的应用[J] 中国中药杂志, 2012, 37(15): 2238

[7]刘春生, 劳秀荣, 王文迪, 等 山东主要土壤及岩石的稀土特征[J] 土壤通报, 1997, 28(1): 34

[8]Liu Xiangsheng, Zhang He, Zhang Zhiyong, et al Content of rare earth elements in 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from different areas[J] J Rare Earth, 2010, 28: 510

[9]张夏楠, 崔光红, 蒋喜红, 等, 丹参转基因毛状根离体培养体系的建立及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 2010, 35(15): 2257

[10]张慧娴, 杜守颖, 陆洋, 等 HPLC同时测定丹参水溶性及脂溶性5种成分的含量[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0,16(15): 34

[11]呈沛, 韩东崎, 胡伟慧, 等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丹参中10种水溶性和4种脂溶性成分的含量[J] 药物分析杂志, 2015, 35(6): 991

[12]娄子阳, 张海, 李翔, 等 HPLC法同时测定中药丹参中水溶性和脂溶性成分的含量[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9, 30(2): 190

[13]翟学佳, 徐锦凤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丹参药材水溶性和脂溶性成分的含量[J]医药导报, 2009, 28(10): 1345

稀土元素范文4

稀土元素(REEs)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常能形成一些重要的工业矿床[1-2]。稀土元素化学性质稳定,均一性程度高,不易受变质作用等干扰,因此稀土元素被称为地球化学指示剂,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3-5]。随着测试技术的提高,稀土元素的测定方法主要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ICP-AES)[6-8]、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9-11]等。相比于ICP-AES,ICP-MS具有灵敏度高、检出限低、质谱图简单、背景值低等优点,可进行多元素同时测定及同位素比值分析,在稀土元素分析中越来越显示出优越性[12-14]。海洋沉积物等地质样品组成比较复杂,常用的消解方法有敞口酸溶[15]、高温碱熔[16]、微波消解[17]、高压密闭消解等[18]。其中,敞口酸溶由于不加压、溶解时间短等原因导致稀土元素测定结果偏低;高温碱熔流程复杂,空白值高,总盐度大,基体干扰比较严重;微波消解酸用量较大,高硅组分易出现沉淀,消解不完全,从而影响结果的准确度。高压密闭消解样品克服了上述处理方法的缺点,具有酸用量少、空白值低、消解完全等优点,非常适用于海洋沉积物样品的分解[19-22]。本文采用HNO3-HF高压密闭消解海洋沉积物样品,ICP-MS测定15种稀土元素,考察了方法的可行性。

1实验部分

1.1仪器及工作条件X-Series2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美国ThermofisherScientific公司)。优化后的工作参数列于表1。

1.2主要试剂及材料稀土元素混合标准储备溶液:10mg/L(国家有色金属及电子材料分析测试中心研制)。HNO3、HF:均经二次亚沸蒸馏所得。实验所用水:均为二次去离子水。高压密闭溶样弹,PTFE内胆规格10mL。PET聚酯瓶(100mL)。

1.3标准溶液的配制使用稀土元素标准储备溶液逐级稀释的方法配制混合标准系列溶液,介质为2%的HNO3,标准系列溶液浓度见表2。

1.4样品分析方法准确称取0.0500g烘干样品于PTFE内胆中,加入1.5mLHNO3、1.5mLHF,拧紧盖放入不锈钢套内,置于烘箱内190℃加热48h。冷却后取出PTFE内胆,置于电热板上加热蒸干两次,加入3mL50%(体积分数,下同)的HNO3和0.5mL1μg/mL的Rh溶液。拧紧盖放入不锈钢套内,置于烘箱内150℃加热4h。冷却后取出PTFE内胆,转移至100mLPET瓶内,用2%的HNO3定容至刻度,摇匀。随同做空白及标准监控溶液。

2结果与讨论

2.1质谱干扰与校正由于海洋沉积物样品组成比较复杂,干扰的校正必不可少。稀土元素的质谱干扰主要来自氧化物、多原子离子和同质异位素。其中,多原子离子的干扰尤为严重。干扰主要是Ba所形成的多原子离子对轻稀土的干扰,以及轻稀土元素与O或H所形成氧化物、氢氧化物对重稀土元素的干扰。为了校正多原子离子的干扰,测定Ba溶液(浓度为500ng/mL),Ce、Nd、Sm、Eu溶液(浓度分别为50ng/mL),通过计算干扰离子校正系数,得到干扰离子校正方程,结果见表3。本方法选取丰度较高、干扰较少的同位素作为分析元素。海洋沉积物样品中Rh含量极低,而样品中含有微量Re、In等,所以本文选择Rh作内标。

2.2样品分解方法沉积物样品分解方法主要有电热板消解、微波消解和高压密闭消解。本文用水系沉积物标准物质GBW07309比较了3种分解方法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电热板消解法加入8mLHF、4mLHCl、3mLHNO3、1mLHClO4;微波消解法加入6mLHNO3、2mLHF、2mLH2O2;高压密闭消解法加入1.5mLHF、1.5mLHNO3。稀土元素测定结果见表4,可见电热板消解结果明显低于微波消解法和高压密闭消解法,这是由于电热板消解法不加压、溶解时间短等原因导致稀土元素测定结果偏低,因此不适用。微波消解法和高压密闭消解法的相对误差(RE)均低于5%,但微波消解法的酸用量较多,高硅组分易出现沉淀,消解不完全,从而影响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高压密闭消解法具有酸用量少、消解完全、消解过程损失少、测定结果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较高等优点,因此本文选择高压密闭消解法来分解海洋沉积物样品。

2.3酸消解体系的选择海洋沉积物样品组成比较复杂,Si、Al、Fe、Ca、Mg、K、Na等元素含量较高,用HF可分解大部分硅酸盐;HNO3、王水、H2O2都具有氧化性,可分解大部分盐类及有机质。本文通过分析标准物质GBW07309比较了三种酸消解体系对测定的影响,酸体系分别为。稀土元素的测定结果列于表5,可见这3种酸消解体系对大部分稀土元素无明显差异,相对误差(RE)均低于5%。实验考虑到海洋地质调查需要大量的样品,酸用量过多可能引入杂质从而影响稀土元素的测定,因此本文选择HF-HNO3体系来分解海洋沉积物样品。

2.4标准曲线采用配制的2%的HNO3溶液作为低点,多个标准系列溶液作为高点,建立标准曲线。标准曲线的线性方程及相关系数见表6(其中y表示信号强度,x表示溶液浓度)。可见稀土元素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98~1.0000,说明标准曲线线性较好。

2.5方法检出限按照实验方法进行11份流程空白平行测定,以结果的3倍标准偏差所对应的浓度值作为方法检出限,结果列于表7。该方法检出限为3~15ng/g。

2.6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按照实验方法,分别对水系沉积物标准物质GBW07309、GBW07311和海底沉积物标准物质GBW07313进行独立消解6次并测定,考察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取6次的平均值作为最终测定值。表8结果表明,本方法的测定值和标准值基本吻合,相对标准偏差(RSD)和相对误差(RE)均低于5%,说明该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较高。

3海洋沉积物样品分析

采用建立的方法对1个长江口的沉积物样品进行独立消解6次并测定稀土元素含量,取6次的平均值作为最终测定值,其精密度结果列于表9。另在样品中加入适量的标准溶液,进行全流程加标回收实验,测试结果列于表10。可以看出,稀土元素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加标回收率为95.8%~104%,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稀土元素范文5

稀土元素的发现最早是由瑞典人Carl Axel Anrhenius 1787年发现的,大部分稀土元素是欧洲的一些矿物学家、化学家、冶金学家等发现提取的。历时100年,所有稀土元素已经全部被分离出来。此后科学家一直致力于研究稀土元素的应用。更多的目光关注稀土磁性、发光性能以及电子性能等。这也是很多国家把稀土元素作为战略资源而加以储备的原因。稀土配位化学也是稀土研究领域中发展最快的―个分支。

本书是黄春辉在1997年出版的中文《稀土化学的配位化学》一书基础上,联同该领域其他专家共同编辑的,从稀土配位化学的基础理论到应用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综述。全书共13章。1.总论。介绍了稀土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组态、镧系收缩、镧系价态、镧系元素的光谱项等,这部分是本书的基本理论;2.介绍了B-二系配合物;3.就羧酸、氨基酸的稀土配合物的合成、结构性质以及溶液化学进行了系统的介绍;4―6,介绍了含氮的稀土配合物,重点就不同含氮的基团进行了理论介绍;稀土金属含氧簇的合成、类型结构特点以及在发光、磁性、催化和药物方面进行了综述,该部分对于研究POM(Polyoxometalates,多金属含氧族合物)的学者是特别值得学习研究的;稀土烷氧化物、氢氧化物的配位化学;7.卓有特色的介绍了富勒烯(Mlerene)包覆的稀土配-合物,从制备、纯化、结构以及化学性质、应用、展望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是本书中很有特色的部分;8-10,介绍了镧系金属的有机金属化学;镧系金属的磁胜分子化学;Gd配合物的核磁成像技术;最后部分就稀土元素的电化学发光、近红外发光以及在化学传感、生物探针方面的应用。

黄春辉,女,无机化学家。1933年出生于河北,祖籍江西。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并留校任教。现任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及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教授。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兴趣集中于:荧光功能配合物:设计、合成、表征具有荧光性质的配合物,研究它们在有机电致发光、光学微腔、光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光电转化膜材料及其在太阳能转化中的应用。

该书作为稀土配位化学一部综述,重点对其基础理论以及应用进行了阐述,涵盖了稀土配位不同领域的内容,是一部权威的图书。对于相关从事稀土、镧系化学、配位化学的研究学者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资料。特别适用于研究生、工程师和工业应用方面的研究人员阅读。

赵宇飞,博士牛

稀土元素范文6

1、中国的稀土内蒙、江西、广东、四川、山东分布最多。

2、稀土元素特点:随原子序数的增加,稀土元素的克拉克值呈下降趋势;原子序数为偶数的稀土元素的克拉克值一般大于与其相邻的奇数元素;铈组元素(La、Ce、Pr、Nd、Pm、Sm、Eu、Gd)在地壳的含量大于钇组元素(Tb、Dy、Ho、Er、Tm、Yb、Lu、Y、Sc)。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