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意义教学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比的意义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范文1

【教材分析】教材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房屋平面图入手,引导学生认识比例尺,初步感受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出示平面图后,借助图形放缩的经验和其他学习经验,了解比例尺的含义。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比例尺;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2、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中国地图

【设计理念】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充分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要为生活服务这样一个理念。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起兴趣

1、课件出示昆明这座城市的美景并引入:南安到昆明的实际距离大约是2400多千米,如果想去昆明旅游坐什么车?(飞机)需要两三个小时。可是一只蚂蚁从南安爬到昆明只用了5秒钟,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在地图上爬的。)那么,在地图上南安到昆明的距离是多少呢?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地图,课件出示地图:从这幅地图上找出南安、昆明两个城市,用尺量出这两个城市在地图上的距离。学生操作后,汇报。师:在地图上南安到昆明距离是6厘米,我们把6厘米就称为南安到昆明的图上距离。

师:南安到昆明有2400多千米,而地图上只有6厘米,(师用手比划一下)你们知道是怎么画上去的吗?聪明的人想出了一个办法,把物体实际的长度按一定比例缩小再画在图纸上,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一个“脑筋急转弯”的智力游戏, 并抓住学生急于认知的心理,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出发,真切感受到在绘制平面图的时候,不可能按照实际的长度来操作,需要有一个科学的方法,这个问题情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调动了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从而高效能地引入本节课内容。)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活动一:(课件出示)

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学校要举办一个大型的文艺汇演,想让同学们设计一个舞台。在平面图上如果用10厘米表示地面上10米的距离,那么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多少呢?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活动引起浓厚的兴趣,用亲身经验走近数学,探索其中的奥秘。】

(1)读懂题目中的信息。

(学生汇报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根据题目的要求,引导学生得出10厘米:10米,并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化简比。

【设计意图:利用已有的学习经验,学生自然会想到要化简这个比,必须要统一计量单位,这也是比例尺这个知识点重点强调的地方。】

(3)随学生汇报,板书提炼: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10厘米:10米

10:1000

1:100

(4)揭示比例尺的含义。使学生理解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就是比例尺。

【设计意图:不把比例尺作为一个知识点让学生背诵,而是在情景中鼓励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与交流后得出结论。】

(二)、活动二:(课件出示)

师生共同搜集的生活中不同的比例尺,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说说自己的发现。

学生小组讨论(学生积极展开讨论与研究,各抒己见。)

教师归纳为三点:

①比例尺是一个比,不带计量单位。

②比例尺的前项和后项一定是同级单位。

③为了计算方便,比例尺通常都写做是前项为1的比。

【设计意图:多角度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使学生对比例尺的意义、形式、求法有初步了解,为解决实际问题打好基础。】

(三)、活动三:课前,老师测量了一下我们学校操场的长是50米,宽30米,现在老师就请同学们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将学校操场的平面图画在老师发给的白纸上并填好表格。(友情提醒一下:我们画图时用的单位是厘米,而已知的实际距离单位是米。)

1、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并注意收集不同的汇报素材。

2、小组交流

师:设计好了吗?下面请同学们围绕下面三个问题将自己的设计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电脑出示讨论题)

(1)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

(2)在操作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

(3)你是怎么解决的?

在学生交流时,教师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的平面图贴在黑板上。

3、汇报;说说自己的设计方案。(你是怎么想的?)

4、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已知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怎样求第三个量。

【设计意图:让学生试着画一画操场平面图,亲身体验当设计师的感觉。在动手实践过程的中,学生可以利用比的意义、比例尺的含义等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经验来解决这些问题,放手学生有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引申,巩固新知

课件出示一中国地图。

1、找到自己的家乡。估一估家乡到北京的距离,求一求实际距离。

2、放暑假时,你打算从――到――去旅游,两地间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千米。

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设计意图:通过一定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练习,既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运用所学,解决问题

1、学了本节课,你有获得了哪些知识?

2、怎样画我们教室的平面图呢?(长8米,宽6米)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自定比例尺,画出平面图。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范文2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第二册第68―70页。

二、教材分析

“认识人民币”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购物经历和生活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学生能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及其进率,并在模拟购物等活动中,经历取币、换币、付币和找币等过程,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地购物,了解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三、学情分析

小学一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大多已接触过人民币,对人民币有一定的认识,对币值和相应的钱币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一年级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他们对单位与单位间的进率并没有什么概念。因此,教师需要联系实际生活,结合人民币实体让学生来认识人民币,学会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感受人民币的实际价值,积累丰富的购物经验。

四、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认识面值在1元以下(包括1元)的人民币。

2.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以及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3.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珍惜人民币的思想教育。

五、教学重点

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及知道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

六、教学难点

学会等值人民币的交换。

七、教学准备

用白板制作“认识人民币”课件;2人一组,每组准备一个装有1元以内各种人民币的信封。

八、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买东西需要用什么?

生:钱。

师:世界上的钱有很多种。

用白板的聚光灯演示,学生猜,教师讲解,如:这是美国的钱,叫美元;这是欧洲的钱,叫欧元;这是日本的钱,叫日元。

最后出示我们国家的钱,问:叫什么?

生:人民币。

(师板书:人民币。)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先一起来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完成板书:认识人民币。)

(二)运用经验,合作探究。

1.认一认

学生2人一组,打开信封,互相认一认、说一说。

师:都认识了吗?现在老师要来考你们啦!

用白板的幕布从上慢慢往下拉,先出现1元的图片,问学生认识吗?你是怎么认的?

指名学生回答。学生在回答的时候可能会提到数字1,还有上面有个字“元”,教师随即板书:元。

接下来幕布再往下拉是1角,学生回答是怎么认的,教师板书:角。

再往下拉是1分,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分。

把幕布全部拉下来,请一个学生到前面来把自己认识的指一指,说一说,不对或不完整的由其他学生补充。

2.分一分

师:小朋友认识了这么多人民币,你们能把它们分分类吗?

学生小组动手分。

学生汇报分的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在白板上拖动人民币演示。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分法:第一种是把纸币作为一类,硬币作为一类。

第二种是根据面值把有“元”字的分为一类,有“角”字的分为一类,有“分”字的分为一类。

结合第二种分类的方法,教师讲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补充完板书(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第三种把有数字1的分为一类,数字2的分为一类,数字5的分为一类。

3.做一做

白板出示书本上的想想做做“1”、“2”。

学生一起来做一做。

利用白板的画线功能和书写功能直接在白板上做。

(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买1元的笔记本

(师:人民币有什么用处?

学生回答。)

师:人民币可以买很多东西,但是我们也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而且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

师:小朋友们看屏幕,这天,小明向他妈妈要了一些人民币,和小丽、小华去商场买东西(白板出示书上主题图)。

他们首先来到买文具的柜台,

女士优先,小丽想买一本笔记本(在白板上点击笔记本,出示价是1元)。

小丽可以怎么付这1元钱呢?

学生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并操作。师提示:方法不唯一。

(学生汇报。)

教师在白板上演示,白板下面的人民币设了“拖动副本”的功能。

大部分学生会选1元的纸币或硬币,也有学生说可以拿2个5角,或者10个1角,或者5个2角等,只要学生提出其中一种教师就引出“10角就是1元”。

板书:1元=10角。

师:1元=10角。请小朋友们把它轻轻地读一读,边读边记。

(学生读、记。)

师:谁能说说还可以怎样拿?

师:(对照着上面的板书:“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我们已经知道了元和角的关系,那角和分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回答。)

板书:“1角=10分”。请学生轻轻地读一读,边读边记。

2.买5角的三角尺

师:接下来是小华,小华想买什么呢?(在白板点击三角尺,出示价格是5角)

小华可以怎么付5角呢?

学生小组尝试拿法。

学生汇报,教师在白板上演示。

3. 1元钱能买哪些物品

师:现在轮到小明了,他也要给自己添置一些学习用品。

在主题图买文具的商品柜里点击一下铅笔,4角;点击一下小刀,9角;点击一下活动铅笔,7角;点击一下直尺,3角。

小明想:那1元钱可以买这些学习用品中的哪些呢?能买两样吗?

学生举手回答。

师:其他小朋友说说前面同学的回答可以吗?

学生回答。

师:小明最终决定买1枝铅笔,1元钱买一枝铅笔,应找回多少钱?

学生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指名回答:找回6角钱。

师: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1元=10角,10-4=6(角)

4.去帮妈妈寄信

师:大家看,小明想起还要帮妈妈寄一封信,于是他来到了邮局。(白板出示买邮票图,点击阿姨,声音:寄往本地的信要买8角的邮票,点击小明:那怎样付8角钱呢?)请小朋友帮小明一起来想想办法。

学生小组合作拿一拿,也可以几个小组合作拿一拿,把拿法记下来。

学生汇报拿法,不要求拿全,作为课外作业。

四、课堂总结,升华思想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范文3

当今时代是一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计算机作为这一时代的产物,已经运用到了每一个角落。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信息化的浪潮已席卷全球。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在大力提倡现代化教育教学的今天,电化教育已经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如何在艺术设计学科中充分运用电化教育手段,切实“减负”,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方面,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实现:

1 Photoshop在艺术设计教学上的妙用

我们在Photoshop的使用过程中,发现它除了具有强大的图像处理功能外,对艺术设计教学还具有很好的教学辅助作用。教师可以利用它进行迅速有效的示范、讲解、演示,使设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老师用好Photoshop,会取得很好的课堂效果.

1.1 使艺术设计知识具体化

艺术设计教学中渗透了一定量的美术基础知识,相对于刚接触美术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以前的教学模式,只是教师在黑板上画,学生加以模仿,远不能适应美术教学的要求。如果用Photoshop进行美术教学,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构图时要把主要的物体放在主要的位置。使用Photoshop可以使构图知识具体化,通过演示,学生了解了绘画的过程顺序,同时也理解了“图层”、“选区”、“三原色光”、“笔触”、“样式”等知识的含义,理解了点、线、面、体的概念,用复制粘贴的方法导入图库中的一些图片,接着用移动和自由变换的功能来说明构图的要求,通过不同的演示来说明什么样的构图是合理的。在制作的过程中,只要是能想到的,Photoshop都能很好地制作,这既丰富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1.2 使学习知识趣味化

欣赏是艺术设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的教材中每一册都有一些欣赏的内容,如传统的艺术设计、现代的艺术设计等,对于画种、材料、表现方法教师只能泛泛而谈,有了Photoshop,教师就可以当场演示、当场制作出不同的效果,并在制作过程中让学生进行理解和感受。例如在欣赏作品时,为了说明它们之间的不同,我在网络上找到一些景物,根据讲解需要,打开滤境,然后根据需要点击浮雕或另外的效果,这样学生就可以直接欣赏同一内容的不同表现形式了,效果很好。

1.3 使学习知识直观化

艺术设计教学具有很强的直观性,用好Photoshop,就改变了以往的教师徒手演示速度慢、效果差的特点,可以使很多设计知识直观而迅速地显现于学生的面前。如一些结构、材料等,这些知识都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教师就可以非常直观地利用Photoshop提供的功能把这些知识讲清楚,同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来加深理解。

2 PowerPoint辅助教学增强艺术设计教学的情境感

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语言+静止图片+演示+练习”,课堂教学情感成分少,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总是在消极被动的情绪下,目睹枯燥无味的简单重复,而采用了PowerPoint辅助教学,为学生酿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将声音、图像、文字集于一体,使视、听一体化的现代化教育手段,以其生动、活泼的形象及悦目动听的声音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使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都参与感知活动,变被动接受信息为主动接受信息。例如:在教学《设计动物园门票》这一课时,可以出示大量的各种形态的动物以及对照图片,让学生在学习设计知识的同时还能了解一些自然知识,突破了教材的局限,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使学生了解到设计无处不在。形式的新颖,计算机的神秘,设计的独特,加上激人之情,启人之智的音乐、较好地调节了学生的情绪,使他们的信心十足,跃跃欲试,轻松愉快释疑克难。

3 CAI软件的运用,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是必要的,所以现代教学模式非常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各种方法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最明显和最容易达到这个效果。在教学中,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往往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讲解知识、技能,而往往并不完全都被学生理解和掌握。而有了多媒体电脑,无论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还是从别出心裁而有创意的课程设计,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学《莲花的制作》一课,按备课思路,利用电脑设计了一个CAI软件,制作成动画的过程,充分展示莲花墨色的干、湿、浓淡的变化及画面处理进行定镜显示,连贯运作,强化学生的视觉感受,调动学生的内动力,加速了知识技能的掌握。缩短了演示时间,扩充了练习的空间,减轻了学生的课余负担。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性状分离比 手枪模型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9-0137-01

一、学情分析

通过对自由组合定律基本内容一节的学习,学生对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见识各种异常的性状分离比,放手让学生探讨异常性状比出现的背后原因,比较异常性状分离比与9:3:3:1的关系,以及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等。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规律总结,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2.掌握异常性状分离比背后出现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三种异常性状分离比的分析。

2.难点: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异常性状分离比的分析。

四、教学策略

温故知新复习“手枪”模型运用“手枪”模型解题引出多种异常性状分离比数据逐一分析三种异常性状分离比规律总结。

五、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复习“手枪”模型

幻灯片1:观看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基本过程,然后找同学上黑板熟练书写F2代9种基因型及其比例——“手枪”模型。

幻灯片2:2013天津高考题引出核心性状分离比9:3:3:1。同时引出在高考题中还出现了不少异常的性状分离比。

幻灯片3:(2011山东理综)F2 301:20=15:1;(2010新课标)紫:红:白=9:3:4;(2010全国理综)扁盘:圆:长=9:6:1

最后展示一系列异常性状分离,引出本节课要梳理的是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异常性状分离比与自由组合的关系。

(二)问题串形式层层深入,得出结论

1.异常性状分离比第一种类型:9:3:3:1变形

例1:(2011.山东)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该形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是A、a和B、b表示。为探究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

重点引导:15:1与9:3:3:1的关系?总和相加=16除了15:1还有哪些异常性状分离比。

学生能答出基本的几种变形,如:9:3:4;13:3;12:3:1

等。

接下来拓展延伸:

某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调控,基因与表现型关系如下:

如果两对基因在两对染色体上,则粉色植株AaBb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______。

答案:略。

规律1:只要F2的组合表现型比例之和是16,不管以什么样的比例呈现,都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而且都是由两对等位基因决定的。

2.致死原因

例2:黄色卷尾鼠彼此杂交,得子代:6/12黄色卷尾、2/12黄色正常尾、3/12鼠色卷尾、1/12鼠色正常尾。据此回答:

(1)上述遗传现象______(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若控制鼠体色基因用(A/a)、尾型基因用(T/t)表示,请说明显隐性关系,写出黄色卷尾亲本的基因型。

(3)导致出现上述遗传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答案:略。

变式:如果后代出现4:2:2:1,什么原因导致?

规律2:由于致死原因,导致F2的表现型比例总和不是16,但仍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3.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例3:用纯种有色饱满籽粒的玉米与无色皱缩籽粒的玉米杂交,(实验条件满足实验要求)F1全部表现为有色饱满,F1自交后,F2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有色饱满73%,有色皱缩2%,无色饱满2%,无色皱缩23%。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______规律。

(2)上述两对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规律?为什么?

答案:略。

规律3:F2的性状比例总和不是16,拆开一对一对分析,相乘后与所给性状分离比比较,不相同则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三)总结归纳

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范文5

关键词: 传统教学 信息化教学 对比 反思

专用书信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应用文体,常用于某种特定场合,针对某种特定事务,如贺信、介绍信、证明信、感谢信、慰问信、倡议书、邀请书、申请书、聘书等。不同的书信有不同的用途,虽然现在是信息时代,各种现代通讯方式层出不穷,如电话、手机短信、微信等,但对于从事商务活动的人群来说,它们在交际往来中仍然是必不可少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因此,它是应用文写作中要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传统的书信写作教学,学生机械地学习书信的一般写作,也许能掌握它的基本格式,但写作兴趣不浓,往往不愿意写,即使写了,写出来的东西也不尽如人意。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结合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改革,效果显著。我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反复尝试,对此有了一些思考,下面以专用书信中的贺信为例,将传统教学和信息化教学进行比较,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贺信教学内容分析

“专用书信”是我院“应用文写作”职业能力训练模块中的相关任务。该模块紧接经管类专业工作岗位,通过训练,有效提高学生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为他们以后的职场发展打下基础。贺信是专用书信中常见的一种。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贺信的特点及使用范围。

2.了解贺信的基本格式和写法。

(二)能力目标。

能够熟练地写作贺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正确写作专用书信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独立开拓思维和与人沟通的能力,使他们具有一定的职业意识和自我发展意识,对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有所规划。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为掌握贺信的写作。

2.难点为贺信写作技巧和格式的把握。

二、贺信传统教学组织模式

传统的贺信写作课常常按照书信常识介绍――贺信概念及种类――贺信格式与写法――讲解例文――学生写作这样的模式进行。

这种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传统讲授型教学,也称接受式教学,目前在高职写作教学中使用较为广泛,写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惯用这种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通过教师呈现的材料完成知识的学习,教师则利用教材、“粉笔+黑板”等工具辅助教学,即使有多媒体,也只是简单地展示知识内容,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教学。

三、贺信信息化教学组织过程

(一)课前准备。

教师利用微信群组给学生学习任务单和相关微课视频。

(二)课堂学习。

1.导入

首先播放一小段视频歌曲:安雯的《月满西楼》,提问学生:歌词“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中的“锦书”是什么意思?由此引出“鸿雁传书”的典故,通过故事导入专用书信的写作。

通过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开始就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而典故的讲解则有利于学生体会到书信的作用,更能推广中华传统文化。

2.写作实施

(1)写作任务。2015年的写作课堂上,我的是我校一英语教师在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获一等奖的案例,要求学生向老师祝贺,不少学生刚好是这位英语老师的学生,很有真实感;2016年,我选取的写作任务是我校三名大二学生在刚结束的2016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国家一等奖并获得高教社杯,要求学生向这三位学生祝贺,学生带着崇拜的眼神看着这个新闻报道,大喊佩服。这两个案例,我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喜闻乐见并且熟知的,所以在写作上的积极性有一定的提高。

(2)分析任务。学生看完网上的新闻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任务分析,由关键词“获奖”、“祝贺”引出贺信这一文种。上述两个案例是有区别的,前者是教师,属于上级,后者是学生,属于平级,所以在分析任务时要引а生注意语气、用词及贺信内容的写法。

(3)小组完成任务。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写作,要求学生发挥集体的智慧,结合课前自学,交出一份贺信,写完后上传至微信群中。

(4)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学生在微信群中查阅其他组的成果,指出优缺点。教师在点评中穿插讲解贺信的知识点,并结合《祝贺北京申办冬奥成功》、《中国足协祝贺广州恒大夺冠》两则新闻中的贺信内容,让学生总结贺信的构成部分。

(5)最后小组修改习作,教师一旁指导。

四、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对比分析

传统写作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学生的直接对话,教师可以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适时地调整教学节奏,让学生在自己的安排下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内容。学生在短时间内接收大量信息,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这种模式对教师的要求较高,需要教师有很大的魅力,能长时间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且讲解生动形象,否则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时很难长时间地专注,加上高职学生的写作基础差,对应用文写作提不起兴趣,常常到最后玩手机、打瞌睡现象严重,真正成了教师为主体的“一言堂”。

在“贺信”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中,我们改变以往的写作教学模式,先给出任务让学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写作,在写作过程中,他们利用各种信息化的手段掌握贺信的一般结构,在思考、交流、探究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比老师的灌输效果更好。总体而言,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

信息化教学模式强调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要求以“学生为主”,突出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动性,变单纯的接受式学习为体验式、探究式学习,促使学生动手解决问题,在建构中完成知识的获得。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通过任务的设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二)教学情境更生动形象。

在写作课上,学生常常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头疼,教材上一般的写作素材无法引起他们的共鸣,没有写作欲望。信息化的手段集图片、文字、视频、动画等形式于一体,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观,在多媒体创设的学习情境中,既丰富教学资源,又增强学生的写作欲望。

(三)考核评价更科学。

传统的写作教学更注重终极评价,课堂上教师大部分时间都在讲解写作知识,而将写作放在课后,对于学生是否掌握只能凭作业和最后的考试,至于学生的作业是抄袭还是原创很少了解。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内完成写作,教师有机会了解学生的写作情况,从而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更能客观地从学生的写作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五、反思

随着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单纯的“知识型”人才已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高职教育的方向是培养具备信息素养的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人才。高职教师应主动参与信息化教学改革,这样才不会被轻易淘汰。信息化教学对教师及学生都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教师转变角色,提高自身信息素养。

教师要主动转变身份,由“主体”变“主导”,将课堂还给学生。信息化时代,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不能再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要引导他们主动建构知识,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创新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资源,做好设计,合理安排教学各个环节,引导学生达到教学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很高的信息素养,树立信息技术终身学习的意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二)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掌握信息时代的各种技能。

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容易在学习上养成惰性,习惯被动地接受,信息化时代,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获取、分析和加工信息,利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形成敢于质疑、敢于尝试、敢于创新的品质,主动反省、评价和监督自己的学习过程,使W习良性循环,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张岩.信息化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与传统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对比分析[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12).

[2]郭晓功,徐鲁宁.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主要差别对比[J].信息通信,2014(06).

[3]刘晓.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J].科技创新导报,2012(03).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范文6

论文摘要:艺术设计领域计算机辅助设计应运而生,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对现代教育教学即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便促使高校将计算机辅助设计提高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但高科技的介入也从另一方面阻碍并制约了现在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的发展。 

 

当今社会,随着计算机各项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重视和运用。在艺术设计领域计算机辅助设计也应运而生。所谓视觉艺术,是通过人的视觉感受而将客观内容纳入主观心灵并予以对象化呈现的艺术形态。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帮助设计者将作品意图得到充分表现,同样也使用这种先进手段使受众达到精神的审美愉悦。随着人们的生活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视觉品味也随之升高。这都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们审美观念的进步,所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于社会和艺术设计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强大作用。例如在平面设计中标志设计、招贴设计、版式设计、字体设计使用电脑制图辅助设计比比皆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室内空间设计、景观设计、家具陈设等大都也都是利用计算机设计方案。 

1 计算机辅助设计对现代艺术教育教学的推动 

计算机辅助设计是计算机技术与艺术设计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它在设计的艺术创造规律、形式美法则等方面与先前传统的艺术设计是一样的。只是在完成途径与传统教学大不相同。并且得到的作品效果较从前的传统教学相比大有提高,教学效果从理解专业课程的角度来讲,效果较从前要好。 

以三大构成学科为例,在三大构成设计中:①平面构成的训练基本可以分为重复、近似、发射、渐变、特异、密集、肌理等几个大类。以重复和特异为典型例子,大量相同单元形的重复出现可以体现出整体感、秩序感、节奏感和韵律感,从而制造出强烈的视觉效果。在传统的基础训练中,手绘是唯一办法。但耗时不短,以有作用骨骼和绝对重复为基本条件,以基本可以形成规模的单元形数量来训练,想要达到理想效果并突显其构成特点,一般要花上好几个小时。而这只是平面构成中一个小的单元,所以考虑到学生的手绘能力与程度,一般在作业中省去几个单元,只挑选相对重点的单元进行手绘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很多学生有畏难情绪,很多好的想法被复杂的形式所打断,不再考虑。②再有就是在色彩构成明度训练中的九调训练。九个调子要分别调色组合表达以达到某一种效果,从而理解色彩之间的关系和实际应用效果。在这个训练中,几种颜色的分阶段渐变以及画面中的平涂效果都将会影响学生对色彩关系的理解。颜料脱胶、调配、绘画功底都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画面质量,从而影响学生的理解程度。③在立体构成训练中,点线面体块的练习必不可少。材料的寻找以及制作对于高职学生有一定的难度。这也阻碍了学生在形式上的发挥,影响作业效果,也影响对立体构成设计的的理解。 

计算机辅助设计介入到三大构成教育教学中后,上述情况得以改观。首先,作业可以较从前多布置一些草图,让学生多几种想法,在很多种设计方案中选取几幅作为作业。这样可以得到最好的设计结果,使学生从大量的手工作业中摆脱出来,而且不用再考虑手绘功底给作业带来的影响。其次,使学生将重点放在设计想法上,用更多的时间来拓宽自己的设计思路,锻炼自己的设计思维。最后,在修改作业方面,用计算机软件制作的构成作业也体现出巨大的优越性。随时可以修改画面效果,其灵活性可塑性都是手绘作业所不能比拟的。 

再以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为例。第一、手绘的室内外空间设计效果单一,真实感差,与设计出的实体有很大的差距,而设计师的目标正是使效果图具有和最终场景相同或接近的真实感,能够模拟和演示即将成型的空间设计的最后效果,具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在实际教学中就是学生要以效果图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多种设计方案,要将设计方案表现的淋漓尽致来提升自己设计理念与目的,从而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由于绘画基础和表现技法以及工具的制约会使学生的设计效果大打折扣,也使自己的设计意图暗淡无光。第二、手绘效果图在速度上同使用计算机软件设计效果图也有很大差距。手绘效果图占用了大量时间,使学生将丰富多样的富有实际意义的想法因为时间原因而被搁浅。所以在教学中也不能满足学生提交多种方案的速度要求。第三、用手绘效果图由于数据的误差较大,作为实体的参考依据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设计表现的要求。 

从前在教学中手绘的建筑环艺的效果图主要以静态为主,以很多各个角度的场景做辅助,来了解设计单体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之间的影响。这种方式只能给人一种片面的印象,而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而学生则可以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主要是通过3dsmax,lightscape,photoshop等计算机软件)创造出审美对象、设计方案,不仅可以制作出事物及场景的外观效果,还可以将筑物内部空间的效果让人一览无余,而且还可以让人们能够在即将设计出的未来建筑物中漫游(利用3dsmax软件的三维动画功能)。在这里计算机软件制作的效果图以虚拟现实的技术实现了真是的三维的场景。这样便可以全方位、多角度的在场景中漫游,也使教师与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研究推敲设计方案,得到最客观的结果。 

从环境艺术设计效果图的最终效果而言,计算机辅助设计帮助学生将图纸以最精美和最精确的一种方式呈现在教师和众多同学面前。而在设计过程中,在环境艺术的室内或室外的设计从一开始就能以可视的、动态的方式全方位展示设计实体所处的地理环境、实体外貌和各种附属设施以及实体内部空间的效果。计算机辅助设计最终成为设计方案及装修效果展示、教师对作品评价的有力工具。 

2 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对现代教学的制约 

现代艺术设计经过近百年的历程,虽然与计算机技术的相结合,得到了从内容到形式上的变化和发展,但是目前一些设计似乎走进了一个误区,好像电脑画面效果越精美就越能吸引人,越能体现其设计水平。很多学生在做平面设计类作业时忽略原创想法,只想借助高科技手段将美轮美奂的精美图片进行简单拼凑,以求得在设计视觉上的冲击,以此掩盖设计理念想法上的空洞,却不知这种片面追求画面效果不但是舍本逐末,而且近于无的放矢。将应该关注的内容放在了一边,以高科技为借口将设计想法掩埋在美丽的视觉效果下。学生正确方式应该将原本要学习内容理解消化,然后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因为一切技巧必须从内容出发,目的是为了传达设计所要表达的信息,技巧不过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手段,是用来辅助制作最终效果的。 

计算机辅助设计进入到设计教育领域,减少了一些由于小的误差而出现了多种设计方案的可能性。做过设计的人都知道,手绘草图虽然费时而且不太精准,但是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也会为原本已经僵化的设计思路打开一条很偶然的通道。手绘的人为因素比较多,多种画笔的应用,会带来多种肌理效果,突然画歪的一个线条有可能就可以演变成另一个设计方案。在教育教学中,对于正在学习设计的学生来讲,这无疑可以为他们的设计思路多一种可能性而埋下伏笔。从而缓解肠思枯竭的学生们“憋不出”设计方案的状态。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出现加快了设计想法“成型”的速度,过程相对简单,这也不利于教学中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而手绘作业在绘制过程中可以控制其消化理解的节奏,在学生将设计想法付诸实现的过程中把课上所学的概念内容逐步消化理解。 

在教育的大的指导方向上有很多高校似乎也进入到了一个误区。有很多设计课程被简单的加入到计算机专业中去,或是将艺术专业与计算机专业合并共同培养人才。这些都是高科技出现的弊端。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使高校中新的学科和课程急剧增设。例如:电脑广告设计、动漫设计、网页制做、数码影像设计等数码艺术课,但在增加的同时也要符合教育的内在规律。艺术教育教学由此走到了了一个模棱两可的地步,是培养计算机人才还是培养艺术人才?然而计算机的软件制作与艺术设计并不矛盾,只是要在艺术的前提下,利用先进手段提高设计的表现力。 

3 总结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出现推动了现代设计的教育教学,使学生在设计学习中进入到了一个非常先进的领域。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出现提高了学生的设计思维,拓宽了学生的设计思路,但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所以,高科技的介入要在某个前提下有度的实施。但无论如何,计算机辅助设计最终会进入艺术设计教育领域,这无疑是历史的进步、艺术的拓展和教育革命的成果。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更应不断地更新观念,接受新的高科技手段来服务于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1]电脑在平面设计中带来的革命《世界现代平面设计史》王受之. 

[2]对数码技术的理性思考《数码设计》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