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决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效决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效决策

高效决策范文1

关键词:高效课堂;合作学习;初中物理;问题;解决策

一、引言

“小组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就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学习。依其任务类型或学生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了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效率[1]。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和高效课堂理论的提出,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最近两年,本人所在地区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高效课堂改革,合作学习模式已被初中物理教学采用且已取得了一些可人的成效,但还是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2.1小组合作只是形式上的合作而非本质上的合作。在实际考察中,笔者发现大多数小组的成立都是课堂上教师的随机安排,小组内部成员没有任务分工,只是将原来一排排坐的学生变成了按组坐的学生。这种分组只是形式上的分组,小组成员之间没有本质上的合作。

2.2合作学习时,教师引导不到位使得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很多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并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知识学习和思路分析,而是在学生没有完全明白合作目的、学习目标的情况下,教师便抛出问题和任务,随后便一声令下:“开始小组合作学习,时间为xx分钟。”然后教师便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巡视。实际观察发现,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一少部分学生明白该做什么,大部分学生都处在茫然之中。

2.3小组内部成员的参与程度不均衡。由于小组形成的随意性及对组内成员并未进行相应的教育和培训,使得组内成员分工混乱。笔者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有的学生忙的不可开交;有的学生无所事事、脸上一片茫然;有的学生却玩了起来……这不仅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反而会降低课堂教学效率使得差生更差,这与物理新课程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相矛盾。

2.4合作内容随意。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万能的学习方式,它受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素质、问题难度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不能随意滥用。

2.5合作学习时,教师只重视合作过程,不重视合作之后知识理论的形成。“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小组正在实验,有的小组正在讨论……而教师却一声令下“时间到了,安静下来,停止手中的动作。”

2.6由于各小组间竞争意识薄弱,导致组内成员集体荣誉感差,使得小组合作学习难以持续进行。由于分组的随意性,使得各小组之间存在不公平性。又由于教师缺乏引导各组之间相互竞争的意识,这便导致各组之间缺乏竞争性,从而导致小组内部成员集体荣誉感差,合作积极性弱,久而久之,“小组”便形同虚设,名存实亡。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有效合作学习的策略

3.1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促进教师更深刻的理解“合作学习”。虽然“合作学习”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思潮之一,同时伴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实施,合作学习已经在我国中小学教学中被广泛应用,但是,许多中小学教师却对“合作学习”理论知之甚少,甚至对其理解有所偏差,所以为了有效地实施合作学习,必须让教师充分认识合作学习的价值内涵,使教师认识到“合作不只是教学方式,合作还是各科教学应达成的目标。”[2]不应将合作学习简单地等同于小组讨论,合作蕴含着丰富的原理与技术。

3.2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组建是物理课堂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组建学习小组,教师要对学生的分组进行认真研究设计,使各个小组总体物理水平基本一致,以保证各小组开展公平竞争。小组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由4~6人组成,分组时不仅要求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而且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在性别、个性特征、才能倾向、物理水平等方面存在合理差异,以便学习时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小组建成后,还必须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相互团结,民主平等,体现小组的团体力量和精神[3]。

3.3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和时机,实施合作学习。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实施合作学习。

3.4建立多元的评价机制,优化合作学习,使其持续发展。为了健全评价机制,笔者认为首先应该转换评价对象。传统的教学评价是以“个人”作为评价对象,而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作为评价对象,这一转化有利于促进组内成员更好的合作。其次,应该建立切实可行的奖罚制度。运用恰当的奖罚制度可以激活“小组合作学习。”

四、结语

总之,合作学习是物理教学中一种新的学习策略,是物理教学以育人为最终目的,探讨如何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全过程的一种尝试。笔者相信只要教师能够认真研究合作学习的理论,精心的设计分组,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合作学习”就会成为促进全体学生物理学习的动力车。

参考文献:

[1]王志力,黄致新,中学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成员角色分配问题探究[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1:91―93

高效决策范文2

决策是一个选择的过程,即从若干备选方案中选出一个或几个方案作为最终决策候选方案的过程。为了使决策具有科学性,决策过程必须遵循一般的科学方法与合理的决策程序。决策科学化即对决策问题的特定看法、决策的特定方法以及进行决策的特定机制。[1]五年规划是一个学校的长期规划,对学校发展、建设具有指导性作用,对学校各项工作具有阶段性规界效力,五年规划的可行性、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校决策群体的决策力。[2]通过对安徽省内公办高职院校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和执行情况进行调查,可以更为准确了解高职院校现有决策过程的科学性、准确性,发现高职院校决策的不合理之处,发现影响高职院校决策的部分因素。

一、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从2015年10月开始,历时2个月,为了提高调查问卷的效率和便捷性,本次问卷采用电子版发卷、电子版交卷、电子版统分的形式对省内30余所高职院校进行抽查,共发送问卷60份,回收52份,去除两份无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3%。调查范围为安徽省内公办高职院校,调查对象为安徽省高校办公室工作QQ群内成员,调查对象类别为省内高职院校办公室工作人员。如图1所示,问卷调查包括高职院校基本情况、被抽查院校五年规

划制定情况、被抽查院校五年规划修订情况、被抽查院校五年规划内容涉及情况、被抽查院校五年规划执行情况、填报人基本情况等六个方面。

二、调查内容及结果

调查问卷分为六个方面,依次为院校基本情况、五年规划制定、五年规划修订、规划涉及的内容、规划的执行情况、填报人情况等。院校基本情况包括院校成立的年限、院校的属性、院校内设单位数与党政领导之间的比例等,其中学校内设机构数目与党政领导之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领导管理的广度。学校五年规划的制定情况包括五年规划在制定的之前有没有成立专业调研团队、制定五年规划的人数、制定五年规划的参考依据等。学校五年规划的修订情况包括五年规划制定后,有没有通过党代会、教代会等涉及面广泛的会议讨论;有没

有征求校外相关职能单位;有没有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等。学校五年规划的内容涉及情况包括规划涉及到的学校发展定位、招生就业、基础建设、教学科研、师资建设、专业建设、实习实训、党建、政策法规等领域的数目;五年计划设定的目标数目。五年规划的执行情况包括该校五年规划完成的比例和五年规划完成的成本。填报人情况包括填报人在该校办公室工作的年限、填报人对该校五年规划的完成情况认可度、对五年规划执行效果的关键点认可等,其中填报人工作年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问题回答的可信度。

(一)院校基本情况:省属高职、建校时间长的院校领导指数更健全

50份问卷中,高职办学年限在5年以内的4个,即两所学校,占总问卷的8%;高职办学年限在5―10年的为10个,占总问卷的20%;高职办学年限在10―15年的为36个,占总问卷的72%;高职办学年限在15年以上的为0个。在高职院校的办学属性方面,厅属高职院校10所,市属高职院校40所,其中,因部分高职院校提交两个问卷,问卷学校有重复之处。在学校内设机构与党政领导之间的比例方面,比例在2以下的为2所;比例在2―4之间的有14所;比例在4―6的为20所;比例在6以上的为4所,如图2所示。

(二)五年规划制定过程的不妥之处:内部制定、团队单一、调研不足

在被调查的50份有效问卷中,在制定五年规划前成立专业调研团队对校内外进行调研的为14所,没有成立调研团队的为36所,占据所有被调查问卷的72%。在五年规划的制定人数上,制定人数为1人的为10校次、制定人数为2―3人的为29校次、制定人数为4―6人的为6校次、制定人数为6人以上的为5校次;若按照制定人数为1人权值为0、制定人数为2―3人权值为1、制定人数为4―6人权值为2、制定人数为6人以上权值为3,则最终加权得分为0.56。在五年计划的参考依据方面,参考广泛、细致的调研材料的为8校次;参考校内各部门提交材料的为25校次;参照领导意志的为11校次;由撰写人自己酝酿拟定的为6校次,如图3所示。

(三)五年规划制定参与人情况:参与范围小,干系人参与不足

在高职院校制定五年规划后,从是否经过党代会、教代会讨论通过情况看,被调查的50份问卷中,五年规划制定后经党代会、教代会两会讨论通过的有10校次;五年规划只经本校党代会讨论通过的有8校次;五年规划只经本校教代会讨论通过的有17校次;五年规划均没有经过党代会和教代会讨论通过的有15校次,如图4所示。在高职制定五年规划后与校外职能单位的沟通方面,被调研的高职院校制定五年规划后,全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的有7个;部分征求相关职能单位意见的有15个;均没有征求相关职能单位意见的有28个。在高职院校与校内职能部门沟通方面,有10个五年规划制定完成后广泛征求职能部门意见,约谈相关干系人,广泛开展大讨论;有15个五年规划在制定后再校内讨论,提上会议议程;有15个五年规划在制定后再一定范围内开展讨论,如部门负责人会议、党委会讨论。有10个五年规划制定后,本校领导同意即可通过。

(四)五年规划涉及内容:范围广、内容多[3]

从50份有效问卷看,高职院校五年规划涉及到学校发展定位、招生就业、基础建设、教学科研、师资建设、专业建设、实习实训、党建、政策法规等各个方面。在以上罗列范围中,有2个五年规划涉及3个以下内容;有10个五年规划涉及3―6个上列内容;有20个规划涉及上列的6―10个内容;18个规划涉及多余10项内容。在五年规划设定目标方面,被调查的高职院校五年规划目标在5个以下的有7校次;五年规划目标在6―10个的有15校次;五年规划目标在11―15个的有20校次;五年规划目标在15个以上的有8校次,如图5所示。

(五)五年规划执行:多数完成,成本偏高

在对高职院校五年规划的完成比例是目标完成数与总目标数的比值,在对50个调查问卷分析发现,五年?划目标完成比例在75%以下的有10个五年规划;完成比例在74%―99%之间的有18个五年规划;完成比例在100%的有14个五年规划;高标准100%完成五年规划的为8校次。在高职院校完成五年规划的成本方面,受访者认为完成计划为浪费层次的为6校次;完成成本偏高的为17校次;完成五年规划为正常成本的为22校次;完成五年规划为节省的为5校次,如图6所示。若把浪费、偏高、正常、节省这四个层次分别标示权重为0、1、2、3,受访高职院校完成五年规划的加权值为:0.76。

三、建议及措施

(一)标准化建设、制度化建设、规范化建设

高职院校基础不同、支持力度差异、发展程度不均、领导者风格各异,各个高职院校在计划的酝酿、制定、修订、实施、评价方面均存在着差异,高职院校决策的运行形式和运行效果也有差别。[4]高职院校只有采用规划制定、修订、实施、评价的标准化、开放化、互动性,才能提高五年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标准化建设的基础是制度,制度是标准化建设的保障和标杆,只有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并且按照制度执行,坚持不懈,才能实现制度的约束力和长效性。制度的长效果化是各种决策、计划、方案按照既定目标执行,各种制度建设沿着健康、亲民、智慧、便捷的方向发展,使得各项事务标准化。就安徽省高职院校而言,厅属高职院校比市属高职院校更为规范、标准;高职办学年限越长,办学制度化、规范化程度越高。市属高职院校、新建高职院校首要任务应为管理活动的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

(二)决策调研、决策制定、决策基础三基一体

五年规划是学校阶段性规划,是学校中长期规划的中期规划部分,是长期规划的阶段性环节,五年规划的制定、实施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学校决策水平。决策的前提是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和价值性,只有基于管理迫切需要的决策、管理公认关键性决策、大众化决策、影响深远的决策才能被公众所接受,才能吸引收益者为此积极执行。决策调研是决策活动的先驱,高职院校在决策前应成立专业调研团队,深入校内师生、教学科研一线开展详尽、细致、面对面的调研活动,让决策调研一切来源于实践,让事实影响决策。决策的制定理应建立在夯实的决策调研基础之上,决策者应是对决策内容了如指掌之人、清晰明了之人。决策基础是由决策调研而获得的大量、真实、详尽调研资料,是对资料的分析和整理部分,是决策的核心基石。高职院校在决策时一定牢固砌稳决策调研、决策制定、决策基础三大基石,融合三位一体,互为作用。

(三)广泛参与、对口对接、对口协商

高职院校在问题决策时,要广泛调研,广泛征求校内外所涉及方的意见,必要时召开研讨会,邀请问题干系方专业人员参与。[5]高职院校在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五年计划、年度计划时应通过教代会、党代会讨论通过;在制定涉及教职工、学生利益的决策时,应多邀请教师、学生参与;在制定涉及重大影响、大量资金时,应反复论证、广泛论证、谨慎行事。高职院校进行相关决策,涉及到兄弟单位、主管部门时,要广泛、耐心的征求对方意见,评估决策所带来的环境、财政、人脉等风险;认真评估对方单位自然变迁、政策制度、地方经济结构发展等给决策执行带来的影响。高职院校所进行决策时,应先有校内相关业务部门拿出初步意见,根据决策涉及的人、财、物影响,确定论证等级。

(四)分块决策、分块实现、确保实现

高职院校管理涉及的发展定位、教学科研、基础建设、人力资源等方方面面,在进行决策时,既不能一步到位,也不能停止不前,应采取分块决策、分块实现、确保实现的决策思路。[6]所谓分块决策,是针对管理涉及的某一领域,集中校内外的人、财、物力量,进行调研、分析、决策制定、决策修订、决策实施、决策反馈的过程。管理是一项工程,工程不能转瞬实现,要分期、分布完成,不能海市蜃楼,应梳理分块实现的理念。决策实现是决策者将决策方案通过一定策略施加给决策对象的过程,强调的是决策内容所达到的预期目标,其中决策执行是决策实现的主要环节,决策执行由决策者、干系人等进行。决策伊始,便要确保决策的可实现性,不能实现的决策,是决策不科学性、不合理性的体现。

高效决策范文3

摘 要 作为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田径运动近年来愈加受到高校体育教育的关注。诚然,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对田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田径教学面临着新的压力与挑战。田径运动是高校体育教学的基础内容,也是重点内容,如何构建高效田径教学课堂成为不容回避的话题。本文阐述了高校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并基于此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以飨读者。

关键词 高校 田径教学 困境 解决策略

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田径运动担负着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健康学生人格,培养学生坚强意志的重要职责。但随着高校体育领域内健美操、武术、乒乓球、羽毛球等运动项目的逐步流行,田径运动似乎被忽略与搁置。甚至一些学校鉴于学生兴趣的降低,干脆直接取消了田径课程,这对田径教育的健康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力。因此,当前高校田径教学必须不断改革,克服困境,为田径运动未来发展开辟新的路径。

一、高校田径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田径教学的重视度低

当下高校田径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有一些高校对田径教学重视度不够,制约了田径教学的有效开展。这些高校不愿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田径教育,敷衍应付态度明显。就连田径运动会的召开也并非尽心尽力。对于学生是上田径运动课,也断然采取随意、听之任之的行为,故田径教学陷入发展窘境。

(二)未践行“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高校传统的田径教育只注重学生运动水平与运动技能的提升,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自我追求,不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落后的教学理念未能完全践行“以学生为本”,学生课堂主体性地位得不到认可,田径教学效果极差,教学质量也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三)田径教学娱乐性、健身性不足

相关研究表明,高校学生对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运动的喜爱远远超过田径运动,这与田径运动娱乐性、健身功能较弱是分不开的。田径训练枯燥无味,缺失娱乐性,极大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教学效果自然很差。

(四)田径教学方法与模式陈旧

单一落后的教学模式无疑是当下高校田径教学面临的重大困境之一,田径运动教师往往不注重更新教学方法与理念,丰富田径教学内容,而只是一味地命令学生进行田径动作的重复练习,动作难度的加大,课堂温情的缺失严重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学质量低下。

二、高校田径教学面临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高校要加强对田径教学重视

提升认识,加强对田径教学的重视是高校顺利实施田径教学的第一步。强化对田径教学的重视,要求高校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田径知识讲座或组织大型田径运动会等途径提高全校师生对田径运动重要性的认识,消除部分师生对田径运动的偏见。二是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在人力方面,高校要注重不断引进资质高、学历高、素质高的优秀田径教师充实田径教育队伍。还要加强对现有教师资源的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与教学水平。物力财力方面,要建立健全田径运动场,提供合适场地。

(二)更新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田径教学理念是践行田径教学的基础和前提,要不断改革田径教学,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都渗透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推动高校田径教学迎来发展的全新的发展态势。在教学指导思想上,要坚持“突出个性、健康第一、竞技其次,终身体育”原则。在教学设计中应凸显学生兴趣与爱好,加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因素。在教学评价与考核上,要坚持个性化、多元化、发展性原则,既锻炼学生速度、力量,又提升学生身体柔韧、灵敏度,还能培养学生各项优秀品质。

(三)强化田径教学的健身和娱乐性

高校田径教学要不断提升学生对田径运动的认识,消除其对田径运动的偏见,树立科学、健康的田径运动观。强化田径教学的健身和娱乐性,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真切意识到田径运动的意义和价值。这就要求教师要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个性特征,灵巧科学安排课堂教学,凸显田径运动的健身性,选取贴近生活且实用性、娱乐性较强的训练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于田径教学中体验到身心的愉悦性,达到健康、锻炼、娱乐的三重目的。另外,以娱乐性和健身性为基点,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田径运动习惯也很重要。

(四)优化创新田径教学模式与方法

优化田径运动模式与方法主要应从以下着手:一是运用培养学生田径运动的兴趣。利用宣讲、口头教育的方式使田径运动的健身、娱乐价值深入人心。二是利用多媒体教学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平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播放一些田径明星们刻苦锻炼,最终成功的感人视频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自觉投身田径学习。三是引进合作探究教学、网络信息教学等教学方法丰富田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和创新能力。四是适时举行一些田径比赛提升学生运动热情,使学生爱上田径。

综上所述,田径运动是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必须强化对田径教学的重视度,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支持本校的田径教育发展。各高校体育教师也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与方法,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与发展自我,不断丰富田径教学内容,争取每一节可都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和喜悦感,增强田径教学的娱乐性,不断提升田径水平。

参考文献:

[1] 郭路.高校田径教学面临困境及发展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14:100-101.

高效决策范文4

关键词:学校校园网解决方案

一、教育信息化现状

目前国内教育界主要分为高等教育、公众教育、基础教育三大块,三个部分的建设应用情况不尽相同。同方网络对于每一个部分都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为加速教育界信息化助一臂之力。

高校校园网

高校校园网建设中面临的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1)网络管理、维护的困难

课堂教学逐步走向网络化、学生在线学习、娱乐时间增加

校园网网络大、业务多、故障问题定位复杂网络的安全性差、管理难度大

老师要负责日常教学还要做网络的日常维护、在学校奔波

(2)网络业务容量及资源调配的困难

学生发起的大量数据转移

网上视频点播、广播、大量的多媒体通讯,需要QoS支持

如何有效合理对教育网络带宽的调度和分配满足如:教育网络多媒体教学和远程教学;图书馆访问系统,大型分布式数据库系统、超性能计算资源共享/管理系统、视频会议、ePhone等等应用。

(3)网络安全、统计等运营问题

教学、办公、生活、娱乐,用户水平高,网络资源需求广、不能全部免费、缺乏用户认证、授权、计费体系

学生的安全认证以IP地址为主,存在有意和无意的攻击

采用静态IP和PROXY服务器管理问题

二、高校校园网解决方案:

针对校园网的业务需求和建网中所面临的问题,同方网络公司提出了自己有特色的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特点:

高智能:在网络的核心和汇聚层提供的TFS9000系列接入层智能网交换机可以智能识别应用业务流,按照全网策略赋予各种应用业务不同的优先级,提供二层的802.1P优先级、三层的DiffServerTOS字段的DSCP标记,完成全网端到端的QoS保证。

高安全:同方的接入层TFS7000系列智能型交换机支持端口+MAC地址绑定技术;支持802.1X基于用户身份的认证;支持SSL、SSH、TACACS+等安全认证技术,可以对于WEB管理进行加密,大大提高了交换机网管的安全性。

高性能:同方推出的全系列以太网交换机都支持线速无阻塞交换。对于大用户量和大数据量的教育网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

多业务:支持多媒体应用,包括视频点播、视频会议、远程教育等。可以对这些业务进行差别服务,提供端到端的QoS保障。

三、高校宽带网:

高校宽带网建设中面临的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1)网络管理、维护问题:

由于校园宽带接入用户数量巨大而且非常集中,流动性又比较强,所以无论从用户管理、设备管理、计费管理都具有很大的困难。况且学生计算机水平相对来说比商业用户高的多,给管理上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2)网络安全问题:

以太网固有的一些特性导致了以太网接入的安全问题

学校学生计算机水平高而且时间充裕,本身网络就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学校具备的Internet、Cernet、校内三种资源的选择性对网络安全管理提出了挑战,如何处理访问的灵活性和安全性之间的平衡是每个学校网管需要考虑的问题。

(3)计费问题:

如何既保证Internet、Cernet、校内三种资源访问的便利性又保证准确计费,是目前高校宽带网面临的普遍问题。

四、同方高校宽带网解决方案:

同方网络依靠着宽带网的建设经验和自己对宽带IP网独到的理解,推出了高校园区宽带以太网接入解决方案,倾力打造安全的高校宽带接入网。

解决方案特点:

除了具备了高校校园网相应的易管理、高安全等特点之外,同方针对高校宽带网推出的解决方案还具备以下特点:

可运营:TFS7000E+系列、TFS6224E支持带宽控制,全面的控制每一个用户的带宽,保证关键应用的带宽,提高带宽资源利用率;这一点对学校宽带接入中如何提高带宽利用率尤其重要;

接入安全:同方TFS7000E+系列、TFS5000Ei系列接入交换机提供的灵活端口密度、端口物理隔离等接入特性保证了高校大量用户接入的灵活性和安全性。

计费灵活:TFS7000E+通过802.1x认证中采用不同用户名后缀结合DHCP方式实现校园网、CER-->、INTER-->访问不同的收费策略。通过和专用计费软件的配合可以提供基于时长、带宽、流量等计费手段,提供灵活的计费策略。

方案特点:

业界一流的骨干级交换机交叉背板交换,分布式二/三/四层处理,无阻塞交换架构,保证全网全线速10/100M接入用户桌面

服务器可选择接入100Base-TX、1000Base-SX、1000Base-T

骨干交换机提供线速三层交换,接入层交换机线速二层交换保证全网无阻塞性能

支持1000M上联模块,能够根据业务流量的需要采用TRUNK功能

支持高速端口聚合,具有链路冗余和负载均衡的能力

高智能,支持二/三/四层线速交换,提供端到端的QoS的保证

高效决策范文5

[关键词]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20-0027-02

进入21世纪,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十分有效的工具与手段。以“云计算”为代表的第三次信息产业技术创新深刻影响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借助于信息化技术,高校后勤管理资源将会得到有效整合,从而实现后勤管理运作的高效化,资源的节约化。本文从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出现的背景出发,对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则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

一、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背景

(一)高校后勤管理现代化需要信息技术强有力支撑

高新后勤管理目前已经处于一个从校内趋向校外的过渡性的阶段,这对于提升高校后勤管理的质量是有利的。高校后勤管理要在体制架构、运作机制、经济效益、服务水平等方面实现整体均衡性的发展,信息化技术的引进就使得这一发展路径具有了实现的社会价值与现实意义,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下,高校的后勤管理可以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前进的动力。

(二)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助推剂”

当前信息技术发展呈现出日新月异的特点,技术的创新力在不断加强。以云计算为例,云计算可以将数以千计的计算机连接起来,从而实现数据信息及时安全有效地传输,这就使得信息的集成、信息的共享成为可能,]在这一技术的支撑下,社会不同节点的个体可以快捷地获取自己所需要得信息,并较快将其转化为社会经济价值,继而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助推剂”。

二、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

高校后勤管理建设并没有完全摆脱传统化的影响,这就直接给信息化建设造成消极性的影响,使之发展受到一定程度上的羁绊。主要是集中在信息化人力资源建设、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建设、信息化制度建设这三个方面,本文就是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对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予以剖析。

(一)信息化人力资源建设乏力

信息系统的研发、维护、管理、使用这几个方面是保障信息系统运作的关键点,人力资源建设基于此而备受重视,提供人才综合实践技能就成为必然,从而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效果,即无论信息化体系与软件的升级处于何种程度,都不会处于被闲置的状态。但是就目前来说,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人力资源建设实践却并不令人满意,这主要是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信息化人力资源的构成趋于复杂化。高校后勤管理人员分为内聘与外聘两种类型。内聘就是指高校后勤系统的岗位调整而来,外聘则是从社会临时招聘而来的信息化人员,这就使得人员来源趋向于复杂化。从内部转岗而来的人员,主要是一些退居二线的工作人员,具有年龄偏大、工作能力不强等特点,而从社会招聘的信息化人员,则又基于没有统一化的招聘标准与监管体制而导致形式化招聘问题发生。

二是信息化人力资源的继续教育尚处于初始阶段。高校的后勤管理逐渐走向社会化,但是从目前来说,这还处于过渡性的阶段,这就会使得高校后勤仍然将自己定位于高校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市场竞争意识淡薄,正是由于这一外源性动力不足导致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人力资源的建设基于此而处于“两不管”的境地,即高校不管、社会不管,从而使得人力资源继续教育的资金投入与制度制约等都无法落到实处。

(二)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建设亟待完善

信息化建设的初衷就是强化高校后勤服务的精准度与高效化,这就可以促进相关管理人员在极短时间内完成自己的工作,从而满足了服务对象多元化的要求。但是从目前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建设现状来说,信息资源共享目标远未达成。这主要是因为各分管部门的信息管理系统具有“各自为战”的问题,部门信息系统之间还处于封闭化运作的状态,举例来说,人力资源的信息管理系统与财务信息的管理系统互不统属,在实际操作的时候,数据信息就会根据基本的分类标准而划分不同的系统,这些系统没有对接共同的服务平台,这就使得系统的信息只是留存在自己的系统中而不为他人所提取,信息资源的不共享性使得管理决策成为“无源之水”,少决策、乱决策现象较为严重。

(三)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制度建设滞后

就本文来说,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制度主要是指技术标准的制度与操作管理的制度这两个方面。

一是技术标准的制度。在一些高校的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技术标准制度的规建被漠视。在信息数据的采集过程中,主观化采集、模糊化采集问题突出,从而给信息数据的分析与储存造成一定技术上的障碍,甚至于有重新返工的危险。

二是操作管理的制度。以软件的使用与维护为例,在软件的使用操作管理中,基于不同部门要求的差异化,以软件操作管理人员只能够在本部门工作,即使有的部门近在咫尺,但依然要从社会聘请相关的人员进行相关系统的操作与维护,这有悖于资源节约的基本原则。

三、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解决策略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业已成为其社会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其服务质量的一个有力技术支撑,在经过初期发展阶段后已经取得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依然还有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就本文而言,则是从以下几点提出解决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的对策。

(一)构建多元化的信息化人力资源储备体系

在信息化时代,人才就是财富之源,在平时充分储备人才,就可以应一时之需,这对于高校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具有借鉴价值。

一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外聘。以软件技术人员为例,建议将较高技术水平与信誉的信息技术公司作为自己的合作对象,促进技术人员的共享,在工资福利、工作范围、聘任方式等方面与信息技术公司予以协商,以灵活化的聘用促成人才储备库的不断充实。这是因为,信息技术公司的技术人员直接参与设计出高校后勤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在软件的使用与维护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将会大大提高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水平。

二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积极推进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落实行业协会对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的标准要求,规范继续教育行为,构建起中短期教育、脱产教育、特定项目教育相结合的培训机制。

(二)健全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建设

健全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建设要遵循“一立一破”的路径。“一立”就是指要搭建起统一的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共享平台,“一破”则是指要突破高校后勤管理相关职能部门与高校后勤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的藩篱,从而使得割裂的部门系统内部信息可以共享,从而达到资源的集约化运作。

(三)规范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制度建设

一是规范技术标准制度。规范技术标准制度主要是涉及到信息数据的采集与储存、应用软件的设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搭建等诸多的方面,借助于技术标准的规范,就可以使信息资源适用于各部门的信息系统,这就为搭建统一化的信息共享平台提供条件。

高效决策范文6

【关键词】 高中体育;低效课堂;解决策略;教学方法

体育课在我国的教学中经常不被重视,许多学校的教师认为学生学习就是为了考试,从而忽略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这种观点是应被摒弃的。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学生想要学好知识,最先应注意的便是自己本身的身体状况。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上楼有电梯,买东西有快递,吃饭可以点外卖,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我们运动的机会越来越少,学校更加应该注意对学生身体的锻炼。然而因为一些教师对待体育课敷衍的态度或者错误的教学方式,导致高中体育课堂中产生很多低效课堂的情况,下面我便对高中体育课堂中容易产生低效课堂的原因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教学方法进行一个简单的叙述。

一、产生低效课堂的原因

1.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许多教师因为对体育课堂的不重视或者因为学校教学器材的短缺,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体育器材缺乏或者教学过程杂乱无章的情况,甚至有些体育教师直接让学生进行一个集合后便进行自由行动。教师对体育课程的不重视直接导致了学生也对体育课的不重视,教师的器材准备不充分,便会耽误体育课的教学,使体育课产生一些无效时间。教师让学生集合后便自由活动,经常只有少数热爱运动的学生会去进行一些球类运动,更多的学生是选择去买吃的或者找个地方坐着聊天或者便是继续回教师看书,使得体育课根本没有起到应有的效率。

2.教师没有突出教学重点。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授知识时杂乱无章,对于一些知识点东讲西讲,没有突出教学重点,容易让学生摸不着头脑,让学生一节课在懵懵懂懂中度过,课程结束了却不知道自己这一节课学了什么,整节课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不高。

3.脱离教学主题。在新课改后,一些用心的体育教师会运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增加对体育的兴趣,例如让学生在上课前进行一些“老鹰捉小鸡”等娱乐性的游戏,以此来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对体育产生好感。但教师没有正确运用此教学方法,通过进行一些小游戏建设情境的确可以增加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但这些游戏与课堂内容并无关系,容易乱费时间,间接的影响课堂效率。

二、解决低效课堂的策略

1.提前备课。教师想要提高课堂效率,首先应该改变自身对体育课敷衍的态度,从内心重视高中体育课,认真对待课堂的每一分钟,在上课之前认真备课,准备充分。例如:教师在讲述羽毛球的发射技巧时,在备课时便要考虑得面面俱到,每班的人数是多少?上课需要多少羽毛球拍,需要多少羽毛球,并且为了防止出现器材损坏的情况,要多备几套器材。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流程也要进行一个设计,例如先教学生分解动作,然后在示范连贯动作,然后在让学生进行练习,最后让学生进行发球实践。教师提前准备好课堂中的一切可以预防课堂中出现的突发状况以及跟随设计好的教案按部就班的进行,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的魅力,增加学生的学习效率。

2.设计每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师在设计每一节课时要注意设计每一节课的重点难点,将重点标注出来,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其重点讲解练习,将难点标注出来可以让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作出对应改变,让教师更好地掌握课堂。例如教师在本节课教的是羽毛球的发球技巧,那么在课堂中就不用对羽毛球的接球等其他方面进行拓展,让学生专心练习羽毛球的发球技巧。当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教学重点,也方便让学生知道自己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而不是在课堂中不知所措。

3.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在体育课中如果只是一昧地对一些技巧进行练习,学生会觉得枯燥无趣,很容易失去对体育的好奇心以及兴趣,教师要维持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建设一些情景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参与到课堂中来,在与同学玩耍的同时学习教学知识以及增加对体育的喜爱,但需注意的是教师设计的游戏需与教学内容有关,既帮助了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例如教师在教羽毛球的发球技巧时,可以在开始上课时便将班上同学分为四组,让学生在练习发球之后进行一个发球小比赛,看哪一位小组的成员能把更多的球发射到5米外的固定区域内。利用小组之间的竞职,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发球的练习上,通知又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总之,在高中课程中,体育是一门较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只要教师用心对待,认真备课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在不断的教学中寻找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我相信,教师一定能建设一个高效的高中体育课堂。

【参考文献】

[1]翁国柱,王向阳,张文乾.对福州5所高校体育场馆资源配置和经营效益的分析[J].科技资讯.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