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村旅游规划方案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村旅游规划方案设计范文1
关键词:广西民族地区;历史街区建筑;建筑保护与规划设计
研究内容:
第一,通过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恭城瑶族自治县恭城镇付家街牌坊、祠堂宅院和民居建筑院落的测绘与付姓氏宗族文化信息汇总,梳理与总结桂北瑶族地区姓氏宗族文化与建筑梳理特征。
第二,结合对恭城瑶族自治县恭城镇付家街历史街区建筑保护与规划设计实践,探索广西民族地区历史文化街区,立足于地域民族文化,适应现代生活文化要求,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设计方案。
一、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研究目标
1.测绘与调研,历史建筑和姓氏宗族文化历史文化价值评估。
2.“修旧如旧”“修新如旧”“酒瓶装新酒”的技术与管理措施,设计以增强历史建筑舒适性,完善街区公共服务性等,优化历史街区物理空间,活化历史街区文化和经济为目标的规划设计方案,提升并升级街区整体风貌,促进地方文化旅游发展。
(二)研究内容
1.付家街牌坊、祠堂宅院和民居建筑院落,在建筑空间与建筑装饰文化等方面价值评估;应重视当地历史建筑保护和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这种传统建筑艺术反映一个时代的历史性,建筑价值,应保持有深度的评价梳理传统历史文脉。
付张氏贞节坊位于付家街西南面坊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
2.付家街付姓氏宗族文化价值分析与研究。通过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恭城瑶族自治县恭城镇付家街牌坊祠堂宅院和民居建筑院落的测绘与付姓氏宗族文化信息汇总,梳理与总结桂北瑶族地区姓氏宗族文化与建筑梳理特征来研究现在付家付姓氏宗族文化价值分析与研究方向。同时又能够在原有基础上价值分析与规划研究上,并与时俱进地进行充分发挥付家街姓氏宗族本身所具有传统文化艺术价值和历史的古镇特征。
(1)如付张氏牌坊:付张氏贞节坊位于恭城镇的西南面,付家街内,坊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周氏牌坊:位于恭城县西南面的付家街,距离张氏牌坊约100米,一东一西,坊建于清乾隆(公元1738年)。付张氏牌坊、周氏牌坊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如周渭祠始建于明成化十四年,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40平方米,中轴线主要建筑有门楼、前殿及后殿,两边分别有东西厢房和耳房,周渭祠具有典型的岭南建筑特点,又具地方民族特色。1981年公布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定为广西廉政广西廉政教育基地。
(3)根据调查,付家街传统街巷内散布了大量的历史建筑,以清朝民居为主,还有少量明朝民居和民国时期的建筑,整体保存质量较好。其中,明清民居多为砖木结构,以青砖、原木、青瓦为建筑材料。多为硬山屋顶,出檐较短,檐下山墙稍微出挑,墙上浮雕装饰多精美,浮塑灰批灵动,保存了典型的本地明清民居铜鼓楼或四合院的建筑格局,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民国时期的民居多受海外基督教的影响,门窗多呈拱形,浮雕装饰具有明显的欧式风格。
3.“修旧如旧”“修新如旧”“酒瓶装新酒”等技术策略,在地区历史街区建筑人文、外观、构造和材料运用等以及-些传统文化元素的建筑的设计、改造。方案设计上使外观形态不变,调节空间和尺度,改变功能,实行建筑对立面保护、结构保护及局部保护的措施,由于传统内部结构不适宜当代的生活需求,从而对内部进行装修和重新分区,对具体的细部做一些必要改造,用于M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让原本古老的建筑重新获得新的生命力。
4.基于地域民族文化传承,适应现代生活文化要求,民族地区历史街区开发利用规划设计方案。结合对恭城瑶族自治县恭城镇付家街历史街区建筑保护与规划设计实践,探索广西民族地区历史文化街区,立足于地域民族文化,适应现代生活文化要求,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设计方案。适当规划历史街区景观设计方案,比如广场、停车场、公共卫生等;同时街上还应该随处可见能够体现景观节点,供游人观赏和体验。适应现代生活文化要求重新规划民族地区历史文化街区功能设计。如地域民族文化特色民宿、当地地域文化特征的商品、当地特色小吃等特征,使得这种地域人文情怀给予游客更深印象。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通过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恭城瑶族自治县恭城镇付家街牌坊、祠堂宅院和民居建筑院落的测绘与付姓氏宗族文化信息汇总,梳理与总结桂北瑶族地区姓氏宗族文化与建筑梳理特征。发挥恭城瑶族自治县恭城镇付家街文化价值分析与研究的作用,丰富文化信息汇总知识,加强文化信息汇总,梳理与总结,从而更好的推动当地遵循原真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可持续原则、协调性原则、艺术文化原则等来规划研究。
2.结合对恭城瑶族自治县恭城镇付家街历史街区建筑保护与规划设计,探索广西民族地区历史文化街区,立足于地域民族文化,适应现代生活文化要求,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设计方案。拓宽居民民族地区历史文化与外界文化交流,加强建筑保护与规划设计实践,加快现代生活文化价值,实现现代化城镇和乡村的规划设计建设目标。
二、改善措施
实施具体步骤如下:
(一)实地调研
为了进一步确定该项目的可实行性:我们对付家街区传统建筑进行实地调查,对历史街区基本现状进行了照片采集,结合当地环境,进行分析、形成有用的材料。
(二)材料收集
利用村级组织单位的权威性,上下联动,调研当地人民需求与想法对后期传统建筑如何开展起到重要性;走家串户的形式,让街区居民了解传统建筑艺术保护是反映一个时代的历史性对当地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加强推广力度,用成功的案例进行分析恭城县的历史街区传统建筑未来发展前景状况,应如何推动当地的旅游发展造福当地人们生活。
(三)方案设计
分析付家街区传统建筑现状,收集材料分析,提出合理建议和规划方案,发展当地的特色人文景观,从而更好的实现当地的旅游发展方向,打造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景区。
三、结语
乡村旅游规划方案设计范文2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上半年,我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总体工作部署,按照“强化编制、简化管理、突出效果、引领建设”的工作思路,求真务实,大胆探索,加快规划编制步伐,强化城乡规划管理,提升规划服务水平,较好推动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全区城乡规划工作继续保持了持续协调科学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城乡规划编制工作进展顺利
一是完成了美好乡村首批20个中心村建设规划及区村庄布点规划(2012-2020),截至目前,我区15个省级中心村建设规划全部通过省住建厅的审查,圆满完成备案工作。二是完成了区重点村镇环境风貌整治连片整治规划,推动改徽建徽工作的开展。目前,已完成年度任务的70℅以上,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三是服务民生工程建设,与房管局配合,完成了区公租房规划及狮形山廉租住房规划方案;四是继续做好工业园区技术服务,完成了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以及亿利工贸厂区规划方案;五是支持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完成了区再生资源分拣中心规划方案。
(二)城乡规划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
一是加大对项目的规划技术服务力度,高品位、严要求开展规划方案设计审查。截至目前,共组织召开2次建设项目规划审查会议,共审查太平春城幼儿园规划方案、耿城镇卫生院规划方案、丰大国际度假区(二期)规划方案、大家置业·怡园减少配电房、阳光绿洲地块二方案审查、弦瑞骨科医院、芙蓉谷水上餐厅规划方案、野猴茶业基地等项目26个;召开建设项目三级联审会1次,审查了徽梦谷国际度假酒店、国际汉语交流中心职工宿舍楼、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汤口高速出口汤口木竹检查站扩建等规划方案。
二是继续严格执行《城乡规划法》、《省城乡规划条例》。本着“对外简化手续、缩短审批时限,对内严格流程、规范操作”的原则,完善调整管理流程与技术规程,把好“一书三证”发放关。半年以来,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3份、《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20份、《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29份,出具规划设计条件21宗;参加工程主体竣工验收16次,其中规划核实项目14个,共受理规划竣工核实15宗,办理建设项目竣工规划验收手续13宗。
三是积极做好违法建设查处。对于巡查发现、群众举报及领导交办的违法建筑,第一时间到现场勘察核实,对确认为违法建设的,依据《区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实办法》及《区拆违控违工作实施方案》移交相关部门依法查处。同时及时办理行政执法局移交的违法案件的规划认定,上半年共巡查6次,发现并制止违法建设行为3起,移交违法建设案件3起,认定违法建设4起,与相关部门紧密配合,打击并控制了我区违法建设的发生。
(三)市区重点工作进一步推进
1、美好乡村建设:全区美好乡村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召开后,我局迅速布置规划编制工作,抽调专人负责美好乡村的规划编制工作。5月底前,已完成了区村庄布点规划(2012-2020)和区15个省级中心村村庄建设规划方案、规划评审、规划公示、规划审批等工作,有5个市级和区级中心村规划也已完成规划评审,正在办理规划审批的过程中。同时,甘棠镇庄里村的规划方案还被列入省第一批美好乡村规划集锦。下一步,我局将以中心村建设规划为依据,切实加强指导,跟踪问效,力争美好乡村建设首战必胜。
2、重点村镇环境风貌整治工作:非徽建筑整改:2013年我区改徽任务450幢,目前已完成315幢、占年度目标任务的70%;拆违控违:1-6月份完成拆违控违27次,涉及建筑面积893平方米,基本做到控得住拆得掉;整治周边环境情况:全区各乡镇1—6月份累计投入资金1795万元用于道路硬化、广场建设、绿化、建设垃圾池等,进一步塑造环境优美的田园风光。
(四)依法行政工作得到全面落实。
一是认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今年我局共收到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20件,都是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工作中,我局高度重视,明确分工,局长亲自督办,分管领导一件一件抓落实,并走访征求委员代表意见,目前已全部办理完毕。二是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上半年共接待来信来访群众10人次,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均做了妥善处理。
(五)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反腐倡廉工作深入推进。
一是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的《城乡规划违法违纪行为处分办法》(第29号令),强化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提高执行力,建立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管理,杜绝违法违纪行为发生。二是与局机关各科、二级机构负责人签订了《2013年度党风廉政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从完善内部管理、规范行为、强化目标责任等都作了具体的安排布置,严格进行责任追究,构筑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的三道廉政建设防线。三是继续抓实廉政风险重点环节防范管理工作。在总结去年廉政风险重点环节防范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行防范管理工作,做到执行上不留空间,监管上不留漏洞死角,有效推动了党风廉政建设健康发展。四是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始终坚持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和大额资金使用等都集体讨论、民主决策。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主要表现在:机构设置和人才队伍不能满足发展要求。我区城乡规划管理任务繁重,政策性、专业性强,需要专门的队伍和人员从事这项工作。但从我区实际情况看,规划管理普遍存在“有机构无编制、专业技术人才少”的状况。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我局将运用统筹方法原理,科学安排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细心梳理工作任务,倒排工期,抓住节点、突出亮点,合理支配人力技术资源,确保各项任务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一)不断完善城乡规划体系。指导完成太平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及三口镇总规修编工作;继续做好美好乡村建设第二批中心村规划方案及示范点的规划指导工作,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高标准、严要求指导好美好乡村建设。
(二)积极主动做好重点项目的规划技术服务工作。继续做好项目服务,企业有需要随叫随到,及时做好定位放线、验收工作,不耽误项目的施工进度。加强规划管理和监察力度,确保项目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实施。项目开工后将定期进工地进行巡查,确保项目严格按规划方案实施。对未按规划方案设计施工的不予放线,不按施工图纸施工的不予验收办证,对擅自改变规划要求的项目严格依法进行处罚。
乡村旅游规划方案设计范文3
关键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设计模式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被称为农村发展的第,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是中国农业经济建设新型城镇化作引领的战略基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既不能等同于村庄翻新,也不是简单的人口聚居,而是通过新社区建设,改变农民生产和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快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民享受到跟城市人一样的公共服务。目前,各地已经建成的新型农村社区规模不等,少则几千人,多则上万人乃至几万人,基础设施相当完善,公共服务全面覆盖,生活环境堪比城市小区,城乡差距在这里已显著缩小[1]。截至目前,全国已有山东、四川、河南、河北、北京等省市把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战略加以推进,其中成都、新乡、苏州、德州等省辖市为此专门下发文件,成立领导机构,制定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全力推进,成效显著,涌现出很多好的典型,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在通常的概念中,国家有了政策和物资、资金的保证,地方上的建设就可以大上快上,指日可待,但实则不然。一项大的经济建设和改造,不仅要有政府的各项支持,还要有社会各界、各种力量的大力配合。如一个社区在建设过程中,即使政策、资金、物资全部到位,也不一定能建设一个好社区。因为怎么进行布局,建设多少房子,多少人居住,建设哪些服务设施等的问题,需要技术层面的专业人士进行规划与设计。规划与设计有其自身的原则与标准,不能一概而论。当前,在全国范围内的新型农村社区改造活动中,需要规划与设计的城镇乡村很多,但还没有一个通用性的设计模式可以借用。因此,中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的设计模式研究和推广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1设计模式的创新思路与方法
中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差异巨大,发展水平也极不平衡,由权威部门完成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设计模式显然是不可能的。就像世界上没有适合中国农村经济发展通用的“模式”一样,中国自己也没有通用自己所有省市农村经济发展的“模式”。这个模式需要具体的定位和建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的设计模式必须是针对某一地区或相似区域进行的具体化的系列方案[2]。设计模式是一种理性的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论。把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总结归纳到理论高度,那就是模式。设计模式是一种指导,在一个良好的指导下,有助于完成任务,有助于做出一个优良的设计方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且最终会得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环境规划与设计是一门学科,有其自身的规律和要求。方案设计要按客观规律办事,要结合实际办事,要充分尊重和体现用户的要求,维护用户的利益。设计模式是建立在充分的调研、考察,广泛征询意见,实际的实施检验等前提下形成的,具有针对性、特殊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而它又不是一般性建筑和环境设计模式的重复,应有以下创新点:一是设计模式既有文字论述,也有图例说明;二是设计模式既有概念性的规划,也有建设性的实施细则;三是设计模式针对性强,遵从原创性的原则,不重复,不摹仿;四是设计模式在同一类型中,有多种形式可供参选;根据不同的设计对象其复杂程度,可设置为一、二、三、四、五个等级;不同的地理位置可设置为平原设计模式、高原设计模式、江河设计模式、海洋设计模式、丘陵设计模式、岗地设计模式或山地设计模式等。不同的气候环境可设置为热带气候设计模式、温带气候设计模式或季风带气候设计模式等。
2设计模式的运用与实践
设计模式的优劣与否,必须通过实际运用才能够检验。为此选择了襄阳地区保康县歇马镇。选择的理由是:襄阳是传统的农业大市,有较好的农业发展基础,也有比较丰富的地理位置和产业形态。襄阳地形为东低西高,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东部、中部、西部分别为丘陵、岗地、山地,约占襄阳总面积分别为20%、40%、40%。按照襄阳今后的发展目标和地形条件,在设计模式当中,可进行大的分类,即丘陵设计模式、岗地设计模式和山地设计模式。符合我们理想的T型设计模式系列,即相似模式的梯级排列。保康县歇马镇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乡镇,其中有许多的村庄坐落在高山地带,平均海拔在1200多m以上,符合选用“山地设计模式”进行运用。根据设计原则,对歇马镇设计模式进行了2个阶段的分期工作:一期为概念性的规划;二期为建设性的实施细则[3]。首先对镇属的49个村子进行了大量的现场勘察、测量、调研,结合各级相关的要求、规定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发展的政策,根据大的设计模式纲要,再进行单位的模式划分:产业结构设计模式、居民居住设计模式、公共交通设计模式、公共设施设计模式、供水、供电设计模式、通讯设施设计模式、旅游开发设计模式、生态环境设计模式和文物古迹保护设计模式。历时2a多的时间,完成了规划设计任务。受到老百姓的欢迎,镇政府的认可,市、县城乡设计规划部门的验收。目前正在进行第二期的建设规划设计。运用设计模式的方法,可以清晰地看到襄阳地区新型农村社区的形态分布和业态布局,可以根据政策去调控,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去落实。
3结语
设计模式在当前如火如荼的全国范围内的新型农村社区改造活动中有着良好的参照价值和引领作用。通过研究,本课题实际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一是为相关部门的决策起到积极的参考作用;二是为用户准备的多方面的设计模式,成熟、可行,可供选择余地大;三是为同行和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借鉴;四是为实践性教学、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五是为与外省、外地区同行间进行学术交流积累了经验。
作者:张波 单位:湖北文理学院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叶齐茂.村庄整治技术规范图解手册[J].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乡村旅游规划方案设计范文4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村镇规划;科学发展观;方案设计思路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4.070
1村镇规划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1规划管理缺位,规划的理论体系不健全
村镇规划的问题在村镇的建设中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工作内容。目前,在我国很多地方在村镇的建设过程中仍然启用原有的演进模式,并没有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村镇规划理论和技术相结合的管理体系。与此同时,很多地区在村镇规划中没有相关村镇规划的技术标准及规范。很多村镇着重视建设却轻视管理,进而形成了规划编制体系的不完整、规划编制标准的不明确、规划编制内容的不完善和规划编制实施的不全面现象。
1.2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生态环境的好与坏决定着村镇建设的步调,影响着经济的发展。长久以来,因为村镇的建设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引导,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乡镇企业的分散式发展,都导致村镇环境污染加重,生态环境恶化。与此同时,村民居住布局过于分散,使得土地利用率不高,造成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甚至造成耕地荒废、宅基地浪费的现象。再加上村镇规模小,布局分散,使得村镇环境治理难度很大。
1.3村镇整体收入偏低,村镇基础设施不完善
农业内部结构的不合理,产业化程度的低下以及名特优农产品比例不高等因素都直接影响着我国农民收入的增长。落后的农业基础设施对农业生产在自然条件方面造成影响的同时,产业化率不高的农业生产也间接或直接地影响着农业基础设施的完善与改进。相对落后的基础设施造成了村镇规划建设中公益事业发展难、村容村貌改善难、抗自然灾害能力弱等诸多问题。
1.4党员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弱,村镇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基层党员干部是村镇规划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当前在群众素质和组织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很多工作需要他们去引导。但是,目前一些基层党员干部由于缺乏培训导致自身的能力素质与村镇规划形式和任务要求不相适应,发挥不了推动工作、指导实践、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示范带头作用。除此之外,我国还存在许多贫困山区,也有许多地方财政困难,投入力度十分有限。
1.5盲目发展城市化,乡村传统特色消失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村镇建设出现盲目照搬城市化建设的趋势,传统民居、乡土建筑等传统建筑风格遭致破坏,有的甚至完全消失。乡村建设失去本有的传统特色和优势,取而代之的是行列布局的住宅小区和城市型聚落结构,变得机械乏味,缺少生气,丧失了传统街坊巷道活泼自然的风格特色和亲切温馨的生活气息,以往和睦互助的友好邻里关系也日趋淡漠。
2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镇规划方案设计思路的建议
2.1坚持以人为本的规划思路
村镇规划在进行规划前,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村镇规划应与社区民主决策结合起来,发动村镇居民共同参与,广泛听取村镇集体组织和广大农民的意见和建议,使村镇规划能促进村镇基层民主化进程。与此同时,村镇规划应以想着如何增加农民的收入,让村镇在经济上得以发展,农业要实现现代化,这样村镇的经济才能够得以发展,农民收入才能够得到增加。
2.2建立统一完善的村镇规划管理体系
村镇规划的关键需要有一整套完善的深化管理体系,在规划当中首先需要做到的是对于规划的内容要确定下来,要有系统化的基本原理作为指导,有重点地进行规划,针对性要强。规划的规范与技术的运用应该因地制宜,符合现实,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建立起科学的体系。使工作者在村镇规划建设的过程中,能够有法可依,按章办事,村镇规划应该站在高瞻远瞩的角度,合理布局,长远规划,分步实施。
2.3村镇规划方案的设计要因地制宜,大胆创新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并不一致,财政收入也不平衡,村镇规划会存在快慢高低之分,因此,要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村镇规划应以村镇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结合自身情况,编制一套适合本地区的村镇规划。在规划中并不应该强调同一种办法、同一种标准或者同一种模式,必须应该从自身出发,在建设的过程中,不能违背当地的民俗风情以及独有的鲜明特色,一定要走最适合自己的建设规划模式。在保护传统特色的同时要大胆创新,不能墨守成规,不能照搬城市或其他地区发展模式。
2.4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原则,保护生态环境、科学规划
保护生态环境是村镇规划的前提条件。村镇规划首先应对分散式发展的乡镇企业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力支持和鼓励资源集约型企业、富民产业的发展。同时主张因地制宜,要科学有效地使用环境与自然资源,根据村镇的整体布局、合理规划来找寻适合于自身的发展模式。
2.5加强村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村镇居民的生活质量
基础设施的完善是村镇建设及村镇居民生活的基
本保障,对提高村镇环境质量有着即为积极的作用,因此,政府应加大对村镇规划管理中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财政投入,对村镇进行整体的规划,提高公共设施的可持续性以及可操作性,从而令村镇民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环境质量也有良好地保证。其次是加强环卫建设,做好环卫工作和保护环境的宣传,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最后是在村镇规划中要确实解决村民用地、用水、排水、供电绿化等基本生活供需问题。
2.6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共同进步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是村镇规划的重要基础,国家应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的原则。在注重城市化发展的同时,还应着力于村镇的经济建设与发展,不能一边倒,使城乡发展失去平衡。在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重点镇、示范镇进行规划的同时,还应着力于经济发展较好的部分村镇。此外,对于不发达的村镇,国家应给予更多的扶持和帮助,从而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2.7突出村镇文化特色,尊重地方历史文化和传统
村镇文化特色是村镇规划的精髓。在村镇规划的过程中,应该努力保护自然风貌,坚持努力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全方位发展的原则。工作者应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在保护好自然生态与文化历史景观的同时,结合当地的民俗来实施村镇的规划。与此同时,利用具有村镇独有特色的自然要素以及生产方式,将村镇的文化资源与现代的产业特点紧密联系在一起,发展村镇旅游业和绿色旅游业。
2.8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村镇规划提供动力
政策支持是村镇规划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外部支持。为了更好地建设村镇,地方政府应该在财政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以建设基础设施作为中心。坚持的原则是政府投资为主、农民群体积极参与、社会组织无限支持,在各种有关于民生的基础设施方面加大力度进行建设,地方政府自然要加大村镇建设的帮扶力度,财政在适当的时候要快速启动资金,建设过程中不能因为资金问题而出现迟缓的状况,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建设相应配套的管理部门,出台相应的维护措施。
3结语
对于在城镇规划中呈现出的各种问题与不足,我们应该始终坚持将可持续发展规划理论作为指导,采取科学创新手段来务实工作,改变传统观念,将村镇规划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继续深化并完善其内容和方法,与此同时,充分考虑到社会与经济效益,探析不足的情况下,找出城镇规划持续规划的办法,结合工程建设实施理论意义上的检验,使村镇规划设计确实对村镇建设起到指导作用具有重大意义。受到收集资料和作者水平的限制,文中的错误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李增梅,李桃.制约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因素及解决对策[J].商业研究,2007,(4):208211.
乡村旅游规划方案设计范文5
1月4日,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专题听取贵安新区工作情况汇报。提出“精心谋划、精心打造,把贵安新区建设成为践行五大发展新理念的先行示范区”,指明了新区在全省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路径,对贵安新区做好当前工作、谋划“十三五”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十三五”时期,是贵安新区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关键时期,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视察贵安新区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常委会议精神,决战开局,冲剌起步.决胜小康,在担当履职、统筹协调、团结廉洁、聚力聚财上做得更好,以大干、实干、善干的作风,加快建成践行五大发展新理念的先行示范区。
聚焦贵安新区责在“新”,高起点做好“新”字这篇大文章,着力在创新发展上先行示范。坚持创新出“新”,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大力培育新兴市场主体,加速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加快“云+网+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成大数据资源集聚、挖掘与应用中心,加快打造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加快发展软件服务外包业务,加快建设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扎实推进以智能制造(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智能服务)为主的工业4.O版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大健康医药产业和文化旅游业,全力打造山地特色都市农业升级版。创新开发、融资和商业模式,培育发展新动力,在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传统要素配置的基础上,创新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的要素供给方式,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培育新动能。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全国试点工作,建设“三单一图”制度体系,实施“智慧贵安”工程,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聚焦贵安新区责在“好”,高标准做好“好”字这篇大文章,着力在协调发展上先行示范。坚持处理好生产、生活、生态的关系,做到城市开发紧凑集约、城市功能合理安排、城市空间留白种绿,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到城市中,精心打造高新产业城市、田园乡愁城市、国际旅游城市。坚持处理好产业、城市、景观的关系,以把大学城建成最具现代化的城市为牵引,推动大学城、科技城、生态城(中心区)、产业城(电子信息产业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旅游城(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联动发展。坚持处理好规划、建设、管理的关系,做到规划因地制宜、体现特色,建设因势利导、讲究科学,管理更加精准、以人为本,全面开展城市设计,对新区重大规划、重要城市设计、重点建筑方案设计开展国际方案竞赛,建立风貌管理中心、工程审图中心、信息平台,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处理好政府、市场、企业的关系,充分调动三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坚持处理好贵阳、贵安、安顺的关系,推动三地产业分工、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土地利用等协调联动,加快实现一体化发展。
聚焦贵安新区责在“特”,高品质做好“特”字这篇大文章,着力在绿色发展上先行示范。按照用好“五个特色”的要求,千方百计做环境,以特为贵、以特制胜,依托特色资源.突出绿色化发展,形成特色竞争力。坚持城市风貌、建筑风貌、道路风貌、生态风貌、文化风貌“五位一体”,以独特的风貌彰显城市特色。实施蓝天、碧水、净土、节能、绿色技术“五大工程”,推进…、水、林、田、湖“五景融合”,实施“十河百湖干塘”工程,加快建设,实施“五区八廊百园”绿地系统工程,加快建设森林体系、水景体系、公园体系。实施最严格的环保制度。强化污染防治,健全生态文明考评制度,推广循环经济生产模式,构建清洁高效能源体系,全面推广绿色低碳文化。着力构建水体相连、青山环绕、山水交融、绚丽多姿的“万水千山”城市生态系统,建设错落有致、依山傍水的山地特色城市,打造“山水之都、田园之城”。
乡村旅游规划方案设计范文6
刚才,光荣同志为我们介绍了云南省开展旅游小城镇工作的做法和经验,光焘和琪伟同志作了主题报告。同志们一定受到很多的启发和鼓舞。各地代表都要将此次会议文件和精神及时带回去,向党委、政府做好汇报,并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会议精神的传达落实工作讲两点意见。
一、正确学习把握领导同志的讲话精神和云南经验
光焘和琪伟同志的主题讲话阐述了发展旅游小城镇的时代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明确了旅游小城镇开发建设工作中需要着重关注的主要问题和要避免出现的错误开发建设模式,提出了旅游小城镇建设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要求。各地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结合当地情况做好贯彻落实工作。在本次会议上,光荣同志介绍了云南省发展旅游小城镇的经验,代表们还实地参观了丽江、大理等地旅游村镇建设发展的情况,相信这些都会对大家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可以说,云南省从实际出发,在旅游小城镇建设与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当然,先行者是开拓的、创新的、积极的,但又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唯一的。先行者的全部意义就是为后来者提供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来启迪有益的思路,来为更大的成功做好铺垫,这就是云南经验的可贵之处。有同志问我:前段时间我们还批评香格里拉的一个小湖被破坏,为什么现在又在云南召开这么大的会议,来学习云南经验?其实,这一点都不矛盾。正如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瑕疵的美玉那样,云南省也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我们借鉴学习云南的经验,也不能简单的抄袭模仿,而是要学习他们的工作思路和有效机制,要结合本地的实际工作来认真学习借鉴,创新工作。我理解,云南可贵的经验就是在发展旅游小城镇的过程中,注重保护、利用、开发和展示好各方面的资源价值,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具体来说有六个方面。
一是注重悠久文化遗产的传承。他们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小城镇的开发建设,实现文化遗产的不断地、永恒地升值。为什么旅游小城镇或景点的门票会不断地升值?某个地方的房产价值为什么会从原来的每幢1万多块钱增长到现在的300多万块钱?这就是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恢复了原有遗产的价值。这种恢复是怎么来的呢?就是通过旅游小城镇的建设和旅游业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古村落、历史或民族小镇独特的文化遗产的价值,促进遗产的保护,扩大遗产的影响,从而实现遗产资源不断增值,使独特的村镇历史风貌的价值得到全世界的公认。通过旅游业的发展,还可以使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不至于受到低级的破坏。同时,也是传承和宣传我们中华民族各个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避免了把我们祖传的名画当成一般的广告画来出售这样基本的错误。
二是注重独特风味特产的开发。旅游小村镇不能变成空壳的建筑群,必须将注意力集中在促进农民“生活宽裕”上。首先要体现在这些原来的、祖先留下来的各种各样丰富的、独特的产品开发利用上,体现在创造独特的生产模式上。比如,鹤庆县新华村,它的一家一品、前店后厂的云南的“温州模式”,生产遍及大西北甚至印度次大陆的手工银制品,这种生产模式就是一种发展旅游业的亮点。有许多代表参观回来对我说,他们参观那种前店后厂,觉得非常有兴趣,而参观大的集市就没有兴趣,道理就在这里。其中还包括了我们独特的商品集散方式,如茶马古道,游客们都会饶有兴趣。更重要的是,使村民们认识到了旅游小城镇的开发是当地推广农业产业化,倡导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最好的载体之一。国际农产品贸易中流行“证明商标”,它与一般的商品商标不同之处在于它为当地的地域性传统商品所共享,如法国的香摈酒就是香摈地区所有香摈生产者所共享。这是一个发展经济、富裕村民的很好途径。我们发展旅游小城镇,就是要从历史传统中发掘出具有优势的农副产品,向传统的名特产品要一村一品,向科学技术要独特的产品,来丰富我们旅游小城镇发展的内涵,更快地富裕农民,解决三农问题。
三是注重和谐自然景观的保护。云南是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地区,但是各民族能够生存发展的历程延绵数千年,生生不息,就证明了这种悠久的存在就是一种完美的合理,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典范;是现代人向历史、向古人学习如何善待自然、开拓生存发展空间的活生生的教材;同时也是社会、经济、生态三种效益相互平衡、相互促进的成功范例;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历史见证。这种历史的见证物是何等的可贵!世界著名的权威杂志《科学》有一期封面之所以选择了哈尼梯田的照片,是因为哈尼梯田展示了森林、村落、山川、水景和梯田的和谐组合,显示了大自然和人工创造物的完美相处。我们发展旅游小城镇就是保护这些见证物,这是人类的遗产,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也是全人类共有的。正因为它们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具有重大的学习借鉴意义,这就是通过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旅游小城镇的建设来达到保护、利用和宣传这些自然遗产的最根本的目的。
四是注重浓郁乡情民风的传承和开发。如果说建筑和村镇建设的格局是凝固的音乐,乡风民俗则是活着的文化遗产,是独特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地方文脉的延伸和继承,是真实的历史文化的现代场景。那些朴实、优雅而又历史悠久的民族歌舞,不是那些所谓的名导演所能模仿的;那些就地取材、品种丰富而又美味的农家菜,也不是那些名厨大师们所能再现的。今天早餐,刘平副省长还专门给我们讲,说要吃得美味,得请那些农妇们来做菜。而要是把这些农户送到正规的厨师学校去培训,回来之后所做之菜就全变味了。云南各地开展旅游村镇的建设过程中,充分保留、利用了少数民族丰富多样的乡情民风,从服饰、歌舞、文字、习俗、物品、生产工具……一切与其他地区有所区别的东西,都会激发游客们的好奇心,都是具有欣赏价值的旅游资源。
五是注重乡村休闲生活的展示。云南农村许多地点和场景,在我们这些城里人看来就是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是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见证,是人类精神回归的世外桃源,也是东方文明的缩影。是这些民族对自然、对人、对社会不急不躁、不走极端的中庸之道的体现,是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的延续,是农村生活真实的富裕感、幸福感的体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案设计过程中,专家们提出要真正使农民有真实的幸福感,追求以稳定的就业、良好的自然环境、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推广、有效率的基层政权为主要内容的“农民幸福指数”,而不是仅仅着眼于什么人均GDP、人均收入。这种幸福感是人类最终的精神家园和追求的目的,而不是什么虚假的价值符号的体现和对物质财富的盲目攀比。人们一旦进入这些“世外桃源”,从现代繁忙、紧张、充满竞争的压力感的都市中暂时“解脱”出来,就会充满欢悦的心情。乡村的质朴常常是城市人忧郁症的良药,这就是“农家乐”在全球持续兴旺的奥秘。
六是注重优美田园风光的利用。如果说城市、工业是生产、消费、废弃物排放这种单向经济活动模式的象征,那么农村、农业尤其是云南这种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地区的村落、小城镇,则是受到大自然、生态系统启示的生产、消费、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模式的代表。农耕文明经历了上万年,还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而工业文明只有两、三百年,就造成了能源危机、资源危机和生态环境危机。尽管学术界对循环经济的定义还有数种不同的阐述,尽管各国政界都将循环经济作为理想而又紧迫的经济增长模式,但它的内涵就是模仿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把一切可用的物质都能循环地利用,也就是向农耕文明学习的过程。这不是倒退,而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旅游小城镇建设就是展示农耕文明那种自然循环经济的良性模式。一百多年前,著名的英国城市规划学家、田园城市的发起者霍华德,总结了工业文明的教训,提出城市规划的最高境界就是将城市的经济活力涌到农村去,让农村的自然风光在城市驻足。由此可见,田园风光是城市规划者追求的目标之一。从旅游资源的价值来看,保留和发掘那些城市居民向往的那种田园牧歌式的“世外桃源”,将会成为他们梦想之旅的目的地。我们在村镇整治过程中,应该学习云南省旅游小城镇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充分地保护、利用和展示优美的田园风光。无独有偶,在世界著名的旅游大国法国的乡村,尤其是大画家梵高生活过的村镇的政府,都以经济奖励为手段,促使当地农户们依照梵高油画中的形式来堆放麦垛,以再现当年的场景。我国各地都有许多优美独特的田园风光、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都可以作为旅游小城镇承载发展、农民致富的不可替代的、不断增值的宝贵资源。所以,正确的村镇环境治理和发展“农家乐”的方针,一定要体现“反向治理”的原则,即外国城镇、乡村没有的,我们中国要有;城市里没有的,农村要精心保留和展示,这样才能发展继承、充分地利用三大资源发展旅游小城镇。
我说的这些,都已经体现在光焘同志提出的要遵循客观规律、促进旅游小城镇健康发展的五个要点当中,体现在邵琪伟同志发展旅游小城镇要正确处理的六大关系当中,也体现在光荣同志介绍的云南旅游小城镇发展经验的六个方面,大家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正确地把握,认真地贯彻学习。
二、要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
一是要坚持规划先行。旅游小城镇的规划建设,要尊重自然、尊重地域历史文化、尊重小城镇和村落的发展规律、尊重普通旅游者的意愿、尊重农民的长远利益,这五个尊重是最主要的。规划的重点不在于引导建设,而在于切切实实地保护不可再生的而又能不断增值的独特的资源。规划要明确划定保护区、禁建区,对村镇中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要依据国家《文物保护法》划出一定的保护区。规划又要明确控制区,引导和规范开发建设,节约耕地,保护历史建筑和村镇历史风貌。
二是要注重资源的保护。特别是要注重抢救性地保护不可再生的自然文化遗产资源和生态资源,弘扬和传承优秀的历史文化,有效地保护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历史风貌,保护风景名胜资源,要切实贯彻整体性、可持续性和可识别性的原则。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过程中,真正做到人无我有、城无乡有的反向规划整治的原则。从生态景观的特征方面来讲,农村、农业代表的是自然性、宽广性、情趣性、传统性和生态性,而城市代表的是文化性、娱乐性、多样性和经济性,两者之间是有明显区别的。我们一定要学习成功的经验,避免过分人工化、城市化、商业化和过分的现代化。如果把农村建得象城市一模一样,那城里人为啥要到你这里来旅游?把农家菜搞得像城市里的麦当劳一样,他为啥要花大价钱到你这里来吃农家的“麦当劳”?如果把农民的房子建得和城里没有大的区别,他于什么要不远千里来享受乡村的风光?所有的规划建设者都要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假如我们在村镇整治过程中,把农村传统的小桥流水搞成大桥污水,把雅致的粉墙黛瓦搞成外贴马赛克加平顶屋,把富有地方特色的“三房一照壁”搞成兵营式的多层建筑,那所有的村镇魁力都将消失,村镇旅游就会陷入一潭死水。这些朴实的道理,我们要深刻的汲取。但是,我们建设部门是非常容易犯这种错误的。所谓“村镇建设”,有的人就是简单地拷贝城市里的东西,依据死板的标准规范,错误地让农民来模仿或包办代替。一个极易引发误导,又颇具吸引力的口号是“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使不少基层的同志误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要通过消灭农村、消灭农民、消灭农业,来缩小城乡差别。这些都是完全错误的。应该是要利用城乡的差别化,最后来达到城乡协调发展的目的,最终在本质意义上来缩小城乡差别,而不是在表面境况上缩小城乡差别。这些都是历史的教训,是很值得我们那些喜欢搞建设性破坏的同志所汲取的。
三是要抓好试点示范。开发利用旅游村镇本身就是一个开创性、探索性的工作,必须紧密结合实际,紧密联系当地的历史文脉的继承,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农民的长远利益踏踏实实地工作。一定要通过试点示范、经验总结、提炼分析,再逐步在面上推广,切忌一哄而起,遍地开花。云南省搞旅游小城镇建设,早在5年前就开始行动了,2年前我们就到这里来总结经验。对试点工作要踏踏实实地、长期地、艰苦地、创造性的去工作,决不能急躁冒进,追求速战速决、立竿见影的轰动效应。
四是要统筹协调参与的各方。要鼓励政府机关、企业以多种形式帮扶农村。各部门都要严格依照规划的要求,统筹协调各方利益主体的关系,将当地农民及参与旅游小城镇建设的各方利益主体形成工作合力,形成正确发展的工作指导思想和方案。经济组织的模式有三种:一种是政府主导下的村民自我组织的模式,这种模式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指导。浙江的乌镇就是这种模式;第二种是以特许经营的形式,依照有关法规,引入成熟的公司、集团来投资,首先投资基础性的、保护性的、抢救性的项目,形成集团加农户的模式;第三种是乡规民约引导管理下的村民自我组织的模式,浙江的诸葛村就是这种模式。它的乡规民约已有几百年,使这个村保护的非常好,成为旅游业的胜地。前年,村民单是门票收入分成就有350万元。不管哪种模式,都要首先关照农民的利益,因为在开发模式的选择方面,农民的呼声是比较薄弱的。我们的一切工作目标,都是为了当地农民的富裕;我们的一切工作方法,都要着眼于调动农民保护传承自身文脉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扎根于群众,服务于农民的长远利益,才能获得成功。
五是要研究引导“农家乐”和旅游村镇的发展。建设和旅游部门都要团结其它相关部门,要在“农家乐”和旅游村镇的发展方面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要通过调查研究农村旅游资源和风土人情,结合实际、挖掘特色,引导“农家乐”和旅游城镇的建设,用好用足地方特色这个招牌,树立良好的形象。要通过加强硬件建设,尤其是软件建设包括信用体系的建设,不断提高“农家乐”和旅游村镇的综合素质、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
六是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建设部将和国家旅游局密切合作,在联合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国家级的旅游村镇评价标准,开展旅游村镇的认定工作,出台规范性文件,加强对旅游村镇建设发展的指导和服务。这类评价机制应该采用动态管理的方式,谁要是出现了破坏性的建设开发行为,我们就给予警告,列入濒危名单。如果仍无明显的改进措施和效果,就将该城镇从国家旅游小城镇中除名,并进行严厉的处罚。
七是要切实防止开发性的破坏。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尤其是国家的重要部门来提倡某种建设行为时,特别要注意它的负面影响。一方面,我们要通过旅游事业的发展,使国内外广大游客认识到我们国家的地大物博、历史文化传统的丰富多彩,地质地貌的独特,使这些宝贵的资源展示出自身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的增收,有效防止开山采石、大拆大建式的低级的破坏性的开发。另一方面,错误的开发建设模式和整治模式也会对我们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我们一定要兴利除弊,对可能出现的破坏性影响要做到事前防范,力求达到资源永续利用的目的。一旦出现了某些破坏性的事件,一定要严肃处理,尤其是一些高原地带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一旦破坏就难以恢复,尤其要注重保护。凡是发生此类事件,就要教育和警诫追随者,及时严肃追究造成破坏的人和事,追究肇事者和管理者的法律和经济责任。世界各国都对破坏山体景观植被有严格的处罚措施。如某省一位厅长的儿子在美国留学期间,自己开车时,因发生事故,车辆撞向了路边山坡,美国相关管理部门以破坏山体植被为由,对其处以50万美元的罚款。相比之下,我国风景名胜区甚至世界自然遗产地发生此类事件,都是不了了之,这就太不应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