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我的小房间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我的小房间范文1
三亚市林旺重点小学 董乜
我有一个大约10平方米的小房间,它虽然很小,但它摆放着我喜爱的物品,它是一个可爱的房间。
我这个房间既是我的睡房,又是我的书房,里面主要摆放着一张我舒适的小床,床上有长枕和一个小正形的枕头,还有很软的被子。床的右侧是一个床头柜,上面有电话、记算机和诺亚舟学习机。诺亚舟,它每天唤起我起来上学。床头柜左侧是一个长大约150厘米和高约170厘米的书柜,书架上放满了许多各种各样书,我最喜欢看书了,因为书是知识的源泉。书柜前方是我可爱的学习桌,它是一张多功能的学习桌,上面放着练习本、草稿纸,学习桌后面是一扇窗,被窗帘装饰着,窗的旁边是一面镜子,镜子左侧是衣柜,衣柜里放满了我所有的衣服。在另一张办公桌上,摆放着妈妈买给我的三个小篮子,我最喜欢这三个小篮子,篮子里放着我的好多“小玩意”。东边的那一面墙上张贴着我许多奖状,有“小小数学家”、“小歌星”、“小画家”、“朗读高手”等等,当我一看到它,我就高兴,它是我努力得到的,桌子的下面是爸爸专用的篮球,我的鞋子盒,鞋子盒旁边是一双我最爱地滑冰鞋。桌子的右上方是一个2008的挂历,是小熊维伲的图案。
我的房间就是这么简单,但它是我学习的一个好地方,是我心灵的归宿,它可以给我带来无穷的快乐,它就是这么可爱、这么美丽、这么让人快乐的房间。
我的小房间范文2
我的小房间是一个自由的小天地,我在这里无忧无虑,想干什么都行,一走进里面,简直像小鸟飞进了森林一样快乐。
房间的正中间是我的小床,上面铺着红色的被子,红色的枕头。别嫌太单调,因为红色给人带来温暖的感觉,我喜欢红色。床的左边是一个书柜,这里有各种各样的书---《三国演义》、《一千零一夜》、《世界未解之谜》等等,少说也有七八十本,它是我的小型图书馆,在这儿开阔眼界非常方便。我还经常在书柜前做作业。书柜的旁边,有一个双色的二层衣柜,打开一看,哇!各种衣服尽收眼底,有红色的上衣,有黄色的夹克,有绿色的裤子,有褐色的毛衣……,墙角还有一个旧柜子,上面放的还是书,但这上面放的是杂志---《儿童故事画报》、《小弥猴》、《小学生优秀作文》等等,旁边还放着几个足球,那是我小时候用的,现在已成了摆设。床头上放着一张穿着“小博士照”,相片中的我头上戴着一顶博士帽,精神百倍,真像一个小博士,那是我幼儿园时候的毕业照,照片旁边放着一个地球仪,上面有全世界各个国家的位置,我时常按照国家的名称寻找它的位置,梦想着有一天能周游世界。
朋友们,这就是我的房间,在这里,可以学习,可以幻想,欢迎你们来我的房间做客。
我的小房间范文3
小学阶段正处于儿童思想教育的启蒙时期,因此我们可以说,小学德育是一项奠基性的工程。从根本上讲,小学德育教育只有坚持“回归儿童主体,回归儿童生活”的基本原则,才能实现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众所周知,德育的本质意义在于不断地塑造和完善一个人的道德人格,因此,只要我们遵循了儿童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就可以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取得实效。从内容上说,小学德育涉及的面非常广,而且十分抽象,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做起,化抽象为具体,把虚的工作办实。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我们可以让学生从爱家乡、爱学校做起,从热爱身边的一草一木做起,把爱国主义教育具体到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中。
小学德育教育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抓好班主任工作,搞好班级德育,也可以通过抓好各科教学,促使德智体美劳有机渗透,还可以搞好课外校外活动,利用寓教于乐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另外,通过集会、班会、少先队主题队会、社会实践等形式,也都可以进行小学德育教育,它们都是开展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二、小学德育的主阵地是课堂
小学德育的形式和渠道很多,但主阵地仍然在课堂上,课堂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在课堂上,德育由于结合了学科教学内容,采用的是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点滴浸润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学生可以很方便地接受、领悟和内化,并逐渐转化为自己的行动。为了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深入挖掘教材德育内容,高度重视课堂随机教育
在小学课本中,并没有明显的德育内容,但是大量的课文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它们均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教师在备课时,应主要把这些蕴含在科学知识中的德育因素挖掘出来,寓德于教,把德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汇于教学过程中。其实,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一些德育教育的契机,教师要善于学会抓住这些契机,及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必须做有心人之外,还必须要有教育的热情、广博的知识与高超的艺术。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课堂上的随机教育,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2.科学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切实增强德育实际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对于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例如,语文课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面广,德育教育贯穿于文章的始终,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对于那些含义深刻,思想性强,又比较含蓄,有特定历史背景的课文,我们应采取辅导理解法,不但要让学生收集有关资料,还要对学生作适当的讲解,帮助他们领悟其中的思想、道理。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通过阅读思考法、讨论吸收法加强德育教育。总之,我们要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中感受到美好,领悟到含蓄,受到德育的教育,形成健康的人格,增强德育教育实效。
3.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情感感染
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电教设备,从音、像各方面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受到环境氛围的感染和熏陶,以实现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专家认为,道德观念可以通过学习培养,也可以通过学习加以改变,其中影响道德行为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环境。可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对德育所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在德育教育中,通过课堂渗透德育,以课堂知识为基础,做到以文传道,由情入理,文道结合,情理交融。这样,学生在“随风潜入夜”的潜移默化中,逐渐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提高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辨别能力,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和健康的道德情感。
我的小房间范文4
一、中国传统道德建设主体
(一)政府
中国自古重视道德教化,“以德治国”的思想自汉代以来被历代政治家所遵循。中国古代政府“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痒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轻而禁于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由于道德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道德建设是政府必须承担的行政行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式的****政治体制更加凸显了政府在社会事务中的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这一点在道德建设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反映。作为中国传统道德建设主体之一的中国古代政府在道德建设中秉持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首先,进行道德建设,仅仅依靠道德主体的道德自觉是不行的,必须把道德理念要求转化成具体的道德规范约束,才能发挥道德在调节社会生活中的基础性作用,才能对社会发展起制约和引导作用。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决定了政府是实现道德功能作用具体化和可操作化的重要主体,而且中国古代伦理道德与政府政治的有机融合,有助于政府在国家政权力量的协助下强化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其次,政府在道德建设中的作用虽然非常重要,但又相当有限。道德要发挥其调节功能,就必须将外在的道德他律要求转化为内化的道德自律约束,这更多的是依靠道德主体自身的道德实践的历练和道德修养的内省。政府可以为道德主体的道德活动营造适宜的道德生态环境,但却不能也无法越俎代庖地主导这一转化过程。
(二)家庭
中国古代伦理道德的根基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族本位观念,家庭在道德建设中的作用一直受到重视。家庭一方面是社会生产的基本单元,另一方面是社会生活的细胞,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接受伦理道德的摇篮。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具有早期性、日常性的特点。家庭道德教育一直是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中心,家庭道德建设也一直是中国传统道德建设的重要主体。家庭在道德建设中,对于父母与子女关系,它要求父母“慈爱”,子女“孝顺”;对于兄弟姊妹的关系,它要求“兄友弟恭”;对于夫妻之间的关系,它要求“夫义妻顺”。家庭在道德建设中尤其重视对子女进行孝道教育,甚至把孝道作为道德主体安身立命的前提,整个社会教化治理的基础。“孟母三迁”、“黄香温席”、“孔融让梨”、“岳母刺骨”等成功的家庭道德教育的著名事例说明了家庭在传统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三)私塾
私塾是我国古代私人所设立的教学场所,它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对于传播祖国文化,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启蒙儿童,使学童在读书识理方面,起过重要的作用。从孔夫子开始,私塾在中国历史上就是最重要的教育载体。两千多年来,中国的大部分读书人是靠私塾而非政府的学校培养出来的。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以后,儒家思想被封建帝王定为一尊,私塾自然成了传递儒家文化的重要渠道。到了隋唐时代,科举制度的出现推动了私塾的发展。由于科举考试主要是围绕具有丰富伦理思想的儒家经典,私塾在传授儒家学说的同时,无疑担当着道德建设主体的重要角色。
二、中国传统道德建设方法
(一)国家宣教法
国家宣教法是指国家在道德建设过程中对其认可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进行宣传并进而据此对社会成员进行道德教育的方法。中国古代国家要求人们“修身养德”,并培植出了诸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处事风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富贵不、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立身原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品德,“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报国热情。国家宣教法在宣传方法上主要有两种:一方面对社会成员进行正统道德理念的灌输,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养成他们的道德品质;另一方面为了保障国家宣教的效果和巩固道德建设的成果,国家通常对社会成员道德的行为进行一定的物质和荣誉表彰。
(二)贤人垂范法
贤人垂范法是指中国古代贤人以自己的道德的行为在为人处世方面为他人做出榜样的方法。“其身正,不令而行”(《论语·子路》),道德贤人是理想化的、榜样化的道德先进者,榜样力量是无穷的,它促使人们将外在的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格,从而达到道德的自觉与自律。
如流传千古的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公而忘私”的大禹,身居陋巷却心怀天下的贤者颜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兼济天下”又“独善其身”的王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龚自珍。中国古代的贤人一方面以自身独特的道德魅力对当世的社会道德建设起到了某种程度的规范作用,他们率先垂范,整个社会上行下效,社会风气得到好转;另一方面中国古代贤人的言行体现了对民族、社会高度负责和以民族、社会利益为重、为先的无私精神,这对后世的道德建设、对整个民族的精神风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宗教规束法
宗教规束法是指宗教作为一种良性人文原则,以其容易直达人类的心灵并能有效地对人们的道德行为进行制约的特点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的方法。在人类社会进程中,宗教和道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毋庸讳言,宗教具有迷信色彩,但宗教不完全是迷信,它也是一种道德教育。其“劝善”的主题和功用却还是客观存在的,宗教以虚幻的超自然的神的力量直达人类的精神家园,并能对道德主体的道德动机和行为有效的进行约束。而且借助宗教传播的“道德观念”往往还易于被宗教信众所接受。对于宗教信众来说,宗教的约束作用是建立在虚幻的超自然的神上,它赋给每一个宗教信徒在道德上的一种无所不能、无所不在的神的约束,这种规束作用是他律色彩的,有隐性强制惩戒的效果,这是其他道德建设方法不太容易做到的事。
(四)文艺陶冶法
文艺陶冶法是指文学艺术以其所塑造的生动具体、引人入胜的典型形象对人们进行间接的道德情操陶冶和情感渗透教育的方法。列宁在强调文化、艺术和道德的阶级性的同时,认为许多格言和规则是超阶级超时代的,他指出,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着“数百年来人们就知道的,数千年来在一切处世格言上也反复谈到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内容上偏向政治和伦理道德主题,以“仁、义、礼、智、信”为标准的道德观念,长期支配着古代文坛。国家的兴亡,纲常的序乱,道德的背向一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主旋律。《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蒙学教材,唐诗宋词中脍炙人口的名篇名句,《说岳全传》《杨家将》《包公案》等传记文学,这些艺术作品陶冶了一代代中国人的道德情操,提高了民众的道德水平。文艺陶冶法与空洞说教不同,可以防止逆反心理,提高教育效果。
(五)自我践履法
自我践履法是指道德主体以行为本,在躬行实践中锻炼毅力、塑造品性、完善人格的一种方法。中国传统道德从来就有注重道德践履的传
统,认为道德知识与其他知识不同,它要求人们必须亲身去践履。如孔子讲“听其言,观其行”(《论语·公冶长》),宋代朱熹认为“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朱子语录》)。道德并不是仅体现在一些政治原则的大道理中,而是更多地体现在人伦日用的实际生活中。道德作为一种实践理性,其作用与功能就在于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所指导,换句话说。它的真理性与合理性也正是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并得以强化的。传统美德之所以被那么多的人所信奉与实践,就在于它与人们的生活实践有紧密的联系。自我践履法要求道德主体在实践中锻炼道德品格,践行道德理念。自我践履法符合个体道德养成和道德建设的规律。由于重视道德践履,中国传统道德具有了实践的品格和旺盛的生命力。
(六)个体内修法
我的小房间范文5
[关键词] 西方发达国家;高校;文化建设;比较
一、前言
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标准,高校文化建设成为了必然的趋势。高校文化中蕴涵的传统习惯、信仰因素、道德风尚以及精神因素等一系列内容,作为一种文化气息在高校校园中弥漫的时候,能够对高校大学生产生强大的驱动力与感染力,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文化素质;高校文化中的创新性、典雅性以及开放性等,对于社区文化的影响非常大,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学校服务社会职能的发展,从而促进高校教学的发展。
二、西方发达国家高校的文化建设与我国高校文化建设的对比分析
高校文化,实质上就是高校中办学精神与办学理念的一种体现,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推动高校的发展,它是各个高校之间竞争的核心。我国高校文化建设与西方发达国家高校文化建设,由于经济发展程度、历史背景、社会制度、思想文化等一系列因素的不同,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文化建设中的教育宗旨
就目前来看,西方发达国家中,美国在高校文化建设方面具有代表性与权威性,在美国高校文化建设中有一个明确的教学宗旨,即高校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物质环境、价值观、使命、信仰、历史、标准、假说以及传统等一系列因素综合起来的,各种因素之间相互影响构成的一个指导学生个体行为或者是团体行为对高校内外一些行为、事件进行理解与认识的一种参考模式。美国在高校文化建设方面中的这一宗旨,是从实用性角度进行明确的,主要表述的思想是高校文化建设是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高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使得各个高校都具有自身的特点。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主要认为创造价值与实现价值是对教育进行衡量的一种标准,应当根据社会实际需要进行教育,为学生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美国各个高校中,在教育目标、大学只能、课程设置、高校文化、高校日常管理上都体现着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需求,美国高校文化建设立足于技术性、专业性兼具的人才培养模式。
从我国高校文化建设来看,各个高校中的教学宗旨都是对优秀人才进行培养,但是没有重视“优秀人才”的具体含义分析,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不知道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作是优秀人才,或者说对于优秀人才的定义太抽象化,导致我国高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盲目性,在教育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一致的,在专业设置上没有自身的特色,普遍认为只要通过对学生进行的各种考试就能够让学生了解与掌握所学的知识内容,根据考试成绩来评断优秀人才,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理论知识方面的掌握情况非常好,但是实践能力却非常差。
2、高校文化建设中的教学观念
美国各个高校中,在教学观念上都是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教育工作都围绕着学生进行,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育,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自我负责、自主选择,充分地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理要求,让每一个高校中的学生都能够得到较好的教育,在文化建设中也围绕着学生的需求进行,关心学生的需要,支出与鼓励学生参与到高校文化建设中去,发表自身的意见,例如:美国高校中的学生在学习上享有自,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选择相关的专业,课堂氛围十分的轻松,教师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性,倡导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自主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从我国高校文化建设来看,在教学观念上主要是“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但是在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时,却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我国大多数高校认为高校文化建设实质上就是高校物质建设,没有重视“以人为本”的校园精神建设,对于高校文化建设中相关的活动建设与制度建设也没有一个有效的保障,过于重视书本知识内容的传授,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综合能力,忽略了学生自身在学习上的兴趣爱好以及对于各种事物的看法,没有重视学生学术基础、学术视野、人文素质以及个性等方面的培养,只在乎高校的就业率、声誉,单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积极自主性培养,阻碍高校文化建设的发展。
3、高校文化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建设
西方发达国家中的高校在文化建设上,有着政府以及企业的资助,自身也有较强的财政实力,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非常完善,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其办学品质,学生在高校中的学习也更为便利,例如:美国各个高校的图书馆中,有着大量质量高的书籍,在图书馆中应用各种高科技手段,便于学生寻找自己喜欢的书籍,美国高校中的大学生拥有随时可以进行实践操作的实验室,自习室也是全天开放。
我国各个高校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在逐渐完善,但是一些高校在招生规模上不断的扩大,招生人数急剧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进度赶不上招生的进度,导致我国高校中体育操场、图书馆、自习室以及一系列活动场所的建设,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例如:湖北某一高校中,出现学生为了抢占图书馆座位,将图书馆大厅中的玻璃门挤破的现象。
三、西方发达国家高校文化建设对我国高校文化建设的启示
1、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西方发达国家高校文化建设中,遵循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宗旨,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增强与个性发展,鼓励与支持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创造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将社团及其活动作为第二个教育课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我国高校文化建设中,也应当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与社团,支持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展现自我,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创新,通过自己的主体意识与实践能力加强高校文化建设。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西方发达国家中的高校,凭借自身的财政实力与政府以及企业在财政上的支持,不断完善高校校园中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与生活环境。我国高校文化建设过程中,也要不断地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与生活环境,我国政府以及企业也应当加大对高校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良好的高校校园物质文化,是高校活动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精神文化的保障,只有完善我国高校基础设施建设,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促进高校文化建设的发展。
3、教学模式多样化,课程体系开放化
西方发达国家中的高校,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上留有较大空间,教师可以自由地对教学知识内容进行设定与讲解,不一定非要按照教材内容设置进行教学;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对专业进行选择,如果发现专业不合适自己可以调换专业。我国高校应当结合自身的历史传统、办学特色、教学实际情况以及社会需求制定开放化的课程体系,教师在教学模式上要具备属于自己的风格,根据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满足学生在专业课程知识学习中的需求,对课程进行合理的划分。
四、结语
我国高校文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与西方发达国家高校文化建设进行对比之后存在的不足更为显著。针对这一实际状况,我国高校教育工作者在解决高校文化建设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高校文化建设中的先进经验,对于我国高校文化建设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德广.美国大学校园文化特点及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9).
[2]于伟,韩丽英.中美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建设若干问题比较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11(02).
[3]杨建国.校园文化建设中值得注意的集中倾向[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0(07).
我的小房间范文6
肖臣浩
我有一个怪房间,你走进会吓一跳。因为房间床上有一只会说话的玩具猴子,只要你一开门它就会说:“你好,欢迎光临。”
房间左边有长了四条腿的东西——木椅子,木椅子上面有一幅年幼时候的画像。木椅子前是我工作的地方——木书桌。书桌上摆放着一排排整整齐齐的书,五颜六色的很漂亮。木书桌旁边就是高大坚固的衣柜,衣柜里挂着我的衣服,大的、小的、花的、黑的,各种各样,衣服上的图案也各不相同。
最后就是木床了,床被是黄色海绵宝宝的图案,就连枕头都是。我的床下面有一个大箱子,里面都是我的宝贝玩具。
我爱我的怪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