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改革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范文1

青岛四十四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教学改革,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切入点,提出创建“亦师亦生、教学合一”自主合作学习型课堂,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学校特有教育品牌。几年的探索实践,已形成学校活力四射耀眼靓丽的办学特色。

一、教改的起因

每一项教学改革的推行都有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其指向便是解决学校教育现实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44中最初的教学改革可以说是源自于内部的忧患与外部的动力。2005年当时学校的课堂教学存在着诸多弊端,传统的“满堂灌”和“一切向分数看齐”的观念极其顽固的占据着教师的头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负担沉重,学习效率低下,身心健康严重受损,师生之间关系紧张对立,教师整体素质不高等一系列的原因导致学校教学成绩一直处于市中下游水平,学校声誉日渐俱下,小学升初中有时报不满名,可谓危机重重。“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为了能够使学生走出困境,大家苦苦思索,如何能够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师生各取所需,学校组织干部老师“走出去,请进来”,沉下心来,认真研究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教学方式,并结合校情、学情,创建了“亦师亦生,教学合一”的自主合作学习型课堂。

二、不一样的新课堂

新的教学方式彻底改变延续百年来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变教师讲为以学生讲解为主,教师点拨诱导为辅的课堂教学策略,并在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上进行变革,教室里设置三面黑板,为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参与和积极展示提供了平台。教室座位也进行了调整,采用六人小组合围式,代替了过去秧田式排列。教师也改变过去的备课方式,同一学科的几位任课教师齐心协力,精心编制出同一张讲学稿,每节课前教师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依据课本进行预习,并完成讲学稿中的部分内容,课上教师与学生共同使用好这张讲学稿。班级学生轮流上台讲解,教师进行补充、引导、提升,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的各个环节中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出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变消极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学习。“亦师亦生,教学合一”课堂教学按照自主预习、合作交流、展示提升、检测反馈、归纳总结五个环节贯彻实施。

三、教改颠覆了百年的传统教学

现在走进44中的课堂,传统的老师不厌其烦惟恐不细的讲解没有了,有的仅是画龙点睛的启发提示;讲台上频繁活动是学生的身影,听到的是他们充满自信的演示讲解;探究式研究性学习在学生争先恐后的积极发言中,在学生激烈的争辩声中得到最好的诠释;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几近百分百的主动参与课堂过程充分体现出来;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和自由发挥空间极大地锻炼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掘学习潜力,为学生奠立和夯实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坚实基础。正如国家督学、原市教委主任陈显青所讲:“44中这一场教学改革意义很大,它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颠覆,是我们教学模式的一个根本变化,由过去单纯以教为主,转到了按照新课改的理论自主合作探究,他们实施教学合一,是对传统教学理念的一个突破。”

四、教改收获的是内外兼修的喜悦

春华秋实,耕耘收获,四十四中“亦师亦生,教学合一”教学改革如今已结出丰硕的果实。《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等共十五家媒体20余次大篇幅全面报道四十四中的教学改革。近几年每年都有几千名来自北京、上海、深圳等全国各地及省内各地学校老师来学校参观学习。“亦师亦生教学合一”――青岛四十四中办学特色和形成的经验正在不断扩大影响力。

“亦师亦生教学合一”教学改革不断推进,促进了干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步伐。学校韩英老师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人民教师光荣称号,入选青岛市名师培训人选。刘德明老师荣获山东省教学能手等称号。今年正在举行的优质课比赛,我校现有2位老师获山东省优质课比赛一等奖,8位老师获得市优质课比赛一、二等奖的好成绩。

“亦师亦生教学合一”教学改革有力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愉快教学,和谐教育,成功教育”得到充分体现。近几年中学校有300余名学生在各类文艺、体育、科技比赛中取得优秀成绩。学生的自信心有了明显的加强,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赢得了家长们的高度赞誉,极大提升了社会声誉。

五、教改的延展

由于教学改革的成功,44中拥有了空前的凝聚力,师生对学校有了一种强烈的认同感,教改的成果也逐步在向学校的方方面面迁移,“亦师亦生”也由单一的教学走向德育、体育、美育及学校管理,形成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学校文化。

教学改革范文2

越剧是中国戏曲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剧种,在当今社会生活中,与其他剧种一样,越剧也处于一个既要探索丰富自身,也要渴求创新以应对时展的境况。当今的越剧教学范围越来越广,研究却越来越细,如果说对于越剧演出形式以及文本创新是原有课程的拓展,对于越剧演员的教学培养,是最为基础的课程,那么其中的身段教学,便是基础课程的重中之重。但是由于越剧身段教学本身不如京剧等其他剧种身段教学基础内容丰富,所以,如何在正确掌握自身独特特性的基础上,广泛学习其他兄弟剧种身段教学的特点,积累教材,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创新过程,是一个值得不断探索的课题。

越剧身段与剧目表演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十分紧密的,没有身段教学打下的坚实基础,就无法实现舞台上剧目的展现;剧目表演,又是身段课程想要学生达到的最终目的。怎样使两门专业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摆脱以往教学过程中各门课程单打独奏、各自为政的局面,克服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相互脱节的问题。

在文化日益丰富的当代社会,由于人们审美能力的广泛提高,对于传统越剧表演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这就要求越剧演员们除了要练习扎实的基本功,还要有充分的舞台体验,并且能够结合借助其他艺术手段,丰富原有的舞台表演。但是院校中的表演课程,往往与创作、导演等互不融合,使得学生技能单一,无法对于表演有系统、完整的理解。这是在整体教学中必须面对的问题,正所谓是改革要从源头抓起,作为基础的身段教学改革就成为整个教学改革链中的重点环节。

越剧身段教学改革正是希望能够在原有的基础教学方法之上融和京剧、昆曲等剧种的身段教学程式的组合训练,进一步跨出戏曲,借鉴吸收舞蹈,丰富原有的越剧身段语汇的运用,学习采用“半导演制”教学法,以实践为主要手段,拉近学员与舞台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创编能力,帮助加深学员对于剧目表演中不同角色的理解体验。让学生能够在各个行业中显露出更为综合而全面的戏曲知识素养和实践能力,适应变岗的需要,能够承担起更多富有创造力和挑战性的工作,满足传统文化教学方面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具体改革由以下四方面:

一、教学思维的改革

基础身段课程教学的改革需要有创新的思维作为起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改革应该遵循三个宗旨:一是打破传统教学单一模仿的模式;二是遵循以人为本的观念,给学生发展提供最大的空间;三是能根据教材提供的基本知识内容,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对于越剧身段教学来说,老师讲解动作要领和示范,学生刻模,这样口传心授的教学模式是对于社会经验、个人经历不丰富的学生理解表现剧目的弥补和帮助。所以,这里的“打破”并不是对已有模式的全盘否定,而是拆掉教学思维里的“墙”,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领悟基础身段动作的意义。给学生发展提供最大的空间,是教师能够因材施教,针对于不同学生的优势、兴趣,制定课程内容,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习的接受性、理解的创造性发挥到最大。根据教材提供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即是教师在编排身段基础练习的时候,可在创作层面跨出戏曲,大胆借鉴吸收舞蹈动作,丰富本身的技巧,扩充原有的身段语汇,同时鼓励学生向其他剧种学习,自主创新。

在日常教学中,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们需要帮助学生练就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让他们从身段课程以及其他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最后创造美,并以此为基础不断提高自身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

二、基础身段教学组合训练

基础身段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功法、身韵、戏曲语汇,最终达到刻画人物的最高层次。同时基础训练又是一切创作的根基;丰富的技巧和元素的积累才是创作的手段。所以,以越剧传统身段教学为基石,积累京昆及兄弟剧种的程式套路组合训练及剧目表演片段训练在教学中就显得十分重要。我们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圆场、手位、台步、指法,折扇、团扇、双剑、水袖、云帚等身段组合及京昆的表演片段,如《游园惊梦》、《拾玉镯》、《天女散花》等片段,程式套路组合有走边、趟马等。这些戏曲程式是一代又一代的艺人智慧创造的结晶,通过程式,戏曲艺术才得以流传至今。

基础身段训练第一阶段圆场、手位、台步、指法等内容,主要让低年级学生掌握身段的功法,“功”主要指戏曲身段的形、“法”是指戏曲身段的规则。这些具是单一的元素动作,学生在重复训练中,容易乏味枯燥,老师的教学方法就要多样性,比如说指法,当学生已经学会了指法元素后,在指法反复训练中,老师以《拾玉镯》为题材,设计一小段“数鸡”的指法身段组合,进行训练,学生不仅巩固了指法练习,同时知道了简单的舞台方位,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初步明白单一的零件可以进行组合和运用,具有举一反三的思维意识。有了这种意识又会促进继承。第二阶段带道具的身段组合及程式套路,包括折扇、团扇、双剑、水袖、云帚、走边、趟马等训练,主要体现身段的韵味和戏曲语汇。首先需要老师对传统丰富而全面的积累,只有在身段课中掌握大量的技巧技能,剧目课就能轻松运用,创作新的人物才有取之不尽的表现手段。第三阶段京昆表演片段教学,主要选择越剧中缺乏的技巧、戏曲语汇、表现的手段等剧目片段,把剧目表演融入到身段教学中,最终达到刻画人物的最高层次。

身段程式是戏曲表演的有力手段,但在教学中,要注意处理好形式与内容、外在与内在、程式与生活的关系。从最完美地塑造舞台形象出发,学会用程式而又不拘泥于程式。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在对某一个动作示范讲解的同时展开对戏曲身段的特点、规则、动律、神韵等分析和教授。教学的过程是一种在理性认知到感性体验的过程,同时为下一阶段的设计、创作做好铺垫。借鉴吸收其他剧种中的程式套路,用以丰富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

在学生掌握外部的身段技能之后,教师还应当将身段的基础理论知识引入课堂,增强教学的信息量,进行一种研究式学习。进入京昆表演片段教学时,学生的表演不能光有技而无戏,(应该是技寓于戏)。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要求是对于学生想象创新力的培养。身段动作的多彩变化、内容的丰富多样、技巧的千变万化能够使欣赏者产生丰富联想,其过程能够很好地训练观者的想象力,从而达到提高创新意识的目的。同时,身段的形象性、抽象性、多义性,让学习编排的学生主动去挖掘动作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审美感悟。

教师可从“半导演制”表演教学法中汲取有用的素材,应用到实际当中去。“半导演制”表演教学法,是指在剧目表演教学过程中,运用导演手法进行教学,使这门课既有教学示范,又有导演启发,以又教又导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人物创作。“半导演制”教学法要求表演老师的备课过程,如同导演做案头工作一样,把教师对剧本和角色的分析、解释,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从剧本整理、角色分析、技巧运用等各个方面进行精辟、透彻的阐述,启发引导学生,使以往的单凭经验教学,即“示范――模仿”的方法,过渡到以理论为指导,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认识角色,理解角色,创造属于自己的角色。引导学生将在规定情境下人物的有机行动及基本身段相结合,创造出更有目的性、有真实感的舞台表演。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判断能力和创作意识。

三、编创层面的创新

创作才能是从事艺术的灵魂。培养学生能够承担起更多富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工作,是教学改革的探索势在必行。

现有的编创有以下几种形式:命题创作,音乐创作,画面创作、诗词创作等。

命题创作,指选择一个情景,提出命题(揭示主要舞台行动),进行单人、双人身段编排。双人身段动作要设计合理的人物关系,不用台词,充分使用戏曲身段动作来挖掘舞台交流,要求有场景设计和人物扮相,可利用相应的道具。自己设计的动作并配上与内容相符合的音乐.。

音乐创作,即师生共同感悟乐曲、分析乐曲的意蕴和背景,然后依照音乐的旋律、节奏、长度来准确设计身段的语汇。“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在我国古代“乐”“、”舞“是不分开的。根据音乐来设计身段语汇,能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力、理解力和转化为可视形象的创编能力,从而实现音乐主题和形体语汇的完美结合。在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运用戏曲语汇,比如说戏曲的指法组合,配合音乐,将其元素拆散、再重组,表现不同的情绪:如高兴、着急、思考、醒悟等;体现不同的事物:如日、月、风、雨、山、水、花等等,使之成为有寓意的、有情境的、有主题的、又富于戏曲韵致的戏曲舞蹈。音乐创作的过,既培养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分析能力,又为学生感知音乐作品的内涵和再创造提供了可能。

画面创作,就是把静止的一个画面变成一个戏曲舞蹈的过程。由一个点延伸成了一条线,让画面活起来。深入挖掘画面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画面构思和组图能力,能充分发掘画面语汇,创造富有意蕴的优美画面。例如梅兰芳大师受到《散花图》的启发,编创了《天女散花》这出经典的剧目,将绘画艺术与戏曲艺术相结合,实现静态美与动态美有机转换。

诗词创作,诗词与戏曲的关系是一脉相承、异曲同工的。在古代,诗是可配乐可歌咏的,而乐又是与舞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培养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领悟,把握诗词的情境、意象、理趣,逐步尝试诗词创作,首先要深入分析诗词中的意蕴,可设计抒情的戏曲舞蹈,也可是抒情和叙述相结合的戏曲舞蹈情景剧,将静态的文学艺术转化为动态的戏曲艺术,将诗词中蕴含的含蓄情感,通过肢体的舞蹈动作外化。

以上的编创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具体形式来训练,达到可以在舞台上呈现的效果。

(一)戏曲群舞。在舞蹈艺术中,群舞体现的是一种集体的形象美。它重视在队形、画面的巧妙变化中去体现主题意境;重视在流畅、委婉的动作组合中去突出人物形象和情绪的变化,更非常重视风格、色彩上的独特和新颖。戏曲群舞就是在舞蹈群舞的基础上,融和戏曲特有的韵律感和程式美,赋予传统艺术更新更美的魅力。比如水袖舞《夜深沉》,舞蹈以京剧曲牌为表演载体,25个姑娘翩翩登场,摇、抛、甩、收、翻,将手上的水袖舞成了一幅“百花”盛开图,舞动的水袖极富韵律感和造型感,让戏曲与舞蹈联姻,古为今用,京为舞用,京舞联袂,相得益彰,是对传统的中国戏曲舞蹈的丰富和发展。

(二)独舞、双人舞和三人舞。这类形式的舞蹈偏重于情绪和技巧的发挥,或构思别致、情节动人、人物生动。新编京剧《华子良》中“竹筐舞”的身段设计是非常成功的戏曲独舞,演员借鉴吸收了传统剧目《乾元山》的程式动作枪和圈运用,对固定的程式进行解构,通过想象力重新结构以赋予动作新的生命,使之产生新的意境和情感。

(三)情境小舞剧。它需要具有完整的戏剧结构――引子、开端、发展、、结尾、尾声。一般分为情节性的舞和表演性的舞,形式上包括群舞、独舞、双(三)人舞等。

以上方法训练的核心要义在于通过动作“可能性”训练实现思维的开发,让学生从动源、情感、形式风格以及单纯动作本身的众多体验切入,寻找规律,提升动作的逻辑性,对固定程式进行解构,通过想象力赋予动作新的生命力,延伸原有的形式风格与动态,使之产生新的意境与情感,由此实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创法自然的中国戏曲舞蹈的精神特质。

操作方法包括即兴造姿、相反对比法、节奏变化法等。这些共同构成了有着自己鲜明艺术特色的戏曲舞蹈,在此基础上,身段教学要求在保持自身鲜明特色和艺术风格的同时,达到形神并茂的艺术境界,在舞台表演中,用高超的演技征服观众,以出神入化的神韵感染观众。

编创层面创新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该们课程中获得最佳的发展,因此对于专业基础好的学生来说,一方面给予编创实践的机会,一方面适当的给予她们作品中自我表现的空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为培养创新能力提供条件。而对于一些文化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来说,让她们多参与创作作品中文案、结构的研究,是她们在理论研究层面上有更大的提升空间。这样一种相互合作关系,实现优势的互补。同时对于平衡学生学习心态、保持学习兴趣也具有积极的作用。随着教师经验的增长,学生认识的提高以及师生之间的碰撞使方法涵盖的内容更具自由性与灵活性。

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将传统教室里惯性思维下的复制型教学模式,转化为创新思维下教学相长的发展型教学模式,这并不意味着要违背符合戏曲教育规律的必要训练,只是在这个基础上,教师们需要提高自觉性,关注在不断动作重复中,有没有启发学生们的思想同步运转,有没有带给他们更多新知识新经验新文化的启迪。此种教学模式虽然对于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却能促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实现对具备综合而全面的戏曲知识素养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

教学改革范文3

[关键词] 教学改革 教师合作 教学环节

教学改革是我们一直在谈的问题,也一直在做,谈来谈去做来做去,主要的方向还是教师如何教好学生以及学生如何学好知识,认真反思一下,教学的两方面:教学,我们研究了中间过程和学生方面,可是忽视了教师方面,这实际也是教学环节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这里,我们谈一下教学改革中教师方面的问题――教师的合作。

有些人把教师形容成独行侠,一个人面对几十个人,很孤独,也很无奈,教师之间,也像俗话说的,同行是冤家,在教学方面来往很少。所谓的公开课、例行听课,也是一种表演式的公式化的交流。对于日常教学中的问题,教师间谈论的很少,都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存在的问题,怕别人认为自己不称职,一间教室像一座城,厚厚的墙后面,我们不断重复着自己的精采,也在继续着自己的错误。这种孤立是不幸的,是应该改变的。

教师间的合作有很多益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心理支持

一个小组去完成一个任务时,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能信心百倍、充满热情;而一个人单独完成一个任务时,就会出现恐惧、无助的心理。心理的支持有时候是很重要的,当教师感觉不到孤单的时候,那会激发出更多的灵感和激情,这时候的课堂中的动作表情也不再是表演,而是自然产生的,这种情绪对学生也是一种激励。

二、知识与经验共享

一方面,是知识的共享。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制定教学计划、写教案等,学校中很多课程是重复的,包括教学计划等文件,每个教师都独立地完成必然浪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通过相互交流知识共享,我们可以在借鉴别人知识的同时,自己再加以去粗取精,提高计划或教案等教学文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是经验共享,每个教师都面向不同的学生,长年教学所积累的经验是非常宝贵的,在教师合作中,把这些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对每个教师都是一种促进和提高,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三、教学协作

这是教师合作很重要的特征,我们一直在说学生的合作,同样,教师也是一个教学群体,教师之间的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能让教师完成好教学任务,也是对学生一个示范,合作是无处不在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作为一个集体,做一件事可以创造出比单个人更好的成绩、更多的奇迹。在解决某个问题的时候,合作时可以有很多的选项来解决,更多的方法去尝试。即使是传统的单个教师课堂模式也可以变成合作授课,或是共同授课,或是对比授课。

四、督促共进

一个人的教学活动,虽然有教学督导,但大部分时间,我们是自由发挥不受约束的,特别是在进行教学改革的时候,一个新的教学方法,实施时如果遇到困难,我们往往选择放弃,如果教师做为一个集体来实施这个教学方法,争先意识、竞争意识以及同事的协助就会让我们解决问题,教学改革成功的几率就很大。合作既是一个协助也是一种监督。

教师的合作,在我们实际教学中已有一些模式,只是形式还比较模糊,组织也比较散乱,有些形式更像行政机构,比如很多学校的课程教研室、年级教研室,无论哪种形式,教师间的合作也应以小组的形式(2人以上6人以下)方便完成某项任务为基本的组成原则,如果是课程研究小组,就以相互间教学性质共同性较多为原则组成小组,如果是教研小组,则要高低配置,以达到相互协助为原则。

教师合作在实际落实上也要注意一些情况:

1.自愿友好是关键。友好、协作、支持对一个小组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集体就要体现互,友好的态度可以为一个小组创造一个和睦的氛围、良好的环境,协作的精神是达到目标必备的条件,而有效的支持既能在精神也能在实际行动上让我们的任务有效完成。

2.有明确的任务和详细的活动方式。小组要做什么,怎么做,必须事先明确,才能有效的工作,它包括:小组目标、实现方式、活动项目、活动时间表、活动形式、成功奖励等,不同的小组,内容可能有变动。

3.共享和透明性原则。小组内成员间的相关活动应该做到共享和透明化,比如教学文件要能够互换,教师间的学生作业可以随意浏览,同组成员的授课可以任意观摩等,因为,现在每个教师不再是以一个人来进行教学,而是以一个集体来教学,所以教师所遇到的问题是个人的更是小组的问题,这个共同性要明确,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能有共享和透明。

4.同一和互异共存。一个小组要掌握好同一和互异的共存性,同一是指小组成员为完成小组任务而具有一些相同的背景,比如相同的课程、相同的授课年级;互异是指小组成员之间所具有的不同的素质或经历等,相同的背景可以让小组成员间可以共享、有效地协助,而互异又可以让小组成员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达到良性互动,而不是恶性循环。这就使一些不同课程的教师也可以组成一个教学研究组。

教学改革范文4

【关键词】 药剂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R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161-01

药剂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是关于药品的一门科学,是研究药物配制理论,生产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其基本任务是研究将药物制成适宜的剂型,保证以质量优良的制剂满足医疗卫生工作的需要。它涉及药品研发,制造及其配制和贮存,以及药品特征,纯度,成分和功效的检验。药剂学教育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专业水平,笔者就现在新形势下如何上好药剂学这门课程进行了思考,并结合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提出了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

1 理论教学改革

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中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室灌输的知识,使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思想僵化,缺乏创造能力,没有养成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不能适应药学科研生产的实际要求,故应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

1.1 PBL教学。基于问题(Problem-basedLearning ,PBL)的学习法于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多伦多的麦克马斯特大学医学院首创[1],它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以老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2].这一教学方法将就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让学生们就自己困惑的某一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对于相关知识点能达到有的放矢的效果,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而且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独立思考能力。对于药剂学这种知识点繁多的科学有很大的帮助,克服了以往的灌输式教育的盲目性,也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 多媒体教学。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先如今的教育打破“粉笔一黑板”这种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性,以多媒体教学为主[3]。例如PPT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而且使抽象的理论和制剂生产工艺做成直观,生动,形象的课件,生产设备以图片的方式反应在课件上,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由于条件限制许多工业生产设备无法为学生们亲眼所见以Flas演示制剂的生产过程,使学生身临其境,对制剂身材实践有全面的感知认识,引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达到快乐学习的效果.。例如,压片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剂设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有一段录像动态地演示压片机的工作情况,以Flas演示压片机的拆卸与组装使学生们清楚地看到压片机的结构。

2 实践教学改革

药剂学具有涉及知识专业面广,既有抽象的理论知识又与生产实际紧密相连,在学习药剂学的过程中不广要学好理论知识,还应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实践中领会药剂学理论知识,这也是对于新世纪现代人带综合性技术的要求

2.1 增加设计性试验。现如今的实验课程主要是由老师讲解实验过程步骤,学生按部就班的方式进行,这个教学方式使学生完全丧失了自我思考的能力,达不到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效结合的学习效果[4]。这就需要教师们增加设计性实验,由教师给出题目,学生通过查阅文献的方式设计实验步骤。

2.2 规范实验设备使用。大学实验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也是大学生专业技能的一种直观体现。在实验操作中需要学生能够规范使用实验设备,指导老师在监督学生实验中发现基本操作错误或使用实验设备有不当之处,应及时纠正,规范其基本操作。例如:酸式滴定管的使用:酸式滴定管在装入滴定剂后,排除滴定管尖的气泡,将液面调至“0”刻线处;滴定时左手操作滴定管的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同时必须仔细观察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滴定速度不可太快,特别是在接近滴定终点时,应掌握只滴半滴即达终点的技能。另外,在接近终点是,需要暂时停止滴定,用洗瓶吹锥形瓶内壁,再继续滴定。

2.3 中试设备使用。目前,在我国药物制剂研究的中试试验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中试空白”现象严重,许多人对中试的意义认识不清,认为只要有了好的科技成果就可以成功的进行产业化、商业化。实际中试生产是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必要环节,成果产业化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中试的成败。

实验教学中使用中试设备可以使学生们实验室操作与工业化大生产之间的区别。深刻理解课堂教学在实际环境中应试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仅仅局限于对知识的了解,还应做到能灵活的运用,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能适应工业化大生产的需要。不过由于成本较高,无法达到在实验室中配置中试设备,只能在教学中运用电脑模拟的方式让学生们对其有一定的认识。

2.4 现场参观实习。现场教学是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补充,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设备齐全的制药企业进行参观和学习,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工程师现场介绍车间的工艺条件及设备的工作原理等,有助于开拓学生的眼界,弥补书本知识的局限性,加深对所学知识的领悟。

2.5 新技术的应用。将新技术应用到实验室环境中,不仅有利于加快产学研究进程,而且可以使学生与时俱进,充分了解社会需求,掌握发展动向。就新技术而言,肯定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所以先投入到实验室中,以期完善实际运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只有在经过了实验室的认证,并且通过中试实验之后才能进行大规模的出产。

通过以上各方面的教学改革尝试,能够极大的加强学生对药剂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也为高等院校药剂学教育进入崭新的现代化时代提供了保障。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优势的同时,加强教师教学水平,结合新型教学改革,将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适用内科学[M]。第12版

[2] 裘雪友,孙定人,喻维新,药师手册[M]

教学改革范文5

【关键词】初中化学 教学改革 新课改

课堂是学生获取学习知识和学习方法的主要场所,在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在四十五分钟里合理安排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并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需要教师不断地认真思考。新课改和过去传统的教材有很大的不同,其理论知识的难度有所下降,加强了化学同现代科学和人们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如怎样净化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各种化学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等。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新课标要求,认为化学教学的改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解放思想,更新理念,转变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特别要求教学方式的转变,从传统的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向学生积极参与、师生互动的创新教学模式转变。将书本中刻板的教学内容同日常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如生活中五光十色的塑料制品、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取得的优势、化学在药品制作中的重要性,将化学的奇妙世界和同学日常生活的周围世界叠加,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教学模式的改革主要包括两方面:

1.合作学习。新课程更加注重在合作中获得的学生知识,实验是化学这门自然科学的基础研究方法之一。在实验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实现合作式学习,首先在教学活动前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实验的操作、设备的使用等方法。然后在实验过程中做好各项数据的记录,并由教师首先示范标准的操作。实验结束后学生再小组讨论本组实验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措施。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学习,同时还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动手、动脑的观察和学习中,同学之间相互学习,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学会更好地处理个人同集体的关系。

2.探究式学习。新课程改革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这体现在化学教学中一方面就是学生应用化学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就是学生自己探索的探究性实验操作能力。由于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受到常年积累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单纯地将学生分组实验改为学生自主设计、进行的实验,但是探究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指导,很容易让学生一头雾水。探究活动的设计应当结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在其初次接触化学实验时,教师必须做好指导工作,在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步骤后,经过教师审核后才能进行,特别是实验报告的书写,对于实验结论的总结归纳非常有助于学生得到较大的探究式学习收获。也就是说,探究式学习一定要从其实效性考虑,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方法。如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区分实验中,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学生有的以石灰水进行,有的选择用小木条分别点燃,然后由教师引导从操作性和可行性方面综合考虑选择最优方案。这样就在探究互动中极大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探究活动中教师的考虑和设计非常重要。

二、大胆创新,培养兴趣,多种手段优化的教学组合

正如前文所言,实验是化学教学及整个学科的重要基础。传统的教师课堂演示存在多种不足:反映装置规模较小,在教室范围内学生观察不清晰,容易引起课堂教学秩序的混乱,临场不确定状况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等等。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由此凸显,以多媒体演示实验的具体过程,同样具有直观性,同时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值得注意的是,化学实验的亲自操作是不可完全替代的,教师切忌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一旦教师从“主导者”变成“放映员”,学生由“主体者”变成“观众”,多媒体教学的意义就容易被扭曲和误解。因此,要把课堂需要和每一种多媒体的特点进行有机的结合,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在学生自己的亲手操作中掌握第一手资料。

在实验过程中,往往需要很多的具体操做。物品的加热需要点燃酒精灯,金属与酸的反应需要采用试管夹,在教学过程中看到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才会意识到教师引导的重要性――有的同学不会划火柴,有的同学用坩埚钳夹试管等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应当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消除其对实验操作的恐惧性,以鼓励为主,积极引导。

三、贴近实际,转变单一性,创新化学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评价中应当尽量实现评价整体的多元化,让管理者、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学生的教育,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另一方面,教学评价要从传统的只重视结论的结果性评价向学生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转变。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而成的一个互动的过程,它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多种学习知识,更是学生作为将来社会中的人才健康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刘研新.浅谈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教学改革[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1(12).

教学改革范文6

关键词:儿童文学;教学改革;多样化特殊文学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而做好启蒙工作更是对于国家未来发展前景打好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而儿童文学更是重中之重,因为它在儿童的成长中起到主导地位,一言一行都会在他所得知的儿童文学中进行按部就班的在现实的运用开来。比如说一个简单的《孔融让梨》,孩子们就会学习到谦让;《悯农》中孩子就会学会勤俭节约;《游子吟》的诗词里学到孝顺。而这些其实是远远不够的,本篇论文是对于儿童文学探讨与改革进行简单分析。

儿童文学是一种蕴含多样化的特殊文学,并非单一的一种文字学习,它包含很多方面,从美术、音乐、情感、实践等等诸多方面。这些方面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儿童文学体系,从漫长的时间,一代代前辈智慧结晶的综合下,儿童文学已然成为一个比较成熟的独立学科,它关系着人类持续更好的发展,因此有很多大学教育专业都增设了儿童文学这门课程,也有许多教育专家一直对儿童文学进行钻研研究。而笔者通过这几年对儿童文学的调研与查探之下,也得出了个人对儿童文学改革的见解。

一、儿童文学的启蒙最关键的还是在父母家人的教育引导下才最具影响力。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这句话一点没错。同样,父母是开启儿童文学内心出最深的出的钥匙,也是孩子所学儿童文学的第一堂课,其影响直至心里,延续一生。

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会跟着学习,有时候不光光是嘴上教育孩子,还要身体力行做好榜样。大多父母会教育孩子不要乱丢垃圾,而自己却不考虑,经常在没有垃圾桶的情况下随地丢垃圾,有的父母不允许孩子抽烟酗酒,但自己往往却是叼着烟醉醺醺的回来,有时候连鞋子都不脱就躺在床上呼呼大睡了、、、诸如此类的很多,这样孩子就会在自己所看到的和所听到之间产生怀疑与抵触,从而对他所学习方面产生巨大影响,故而父母才是孩子儿童文学最重要也是第一页,所以要学好儿童文学先得从父母方面着手。

二、儿童文学课程所接受的对象。

现在我国对儿童文学还不太重视,所开设课堂极少,只有一部分师范学校教育类才会开设这门课程,譬如北大师范和浙大师范,而且不是必修只是选修课程。其它一大部分学校都不会开设这门课程,其中自然也包括了一些师范学院。大多数人认为儿童文学是小儿科,根本不会得到重视,一般学校就不会开设这种认为低级层次的课程。有时候,即使开设了,也会遇到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比如说课时较少,还缺乏专职教师引导,这就导致儿童文学即使开设也是蜻蜓点水,没有多大影响。儿童文学的教师一般都是从其它专业上转调过来的,对儿童文学研究不深,,在研究儿童文学过程中不但会磨损大部分教师的对教学兴趣,而且最终的成果不大。

还有就是具有说服力的教材很难寻到,目前市面上基本上就是韩进的《儿童文学》,王晓玉编写的《儿童文学引论》以及方卫平的《儿童文学教程》,虽然各有所长,各有见解,然却无法令大多数人信服,加大了儿童文学的教学难度。

三、教学资金的缺乏。

儿童文学的课程建设都需要投入人力和物力,这就需要大量财力的支持。在中国,绝大多数的学院并没有专门针对儿童文学而成立的教研科室,从而采取了挂靠的方式解决问题,造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现状。调研人员需要大量财力去支撑儿童文学的研究,对于儿童文学的不重视,研究的成果很难就会有回报,不仅入不敷出,还极大打击教学人员的信心。

四、如何进行改革已经势在必行了。

要想把儿童文学做好,首先要转变的是我们的思想,宣传儿童文学,让大家都明白儿童文学的重要性,不过这是一个漫长而且艰巨的任务。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想要改变一个人的思想是很困难的事情,需要我们长时间积累的经验进行儿童文学的推销,从心里让别人觉得儿童文学的重要性。

再就是从教育方面,不仅仅只是老师教育,当然更重要的就是父母的引导,不单单是言传,还需要身教,严格要求自己,每一个细节都起到榜样的作用,说话算话,千万不能朝令夕改,以哄骗的形式进行教育孩子,这也是从深处更多方面来让孩子更容易更好的接受儿童文学。

最后就是资金方面了,这其实不是一个难点,关键在于对儿童文学的认知度和重视度上。如果认为儿童文学是很重要的课程,相信不管是人力物力还是财力都不会有多大问题,自然就会有很多人资助,国家也一定会扶持。

由于儿童文学只是辅助课程,并非主干专业,对所给予的时间与空间有限,同时就业率也不高,基本没什么企业会应招儿童文学方面的人才,大多数用人单位都只会注重于英语与计算机方面人才,也只有这方面人才才适合在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当然,也不排除教学方面的错误,大多数教学人员都认为只是单单的儿童文学,而且没有什么特殊技巧,随意教学,也不管学的人是否听得懂,是否喜欢,如果是一个孩子听你的课程,即使是能听明白,但是却不喜欢听,就算教学者讲的天花乱坠也不一定有多大成效,所以,儿童文学还是要从儿童的兴趣着手。

儿童文学教学改革想要取得实质性突破,首先要从儿童方面进行调研,真正去了解儿童所需要的,所感兴趣的一些美好事物。将这些分门别类记录下来,然后将文献实质性落实到位,而不是成为一句空谈。从导思、染情、益智、添趣一步步深入,不断提升,在教学者的边教边学中,达到最完美的教与学效果。

笔者相信,儿童文学教学在改革的道路上多少荆棘,只要我们坚持心中的信念,希望之花就不会衰败,总有一天会看到儿童文学改革的成功的。

参考文献:

上一篇农民工子女教育

下一篇茶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