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二月二理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二月二理发范文1
关键词: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评析
一、法约尔管理思想简介
亨利·法约尔(HenryFayol,1841——1925),法国科学管理专家,西方管理理论过程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1860年从国立矿业学院毕业后,在福尔尚布采矿冶金公司工作,先后担任工程师、矿长、经理、总经理。从1918年创立管理科学研究中心开始,法约尔的晚年专门从事管理科学方面的研究。他一生发表了许多重要著作和论文,其中《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是其代表作。在这本书里,法约尔系统阐述了他的管理思想。
(一)管理的本质及五大要素
通过对经营和管理这两个概念进行比较,法约尔揭示了管理的定义和本质。他认为,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经营是“指导和引导一个组织去达到一个目标”,经营行为包括六种活动,即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任何企业都存在着这六种活动。而管理活动则只是这六种活动中的一种,是企业从事经营活动必备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宏观活动。什么叫管理?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计划是主要的管理活动之一,是指预测未来并制定行动方案。科学的管理首先必须对未来作出判断,并为未来的活动制定规则,而且计划必须保持统一、灵活、连续、精确和具有前瞻性等特点。组织是指建立企业的物质结构和社会结构。管理的目的和任务就是要建立一种最有效的组织架构,从而使企业的计划得以很好的制定和完成。法约尔特别强调,企业组织的社会人员结构应遵守等级系列原则,1个工头管15名工人,1个上级领导4个下级,从而形成金字塔型的人员等级系列。管理的第三要素是指挥。指挥是指领导机构或个人运用领导艺术和手段指使企业组织和人员实施企业计划,达成企业目标。各种组织的组织工作要由综合素质高、领导能力强的人来担任。负责指挥的管理机构或个人必须遵循8种原则才能达到指挥的正确性和高效性。协调是组织管理活动必不可少的内容,它是指让企业人员团结一致,使企业中的所有活动和努力和谐统一。企业组织越庞大,企业经营活动越复杂,协调的必要性也越大。同时,企业与外部系统发生关系,也必须通过协调和沟通才能有效完成。控制是指保证企业进行的活动符合制定的计划和所下达的命令,即对各项工作能否按计划进行随时作出反应。控制的目的在于检验管理中其他四要素在实际发挥作用时是否得当,企业行为发生偏差时及时得到调整。
(二)管理的14条原则
在《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里,法约尔提出了管理的14条原则,这是其“一般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
1、劳动分工。劳动分工是劳动专业化的客观要求,它不是仅仅只适用技术工作和基础岗位,而且应在管理和职能权限划分方面普遍采用。2、权利与责任。二者相辅相成,任何一个岗位都是权利与责任的统一。3、纪律。“纪律实际上是以企业与雇员之间协定为依据的服从、勤勉、积极、规矩和尊重的表示”。4、统一指挥。一个下属只能接受一个领导的命令和指挥。5、统一领导。实际上是指统一的管理思维和计划。领导可以是单人的,也可以是集体的。6、个别利益服从整体利益。要注意克服整体与个体之间的冲突情绪。7、人员的报酬。付酬的方式很多,人员的报酬应该合理,并有一定的激励机制。8、集权与分权。提高下属重要性的做法是分权,降低下属重要性的做法是集权。9、等级序列。要确定从最高的权威者到最低层管理人员的等级系列。10、秩序。每件东西和每个人都应有恰当而合理的位置。11、公平。在对待所属人员时管理者应该特别注意善意与公道的结合。12、人员的稳定。有秩序地安排人员和补充人力资源,人员特别是管理人员的经常变动对企业很不利。13、首创精神。领导和员工都应该同时具备这种精神。14、集体精神。团结就是力量。在组织内部要形成团结和谐的氛围。
(三)倡导研究管理理论,开展管理教育
在法约尔之前已经存在着一些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如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和经济人观点,小瓦特和博尔顿的科学管理制度,欧文的人事管理试验,亨利·汤的收益分享制度等,这些管理思想虽然相当可贵,但总的说来还是比较简单,没有形成理论体系。而且在法约尔时代,各学校还没有开设管理方面的课程,企业领导者、管理层和普通员工只能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而从事管理工作。由于每个人的客观条件不一样,每个管理人员都按照自己的思想、原则和方法行事,没有一种科学统一的、能为公众普遍接受的理论和原则,因而“在工厂、军队、家庭和国家机构中,到处都可以看到在同一原则的名义下极为矛盾的做法”,这就非常有必要尽快建立一种系统的能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管理理论。
不仅如此,法约尔还非常强调进行管理教育的必要性。他说在:“当人们有成效地尽最大努力推广和改进技术知识的时候,我们的工业学校在为未来的领导者提供商业、财务、管理和其他职能知识方面,却什么都没做”,“实际上,管理能力也应该像技术能力一样,首先在学校,然后在车间里得到”。学校教育,尤其是在大学或学院开设管理课程,是研究和传授管理理论的绝好方法,因为“管理是所有人类组织(不论是家庭、企业、政府)都有的一种活动。由于管理是普及各个领域的,所以管理的一般知识对每一个人都是有益的,应该在各院校中传授”。
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是对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抽象和超越泰勒(Frederik·W·Taylor,1856——1915,美国)与法约尔是同一时代的人,他们都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奠基者
泰勒是现代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在他的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科学管理理论:1、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是管理学研究的核心。提高效率既包括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也包括提高一线工人的生产效率。他认为,提高效率既可以降低成本使资本家获利更丰,也可以使工人增加工资。为此应进行试验和工时研究,确定工人合理的工作量,科学制定工作定额标准。2、标准化。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在标准化的环境下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3、培训一流的工人,使工人的能力与工作相配合。一流的工人就是有能力而且愿意干的工人。4、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根据工人效率高低来支付工资,刺激工人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离。
比较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可以看出,前者的理论研究的重点是企业内部具体工作的工作效率,探讨的是如何通过科学管理的技术、方法和手段来提高生产效率,关注的是微观的、具体生产环节的、具体的操作过程。比如泰勒为了总结工作定额的标准化,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曾进行了著名的搬运生铁块试验和铁锹试验。前者是通过对单个工人搬运生铁块的姿势、行走的速度、持握的位置以及休息时间的长短等来考核其对搬运量的影响;后者通过用不同形状与规格的铁锹搬运铁矿石、煤粉、焦碳等,来考核不同工种工人的日工作量。差别计件工资制、能力与岗位相匹配等,也是泰勒对工人的一些管理技巧。由此观之,泰勒的科学管理主要是微观的、具体的企业管理,或者可以叫企业管理术。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则是从“办公桌前的总经理”向上延伸,他以大企业的整体运作作为研究对象,对管理理论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把研究的重点放在管理的职能和组织原则上,以更加概括的、系统的和理论化的形式从管理的组织和职能关系上揭示了管理的本质,归纳了管理的普遍原则,使管理理论更加宏观化、系统化和理论化。也就是说,他既看重泰勒所关注的劳动者劳动过程中的环节、工具、效率、标准化和积极性,更看重企业宏观经营活动中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权利与责任、首创精神等,他的管理思想从具体的环节中、技巧中抽象出来,形成了具有普遍意义的职能和原则,既适合于一般的企业管理,也对社会组织、政府和国家的管理具有普遍意义,因而是对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抽象和超越。
三、法约尔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和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一起,对西方管理学理论的形成、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他的一般管理的要素、原则自产生以来,不仅给实际管理人员以巨大的帮助,而且直到今天仍然使企业、社会和政府的很多人受益菲浅。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和管理学家韦伯提出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管理学过程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美国管理学家詹姆斯?穆尼和艾伦?赖莱提出的组织效率原理;美国管理学家、也是管理学过程学派的代表人物哈罗德?孔茨在其《管理学》中提出的管理五项职能说(计划、组织、人事、指挥、控制);英国管理学家林德尔·厄威克提出管理理论系统化以及他与古利克提出的管理七职能说(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杰·艾伯特和埃弗雷特·伊·小亚当合写的《生产与经营管理》提出管理三大职能说(计划、组织、控制);美国当代著名管理学家斯蒂芬?P?洛宾斯的《管理学》将管理的职能分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方面等等,都是在法约尔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不仅适用于工商企业,而且延伸到社会组织、政府和国家等诸多领域。他的管理14原则和管理5要素说在行政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中已经作为普遍遵循的准则而存在,成为现代行政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国政府就曾将他的理论在邮政部门运用并推而广之。美国著名行政学家伦纳德·D·怀特运用一般管理理论研究政府行政管理,而且美国政府也将一般管理理论提供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应用于政府的行政管理,精简政府,调整机构,促进了政府的工作改革,提高了行政效率。
法约尔的管理理论经过孔茨、纽曼等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一门完整的学说。他的管理理论对于现代管理无论是企业管理还是行政管理都具有显著的指导意义。他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教育思想为其后的管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所接受和发扬,现在几乎所有的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和行政学院都要开设管理学这门课,我国很多大学所编写的管理学教材,其框架体系和主要内容仍然与法约尔的管理思想基本一致。
当然,由于法约尔所处的时代和他本人自身条件的局限性,使得他和泰罗一样,避免不了其理论上的缺憾和不足。比如其管理理论的体系不够完整,管理学内容比较肤浅、简单,管理方法过于直观和单一,尤其是把人当作机器,忽视人的心理特征和物质利益之外的各种复杂需求等,这都是他的管理理论的不足之处,这也为后来的管理学家对古典管理理论的发展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但即便如此,法约尔仍不失为世界管理学理论的奠基者之一,他的管理学理论至今仍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张文昌.现代管理学(原理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
[2]姜杰.管理学名著与案例.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
[3]张康之,齐明山.一般管理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
二月二理发范文2
关键词: 绘本 幼儿 阅读能力
通过绘本阅读可以与大师对话,能尽情感受童年的精妙,分享和陶醉于穿越时空跨越文化直抵心灵的温暖与感动。所以,我们要给儿童自主阅读的机会,把以儿童为主的学习融合于绘本教学之中。让孩子爱读书,是好事;若能在良好的阅读习惯支撑下,让我们的孩子会读书,则更是一大乐事。
一、“广”字为先――广泛选择适宜幼儿阅读的优秀绘本读物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良好的兴趣是学生活动的自觉动力。”幼儿期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关键期,而幼儿的思维又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因此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时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显得十分关键。
1.读自己想读的。
从情趣引导来说,要让幼儿积极主动地读,首先是让他们读自己“需要”的,但更多的是读他们自己“想读”的。选择绘本要有儿童喜欢的对象,最好是动物和儿童自己。幼儿比较喜欢的色彩是鲜明而不紊乱,大块色彩和小块结合,大块色彩最好能凸显故事角色。故事中的角色要动态夸张,能激发儿童的好奇心。
2.读教师推荐的。
教师要向幼儿、家长推荐“经典”,并学会剖析图书特点,寻找教育元素。只有这样,才能在幼儿自主阅读中给予适当引导。同时我们可以挖掘环衬、扉页上隐含的教育元素,发挥其正式阅读前的猜测、推理能力,让幼儿充分表达已有经验。
3.读同伴喜欢的。
教师可引导幼儿与同伴彼此传阅、相互交换读物,让他们养成乐意向同伴借阅书籍、愿意把自己喜爱的绘本读物推荐给同伴阅读的好习惯。鼓励幼儿带优秀绘本到班级中,丰富班级图书角,每周开展亲子借阅活动。这样,不仅有效利用身边的阅读资源,而且让幼儿在阅读中彼此交流,分享阅读成果。
二、“精”于选择――精心选择多样的阅读形式
“精”,指精心选择阅读形式。阅读形式要因文而异,精心选择。
1.集体阅读,读出精美。
由于受幼儿阅读经验及阅读水平的限制,很多孩子在阅读时都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师可采取边看边讲的方式阅读活动,这样孩子们不仅都能看懂,还会无意识地模仿老师。
如阅读绘本《月亮的味道》时,通过师生共同看看、猜猜、说说,在斑马、狐狸、猴子等动物出场时孩子们不由自主地和老师一起用完整的话语喊道:“XXX,XXX,快爬到我的背上来,说不定我们就能摸到月亮呢!”通过师生共同阅读,激发幼儿的兴趣,同时在无形之中教会幼儿阅读技能及方法,使幼儿在阅读活动中真正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
2.区域阅读,读出自主。
营造温馨舒适的阅读氛围,更能使幼儿融入阅读活动中,更有助于幼儿深入绘本内容,细致地观察、耐心地描述。在班级中寻找合适的区域开设图书角,投放地毯、软靠垫、图书架等,并用图示方法制定出相关游戏规则,如如何取放图书及看书时要保持安静等,还可以安排值日生进行协助管理。幼儿可以尝试把自己听到或创编的故事画成一幅幅画,装订成册,讲给老师、同伴听,或投放到图书角里,供大家阅读、欣赏,还可以自己制作头饰结伴扮演角色在“小舞台”中表演。
3.亲子阅读,读出亲情。
幼儿阅读是需要指导的,需要成人,尤其是父母的温暖陪伴。让幼儿看懂图画书并享受其中乐趣,确实是他们一项需要学习的艰巨任务,同时是他们自主阅读能力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鼓励家长要积极进行合作式亲子阅读,成人对书中的每一页内容都进行“对等式”交流,尽量减少文字阅读,把更多机会留给幼儿。如果幼儿能主动说出故事内容,则成人可以紧接着给以评价、补充和重复。可体现在每周陪幼儿读一本优秀绘本,每月陪幼儿逛一次书店,教师还可组织家长进行优秀绘本的推荐活动,亲子阅读的表演比赛等,以此促进家长对绘本教学的重视,激发幼儿对优秀绘本的热爱,更重要的是加深家长与幼儿间的亲情。
三、持之以“恒”――培养阅读恒心
“恒”,指在阅读中做到“持之以恒”。学贵有恒,最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1.培养幼儿读书有“恒”,教师要善于鼓励。
教师可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幼儿各年龄特征将阅读时间分散于一天中的各个时间段。如让幼儿早晨来园时、区域活动时、午餐过后、离园前等时间进行自主阅读。教师在幼儿阅读时,更要做个有心人,细心观察,捕捉优秀典型。经常为幼儿树立榜样,让他们从榜样身上汲取力量,养成习惯。
2.培养幼儿读书有“恒”,教师要勤于督促。
只要教师时常督促,孩子便会耳闻目染,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一旦开始阅读,便要全身心投入;一本书,无论篇幅长短,一旦拿在手中开始阅读,就应该从头到尾、自始至终地耐着性子看完;只有一本书看完后才可以另外看一本等。在阅读过程中,一旦发现个别幼儿一有松懈现象,教师就应该立即提醒。长此以往,可以培养幼儿阅读的恒心,幼儿也不会出现随手拿起一本书都是“走马观花”似的看一遍的现象了。
3.培养幼儿读书有“恒”,教师要多于变化。
二月二理发范文3
关键词:音乐教育幼儿心理发展
中图分类号:J60-4
随着我国教育机制的改革,教育工作者更重视幼儿时期的教育工作,为了健全幼儿人格,就要掌握健康思想的树立方法,所以在幼儿时期借助音乐培养幼儿的各项素质,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又能把握幼儿心理健康的关键,对幼儿今后人生观树立有切实意义。
一、音乐教育对于幼儿心理发展的意义
音乐教学模式的深入发展,不但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操,也能将音乐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带动幼儿发展,所以幼儿音乐教学对幼儿发展意义重大。不但可以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的思维更活跃,带动幼儿的语言能力,幼儿的智力也能在音乐欣赏中得以发展。同时音乐能够培养幼儿的情感,孩子在幼年阶段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也想要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是家长和幼儿教师忽略孩子这部分情感,呆板的给孩子传授一些固定学习内容,导致孩子对美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人云亦云。通过音乐教育让幼儿对“美”有自己的见解,儿童的情绪也会更加高涨,音乐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形式,不仅重视儿童美育教育,更能提高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让幼儿的情绪稳定,坚强幼儿的信心和意志。通过音乐教育发挥其特有的功能性,造幼儿心理素质,构建幼儿人格,保障幼儿身心协调发展。
二、音乐塑造幼儿健康心理的方法
(一)音乐渗透情感
音乐是借助于不同的节奏、旋律和力度等表现形式,体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情感,因而音乐教学中不同的节奏旋律,能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幼儿能通过音乐传递自己的情感,例如教师带领幼儿识别音阶时,一名幼儿说“So”很忧伤,“mi”很快乐,其实幼儿有这种感受,是教师在弹奏so的时候,没有太多用力,声音比较低沉,但是弹奏mi的时候,比较用力,声音就会高扬一点,幼儿虽然没有注意这种细节变化,但从情感角度体会到两个音阶的不同,因而音乐能够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让幼儿更愿意借助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音乐启发幼儿思维
音乐活动中,能够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幼儿的思维更具创造力。教师通过音乐表演、歌曲创编等形式给幼儿提供丰富的舞台表演形式,这是带动幼儿主导地位的关键,也让幼儿集中学习注意力,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幼儿活泼好动,这是天性,但是这在客观上决定幼儿多数情况下精力不能集中,虽然在幼年时这一特性对幼儿发展影响不大,但是伴随着幼儿成长,上学以后,不能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必然会影响幼儿的学习,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借助于幼儿爱说爱闹,好奇心丰富的特点,给幼儿营造一个不受束缚,宽松的学习氛围,这是调动幼儿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三)音乐教育发展幼儿身心健康
幼儿身体发展主要是从大的肌肉转化到小的肌肉上,整个过程比较细腻,所以音乐教学不仅用到手和耳朵,更会引发整个身体器官的运动反应。因而教学中需要通过律动、舞蹈和乐器开展歌唱或者表演,让幼儿身体的各个器官都跟着动起来,不但能培养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更带动幼儿的各个感觉器官,幼儿的大脑将更加灵活,通过听音乐做拍手、跺脚的动作,配合音乐教学活动。幼儿的身体运动能够带动其心理发展,资料显示幼儿可以通过音乐放松肌肉,提升自己的感性思维,人听见音乐就会随着律动,是大脑的最本质反应,但是随着年龄增大,这种反应就要受到控制,如果幼儿经常接触音乐,小时候就能跟着音乐节拍运动,长大以后对音乐有较好的感知力,对孩子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性格有很大帮助。
教师为培养孩子的身心健康,给幼儿创设“材料音乐”,分别在不同的酒杯内装入液体,用染料将液体勾兑成不同颜色,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然后让孩子敲打每一个杯子,由于杯子内的液体高度不同,所以敲打出的声音也不同。幼儿有空闲就去敲打,自己总结规律,寻找改变声音的方式,一段时间后,幼儿能够根据酒杯中的液体多少,判断出声音,并且按照顺序组合成自己喜欢的旋律。教师创设的这种环境对丰富乐感有积极意义,幼儿能发现音乐之美。
教学中融入游戏教学模式,让幼儿快速的熟悉旋律,可以带领幼儿玩唱歌游戏,幼儿通过拍手、拍腿等方式打节拍,然后教师也和幼儿一起拍节奏,幼儿在教师的带动下创设出很多新的节拍拍打方式,用两个书本拍打,或者拍打节拍空余部分,形成新的旋律,幼儿在愉快的环境中掌握节拍规律,也没有束缚幼儿活泼和好动的天性,让幼儿在悦耳的歌声里面享受音乐的快乐,幼儿的身心都很放松,所以身体的疲劳和紧张感也会消除,幼儿学习音乐知识没有太大的压力,在玩中学。
(四)音乐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
3-6岁的孩子有无限发展的潜能,所以音乐教学中运用各类感觉器官,调动孩子积极性,让孩子乐学,音乐不仅需要“听”,更需要“动”。通过运用肢体语言激发孩子创新潜能,让孩子积极的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同时给孩子创设沟通和交流的环境,让孩子之间相互互动,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例如,开展韵律活动,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创编旋律,不但鼓励幼儿的创造能力,更提升幼儿的小组沟通能力,让幼儿学会怎样沟通,怎样吸收别人的优秀方案等。幼儿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并能陶冶自己的情操。幼儿的心态更积极,同时语言表达能力更到位,幼儿爱说爱唱,所以性格也很外向,为幼儿将来性格的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我国经济水平正在不断的发展,所以人们生活水平也逐步提升,幼儿教育也受到更多的关注,现代人也意识到幼儿时期的孩子教育重要性不言而喻,幼儿教育中音乐教育是基础,能够塑造幼儿人格,培养幼儿心理素质,这将为幼儿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不是让孩子听音乐放松,更是要透过音乐培养幼儿的心理素养,让幼儿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推助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肖红英.音乐教育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研究[J]生活教育,2014
二月二理发范文4
音乐是作用于人的情感的艺术,它陶冶身心、净化心灵,让人从中感受并理解生活,抒怀。在教育中,人们容易重视智力的发展而忽视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音乐教育有自身的一套知识体系,促进身心与动作协调全面发展,对人的情感和态度更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因此应抓住音乐教育的情感性,以音乐情感为纽带,注意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寓教于乐,促进个体全面和谐发展。法国文豪雨果有这样的名言:“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音乐是人类生活的重要部分,它具有潜移默化、美化心灵的作用。它是幼儿生活、成长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
幼儿时期是幼儿智力发展、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而早期音乐教育对幼儿智力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幼儿时期充分利用音乐对幼儿进行教育、熏陶,对幼儿的感知能力、思维力、注意力、创造力等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音乐教育对幼儿早期智力开发的重要性
1.音乐教育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幼儿根据音乐的旋律线,会产生自身运动的韵律线。根据音乐,幼儿的头、手、身体、脚的位置变化,都是幼儿用他的肢体表达对音乐的理解。生活中,教师可引导幼儿自行针对歌词内容编动作,编出适合又易于记忆的动作,这对幼儿记忆有重要作用,同时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2.音乐教育培养幼儿的思维力。儿童教育专家认为:幼儿时期,具体形象思维迅速发展,抽象思维开始萌芽。幼儿通过手、眼、口、鼻、耳等感觉器官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并形成具体的形象思维,再通过形象思维上升为理性认识。幼儿对细、尖、高频率的声音比较敏感,而音乐的节奏特别容易被感知。例如,在幼儿时期,可有意识地让幼儿摆弄打击乐器,在这敲敲打打的过程中,幼儿能感受到节奏的轻重缓急,而在培养幼儿利用这些打击乐器敲打发出的每一点简单的乐音进行组合的过程中,幼儿已在不知不觉中进行“部分”与“整体”的思维过程了。“部分”与”整体”的思维在人的一生中都有着重要影响。
3.音乐教育培养幼儿的注意力。注意力在智力因素中,是组织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的能力,是学习的门户,直接影响幼儿的学习能力。在学前教育时期,幼儿的注意力还未定性,容易涣散,因此培养幼儿的注意力成了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例如,在每次集中教学前,幼儿的注意力都是很分散的,此时教师可以有效利用音乐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当教师弹起《收玩具》时幼儿已能自觉地收好玩具并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坐好等待老师的到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选择了能够让幼儿愉快接受的音乐教育方式,集中幼儿注意力,从而更好地开始集中教育。
4.音乐教育培养幼儿的记忆力。
在音乐教育过程中,要求幼儿全神贯注地倾听、记忆。随着音乐响起,幼儿会对音乐的音高、音色、节奏、力度等有一定的辨别能力,不仅如此,还需要对歌词、节奏、音高等进行记忆,这样就在无形中发展了幼儿的记忆力。如学习《青蛙大嘴巴》时,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首先学习律动方面的节奏型,其次需要记住两句节奏型的不同,在此基础上还需记住歌词和旋律,等等,这都需要幼儿充分运用记忆力学习歌曲。
5.音乐教育培养幼儿的想象力。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儿童往往通过自己的想象理解周边事物,因此想象力对儿童智力发展有特殊意义。法国数学家、作曲家达兰贝尔认为,音乐同时对想象和感官说话。幼儿在欣赏音乐时,根据音乐里的声音,进行形象的思维活动,以更好地感受和理解音乐。例如,当幼儿听到音乐《狼和小兔》时,开始时轻快活泼的音乐,他们像看到了许多小兔子,乐呵呵的,很开心。而当旋律变得紧凑并带着几分沉重时,他们便开始紧张了,仿佛担心狼来了,担心小兔子被大灰狼抓住。音乐最后一句歌词是“狼来了”,有的幼儿甚至激动得跳起来了,并伴随紧张的情绪想要跑动,仿佛自己就是小兔子,要逃离大灰狼的魔爪。这样一首简单的歌曲,充分激发了幼儿的想象,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对于幼儿想象力的开发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6.音乐教育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音乐能使幼儿激感,是对幼儿智力的启迪和促进。音乐使幼儿的想象力插上了翅膀,开发出了幼儿巨大的创新思维潜能。为歌曲创编动作是幼儿创造力的很好表现。
二月二理发范文5
【关键词】儿童智力 音乐 再认识
长期以来,科学家和教育家都在力图研究和探讨人脑的特殊功能、活动过程与意识状态。研究发现,音乐对人尤其是儿童的智力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调查发现:越是公众认可的名校,音乐人才就越多。这种现象引发这笔者的思考:是音乐开发了人的智力还是智力完善了人的音乐才能?
笔者在工作之余长期从事儿童业余钢琴的教学,教学中发现,儿童在学琴初始,大脑无论是对新事物的反应和理解还是对身体平衡、协调的掌控都是不健全的,尤其是左右手的动作也是非常之不协调。但随着逐渐进入系统的学习,却发现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对左右手平衡的掌控能力的进步之快,使很多家长都感到惊讶。这一现象充分说明10岁以前的儿童在充分利用10个指头触及键盘的同时,他们的大脑和身体的协调能力也在同时得到快速而迅猛的发展。而成人的大脑则已经基本定型,再通过10个指头的运动则很难达到促进大脑发展的目的,可以说他们已经错过了人一生中大脑平衡发展最关键的时期。由此得出结论,通过学习乐器对学前儿童进行智力开发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么,究竟是音乐的哪些功能促进了儿童智力的开发?儿童学习音乐对其一生的发展到底有哪些作用?笔者经过长时间的关注、研究和思考,试从以下几点进行探讨。
一、音乐的何种属性有助于开发智力
要探讨音乐到底是以怎样的媒介来开发智力的,首先我们需先确定两个问题:一是音乐才能是否可以遗传(如果可以遗传,那是否说明音乐世家就一定是一类智商高的人群);二是音乐和智力的关系(即音乐的才能帮助了智力的发展,还是天生的智力帮助了音乐才能的发展)。
这里有两个调研:1.美国的哈杰尔·斯坦顿(HazelStanton)曾调查了6批85个成员,其中每一个家庭的成员中有一人在音乐上有显著才能,但要证明其他孩子一定也有音乐感,只有极少量的证据。2.美国的费伊斯(Feis)也做了广泛的家系研究。研究了285个音乐家庭,他得出这样的结论:音乐家的家庭环境对子女产生音乐感的作用同特定的遗传性一样重要。因此,笔者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音乐才能不能遗传,而且不是天生的;其二,音乐家庭中子女之所以有音乐感,这主要是由于家庭环境的熏陶和父母有意识教育的结果。
对音乐的感知和智力谁先谁后?是音乐才能帮助了智力的发展还是智力帮助了音乐才能的发展呢?我们来看下面的案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评价一个幼儿园的孩子是否聪明,首先是通过他在一些艺术活动中的表现来观察、通过孩子表现出的艺术感来判断孩子大脑思维活动的水平。如孩子在音乐中表现出的创造性反映了孩子情感的思维能力、孩子通过音乐的音响对客观世界产生的想象力、对旋律的记忆力、节奏协调的平衡力和对音乐形象的模仿力等,这些都是人类智力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这些能力在人成长过程中被不断地拓展,成了不同职业人群事业成功的重要基石。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有这样的经验:当有韵律存在的前提下,孩子朗读词汇会变得更容易,也更容易被记住,这种现象也说明了音乐和语言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研究还发现,“速度较快的音乐则不适合开发幼儿的智力,因为这种音乐容易引起儿童大脑的特异兴奋感,而人类大脑却只能在较慢的心跳情况下才能更敏捷、更聪明”①。人们都有一个体验,当清晨来临,我们从睡梦中醒来,这时大脑清醒无比,也是最聪慧的时刻。因为人的身体经过了充分的休息后,全身每个器官的节奏都在没有任何负担的情况下放慢了下来:身体越松弛,大脑越敏捷。
对开发人类的脑力活动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还有一种物质即“音乐的声波”——一种了不起的看不见的物质力量;一种有内容、有感情,能够占领他人的意识,并与之产生共鸣的物质的声音。正是这种声音的“波”促进了儿童大脑细胞的逐渐活跃,让沉寂在大脑深处的每一个细胞分子都慢慢发展壮大,最终促进了儿童大脑的发育和健康成长。
二、音乐脑的功能和作用
人的大脑有两个半球:左半球和右半球。右半球常称为音乐脑。左右脑有着完全不对称的形态结构,在职能上差别很大。在儿童期这种不对称则更加明显。过去一般认为左脑是优势脑,认为语言和逻辑思维是人类心理活动的核心。近年来,美国的医学、生理学家用割裂法分别证明,“左脑主要从事逻辑思维,以语言、理解和计算等活动作为思维主导;右脑则主导形象思维,以感知、记忆、联想力、情感、时间概念和空间定位等活动作为主要思维对象”②。从此证明:长期当做无意识(不产生意识)的右脑,不是真正的无意识,而是产生非语言意识。右脑一旦受损伤,记忆将受到严重影响,人将变得痴呆。这一发现,曾在1981年获得了医学和生理学诺贝尔奖。
儿童时期是人一生中大脑脑白质发展的最好时机,也是促进中央神经系统——脑椎体健康成长的最关键时期。科学家还发现,“钢琴师是通过脑椎体将大脑信号传到手指上,而所有音乐家脑椎体的组织纹理比不是音乐家的人更有结构性,他们大脑中的右半球可以帮助他们获得一种后天很难获得的能力”③。这一科学的结论告知我们,音乐能帮助人类的右脑组织达到丰满,而儿童期开发则更能显示出成效。实际上,日常生活中每个人在从事不同的工作时,我们的左右脑就会在不自觉中进行着时而分工时而配合的工作,它们互相间不断地传递信息,这是每个有正常意识的人不可缺少的。现在我们经常会用“情商”这个词汇来褒奖孩子与人沟通和交往的能力,而具有高情商则必须具备左右脑协同工作的能力:左脑细心地领会对方语言的含义;右脑却在注意对方说话的要点、音调,甚至对方的表情和举止。
在生活中,人类需经历大量的非语言活动,如运动健身、精神娱乐、恋爱等,这类活动对语言的需要微乎其微。如果将来用语言去回忆这些事时,往往会很茫然;但若用情绪去回忆就自然多了。由此可以看出,右脑的记忆功能很强,它甚至能把“印象”永远刻在脑海里保存一辈子。“在人类大脑中能增强记忆力、注意力和智力活动的脑细胞分子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肽分子,而经过选择的音乐可以引发良好的情绪,继而激发脑肽物质的形成与释放”④。因此,我们有选择地参与一些音乐活动,利用音乐美妙的声波给右脑以物质的补偿,则有助于改善和提高记忆力、注意力等智力活动的能力。
三、儿童音乐技能的训练与智力开发
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小提琴(或其他触弦乐器)的练习都是通过手指灵活而快速地触键来完成对优美旋律的音乐表达,这对儿童大脑的锻炼是任何学科都无法替代的。因为手指在运动时,产生左右脑的周期性循环的运动记忆,复杂的手指活动和音乐心理活动,使音乐脑——右脑的神经元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一个神经元把一个神经信息带到另一个神经元,天长日久,右脑的棘突触就相应增加了,这种量的变化,对人类形象思维和科学想象力的发展有着无以伦比的促进作用。
通常儿童在初学乐器时,左右脑和肢体是不同步的,这是自然现象,是左右脑的不完全对称的形态决定的。因此,学习乐器,左右手协调动作,是促使左右脑发展平衡、开发左右脑的重要途径。我们都知道,钢琴需要10个指头都动,且左右手从事着不同的音型,甚至眼睛也看着两行不同的谱表,(笔者在教学中还要求学生看三行谱即乐谱中出现的表情和速度力度术语等)对儿童的注意力和协调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通常笔者让孩子弹一组同向的音阶时,他们的两手不能达到同步,要不左手快了,要不右手快了,而且灵敏度高的右手总是快于左手,这是学琴的孩子很容易体验到的,这是人类大脑在未开发前左脑先天强于右脑的缘故。所以我们会教育孩子们要慢练,要进行持久的、耐心的左右手的同步练习。于是,这样长时间的科学锻炼,就促使了右脑中的棘突触大量增加,最后达到左右脑的高度平衡,智力水平也就有了显著提高。
音乐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高度融合的产物。孩子们在弹奏一首乐曲时,识谱就是左脑的逻辑思维在主导,音响的声波刺激大脑后产生的想象就是形象思维,再将这些体验通过手指和心灵的完全融汇加以表现。这一过程,就是智力得到进一步开发的过程。
结语
社会的发展已经有无数的事实证明:任何一种有形实体的科学发明,都不可能由抽象思维或形象思维任何一种来单一完成,而只有当左脑的逻辑理性思维和右脑的形象情感思维紧密结合,才能促使人类创造出惊天动地的科学成果。而音乐所特有的抽象的特质却无意中促进了人类形象思维的产生和发展,为人类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注释:
①②④沈建军.音乐与智力[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7:34,75—78.
二月二理发范文6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它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等技能。”这就明确地把幼儿的早期阅读要求纳入了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使得早期阅读倍受提倡和重视。
在社会和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人的阅读能力被视为主要的具有很高价值的能力。因此,教育也面临着挑战和选择,教育不仅要培养有知识、会思考的人,最重要的是要培养会学习、会探索的创造型人才。然而,会学习的基础和关键就是阅读能力,只有学会阅读才会吸收,有了吸收,才会有创造。而要使儿童能够尽早阅读,就必须先解决认字问题,在幼儿阶段就开始实施认读活动。
根据“最佳期实施最优化教育”的理论基础,同时科学研究也表明:儿童发育过程中,存在着“最佳期”的现象,错过了最佳期,儿童的智力和心理发展都会受到影响。研究还表明:口语发展的最佳期是2~4岁,书面语的发展最佳期是5~6岁,从口语向书面语转化的关键是认识和掌握汉字。因此,牢牢把握最佳期,充分开展科学认读活动,让幼儿认字,发展书面语言,是可能和必要的。
二、研究的目标
我园自2004年9月份起,参加了“科学认读——发展儿童语言及思维”的课题实验,几年来,我们确立了以“开展科学认读,促进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发展”为题,将科学认读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其目的:
1.让幼儿在没有压力的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认读汉字,激发兴趣,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
2.以科学认读为手段,整合多方资源,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具体措施
(一)创设认读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为此,我们非常注重良好环境的构建,从利用、优化、开发幼儿园环境、家庭环境、社区环境入手,通过环境的刺激作用,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关注汉字,主动认读。
1.幼儿园认读环境创设。
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一切机会,让幼儿感受书面语言,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有关方面的文字信息。首先,在幼儿刚入园时,我们为实验班的每个幼儿制作一个姓名牌挂在幼儿的身上,使教师对幼儿、家长对幼儿、幼儿对幼儿能尽快建立人与汉字的对立关系。其次,对各实验班的所有玩具、用品等物品进行标名,使幼儿经常有机会与这些“汉字宝宝”接触。第三,每个实验班都专门开辟了一个阅读区角,墙面布置成“字宝宝乐园”,贴挂幼儿在活动中接触过的字、词、句;角落摆放一些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字卡等,让幼儿自主翻阅、自由交流,阅读区的读物做到两周更换一次,以保持新鲜感。
2.家园合力,营造亲子阅读的氛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因此,我园在开展科学认读活动时,积极做好家长工作,密切家园关系,努力做到家园一致。每年在招收小班新生时,我们都要通过现场咨询、交流,由家长自意选择“科学认读”实验班,幼儿入园后,我们组织召开家长会,聘请专家对家长进行家教知识、早期阅读指导等讲座,要求家长能为幼儿创设与幼儿园教育一致的阅读环境,要求父母每天最少抽出十五分钟时间和孩子一起开展阅读活动。
(二)通过集体语言活动,进行认读
有计划、有组织的阅读活动,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认读能力,发展幼儿的语言,丰富幼儿的阅读经验。我们利用语言活动时间,先让幼儿自主阅读,仔细观察画面中人物(动物)的表情、形态、动作等,并运用语言讲解画面内容。在幼儿初步阅读之后,教师和幼儿一起阅读,要求幼儿注意倾听教师讲述画面的文字说明,帮助幼儿理解这些画面的语言信息,在幼儿基本理解画面内容后,教师再朗读,幼儿跟随教师用手指着画面的文字说明,帮助幼儿逐步建立口头语言和文字的转换关系,最后归纳阅读内容,认读相关的字词。
(三)激发幼儿认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通过“导读入题”,引导幼儿去观察画面,发现问题,找寻汉字,如故事《小鸭和小鸡》,采用“感知——探索——发现”的方式,教师出示玩具小鸭和小鸡并给它们脖子挂上相应的汉字牌子,从“小鸭和小鸡长得什么样子?”“它们之间发生什么故事?”“小鸭和小鸡有什么本领?”层层设置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探索、发现。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始终保持着浓厚的阅读兴趣,轻松愉快地认识了“小鸭”“小鸡”“朋友”等汉字。其次,为了引发幼儿认读兴趣,我们还巧妙地安排不同难易程度、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将儿歌、故事的画面和阅读材料轮流出现,使幼儿在学习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获得不同语言经验时,感受认读的兴趣,获得阅读经验。同时,我们还不断创设有趣的情境,巩固幼儿的认读内容,如我们有时把字卡做成果实形状,把它们挂在“果树”上,用“摘果子”的游戏来认读字卡;有时把字卡做成各种各样的花朵,玩“采花”游戏来认读字卡。调动幼儿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认读字卡。
(四)扩展认读空间
如果把科学认读仅仅局限于幼儿园语言活动,那是远远不够的。广阔的社会活动、家庭教育等都是幼儿获得有关阅读知识的大舞台。我们在认真抓好家长工作的同时,积极组织幼儿参与社会活动,将幼儿带出幼儿园,先进社会大家庭,从而进一步解放幼儿的双手、头脑、眼睛、嘴巴、时间及空间,在幼儿踏青找春天、秋游、参观超市等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认读商场、游乐场所及各种花卉、蔬果的名字,如“桃花”“蔬果超市”“翠湖公园”等,提高了幼儿的认读能力,陶冶了情操。
四、课题实验的主要成果
1.科学认读活动有效提高了幼儿的阅读兴趣。
我园参加实验近六年来,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对汉字的敏感性增强了,他们看见电视里屏幕上、马路上有认识的字都会大声读出来,见到不认识的字也能主动向家长教师提问。幼儿求知欲增强了,喜欢看书读书,大班的孩子还能主动阅读报纸,遇到不认识的字就问家长或连顺带猜的读,有的会在看书读书中发现新知识,提早开启了幼儿的自学之门,培养了幼儿的学习习惯。
2.促进了幼儿情智的发展。
随着实验的深入开展,我们逐渐发现实验班的孩子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善于表述,对于某些问题敢于提问,并能发表自已独特的见解,其认知能力也明显提高了。同时,早期阅读也是一种情感的教育,每首儿歌、每个故事、每个字词都是丰富幼儿情感的重要纽带。认读实验班的孩子情感丰富,热爱父母、友爱同伴,有的性格活泼开朗,有的喜欢静静地思考,每个幼儿都能富有个性地发展。
五、思考
1.进一步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认读和阅读环境,做到书本环境和非书本环境同步,做到幼儿园环境与家庭环境一致,使幼儿像说话一样,自然习得汉字,提高阅读能力。